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水量<蒸发量共44页
浙江省各市、县(市、区)多年平均月蒸发量与降雨量

附录C 浙江省各市、县(市、区)多年平均月蒸发量与降雨量
表C 浙江省各市、县(市、区)多年平均月蒸发量与降雨量(mm)
注:1、附录C中降雨量数据来自1981-2010年当地国家气象观测站日降雨数据统计,同时结合了《浙江省海绵城市规划设计导则》中附录中的相关数据,蒸发数据来自1992-2015年各国家观测站蒸发观测数据,由于各站仪器更新时间不同,蒸发数据的统计年限从2-24年不等。
2、温州苍南、金华磐安、丽水景宁等市、县(市、区)由于行政区域调整、气象台站迁移等原因,气象数据序列时间较短,故上表中未列出其多年平均月蒸发量与降雨量数据,建议磐安使用永康或东阳、苍南使用平阳、景宁使用云和数据,也可咨询当地气象部门,在气候背景相似原则下选取就近市、县(市、区)数据。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2.2降水(共24张PPT)

•
降水空间分布不均的影响因素
海陆因素(夏季风) 地形因素(山脉阻挡)
降水东西差异 加剧东西差异
纬度因素
东部降水的南北差异
降水时间分布不均:季节不均
• 影响体育活动,在湿润的南方地区,游 泳、赛龙舟是一常见的运动,半干旱的 内蒙古草原骑马、射箭是常见的运动。
不同的干湿地区对我们的生产与生活的影响
饮食习惯
北方人:
喜食面
南方人:
吃米饭
总结
我国的降水规律
我国降水的空间分布:从东南沿海向西北 内陆递减
夏季风
我国降水的时间变化:降水集中在4-10月,南 方雨季长,北方雨季短;降水年际变化很大。
2.图中等降水量 线数值变化的方向 有何规律?
由东南向西北 逐渐减少
降水空间分布不均
知道我国降水量最多和最少的 地方都是哪里吗?
吐鲁番盆地中的托克逊是我国降 水最少的地方,年平均降水量仅 5.9毫米,年降水天数不足10天, 有些年份滴水不见。在吐鲁番, 常常见到一幢幢专门晾制葡萄干 的“荫房”。在干旱少雨的气候 下,葡萄挂在通风的室内就可以 自然风干。
台湾岛东北部的火烧寮是我国 降水最多的地方,年平均降水 量达6 558毫米。1912年更创 下年降水量8 409毫米的记录。
降水空间分布不均
探寻原因
为什么降水 从东南沿海向西 北内陆递减?
•9、要学生做的事,教职员躬亲共做;要学生学的知识,教职员躬亲共学;要学生守的规则,教职员躬亲共守。2021/8/122021/8/12Thursday, August 12, 2021 •10、阅读一切好书如同和过去最杰出的人谈话。2021/8/122021/8/122021/8/128/12/2021 3:06:35 PM •11、只有让学生不把全部时间都用在学习上,而留下许多自由支配的时间,他才能顺利地学习……(这)是教育过程的逻辑。2021/8/122021/8/122021/8/12Aug-2112-Aug-21 •12、要记住,你不仅是教课的教师,也是学生的教育者,生活的导师和道德的引路人。2021/8/122021/8/122021/8/12Thursday, August 12, 2021
第二部分水汽凝结物及成因讲课文档

低而减小。气体状态方程:P=ρRT
高压
4、相对湿度: 指空气中实际水汽压与同
温度下的饱和水汽压之比的百分数,用 f
表示,即:
f = e /E ×100% ——相对湿度大小直接反映空气距离饱和 的程度,当 e 不变时,气温升高饱和水汽
低压
热
压增大,相对湿度减小。
低压
高压
冷
第4页,共72页。
5、饱和差: 指在一定温度下,饱和水汽 压与空气中实际饱水和汽差压与之露差点,用 d 表示。 d = E- e ,单位与水汽压相同。饱和差 越大,说明空气中水汽含量越少。
无云的夜晚,谚语有 “ 十雾九晴 ” 之说。 平流雾——暖湿气流移到冷的下垫面上,冷 却降温,水汽凝结而形成;出现范围广。
★雾的景观
第16页,共72页。
★云
——指高悬于空中、由水汽凝结(凝华)而
成的小水滴或小冰晶构成的可见集合体。云
是气块上升过程绝热冷却降温,使水汽达到
饱和或过饱和发生凝结而成。 ◆云的成因: 对流运动——主要形成积状云; 系统性上升运动——主要形成层状云;
害或死亡的低温。
★露和霜的形成条件:近地面层空气湿度要 大;有利于辐射冷却的天气条件;地面或地 物热传导不良。
第14页,共72页。
2、空中凝结现象(云和雾)
★雾:指漂浮于近地面,由微小水滴组成的 经常呈乳白色,使水平能见度小于1km的物 理现象称为雾; 轻雾:如由悬浮于近地面空气中的大量更微小 水滴或已湿的吸湿性积粒构成,呈灰白色, 使水平能见度在1-10km范围内的物理现象则 称为轻雾。
第26页,共72页。
种类
★雨量和分级
24小时 12小时
降水量
降水量
目视特征
中国地理 中国气候(共26张PPT)

,
北方正午太阳高度小,白昼短,地
面较南方获得的光热少,故气温低。
②冬季风影响:冬季风源地
,且受其影响的时间长,更加剧
了北方的严寒。
,冬季风南下过程中受到重重
山岭的阻挡,势力逐渐减弱,干冷
性质有所改变,所以南方受冬季风
的影响比北方小,因而造成了南北
温差大的特点。
南国一派夏日景象
一、冬、夏气温分布特点及其成因
亚热带
4 500~8 000℃
一年两熟到三 熟
热带 >8 000℃
一年三熟
主要作物
春小麦、大麦、马 铃薯等
春小麦、大豆、玉 米、谷子、高粱等
冬小麦、玉米、谷 子、甘薯等
水稻、油菜、冬小 麦等
水稻、热带作物等
三、中国降水量的分布特点及其成因
空间分布特点: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成因:主要是海陆位置和夏季风共同的影响,东南距海近,受夏季风带来 水汽影响,降水多;西北距海远,受夏季风影响小甚至不受夏季风影响, 降水少。东南季风影响我国东部,西南季风影响我国南部,此外,我国西 高东低的地势对我国的降水量分布也有一定影响。 措施:修建跨流域调水工程。
退
华北、东北
7、8月
北方 雨季
开始迟 结束早 雨季短
长江中下游地区9月
6月
南部沿海地区
5月
10月
南方 雨季
开始早 结束迟 雨季长
我国东部地区主要雨带图
五、锋面雨带的移动规律
盛夏 7、8月份 — 华北、东北地区 — 9月份 初秋
↑↓
初夏 6月中旬 — 长江中下游地区 — 9月 秋末
↑↓
初夏 5月中旬 — 南部沿海地区 — 10月 秋末
⑴夏季气温分布特点:
总结蒸发量和降水量的关系

蒸发量和降水量的关系一、试卷的总体评价今年全国1卷的地理试题整体延续了近几年来高考地理试卷的特色,选取了新颖的材料和设问角度,注重培养和考查考生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贴近时代,贴近生活,贴近实践,体现了全国1卷稳中求新、综合全面的特色,突出了高考育人和选拔的功能。
2018年高考地理试题以考试大纲为依据,以能力考查为重点,将推进素质教育、提升学科素养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试题情境设计联系实际,贴近考生认知水平,反映时代主旋律,弘扬社会正能量。
具体来说,今年全国1卷地理试题具有如下几个特点:一是立足学科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综合思维。
本次地理试题题型和结构稳定,考题基于高考地理大纲,注重考查学生的图像判读能力和对题目关键信息的提取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的区域认知能力和综合思维。
如,第4题、第5题通过“近十年来我国某直辖市户籍人口与常住人口的数量变化图”,引导学生将人口和城市地理的知识点有机结合,快速从题目中提取关键信息,进行综合加工分析,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要求考生根据人口数量变化趋势,结合四大直辖市的人口数量变化和迁移规律和现实情况,由表及里地引导学生深化对于人口和城市的认识。
二是创设新颖的材料情境和设问角度,启发思考。
本次地理试卷材料来源稳定多变,材料内容丰富新颖,在延续上年整体出题风格的同时,也对试题的设问思路和设问方式有所设计和创新,启发学生开放性思考。
如试卷第37题以“嫩江支流乌裕尔河下游扎龙湿地”为切入点,将堰塞湖和沼泽湿地进行比较,鼓励学生思考不同区域的自然地理情况及其影响,体现了自然环境的整体性。
其中第(4)问提问学生“是否同意通过工程措施恢复乌裕尔河为外流河”。
考生若能结合地理认知给出相应的证据,同意和反对皆可,将考生从标准化作答模式中解放出来,鼓励考生独立思考、畅所欲言,从新颖的角度去看待地理问题,充分体现了创新思维。
三是内容选取富含生活气息,注重学生的地理实践力。
全国1卷的地理试题一直以来强调关注生活中的地理现象和地理问题,鼓励学生结合地理原理和学科思想方法进行思考,解答日常实践中的问题。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 中国的自然环境 第二节 气候 (共96张PPT)

季风气候显著
第二节
气候
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 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
第二节
气候
气候复杂多样
你能根据植被说 出不同高度所属的热 量带吗?
我国是多山的国 家,高大山地气候的 垂直变化,使我国气 候更加复杂多样。
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
第二节
气候
季风气候显著
1.我国都有哪些季风 气候类型? 2.它们分布在哪里? 3.为什么我国季风气 候显著?
我 国 的 气 候 类 型
第二节
气候
气候干燥 冬冷夏热
气候湿润 亚热带季风气候特点: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湿润 全年高温,分旱雨两季
高寒气候,全年低温降水较少
根据气候直方图,判断气候类型:
第二节
气候
温带季风气候
亚热带季风气候
第二节
气候
海口
①
广州
北京 吐鲁番
②
④ ③
季风气候显著
第二节
气候
锋面雨带推移规律五月份
我国年降水量分布
秦 岭
2、1月0℃等温线
我国1月平均气温分布图
800mm
秦 岭
1、800mm等降水量线
0℃等温线
第二节
气候
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
我国干湿地区的划分
3、暖温带和亚热带的分界线
我国温度带的划分
秦岭 半湿润 淮河 湿 润
暖温带
秦岭 淮河
亚热带
4、湿润地区和半湿润地区 的分界线
第二节
气候
图2 我国7月平均气温分布图
第二节
气候
温故知新
请大家根据等温线的数值计算并且比较一下冬季和夏季漠 河与海口的温差大约是多少度?
禹州市降水量与蒸发量资料分析

降水与蒸发摘要:阐述禹州市降水量与蒸发量资料的选用,代表性分析,计算方法及分析计算成果。
大气降水是地表水和地下水的补给来源,降水量的多少基本上反映了水资源的丰枯状况。
蒸发是水循环中的主要组成部分,对水循环有着重要的影响。
本次水资源调查评价所采用的雨量站为禹州市境内的禹州、白沙、神垕、古城、牛头、鸠山、纸坊等7个站及周边的徐庄、大潭嘴、饮虎泉、大峪店、小河、老虎洞、刘武店、化行等8个雨量站。
采用1956~2007年(52年)系列作为统计分析的基本依据,对降水、蒸发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合理性检查和审核,对缺测年份资料进行了适当的插补延长本次评价所选用的雨量站资料质量较高、代表性较好,系列较长,能反映地形变化、满足计算精度的要求。
禹州市全市多年平均(1956~2007年)降水量为673.0mm,北汝河支流分区和颍河南岸支流分区多年平均降水量最大,分别为696.0mm和692.5mm;颍河北岸支流分区次之,为652.7mm,石梁河区和小泥河区最小,分别为638.9mm和641.8mm。
降水量的年内分配的特点表现为汛期集中禹州市2~5月、6~8月、9~11月、12~1月多年平均雨量分别占年平均雨量的19.7%、54.8%、20.8%、4.7%。
实测蒸发资料选用禹州市境内的白沙站、化行站,作为水面蒸发量计算的代表站,资料系列年限采用1956-2007年同步系列,以E601型蒸发皿的蒸发量近似代表大水体的蒸发量。
白沙站多年平均蒸发量为927.2mm,化行站多年平均蒸发量为965.2mm,多年平均蒸发量为946.2mm。
禹州市1980~2007年主要代表站各月平均水面蒸发量统计。
水面蒸发量的年内分配主要受季节变化和温湿条件的影响,全市各地水面蒸发量以4至8月五个月为最大,五个月水面蒸发量占全年的68.3%;以1月、12月为最小,两月水面蒸发量占全年的8.0%。
4.1降水4.1.1水文资料1)根据《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技术细则》要求,结合禹州市境内及周边雨量站资料的实际情况,确定水资源调查评价选用雨量站原则如下:(1)资料质量良好,数据可靠,系列较完整。
地理八年级上湘教版22中国的气候课件

1. 各地区寒潮带来的灾害有何不同?
类型和程度的不同。
如: 北方:农作物——冻害 南方:热带、亚热带经济作物、经济林——冻害
草原牧区:牧草、牲畜——白灾
干燥地区:沙暴 交通:阻断 通信和输电:线路中断
2.为了保护农田,应当采取哪些防灾措施?
在寒潮到来前,可用烟熏、灌水、塑料薄膜覆
盖庄稼等办法来预防寒潮。
③水田与旱地分界线. ④秦岭淮河一线.
②近冬季风源地:加剧寒冷.
⑤湿润与半湿润区分界线.
第三页,共37页。
二.
⑵夏季气温分布特点:
全国大部分地区普遍高温.
南北温差不大.
吐鲁番盆地
青藏高原
南北温差12℃左右
成因:此时太阳直射北半
球.正午太阳高度北方虽然 比南方小.但日照时间却比 南方长.得到的太阳辐射并 不比南方少多少.因此南北 温差不大.
地理八年级上湘教版22中国的气候课 件
第一页,共37页。
复习提问:
1、气候的两个基本要素是什么?
2、中国冬、夏气温分布特点及成因? 3、气温---积温---温度带---农业的关系
4、中国年降水量的空间分布特点及成因、
季风区及非季风区的界线是什么?
5、降水类型有哪些?中国降水主要类型是什么?
6、中国东部地区年降水量时间分配的特点及原因?
南移
北移
⑸降水类型: ①对流雨:强度大.历时短.范围小. ②锋面雨: (主要)
冷锋雨(主要) :锋后雨.
暧锋雨:锋前雨.多连续性降水.
⑹影响我国的两个主要准静止锋: 准静止锋降水:多雨连绵天气.
①江淮准静止锋:长江中下游春末 夏初的梅雨天气(也叫霉雨).由于
③地形雨:迎风坡多雨.背风坡少 (雨影效应.焚风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