尾油性质说明
加氢裂化装置掺炼重芳烃生产军用3号喷气燃料的运行分析

出原料中的芳烃含量明显增加,共增加4.17个单位。
原料的运动黏度减小,金属铁含量增加明显,将对催化剂的长周期运行不利。
表1 混合原料油性质馏程/℃IBP 201.1194.6194.610%293.8295.129650%397.9404403.490%475.6479.4478.695%492.5496.3494.9EBP 525.2528.5526.7硫的质量百分含量/%0.6910.7060.708氮/(μg/g)797748781碱氮/(μg/g)223.4残炭的质量百分含量/%0.030.050.06金属含量/(μg/g)Fe 0.40.9Ni 00V 00Na 0.30.3Ca 0.20.2运动黏度(100 ℃)/(mm 2/s) 3.9603.798BMCI 36.0140.18(2)主要操作条件变化。
从表2可以看出,随着掺炼重芳烃比例增加,总氢耗增加了14 Nm 3/t ,精制反应的床层总温升上升8.9 ℃,主要是因为重芳烃的多环芳烃含量较高,多环芳烃的加氢饱和反应会大量发热,总氢耗也增加。
(3)航煤产品性质。
从表3可以看出,随着掺炼重芳烃比例的增加,航煤产品的烟点和闪点下降,干点和芳烃含量增加。
在重芳烃掺炼量达到8 t/h ,航煤的干点增加1.2个单位,芳烃含量增加了2.1个单位,而其闪点下降了2.5个单位。
0 引言按照中国国产航空(舰艇)油料鉴定委员关于军用3号喷气燃料要求,加氢裂化工艺生产军用3号喷气燃料,出厂芳烃含量不小于8v%。
中国石化海南炼油化工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海南炼化公司”)自2020年2月初至今受疫情影响,降低全厂加工负荷,加氢裂化进料量降至165 t/h ,航煤芳烃含量下降。
为保证海南炼化公司军用3号喷气燃料顺利出厂,加氢裂化装置于2020年8月3日起开始掺炼重芳烃。
现就掺炼重芳烃期间的加氢裂化装置运行情况进行分析。
1 加氢裂化装置掺炼重芳烃的反应机理因重芳烃含有大量多环及稠环芳烃组分,此处着重介绍重芳烃对加氢裂化的影响:重质芳烃中的稠环芳烃的加氢裂化反应要经过以下两个步骤:(1)芳烃在金属中心上的苯环加氢生成环烷烃;(2)环烷烃在酸性中心上开环裂解成低碳烷烃[1]。
加氢裂化尾油作润滑油加氢原料的工业应用_林荣兴

高桥分公司300kt?a润 滑 油 加 氢 装 置 采 用 美 国 Chevron公司 开 发 的 异 构 脱 蜡 技 术,装 置 主 要 由加氢裂化(HCR)、异构脱蜡(IDW)、加 氢 后 精 制 (HDF)三段 临 氢 反 应 串 联 组 成,是 中 国 石 油 化 工 股份 有 限 公 司 第 一 套 全 加 氢 法 的 润 滑 油 加 工 装 置 。 [3-4]
2.3 对 加 氢 基 础 油 生 产 情 况 的 跟 踪 对不同牌号的加氢基础油生产情况进行了跟
踪,由于在 实 际 生 产 中 各 牌 号 加 氢 基 础 油 的 生 产
频次较多,因 此 选 取 比 较 典 型 的 试 生 产 情 况 进 行 考察。 2.3.1 生 产4 号 加 氢 基 础 油 的 情 况 润 滑 油 加 氢 装 置 于 2008 年 7 月 进 行 了 掺 炼 加 氢 裂 化 尾 油 生 产 HVIⅡ+ (4)基础油的工业试生产,掺 炼 加 氢 裂 化 尾 油前后的生产情况见表4。其中要求原料100 ℃运 动黏度在4.0~5.0 mm2?s范 围 内,氮 质 量 分 数 不 大 于 1 100μg?g。
8
石 油 炼 制 与 化 工 2012年 第43卷
表 3 掺 炼 加 氢 裂 化 尾 油 前 后 的 生 产 情 况 对 比
项 目
第一次标定 掺炼前 掺炼后
第二次标定 掺炼前 掺炼后
原料性质
倾 点?℃
38
黏度指数 运动黏度(100 ℃)? (mm2·s-1) w(氮 )?(μg·g-1)
高桥分公司润滑油加氢装置的设计原料为减 三线、减四线 VGO 以 及 丙 烷 脱 沥 青 油,但 在 实 际 生产中原料主要 是 减 二 线、减 三 线、减 四 线 VGO, 并掺炼加氢裂化尾 油,生 产 满 足 APIⅡ 类、部 分 达 到 APIⅢ类标准的润滑油基础油。 润滑油加氢装 置 对 原 料 的 关 键 控 制 指 标 见 表 1。
基础设计说明书

项目名称中国石化高桥分公司润滑油系统改造项目25万吨/年加氢裂化尾油减压分馏装置工艺部分编制蹇江海校核薛楠审核刘凯祥审定朱昌莹项目经理冀琳目录1. 概述 (3)1.1 项目编制的依据 (3)1.2 装置概况及特点 (3)2 原料与产品 (6)2.1 原料 (6)2.2 产品性质 (7)3 物料平衡 (8)4 主要操作条件 (9)5 工艺流程说明 (10)6 公用工程消耗 (11)6.1 用水量 (11)6.2 用电量 (12)6.3 蒸汽用量 (13)6.4 压缩空气用量 (14)6.5 氮气用量 (14)6.6 燃料气用量 (14)7.装置能耗计算 (15)7.1 能耗 (15)7.2 节能措施 (15)8. 生产控制分析 (17)9 装置定员 (18)10. 装置内外关系 (19)10.1 原料及产品 (19)10.2 公用工程 (19)1. 概述加氢裂化尾油量约25万吨/年,其中约有50%的尾油要作为润滑油加氢异构进料,但从加氢裂化装置开工后生产的尾油性质来看,尾油收率远高于设计值,馏程较宽、部分柴油等轻质组分被压入尾油组分中。
而当此尾油作为润滑油加氢异构进料时,这部分轻质组分将发生裂化反应生成轻质燃料油或燃料气,这样会降低润滑油加氢装置基础油收率,降低润滑油加氢的实际负荷。
因此,需要通过减压分馏除去这部分轻质组分。
1.1 项目编制的依据1)上海高桥分公司对于该项目基础设计的委托书,编号为:SEI-R-2008-121。
2)中国石化工程建设公司编制的《中国石化股份有限公司上海高桥分公司润滑油系统改造项目25万吨/年加氢裂化尾油综合利用设施可行性研究报告》(调整上报版)(档案号:02102-15FS)(2008年12月)。
3)上海高桥分公司与我公司的历次设计协调会议纪要。
4)高化分公司提供的自然条件和公用工程条件1.2 装置概况及特点1.2.1 装置概况1)装置规模:装置设计规模25万吨/年。
加氢尾油标准

加氢尾油标准1. 引言加氢尾油是一种通过向燃料中加入氢气来改善其性能的燃料。
随着社会对环境污染和能源可持续性的关注不断增加,加氢尾油作为一种绿色能源的替代品越来越受到研究和应用的重视。
为了保证加氢尾油的质量和安全性,制定相应的加氢尾油标准势在必行。
2. 加氢尾油的定义与分类•加氢尾油是指通过向常规燃料(如汽油、柴油等)中加入氢气,在加氢作用下改善其性能的燃料。
加氢尾油可以提高燃烧效率、降低污染物排放、增加能源利用率等。
•根据制备方法和最终性质的不同,加氢尾油可分为以下几类:1.催化加氢尾油:通过在催化剂存在下使燃料中的碳氢化合物与氢气反应得到的尾油,如催化加氢汽油、催化加氢柴油等。
2.生物加氢尾油:利用生物质原料制备的加氢尾油,如生物加氢汽油、生物加氢柴油等。
3.电解加氢尾油:通过电解水制备氢气,再与燃料反应得到的加氢尾油,如电解加氢汽油、电解加氢柴油等。
3. 加氢尾油标准的必要性由于加氢尾油的制备过程和性质与传统燃料不同,缺乏相应的标准将会带来以下问题: 1. 产品质量不一:缺乏标准化的生产和检测伴随着产品质量的不稳定,无法保证加氢尾油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2. 安全隐患增加:在加氢尾油生产和应用过程中,如果没有严格的标准和规范,可能导致事故风险的增加。
3. 污染物排放问题:加氢尾油在燃烧过程中可能会产生特定的污染物,缺乏标准将使得难以监测和控制这些污染物的排放。
因此,制定加氢尾油标准成为了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4. 制定加氢尾油标准的要求制定加氢尾油标准应满足以下要求: 1. 安全性:确保加氢尾油的生产、储存和运输过程中不存在安全隐患,保护人员和环境的安全。
2. 环保性:通过规定加氢尾油的污染物排放标准,保证其在燃烧过程中排放的污染物达到环保要求,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3. 可靠性:加氢尾油标准应确保产品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以保证其在各种使用条件下的正常运行。
4. 可操作性:标准要求应明确、具体,并且能够被生产企业和监管部门理解和执行。
采用加氢异构脱蜡技术生产三类基础油

催化剂抗硫氮能力
中间基重质馏份油(总氮605μg/g,总硫450μg/g, 20h ) 重复试验2次,每次催化剂的活性都得到完全恢复。
工业放大催化剂稳定性试验 • 石蜡基酮苯脱蜡油和糠醛精制油异构脱 蜡催化剂的稳定性试验已进行近2000h • 环烷基高、低凝稠油异构脱蜡催化剂的 稳定性试验已进行近8000h
200SN石蜡基酮苯浅度脱蜡油 异构降凝结果
催化剂 反应温度,℃ 压力,MPa 空速,h-1 氢油体积比,V/V 液收,% HK~280℃ 280℃~400℃ >400℃ 馏份收率,% 基础油收率,% >400℃馏份倾点,℃ >400℃馏份粘度, mm2/s (40℃) mm2/s (100℃) >400℃馏份的粘度指数 DLC-4 325 12 1.5 500 99.0 4.69 7.4 87.56 94.96 -20 43.92 6.53 108
分析项目 密度Kg/m3 硫含量,μg/g 氮含量,μg/g 40℃运动粘度,mm2/s 粘度指数 凝点,℃ 馏程,℃ 5%/50%/95% 分析结果 781 2.5 0.6 35.07 102 29 228/382/425
加氢裂化尾油异构降凝结果
催化剂 反应温度,℃ 压力,MPa 空速,h-1 氢油体积比,V/V 液收,% 基础油收率,wt% 421+ ℃收率, wt % >421℃馏份倾点,℃ >421℃馏份的粘度指数 DLC-4 345 12 0.8 750 93.8 77.1 26.3 -20 125
谢 谢!
Ⅲ类基础油生产工艺
减压馏分油 溶剂脱沥青油 蜡下油 软蜡等
加氢裂化尾油 F-T合成蜡
加氢 异构 脱蜡
加氢异构生产Ⅲ类基础油
催化裂化装置

催化裂化装置催化裂化是炼油工业重要的二次加工装置,是提高轻质油收率,生产高辛烷值汽油,同时又多产柴油的重要手段,随着重油催化工艺的实现,其地位更加倍增。
作为一项传统的重油加工工艺,催化裂化实现工业化已经有60 年的历史,其总加工能力超过加氢裂化、焦化和减粘裂化之和,是目前最重要的重油轻质化工艺。
虽然曾多次受到加氢裂化工艺的竞争和清洁燃料标准的挑战,但由于催化裂化技术的进步,各种以催化裂化技术为核心的催化裂化“家族工艺”的不断出现,已经将催化裂化转变为“炼油-化工一体化”的主体装置,催化裂化仍然保持了其在石油化工行业中的重要地位。
我国的催化裂化技术与国际先进水平保持同步,进入21 世纪以后,由于我国催化裂化装置在炼厂地位的特殊性,技术发展的势头更猛,目前为止,基本解决了由于产品升级换代给催化裂化工艺带来的各种问题,而且在应对产品质量问题的技术开发过程中,拓宽了催化裂化产品的品种和范围,为确保催化裂化技术在未来石油化工中的核心地位提供了技术保证。
催化裂化装置的工艺原理是在流化状态下的催化剂作用下,重质烃类在480--520 C 及0.2-0.3MPa(a) 的条件下进行反应。
主要包括:1) . 裂解反应:大分子烃类裂解为小分子,环烷烃进行断环或侧链断裂,单环芳烃的烷基侧链断裂。
2) . 异构化反应:正构烷烃变成异构烷烃,带侧链的环烃或烷烃变成环异烷,产品中异构烃含量增加。
3) . 芳构化反应:环己烷脱氢生成芳香烃,烯烃环化脱氢生成芳烃。
4) . 氢转移反应:多环芳烃逐渐缩合成大分子直至焦炭,同时一种氢原子转移到烯烃分子中,使烯烃饱和成烷烃。
催化裂化装置的规模近三十年来逐步发展到350 万吨/年(加工1000 万吨/ 年原油)。
加工的原料为常压蜡油、减压渣油以及蜡油加氢裂化尾油原料主要性质装置由反应再生、分馏、吸收稳定(包括产品精制)、烟气能量回收几个部分组成。
装置主要产品为液化气、汽油、重石脑油和轻柴油,副产部分干气和油浆。
润滑油(机油)基础知识全普及

润滑油(机油)基础知识全普及,全面翔实,一起学习吧:)一、首先开始从基础油的分类说起:I类基础油通常是由传统的“老三套”工艺生产制得,从生产工艺来看,I类基础油的生产过程基本以物理过程为主,不改变烃类结构,生产的基础油质量取决于原料中理想组分的含量和性质。
因此,该类基础油在性能上受到限制。
II类基础油是通过组合工艺(溶剂工艺和加氢工艺结合)制得,工艺主要以化学过程为主,不受原料限制,可以改变原来的烃类结构。
因而II类基础油杂质少(芳烃含量小于10%),饱和烃含量高,热安定性和抗氧性好,低温和烟炱分散性能均优于I类基础油。
III类基础油是用全加氢工艺制得,与II类基础油相比,属高黏度指数的加氢基础油,又称作非常规基础油(UCBO)。
III类基础油在性能上远远超过I类基础油和II类基础油,尤其是具有很高的黏度指数和很低的挥发性。
某些III类油的性能可与聚α-烯烃(PAO)相媲美,其价格却比合成油便宜得多。
IV类基础油指的是聚α-烯烃(PAO)合成油。
常用的生产方法有石蜡分解法和乙烯聚合法。
PAO依聚合度不同可分为低聚合度、中聚合度、高聚合度,分别用来调制不同的油品。
这类基础油与矿物油相比,无S、P和金属,由于不含蜡,所以倾点极低,通常在-40℃以下,黏度指数一般超过140。
但PAO边界润滑性差。
另外,由于它本身的极性小,溶解极性添加剂的能力差,且对橡胶密封有一定的收缩性,但这些问题都可通过添加一定量的酯类得以克服。
除I~IV类基础油之外的其他合成油(合成烃类、酯类、硅油等)、植物油、再生基础油等统称V类基础油。
按照传统的分类方法,I、II、III类基础油属于矿物油,IV、V类基础油属于合成油,但是在上面关于III类基础油的介绍中提及“某些III类油的性能可与聚α-烯烃(PAO)相媲美”,而壳牌所采用的XHVI基础油(XHVI是壳牌专利技术的合成型基础油)就是这些III类油的代表,XHVI基础油其性能(如粘温特性和抗氧化性等)较PAO和酯类有较大差距,也就是说在抗高温性上灰壳肯定不如以PAO为代表的美孚一号和以酯类为代表的法国MOTUL全合成润滑油。
加氢裂化尾油生产高品质润滑油基础油的研究

加氢裂化尾油生产高品质润滑油基础油的研究作者:吴仕生来源:《科学导报·学术》2020年第21期摘要:高品质润滑油基础油近年来在国内市场成长迅猛。
传统的“老三套”工艺生产的矿物润滑油油质量很难有进一步提高,同时适合生产润滑油的原油资源又日益减少,因此润滑油生产必须面对劣质的重质原油,这对于传统加工工艺是一道难题。
润滑油基础油加氢技术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一方面,如加氢处理、加氢补充精制等技术已经成熟;另一方面,异构脱蜡等新技术日益得到应用。
采用加氢新技术生产的基础油质量已接近或达到合成基础油PAO的性能,占有明显的竞争优势。
具有燃料型加氢裂化装置的炼油厂,加氢裂化装置的一次转化率通常为60%~90%,尚有10%~40%的未转化产物,即加氢裂化尾油。
以加氢裂化尾油为原料生产润滑油基础油的工艺突破了原油资源的限制,可由劣质原油或低黏度指数原料生产出高质量的润滑油基础油。
我国某地区石化公司加裂尾油因其经历了脱硫、脱氮和芳烃饱和过程,精制程度高,可用以生产优质的润滑油基础油。
以泉化尾油为原料,开发的TDW-4型重排降凝催化剂,可将尾油中长链烷烃碳原子重排降凝生产高品质润滑油基础油,TDW-4催化剂已和国内商业降凝脱蜡催化剂催化性能相当。
关键词:加裂尾油;基础油;重排降凝引言:文章以某地区石化加氢裂化尾油为原料,依据重排脱蜡双功能催化剂的设计理念,自主研发的TDW-4催化剂,具有比表面积和孔容更大的特点,与商业催化剂相比,在产物选择性接近的情况下,催化剂活性更高。
TDW-4催化剂可将尾油转化为高品质的APIII/II+类润滑油基础油,其中200N基础油收率最高,在倾点达到-12℃时,粘度指数达到116,饱和烃含量高。
尾油生产基础油的工艺方案有助于该企业由燃油型企业向润滑油-燃油-乙烯三位一体炼化一体化企业转型,在经济压力多变的情况下,积极寻找抵御风险和增产增效的方案。
1.实验部分1.1催化剂制备重排脱蜡催化剂采用一维中孔分子筛与拟薄水铝石按一定的干基质量比混合,挤成直径1.6mm的四叶草型载体,晾干后在120℃下干燥12h,后在500℃下焙烧4h后得到条状载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加氢裂化尾油性质和车间生产实际情况的说明
下表是抚顺石化研究院分析的加氢尾油数据
加氢裂化尾油性质
柴油馏分主要是150℃~380℃之间的馏分,柴油馏程按照国家标准主要是测定50%和90%馏出温度。
我国国家标准规定轻柴油的50%馏出温度不大于300℃,90%馏出温度不大于355℃。
根据抚顺石油化工研究院提供的工艺资料和我车间装置实际生产情况,用炼油厂的加氢尾油经非临氢降凝反应,生成柴油的收率仅为3%左右,另外,尾油中的环烷烃含量较高,使非临氢降凝过程中生成的轻组分较多,加工损失较
大,液项收率约92%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