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科学并不神秘学案

合集下载

1.1科学并不神秘教学设计浙教版七年级上册科学

1.1科学并不神秘教学设计浙教版七年级上册科学

浙教版七上科学§1.1科学并不神秘教学设计课题 1.1科学并不神秘单元一学科科学年级七上教材分析本节课浙教版初中科学的起始节,它承担着开启学习一个学科的“绪论”的功能。

课程设置知识目标不多,也不难,但对能力和情感要求比较多。

本节课旨在通过实际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领悟科学并不神秘,知道科学是研究自然现象,并找出相应问题答案的学科,使学生初步形成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同时培养学生学习科学的浓厚兴趣。

学习目标科学观念:了解科学是研究各种自然现象的学科;了解科学的发现可以从留心观察身边的事物开始;理解科学一个充满想象力的创造过程;了解科学是发展的;科学思维:培养和形成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意识和能力;科学探究:通过一些有趣的小活动,初步感受科学就在身边,科学与生活息息相关,初步感悟合作学习和交流分享是学习科学的重要方法;科学态度与责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爱好,初步形成对科学的向往。

重点让学生了解生活处处有科学,科学是一门研究各种自然现象的学问。

难点培养学习的兴趣,培养和形成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活动:取两只蜡烛,如图一高一低放置蜡烛,点燃蜡烛:1)先在两支蜡烛上方罩一个较小的玻璃罩;一段时间后,观察先熄灭的蜡烛是。

2)若换较大的玻璃罩,则先熄灭的是。

过渡:同样的蜡烛,同是钟罩,为什么蜡烛熄灭的情况不一样,这是什么原因?学习《科学》才能解开其中之谜。

科学就是研究各种自然现象的一门学科。

导入新课讲授新视频欣赏:1、织布鸟2、昆虫的蜕皮讨论交流:我们身边有许多奇特的现象,你能举出身边的自己感兴趣的现象吗?一、科学就在我们身边1、科学的研究对象:科学以自然界各种现象为研究对象,发现它们产生、发展和规律。

2、学习科学的目的:学习科学,研究各种客观事实和规律,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自然,并对自然界中各种现象及其变化做出解释和预测。

3、自然现象主要有物理现象、化学现象、生命现象三大类。

《科学并不神秘导学案-2023-2024学年科学浙教版2013》

《科学并不神秘导学案-2023-2024学年科学浙教版2013》

《科学并不神秘》导学案《科学并不奇奥》导学案导学目标:通过进修《科学并不奇奥》,让学生了解科学的本质和方法,培养科学思维和探究精神。

一、导入引言科学是一种对世界的认识和探索方式,是人类智慧的结晶。

但很多人对科学存在误解,认为科学是奇奥的、高深的,难以理解。

今天我们将一起进修《科学并不奇奥》,探讨科学的本质和方法。

二、整体阅读1. 了解作者背景本文作者是鲁迅,是中国摩登文学的奠基人之一,也是一位热爱科学的文学家。

因此,他对科学有着奇特的见解和理解。

2. 整体理解本文主要讲述了科学的本质和方法。

科学并不奇奥,它是一种周密的思维方式,通过实验和观察来揭示世界的规律。

科学家并不是奇奥的人,他们只是用一种特殊的方法来钻研问题。

三、重点阅读1. 关键词解析- 奇奥:指超出人类理解范围的事物或现象。

- 科学:一种通过实验和观察来认识世界的方法。

- 方法:科学钻研的步骤和手段。

2. 重点段落理解作者在文中指出,科学并不奇奥,只是一种看似奇奥的方法而已。

科学家并不是奇奥的人,他们只是运用科学方法进行钻研。

科学方法的核心是实验和观察,通过这些手段来验证假设和揭示规律。

四、拓展延伸1. 讨论问题- 你认为科学是奇奥的吗?为什么?- 你认为科学家是奇奥的人吗?为什么?2. 实践探究可以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比如观察水的沸腾温度与海拔高度的干系,验证科学方法的可靠性。

3. 知识拓展可以阅读更多关于科学的书籍或文章,了解科学的发展历程和重要原理,培养对科学的兴趣和理解。

五、总结点评通过进修《科学并不奇奥》,我们了解到科学并不奇奥,只是一种周密的思维方式和方法。

科学家并不是奇奥的人,他们只是运用科学方法进行钻研。

希望同砚们能够培养科学思维和探究精神,认识到科学的重要性和价值。

浙教版七上科学1.1科学并不神秘 导学案(无答案)

浙教版七上科学1.1科学并不神秘 导学案(无答案)

七年级上册科学导学案第一章科学入门第1节科学并不神秘【学习目标】1、知道科学是一门研究各种自然现象的学问,知道通过探究和实验可以了解自然现象并对一些现象作出比较合理的解释。

2、理解科学是一个充满想象力的创造过程,科学是不断发展的。

3、了解科学技术对社会进步的影响,知道科学技术的发展必须保护环境、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

4、培养和形成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意识,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向往,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学会全面看问题。

【重点难点】1、通过“观察”各种自然现象,让学生对科学产生一定的兴趣。

这节的关键是让学生意识到“观察”在生活中学习科学的重要性,及如何通过观察去得出实验答案。

2、从自然现象到最新科技在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感受到科学就在身边,并且在生活中占据了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这里就要引用大量的例子来说明了。

【课前准备】1、科学要研究各种,并寻找它们产生、发展的和。

每一个小小的都有可能引发科学的发现。

牛顿好奇于苹果落地而发现了;瓦特好奇于水沸腾后顶起壶盖而改进了。

2、鱼在水中的沉浮除了与的活动有关外,还与的大小有关。

3、科学技术在推进人类文明进步的同时,也会给人类带来。

【学习过程】一、1、观察活动一(奇妙的现象):(1)观察PPT上图片,描述观察到的自然现象。

图1 ;图2 ;图3 ;图4 。

(2)讨论这些图中的自然现象,谈谈你的想法与感受。

(3)请你说说你最感兴趣的奇妙现象,跟大家分享。

2、观察活动二(不断变化的自然界):(1)自然界的事物都在不断地变化着,请认真观察PPT上图片,它们各出现了哪些变化?图1 ;图2 ;图3 ;图4 ;图5 ;图6 ;(2)你能举出一些发生在你周围的奇妙的变化吗?3、现在你认为科学研究的是什么问题?科学要研究,并寻找它们、的原因和规律。

4、下列事物中,属于科学研究对象的是:。

A.风是怎样形成的?B.政府是如何管理流动人口的?C.为什么会打雷?D.我们学校有多少初一新生?E.小鸡是如何出生的?F.水为什么会结冰?G.小明的理想是什么? H.露珠是怎样形成的?二、怎样进行科学研究?1、你看过金鱼吗?金鱼为什么能自如地在水里上升或下沉呢?我的猜想是。

第一节科学并不神秘(学案)

第一节科学并不神秘(学案)

七上《科学》第一章第一节科学并不神秘第1课时学案班级姓名【学习目标】1、知道科学是一门研究自然现象的学问,知道通过探究和实验可以了解自然现象,做出比较合理的解释。

2、了解科学技术对社会进步的影响,知道科学技术的发展必须保护环境,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

重点:通过探究金鱼的浮沉实验,体验通过探究和实验能寻找到产生的自然现象的原因。

3、难点:寻找金鱼在水里上升和下沉的原因。

【课前预习】图中描述的分别是什么现象?引起这些现象的原因是?如果你不知道原因,我们可以通过那些途径找到引起这些现象的原因呢?还想知道什么问题?1.现象2. 现象3.现象引起现象的原因1. 2. 3. 寻找原因方法1. 2. 3.1.新问题2. 新问题3. 新问题【学习过程】检查、汇报课前预习结果,进入新课。

第一幅图,第二图。

第三图。

描述的都是自然现象,由此可见,科学是一门研究各种的学科,通过、、等方法去寻找这些自然现象产生、发展的原因和规律。

课堂练习1小明很喜欢《科学》课程,要进入科学的世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从探究身边的问题着手B.留心观察,认真思考C.书本上的知识肯定是对的D.学习前人积累的科学知识我们一起来看看书中其它的一些自然现象,并试图去寻找引起这些自然现象的原因。

种子成长成幼苗昆虫蜕皮。

种子长成了幼苗,种子为什么能长成幼苗? .昆虫为什么要蜕皮? .鸟蛋孵化出小鸟,鸟蛋为什么可以孵出小鸟? . 当我们对一些自然现象产生兴趣时,往往会去寻找产生这些自然现象的原因,有时会有重大发现,比如说牛顿好奇于苹果落地而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奥斯特在整理器材偶然发现电流使磁针发生偏转现象,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

活动:凹陷的乒乓球的在热水中会。

你能解释这个现象吗?。

你知道这些电器有什么功能吗?如果它们突然都消失了,你觉得会发生什么?古时候为什么没有这些工具呢?那么,你觉得科学技术给我们带来了什么?科学技术的发展还能给我们带来什么呢?科学技术在推进人类文明进步的同时,也会给人类带来。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册 1.1 科学并不神秘导学案(无答案)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册 1.1 科学并不神秘导学案(无答案)

§1.1 科学并不神秘自主式学案稿备注【学习目标】1、知道科学是一门研究各种自然现象的学问。

知道通过探究和实验可以了解自然现象并对一些现象作出合理的解释。

2、初步养成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习惯。

3、了解科学技术对社会进步的影响,知道科学技术的发展必须保护环境,协调好人与自然的关系。

课前学习:【对话课本】阅读教材P2-6【记下问题】【课前尝试】1.写2个你身边的属于科学现象的例子(可以是对自然现象的疑问)2.科学要研究各种,并寻找它们产生、发展的。

3.先进的科学技术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变化(1).交通工具的变化。

(2).通讯方式、工具的变化。

(3).家用电器给生活带来的便捷。

(4).登月、探索海底、地球内部。

(5).科学技术的其他好处。

4.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负面影响。

课内对话:引入:实验:铅笔在水中被折断。

要求学生仔细观察,描述现象。

一.科学在我们身边1举一个你身边的属于科学现象的例子。

2【想一想】:金鱼为什么会在水里上升和下沉?【活动】:在一个气球里装约20克沙子,吹足气,用橡皮筋扎紧口子,放入水槽里,观察气球在水槽里是沉还是浮。

【现象】:,放松橡皮筋,将气球里的气放出一些,观察气球在水槽中位置的变化情况:;不断地放出气球里的气,观察气球在水中位置的变化情况:。

【联想】观察:鱼的模型或解剖鱼,可以找到一个充满的鳔。

鳔的大小不同水层中会发生变化。

鱼在水中的沉浮与鳔的有关。

【结论】鱼是通过改变鳔中的气体量来改变气球体积,从而改变在水中的位置。

3.科学的本质经过长期的科学探索,人们对自然界的许多问题已经找到了答案,对许多大自然奥秘有了合理的解释。

但是科学的发展是的,人们会不断的发展和提出,如非典型性肺炎的出现、如何预防等,这都需要人们去、。

二、科学给我带来了什么1、科学技术的好处【讨论交流】将预习题第3题的内容与同组同学交流、讨论,完成下列内容:科学技术的发展改变了人们对认识;提高了的能力;使人们的趋于方便和舒适。

浙教版七年级上册科学11科学并不神秘教案

浙教版七年级上册科学11科学并不神秘教案

浙教版七年级上册科学11 科学并不神秘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浙教版七年级上册科学第十一章《科学并不神秘》,具体内容包括第1节“科学的本质”和第2节“科学探究的方法”。

通过本章学习,学生将了解科学的本质和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科学的本质,认识到科学并不遥远,就在我们身边。

2. 学会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培养观察、思考、实践的能力。

3. 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主动探索、积极创新的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科学的本质和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科学,运用科学探究方法解决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实验器材(如显微镜、天平、量筒等)。

2. 学具:笔记本、笔、实验报告单。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组生活中的科学现象,引发学生对科学的思考,从而导入新课。

2. 新课讲解:(1)科学的本质:介绍科学是什么,科学家如何通过观察、实验、推理等方法探索未知世界。

(2)科学探究的方法:讲解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等基本方法,并结合实例进行分析。

3. 实践情景引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析生活中遇到的科学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4. 例题讲解:选取一道具有代表性的例题,讲解解题思路和方法。

5. 随堂练习:布置几道与新课内容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当堂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科学并不神秘1.1 科学的本质1.2 科学探究的方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请举例说明科学的本质是什么。

(2)列举三种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并简要说明其应用。

2. 答案:(1)科学的本质是探索未知、解决问题、服务人类。

(2)三种科学探究方法: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

观察法:通过观察现象,发现问题;实验法:通过实验验证假设,解决问题;调查法:通过调查收集数据,分析问题。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是否成功引导学生理解科学的本质,掌握科学探究的方法。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册《科学并不神秘》教案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册《科学并不神秘》教案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册《科学并不神秘》教案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册《科学并不神秘》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80%通过举例,知道科学是一门研究自然科学的学问,认识科学存在于我们周围,科学与我们的生活密不可分。

2、80%学生在乒乓球实验中,认识科学研究是从疑问开始,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积极实验是科学学习的基础。

3、70%通过辩论说互联网的影响,了解科学、技术、社会、环境之间的关系,知道科学技术为人类社会带来变革和发展的同时,不恰当的使用技术也会带来负面影响。

【过程与方法】4、通过“凹陷乒乓球复原”实验,体验科学探究过程,学会观察、思考、交流讨论等科学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5、通过互联网使用的利弊分析,辩证看待科学技术的使用方法,培养一分为二分析问题的思维品质。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什么是科学;科学研究方法;【难点】辩证看待科学给我们的影响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四、教学过程1、感情调节:奇妙的实验:瓶子变瘪了让学生尝试利用科学原理进行解释:原来是瓶内气体冷缩后,气压变小,大气压将瓶子压瘪。

能力拓展:(1)如何让瓶子复原?说明理由。

如打开瓶盖、放热水中等过渡:刚才同学们就在进行一项科学研究,科学其实就在我们身边,生活中还有许多奇妙的现象,下面让我们一起看看身边的科学吧。

2、自学教师随机抽取几名同学回答:科学研究什么?为什么学习科学?如何进行科学研究?并要求学生将相应句子划起来,做好标注。

3、互帮4、总结提升总结:科学研究往往从疑问开始,只要留心观察,从发现身边的问题入手,我们就可以进入科学的世界。

实验书本“活动”部分——乒乓球复原实验,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步骤:提出问题、建立假设、收集证据等。

拓展:一个小小的科学研究都有可能引发科学发现。

说说热胀冷缩科学原理有什么应用。

如温度计、双金属片(可以做成继电器、温控开关等)、金属瓶盖开不了用火烤一下等。

拓展:科学还能给我带来什么影响?请举例说明。

教师可适当举例说明科学给人类带来的有利和有害影响。

1.1科学并不神秘(教学设计)七年级科学上册同步高效课堂(浙教版)

1.1科学并不神秘(教学设计)七年级科学上册同步高效课堂(浙教版)
1.科学的定义:让学生了解科学是一种探索自然规律的方法,并通过实例感受科学的力量。
2.科学方法:介绍科学探究的基本步骤,如观察、提出问题、假设、实验和结论,使学生掌握科学探究的方法。
3.科学实验:通过简单的实验,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培养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
4.科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认识到科学对生活的影响,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动力。
5.教学反思:教师应定期进行教学反思,总结教学经验和教训,不断提高教学水平。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学习情况、课堂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和教学组织等方面的问题,并寻找改进的方法。通过教学反思,教师可以更好地了解自己的教学优势和不足,不断提高教学水平,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学服务。
1.科学思维: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运用科学的方法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培养科学思维能力。
2.实践操作:学生将在实验中动手操作,培养实践能力,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科学态度:通过学习,学生将能够认识到科学对生活的重要性,培养积极的科学态度,激发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学习者分析
1.学生已经掌握了哪些相关知识:学生在小学阶段已经接触过一些科学知识,如简单的物理现象、生物特征等,对科学的初步概念有一定的了解。此外,他们在数学课上已经学习了观察、分类、比较等基本方法,这些知识为本节课的科学探究打下了基础。
(三)改进措施
1.实验安全教育:加强实验安全教育,强调实验操作规范,确保学生安全。
2.优化课堂时间安排:合理安排教学环节,确保每个环节有足够的时间进行,提高教学效果。
3.差异化教学:关注学生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的需求,采取个性化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4.课后辅导:提供课后辅导机会,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习效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1 科学并不神秘学案
姓名班级学号
点击要点
1.科学是一门研究各种自然现象,并寻找它们______的原因和______的学科。

2.学习科学的目的,就是为了学习科学家思考向题的方式,学会像科学家那样细心______、善于提问、认真______,并能科学地设计方案进行______,以得到科学的结论。

为此,我们可以从身边的问题着手,慢慢走进科学的殿堂。

3.科学技术的发展,不断地改变着人们的______,使人类____________逐渐提高。

但科学技术在推进人类文明进步的同时,也给人们带来负面影响,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堂讲练
例1 关于鱼在水中的游动,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鱼上浮时鳔增大
B. 鱼在同一高度的水面上游动时鳔大小不变
C. 鱼在水中的浮沉完全由鳔大小决定D.鱼在水中某一深度不动时,鳔大小不会变化
巩固训练1 充足了气的气球(不扎球嘴),刚松手时,气球飞走的方向是( )
A. 球嘴的方向 B.球嘴的反方向 C. 向上 D.向下
例2 下列关于科学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科学是对人类有用的,它能推进人类文明的进步B.科学对人类有用,没有任何不利之处
C.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D.我们要学好科学,为人类社会服务
巩固训练2 科学技术的发展给人类带来很多好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人类已经登上了月球,因此我们就能全面正确地认识月球了
B.科学技术推进了人类文明的进步,因此只有好处没有坏处
C.现在我们有了航天器,人类也已经进入了太空,因此宇宙中的奥秘我们已经知道了
D.科学技术既给我们到来了好处,又带来了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跟踪演练
一、选择题
1.小明很喜欢《科学》课程,要进入科学的世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从探究身边的问题着手
B.留心观察,认真思考
C.书本上的知识肯定是对的
D.学习前人积累的科学知识2.科学家之所以有许多发明和创造,首要工作是( )
A.关注现象,提出问题 B.收集资料,发现规律 C.记录结果,分析论证 D.写论文报告,资源共享
3.学习科学的最基本方法是( )
A.阅读、作笔记和练习 B. 观察、讨论和交流C.观察、实验和思考 D.阅读、实践和应用
4.学会科学探究是为了( )
A.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B.当科学家C. 提高智商 D.提高理解能力,得到好成绩
5.著名科学家牛顿从苹果落地现象出发,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

他的发现最初来源于( )
A. 调查
B. 实验
C. 观察 D.阅读
6.下列不属于科学发现的是( )
A. 小明到杭州旅游,发现西湖十大美景
B. 苹果落在牛顿头上,发现万有引力
C. 瓦特好奇于水沸腾,引进蒸汽机D.麦哲伦航海探险,发现地球是圆的
7.下列现象不属于自然现象的是( )
A. 植物生长
B. 经济危机
C. 海底地震 D.火山爆发
8.2008年9月25日晚21时10分O4秒“神州七号”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9月27日下午16时30分我国航天员进行出舱活动,下列航天员中成为中国太空行走第一人的是( )
A.翟志刚
B.景海鹏
C.刘伯明
D.杨利伟
9.“既满足当代人的要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自身要求构成危害的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涵。

下列措施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是( )
A.为了避免捕鱼速度大于鱼类繁殖的速度,在海洋渔场进行限量捕捞
B.为了确保一定的耕地资源,在占用耕地进行建设时应开发荒地为耕地
C.为了避免对土壤造成污染,将一次性塑料饭盒倒入江河
D.为充分利用农作物中的物质和能量了将农作物稻草用于沼气池发酵和培养食用菌
二、填空题
10.科学是一门研究各种自然现象,并寻找它们______的原因和______的学科。

11.科学发展是无穷无尽的,人们会不断地______和______新的问题,引导我们去探索、______,从而推动科学
不断向前发展。

12.关于鸟儿在空中自由的飞翔的现象,写出一个你想知道的问题: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13.学习科学的方法和目标是:多______、______、多______,运用科学方法和知识,推动社会的进步,协调______
的关系,为人类创造更美好的生活。

14.鱼能够在不同的水层中上下游动,是因为其体内有一个______。

当它体积变大时,鱼就会上浮;若要下沉,
它的体积就会相应变______。

三、实验、简答题
15.小明家的村子边有一大片坟场。

夏日的一天晚上,他外出回家途经坟场,突然发现有许多银白色的“小火光”在坟场中窜动。

他害怕得跑回家。

从此,他逢人便说自己在那一晚遇鬼的事情。

对此现象,你怎么认为的?说说你的看法。

16.请你列举几个科技发明影响人类生活的卖例,并说说它们给人类提供了哪些帮助?再列举几个科技发明给人类
生活带来的不利影响的实例,并说说它们有哪些不利的影响。

17.观察红墨水在水中的扩散。

准备一杯冷水和一杯热水,将同样的红墨水分别滴入两杯水中,试观察比较红墨水在两杯水中的扩散情况。

如果你观察到了两杯水中红墨水发生扩散的差异,想一想这说明了什么问题?
提高班习题精选
1.发动天文学领域革命,创立“日心说”理论的科学家是( )
A.托勒密
B.哥白尼
C.哈勃
D.多普勒
2.关于万有引力定律的发现,正确的是( )
A.牛顿通过望远镜观察天体运动而发现的B.牛顿通过探究苹果落地而发现的
C.伽利略望远镜观察天体运动而发现的 D.伽利略通过探究苹果落地而发现的
3.(2010杭州)下列不属于科学问题的是( )
A.千岛湖中哪种鱼脂肪含量最低 B.杭州植物园哪种花卉最美
C.杭州西溪国家湿地公园内哪几种植物在冬季开花D.天目山自然保护区内哪种植物自然生长速度最快
4.将筷子放入盛有水的玻璃杯中,如果分别从正上方和侧面去观察,你将看到什么现象?
5.今年入春以来,浙江省陆续发生多起雷电打死人的事件。

在雷电交加的时候,许多人为了躲雨而藏身在屋檐、大树之下。

你对这种做法认可么?为什么?说说你的看法。

6.用塑料尺以不同的速度在木梳的齿上划过,
(1)每次你听到的声音都一样吗?(2)描述一下你发现的规律。

1.1科学并不神秘
试卷答案
【点击要点】
1.产生、发展规律 2.观察思考实验 3.生活和对环境的认识利用环境和保护环境的能力塑料制品的发明在给人们带来方便的同时又对环境造成了极大的污染(其他合理答案均可)。

【课堂讲练】
例1 C解析:由探究实验的结果可知,鱼鳔随鱼的沉浮在减少或增大,这与书本上讲的气球模拟实验相似。

事实上,当鱼受到的压力增大,鱼的身体体积被压缩而减小,鱼鳔也因为受到压力而减小。

因此,鱼在同一水平面上运动主要是由鱼鳍的运动决定的,而鳔的大小是由鱼在水中的深度决定的。

巩固训练l B解析:充足气的气球(不扎球嘴),刚松手时,球内的气体会从球嘴向外吐,球向球嘴的反方向运动。

仔细观察生活中的各种事物,对学习科学有很大帮助。

例2 B解析:科学发展推动人类文明进步,但也给人类带来了负面影响,如汽车的发明,会造成环境污染等。

巩固训练2 D解析:人类虽已登上了月球,但并不能说我们就对月球有了全面正确地认识;科学技术在给我们带来好处的同时,也给人类带来一些负面影响,并不是没有坏处;人类已经进入了太空,但并不能说我们就对宇宙有了全面的认识,还有很多未知的区域等着我们去探究。

【跟踪演练】
1.C 2.A 3.C 4.A 5.C 6.A 7.B 8.A 9.C l0.产生、发展规律ll.发现提出创新12.鸟儿是靠什么在空中自由飞翔的13.观察实验思考人与自然14.鳔小l5.小明认为自己遇到鬼的说法是错误的。

老的坟场是土葬模式,人的骨头里含有一种成分,叫做磷。

在夏季高温时节,磷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放出热量,导致自燃现象,人就可以看到火光。

在现代火葬的墓地中这种现象是很少见的。

l6.互联网;加快了信息的传播速度(合理答案均可) 核武器;危及无数人的生命 17.不一样,热水中扩散得快,分子运动速度与温度有关。

【提高班习题精选】
1.B 2.B 3.B 4.从正面看筷子好像向上弯折;从侧面看上去筷子好像从水面处弯折5.这种行为是错误的。

电总是走最短的途径到达地面。

电所到之处,处于其中的人自然有危险。

屋檐、大树较高,起到了引雷的作用。

6.不一样;塑料尺划过的速度越快。

听到的声音越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