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课堂中抓好学生身体素质的训练

体育课堂中抓好学生身体素质的训练
体育课堂中抓好学生身体素质的训练

体育课中抓好学生身体素质的训练

【摘要】

发展身体素质有效的教材,要争取课课练,使其有适当的密度和运动量。生身体素质好坏与教学质量关系很大,在教学中要加强学习目的性教育,使学生明确身体素质提高是增强体质的有力措施和必然途径;身体素质是掌握基本技术和提高运动成绩的基础。从而在身体素质的练习过程中不怕苦,不怕累,养成刻苦锻炼的习惯。在提高身体素质的练习过程中,我的做法是:1、采用游戏、竞赛等形式进行身体素质练习;2、规定具体指标,提高练习质量;3、身体素质练习要和基本技术教学密切配合进行;

4、注意身体素质的全面发展;

5、有计划地进行素质测验,积累数据,总结经验。

【关键词】学生素质训练

《体育大纲》中指出“发展身体素质有效的教材,要争取课课练,使其有适当的密度和运动量。”身体素质是衡量一个人体质强弱的重要内容。经过训练的人,身体素质水平要高得多。

在教学实践中,我发现学生身体素质好坏与教学质量关系很大。例如在教学蹲踞式跳远时,立定跳远差的学生大部分掌握得不好,而且身体素质差容易发生伤害事故。

为了提高教学质量,有效地增强学生体质,我每次课除完成完成教学内容的基本练习外,还因人制宜,有的放矢地安排学生进行身体素质的练习。如高抬腿跑、加速跑、立定跳远、蛙跳、单脚跳、俯卧撑、仰卧起坐等。有的练习可作为基本教材,有的可作为辅助教材。根据练习的性质和强度,分别安排在课的基本部分、准备部分或结束部分。例如,高抬腿跑练习一般都安排的课的准备活动以外,而蛙跳、立定跳远、仰卧起坐、俯卧撑则放在课的结束部分。

在具体安排身体素质练习过程中,我首先注意使学生在思想上重视身体素质的练习。发展身体素质的练习比较单调,枯燥,而且容易疲劳。如一次课上安排多组蛙跳练习,课后大腿就发酸。因此在教学中要加强学习目的性教育,使学生明确身体素质提高是增强体质的有力措施和必然途径;身体素质是掌握基本技术和提高运动成绩的基础。从而在身体素质的练习过程中不怕苦,不怕累,养成刻苦锻炼的习惯。在提高身体素质的练习过程中,我们的做法是:

1、采用游戏、竞赛等形式进行身体素质练习

/

例如:加速跑采用迎面接力、圆圈接力。单脚跳练习采用“斗鸡”、“抢红旗”,力量练习采用俯卧撑,“躲避球练习”。此外还通过一些追拍游戏提高学生的灵敏协调反应。采取游戏和竞赛形式进行练习,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的锻炼积极性。2、规定具体指标,提高练习质量:

发展身体素质练习,有些学生目的不明,或怕苦畏难,往往流于形式,收不到实效。因此可以规定具体指标。如规定俯卧撑的次数、组数、加速跑的距离、高抬腿跑、耐力跑

时间等。有些练习可以由老师喊口令,让学生集体完成。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提出不同要求,保证练习动作质量,这样才能有实际效果。

3、身体素质练习要和基本技术教学密切配合进行。

发展身体素质的练习同各运动项目的基本技术练习有密切联系,因此,发展身体素质练习与基本技术教学要配合进行。如在教学蹲踞式起跑时,可以与加速跑结合练习。在教投掷技术的同时,发展学生的投掷能力和力量。通过素质练习可以促进基本技术的掌握;而各项基本技术的熟练掌握与运动成绩提高,又可以促进身体素质的发展。

4、注意身体素质的全面发展

安排身体素质的练习要注意到全面发展,首先要考虑教材内容。如果教学跳跃项目,安排素质练习就要考虑到上肢肌和肩带肌。如俯卧撑,引体向上,二起头,双臂屈伸等,如果这堂课是球类和投掷,就可在课上安排些立定跳远及跳跃速度练习,这样既不会使学生局部负担过重,又能使学生身体得到全面锻炼。也可以把身体素质练习编组成套,把教学大纲中规定的各种发展身体素质练习,按一定顺序编组配套练习。球前、后抛等。采用综合素质练习法和循环练习法,可以充分地利用时间,加大课的练习密度,全面发展身体素质。但必须遵循以下原则:

(1)动作要由简单到复杂,自下而上或自上而下,动作的角度从小到大,

(2)练习的要求要十分明确,思想一定要集中,

(3)练习要学生力所能及。

>

5、有计划地进行素质测验,积累数据,总结经验

测验是检查、总结学生身体素质的一种手段,它能促进学生自觉积极进行素质练习。有计划地定期在体育课、课外活动进行一些有代表性的素质测验,并整理出每个人、每班、每年级的身体素质情况资料,逐年积累,以供了解学生的素质情况。这对改进教法,提高教学质量,总结经验,有很大作用。

【参考文献】

《体育教学》《体育科学》《小学体育新课程标准》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