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体痕迹的鉴定与利用(1)
交通事故车辆痕迹鉴定

Don't rely too much on friends, human nature basically has a bad side.悉心整理助您一臂(页眉可删)交通事故车辆痕迹鉴定车辆痕迹的鉴定其实就是根据车辆在车体、车轮和附属部件等部位上的痕迹,以及其分离物的痕迹上所反映出来的特征,对存在嫌疑的车辆进行检验,是为了认定或者是否定车辆的过程。
1、车辆痕迹的鉴定其实就是根据车辆在车体、车轮和附属部件等部位上的痕迹,以及其分离物的痕迹上所反映出来的特征,对存在一定嫌疑的车辆进行检查,主要是为了认定或否定该车辆的一个过程。
车辆痕迹上面的鉴定程序和方法,其实是和检验足迹或者是工具等痕迹基本上是相同的。
现实确定痕迹的种类特征,然后在根据痕迹所反映出来的个别特征进行检验。
在鉴定痕迹之前,要先了解存在嫌疑的车辆,在发生了案件或者是肇事过后,是否修理或者是更换过其轮胎等部件,以免在鉴定的结论上出现错误。
2、之所以要对车辆的痕迹进行检验,是因为:一是可以根据车辆的痕迹,来分析和判断车辆前来或者离开现场的方向以及路线,可以根据此线索进行追缉或者是堵截,为侦查的工作提供明确方向。
二是可以根据车辆的痕迹,分析出该车辆所属的种类,为侦查工作提供一定的线索,进而缩小其工作的范围。
三是可以根据车辆的痕迹,对存在嫌疑的车辆进行检查,可判定其是否与现场痕迹吻合。
3、车辆痕迹鉴定出来过后,一般可以做出以下推断:一是可以推断出车辆所属的种类。
既可以从车轴或者是车轮的数量上分析出车辆的种类,也可以从车轮所留下的花纹类型、宽度以及直径等信息分析出车辆种类,还可以根据相关的足迹、动物粪便等,分析出车辆的种类。
此外,还可以通过车辆发生碰撞形成的痕迹来推断车辆的种类。
二是可以推断出车辆所行使的方向:车辆在行使的时候,因为受到了气流的影响,所以轮胎两侧的尘土或者是细沙会形成扇形痕迹,扇形痕迹所展开的方向就是车辆驶来的方向,否则就是其驶离的方向;被车轮锁碾压过的麦秆等物体在发生弯折之后,也能指明车辆所前进的方向;车辆在行使的时候,通常会往地上滴落些许汽油或者是水等物质,其形状一般是感叹号性或者是星芒形,其尖端的方向就是车辆所前进的方向;车辆在经过泥水路面的时候,一般会引起泥水的喷溅,泥水喷溅的方向就是车辆所前进的方向。
车辆痕迹鉴定的程序及方法

车辆痕迹鉴定的程序及方法
车辆痕迹鉴定,那可真是一门大学问啊!这就像是一个神奇的侦探过程,充满了各种细节和奥秘。
你知道吗,车辆痕迹鉴定可不是随随便便就能进行的。
首先得仔细观察现场,看看车辆留下了哪些痕迹,这就好像在寻找宝藏的线索一样。
是刹车痕?还是碰撞后的凹陷和刮痕?每一个痕迹都可能隐藏着重要的信息呢。
然后呢,就要对这些痕迹进行细致的分析啦。
比如说刹车痕的长度和深浅,能告诉我们车辆当时的速度和刹车情况。
这就好比通过一个人的脚印能推测出他的走路姿势和速度一样神奇!再看看碰撞后的变形程度,能推断出撞击的力度和角度。
这难道不是很厉害吗?
还有啊,对轮胎痕迹的研究也不能马虎。
不同的轮胎花纹在地面上留下的痕迹可是不一样的哦,就像每个人都有独特的指纹一样。
通过这些轮胎痕迹,能知道车辆的行驶方向和行驶状态呢。
在这个过程中,专业的工具和技术那是必不可少的。
什么放大镜啊、测量工具啊,都得派上用场。
这可不是小孩子过家家,得非常严谨才行呢!
而且啊,车辆痕迹鉴定可不是孤立的,还得结合其他证据来综合判断。
比如说事故现场的环境、周围的目击者证言等等。
这就像拼图一样,把各个小块拼在一起,才能呈现出完整的画面。
车辆痕迹鉴定难道不是很有趣吗?它就像一个无声的证人,默默地诉说着事故发生的经过。
我们通过它,能还原真相,找到问题的关键所在。
所以啊,可千万不能小看了这车辆痕迹鉴定,它的作用可大着呢!它能让我们更加清楚地了解事故的原因和过程,为解决问题提供重要的依据。
这就是车辆痕迹鉴定的魅力所在啊!。
浅析车体痕迹鉴定在道路交通事故中的应用

浅析车体痕迹鉴定在道路交通事故中的应用摘要:交通事故车辆痕迹的科学鉴定,对于肇事车辆的追捕、相关责任的认定,都可以提供切实有力的依据。
基于车辆痕迹的鉴定,可以对事故过程进行重现,还原事实真相,充分体现出车辆痕迹鉴定的重要性。
在笔者看来,车辆痕迹鉴定是一项复杂的工作,需要综合运用多种物证检验鉴定技术,对事故车辆、肇事车辆及现场散落物进行全面的检验与分析,还原交通事故发生过程,为事故责任认定及打击交通肇事提供确凿、可靠的证据。
关键词:车体痕迹;鉴定;道路交通事故;应用1交通事故中车辆痕迹的概念、种类及特征1.1车辆痕迹的概念所谓车辆痕迹,就是指根据车辆的车体痕迹、车轮痕迹、车辆附属部件痕迹以及分离物痕迹所反映的特征,对嫌疑车辆进行检验,认定或否定嫌疑车辆的过程。
因此,交通事故中车辆痕迹鉴定是一项技术性极强的工作,强调对车辆痕迹特征的全面了解,并通过科学有效的鉴定手段,确保鉴定的科学可靠。
1.2车辆痕迹的特征车辆痕迹的特征,分为车辆痕迹的种类特征和个性特征。
主要是指车辆痕迹所反映的车体结构、轮胎表面和车体附件物特征。
1.2.1车辆痕迹的种类特征车体结构特征是车辆痕迹特征的主体反映,其中以轮距特征、轴距特征、车轮数量特征、车轮痕迹特征、附件物特征为主。
a.轮距特征。
是指车辆同一轴上两侧轮胎痕迹中心点之间的直线距离。
通过车轮的轮距,可以判断车体的宽窄。
在实际交通事故当中,由于车体结构存在差异性,决定了轮距特征各不相同,可用于车轮判断的主要依据;b.轴距特征。
轴距是指同一车辆前后轴之间的距离。
通过轴距,可以判断车轮的长短,也是识别车辆种类的特征之一;c.车轮数量特征。
机动车辆的种类多,基于车轮数量的特征判断,可以判断车辆的车轴特征,反映车体结构;d.轮胎痕迹特征。
轮胎痕迹特征是交通事故车辆鉴定的主要特征之一,由于轮胎大小、形态结构等存在差异,这就决定了其作为车辆鉴定的重要依据;e.附件物特征。
附件物是指车灯、保险杠、油箱、支架等。
车辆痕迹鉴定在交通事故鉴定中的类型和方法

车辆痕迹鉴定在交通事故鉴定中的类型和方法摘要: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车辆的数量与日俱增,汽车带来便捷舒适的出行同时,也伴随着道路交通事故频频发生。
人民的法律意识不断增强,对于法律和法规的认知也更为广泛和深刻。
在交通事故中,为了查明事故原因和划分事故责任,交通警察需要对事故进行司法鉴定,为了对事故进行准确的核查和理赔,保险公司在需要时也会申请司法鉴定,因此司法鉴定在交通事故诉讼案中发挥着尤为重要的作用。
在一起交通事故中,通过对事故车辆的痕迹检验鉴定,可以更好地了解事故车辆的碰撞部位和碰撞形态,对辨明事故真相起到关键作用。
关键词:车辆痕迹鉴定;交通事故鉴定;类型方法引言车辆在产生交通事故之后,在责任判定过程中由于受到不同的通行路段、不同的交通通行环境、不同车辆等因素的干扰,造成公路交通事故的鉴定以及后续的责任判罚存在一定的难度,如何保证交通事故当中对于车辆行为责任的正确判断非常关键。
在针对事故车辆的责任判定过程中,通过事故车辆产生的痕迹来进行鉴定是比较常用的事故鉴定方法,需要建立起一套科学有效的鉴定工作方式,还原事故产生时的客观事实,并且基于相关法律法规来进行正确的事故责任判定,保证交通事故责任判定更加科学合理,以此来保证车主的个人权益。
1车辆痕迹对交通事故案件处理的意义和作用结合车辆痕迹鉴定结果,能够对痕迹的类型以及相互之间存在的细微差别进行深入了解,这样能够对事故相关信息进行确定。
同时车辆痕迹鉴定并不只是单纯指车辆痕迹等,对于肇事车辆可以进行客观合理判断,对于交通事故的处理能够提供可靠依据。
在针对交通事故案件进行处理时,车辆痕迹在某种程度上可以对事故性质进行有效确定,对车辆痕迹进行鉴定时,可以对主要责任方进行确定,同时对是否存在严重肇事逃逸等情况进行判断,为追缉或者截获肇事车辆提供可靠依据。
同时以车辆痕迹鉴定结果为基础,能够对其中存在的共性或者车辆不同类别等进行客观合理判断,帮助警务人员减少工作量,同时能够促使交通事故在处理时的速度以及效率得到提升。
关于交通事故车体痕迹的分析与研究

关于交通事故车体痕迹的分析与研究摘要:当交通事故出现后,车辆会和其他的人、物进行接触,因此车辆的内部结构以及外表都会出现一定程度的变化。
它是非常关键的一种事故痕迹,并且该痕迹可以保存较长的时间,对于交通事故的鉴定来说作用重大,它能够为交通事故鉴定人员提供有效的帮助,帮助其根据车体的痕迹来完成对事故出现时的现场具体的情况的判断和分析。
在对交通事故的分析和再现中,车体痕迹与地面痕迹、轮胎痕迹、人体痕迹等痕迹的重要性都是相同的,只有对这些痕迹进行全面合理的分析,才能完成对交通事故的准确判断和分析,将事故现场再现出来。
关键词:车体痕迹;概念;应用;外部特征;分类1 痕迹检验技术的基本概念痕迹检验技术是在相关理论和技术的基础上进行的实践和应用,进而完成对犯罪痕迹规律的研究和总结,进而将犯罪痕迹找出、分析和确定,为办案人员提供有效的帮助。
同时它也是后期审讯和起诉中的重要依据,是刑事技术专业中极为关键的一项技术。
在具体的应用过程中,犯罪痕迹包括齿痕、脚印、指纹、车痕或者其它物品留下的痕迹,这些痕迹可以为办案人员在还原犯罪现场和分析案件中起到关键性的作用,以验证罪犯是否和这些痕迹有关,是证据收集中非常重要的一项途径。
2 车体痕迹在司法鉴定中的应用2.1确认车与其它车、人、物是否接触在事故出现后,当事人双方在是否接触这一方面没有达成共识的,就可以用车体痕迹来进行判断。
2.2确认车与其它车、人、物的接触部位车体痕迹可以将与车辆接触的人、物形状和结构反映出来。
所以,对车体痕迹或者车上附着物进行全面的分析找出车辆与人、物的接触位置,找出事故的真相。
2.3分析交通事故的成因和事故过程根据具体的车体痕迹分布情况和特征能够准确重现车辆在事故中的接触方式,进而完成对事故发生过程中驾驶员的行为的分析,找出事故出现的原因。
2.4帮助查找肇事的嫌疑车辆车体痕迹检验还可以帮助行政人员找出肇事逃逸的车辆和嫌疑车辆,因为事故造成的车体痕迹是有所区别的,通过相应的技术就可以实现对车体痕迹的有效辨识,进而明确嫌疑车辆的特征。
车体痕迹的鉴定与利用

车体痕迹的鉴定与利用一、车体痕迹在交通事故中车辆与车辆几其他物体相接触,而造成的碰撞、刮擦痕迹,称之为车体痕迹。
车体痕迹可分为:静态痕迹和动态痕迹。
一般性将碰撞痕迹是静态痕迹,刮擦痕迹都是动态痕迹。
常见的痕迹有:撞击痕、刮擦痕、撞折痕、分离痕、刺沟痕等。
车体痕迹的形成及损伤程度取决于撞击方式、撞击力大小、方向、角度。
从痕迹表露的形式大体可分为以下5种:1、凹陷状立体痕迹客体受到撞击后,在冲力的作用下,受力部位被挤压而凹陷。
它一般能够准确的反映车辆凹陷部位的大小、形状、弧度和表面其他细节特征。
2、塌陷与孔洞状立体痕迹较薄而中空的物体和塑性小而结构松散的物体,受到冲击后,形成塌陷或空洞状态。
如撞击在翼子板、前围等部位。
因其变形不规则,只能大体反映出车辆接触部位的形状大小等特征。
3、粉碎性痕迹脆性强、硬度大的客体,受到撞击后即行破裂或粉碎,这种痕迹很难反映出接触部位的特性。
如大灯、玻璃、反光镜等。
但是这类痕迹经细心考证可以判断撞击方向、部位,为事故分析提供资料。
4、刮擦痕迹车辆刮擦时会形成线条状、带状、片状的平面痕迹或大面积的凹陷立体痕迹。
这些痕迹的形成与车辆的质量、行驶速度、接触形式、接触部位、方向,车身附着物,接触部位的材料属性(硬度、塑性、弹性、韧性、脆性)等因素有关。
机动车与机动车的刮擦痕迹一般在车的前部或一侧,面积一般较大,位子一般在翼子板外侧、脚踏板、后视镜、挡泥板、轿车的前后车门、铰接棚、车裙、保险杠的两端等突出的部位。
机动车与非机动车及行人的刮擦痕迹为条状锐痕。
5、整体分离痕迹车辆痕迹的另一种形式是车辆构件的断裂或爆裂而形成的整体分离痕迹。
在交通事故中常见的有转向传力构件、转向节、悬挂钢板、制动软管的折断、爆裂等,以及玻璃、塑料、木材碎片等。
二、车体痕迹的提取与测量1、车体痕迹的提取勘查车体痕迹时,应测量车体上各种痕迹的长度、宽度、凹陷的程度、痕迹上下边缘距离地面的高度和痕迹左右两端与车体相关一侧的距离。
车辆碰撞痕迹的鉴别与分析

车辆碰撞痕迹的鉴别与分析车辆碰撞是交通事故中最常见的一种情况,而车辆碰撞痕迹的鉴别与分析是交通事故鉴定的重要环节。
通过对碰撞痕迹的鉴别与分析,可以帮助鉴定人员还原事故现场,确认责任方、事故原因和损失情况,为案件的调解和处理提供科学依据。
本文将从车辆碰撞痕迹的鉴别和分析方法、常见的碰撞痕迹类型和鉴别要点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车辆碰撞痕迹的鉴别方法1. 视觉鉴别法车辆碰撞痕迹的鉴别首先需要通过肉眼观察,进行视觉鉴别。
观察碰撞痕迹的位置、形状、深度、长度等特征,以及与车辆不同部位的碰撞痕迹之间的关系,可以初步判断碰撞的力量、方向和角度等情况。
通过观察车辆表面的划痕、凹陷、裂纹等痕迹,还可以初步判断碰撞的时速、碰撞物的材质和形状等信息。
触摸是对碰撞痕迹进行更细致、更深入的观察的一种方式。
触摸鉴别法通过手指触摸碰撞痕迹的表面,感受痕迹的凹凸程度、光滑度、以及可能的碎裂和松动等情况。
通过触摸鉴别,可以更直观地感受碰撞痕迹的深浅、硬度等特征,进一步判断碰撞痕迹的特点。
物证鉴别法是通过采集碰撞痕迹上的物证,进行实验室检验和分析,以确定碰撞痕迹的来源、性质和特征。
物证鉴别通常包括对车辆表面的颜色、材质、残留物等进行检验,以及对碰撞痕迹的三维测量和分析等。
通过物证鉴别法,可以获取更具体和精确的碰撞痕迹信息,为鉴定工作提供更科学和客观的依据。
二、常见的碰撞痕迹类型及鉴别要点1. 刮蹭痕迹刮蹭痕迹是指车辆表面产生的平行、不规则的浅刮擦,通常是由于车辆在低速行驶中擦碰或摩擦产生的。
刮蹭痕迹的特点是痕迹浅而宽,具有明显的横向刮痕,通常不会伴有凹陷和裂纹。
在鉴别刮蹭痕迹时,需注意痕迹的宽度、长度和方向,以及与其他可能的碰撞痕迹之间的关系。
2. 凹陷痕迹凹陷痕迹通常是由于车辆受到较大的冲击或挤压产生的,痕迹表现为表面凹陷或凹坑。
凹陷痕迹的特点是深度较大、形状较规则,通常伴有边沿的挤压和变形,有时可能还会伴有附着物或碎屑。
鉴别凹陷痕迹时,需注意痕迹的形状、深度和边缘的变形情况,以及痕迹表面可能的损伤和杂质。
车辆痕迹鉴定范文

作为交通事故的现场调查的重要工作之一,车辆痕迹鉴定是指通过勘查事故现场留下的车辆碰撞痕迹来判断交通事故的原因和责任,对确认事故责任和保障受害人的权利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下面将从车辆痕迹鉴定的原理、方法、应用和案例分析等方面对其进行探讨。
一、车辆痕迹鉴定的原理车辆痕迹鉴定是通过对车辆碰撞现场留下的痕迹来判断交通事故的过程和原因,其基本原理可以概括为以下四个方面:1.物理原理:车辆与其他物体碰撞时,它们之间会产生物理作用,如物体之间的摩擦力、冲击力等。
这些物理作用对车辆和其他物体都会留下痕迹。
2.轮胎痕迹原理:车辆在运行时,轮胎和地面之间会产生摩擦力,因此车辆的轮胎会向地面留下痕迹。
这些轮胎痕迹可以用于判断车辆在事故中的运行情况,如是否急刹车、是否打方向等。
3.碎片痕迹原理:碰撞事故中,车辆或其他物体的碎片会散落到事故现场,这些碎片可以告诉我们涉及的车辆、撞击的位置和力度,对事故重建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4.路面痕迹原理:车辆在运行时,对路面会留下一些痕迹,如刹车痕迹、车轮痕迹等。
这些痕迹可以帮助我们判断车辆在事故中的行驶轨迹和速度等参数。
二、车辆痕迹鉴定的方法在进行车辆痕迹鉴定时,需要综合运用许多科技手段,如精度高的测量工具、计算机模拟等,以便对车辆碰撞现场留下的痕迹进行准确的识别和分析。
以下是常用的车辆痕迹鉴定方法:1.痕迹勘查:这是最基本的痕迹鉴定方法,主要是通过肉眼观察事故现场的痕迹来获取信息。
在现场勘查时,需要仔细地观察车辆的损伤、碎片的位置、路面的痕迹等。
2.摄像测量:这是一种较为常用的方法,通常会在勘查现场进行。
通过高清摄像机对事故现场进行拍摄,然后使用计算机进行处理,可以得到事故现场的三维模型和多视角影像。
3.样本收集:这是一种通过收集事故现场留下的物品来判断事故原因的方法。
例如收集轮胎痕迹、碎片痕迹、涂料颜色等,进行检验和比对,以便确定涉及车辆的信息。
4.计算机模拟:这是一种高科技的方法,它通过数字化建模和物理仿真来模拟车辆碰撞现场的情况,可以以一个非常直观的方式来模拟车辆碰撞前后的情况,从而更好地还原事故现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车体痕迹的鉴定与利用车体痕迹是车辆在事故中与其他车辆、物体、人体碰撞而形成并遗留在车体的印痕。
最常见的车体痕迹有:刮擦痕、撞击痕、撞折痕、分离痕迹、刺沟痕迹等。
车体痕迹是交通事故鉴定检验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车体痕迹的形成、研究内容及其体系来看,具有如下特点:①多变性:车体痕迹在事故中的形成机理十分复杂。
有的是第一次碰撞形成的,有的是第二次和第三次碰撞形成的,还有的是第一次和第二次碰撞共同形成的等等。
这一点要求鉴定人员刻苦钻研痕迹理论,掌握痕迹的形成机理和变化的因素,提高检验水平。
②广泛性:车体痕迹在交通事故现场出现的频率很高,几乎所有的碰撞事故都有车体痕迹的出现:这为我们对车体痕迹的检验提供了有利条件。
③主体性:车体痕迹一般都为主体痕迹,具有一定的长度、宽度和高度,有清晰可见和不易被破坏的特点。
这要求我们在检验鉴定时要对痕迹的表面、底部和侧面进行全面的检验。
不仅要横向观察,还要顺向观察,要检查痕迹的轮廓形态,还要检查痕迹中不同部位上的形状反映和特征表现。
④遗留物和附着物多:检查车体痕迹时,经常会在痕迹中或痕迹的周围发现遗留物和附着物。
它一般来自于另一车辆或受害者身上、衣服上遗留下来的残留物质,在尸体或人体的损伤部位也会遗留下痕迹、客体分离出的附着物。
对其进行物理和化学分析,有利于痕迹物证的全面利用。
从总体上说,对车体痕迹的检验,可以确定肇事车辆的肇事过程,为正确确定事故责任和事故处理提供依据.一、车体痕迹的形成机理任何物质的分子都是按一定规律、一定密度排列起来的:当固态客体受到外力的作用时,分子的正常排列受到压缩力和拉伸力的作用,分子间将产生恢复原来排列的相互作用力,这种力叫做内力。
当外力不大时,内力可以抵抗外力的作用,恢复客体的正常状态而产生弹性变形,当外力大到足以突破客体的组织结构时客体将产生塑性变形。
塑性变形就是形成车体痕迹的主要原因。
1.车体痕迹的形成因素车体痕迹形成的因素有:肇事车辆、破坏的客体、作用力。
1)作用力车体痕迹中所指的作用力是通过事故车辆的行驶碰撞客体所反映出来的,主要有拉伸力、压缩力和扭转力。
力的三要素是力的大小、力的方向、力的作用点。
力的大小对痕迹形成的范围、深浅程度有关。
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作用力越大、接触面越广,则痕迹越深,特征反映越多;只有车体的突起部位与被破坏的客体接触,则痕迹越浅,特征越少。
若作用力的方向垂直于被破坏的客体表面,则出现纵向痕迹;作用力的方向与被破坏的客体表面近似平行时,则出现横向痕迹。
作用力的方向发生变化,痕迹的形态也会发生变化。
力的作用点是指车体与被破坏的客体互相接触时的部位,力的作用点发生变化,必然引起痕迹及其特征的变化。
2)肇事客体车辆就是交通事故的肇事客体。
由于车辆的品牌、型号各不相同,因而所形成的痕迹也不相同。
即使是品牌、型号相同的车辆,由于生产过程和使用情况不同,所形成的痕迹也不可能完全相同。
这就是我们检验车体痕迹的基础,是认定成痕车辆或物体的依据。
3)被破坏客体在交通事故中,被破坏的客体一般是车辆和人体。
车辆是由金属、塑料和木材等不同材料构成,各自有不同的结构和性质,对形成痕迹的数量、质量有一定的影响。
这些性质主要有:弹性、塑性、硬度、脆性等。
值得注意的是,物质结构也会在痕迹特征有所反映。
物质的密度、颗粒大小不同,反映工具痕迹特征也不相同。
相同条件下结构紧密、颗粒细小的物体,能明显反映出工具上较细的特征。
3.车体痕迹的性质与结构由于不同车体痕迹的形成机理不同,因而其特征的性质与结构也不同。
线条状痕迹的性质是以凹凸线条的起伏形态反映造型客体(例如车辆的某些部位)的特征。
造型客体的特征与痕迹中所反映特征,凹凸的方向正好相反。
线条状痕迹的结构可分为三个部分:痕起端——开始形成痕迹的位置;痕止端——痕迹的终止位置;痕迹面——痕起端与痕止端之间的部分。
只有正确地判断线条痕迹的起点和终点才能确定痕迹的起端、终端和痕迹面。
起点一般光滑且无颗粒残渣堆积物,往往比较整齐,由浅人深呈斜坡状,痕迹被擦起的毛刺尖端始于起点。
终点若有停顿,一般留有物体表面擦掉的颗粒残渣堆积物,并出现明显的停顿或按压现象;若无停顿的现象,则终点没有堆积的残渣,有时由深至浅,由宽变窄,逐步缩小成锥状形态。
车辆在碰撞中,随着撞击力的增大,车体的某些部位容易形成撞折痕迹。
以上所述的痕迹有时单独出现,有时混合出现。
因此,鉴定过程中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4.常见的痕迹形成机理分析研究各种痕迹的形成机理和确定特征,对痕迹的鉴定工作十分重要。
痕迹的特征是检验结论的重要依据,能否正确认识与利用,是检验成败的关键。
这些特征中有1、种类特征(也叫一般特征),它反映造型客体的种类,是种属方面的特征。
2、特定特征(也叫细节特征),它反映某一个或某一些的造型特点,是独有的特征。
刮擦痕迹是肇事车辆与承受客体碰撞过程中,接触部位沿着被破坏客体的表面擦划,在承受客体的表面形成的凹凸线条状痕迹。
刮擦痕迹形成的机理是:车辆的某部位在力的作用下挤压或划破客体:从而在客体表面形成凹凸线条状痕迹。
主要表现为:一是客体被挤压而凹陷形成,二是造型客体在痕迹的形成过程中由于本身的硬度不够,而在自身表面被剥离而留下的痕迹。
它的主要特点是:多伴随撞击、刺钩痕迹出现。
影响刮擦痕迹的因素有:一是造型客体和承受客体的物理性质。
承受客体的表面光滑,物质结构细密,而造型客体接触部位表面粗糙,凹凸不平,缺损明显,则容易形成清晰完整的刮擦痕迹;反之则不清晰。
若造型客体的硬度大于承受客体,则容易压人客体,形成的痕迹深,线条多而粗。
若二者的硬度相近时,形成的痕迹浅,线条少而细。
若造型客体的硬度低于承受客体时,则容易在造型客体的表面形成痕迹。
二是作用力的大小和方向。
作用力的大小和接触方向不同,形成的痕迹也不同。
刮擦类痕迹的变化较大,所以一般情况下以线痕的基本轮廓和形态作为种类特征。
个别特征是单一凸线条和凹线条的具体形态。
2)撞击痕迹撞击痕迹是肇事车辆某部位与承受客体碰撞时在受撞表面发生永久变形而形成的凹陷状痕迹。
它的形成是车辆的某部位与承受客体在相隔一定距离的情况下,由于力的作用而在接触的瞬时产生巨大的冲量,使物体的表面发生变形而产生的痕迹。
一般一次撞击只能产生一处痕迹。
在交通事故中,车辆碰撞自行车或行人形成痕迹的部位一般位于车辆头部的正面,且损伤较轻,有时仅擦掉车身表面的尘土,形成片状痕迹。
碰撞痕迹鉴别时,应比对造型客体和承受客体痕迹的形状和位置。
车辆上的易碎零部件受到撞击时会破碎而撒落在事故现场,在车体上也会遗留一部分残骸。
可以将现场散落的部分拼装后与残留在车体上的残骸进行同一认定,这是侦破交通肇事逃逸案件认定肇事车的物证之一。
制动系、行驶系和转向系统部件的断裂与事故有着密切的关系。
首先必须认真地鉴定是因为断裂引发事故,还是先发生事故,因事故而造成断裂。
在一般情况下,由于断裂而造成事故,零部件往往有陈旧性裂纹,属于疲劳断裂。
疲劳断裂的断口有一部分是光滑的水纹状截面,有一部分是粗糙的麻面。
交通事故发生时产生很大的冲击力,使零部件发生脆性断裂,并伴随着其他严重的车体破损。
脆性断裂的截面全都是粗糙的麻面。
对刹车管路断裂的鉴别,也是根据断口是陈旧性断口还是新鲜断口,来鉴别断裂是发生在事故之前还是在发生事故之后,并分析断裂的原因。
二、车体痕迹的测量勘查车体痕迹时,应测量车体上各种痕迹的长度、宽度、凹陷的程度、痕迹上下边缘距离地面的高度和痕迹左右两端与车体相关一侧的距离。
对于较小的痕迹可以测量其中心距离地面的高度和与车体相关一侧的中离。
自行车车身上痕迹还应注意测量零部件的歪斜、弯曲、变形、断裂等尺寸。
测量时,应注意记录痕迹的部位、形态、面积和相关尺寸。
测量记录实例如下:“经勘查汽车前挡风玻璃大面积破碎,在玻璃处沾有血迹和毛发,经鉴定系人血和人的毛发。
前保险杠的中间部位距地面垂直高度0.538m处有被撞凹陷一处,系被圆滑的硬质物体撞击所致,凹陷长5cm,深度为0.8cm。
经检验:28型永久牌男式自行车,左侧脚蹬轴头有撞擦痕迹;大梁中部11cm长的弧度变形,系非硬质物体撞击形成,距地面的垂直距离为80cm;车座180°转向;自行车后货架左侧支架有6cm的撞击痕迹。
”三、车体痕迹的提取车体痕迹的提取主要有3种方法:1.照相采用照相法提取车体痕迹,既能够快速、准确地反映车体痕迹的真实情况,也便于长期保存,是固定和提取各种车体痕迹的最重要的手段和方法。
在采取其他方式进行提取之前,必须首先进行照相。
为了便于进行痕迹鉴定,拍摄的车体痕迹必须完整而清晰,特征不发生变化。
拍摄车体痕迹时,应当在被拍摄物体的一侧同一平面放置比例尺,用来记录痕迹的尺寸。
2.绘制现场图根据勘查的要求,可以绘制现场图,记录车体的痕迹位置、形状和尺寸。
采用绘制现场图的方法提取车体痕迹,快速、正确、形象,是提取车体痕迹的重要方法。
这种方法将在后面介绍。
3.制作勘查笔录勘查和提取痕迹应该做好勘查笔录,记录痕迹的位置、形状、尺寸和勘查过程等。
提取车体痕迹时,应注意附着在痕迹周围的漆块、木屑、毛发、血迹、纤维组织、皮肉等微量物证。
四、撞击、刮擦痕迹的鉴定撞击、刮擦痕迹的鉴定是通过对事故现场痕迹和嫌疑客体的观察比较、分析后作出现场痕迹是否为嫌疑客体所遗留的结论。
鉴定的程序是:1.鉴定前的准备主要是弄清楚事故发生的情况,事故现场痕迹遗留部位、提取、托管、送检方法、痕迹相互之间的关系,距离地面的高度、方向等。
同时还要弄清嫌疑客体的来源及有关情况,鉴定的目的和要求等。
在弄清有关部门情况后应把样本客体及痕迹编号,以免混淆。
2.分别检验分别检验是对现场痕迹和样本客体逐个进行观察,以发现和确定各自反映出来的形态、特征和结构等,为比对检验创造条件。
分别检验时应先检验现场痕迹,然后再检验造型客体。
1)检验现场痕迹的任务①确定痕迹的种类。
首先要确定现场的痕迹是撞击(凹陷状)痕迹还是刮擦(线条状)痕迹,还是两者混合而成的。
如果是混合型的,则应判断以谁为主或谁先形成。
②根据痕迹的种类分析形成过程。
在确定痕迹种类的基础上,根据痕迹的特点、大小、形态、深浅以及作用力的方向、角度,形成痕迹的接触过程,变化情况来综合分析痕迹的形成过程及主要因素之间的关系。
③分析形成痕迹的客体条件及接触部位。
在观察痕迹形态的基础上,综合现场条件分析造成痕迹的客体可能是哪一类车,在车辆的哪个方向或哪个部位。
④根据承痕的性质和结构分析痕迹特征的影响。
痕迹特征在数量和质量上是否有变化,取决于造型客体和承痕客体的物理属性和表面结构,以及作用力大小、方向和角度等条件。
因此,在检验时要具体分析两类客体对特征是否有影响及其变化情况,为选择可靠的特征和综合判断提供依据。
选择稳定、可靠、高质量的痕迹作为寻找细节特征和比对检验的基础痕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