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配位平衡和配位滴定法(1).ppt
语言学导论第八章

Chapter 8 Language and Society
sociolinguistics社会语言学 --- the study of the relation between language and society
Preliminaries: 1.Find out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male and female languages. 2.Try to discover the distinctions between the language of the younger generation and that of the older generation in China. 3.Think of some examples of code-mixing in the speech of Cantonese.
nguage and age c.jargon: doctor’s language lawyer’s language computational language (Part of a conversation between a judge and a sailor) … The judge: You mean you came into this court as a witness and don’t know what plaintiff means? … The sailor: You mean you came into the court and don’t know where abaft the binnacle is?
speech community言语社区 --- a group of people who have the opportunity to interact with each other and who share not just a single language with its related varieties but also attitudes toward linguistic norms
第八章 控制《管理学基础》PPT课件

8.1 控制概述
在管理实践中,任何组织,无论决策多么正确,计划多么周密,组织机构多么科 学合理,激励多么有力,也难以确保组织所有的活动都按计划进行。实际工 作中,由于外部环境的变化和组织内部因素的影响,使得计划的实际执行情 况和计划标准之间总会出现或多或少不一致的地方,因此,为了能实现组织 目标,提高组织的有效执行力,就必须建立科学完善的控制系统,强化组织的 控制职能。
01
威胁。
适应环境的变化
02
组织目标的实现总是需要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在这期间,对于那些长期存在的影响组织的慢性问题,控制 要根据内外环境的变化对组织提出新的要求,打破执行现状,重新修订计划,确定新的管理控制标准,使之
更先进、更合理。
8.1.3 控制与计划
在管理的基本职能中,控制是要确保组织的所有活动 与其环境和计划相一致,从而使组织的执行力更强。 具体地讲,控制是以组织目标为出发点,以计划为依 据,通过制定业绩的控制标准以及建立管理信息系统, 衡量实际工作绩效,及时发现偏差以及分析偏差产生
检验作用
控制的检验作用是指检验组织的各项活动是否按组织的既定计划进行,同时也检验计划的正确性和合理
01
性。
02
纠偏作用
控制的纠偏作用是指当偏差存在时,调整实际工作或计划,使两者相吻合。
2)控制的目的
限制偏差的累积
在实际工作执行过程中,出现偏差是难以避免的,但小偏差会逐渐积累放大并最终对计划的正常实施造成
(1)现场控制的优点:有指导职能,有助于发挥工作人员的现场工作水平;提高员工的工作能力及自我控制能力;提高现场工作效 率;减少相应的工作浪费。
(2)现场控制的缺点:它容易受管理者的工作作风、领导能力、业务水平和时间等因素的制约;现场控制的应用范围较窄;容易 造成情绪上的对立,伤害被控制者的积极性。
企业管理学(第八章--战略管理)

第八章 战略管理——8.2 战略环境分析
8.2.3 企业内部条件分析 1.企业资源
(1)有形资源:财务资源和实物资源 (2)无形资源:技术资源、声誉、品牌等 (3)人力资源 2.企业核心能力
Page 17
第八章 战略管理——8.2 战略环境分析
(1)企业核心能力的概念 核心能力是指企业依据自己独特的资源(资本
8.3.1企业战略制定与选择的一般框架
企业战略制定与选择的一般框架包括战略分析、 战略制定、战略评价与选择三个阶段,如表8-1所示。
Page 20
第八章 战略管理——8.3 战略制定
表8—1企业战略制定与选择的一般框架
外部因素评价(EFE)矩阵
第一阶段:信息输入阶段 (战略分析阶段)
竞争态势分析矩阵
……
…..
表8-2 SWOT矩阵
第八章 战略管理——8.3 战略制定
(2)列出这些要素后,还必须根据上述对各项 要素的分析,从优势、劣势、机会、威胁的可能组 合中,寻找出企业未来发展的战略大方向。简单的 说,可能有四种组合,如图8-2所示:
Page 24
第八章 战略管理——8.3 战略制定
机会(Opportunity)
Page 2
第八章 战略管理——8.1 战略管理概述
2.魁因的定义 美国管理学教授魁因(J.B. Quinn)认为,战略
是一种模式或计划,它将一个组织的主要目的、政 策与活动按照一定的顺序结合成一个紧密的整体。 包括以下内容:
(1)有效的正式战略包括三个基本因素:①可 以达到的最主要的目的(或目标)②指导或约束经营 活动的重要政策③可以在一定条件下实现预定目标 的主要活动程序或项目。
(2)反映宏观经济运行状况的指标 主要指、国际收支情况、利息率等。 (3)居民收入因素
阿q正传第八章ppt课件

目录 Contents
• 章节概述 • 情节分析 • 人物性格分析 • 主题探讨 • 艺术手法赏析 • 思考与讨论
01
章节概述
章节背景
清朝末年,社会动荡 不安,人民生活困苦 。
这一章主要讲述了阿 Q在镇上的所见所闻 ,以及他与赵太爷等 人的冲突。
阿Q作为一个贫苦农 民,深受压迫和剥削 。
通过展现人物内心世界与外在表现的差异,揭示其深层性格。
叙述视角的选择与效果
第一人称叙述
采用第一人称叙述方式,使读者更加 深入地了解阿Q的内心世界和思想感 情。
客观叙述
在描述阿Q的行为和语言时,作者采 用了较为客观的叙述方式,使读者能 够更加客观地看待阿Q的形象。
06
思考与讨论
阿Q的命运与社会环境的关系
阿Q的悲剧性命运
阿Q作为一个社会底层人物,其命运深受社会环境的影响。他的悲 惨遭遇,如贫困、饥饿、被欺凌等,都与当时的社会环境紧密相
关。
社会环境的冷漠与压迫
社会的冷漠和压迫是阿Q命运的重要原因。社会的等级制度 和阶级压迫使得阿Q无法摆脱贫困和被欺凌的命运。
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阿Q的命运表明,个人在社会中的地位和命运往往是由社会 环境决定的。个人在强大的社会环境中显
阿Q
一个贫苦的农民,自大而 又自卑,经常用自我安慰 的方式来逃避现实。
赵太爷
当地的豪门贵族,对阿Q 等贫苦农民十分傲慢和残 忍。
小D
另一个贫苦农民,与阿Q 形成竞争关系。
章节概要
阿Q在镇上看到了一出新排的戏 ,戏中的人物让他想到了自己和
赵太爷等人。
阿Q在戏院里与赵太爷发生了冲 突,被赵太爷狠狠地教训了一顿
阿Q的悲剧与社会的反思
人教A版高中数学(配套新教材)必修第二册-第八章 -8-3-1棱锥、棱柱、棱台的表面积与体积

高中数学 必修第二册 RJ·A
易错辨析
1.棱柱、棱锥、棱台的侧面展开图的面积就是它们的表面积.( × ) 2.棱锥的体积等于底面面积与高之积.( × ) 3.棱台的体积可转化为两个锥体的体积之差.( √ ) 4.几何体的平面展开方法可能不同,但其表面积唯一确定.( √ )
高中数学 必修第二册 RJ·A
高中数学 必修第二册 RJ·A
二 棱柱、棱锥、棱台的体积
例2 (1)已知高为3的三棱柱ABC-A1B1C1的底面是边长为1的正三角形,
如图所示,则三棱锥B1-ABC的体积为
1
1
3
3
A.4
B.2
C. 6
D. 4
D解析 设三棱锥B1-ABC的高为h,
则
V三棱锥B1-ABC =13S△ABCh=31×
43×3=
+3S△DBC+ S△A1BD = 23a2+3×12×a2+3a2= 32+9a2.
几何体 A1B1C1D1-DBC 的体积 V=V正方体ABCD-A1B1C1D1 -V三棱锥A1-ABD=a3-13×12×a×a×a=56a3.
高中数学 必修第二册 RJ·A
随堂小测
1.若长方体的长、宽、高分别为3 cm,4 cm,5 cm,则长方体的体积为
解析 V 棱台=13×(2+4+ 2×4)×3 =13×3×(6+2 2) =6+2 2.
高中数学 必修第二册 RJ·A
5.如图所示,正方体ABCD-A1B1C1D1的棱长为1,E为线段B1C上的一点, 则三棱锥A-DED1的体积为__16___.
V V 解析 = 三棱锥A-DED1 三棱锥E-DD1A
高中数学 必修第二册 RJ·A
新知学习
知识点一 棱锥、棱柱、棱台的表面积
第八章 APOS学习理论

在活动阶段,学生只能单个地计算函数值,比 较大小;在程序(过程)阶段,学生可以同时 考虑多个函数值的大小关系及变化趋势. 考虑多个函数值的大小关系及变化趋势.在学生多 次运用“程序”后,一旦他们对整个区间上的函数 值随自变量变化的趋势有了整体的认识,上述“程 序”就已经被“压缩(encapsulation)”为一个“对 序”就已经被“压缩(encapsulation)”为一个“对 象”. 象”. 只有当个体主动地反复运用“程序”去实施相 应的“活动”时,“压缩”才可能出现. 应的“活动”时,“压缩”才可能出现. 在数学活动中,“解压缩(de在数学活动中,“解压缩(de-encapsulation)” 的过程也同样重要. 的过程也同样重要.
APOS理论起源于作者试图对皮亚杰的数学 APOS理论起源于作者试图对皮亚杰的数学 学习的“自反抽象”理论进行拓展的一种尝试. 学习的“自反抽象”理论进行拓展的一种尝试. 所谓“自反”,就是返身、反思,自己作了 实 践性活动,然后“脱身”出来,作为一个“旁观 者” 来看待自己刚才做了些什么,将自己所做的活动 过程作为思考的对象,并归结出某个结论,这就 是“自反抽象”. 是“自反抽象”.
一、APOS理论的涵义 理论的涵义
杜宾斯基认为: 1.数学教学的目的是什么? 1.数学教学的目的是什么? 一个人是不可能直接学习到数学概念的,更确 切地说,人们透过心智结构(mental structure) 切地说,人们透过心智结构(mental structure) 使所学的数学概念产生意义. 使所学的数学概念产生意义. 如果一个人对于给予的数学概念拥有适当的心 智结构,那么他几乎自然就学到了这个概念. 智结构,那么他几乎自然就学到了这个概念. 反之,如果他无法建立起适当的心智结构,那 么他学习数学概念几乎是不可能的。 教学的目的:如何帮助学生建立适当的心智结构。
第八章田径运动的科学研究

第八章田径运动的科学研究本章导学科学研究是推动田径运动发展的重要动力。
本章主要从科学研究的程序、内容与方法等方面出发,详细论述田径运动的科学研究应遵循的一般规律,为从事田径运动的科学研究工作提供详实的方法与途径。
通过本章的学习可以使学生知晓田径运动科学研究应遵循的程序,掌握具体的研究方法,对提高学生的科研能力、创造性地从事田径运动的教学与训练工作提供坚实的基础与有利的保证。
第一节田径运动科学研究的程序与内容科学研究是对未知或已知事物进行探索和求证的社会实践活动。
而田径运动的科学研究则是对田径运动所涉及领域内的有关事物的本质和规律进行科学探索的社会实践活动。
目的是通过对田径运动的技术与方法、教学与训练、场地与器材、竞赛与规则、竞技与健身等理论及实践方面的研究,提高田径运动的教学、训练与竞赛水平,同时也为推广田径运动的健身理论与方法提供科学依据。
田径运动是一项展现人类本身机体能力的运动项目。
早期的科学研究重点是为运动实践服务的,特别是如何提高运动竞技水平等问题,是田径科研工作的重中之重。
例如,如何最大限度地提高人体的运动能力和适应性,防止因训练过度和训练不当而引起的运动性伤病等等。
但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田径运动的科学研究也日益广泛地应用到群众体育锻炼等方面,特别是通过慢跑等形式的体育锻炼防治心血管疾病和恶性肿瘤等研究,已取得了可喜的进展。
因此,田径运动的科学研究越来越体现出广阔的前景。
田径运动的科学研究工作同所有的科研工作一样有着较为严格的工作程序与内容要求,以便保证科研工作的真实性与科学性。
一田径运动科学研究的程序科研工作的程序,是指所从事的科学研究工作从开始到结束的完整过程中,必须遵守的步骤和方法。
科学研究工作是一项严谨的实践活动,无论从开始还是到结束都必须遵循体育科研的基本程序。
田径运动的科研工作同所有的科研工作一样,可以分为选题,建立假说和制定研究预案,搜集信息资料及科研计划的实施,整理分析资料并得出结论,撰写研究报告或论文,(五个基本部分)科研成果的发表、评审、应用与存档六个程序。
【材料科学基础】必考知识点第八章

【材料科学基础】必考知识点第⼋章2020届材料科学基础期末必考知识点总结第⼋章回复与再结晶第⼀节冷变形⾦属在加热时的组织与性能变化⼀回复与再结晶回复:冷变形⾦属在低温加热时,其显微组织⽆可见变化,但其物理、⼒学性能却部分恢复到冷变形以前的过程。
再结晶:冷变形⾦属被加热到适当温度时,在变形组织内部新的⽆畸变的等轴晶粒逐渐取代变形晶粒,⽽使形变强化效应完全消除的过程。
⼆显微组织变化(⽰意图)回复阶段:显微组织仍为纤维状,⽆可见变化;再结晶阶段:变形晶粒通过形核长⼤,逐渐转变为新的⽆畸变的等轴晶粒。
晶粒长⼤阶段:晶界移动、晶粒粗化,达到相对稳定的形状和尺⼨。
三性能变化1 ⼒学性能(⽰意图)回复阶段:强度、硬度略有下降,塑性略有提⾼。
再结晶阶段:强度、硬度明显下降,塑性明显提⾼。
晶粒长⼤阶段:强度、硬度继续下降,塑性继续提⾼,粗化严重时下降。
2 物理性能密度:在回复阶段变化不⼤,在再结晶阶段急剧升⾼;电阻:电阻在回复阶段可明显下降。
四储存能变化(⽰意图)1 储存能:存在于冷变形⾦属内部的⼀⼩部分(~10%)变形功。
弹性应变能(3~12%)2 存在形式位错(80~90%)点缺陷是回复与再结晶的驱动⼒3储存能的释放:原⼦活动能⼒提⾼,迁移⾄平衡位置,储存能得以释放。
五内应⼒变化回复阶段:⼤部分或全部消除第⼀类内应⼒,部分消除第⼆、三类内应⼒;再结晶阶段:内应⼒可完全消除。
第⼆节回复⼀回复动⼒学(⽰意图)1 加⼯硬化残留率与退⽕温度和时间的关系ln(x0/x)=c0t exp(-Q/RT)x0 –原始加⼯硬化残留率;x-退⽕时加⼯硬化残留率;c0-⽐例常数;t-加热时间;T-加热温度。
2 动⼒学曲线特点(1)没有孕育期;(2)开始变化快,随后变慢;(3)长时间处理后,性能趋于⼀平衡值。
⼆回复机理移⾄晶界、位错处1 低温回复:点缺陷运动空位+间隙原⼦缺陷密度降低(0.1~0.2Tm)空位聚集(空位群、对)异号位错相遇⽽抵销2 中温回复:位错滑移位错缠结重新排列位错密度降低(0.2~0.3Tm)亚晶粒长⼤3 ⾼温回复:位错攀移(+滑移)位错垂直排列(亚晶界)多边化(亚(0.3~0.5Tm)晶粒)弹性畸变能降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多基(齿)配体:具有两个或多个配位原子的配位体。
例如:乙二胺(en)
H 2N •• C2HC2HN ••H 2
7
乙二酸根(草酸根) C2O24
OO
2–
CC
OO
乙二胺四乙酸根 EDTA(Y4-)
••
OOC H2C
••
••
• • 4–
[Co(en)2(NO2)Cl]SCN:硫氰酸一氯•一硝基• 二乙二胺合 钴(III)
K[PtCl3(C2H4)]:三氯•乙烯合铂(Ⅱ)酸钾 (2) 负离子→中性分子
[Cr(NH3)5Cl]Cl2:二氯化一氯•五氨合铬(III) K[PtCl3NH3]:三氯•一氨合铂(Ⅱ)酸钾 (3) 同类配体
按配位原子的元素符号英文字母顺序
形成配合物的条件
中心离子 有空轨道
配位键是配合物与其它物质最本质的区别
(1)中心原子:
中心原子又称中心体。根据配位化合物的 定义,中心原子是配合物中具有接受孤对 电子或能提供空轨道的离子或原子。
例: [SiF6]2-
[FeF6]3- Fe(CO)5 Ni(CO)4
通常是金属离子和原子(过渡金属),也
如[Fe(CN)6]x x = 3 + (-1) 6 = 3
可由外界离子所带的电荷总数求得
[Co(en)3]Cl3
[Co(en)3]3+
8.1.2 配合物的命名
1. 外界与内界的命名顺序
(1)外界是负离子时
若简单负离子,如Cl-、OH- 等:外界-“化”-内界;
Cu(3)N 4(H O2H 氢氧)化四氨合铜(Ⅱ)
② 同种配体,中心离子半径越大,配位数越大
如[AlF6]3- ,[BF4]-
③ 同一金属离子,配体离子电荷越高,配位数越小
如[FeF6]3- ,[Fe(PO4)2]3-
④同一金属离子,配体离子半径越大,配位数越小
如[AlF6]3- , [AlCl4]-
4、 配离子的电荷
配离子的电荷数 = 中心离子与配位体电荷的 代数和
C
N
阴离子 配体
配位原子
ONO亚硝酸根
O
SCN硫氰酸根
S
NCS异硫氰酸根
N
分子式
O
C
- O
O
C
O-
常见多齿配体 名称
草酸根
乙二胺
N N N N
邻菲罗啉
联吡啶
乙二胺 四乙酸
缩写符号 (OX) (en)
(o-phen) (bpy)
(H4edta)
EDTA配合物的结构
不是配体
(3) 配位数(coordination number) 的数目
K3Fe(NC6S)六异硫氰根合铁(Ⅲ)酸钾
20
2. 内界命名顺序
配体数→配体名称→“合” →中心离子名称(氧化数)
一、二、不同配体“•”分 三…… 开
以罗马数字Ⅱ、Ⅲ、 Ⅳ表示
Cu(3)N 4SH O 4 硫酸四氨无机离子→有机离子
简单离子→复杂离子→有机酸根 离子
若复杂负离子,如SO42-、NO3-等:外界- “酸”-内
界
Cu(3)N 4SH O 4 硫酸四氨合铜(Ⅱ)
19
(2) 若内界为阴离子时,则将配阴离 子看成复杂酸根离子
氢离子
某酸
外界
H[BF4] 四氟合硼(Ⅲ)酸
氢以外的阳离子
某酸某
Na3[Co(NCS)3(SCN)3]
三异硫氰根三硫氰根合钴(Ⅲ)酸钠
[Co(NH3)5H2O]Cl3:三氯化五氨•一水合钴(Ⅲ)
22
(4)配位原子相同,少原子数者在先 [Pt(py)(NH3)(NH2OH)(NO2)]Cl : 氯化硝基• 氨•羟胺•吡啶合铂(Ⅱ) 吡啶分子式C5H4Cl2N2 (5)配位原子相同,且配体中含原子数目又 相同,按非配位原子元素符号英文字母顺序 排列[PtNH2NO2(NH3)2]:氨基•硝基•二氨合铂 (Ⅱ)
配合物中,直接与中心原子配合的配位原 子的数目称为中心原子的配位数。
单齿配体: 配位数 = 配体的总数
多齿配位体:配位数 = 配体数*齿数
[Ca(EDTA)]2-或CaY2-
Ca2+的配位数为6, 配位原子分别是 4个O,2个N。
14
例如: Cu(2e2n)
H2C NH2 H2N CH2 2+ Cu
23
4.无外界的配合物
[Ni(CO)4] 四羰基合镍
[Pt(NH3)2Cl2] 二氯•二氨合铂(Ⅱ)
练习:命名下列配合物
Cu(3)N 4SH O 4 硫酸四氨合铜(Ⅱ) K3Fe(NC6S) 六异硫氰根合铁(Ⅲ)酸钾 Cu(3)N 4(H O2H)氢氧化四氨合铜(Ⅱ) Co2()3(N N 3O )3H 三硝基•三氨合钴(Ⅲ)
有少数是非金属元素,例如:Cu2+,Ag+,
Fe3+,Fe,Ni,BⅢ,PⅤ……
2、配位体(简称配体)
在内界中与中心离子结合的、含有孤对电子的 中性分子或阴离子称为配位体。通常是非金属的 阴离子或分子,例如:F-,Cl-,Br-,I-,OH-, CN-(氰离子),H2O,NH3,CO(羰基)……
配位原子:直接与中心离子成键的原子。
CH2 COO
•• ••
N CH2 CH2 N
OOC H2C
••
CH2 COO
•• 8
中性分子 配体
配位原子
常见单齿配体
H2O
NH3
CO
水
氨 羰基
O
N
C
CH3NH2 甲胺
N
阴离子 F- Cl- Br- I- OH- CN- NO2配体 氟 氯 溴 碘 羟基 氰 硝基
配位原子 F Cl Br I O
8.1.1 配合物的组成:
配合物是由可以提供孤电子对的一定数目 的离子或分子(配体)和接受孤电子对的 原子或离子(形成体)按一定组成和空间 构型所形成的化合物,即化合物是由形成 体和配体以配位键结合成的复杂化合物。 如 : [Ag(NH3)2]Cl [Cu(NH3)4]SO4 、 K4[Fe(CN)6] 、Ni(CO)4 等。
H2C NH2 H2N CH2
Cu2+的配位数等于4。
15
练习:指出下列配合物的配位数
[Co(NO2)(NH3)5]Cl2 [Cr (H2O)5Cl]Cl2 ·H2O [Co(NH3)4C2O4]+ [Pt(en) C2O4]
影响配位数的因素: ① 同种配体,中心离子电荷数越高,配位数越大
如[Cu(NH3)4]2+ ,[Cu(NH3)2]+
第8章 配位平衡和配位滴定法
8.1 配位化合物的组成和命名 8.2 配位平衡 8.3 螯合物 8.4 EDTA的性质及配位滴定 8.5 金属离子指示剂 8.6 配位滴定的应用
[ Cu(NH3) 4 ] SO4 N H 3 .H 2 O 硫酸四氨合铜(II)
C u2+
2
8.1 配位化合物的组成和命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