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宋惠民风景油画艺术风格

合集下载

中国南北风景油画地域风格比较

中国南北风景油画地域风格比较

中国南北风景油画地域风格比较
每个成熟的画家都能从他的表现手法中呈现出他的艺术风格。

风格是艺术作品或艺术创作中显示出来的艺术家的创作个性和艺术特色。

具有真正独特风格的艺术作品要有强烈的震撼力、感染力,使观者能深刻地感受到艺术家个人特有的美学修养、情感意识和文化背景等。

本论文的研究主要分为三个部分,首先是简要说明风格和地域风格基本概念和地域性因素对风景油画风格形成的意义。

其次是对南北风景油画风格表现进行分析。

先列举南北比较有代表性的风景画家,再对南北不同地域文化、不同绘画题材、不同语言形式影响下形成的艺术风格进行比较,其中以张冬峰、陈和西、赵开坤、白羽平风景油画风格为例,及对不同地域文化和地理特征与风景油画创作风格互动发展进行分析。

最后阐述南北风景油画风格发展的趋势与方向及对中国当代艺术发展做出的贡献。

全景画:波澜壮阔的恢宏画卷

全景画:波澜壮阔的恢宏画卷

全景画:波澜壮阔的恢宏画卷作者:宋惠民李福来晏阳李武刘竟艳徐声来源:《中国美术》2013年第01期一、全景画的界定与发展概况《中国美术》:今天很高兴能和鲁美的几位老师一起聊聊全景画。

早在清光绪年间,外交家薛福成游巴黎油画院,观全景画《普法交战图》的感受是“几自疑身外即战场,而忘其在一室中者。

迨以手扪之,始知其为壁也、画也、皆幻也”,可以说这是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但是说到全景画,可能一般的读者朋友还不太熟悉。

李福来:简单讲,全景画是一种360度环绕在大型建筑中展出的巨幅绘画,多以油画形式表现,以不同时空和众多情节场景组成画面,并陈列与主题有关的地面塑型在画面之前,在剧院式灯光音响、效果下与画面重叠交错,作为一种辅助表现手段使观众获取身临其境的真实而特殊的感受的一门艺术。

李武:全景画最初是一种商业行为,它作为一种新的艺术形式而出现,由画家进行创作,商家进行经营,以获得经济效益为目的。

全景画在19世纪中后期最为盛行,在欧洲的荷兰、德国、比利时等国有许多全景画馆,特别是在美国的许多城市都建立了全景画馆。

据美国洛杉矶全景画机构主任莎拉女士调查并在保加利亚世界全景画会议发表的论文称,19世纪后半叶,仅在洛杉矶、纽约等城市就有十几个全景画馆。

在当时,观看者很多,纯属娱乐性的欣赏行为,作品内容多以风景和历史事件为主。

到20世纪20年代,这些全景画馆相继破产,画馆改为他用;到目前为止,在世界范围内,除了具有纪念性的全景画尚得到保留外,其余的具有娱乐性的全景画均已不复存在。

中国全景画之所以能够兴起,一是由于经济的发展,二是观众需求,三是中国值得纪念的事件太多了。

也许有一天,中国的全景画会像美国一样失去观众,但全景画艺术本身的价值是永恒的,目前中国全景画的发展状况良好。

《中国美术》:美术史上第一幅全景画由爱尔兰画家巴凯尔在1787至1788年完成;19世纪后期,全景画在法国、德国、俄国、波兰、匈牙利等国先后发展起来,像前苏联的《斯大林格勒大会战》等作品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油画风景】浅论油画风景中创作中的“意境”

【油画风景】浅论油画风景中创作中的“意境”
200
Hale Waihona Puke 中图分类号: J2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5-5312 (2012) 14-0200-01
风景油画意境的高下是衡量作品成败的重要因素,一幅 从某种意义上讲, 风景油画如果没有意境, 就等于没有灵魂, “意境” 是风景油画的主题, 是核心。
染力。 通过色彩表现风景油画中的意境。风景油画作品中意境 具有极 的创作离不开色彩形式, 色彩是油画创作的主要手段, 强的表现力, 是营造画面气氛的主要表现方式。 色彩效应是构 成画面意境的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油画色调的运用因人而 升华。 组合, 形成 异。 色彩的运用是在于对自然界色彩的提炼、 更美于自然界的色彩,这就需要创作者对物项色彩有全面深 刻的了解, 才能创造出较高意境的风景油画作品。 苏珊 · 朗格说过: “艺术 通过情感表现风景油画中的意境。 艺术活动总是带有 品作为一个整体来说, 就是情感的意象。” 但 个人特定的思想情感因素, 因此艺术作品虽源于现实生活, 绝不是对客观物象的简单复制!自然主义绘画理论局限了艺 术家主体思想的发挥,而我国艺术传统倡导的是现实主义与 浪漫主义的结合,这就为艺术家发挥主观能动性提供了自由 的空间!一切意境的形成都是以情感为基调、情是意境的核 深入体会 心。 画家把自己的内心的真挚情感迁入到景物中去, 景物的情趣,在对景物的联系和想象中使情感得到表达和抒 发。 寓情于景、 由景生情, 达到境与情的相互交融, 从而展现风 景油画作品的独特魅力。 通过构图表现油画中的意境。构图是为了更好的表现作 被总 品主题思想, 构图本身涉及对许多视觉审美规律的认识, 结归纳为构图法则的这些规律。 庄子说: “言者所以在意, 得意 而忘言。” 所以构图的简约含蓄是意境的重要体现。构图着眼 刻画, 点到为止。 “意” 与 “意” , 当然就不必拘泥于局部的构图、 这样的构图 是抽象的, 表意的构图就应是经概括凝练的构图, 对世事 必简约含蓄。 简约含蓄的关键在于对意境的深层感受, 的真实感悟, 对恰当构图作正确体现。构图时应该是用意境、 意念、 情思去表现, 用简约的构图去体现意境与构图的统一。 但是要注意简约并不代表构图的简洁, 它只是一种近乎纯净, 奇异的心境的构图方式。 不是简单、 粗略, 是一种代表平静的、 “意境” 美学范畴, 其必然 在风景油画创作中切入传统的 会涉及到画家的气质、个性以及独特的审美趣味与特定的情 最终应该归结到画家的文化素养问题, 感抒发。所有这一切, “造化” 与 “心源” 是感受客观自然生命力与体悟审美趣味的共 也即文化的修养是 同源泉, 二者缺一不可。 由此, 心性的修养, 意境生成的关键,是油画风景创作中切入传统文化审美范畴 “意境” 的关键。

浅谈风景油画创作之意境美

浅谈风景油画创作之意境美

浅谈风景油画创作之意境美作者:刘飞燕来源:《美与时代·美术学刊》2014年第10期摘要:中国传统绘画历来讲究意境之美,追求“象外意”,“意”体现了一种品格,“意”之高低决定了艺术作品的高低。

艺术作品意境的高低也体现了创作者艺术修养之高低。

风景油画作为艺术家表现风景的重要手段之一,如何创作出一幅优秀的风景油画并使观者与之达到共鸣,是风景油画创作研究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风景油画意境明朝万历七年(1579年),意大利传教士罗明坚首次将西方油画携入中国内地。

如今油画已作为一种从西方舶来的艺术,被中国的民众熟知、接受,并成为很多艺术家表达情思的绘画语言形式。

风景油画作为艺术家表现风景的重要手段之一,如何创作出一幅优秀的风景油画并使观者与之达到共鸣,是风景油画创作研究的重要课题。

中国传统绘画历来讲究意境之美,追求“象外意”,“意”体现了一种品格,“意”之高低决定了艺术作品的高低。

艺术作品意境的高低也体现了创作者艺术修养之高低。

风景油画中意境的体现也是创作者灵魂之体现。

一、意境美在风景油画中的重要体现宗白华对艺术中的意境是这样描述的:“在一个艺术表现里情和景交融互渗,因而发掘出最深的情,一层比一层更深的情,同时也透入了最深的景,一层比一层更晶莹的景;景中全是情,情具象而为景,因而涌现了一个独特的宇宙,崭新的意象,为人类增加了丰富的想象。

替世界开辟了新境,正如恽南田所说…皆灵想之所独辟,总非人间所有!‟”由此看出,有意境的艺术作品一定不是照搬现实,它一定是升华了的现实,富有诗意的场景并渗入了作者的情思和经验。

优秀的风景油画一定不会就某个固定的场景照抄下来,它最终呈现到观者眼前的一定是经创作者提炼、构思,融入作者情感的画面,只有在心境中完成的艺术境界才能使得自然空灵动荡而又深沉幽渺,才能打动观者。

从绘画大师的作品中我们就能窥得意境美之重要。

19世纪法国最出色的风景画家之一——柯罗,将风景油画作为一生追求的信念。

现实主义画作的艺术魅力

现实主义画作的艺术魅力

现实主义画作的艺术魅力
宋惠民
【期刊名称】《美术大观》
【年(卷),期】2011(000)011
【摘要】最近,看到油画家姜立的《考场内外》《过冬》等作品,为画家努力表现当今现实生活的精神所感动。

rn现实主义画作往往来自于画家本身的社会责任感。

石涛说,笔墨当随时代。

面对这个时代,画家姜立有自己的定位,他选择的不是回避,不是游离,而是直面大众生活,始终将画笔描绘现实社会,用色彩表现对百姓的冷暖。

他不是将自己束之画室,
【总页数】1页(P96-96)
【作者】宋惠民
【作者单位】鲁迅美术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J205
【相关文献】
1.解读郑板桥诗书画作品的艺术魅力 [J], 孙雪冬;姜永泽
2.凯绥·珂勒惠支版画作品的艺术魅力 [J], 柯绿
3.魔幻现实主义抑或超现实主义?——弗里达·卡洛绘画作品风格之界定 [J], 张迎春
4.论哈萨克史诗《英雄阿尔卡勒克》现实主义的艺术魅力 [J], 黄钢
5.论李公麟画作中线条的艺术魅力 [J], 郭文花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北宋时期的绘画艺术风格与社会背景

北宋时期的绘画艺术风格与社会背景

北宋时期的绘画艺术风格与社会背景北宋时期是中国绘画史上独具特色的时期,北宋绘画艺术呈现出了独特的变化和发展。

这些变化与社会背景密不可分。

本文将通过对北宋绘画艺术风格与社会背景的探究,为您呈现出北宋绘画的魅力所在。

一、北宋绘画艺术风格的特点北宋时期,绘画艺术逐步摆脱了唐朝以来的神韵、形式主义的束缚,转向真实、自然、具象主义的方向。

在绘画主题方面,除了历史人物、文人雅士、美景和花鸟等传统主题外,还出现了管窥画、趣画、讽刺画等新的主题。

在绘画技法方面,源于北方的“写意派”和南方的“工笔派”两派绘画风格逐渐形成。

写意派主张以笔墨、结构为体现艺术特色,追求造型生动、简洁明快、速写的情趣;工笔派则注重形态的准确,精心处治,追求线质、色彩、构图的协调性和平衡性。

两派技法上的合并逐渐出现,而这样的融合也成为北宋绘画成果的标志之一。

在审美观念方面,北宋绘画艺术强调“文以载道,艺以表情”,倡导以艺术表现人物的性格、风貌、气氛、情调等工具,给观者以极深的感染。

这样的审美观念逐渐使绘画艺术成为了一种准确定位的文化表达形式。

二、北宋社会背景对绘画艺术的影响在北宋时期,由于社会经济、科技、文化等各方面因素的变化,为绘画艺术的繁荣发展提供了有利的社会背景和物质条件。

1、士族文化的繁荣北宋时期,士族文化达到了空前的繁荣。

许多文人雅士为追求文化自由和生活情趣,借助画艺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情。

如文人画、花鸟画等得到了广泛发展和推广,艺术上的独立和自由性得到了保障。

2、宗教信仰的确立北宋时期,佛教、道教、儒教三教合一,逐渐形成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佛教艺术的繁荣,不仅积极推动了艺术技法的探索和发展,还为画家提供了丰富的创作主题和表现形式。

3、科技发展的推动北宋时期,科技发展在农业、商业、手工艺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

这些进步为写实主义绘画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物质条件。

同时,人们知识的增长和丰富的社会经验,也使绘画作品更有情趣、更具个性。

[美术鉴赏论文]美术鉴赏论文《浅析北宋时期山水画》

[美术鉴赏论文]美术鉴赏论文《浅析北宋时期山水画》

[美术鉴赏论文]美术鉴赏论文《浅析北宋时期山水画》篇一: 美术鉴赏论文《浅析北宋时期山水画》浅析北宋时期山水画摘要:宋朝延续300多年,其绘画在隋唐五代的基础上继续得到发展。

山水画发展到宋代,出现前所未有的兴旺景象。

无论从题材内容还是从表现形式和表现方法都更加的多样化,出现了一批有杰出成就的画家,他们以古人为师,以自然为师,以吾心为师,创作了具有丰富审美特色,面貌各异的山水画杰作,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典范,在美术史上树立了一块重要的里程碑。

通过下面对一些主要画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可以了解山水画在北宋所取得的巨大成就。

关键字:山水画表现手法寒林雪景北宋山水画坛在五代的基础上人才辈出,风格技法多彩纷呈,成就突出。

出现了李成、范宽、燕文贵,惠崇等划时代的杰出画家。

范宽得助于终南,太化;高克明“喜游山水间,搜奇访古,穷幽探绝,终日忘归”。

不少山水画家都有自己特色,燕文贵画山水楼观,号“燕家景致”;许道宁擅长寒林,平远,野水,表现山峰峭拔,林木劲硬的风貌。

燕文贵曾在汴梁大街买画,许道宁在汴梁买药时画山水招揽顾客,他们有都与都市世俗文化有着不同程度的联系1.李成李成,字咸熙。

擅长画寒林平远之景,在宋初极负盛名,被誉为“古今第一”,但他为人矜持,不轻易为王公贵族作画,因此其画颇为难得。

开封祖国寺附近的宋家药铺门首因有他所画的山水壁画,被誉为“山水宋家”。

李成的山水画以“气象萧疏,烟林清旷,毫锋颖脱,墨法精微”而自成一格。

他擅长用幽淡多层次的水墨画平远开旷的景色,世称“惜墨如金”;又以爽利秀润的笔锋画寒林枝杈,俗谓之“蟹爪”。

《情恋萧寺图》《情恋萧寺图》是流传在国外一幅影响较大的传为李成的作品。

此图作为高山峻岭,深沟巨壑,前景突兀巨石,以边平缓,一边峭拔,产生一种体积感和重量感。

岩石的轮廓线,用笔坚实有力,所组成的表面结构具有质感。

中景山涧瀑布飞流直下前景深潭,与远景处一悬瀑形成互相呼应之势。

途中造型曲尽变化的“蟹爪树”,树干枝杈笔法稳健有力,树态展枝摇曳,显得生动活泼。

鲁艺精神的写照一一宋惠民

鲁艺精神的写照一一宋惠民

鲁艺精神的写照一一宋惠民作者:暂无来源:《艺术品鉴》 2019年第10期撰文王默林(鲁迅美术学院人文学院讲师)王默林,1979年5月26日出生,黑龙江省哈尔滨人,祖籍山东。

讲师。

2002年于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系获学士学位。

2009年于鲁迅美术学院美术史论系获得硕士学位。

主要研究方向为西方现代艺术。

曾担任外国美术史专业课(17—19世纪部分;20世纪部分)、外国美术史共同课、西方现代美术思潮专业课、西方建筑史选修课、中国现当代美术研究生专业课等课程教学工作。

辽宁省教育厅科学研究一般项目《西方现代艺术中的技术性缺失研究》结题。

宋惠民,自1954年考入鲁迅美术学院附中就扎根于此,他与鲁美的不解之缘至今已历65年。

他以“油画民族化”为己任,勇于开拓,勤奋不懈,创作了大量优秀作品。

他在鲁美油画系师从万金生、乌叔养等老一辈艺术家,在其门下又培养出了韦尔申、胡建成、王岩等一干优秀的弟子。

在他手中传递的是对艺术的探求,更是鲁艺的精神。

正如邵大箴所言:“曾任沈阳鲁迅美术学院院长和中国油画学会副会长的宋惠民教授,是一位出色的美术教育家、油画家,是东北地区油画艺术的领军人物,也是当代中国油画艺术活动中一位重要的组织者和参与者。

”1937年,宋惠民于长春降生。

第二年,鲁迅艺术学院于延安成立。

二者的不解之缘自1954年宋惠民考入鲁迅美术学院附中开始。

附中毕业后进入鲁美油画系深造,毕业后留校任教,而后成为油画系主任,再后成为院长。

他教出了韦尔申、胡建成、王岩等优秀的学生。

时至今日,早已退休的他依然每天早八晚五在鲁美院内的画室进行创作,连节假日都不例外。

有学院的教职工感叹:“老院长简直比我们上班还辛苦。

”所谓鲁艺精神是什么?很多人喜欢挂在嘴边,但又很难说得清楚。

毕竟学院自建校以来已历八十多个年头,从西北辗转迁移至东北,曾在此任教的老师、毕业的学生不计其数。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个性,有自己的追求。

学院的定位、办学宗旨和各种规章制度等也为了适应社会的需要而在不断变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宋惠民风景油画艺术风格
宋惠民是我国著名油画家,以画《曹雪芹》著称。

他对青年画家的奖掖与扶持,更是有口皆碑。

他十几年来推出的风景油画,更以与众不同的面目表现出这位艺术家的见识与胸怀,在中国当代油画发展进程中实现了新的开拓。

宋惠民的风景油画是对超越时空和永恒生命的礼赞,能引起观者精神的超越与升华,又能掀动其感情的波澜,使之在真情充溢、神完气足的境象中构成诗意的篇章。

宋惠民建立起自己独特风格的风景油画,使他在当代油画家中独具一格,卓尔不群。

宋惠民风景油画的独特风格是自觉的。

这首先有他的传统文化底蕴。

他认为:“风景画的画魂,恰恰就似诗性的表达,在于抒情写意。

对我来说,就是中国文化传统的精神与我的艺术理念的契合……中国传统文化的某些元素,中国人的审美情趣都合力助推中国风景画的发展与超越。

”①我们可以看出,宋惠民创作主体的师心,他的审美进入作品,成为他风景油画的构成要素。

这就是刘勰在为风格下界说时何以要强调“各师成心,其异如面”的原因了。

宋惠民追求的师造化,在学理渊源上,是可以上溯到张璪的。

宋惠民的风景油画,就应该放在这样一个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的背景下,在“天人合一”、物我混一、心物一体的结构中加以解读。

另外,研究宋惠民的风景油画艺术风格,不能不讲风骨。

在宋惠民那里,风骨既是他风景油画独特风格的鲜明特色,也是他的一种重要的美学追求。

风骨,作为一个重要的美学范畴和风格形态,最早是由刘勰在《文心雕龙》中提出来的。

刘勰将“风”与“骨”分开来对提②,“风”侧重于讲情、讲气,主要是内容方面的因素,“骨”则侧重于“结言瑞直”,刚健,既表现为语言运用的力度,亦涉及立意。

刘勰的发挥,“风”与“骨”互文足义,组成一个范畴,用以表述刚健骏爽的风格。

自六朝以来,以风骨论人、论文、论画,逐渐形成一种传统,对于刚正而有气节的人,对于风神骏爽,刚健遒劲的文风、画风,都可以使用风骨的概念来论定。

而在品鉴一件艺术作品时,人们又常常是把人品和画品统一起来使用风骨这个概念的。

宋惠民深受这一传统影响。

在宋惠民风景油画艺术世界里,最见风骨意象的是古柏、老树、枯木。

《苍茫》《明月惊鸟飞》《悠悠岁月》《一抹霞光》《煌》《翱翔》《明月光•长城》《夕阳红》堪称为具有风骨意象的代表作,也是风景油画的极品。

在这些作品中,画家用画笔画出了旷远绵邈,岩岫杳冥,参天大树或断干残枝,却无不勃发着磅礴生机。

每一幅画作,都有念天地之悠悠,民族精神之象征。

这种意境是宋惠民对艺术的自信,是对自己艺术积淀中所深化的中国艺术精神的自信,是地道的中国气质与民族气派。

“而发现被称之为个人气质,时代精神或种族性格这类作为重要成分的条件,是一个重要的问题,这些条件决定了个人、时代、民族的风格。

”③《一池春色》《生灵•于时空间穿行》《早春残雪》《北方之秋》《秋之韵》《远方之一》《远方之二》《远方之三》《绿石谷•小鸟》《鹤乡•春绿》《春光》《初雪》《北国风光•秋葵•
初雪》《白桦•初雪》《明月惊鸟飞》《北方的云》《北方系列———夕照》《雾
迷雪岳山》这些作品致力于表现自然界季节转换的倾向,体现了画家敏锐的直觉与轻灵飘逸的笔触,更多的是恬淡沉静的清幽和清新简约的抒情。

宋惠民画风景油画不是机械地模仿自然、再现自然,而是把风景主题化了的“物象”和“物象”与自己认识的关系置于表现之首位。

他通过色彩的对比,知觉视觉的区别,形成画面上的色彩秩序、色彩结构、色彩意境,从而达到“艺术家必须因感而发,有情可抒,因为对形式的驾驭并非目的,而是使形式与内在含义相适应”。

④因此,宋惠民的风景油画经常采用结构笔触、高光笔触、方向性笔触、跳跃笔触,无论是“刮”和“切”,还是“堆”“拉”,都融入到笔触中,经常是大块、大面积、黑色、黄色、蓝色或白色,他寻求着这种色彩基调中所具有的色彩对比,乃至能构成整幅作品色调的语言,寻求着油画表达中国色彩特征的那种更深的东西。

把握住了艺术灵魂的宋惠民,透过心灵与自然的对话,所看到的正是艺术家在自然中所产生的新的生命的巨大冲击力。

因此,宋惠民在他创作风景油画中把用心感悟自然观的建立和体现始终作为艺术的终极目标。

他所言心,是相对物质存在而言的。

在这个意义上,心灵精神、意识可以通用。

宋惠民风景油画有两个特点:其一是中国文化意识与西方色彩的结合,将中国画中写情、写境、写意和中国文化精神引入油画,既有油画丰富、凝重而洒脱的色彩,又有中国画的空灵和韵味,极富精神内涵又富个性的民族特色,赋予了风景油画以新的形式内容及精神魅力;其二是创造出一种色彩与色彩之间相互交锋的画面,使其内心的直接表达和自我感受共铸作品空间,由绘画美升华为意绪美与诗性美。

总之,宋惠民的风景油国具有生命主题意绪化与诗性化,用色彩描绘出雄伟诗篇。

他用异质语言表达出中国文化气质和文化情感。

宋惠民构建了自己凝重浑厚、沉郁苍润的风景油画艺术风格。

一言以蔽之,面对宋惠民的风景油画,感觉的是“其精内蕴,大美不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