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有限空间气体检测制度
有限空间气体检测制度

有限空间气体检测制度一、总则进行有限空间作业前,施工单位应严格执行“先检测、后作业”的原则,未经检测合格,严禁作业人员进入有限空间。
二、检验程序(一)实施检测时,检测人员应处于安全环境,检测时要做好检测记录,包括检测时间、地点、气体种类和检测浓度等。
(二)在取样分析要有代表性、全面性。
有限空间容积较大时,要对上、中、下各部位分别取样分析。
应保证有限空间内部任何部位的可燃气含量不超过该介质与空气混合物的爆炸下限的10%(体积)。
有毒有害物质含量不超过国家规定的部门空气中有害物质最高容许浓度指标。
氧气浓度在19.5%—23.5%(体积)之间,容器内温度宜在常温左右。
作业期间应每隔2小时取样复查一次(特殊情况下,根据实际确定检测频率),如有一项不合格时,应立即停止作业。
(三)检测指标包括氧浓度值、易燃易爆物质(可燃性气体、爆炸性粉尘)浓度值、有毒气体浓度值等。
最低限度应检测下列三项:氧浓度(应在19.5-23.5%范围内),易燃/可燃气体浓度(应< 最低爆炸极限的10%),一氧化碳浓度(应<20mg/m3 )。
(四)有限空间内盛装或者残留的物料对作业存在危害时,作业人员应当在作业前对物料进行清洗、清空或者置换。
经检测,有限空间的危险有害因素符合《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一部分化学有害因素》(GBZ2.1)的要求后,方可进入有限空间作业。
(五)在作业环境条件可能发生变化时,应对作业场所中危害因素进行持续或定时检测。
(六)实施检测时,检测人员应处于安全环境,检测时要做好检测记录,包括检测时间、地点、气体种类和检测浓度等。
(七)连续检测作业2天后,作业环境条件无变化时,可以不用检测。
三、通风(一)生产经营单位实施有限空间作业前和作业过程中,可采取强制性持续通风措施降低危险,保持空气流通;(二)严禁用纯氧进行通风换气。
有限空间四合一气体检测标准

有限空间四合一气体检测标准
有限空间四合一气体检测标准主要针对进入有限空间的作业人
员进行安全监护和现场报警。
四合一气体检测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1. 可燃气体检测:对有限空间中可能存在的可燃气体进行检测,如甲烷、天然气等。
当可燃气体浓度达到报警值时,气体检测器会自动报警,提醒作业人员采取安全措施。
2. 有毒气体检测:对有限空间中可能存在的有毒气体进行检测,如一氧化碳、硫化氢等。
当有毒气体浓度达到报警值时,气体检测器会自动报警,提醒作业人员采取安全措施。
3. 氧气检测:对有限空间中的氧气浓度进行检测,以确保作业环境中氧气浓度不低于安全值。
当氧气浓度低于安全值时,气体检测器会自动报警,提醒作业人员采取安全措施。
4. 压力检测:对有限空间中的压力进行检测,以确保气体浓度达到平衡。
当压力值超出正常范围时,气体检测器会自动报警,提醒作业人员采取安全措施。
综上所述,有限空间四合一气体检测标准主要包括可燃气体、有毒气体、氧气和压力四个方面的检测,以确保进入有限空间的作业人员的安全。
有限空间气流检测制度

有限空间气流检测制度简介本文档旨在介绍有限空间气流检测制度,包括其重要性、适用范围以及实施方法。
通过建立和执行有限空间气流检测制度,可以有效确保有限空间内的气流质量,保证工作人员的安全。
重要性有限空间通常具有狭小、封闭、通风不良等特点,可能存在有害气体积聚、缺氧等危险情况。
因此,建立有限空间气流检测制度对于及时发现和解决潜在危险至关重要。
通过持续监测空气质量,可以及时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确保工作人员的健康与安全。
适用范围有限空间气流检测制度适用于各类可能存在危险因素的有限空间,包括但不限于地下管道、储罐、井下作业空间等。
它适用于需要人员进入有限空间执行工作的各类行业,如建筑、化工、能源等。
实施方法1. 目标设定:制定明确的有限空间气流质量标准,包括允许的有害气体浓度、可接受的氧气含量等,以确保工作环境的安全性。
2. 检测设备准备:选择适合的气体检测仪器,保证其准确性、可靠性和可操作性。
3. 检测区域划分:将有限空间分为不同的检测区域,根据空间特点和可能的危险情况进行合理划分。
4. 检测频率与时机:制定有限空间气流检测的频率和时机,如进入前、工作期间、中途检测等,确保检测覆盖全过程。
5. 数据记录与分析:对检测结果进行准确记录,并进行及时分析与评估。
如发现问题,立即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
6. 培训与教育:为有限空间工作人员提供必要的培训与教育,使其了解有限空间气流检测制度,并能正确操作监测仪器。
7. 定期评估与改进:定期对有限空间气流检测制度进行评估,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必要的改进与完善。
以上就是有限空间气流检测制度的简要介绍和实施方法。
通过实施该制度,可以有效预防和减少有限空间工作环境中的危险因素,保障工作人员的安全。
有限空间有毒有害气体检测标准

有限空间有毒、有害气体检测标准19.5%〜21%,若空气中1、有限空间的作业场所空气中的含氧量应为含氧量低于19.5 %,应采取通风措施。
2、有限空间空气中可燃气体浓度:氢气小于0.4 %、柴油小于0.2 %3、有限空间粉尘浓度小于20g/m3 。
4、有限空间硫化氢最高容许浓度10mg/m3 。
5、一氧化碳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20mg/ m3 、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30mg/ m3 。
6、二氧化碳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9000mg/ m3 、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18000mg/ m3 。
7、氨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20mg/ m3 、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30mg/m 3。
8、氯最高容许浓度1mg/ m3 。
9、氰化氢(按CN 计)最高容许浓度1mg/ m310、氰化物(按CN 计)最高容许浓度1mg/ m3 。
11、溴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0.6mg/ m3 、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2mg/m3。
12 、溴化氢最高容许浓度10mg/ m3 。
13、液化石油气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1000mg/ m3 、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1500mg/m3 。
14 、一氧化氮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15mg/ m3 。
15、乙醚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300mg/ m3 、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500mg/m3 。
16 、乙醛最高容许浓度 45mg/ m3 。
17 、苯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 6mg/ m3 、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 10mg/m3。
22、甲醛最高容许浓度 0.5mg/ m3 18 、二氧化氮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 度 10mg/m3 。
19、二氧化硫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 10mg/m3 。
20、甲苯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100mg/m3 。
21、甲醇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50mg/m3 。
5mg/ m3 、短时间接触容许浓 5mg/ m3 、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 50mg/ m3 、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 25mg/ m3 、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
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管理规定

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管理规定一、定义有限空间是指进入、操作和退出工作人员受空间尺寸和形状限制,以及通风、进出口限制的地方。
包括储罐、储槽、管道、沟坑、井道等。
二、管理目标确保有限空间作业人员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防止事故发生,减少生产事故的发生率。
三、管理原则1.风险评估:在进行任何有限空间作业之前,必须进行全面的风险评估。
包括空气质量、可能存在的危险物质、作业设备等方面的风险。
2.许可制:所有有限空间作业必须事先获得许可。
许可制应包括指定负责人、作业时间、作业人员、作业程序等方面。
3.通风控制:有限空间作业必须进行有效的通风控制,以确保空气质量符合安全要求。
通风设备必须与工作条件相适应。
4.气体检测:在进入有限空间之前,必须进行气体检测。
检测项目包括氧气含量、可燃气体浓度、有毒气体浓度等。
5.个人防护装备:有限空间作业人员必须佩戴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包括防护服、呼吸器、安全带等。
6.培训教育:所有有限空间作业人员必须接受相关的培训教育,了解有限空间作业安全规定和操作程序。
7.紧急救援:必须制定有效的紧急救援措施,并定期进行演练。
作业人员必须熟悉紧急救援程序。
8.监测和记录:对有限空间作业进行监测和记录,包括通风控制、气体检测结果、作业人员信息等。
四、操作步骤1.风险评估: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全面的风险评估,包括空间尺寸、通风设备、危险物质等方面的风险。
2.许可申请:作业负责人向安全管理部门提交许可申请,包括作业时间、作业人员、作业程序等必要信息。
3.通风控制:在实施有限空间作业之前,必须进行有效的通风控制。
通风设备必须正常运行,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4.气体检测:在进入有限空间之前,必须进行气体检测。
检测项目包括氧气含量、可燃气体浓度、有毒气体浓度等。
5.个人防护装备:有限空间作业人员必须佩戴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
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和使用合适的防护装备。
6.培训教育:所有有限空间作业人员必须接受相关的培训教育。
气体检测仪安全管理制度

一、目的为保障有限空间作业人员的人身安全,预防有限空间中毒事故的发生,特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公司所有涉及有限空间作业的部门,包括但不限于化粪池、污水井、地下室等场所。
三、职责1. 安全环保部负责制定、修订和监督执行本制度;2. 各部门负责人负责组织本部门人员学习、宣传和执行本制度;3. 作业人员负责遵守本制度,正确使用气体检测仪。
四、管理制度1. 气体检测仪的采购、检定、校验、使用、维护和报废等管理工作,由安全环保部负责;2. 气体检测仪的采购,应选择具有国家计量器具生产许可证、产品合格证、性能稳定、质量可靠的厂家;3. 气体检测仪的检定、校验,应按照国家相关标准执行,确保检测仪的准确性和可靠性;4. 气体检测仪的使用,应按照产品说明书和操作规程进行,确保作业人员的人身安全;5. 气体检测仪的维护,应定期进行,确保其正常工作;6. 气体检测仪的报废,应按照国家相关标准执行,防止设备继续使用存在安全隐患。
五、作业人员培训1. 安全环保部负责组织对作业人员进行气体检测仪使用和安全知识的培训;2. 培训内容包括:气体检测仪的基本原理、操作方法、注意事项、维护保养等;3. 培训结束后,作业人员应通过考核,取得相应资格证书。
六、作业过程管理1. 作业前,作业人员应检查气体检测仪的完好性,确保其正常工作;2. 作业过程中,作业人员应佩戴气体检测仪,实时监测有毒有害气体浓度;3. 当检测仪发出警报时,作业人员应立即撤离危险区域,并报告给相关部门;4. 作业完成后,作业人员应将气体检测仪交还给安全环保部,进行维护和保养。
七、监督检查1. 安全环保部负责对本制度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2. 对违反本制度的行为,按照公司相关规定进行处罚。
八、附则1. 本制度由安全环保部负责解释;2.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有限空间气体检测制度

有限空间气体检测制度一、总则进行有限空间作业前,施工单位应严格执行“先检测、后作业”的原则,未经检测合格,严禁作业人员进入有限空间。
二、检验程序(一)实施检测时,检测人员应处于安全环境,检测时要做好检测记录,包括检测时间、地点、气体种类和检测浓度等。
(二)在取样分析要有代表性、全面性。
有限空间容积较大时,要对上、中、下各部位分别取样分析。
应保证有限空间内部任何部位的可燃气含量不超过该介质与空气混合物的爆炸下限的10%(体积)。
有毒有害物质含量不超过国家规定的部门空气中有害物质最高容许浓度指标。
氧气浓度在19.5%—23.5%(体积)之间,容器内温度宜在常温左右。
作业期间应每隔2小时取样复查一次(特殊情况下,根据实际确定检测频率),如有一项不合格时,应立即停止作业。
(三)检测指标包括氧浓度值、易燃易爆物质(可燃性气体、爆炸性粉尘)浓度值、有毒气体浓度值等。
最低限度应检测下列三项:氧浓度(应在19.5-23.5%范围内),易燃/可燃气体浓度(应< 最低爆炸极限的10%),一氧化碳浓度(应<20mg/m3 )。
(四)有限空间内盛装或者残留的物料对作业存在危害时,作业人员应当在作业前对物料进行清洗、清空或者置换。
经检测,有限空间的危险有害因素符合《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一部分化学有害因素》(GBZ2.1)的要求后,方可进入有限空间作业。
(五)在作业环境条件可能发生变化时,应对作业场所中危害因素进行持续或定时检测。
(六)实施检测时,检测人员应处于安全环境,检测时要做好检测记录,包括检测时间、地点、气体种类和检测浓度等。
(七)连续检测作业2天后,作业环境条件无变化时,可以不用检测。
三、通风(一)生产经营单位实施有限空间作业前和作业过程中,可采取强制性持续通风措施降低危险,保持空气流通;(二)严禁用纯氧进行通风换气。
有限空间通风检测制度

有限空间通风检测制度一、有限空间作业前,必须严格执行“先检测,后作业”的原则,根据施工现场有限空间作业实际情况,对有限空间内部可能存在的危害因素进行检测。
在作业环境条件可能发生变化时,施工单位应对作业场所中危害因素进行持续或定时检测。
二、对随时可能产生有害气体或进行内防腐处理的有限空间作业时,每隔30分钟必须进行分析,如有一项不合格以及出现其他情况异常,应立即停止作业并撤离作业人员;现场经处理并经检测符合要求后,重新进行审批,方可继续作业。
三、实施检测时,检测人员应处于安全环境,未经检测或检测不合格的,严禁作业人员进入有限空间进行施工作业。
四、检测指标应当包括氧气浓度、易燃易爆物质浓度值、有毒有害气体浓度值等。
检测工作应符合《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监测的采样规范》(GBZ159)。
五、有限空间作业危害因素检测可由施工单位自行检测,检测时应认真填写《特殊部位气体检测记录》,相关人员签字;临时作业或施工单位缺乏必备检测条件时,也可聘请专业检测机构进行检测,填写《特殊部位气体检测记录》,并由检测单位负责人审核并签字。
六、根据检测结果,施工单位现场技术负责人组织对作业环境危害情况进行评估,制定预防、消除和控制危害的措施,确保作业期间处于安全受控状态。
危害评估依据为《缺氧危险作业安全规程》(GB8958)、《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1部份:化学有害因素》(GB/Z 2.1)和《有毒作业分级》(GB 12331)。
七、有限空间作业的施工单位应在有限空间入口处设置醒目的警示标志,告知存在的危害因素和防控措施。
八、有限空间作业前和作业过程中,可采取强制性持续通风措施降低危险,保持空气流通。
严禁用纯氧进行通风换气。
九、当有限空间作业可能存在可燃性气体或爆炸性粉尘时,施工单位应严格按上述要求进行“检测”和“通风”,并制定预防、消除和控制危害的措施。
同时所用设备应符合防爆要求,作业人员应使用防爆工具,配备可燃气体报警仪器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限空间气体检测制度
1目的
为进一步加强有限空间作业管理,规范有限空间气体检测实施程序,防止火灾爆炸、中毒窒息等安全生产事故发生,根据《城镇排水管道维护安全技术规程》(CJJ6-2009)和《化学品生产单位特殊作业安全规范》(GB30871-2014)和浙江省《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技术规程》
(DB33/707-2013)等有关技术标准、规定要求,结合本公司实际,特制定本制度。
2 适用范围
本制度规定的气体检测适用于进入有限空
间内部作业或对有限空间进行动火作业的
场合。
3 定义
3.1 本制度所指的有限空间作业是指作业
人员进入或探入有限空间进行的作业。
3.2 有限空间的危险一般来自于空间内可
燃性、爆炸性、有毒有害的气体;过浓的或是极度缺乏氧气等。
4 检测实施
4.1 作业部门在进行有关密闭、有限空间作业时,在无法确认内部情况时,向安全管理部门申请进行气体检测,检测的实施和结果由安全管理部门进行管理。
4.2 安全管理部门气体检测员负责作业部
门对公司内有关有限空间作业场所的气体
检测,并对所测数据负责。
4.3 检测结论应告知现场作业人员,并履行签字手续。
5 气体检测标准
5.1 气体检测应测定有限空间内空气含氧
量和常见有毒有害、易燃易爆气体的浓度。
5.2 有限空间的作业场所空气中的含氧量
应为19.5%~23%,若空,应有报警信号。
23%%或高于19.5 气中含氧量低于
5.3 有限空间空气中可燃气体浓度应低于可燃烧极限或爆炸极限
下限的10%。
对储罐、管道的检修,空气中可燃气体浓度应低于可燃
烧极限下限或爆炸极限下限的1%。
5.4 有限空间内有毒有害气体的浓度除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
的规定外,按《城镇排水管道维护安全技术规程》(CJJ6-2009)中规
定要求,常见有毒有害、易燃易爆气体容许浓度还应符合下表规定:
常见有毒有害、易燃易爆气体的浓度和爆炸范围
相对密度最高容许时间加权平均短时间接触容(容爆炸范围%气体明容许浓度(取空气相对密许浓度浓度说
名称积)333度为1)(mg/m)(mg/m)(mg/m)
4.3 ~4
5.5——硫化氢—101.19
—非高原3020
2000m ~拔海200.97一氧化碳74.2—12.5 —~
3000m
海拔高于3000m——15
12.8~5.6 ——氰化氢—10.94
15.0~5.0 甲烷————0.55
8.01.45 ~—苯—62.7110
4.001.4 ~7.63.00 ~——溶剂汽油—300
——不燃—一氧化氮151.03
注:最高容许浓度指工作地点、在一个工作日内、
任何时间有毒化学物质均不应
超过的浓度。
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指以时间为权数规定的8h 工作日、40h 工
作周的平均容许接触浓度。
短时间按触容许浓度指在遵守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
前提下容许短时间(15min)接触的浓度。
6气体检测要求
6.1 应采用专用气体检测仪检测气体。
6.2 进入有限空间作业前30 分钟应重新取样检测,严格控制可
燃气体、有毒气体浓度及含氧量在安全指标范围内,分析合格后才允
许进入作业。
6.3 如在有限空间内作业时间长,应至少每隔15 分钟取样分析
一次,并做好记录(见附件1)。
如发现超标,应立即停止作业,迅速撤出人员。
7检测方法检测要有代表性、全面性,当有限空间容积较大时要对上、中、
下各部位取样分析。
7.1 有限空间气体检测应在人员进入作业之前进行,检测人员应
首先在密闭有限空间外进行检测,当进入密闭有限空间检测时,应有
一人在密闭有限空间外进行观察监控。
7.2 进入有限空间作业过程中,对其中的气体成分应进行连续不
断的检测,并有一人在有限空间外进行观察监控,以避免由于人员进
入、突发泄漏、温度等变化引起挥发性有机物或其它有毒有害气体的
浓度变化。
7.3根据检测气体的性质,考虑可能悬浮、沉积或积聚的死角,
合理选择检测点。
7.4 密闭有限空间内部进行气体浓度检测,应配戴使用相应的防
护用品。
8检测人员的资格
进行气体检测的人员必须经专项技术培训,
具备检测设备操作能
力。
9检测结果不合格的处理
9.1 检测结果超过允许值时,应分析原因,采取通风等措施。
9.2 经再次检测达到允许值后,才可进行相关的作业。
10检测设备校验
安全管理部门应按“气体检测仪使用规范”对气体检测仪进行定期检定,检定合格后方可使用。
11记录管理
气体检测人员对连续气体检测的结果进行
记录,有限空间作业结束后交作业部门、
安全管理部门保存。
附件:有限空间作业气体连续检测记录表附件:
有限空间作业气体连续检测记录表
采样氧含量可燃气体有毒有害气体检测位置
检测项目检测时间检测人员分析CHCOO42 42
数据序H SNH/
///////号
检测结果
注:一式二份作业部门、安全管理部门各执一份,随有限空间作业审批表一同保存,存档期三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