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ESP系统的分析和研究设计论文
《2024年基于ESP与ABS协调控制的汽车转向稳定控制研究》范文

《基于ESP与ABS协调控制的汽车转向稳定控制研究》篇一一、引言汽车稳定性控制系统的研发和应用在保障驾驶安全和提高驾驶舒适性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作为其中的关键技术,电子稳定程序(ESP)和防抱死制动系统(ABS)的协调控制已成为研究的热点。
本文针对汽车转向稳定控制进行研究,重点探讨基于ESP与ABS协调控制的系统设计及其实施效果。
二、汽车转向稳定控制的重要性汽车在行驶过程中,特别是在高速行驶或转弯时,保持车辆的稳定性至关重要。
车辆的稳定性不仅关系到驾驶的安全性,也直接影响着驾驶的舒适性。
因此,汽车转向稳定控制系统的研发和应用对于提高汽车的安全性和舒适性具有重要意义。
三、ESP与ABS的协调控制原理ESP系统主要通过传感器实时监测车辆的行驶状态,包括车速、轮胎附着系数、转向角度等,并根据这些信息对发动机和刹车系统进行调节,以实现车辆的稳定行驶。
而ABS系统则主要用于防止刹车时轮胎抱死,保持轮胎与地面的摩擦力,从而确保车辆的操控性。
在汽车转向稳定控制中,ESP和ABS的协调控制尤为重要。
通过协调控制,可以实现对车辆行驶状态的实时监测和调整,使车辆在转弯过程中保持稳定的行驶状态。
四、基于ESP与ABS协调控制的汽车转向稳定控制系统设计(一)系统架构设计基于ESP与ABS协调控制的汽车转向稳定控制系统主要包括传感器模块、控制模块和执行模块。
传感器模块负责实时监测车辆的行驶状态;控制模块根据传感器信息对ESP和ABS进行协调控制;执行模块则负责执行控制模块的指令,实现对车辆的稳定控制。
(二)算法设计系统的算法设计是实现汽车转向稳定控制的关键。
本文采用的算法主要包括状态观测、决策规划和控制执行三个部分。
状态观测部分通过传感器获取车辆行驶状态信息;决策规划部分根据状态信息制定合适的控制策略;控制执行部分则根据决策结果对ESP和ABS进行协调控制。
五、实施效果及分析(一)实施效果通过实际道路测试和仿真实验,本文研究的基于ESP与ABS 协调控制的汽车转向稳定控制系统在提高车辆稳定性、降低事故风险和提高驾驶舒适性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基于ESP与ABS协调控制的汽车转向稳定控制研究》范文

《基于ESP与ABS协调控制的汽车转向稳定控制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汽车工业的快速发展,汽车的安全性和稳定性问题日益受到关注。
汽车转向稳定控制作为提高汽车行驶安全性的重要手段,一直是汽车工程领域研究的热点。
电子稳定程序(ESP)和防抱死制动系统(ABS)作为现代汽车的重要安全系统,其协调控制对于提高汽车转向稳定性和行驶安全性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针对基于ESP与ABS协调控制的汽车转向稳定控制进行研究,探讨其控制策略和实现方法。
二、ESP与ABS系统概述ESP系统主要通过传感器实时监测汽车的行驶状态,当汽车出现偏离预定行驶路径的趋势时,通过控制系统对车轮进行制动力分配,以恢复汽车的稳定性。
而ABS系统则是在制动过程中,通过控制制动压力,防止车轮抱死,保证制动过程中的车辆稳定性。
两者的协调控制可以进一步提高汽车的转向稳定性和行驶安全性。
三、汽车转向稳定控制策略1. 传感器信号处理:通过安装在高精度传感器上的汽车上,实时获取汽车的行驶状态信息,如车速、转向角度、侧向加速度等。
2. 控制器设计:根据传感器获取的行驶状态信息,通过控制器对ESP和ABS系统进行协调控制。
控制器采用模糊控制、滑模控制等智能控制算法,根据不同的行驶环境和车速,实时调整制动力分配和制动压力控制。
3. 协调控制策略:ESP和ABS系统的协调控制是汽车转向稳定控制的关键。
在汽车转向过程中,当出现不稳定趋势时,控制器将根据传感器信息,判断是否需要启动ESP或ABS系统进行干预。
在干预过程中,控制器将根据实时传感器信息,调整制动力分配和制动压力控制,以恢复汽车的稳定性。
四、实现方法1. 硬件设计:硬件设计包括传感器、执行器、控制器等部分。
传感器用于获取汽车的行驶状态信息,执行器用于执行控制器的指令,控制器则负责处理传感器信息并发出指令。
2. 软件设计:软件设计包括传感器信号处理、控制器算法、协调控制策略等部分。
软件设计需要结合硬件设计,实现传感器信号的采集、处理和传输,以及控制器的算法实现和协调控制策略的制定。
《基于ESP与ABS协调控制的汽车转向稳定控制研究》范文

《基于ESP与ABS协调控制的汽车转向稳定控制研究》篇一一、引言汽车在驾驶过程中保持稳定的转向控制对于确保驾驶安全至关重要。
特别是在复杂的路况和驾驶环境下,汽车的稳定性直接关系到驾驶人的安全。
本文以电子稳定程序(ESP)与防抱死制动系统(ABS)的协调控制为基础,探讨了汽车转向稳定控制的相关研究。
通过对这两大系统的集成应用和协调控制,提高了汽车在多种驾驶环境下的稳定性与安全性。
二、ESP与ABS技术概述2.1 ESP技术概述电子稳定程序(ESP)是一种先进的汽车主动安全技术,它通过传感器实时监测汽车的行驶状态,当汽车出现不稳定趋势时,ESP能够自动调整发动机的输出功率和刹车力,以帮助驾驶员恢复对汽车的控制。
2.2 ABS技术概述防抱死制动系统(ABS)是一种用于防止车轮抱死的制动系统,它通过控制刹车压力,防止车轮在紧急制动时完全锁定,保持车轮的抓地力,从而提高汽车的制动效率和稳定性。
三、ESP与ABS的协调控制3.1 协调控制的原理ESP与ABS的协调控制是通过传感器实时监测汽车的行驶状态,包括车速、轮胎附着力、转向角度等,然后根据这些信息对ESP和ABS进行协调控制。
当汽车在转向过程中出现不稳定趋势时,ESP和ABS会协同工作,调整刹车力和发动机输出功率,以帮助驾驶员恢复对汽车的控制。
3.2 协调控制的策略协调控制的策略主要包括预判控制策略和反应控制策略。
预判控制策略是通过预测汽车可能的行驶轨迹和稳定性状态,提前调整ESP和ABS的工作状态。
反应控制策略则是根据实时的汽车行驶状态信息,快速调整ESP和ABS的工作参数,以应对突发情况。
四、汽车转向稳定控制研究4.1 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理论分析、仿真模拟和实车试验相结合的方法。
首先通过理论分析了解ESP与ABS的协调控制原理,然后通过仿真模拟验证协调控制策略的有效性,最后通过实车试验验证该策略在实际驾驶环境中的效果。
4.2 实验结果与分析通过实车试验发现,基于ESP与ABS协调控制的汽车转向稳定控制策略在多种驾驶环境下均表现出良好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基于ESP与ABS协调控制的汽车转向稳定控制研究》范文

《基于ESP与ABS协调控制的汽车转向稳定控制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汽车工业的快速发展,汽车安全性能的研究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转向稳定控制作为汽车安全性能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高汽车的行驶稳定性和安全性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旨在研究基于ESP(电子稳定程序)与ABS(防抱死刹车系统)协调控制的汽车转向稳定控制,以提高汽车的操控性和安全性。
二、ESP与ABS的基本原理及功能ESP是一种主动安全技术,主要通过传感器实时监测汽车的行驶状态,对车辆进行动态控制,以提高车辆的行驶稳定性。
其主要功能包括防侧滑、防偏航和防翻滚等。
而ABS则是一种刹车系统,通过控制刹车压力,防止车轮在刹车过程中抱死,从而提高刹车效率和安全性。
三、基于ESP与ABS协调控制的汽车转向稳定控制研究(一)研究背景及意义随着汽车速度的提高和道路条件的复杂化,汽车在转向过程中可能面临诸多挑战,如侧风、路面湿滑等。
这些问题可能导致车辆失去稳定性,甚至发生事故。
因此,研究基于ESP与ABS 协调控制的汽车转向稳定控制具有重要意义。
该研究可以提高汽车的操控性和稳定性,减少事故发生的可能性,提高行车安全性。
(二)研究方法及实验设计本研究采用理论分析、仿真分析和实车实验相结合的方法。
首先,通过理论分析,研究ESP和ABS的工作原理及协调控制策略。
其次,利用仿真软件对不同工况下的汽车转向过程进行仿真分析,以验证理论分析的正确性。
最后,通过实车实验,对基于ESP与ABS协调控制的汽车转向稳定控制进行实际测试和验证。
实验设计包括不同路面条件、不同车速、不同转向角度等工况下的实车实验。
通过收集实验数据,分析ESP与ABS的协调控制效果,以及汽车转向稳定性的改善情况。
(三)研究结果及分析1. ESP与ABS的协调控制策略本研究提出了一种基于ESP与ABS协调控制的汽车转向稳定控制策略。
在该策略中,ESP和ABS通过传感器实时监测汽车的行驶状态,根据不同的工况,对车辆进行动态控制。
《2024年基于STM32的汽车电子稳定控制系统的研究》范文

《基于STM32的汽车电子稳定控制系统的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汽车工业的快速发展,汽车安全性能的改善显得尤为重要。
汽车电子稳定控制系统(ESC)是提高汽车安全性能的关键技术之一。
它能够在汽车行驶过程中实时监控并控制汽车的行驶状态,防止因驾驶失误或其他外界因素导致的不稳定现象,如侧滑、转向过度或不足等。
STM32系列微控制器以其高性能、低功耗的特点,在汽车电子稳定控制系统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本文将基于STM32微控制器,对汽车电子稳定控制系统进行研究。
二、系统概述汽车电子稳定控制系统主要由传感器、执行器、控制器三部分组成。
传感器负责检测汽车的行驶状态,执行器负责执行控制指令,而控制器则是整个系统的核心,负责接收传感器数据、处理数据并发出控制指令。
STM32微控制器作为控制器的核心,其强大的处理能力和丰富的接口资源,使得系统能够实时、准确地处理各种传感器数据,并发出精确的控制指令。
三、系统工作原理汽车电子稳定控制系统的工作原理主要基于传感器数据和算法控制。
系统通过传感器实时获取汽车的行驶状态数据,如车速、转向角度、侧向加速度等。
然后,STM32微控制器根据这些数据,结合预设的算法,计算出最佳的车辆控制策略。
最后,通过执行器对车辆进行精确的控制,使车辆在行驶过程中保持稳定。
四、系统硬件设计系统硬件设计主要包括STM32微控制器及其外围电路的设计。
STM32微控制器作为核心部件,负责接收传感器数据、处理数据并发出控制指令。
此外,还需要设计电源电路、通信电路等外围电路,以保证系统的正常工作。
在硬件设计过程中,需要考虑系统的可靠性、抗干扰能力等因素,以确保系统在恶劣的汽车环境下能够稳定工作。
五、系统软件设计系统软件设计主要包括STM32微控制器的程序设计。
程序需要实现传感器数据的采集、处理、控制指令的发出等功能。
在程序设计过程中,需要采用高效的算法和优化技术,以提高系统的处理速度和准确性。
此外,还需要考虑程序的可靠性和稳定性,以确保系统在各种情况下都能正常工作。
《基于STM32的汽车电子稳定控制系统的研究》范文

《基于STM32的汽车电子稳定控制系统的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汽车工业的快速发展,汽车安全性能的不断提升成为了行业关注的焦点。
电子稳定控制系统(Electronic Stability Control System,简称ESC)作为现代汽车安全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作用在于通过先进的传感器和控制算法,实时监测并调整车辆的行驶状态,以保持车辆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本文将重点研究基于STM32的汽车电子稳定控制系统,分析其系统架构、工作原理以及应用前景。
二、系统架构与工作原理1. 系统架构基于STM32的汽车电子稳定控制系统主要由传感器模块、控制模块和执行器模块组成。
传感器模块负责实时获取车辆的行驶状态信息,如车速、转向角度、侧向加速度等;控制模块则根据传感器信息,通过算法分析车辆行驶状态,并作出相应的控制决策;执行器模块则根据控制模块的指令,调整车辆的行驶状态,以达到稳定控制的目的。
2. 工作原理该系统的工作原理可以概括为:传感器模块实时获取车辆行驶状态信息,并将这些信息传输至控制模块。
控制模块通过算法分析车辆行驶状态,判断是否存在失稳风险。
若存在失稳风险,控制模块将发出控制指令,通过执行器模块调整车辆的行驶状态,以恢复车辆的稳定性。
此外,该系统还具有自动学习和优化的功能,能够根据驾驶员的驾驶习惯和路况信息,自动调整控制策略,以提高驾驶安全性和舒适性。
三、系统功能与优势基于STM32的汽车电子稳定控制系统具有以下功能与优势:1. 实时监测:系统可实时获取车辆行驶状态信息,包括车速、转向角度、侧向加速度等。
2. 稳定控制:系统通过算法分析车辆行驶状态,并根据需要调整车辆的行驶状态,以保持车辆的稳定性。
3. 自动学习与优化:系统可根据驾驶员的驾驶习惯和路况信息,自动调整控制策略,提高驾驶安全性和舒适性。
4. 故障诊断与报警:系统具有故障诊断与报警功能,可在出现故障时及时发出警报,提醒驾驶员处理。
5. 优势:基于STM32的汽车电子稳定控制系统具有高集成度、低功耗、高可靠性等优点,可有效提高汽车的行驶安全性和舒适性。
汽车ESP系统的组成原理以及检测论文

目录第一章 ESP系统的结构组成 (1)1.1ESP的概念 (1)1.2ESP系统的组成与作用 (2)1.3ESP系统工作原理 (3)1.4ESP系统的开关 (4)第二章迈腾ESP常见的传感器基本设定步骤 (5)2.1常见的传感器 (6)2.2 ESP常用传感器接口设计 (8)第三章电子稳定系统(ESP)的工作过程 (11)3.1防抱死制动系统(ABS) (11)3.2电子制动力分配(EBD) (12)3.3牵引力控制系统(TCS) (12)第四章 ESP系统的检修方法 (13)4.1自诊断 (14)4.2制动器排气程序 (14)4.3方向盘转角传感器的校准 (14)4.4轮速传感器的检查 (15)第五章典型检修案例分析 (15)总结 (16)参考文献 (19)致谢 (20)随着汽车工业的技术进步,市场上汽车的性能越来越强,功率越来越高,这种情况早就给设计者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如何能让普通司机掌握这些技术,换句话说就是还应设计出什么样的系统,以保证最佳制动性能并减轻司机的负担。
据统计,在欧洲每年有5万人死于车祸,190万人受伤。
另据德国保险业公会前些年的研究表明,在涉及严重人生伤害的车祸中,有1/4由汽车侧滑引发,切60%的致命车祸都是因为侧滑导致的侧面撞击。
在国内每年死于交通事故的人生达到10万人之多,居世界第一。
引起侧滑的原因是:路况突变,使轮胎失去侧向力从而失去操控;路面突现险情,驾驶员紧急避让时猛打转向盘过度等。
ESP 可大大降低交通事故并提高道路安全。
许多研究和分析都证实了ESP在增强道路安全方面的的成效。
关键词:ESP概念、组成、特点与原理、应用现状与发展方向With the technological progress of the automobile industry, the performance and power of cars in the market are getting stronger and higher. This situation has long asked designers how to let ordinary drivers master these technologies. In other words, what other systems should be designed to ensure optimal braking performance and ease the burden on drivers.According to statistics, 50,000 people die in car accidents and 1.9 million are injured each year in Europe. In addition, according to previous studies by the German Insurance Association, 1/4 of the accidents involving serious human injury are caused by car skid. The fatal car accident of 60% was caused by side impact caused by side skid. In China, the number of people killed in traffic accidents every year has reached 100,000, ranking first in the world. The cause of side slide is: sudden change in road conditions. ESP can greatly reduce traffic accidents and improve road safety. The analysis confirms the effectiveness of ESP in improving road safety.Keyword: ESP concept, composi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principles, application status and development direction第一章 ESP系统的结构简介1.1ESP的概念:(1)汽车防滑的概念:汽车行驶因制动或其他原因常常向侧面发生甩动,就是其一轴或两轴的车轮发生横行移动,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是甩尾滑动现象。
汽车防撞预警系统毕业设计论文

汽车防撞预警系统毕业设计论文汽车防撞预警系统是一种基于先进传感技术和智能算法的车辆安全辅助系统,可以在汽车行驶过程中检测潜在的碰撞风险,并在情况危急时向驾驶员发出警示,起到保障行车安全的作用。
本论文旨在介绍汽车防撞预警系统的设计原理和实现方法,并通过仿真实验验证其效果。
首先,本论文将阐述汽车防撞预警系统的需求分析。
通过调研市场上已有的类似产品以及分析汽车事故的原因和危害,确定汽车防撞预警系统需要具备的功能和性能指标。
本文将重点讨论系统对前方障碍物的识别和跟踪能力、碰撞风险评估算法的准确性和实时性,以及警示手段的有效性等方面。
其次,本论文将详细介绍汽车防撞预警系统的设计原理。
系统主要由传感器模块、信号处理模块和警示模块组成。
传感器模块负责采集车辆周围环境的信息,包括摄像头、雷达和超声波传感器等。
信号处理模块负责对传感器采集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提取出障碍物的特征并进行跟踪,同时计算出碰撞风险评估值。
警示模块负责向驾驶员发出警示信号,可以通过声音、光线和振动等方式进行。
然后,本论文将探讨汽车防撞预警系统的实现方法。
针对传感器模块,本文将介绍摄像头、雷达和超声波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和选型方法,并给出传感器的布置方案。
对于信号处理模块,本文将详细介绍特征提取和跟踪算法的设计原理和实现方法,以及碰撞风险评估算法的建立。
对于警示模块,本文将介绍警示信号的设计原则和警示手段的选择。
最后,本论文将通过仿真实验验证汽车防撞预警系统的效果。
通过搭建仿真平台,模拟不同场景下的碰撞风险,评估系统对障碍物的识别和跟踪准确性,以及碰撞风险评估算法的实时性和准确性。
同时,还将评估警示手段对驾驶员行为的影响,以及系统的用户友好性。
综上所述,本论文旨在通过设计和实现一种基于先进传感技术和智能算法的汽车防撞预警系统,为驾驶员提供更加安全和便捷的驾驶体验。
本论文将通过理论分析和仿真实验,验证系统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武威职业学院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专科)毕业设计(论文)题目汽车防侧滑系统综述姓名陈小成学号***********指导老师高鹏堂完成日期教学系汽车工程系汽车行驶因制动或其它原因常常向侧面发生甩动,即其一轴或两轴的车轮发生横向移动,也就是人们常说的甩尾滑动现象。
称之为制动侧滑。
绪论 (1)1汽车防侧滑的概念 (2)1.1汽车制动侧滑的危害 (2)1.2引起汽车侧滑的因素 (2)1.3汽车制动侧滑的预防措施 (2)2 汽车ESP的概念 (3)3汽车ESP系统的结构 (3)3.1汽车ESP的结构组成 (3)3.2电子控制单元ECU (4)3.3液压调节总成 (6)3.4前轮速度传感器 (7)3.5后轮速度传感器 (7)3.6 ESP开关 (8)3.7方向盘转角传感器 (8)4电子稳定控制系统(ESP)子系统的工作过程 (9)4.1防抱死制动系统(ABS)的工作过程 (9)4.1.1 BAS的基本原理 (9)4.1.2ABS控制方法的分析 (11)4.1.3基于滑移率的PID控制算法 (11)4.3防侧滑系统(ASR)的工作过程 (12)4.3.1 ASR的组成 (12)4.3.2 ASR工作原理 (12)4.3.3 ASR系统的执行机构 (13)4.3.4 节气门驱动装置 (14)4.5电子制动力分配(EBD)工作过程 (14)5电子稳定程序的工作过程 (15)5.1克服转向不足的操作 (15)5.2克服转向过度的操作 (16)6电子制动系统的维修 (17)7国内外ESP研究的现状和目的与意义 (20)7.1 ESP的概括与发展历程 (21)7.2 ESP的现状和发展局势 (21)7.2.1传感技术的改进 (21)7.2.2.体积小质量轻及低成本液压制动作动系统的结构设计 (22)7.2.3 ESP的软硬件设计 (22)7.2.4通过CAN完善控制功能 (22)7.3研究ESP的目的和意义 (22)总结 (24)参考文献 (25)致谢 (26)绪论ESP是汽车电子稳定程序 (Electronic Stability Program)的简写,由德国博世公司(BOSCH)和梅赛德斯-奔驰(MERCEDES—BENZ)公司联合研制。
1998年2月,梅赛德斯一奔驰公司首次在其A级微型轿车中成批地安装该电控车辆稳定行驶系统。
它集成了电子制动防抱死系统(ABS),电子制动力分配(EBD)和防侧滑(ASR)的基本功能;能够在几毫秒的时间内,识别出汽车不稳定的行驶趋势,比如,由于人为或环境的干扰,轿车可能进入不稳定的行驶状态;特别是驾驶员在转向时经常出现“过度转向”或“转向不足”的操作缺陷,如果得不到及时纠正,就会使车子偏离正确行驶路线,严重时,就有翻转趋势等危险。
ESP系统通过智能化的电子控制方案,让汽车传动或制动系统产生所期望的准确响应,从而及时地,恰当地消除这些不稳定行驶趋势,使汽车保持在所期望的行驶路线上。
ESP系统是汽车主动安全性技术发展的一个巨大突破,它可以在极其恶劣的行车环境中确保汽车的行驶稳定性。
1汽车防侧滑的概念汽车行驶因制动或其它原因常常向侧面发生甩动,即其一轴或两轴的车轮发生横向移动,也就是人们常说的甩尾滑动现象。
称之为制动侧滑。
1.1汽车制动侧滑的危害汽车在行驶中.常因制动引起汽车偏离原定的行驶方向,造成侧向滑移,甚至翻车而引发交通事故。
汽车在高速时制动,会使汽车完全丧失操纵,尤其后轴侧滑将引起汽车剧烈的回转运动.导致翻车、撞车等恶性事故。
汽车制动时侧滑,影响汽车行驶的稳定性,增加燃油消耗及轮胎的过度磨损。
汽车轮一旦失去附着能力后。
汽车的运动状态难以控制。
1.2引起汽车侧滑的因素机件失调。
前桥变形或主销与销套松旷、横直拉杆球头松旷,双横拉杆结构汽车的前束调整不当,轮毂轴承松旷,边梁断裂等,都会引起侧滑。
车轮制动阀调整不当。
调整车轮制动时。
一侧抱死一侧未抱死。
或后轮抱死而前轮未抱死等。
以及制动起始车速和道路附着系数不同.制动跑偏引起严重侧滑;装有防抱死(ABS)制动装置的汽车,因路面凸形不均,或制动装置缺乏维护,易引起侧滑。
汽车在弯道、坡道、不平路面或越过路标时速度过快而引起侧滑。
在湿滑的路面上行车.车轮与路面的附着力大大减小。
车轮承受侧向力的能力急剧下降,此时,只要很小的侧向力就引起侧滑;另外,单纯使用手制动或脚制动(制动间隙不一致),如果前轮制动轻,后轮制动重.都极易产生侧滑。
汽车前后轮制动力不均匀,轮胎气压不一样,轮胎花纹磨平等.也会引起制动侧滑。
1.3汽车制动侧滑的预防措施在调整制动时。
一定要调到前、后轮同时抱死或前轮略提前抱死。
制动不应有明显的跑偏现象。
在泥泞路面、冰雪路面上行车要降低行车速度。
当遇到前面有障碍物时,要提前减速。
汽车在行驶中,当制动时出现侧滑,应立即停止制动,减少燃油供给量(不能放掉加速踏板),把转向盘朝着侧滑的那边(同方向)转动对于装有感载比例阀或防抱死装置的汽车,应经常检查其功能的有效性。
驾驶没有防抱死装置的汽车,制动时,可将滑动率控制在10% 30%的范围内,以得到最大的附着系数.使车轮处于半抱死半滚动的状态,以充分利用附着力获得理想的制动效果,能较好地防止侧滑。
合理装载,防止侧滑或翻车的事故。
合理装载是指装载乘客(或突物)应尽量降低重心高度。
而且要装载均匀,避免重心偏向一侧,以减小翻车的可能性。
2汽车ESP的概念ESP是Electronic Stability Program(电子稳定程序)的缩写。
ESP系统通过对从各传感器传来的车辆行驶状态信息进行分析,然后向ABS、ASR发出指令,帮助车辆维持动态平衡。
ESP可以使车辆在各种状况下保持最佳的稳定性,在转向过度或转向不足的情形下效果更加明显。
ESP系统由控制单元及转向传感器(监测方向盘的转向角度)、车轮传感器(监测各个车轮的转动速度)、侧滑传感器(监测车体绕垂直轴线转动的状态)、横向加速度传感器(监测汽车转弯时的离心力)等组成。
控制单元通过这些传感器的信号对车辆的运行状态进行判断,进而发出控制指令。
ESP 最主要的作用是在紧急情况下,可以帮助驾驶员保持对车辆的控制,避免重大意外事故。
具体主要是通过防止车辆侧滑,在车辆和地面间还有附着力的前提下,保证车辆的方向操控性。
通过对驾驶员的动作和路面情况的判断,对车辆的行驶状态进行及时的干预。
ESP可以监控汽车行驶状态,并自动向一个或多个车轮施加制动力,以保持车子在正常的车道上运行,甚至在某些情况下可以进行每秒150次的制动。
目前ESP有3种类型:能向4个车轮独立施加制动力的四通道或四轮系统;能对两个前轮独立施加制动力的双通道系统;能对两个前轮独立施加制动力和对后轮同时施加制动力的三通道系统。
ESP目前最高为8.0版本,具备刹车盘清洗功能。
当车辆驶过湿路后,ESP会自动让刹车摩擦片轻蹭刹车盘,完成刹车盘干燥功能。
3汽车ESP系统的结构3.1汽车ESP的结构组成ESP 是在原有电子制动防抱死制动系统(ABS)、电子制动力分配(EBD)和牵引力控制(ASR)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该电子制动系统由电子控制单元(ECU)、液压调节器总成、车轮速度传感器、方向盘转角传感器、横向偏摆率传感器、车轮速度传感器脉冲环以及ESP控制开关等部件组成,其中电子控制单元与液压调节器是一体的。
其系统组成见图1.11-前轮速度传感器;2-前轮速度传感器引线;3-电子控制单元(ECU);4-液压调节器总成;5-方向盘转角传感器;6-横向偏摆率传感器;7-后轮速度传感器脉冲环;8-后轮速度传感器(字母A、B、C、D、E为上述该传感器或总成在汽车中的具体位置)图1.13.2电子控制单元ECU电子控制单元如图1.2所示,,各端子的作用见表1.3, 电子控制单元(ECU)插头端子见1.4所示。
电子控制单元是ABS-ASR/ESP 系统的控制中心,它与液压调节器集成在一起组成一个总成。
电子控制单元持续监测并判断的输入信号有:蓄电池电压、车轮速度、方向盘转角、横向偏摆率以及点火开关接通、停车灯开关、串行数据通信电路等信号。
根据所接收的输入信号,电子控制单元将向液压调节器、发动机控制模块、组合仪表和串行数据通信电路等发送输出控制信号。
表1.2各端子作用表图1.3 电子控制单元(ECU)1-电子控制单元(ECU);2-液压调节器总成图1.4 电子控制单元(ECU)插头端子视图当点火开关接通时,电子控制单元会不断进行自检,以检测并查明ABS-ASR/ESP 系统的故障。
此外,电子控制单元还在每个点火循环都执行自检初始化程序。
当车速达到约15 km/h时,初始化程序即启动。
在执行初始化程序时,可能会听到或感觉到程序正在运行,这属于系统的正常操作。
在执行初始化程序的过程中,电子控制单元将向液压调节器发送一个控制信号,循环操作各个电磁阀并运行泵电机,以检查各部件是否正常工作。
如果泵或任何电磁阀不能正常工作,电子控制单元会设置一个故障诊断码。
当车速超过15 km/h时,电子控制单元会将输入和输出逻辑序列信号与电子控制单元中所存储的正常工作参数进行比较,以此来不断监测ABS-ASR/ESP 系统。
如果有任何输入或输出信号超出正常工作参数范围,则电子控制单元将设置故障诊断码。
3.3液压调节总成液压调节器总成内部液压回路示意图如图3.5所示。
为了能独立控制各车轮的制动回路,本系统采用了前/后分离的4 通道回路结构,每个车轮的液压制动回路都是隔离的,这样当某个制动回路出现泄漏时仍能继续制动。
液压调节器总成根据电子控制单元(ECU)发送的控制信号调节制动液压力。
液压调节器总成包括回程泵、电机、储能器、进口阀、出口阀、隔离阀和后启动阀等部件3.4前轮速度传感器前轮速度传感器(如图3.6所示)是一个电磁式传感器,是前轮轮毂总成的一部分,前轮轮毂总成是一个永久性的密封装置。
左前和右前轮轮毂装有车轮速度传感器和一个48 齿的磁脉冲环。
图3.6 前轮速度传感器1-前轮速传感器;2-前轮毂总成3.5后轮速度传感器别克荣御采用后轮驱动,后轮速度传感器(如图3.7所示)位于主减速器后盖的支架上,也是电磁式传感器。
后轮速度传感器脉冲环是主减速器内车桥法兰的一部分,不能单独维修。
图3.6后轮速度传感器1-后轮速传感器;2-传感器脉冲环3.6 ESP开关电子稳定程序(ESP)开关位于地板控制台上,如图3.8所示。
该开关是一个瞬间接触开关,按一下ESP 开关,电子稳定程序从接通转至关闭。
当电子稳定程序(ESP)关闭时,ABS-TCS 系统仍能正常工作。
当ESP 处于关闭位置时,再次按一下ESP 开关,将接通电子稳定程序。
按下ESP 开关超过60s将被视为短路,会记录故障诊断码,且电子稳定程序在该点火循环内将被禁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