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植物生长发育与环境条件
植物生长与环境的基础知识(ppt137张)

(二)植物三性:感温性、感光性、基本营养 生长性。
五、繁殖与授粉 (一)繁殖:1、有性繁殖, 2、有性繁殖。
(概念、方法)? (二)授粉:1、自花授粉, 2、异花授粉。
(概念、方法)? (三)自交系与制种:隔离区、去雄、授粉及
授粉树配置。
第二节 遗传与变异
一、基因型与表现型 (一)基因型的概念:生物的内在特性必存在
植物生长与环境
第一章 植物基础知识
第一节 植物形态与功能
一、植物的形态 (一)植物组织
细胞、组织、器官; 1、细胞的概念:细胞是植物的基本结构单 位 ,是植物的全部生命活动的基础。分单细胞 植物和多细胞植物。
2、细胞结构: 细胞壁、原生质体、细胞核(核膜、核仁、
核质、染色体)细胞器(线粒体、叶绿体、核糖 核酸)细胞质(原生质膜、泡馍、胞基质)液泡 及内含物(水、糖、单宁、有机酸、植物碱、色 素等)
二、杂交优势利用 (一)育种:f1利用,杂交种只能种一次,
再种分离减产道理在此。 (二)杂交优势原因分析:地缘、亲本种
间远、亲本纯系、遗传力突发;
第二章 环境因素与植物生长
第一节 植物生长发育与环境
一、种子萌发与环境 (一)种子萌发:种子的胚根长到种子的一样
长,而且胚芽达到种子一半长度时称为萌发。
注:光、温度是关键? (四)变异型:对环境条件非常敏感,大小、 花色抗性均表现明显分离现象。
二、生态因素 (一)概念:对植物有明显影响的气象、土壤、
生物等条件统称生态因素(生态条件)。 (二)生态因素意义:环境条件的适宜性体现
了生态意义过丰、缺均不能表现品种的优势。
(三)引种事项 :
1、土壤酸碱特性5.5-8.5PH值; 2、日照强度、日照时数; 3、活动积温、无霜期长度(天数)、气温 (气温 及较差);
植物生长发育与环境条件

(四)植物的极性与再生 1.极性现象 是指植物某一器官的上下两端,在形态 和生理上有明显差异,通常是上端生芽下端生根的 现象。 2.植物再生现象 是指植物失去某一部分后,在适宜 环境条件下,能逐渐恢复所失去的部分,再形成一 个完整的新个体的现象。 (五)环境因素对植物营养生长的影响 影响植物营养生长的环境条件主要有:温度(三 基点温度)、光照、水分、矿物质等。
(三)土壤水分的调控 土壤水分的调控主要包括三方面的内容:一是土壤水 分的保持,二是增加土壤水分(增湿),三是降低土壤 水分(降湿)。
(四)气体的调控 1.二氧化碳(CO2) 加强栽培管理,改善栽培植物 群体内部的CO2供应状况;进行CO2施肥是最根本的 方法;施用有机肥料也可增加田间的CO2浓度。 2.氧气(O2) 选择地势较高、疏松、透气性良好的地 块;增施有机肥料,改善土壤透气状况;合理灌溉, 忌大水漫灌,防止地面积水;雨季注意田间排水;灌 水(雨)后墒情适宜时及时中耕松土,防止土壤板 结;采用地膜覆盖,避免践踏,保持土壤疏松等等。
(三)植物成花原理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 1.引种 短日照植物南种北引时,生育期延长; 北种南引时,生育期会缩短。长日照植物则相反。 因此,对于长日照植物,如果要南种北引,应引 种中、晚熟品种;北种南引时,应引早熟品种。 对于短日照植物则相反。 2.育种 通过人工光周期诱导,可以加速良种繁育, 缩短育种年限。还可通过人工控制温度和光照时 间,促进或延迟植物开花,使花期相遇,进行杂 交。 3.控制花期 利用低温处理,促进植物开花;利 用解除春化控制某些植物开花。也可利用人工控 制光周期的办法来提前或推迟观花植物开花。
二、人工控制环境条件
(一)改善植物的光照条件 改善植物的光照条件主要包括三方面内容:一是增 强和完善光照条件,二是遮光,三是人工补光。
第二章花卉的生长发育与环境

* 宿根花卉
1)地上部分枯死以地下部分越冬:通常耐寒性较强,春夏生长, 冬季休眠。如芍药、菊花等 2)地上部分常绿:通常耐寒性较弱,无明显休眠期。 如君子兰、非洲菊、花烛、万年青、麦冬、鹤望兰等。
* 其它花卉
木本花卉:生长发育过程与分布有极大关系,有常绿的,有落叶的,有 感温或感光的。如牡丹、腊梅、桃花、海棠等。 多浆类花卉:大多喜强光、不耐寒,夏季生长、冬季休眠。如仙人掌、景 天、燕子海棠、芦荟等。
花卉学
第二章 花卉生长发育与环境
4、花卉的生育特点
• 光周期反应
短日照花卉:这类花卉要求较短的光照时数如每天日照时数在8-12h 就能成花。若日照时间过长,便不能开花或延迟开花。 如:多数在秋冬季节开花的花卉属于短日照花卉。 一品红、菊花等。
花卉学
第二章 花卉生长发育与环境
4、花卉的生育特点
• 光周期反应
花卉学
第二章 花卉生长发育与环境
2、花卉个体生长发育过程
* 种子时期(种子休眠与萌发) * 营养生长期 * 生殖生长期
花卉学
第二章 花卉生长发育与环境
2、花卉个体生长发育过程
* 种子时期 * 营养生长期 1)胚胎发育期:从卵细胞受精开始到种子成熟为止,受精 * 生殖生长期 后胚珠发育成种子。 2)种子休眠期:大多数花卉种子成熟后都有不同程度的休 眠期(营养繁殖器官如块茎、块根等也有 休眠期),少数没有。休眠期长短差异很 大。利用种子休眠期将其保存在冷凉干燥 环境中可延长种子寿命。 3)发芽期:经过一段时间休眠后,遇到适宜环境(温度、 水分、氧气)即能吸水发芽。种子大小及质量 对发芽快慢及幼苗生长影响很大,栽培上宜选 择大而饱满发芽力强的种子。
花卉学
第二章 花卉生长发育与环境
植物生产与环境第二章复习题及答案

第二章植物的生长发育与环境条件第一节植物的生长发育与环境复习题一、名词解释1生长2发育3种子的萌发4萌动5发芽6植物生长的周期性7植物生长大周期8衰老9根冠比10顶端优势11植物的极性12再生现象13黄花现象14 春化作用15反春化16光周期现象17短日照植物18长日照植物19光周期诱导二、填空1在植物的一生中,有两种基本生命现象,即()和()。
2()是植物生命过程中的量变过程,而()是植物生命过程中的质变过程。
3植物的生长发育可分为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一般以()为界限。
4种子的萌发一般要经过()()()三个阶段。
5植物生长的周期性主要包括()()()6植物生长大周期中,生长进程的变化呈()形曲线。
7种子萌发的外界环境条件有()()()8主茎与侧枝的相关性主要表现在()9多年生果树,当年生殖生长过旺,第二年会出现()现象。
10由于植物有(),故生产上扦插枝条时,不能倒插。
11影响植物营养生长的环境因素有()()()()12大多数温带植物的温度三基点分别为()()()13根据植物对低温范围和时间要求不同,可分为()()()三类。
14接受春化处理的部位一般是(),植物感受光周期的器官是()15小麦以()的幼苗发生春化作用最快。
16根据对光周期反应的不同,可将植物分成三种类型()()()三、选择1下列属植物生产上所说的种子是()A胚珠发育而成的种子B由子房发育而成的果实C进行无性繁殖的根或茎2、()是种子萌发的第一环境条件。
A水分B温度C氧气D光照3一般情况下,植物种子正常萌发需要氧浓度在()以上A2% B5% C10% D15%4引起植物衰老的环境因素有()A脱落酸和乙烯B高温C干旱D短日照5()是引起自然衰老的主要因素A高温B干旱C缺少氮肥D短日照6下列顶端优势较弱的植物有()A向日葵B玉米C雪松D小麦7下列属短日植物的是()A小麦B油菜C大豆D玉米E黄瓜F烟草G荞麦四、判断1生长表现为细胞、组织和器官的形成,如根茎叶的生长。
植物生产与环境复习试题二版

第一章植物体结构与功能一、名词解释1、细胞2、变态3、减数分裂4、组织5、分蘖6、器官7、开花开花期(花期)8、传粉9、自花传粉10、异花传粉11、受精作用12、双受精13、植物生产14、定根15、根系16、不定根二、填空题1、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包括、、和等部分,其中、、总称为。
细胞分为和两类。
2、是细胞结构和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
植物细胞壁大体分为、、三层。
线粒体的主要功能是进行。
3、根据色素有无及种类与生理功能不同,将质体分为、、三种。
4、细胞核的结构可分为、、三部分。
5、细胞繁殖的方式有、、。
6、有丝分裂人为地将它划分为、、、、五个时期。
7、分生组织根据分布位置可分为、、三种。
8、根据形态,结构,功能的不同,成熟组织可分为、、、、五种。
9、植物根因其发生部位的不同,可分为、、。
10、根系按其形态不同可分为和两大类。
11、根尖从顶端起依次分为、、、。
12、根生理功能有、、、、、、。
茎的生理功能有、、、、。
叶的生理功能是进行和,同时还具有、等功能。
13、通常茎的生长有、、、四种方式。
14、种子植物的分枝方式有、、三种方式。
15、植物的叶一般由、和组成。
禾本科植物的叶由和组成,并有和。
16、脉序主要有、和三种类型。
叶序有、、和四种类型。
17、双子叶植物的叶片有、和三部分组成。
18、一朵典型的花由、、、、、等部分组成。
19、植物传粉有和两种方式。
20、受精后子房发育成,子房壁发育成,胚珠发育成。
是被子植物有性生殖所特有的现象。
21、果实由和构成。
种子包括、和三部分。
它们分别由、、发育而来的。
22、被子植物的果实大体分为、和三类。
23、根据种子成熟时胚乳的有无将种子分为和两类。
24、植物根的变态主要有、、。
茎的变态可分为和两种类型。
前者又五种变态()、()、()、()、()。
后者有()、()、()、()。
25、常见叶的变态有()、()、()、()、()。
26、导管和管胞的主要功能是,而筛管和伴胞的主要功能是。
植物生长环境第二章第二节

植物生长环境第二章第二节(一)、土壤的基本组成土壤是由固体、液体(水分)及气体三相物质组成。
固体部分包括矿物质土粒和土壤有机质以及生活在土壤中的微生物和动物。
固体部分含有植物需要的各种养分并构成支持植物的骨架。
液体及气体存在于土壤的空隙之中。
土壤液体是土壤水分,因溶解着多种养分物质,实际上是稀薄的土壤溶液。
气体是土壤空气。
土壤三相物质的体积比因环境条件的差异有所不同。
一般情况下土壤固体占50%;液体和气体占50%,气体和液体不稳定,其比例为气体占15%~35%。
(二)、土壤的组成及性质1、土壤矿物质土壤矿物质的概念:岩石风化形成的矿物颗粒统称土壤矿物质,土壤中所有无机物质的总和,它全部来自于岩石矿物的风化。
土壤矿物质按重量计,一般占土壤的95%以上,因此,矿物质成为土体的“骨架”,也是植物矿物营养的源泉(土壤矿物质提供植物矿质营养,不包括N元素),是影响土壤肥力高低的一个确定性因素。
风化作用:指地表或接近地表的坚硬岩石、矿物与大气、水及生物接触过程中产生物理、化学变化而在原地形成松散堆积物的全过程。
包括物理分化、化学分化和生物分化。
矿物的类型①原生矿物由地壳深处熔融状态的岩浆冷凝固结而形成的矿物称原生矿物。
如石英、长石、云母等。
原生矿物是土壤颗粒的组成成分,而且是土壤养分的基本来源。
主要存在于粒径较大的土壤砂粒和粉砂粒部分。
包括硅酸盐类、氧化物类、硫化物类、磷化物类四类②次生矿物原生矿物经物理、化学风化作用,组成和性质发生化学变化,形成的新矿物称次生矿物。
如蒙脱石、伊利石、高岭石等。
主要以黏粒的形式存在于土壤中。
包括硅酸盐类、粘土矿物、氧化物类、简单盐类矿物三类主要成土岩石岩石的概念与类型岩石是一种或数种矿物组成的集合体。
不同的岩石其组成(和组织)有所不同,其组成在一定的范围内有所变动,因而不能以化学式表示(其组成)。
根据岩石的成因可分为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
岩浆岩是地球内部岩浆侵入地壳或喷出地表冷凝形成的岩石。
2023年生物中考一轮复习课件:第三单元第二章+被子植物的一生

4. 植物的生长需要哪些营养物质?
(1)植物生长需要的三种营养物质是__水___ 、 _无__机__盐___和_有__机___物__。
根从__土__壤____中吸收,是植物在整个生长发育过程中,从外
水
界摄取量最多的营养物质。
植物生长的不同时期,需要无机盐的量是_不___同__的___
无机盐 植物生长需要最多的是含_氮___的、含_磷___的和含__钾__的无机盐
果实和种子形成 子房 胚珠→种子
果实
命题点 1 绿色植物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2020.5)
1. (2020河南5题)种植花卉的过程中,下列几种措施与其目的不一 致的是( C ) A. 选取结构完整的种子播种——提高种子的发芽率 B. 给花卉合理施肥——提供植物生长需要的无机盐 C. 移栽幼苗时,根部带有土坨——降低植物的蒸腾作用 D. 利用无性生殖方式培育花卉——快速繁殖并保留母体优良性状
第2讲 被子植物的一生
被子植物的一生:
种子的萌发
植株的生长
开花、结果
种子的 萌发
条件
环境条件: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充足的空气
自身条件:完整的且具有活力的胚、种子不处于休 眠期、有供胚发育的营养物质
吸水
过程
转运 发育
胚根→根 胚轴→连接根和茎的部分 胚芽→芽→茎和叶
学习目标:
1、进一步掌握本章的植株的生长以及开花结果等基础 知识; 2、通过复习,对本章知识形成一定的知识网络体系, 从整体上来把握被子植物的一生; 3、增强珍爱生命,关爱环境的意识
_胚___珠__里面的_卵__细__胞___与来自_花__粉___管___中的_精__子___ 完成受精 结合,形成_受__精__卵__
3. 果实和种子的形成
《植物生长与环境》课件

02
CATALOGUE
环境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土壤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第一季度
第二季度
第三季度
第四季度
土壤类型
土壤的质地、结构和肥 力等特性对植物的生长 具有显著影响。例如, 砂质土和粘质土的保水 能力和肥力不同,对植 物的生长速度和产量有 直接影响。
土壤酸碱度
不同植物对土壤酸碱度 的适应性不同。酸性土 壤和碱性土壤中,某些 植物的生长会受到限制 ,因此,了解土壤的酸 碱度并选择合适的植物
植物生长的影响因素
总结词
植物生长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光照、温度、水 分、土壤养分等环境因素以及植物激素等内部因素。
详细描述
光照是影响植物生长的重要因素之一,它能够提供光 合作用的能量,促进植物的生长;温度对植物的生长 具有调节作用,过高或过低的温度都会影响植物的生 长;水分是植物生长不可或缺的要素之一,它参与植 物体内的各种生理活动;土壤养分能够为植物提供所 需的营养元素,促进植物的生长;植物激素是植物体 内产生的活性物质,能够调节植物的生长和发育。
自然保护区管理
在自然保护区管理中,植物生长与 环境知识有助于合理规划和管理保 护区内的植被,保护生物多样性, 维护生态系统的完整性。
05
CATALOGUE
未来展望与研究热点
未来植物生长的研究方向
植物对全球气候变化的适应性研究
01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加剧,植物如何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条件成
为研究重点。
植物与微生物互作机制研究
春化作用与光周期
一些植物需要经历低温春化或长日照 才能开花结果,这对种植管理提出了 特殊要求。
温度变化与植物生长
温度的变化可以影响植物的生长和发 育,例如昼夜温差可以影响果实糖分 的积累。了解这些关系有助于我们更 好地管理植物生长过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章植物生长发育与环境条件
第一节植物的生长发育与环境
一、植物的生长发育二、种子的萌发与环境三、植物的营养生长与环境四、植物的生殖生长与环境一、植物的生长发育
(一)生长和发育的概念生长是指植物在体积和体重上的增加,是不可逆的量变过程;发育是指植物的形态、结构和功能上发生的质的变化过程。
(二)生长和发育的关系区别:生长是植物生命过程的量变过程;而发育是植物生命过程的质变过程。
联系:在植物生活周期中,生长和发育是交织在一起的,二者互相依存不可分割,具有密切的“互为基础”关系。
(三)植物的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
1.概念植物的生长发育又可分为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一般以花芽分化为界限。
营养生长:植物的营养器官根、茎、叶的生长称为营养生长,它是指植物以分化、形成营养器官为主的生长。
生殖生长:植物的生殖器官花、果实、种子的生长称为生殖生长,它是指植物以分化、形成生殖器官为主的生长。
2.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的关系营养生长是植物转向生殖生长的必要准备。
如果营养生长过旺,就影响生殖生长,造成植物生长不协调;反之,营养生长不良也会影响生殖生长。
只有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协调,植物的生长发育才能达到理想状态。
二、种子的萌发与环境
(一)种子萌发的过程 1.吸胀 2.萌动 3.发芽
(二)种子萌发的条件 1.种子萌发的内部条件具有生活力的种子或具有完整而健康的胚的种子。
2.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种子萌发所需要的外界条件是:适当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和足够的氧气。
三、植物的营养生长与环境
(一)植物生长的周期性 1.植物生长大周期 2.昼夜周期 3.季节周期(二)植物的衰老 1.概念衰老是指一个器官或整个植株生理功能逐渐衰弱,最终自然死亡的过程,是生物界遍规律。
2.特征对整株植物来说,衰老首先表现在叶片和根系。
3.影响因素植物衰老受遗传因素的影响,但也与环境因素有关,如高温、干旱、缺少氮肥、短
(三)植物生长的相关性 1.地上部分与地下部分的相关性地上部分与地下部分物质相互交流;地上部分与地下部分体重保持一定的比例,即根冠比一定,植物才能正常生长。
环境条件、栽培技术对地下部分与地上部分的生长均有影响。
2.主茎与侧枝的相关性(顶端优势)顶端优势是指由于植物的顶端生长占优势而抑制侧芽生长的现象。
3.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的相关性营养生长是生殖生长的基础,一般营养生长适度,生殖生长才较好。
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并进阶段两者矛盾大,要促使其协调发展。
若营养生长过旺,则生殖生长不良;营养生长不良又会影响生殖生长。
在生殖生长期,营养生长仍在进行,要注意控制,促进作物高产。
(四)植物的极性与再生 1.极性现象是指植物某一器官的上下两端,在形态和生理上有明显差异,通常是上端生芽下端生根的现象。
2.植物再生现象是指植物失去某一部分后,在适宜环境条件下,能逐渐恢复所失去的部分,再形成一个完整的新个体的现象。
(五)环境因素对植物营养生长的影响
影响植物营养生长的环境条件主要有:温度(三基点温度)、光照、水分、矿物质等。
四、植物的生殖生长与环境
(一)春化作用许多秋播植物在其营养生长期必须经过一段低温诱导,才能转为生殖生长(开花结实)的现象,称为春化作用。
根据其对低温范围和时间要求不同,可将其分为冬性植物、半冬性植物和春性植物三种。
(二)光周期现象许多植物在开花之前的一段时间,要求每天有一定的昼夜交替,才能开花的现象,称为光周期现象。
根据对光周期反应的不同,可将植物分成三种类型,即短日照植物、长日照植物、日中性植物。
(三)植物成花原理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 1.引种短日照植物南种北引时,生育期延长;北种南引时,生育期会缩短。
长日照植物则相反。
因此,对于长日照植物,如果要南种北引,应引种中、晚熟品种;北种南引时,应引早熟品种。
对于短日照植物则相反。
2.育种通过人工光周期诱导,可以加速良种繁育,缩短育种年限。
还可通过人工控制温度和光照时间,促进或延迟植物开花,使花期相遇,进行杂交。
3.控制花期利用低温处理,促进植物开花;利用解除春化控制某些植物开花。
也可利用人工控制光周期的办法来提前或推迟观花植
物开花。
第二节控制植物生长发育的途径
一、合理利用环境资源二、人工控制环境条件三、调整植株四、植物激素及应用
一、合理利用环境资源
1.选择适宜的生态区植物的生长发育规律是长期在一定的光、温、水、肥、土等生态条件下形成的,因此,必须选择适宜的生态区进行种植才能使其正常发育,使产品获得最佳品质。
2.选择适宜的土壤不同植物对土壤的质地、酸碱度、肥力水平等要求不同。
3.选择适宜的生长季节在种植时应考虑到植物对温、光、水等生态因素的要求,并根据栽培目的选择适宜的生长季节,使植物的生长发育符合人们的愿望。
4.合理间作、套种和轮作将不同种类的作物,根据其生育特点和对营养需求的差异,进行合理的间作、套种和轮作,可以更充分地利用土壤肥力和光能。
二、人工控制环境条件
(一)改善植物的光照条件改善植物的光照条件主要包括三方面内容:一是增强和完善光照条件,二是遮光,三是人工补光。
(二)温度的调控 1.升温排水;增施有机肥料;覆盖;向阳作垄;中耕松土等。
2.降温灌水;覆盖;中耕松土;通风换气。
3.保温灌水;增施保温肥;营造防护林带,设置人工屏障,留茬播种、熏烟、盖草等措施也有保温作用。
(三)土壤水分的调控土壤水分的调控主要包括三方面的内容:一是土壤水分的保持,二是增加土壤水分(增湿),三是降低土壤水分(降湿)。
(四)气体的调控 1.二氧化碳(CO2)加强栽培管理,改善栽培植物群体内部的CO2供应状况;进行CO2施肥是最根本的方法;施用有机肥料也可增加田间的CO2浓度。
2.氧气(O2)选择地势较高、疏松、透气性良好的地块;增施有机肥料,改善土壤透气状况;合理灌溉,忌大水漫灌,防止地面积水;雨季注意田间排水;灌水(雨)后墒情适宜时及时中耕松土,防止土壤板结;采用地膜覆盖,避免践踏,保持土壤疏松等等。
三、调整植株
1.整枝修剪整枝修剪可调节植物体内营养分配,保证生殖器官的生长发育;提高植物的光合作用效率,有利于合理密植,提高产量。
2.摘心打杈棉花栽培中,到生育中期通常要摘心、打杈,保证部分果枝蕾铃
正常成熟;有些玉米品种常发生分蘖,与主茎争夺营养,也需及时打杈。
3.摘蕾摘叶根茎类作物及时摘去花蕾,以提高产量和改善品质;而对一些如番茄、茄子、菜豆等植物,通过摘除下部的病叶、老叶,可减少养分消耗,通风透光,促使上部茎叶发育良好。
4.支架压蔓对于蔓生或不能直立的植物如黄瓜、番茄等可采用支架栽培以增加栽植密度,充分利用空间,增加产量;一些匍匐生长的植物如西瓜、南瓜等可采用压蔓来调节植株生长和促生不定根。
5.疏花疏果果树上通过疏花疏果来减少养分消耗,培育大果优果,提高果实商品价值。
疏花疏果对培育优质种子具有重要作用。
四、植物激素及应用
(一)植物激素目前已发现的有五大类激素:生长素、赤霉素、细胞分裂素、乙烯和脱落酸等。
激素名称生长素(IAA)赤霉素(GA)细胞分裂素作用促进生长;促进插条生根;对养分的调运作用;生长素可促进菠萝开花,诱导雌花分化。
促进生长;诱导开花;打破休眠,促进发芽;促进雄花分化;防止果实脱落。
促进细胞分裂和扩大;促进芽的分化;促进侧芽发育,消除顶端优势;;打破种子休眠;延缓叶片衰老。
促进休眠;促进气孔关闭;抑制生长;促进脱落。
改变生长习性;促进成熟;促进脱落;促进开花和雌花分化;诱导插枝不定根的形成;打破种子和芽的休眠,诱导次生物质的分泌等。
脱落酸(ABA)乙烯
(二)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应用植物生长调节剂根据对生长的效应可分为三类:一是生长促进剂;二是生长抑制剂;三是生长延缓剂。
详见教材《植物生长与环境(第二版)》第二章、第二节“控制植物生长发育的途径”中表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