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原料药生产企业的现状与对策:企业品牌建设的现状和对策

合集下载

医药行业现状存在问题及发展趋势分析

医药行业现状存在问题及发展趋势分析

医药行业现状存在问题及发展趋势分析医药行业概要一、我国医药产业的发展现状医药行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传统产业和现代产业相结合,一、二、三产业为一体的产业。

其主要门类包括:化学原料药及制剂、中药材、中药饮片、中成药、抗生素、生物制品、生化药品、放射性药品、医疗器械、卫生材料、制药机械、药用包装材料及医药商业。

医药行业对于保护和增进人民健康、提高生活质量,为计划生育、救灾防疫、军需战备以及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均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20多年,我国已经形成了比较完备的医药工业体系和医药流通网络,发展成为世界制药大国。

据统计口径:我国现有医药工业企业3613家,可以生产化学原料药近1500种,总产量43万吨,位居世界第二。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对医疗保健需求的不断增长,医药工业一直保持着较快的发展速度,1978年至2000年,医药工业产值年均递增16.6%,成为国民经济中发展最快的行业之一。

二、我国医药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自1997年以来,医药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稳步提高,主要经济指标占全部工业总额的比重,呈现稳步增长态势。

医药行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不大,以资产为主的规模比重仅为2%-3%,效益指标相对高一些也仅为3%-4%,是我国实现经济效益的稳定来源产业之一,但并未进入支柱产业之列。

医药行业与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是为人民防病治病、康复保健、提高民族素质的特殊产业。

在保证国民经济健康、持续发展中,起到了积极的、不可替代的“保驾护航”作用。

三、药品质量管理的三个重要标准质量是药品的生命,质量无法保证的药品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毒品,不但不能治疗人体疾病,反而贻误治病时机,危及患者生命。

要想做好药店里的质量管理工作需要不断地查遗补缺,必须掌握三个标准。

这三个标准是其他工作的基础,基础性工作如果做不好,就很难保证药品质量,也就难以达到方便顾客,保证人民用药安全有效的根本目的。

黑龙江省生物制药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建议

黑龙江省生物制药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建议

黑龙江省生物制药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建议黑龙江省依托自身地理优势,打造生物制药产业,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也存在一定的问题,本文对黑龙江省生物制药产业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对策建议。

标签:生物制药;产业;对策建议一、黑龙江省医药产业发展状况黑龙江省充分发挥资源、品牌、技术、人才等方面的优势,医药产业主营业务收入快速增长,利税稳步增加。

化学原料药及化学药品制剂制造业、中成药工业、生物药品制造业销售收入分别占全行业比重为61.4%、32.4%和5.1%;利润总额分别占全行业比重为28.1%、50.6%和20.9%。

“十二五”医改规划以来,由于国家政策连续多年调控国内药品价格,且医保控费后医保支出增速放缓,导致全国医药行业增速被拉低。

2011年黑龙江省医药产业仍呈现生长平稳、主营业务收入稳步提高的良好发展态势,总产值与销售收入增长率分别达到18.12%、15.30%。

2012年医药产业各项经济指标保持稳步增长,实现规模以上医药制造业企业工业总产值295.15亿元,利税总额62.69亿元的历史新高,增长率分别为8.79%、8.10%。

二、存在的问题及原因黑龙江省医药产业经过多年努力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在发展过程中受各种因素的制约,使企业的发展面临诸多困难。

目前黑龙江省医药产业存在比较突出的问题有以下几点:(一)主要经济指标增速缓慢,差距增大近年来由于能源、原材料和人工等成本上涨,企业综合成本上升,黑龙江省医药产业经营规模和生产能力偏低,管理水平下降,适应医药市场能力弱等原因,黑龙江省与先进省份及邻省差距增大。

2014年1-6月,医药产业规模排在全国第一位的山东省实现营业收入1758.9亿元,同比增长15.6%;与黑龙江省比邻的吉林省实现营业收入657.6亿元,同比增长17.07%;处于全国第五位;辽宁省实现营业收入453.4亿元,同比增长17.14%,处于全国第八位。

黑龙江省的医药产业销售收入仅是山东省的10%,是吉林省的26.8%,是辽宁省的38.9%,存在较明显的发展差距。

中国医药行业现状问题及应对策略

中国医药行业现状问题及应对策略

8
2021/9/13
医药行业面临的问题
成本上升、价格下降,已经成为近几年医药工业发展的典型特征
制造成本、流通成本、原材料成本和改造成本(GMP)不断上升,零售价格不 断下调,而中间环节却没有改变、使得行业成本增长速度不断高于收入增长速度
GMP改造促使医药工业优胜劣汰,企业洗牌重组在所难免
在医药工业总体运行环境没有明显改善的情况下,企业负担不断加重,重组将 是未来几年行业发展与变革的重头戏,竞争格局将发生重大变化,生产集中度和 利润集中度都会越来越高。
中国已是世界第七大医药市场,预计到2010年,我国药品营业收入将达 到240亿美元,成为世界第五大医药市场;
预计2020年有望成为世界第一大医药市场
11
2021/9/13
医药行业的成长动因
社会老龄化问题日趋严重
2005年国内65岁以上人口超过9400万,占总人口的7%以上;
预计2020年65岁以上老人比例将达到11.8%,2050年将达到值,65岁
24
2021/9/13
医药商业运营新模式
总经销商业调拨形式 地区性直销医院和药店形式 平价大卖场(面向中小客户和农村用药) 现付自运 零售连锁 第三方物流 跨地区综合性医药集团 与医院联营、托管医院药房 产品开发、委托生产、代理推广一体化 调拨与招商一体化运营 开发、推广与销售一体化企业
25
2021/9/13
256
306
2004年
5291 4088
367
2005年
总产值 总销售 总利润
10950 9374
910
2010年
5
2021/9/13
医药行业基本状况
目前化学原料药及化学药品制剂约占药品总产值的60%,中国已经成为 世界第二大化学原料药生产国

药品oem行业分析

药品oem行业分析

药品oem行业分析1. 引言1.1 药品OEM的定义与背景药品OEM,即Original Equipment Manufacturer,指的是制药企业根据其他企业的委托,进行产品的研发、生产、包装等一系列加工过程,最终以委托方品牌进行销售的一种合作模式。

在此模式下,委托方通常负责产品的市场推广和销售,而OEM方则专注于产品的生产和研发。

药品OEM行业起源于20世纪90年代的我国,经过20多年的发展,现已成为医药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我国医药市场的日益成熟,药品OEM行业也呈现出快速发展的态势。

1.2 行业分析的必要性与目的药品OEM行业分析的必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帮助企业了解行业现状和发展趋势,制定合理的战略规划;2.为投资者提供行业投资价值和风险分析,辅助投资决策;3.便于政策制定者掌握行业动态,制定有利于行业健康发展的政策法规;4.促进学术界、产业界和政府部门之间的沟通与交流,推动行业技术创新。

本文旨在通过对药品OEM行业的全面分析,为各方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启示。

1.3 文档结构概述本文共分为八个章节,首先介绍药品OEM行业的定义、背景和分析的必要性;然后从行业概况、市场分析、产业链分析、企业竞争力分析、政策与法规环境、风险与挑战等方面对药品OEM行业进行深入剖析;最后总结全文,并对行业前景进行展望。

2. 药品OEM行业概况2.1 行业发展历程药品OEM(Original Equipment Manufacturer)行业在我国起步于上世纪90年代,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发展过程。

最初,国内药品OEM企业主要从事简单的加工、组装和包装业务,以满足国内外药品企业的需求。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药品行业的改革,药品OEM行业逐步走向成熟,企业规模、技术水平和产品质量不断提高。

2.2 行业规模与增长趋势近年来,我国药品OEM行业规模逐年扩大,市场占有率不断提高。

据相关数据统计,2018年我国药品OEM市场规模达到500亿元,同比增长10%以上。

我国医药行业现状及其发展趋势

我国医药行业现状及其发展趋势

我国医药行业现状及其发展趋势药业是按国际标准划分的15类国际化产业之一,是世界贸易增长最快的朝阳产业之一。

20世纪70年代,世界医药产业产值年均增长13%,80年代为8.5%,90年代为7.5%,预计2001~2010年间仍可维持在7%左右。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医药业产值年均增长率在16.6%左右,“八五”期间是发展最快的5年(年均增长率为22%),“九五”期间仍保持了较高的发展速度(年均增长率为17%)。

我国医药制药业总体规模在国民经济36个行业中排在18~20位,属于中等水平。

2001年,我国医药工业总值为2770亿元,占我国GDP的2.9%;2002年,我国医药工业总值为3300亿元,占我国GDP的3.2%左右。

医药行业整体呈现出良好的发展趋势。

1、我国医药行业基本情况根据2001年全国换发药品生产企业许可证的统计,目前我国原料药和药品制剂生产企业是5146家,其中包括1700多家“三资”企业(世界跨国医药公司前20名都已在我国合资办厂)。

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企业有1100家左右。

按产值计算,股份制经济在全行业的比重已从“九五”初期的12%上升到目前的33.2%,“三资”经济从15%上升到18.8%,而国有经济比重则从55%下降到36.1%。

医药行业所有制结构得到进一步调整,基本形成了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格局。

在5000多家医药工业企业中,有生物制药企业200余家、中药生产企业1100多家和化学药品生产企业4000家左右。

至2001年底,可以生产化学原料药近1500种,总产量43万吨,位居世界第2;能生产化学药品制剂34个剂型、4000余个品种;还有我国的传统中药,也已逐步走上科学化、规范化的道路,能生产包括滴丸、气雾剂、注射剂在内的现代中药剂型40多种,总产量已达37万吨,品种8000余种。

另外,我国能生产疫苗、类毒素、抗血清、血液制品、体内外诊断试剂等各类生物制品300余种,其中现代生物工程药品20种;能生产预防制品约9亿人/份。

彭水县中药材产业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浅析

彭水县中药材产业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浅析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中医药事业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抓好中医药工作作出重要指示。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

这为我们坚定中医药自信、发展中医药事业提供了行动指南和根本遵循。

近年来,彭水顺势而为积极发展中药材产业和苗医药事业,为彰显民族文化和民族智慧提供了新的载体,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铺就了富民道路。

1彭水县中药材产业发展现状彭水拥有极佳的中药材种植环境,野生药材种类繁多、质地优异,被誉为武陵山区天然药库。

勤劳智慧的苗族儿女,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积累了独特的民族医药技术和文化,具备发展中药材尤其是道地苗医药产业得天独厚的优势。

截至目前,全县中药材在地面积达0.53万hm 2,其中草本类药材0.33万hm 2(2021年县财政投入资金3800万元,新增面积0.1万hm 2),以紫苏、前胡、黄精、大黄、天冬、百部等品种为主;木本类及菌类药材0.21万hm 2,以红豆杉、杜仲、黄柏等品种为主。

1.1自然条件优越彭水位于重庆市东南部,居乌江下游。

全县面积3903km 2,地跨北纬28°57'~29°50',东经107°48'~108°35',东西宽77.88km ,南北长96.4km 。

地貌形态分为中山区、低山区、丘陵河谷区,海拔相对高度差1669.6m ,立体气候明显,属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多年平均气温17.5℃,年平均降水量1228.7mm ,年均日照时数1035.5h ,无霜期311d 。

乌江由东南向西横贯县境,境内流长64km ,有郁江等大小支流20余条,地下水丰富,淡水资源总量481.48亿m 3,居全市首位,为重庆市能源基地县。

1.2品类丰富优质彭水特殊的地势地貌及立体气候条件,适宜多种稀有珍贵中药材生长,且品质优良。

我国精细化工行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我国精细化工行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我国精细化工行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成国亮;唐林生【摘要】我国精细化工行业存在生产分散、产品缺乏竞争力、效益差、环境污染和安全隐患严重、自动化程度低等问题。

为此,我国精细化工行业应加强精细化学品的应用理论、复配技术、绿色合成技术、安全精细化学品的设计与开发、生产自动化和在线监测分析等研究。

同时,要加强行业管理,提高产业集中度,解决产能过剩。

还应提高企业的商业运作能力。

%There are some problems such as distributed production, lack of market competition, poor economic benefit, serious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and safety hazards as well as low-level automation in the current China’s fine chemical industry. Therefore, the research on application theory, compounding and green synthesis technology of fine chemicals, the design and development of safety fine chemicals as well as automatic on-line monitoring technology should be strengthened in the China’s fine chemical industry. Meanwhile, the industry management should also be strengthened to enhance industry concentration degree and solve the overcapacity of production. The commercialized operation should also be improved.【期刊名称】《广州化工》【年(卷),期】2016(000)003【总页数】3页(P39-40,66)【关键词】精细化工;问题;措施【作者】成国亮;唐林生【作者单位】威海金威化学工业有限责任公司,山东威海 264211;青岛科技大学化工学院,山东青岛 26604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Q-9经过30多年的努力,我国精细化工产业得到了长足发展,但快速发展的同时,我国精细化工行业也出现了很多问题。

制药行业的产业升级与转型升级分析

制药行业的产业升级与转型升级分析

制药行业的产业升级与转型升级分析近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深和科技创新的不断推进,制药行业作为一种重要的经济活动,也面临着产业升级与转型的迫切需求。

本文将对制药行业的产业升级与转型进行深入探讨,并分析其现状、挑战和发展方向。

一、制药行业的现状分析制药行业作为一个重要的高新技术产业,已经在全球范围内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然而,随着全球化的竞争加剧,制药行业面临诸多挑战。

首先,市场竞争激烈,医药市场逐渐饱和,增长空间有限。

其次,新药研发周期长、投资大、风险高,制药企业面临着创新难题。

此外,药品原料的稀缺和质量问题也制约了制药行业的发展。

二、制药行业产业升级的必要性面对当前的挑战,制药行业需要进行产业升级和转型。

产业升级可以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创新能力,增强制药企业的持续发展能力。

转型升级还可以加快技术进步,推动行业的可持续发展,为人们的健康提供更好的服务。

三、制药行业产业升级的路径选择1.加强创新能力。

通过提升研发能力和加大技术投入,加强新药的研发和创新,提高市场竞争力。

同时,加强原料药的研发与生产,保障药品的质量和供应。

2.推进产业链升级。

制药企业应该与上下游企业建立合作伙伴关系,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提高企业的综合竞争力。

加强与医院和药店的合作,优化药品销售渠道,提升市场份额。

3.加强品牌建设。

通过加强品牌建设,提高药品知名度和美誉度,进一步扩大市场份额,形成品牌溢价,提高企业的附加值。

4.加大国际市场拓展。

积极开拓国际市场,推动“走出去”战略,提高企业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和影响力。

加强国际合作,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提高自身的创新能力。

五、制药行业产业升级的前景展望制药行业的产业升级和转型将进一步推动行业的发展,促进经济社会的繁荣和人们的健康。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人们对健康需求的增加,制药行业将不断开拓新的领域,研发新的药物和治疗方案。

同时,产业升级还将加速行业的结构调整和优化,推动行业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利用,增强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原料药生产企业的现状与对策|企业品牌建设
的现状和对策
近年,随着世界原料药生产的重心向亚洲转移,以中国和印度为代表的东南亚国家渐渐成了廉价医药原料和中间体的代名词。

各国的药厂也逐渐将化工原料药和中间体采购的目标瞄准了东南亚这一区域。

世界上的原料药种类大概有2000余种,中国现在可以生产的种类有1500种之多,而且我国某些类原料药的生产技术水平和质量方面已经基本与发达国家接轨。

也正因为这些原因,我国近年来的原料药的总产值和出口额年年攀升,化学原料药的产量从2002年的56万吨增加到2005年的124万吨,2006年前
的增高和出口量增加带来的并不是丰厚的利润,而是我们处于国际医药产
4个月的产量接近49万吨,年增长在
(不20%以上。

2006年中国医药原料药包括化工原料和农用药原料药)的进出口总额为103.46亿美元。

其中,出口总额为74.82亿美元,同比增长22%;进口总额为28.64亿美元,同比增长毫无疑问,中国医药原料药中5.59%。

间体在国际市场上的成长、作用和重要性越来越显著。

从这些数据看,我国医药原料药方面的贸易顺差确实可以让人为之欣喜,但是如果我们从整个医药的大行业来看,情况并不能如此乐观。

一、原料药发展的弊端
我国医药原料药虽然产能巨大,出口额也年年攀高,但是我们都知道,这些低端仿制的原料药的利润率是非常低的,我国化学原料药制造行业的平均利润率只有5.5%左右,即便出口额达到75亿美元,我们的利润也不过而仅罗氏去年在华销售额4亿多美元。

就达到25亿元(包括香港),诺华公布该数字为21.3亿元,而礼来也报告了逾10亿元的成绩单,仅这三家国外医药巨头,去
年在华的销售额就超过55亿元人民币,按他们保守的平均利润率
30%来算,我国医药市场被他们攫取的纯利润就为2.14亿美元。

从整体来看,我国的医药产业每年被国外企
业链中最底层的位置,带来的是盲目的市场竞争,压缩得不能再压缩的低利润,高的能源消耗以及大范围的环境污染等负面现象。

在笔者看来这些负面现象带来的后果远比我们获得的要多得多。


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盲目市场竞争造成原料药国际市
场价格迅速跌入谷底,大家均无利可图。

中国的制药企业多而杂、低水平重复已经是不争的事实。

药品生产混乱,几乎所有品种的原
料药都有几家企业在同时生产,一些常用的药品如“利弗沙星”甚
至有几十家企业、“环丙沙星”
业赚取的利润比我们出口赚取的多得多;从长远来看,原料药的需求和市场潜力根本无法与制剂同日而语,低端仿制原料药也根本
无法与专利药物相抗衡,我国医药业势必很难与国外医药巨头竞争,甚至本土市场都有可能大量流失。

我们不能为单纯的原料药进出口额表面数据而沾沾自喜,原料药产量
在生产,价格成了这些企业市场竞争的唯一手段。

在目前通过GMP认证的
4000多家企业中,约65%的企业生产
线开工不足,约50%的企业在为新品种四处奔波,化学原料药行业状况也差不多是如此。

生产领域的这种产能过剩、品种缺乏、
竞争过度的局面无可避免地波及外贸领域,扰乱和破坏了进出口经
营秩序,导致了低价竞销行为的发生,最终导致利润率节节下滑的
局面。

2.正因为原料药市场的激烈竞争,
许多实力雄厚的原料药厂面对瞬息万变的市场环境,考虑的不是努力创新和研发,而想通过建立完善的产业链而获得利润,因此纷
纷建造原料药的前体和中间体工厂。

当然,产业链的完善不是坏事,但是这些工厂处于产业链的底端,不能带来原料药的研发和工艺的
改进创新。

虽然目前仍然可以给厂家带来一些利润,但随着原料药
市场的规范和完善,发展低端产业链不是生存的长久之计,而开发
新品种,搞创新和研发才是生存的出路。

否则,原料药市场将会形
成一种恶性循环,大家都抢着对大量的产品进行重复生产,而没有
厂家创新开发新的产品。

3.原料药的前体和中间体工厂规模
宏大,产能惊人,同时,也是比原料药厂耗能和污染更高的企业。

他们对环境的
・・2007年第6期
企业
活力
ENTERPRISEVITALITY
经营谋略
07
要求很高,对水能和电能的依赖性非常大。

化学原料药的生产属于污染大户,产生污染的原因是化学合成工艺比较长,反应步骤多,在原料的组成中,组成化学结构的原料只占原料消耗的5%~15%,而辅助性原料等却占原料消耗的绝大部分,而这些原料大部
分转化为部分产品对深层地“三废”。

下水的污染是几十年后也处
理不了的,潜在危机相当严重。

近日,《第一财经日报》报道多家原料药企环保触线被迫停产,其中联邦制药抗生素生产基地情况比较典型。

该厂主要生产青霉素
制剂的抗感染类原料药中间体,虽然早在2004年建厂伊始,四
川省成都市有关部门已为其出具了环保措施符合标准的审查报告,
但由于该厂存在“小马拉大车”的违规问题,污水处理能力原本只
能满足1200吨的产能,而现在产能已扩至3000吨,满负荷
生产是3200吨。

该厂也宣称已投入5000万元用于环保制污,但污染问题还是一直为当地居民所诟病。

策和制度来看,我们可以发现一些问题,如排污收费问题,实施中大都只征收超标排污费,而达标排放不收费;再则,首付标准过低,所收费用往往远低于防止费用,是企业宁愿缴费,也不愿进行
污染治理。

大,污染大,所以发达国家近年来正逐步把原料药生产转移到中国等发展中国家生产。

这对于我国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不
是所有的投资都是好事,因此,政府应该提高原料药生产的环保要求,对于那些污染严重,有损于国家利益的项目,也不能盲目引进。

同时,政府应该积极摆脱中国医药产业处于产业链最底端的局面。

一是提高企业的EHS管理体系职(环境、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因为目前专利药制造商在选择原料药供应商时,都把该体系
的审计放在首位;二是学习印度医药产业的发展模式大力创新,利
用原料药优势通过海外认证,参与非专利药国际市场的竞争。

3.从企业及投资方来说,企业的战
略规划不科学,目光短视而且缺乏社会责任感。

企业面对投资方向的时候,不愿意把资金投到潜力大,利润大,意义大,风险大的
项目,而愿意投到高投入,风险小,高污染的项目上面。

同时,企
业生产者只关心其生产成本,而置污染物排放所造成的损失不顾。

如果考虑环境因素,必然会给他们带来成本,因为环境保护将迫使
企业增加投资,企业需要投资购买污染控制设备,同时还要支付操
作这些设备的人工费用。

3.学术界也应该积极探索新药研发
投资的评估方法,避免因为错误的评估手段对研发创新产生不利的决策。

目前学术界积极探讨的实物期权是一种十
三、对策思考
对医药产业加大投资是必须的,尤其是对新药研发,临床试验方面,都应该
分适用于规划研发投资决策与评估研发投资价值的重要工具,已被广泛运用到国际新药开发项目的评估和管理中。

这种理论引发的
关于新药研发管理的新思路对我国医药企业具有很好的启示作用:
它可以针对未来环境变动与研发计划执行情况,不断地调整决策,
为企业发掘不确定性背后潜藏的商机,并且协助经理人在最适时间点,做出最有利于企业的决策,来降低风险对于企业的潜在威胁。

二、造成弊端的原因
国家和地方政策认为只要有投资,能带来税收就是好事,这种对于企业的盲目引导行为是非常错误的。

近年来,许多原料药厂从东
南沿海迁往内地,迁往河流的上游甚至源头,这种污染是不顾及子
孙后代的行为,而地方政府却挖空心思出台很多政策鼓励这种行为。

特别是部分地方环保部门居然还跟那些高污染的企业联谊搞好关系等,对他们的污染情况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简单说,就是政府工作
的业绩只跟他们的税收、引资等方面挂钩,而没有一个环保标准对
政府的业绩进行考核。

有具体的举措,同时加强专利保护的宣传,保护和保证研发部门的利益。

另一方面,政府应该积极探索产、学、研之间合作的平台,扮演桥梁和纽带作用,促进和加快新药从研发到产业化的进程,同
时大力完善学术机构与企业的合作方式,一方面使企业愿意为新药
开发进行前期投入,另一方面也使研发机构有大力研发新药的动力。

4.对于中国原料药企业自身来说,
不应唯利是图、盲目短视,首先应该增强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企业应考虑防患于未然,加大对防止污染的投入,而不是继续走污
染以后再进行治理的老路。

同时,企业在战略上可以做出近期、中期、长期三个层面的发展规划。

近期品种要从提高技术含量,形成
技术壁垒方面下工夫,中期以后的品种应该考虑首仿,而长期的规
划还是如何通过创新和研发争取获得长远的利益回报。


2.从政府部门对于环保的意识来说,
政府部门治理污染不积极。

如果不能对企业实施有效的监控,污染企业就可能产生懈怠情绪。

通过对环境保护政
・・2007年第6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