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锡矿资源地质特征
大义山锡矿田矿床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

褶皱分布于大义山岩体周边,由西至东、自北向南主 要有:南背向斜、烟 竹 湖 背 斜、双 安 向 斜、西 岭 背 斜、阳 嘉 洲向斜、大顺窿背斜、泗洲山复背斜等。褶皱轴向多呈近 南北向—北北西向 展 布。 背 斜 多 具 紧 密 线 型 特 征,向 斜 则较开阔。当其 紧 靠 岩 体 部 位 时,多 被 走 向 断 层 所 破 坏 而形态不完整。其中背斜构造与锡多金属矿关系密切。 2.2.2 断裂
3 锡矿田矿床成因
该区域控岩控矿的构造主要为 NW 向郴 (州)—邵
— 24—
(阳)走滑深断裂,也就是大义山式构造。中新生代首先 经历了印支期左旋走滑,后经历了燕山期右旋走滑活动。 经过印支运动之 后,受 到 太 平 洋 板 块 以 及 印 度 洋 板 块 的 影响,在其俯冲作用下,使得印支晚期观音阁超单元沿着 郴(州)—邵(阳)走滑深断裂侵入就位,最终形成了大义 山早期岩体。在燕山早期,受到太平洋构造域 NWSE的 影响,即区域挤压应力的作用,促使茶陵—郴县 NE向陆 内俯冲带的形成,同时推动着郴(州)—邵(阳)NW 向构 造岩浆岩成矿带进一步发展,在张性的影响下,NW 向大 义山断裂发生变化,大义山的岩体北部相继侵入就位,最 终发展成为复式 岩 体,同 时 还 伴 随 着 大 规 模 锡 多 金 属 成 矿作用。从成矿 的 角 度 来 说,其 和 中 晚 期 岩 浆 活 动 存 在 着很大的关 系。 各 类 岩 浆 活 动 的 出 现,带 来 了 很 多 的 成 矿物质资源,形成了富有大量金属元素的岩浆气水热液, 例如 Sn,同时其还富含大量矿化剂,例如亲锡的 F元素, 它们在断裂构造 成 矿 有 利 部 位 富 集 沉 淀,形 成 了 云 英 岩 脉型锡矿,其 具 有 成 群 成 带 以 及 集 中 等 特 点。 从 蚀 变 花 岗岩体型锡矿的 角 度 来 说,其 主 要 形 成 于 介 头 单 元 花 岗 岩上侵前峰位置。除此之外,受到矿液移动的影响,加之 相应的物化条件,促使矽卡岩型铜锡多金属矿形成,分布 在岩体以及碳酸盐相应的正接触带位置。图 2为狮形岭 锡矿成矿模式图。
锡山寨锡矿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浅析

锡山寨锡矿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浅析通过分析区域地质特征、矿体地质特征,阐述了锡山寨锡矿矿床成因,认为矿床属岩浆热液裂隙充填型矿床,矿体受构造控制明显,为矿区的导矿、容矿构造,矿体形态主要为脉状,金属矿物为锡石、黑钨矿,少量的毒砂、闪锌矿、磁黄铁矿、黄铁矿、黄铜矿等。
标签:锡矿地质特征矿床成因1区域地质背景矿区处于紫金-惠阳凹褶断束(Ⅳ9)、北东向河源深断裂带与莲花山深断裂带之间,该区域为内生热液锡多金属矿产为主的成矿远景区。
出露地层主要为侏罗系下统金鸡组(J1j)浅海相碎屑岩;构造发育有北东向紫金大断裂及次级构造;褶皱主要呈现为一系列小型的背斜、向斜,本区岩浆活动频繁,是成矿热液迁移活动的地区。
岩浆岩主要为燕山二至三其侵入的花岗闪长岩及花岗岩。
2矿区地质2.1地层区内出露的地层主要为侏罗系下统金鸡组(J1j)地层及第四系冲积层(Q4al)。
侏罗系下统金鸡组(J1j):广泛出露于矿区内,地层产状总体走向为北东向,倾向南东,倾角一般40~60°,岩性主要为深灰-灰黑色粉砂质页岩夹细粒长石石英砂岩;黑色炭质页岩夹粉砂岩;灰色中粒长石石英砂岩夹灰色-灰绿色泥质页岩,紫红、土黄色泥质页岩与砂质页岩互层;紫红色页岩夹粉砂岩、砂岩;中粒长石石英砂岩。
其中锡矿带主要与灰色中粒长石石英砂岩夹灰色—灰绿色泥质页岩有关。
第四系冲洪积层(Q):主要分布于河流或沟谷两侧,主要由砂、砾石、粘土等冲洪积物组成。
2.2构造矿区内构造以断裂构造为主,属区域性紫金大断裂的次级构造。
主要表现为构造破碎带,可分为NNE、NEE向两组断裂构造,其中NNE向组断裂是矿区内锡多金属矿控矿和容矿构造,特征如下:NNE向组断裂:该组断裂总体走向为16~23°,一般延长610~680m,宽约1.2~1.8m,倾向SE,倾角一般为58~71°。
构造破碎带内充填有糜棱岩、破碎角砾岩、碎裂岩等,局部较破碎,呈松散土状,见有锡石、黄铁矿等硫化物矿物,蚀变主要有云英岩化、绿泥石化、高岭土化等,在断层面上可见到擦痕。
江西石城松岭矿区锡矿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初步探讨

江西石城松岭矿区锡矿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初步探讨江西石城松岭矿区位于中国江西省西部,是中国锡矿资源的主要产地之一。
锡矿地质特征和成因研究对于锡矿勘探和开发有着重要意义。
本文对石城松岭矿区锡矿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进行初步探讨。
一、石城松岭矿区锡矿地质特征1.石城松岭矿区位于竹山-石城地块的中西部,矿区岩石类型以花岗岩、正长岩为主,地形呈现出西高东低的趋势。
2.石城松岭矿区内主要的锡矿类型有黑云母花岗岩型锡矿和石英脉型锡矿,其中石英脉型锡矿为主要类型。
3.锡矿在石城松岭矿区内主要存在于花岗岩和正长岩中的石英脉中,这些石英脉都发育在岩体内部或岩体与围岩的接触带上。
4.锡矿矿石主要成分是锡石矿物,其中含有大量的锡石、方铅矿、闪锌矿及硫化物等。
5.石城松岭矿区内的锡矿矿床主要呈现出薄层状、细脉状、裂隙状及蚀变状等不同类型的矿床。
二、石城松岭矿区锡矿成因1.石城松岭矿区内的锡矿成因主要与岩浆晚期和构造作用有关。
该地区花岗岩和正长岩在岩浆晚期与围岩交互作用,形成了石英脉和蚀变带,富集着锡等矿物元素。
2.构造作用是石城松岭矿区内锡矿形成的重要因素。
该地区的构造运动使得石英脉形成,并且在构造运动的过程中,锡等矿物元素得以向上集聚,形成了锡矿矿床。
3.地质历史漫长,古地幔物质混有更丰富的金属矿物,火山活动、岩浆侵入和构造运动是很重要的。
石城松岭地区的火山岩浆活动,使得锡矿物质从地底深处迁移而成矿,加上构造运动和热液改造的作用,使锡矿化定义呈现出了多样性。
综上所述,石城松岭矿区的锡矿成因主要与岩浆晚期和构造作用有关。
在地质历史的漫长过程中,火山活动、侵入作用和构造运动等都曾起到过重要作用,形成了石城松岭矿区丰富的锡矿资源。
研究石城松岭矿区的锡矿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对于深入开展矿产勘探和开发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作为中国锡矿资源的主要产地之一,石城松岭矿区的生产状况备受关注。
下面将列出近几年石城松岭矿区的相关数据并进行分析。
一、石城松岭矿区锡矿产量自2017年至今,石城松岭矿区的锡矿产量达到了近1万吨。
锡矿石简介介绍

锡矿石常常与其他矿物共生,如钨、铋、铅、锌 等元素的矿物。
03
锡矿石的用途
锡矿石的用途
• 锡矿石是锡的重要来源,它是一种银白色的金属,具有耐腐蚀 、延展性好等特点。锡矿石的开采和冶炼对于工业、食品、医 疗等领域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04
锡矿石的开采和提炼
锡矿石的开采方法
露天开采
适用于埋藏较浅的矿体,通过剥离表土和岩石,将锡矿石分离出 来。
总结词
锡矿石的开采历史悠久,最早可追溯至古代青铜器时代。
详细描述
锡矿石的开采历史悠久,最早可追溯至古代青铜器时代。随着时间的推移,锡矿石的开采技术和应用领域也不断 发展。在古代,锡主要用于制作青铜器,而在现代,锡在电子、化工、冶金等领域中广泛应用,对经济发展具有 重要意义。
02
锡矿石的种类和特征
锡矿石的种类
锡石
最常见的锡矿石,含有 较高的锡含量,通常与
其他矿物共生。
锡铅矿石
含有锡和铅两种元素, 常见的有方铅矿和白铅
矿等。
锡钨矿石
含有锡和钨两种元素, 常见的有钨锡石和钨铅
矿等。
锡铋矿石
含有锡和铋两种元素, 常见的有辉铋矿和铋铅
矿等。
锡矿石的物理性质
硬度
锡矿石的硬度通常在4-6之间, 属于中等硬度矿物。
锡矿石的分布
总结词
锡矿石在全球范围内分布较为广泛,但主要集中在东南亚地 区和南美洲。
详细描述
锡矿石在全球范围内都有分布,但主要集中在东南亚地区, 如马来西亚、泰国、印度尼西亚等国家。此外,南美洲的智 利和秘鲁也是重要的锡矿石产地。这些地区的锡矿石储量大 、品位高,具有较高的开采价值。
锡矿石的开采历史
THANKS
锡矿石特征

锡矿石特征
锡矿石是一种含锡量较高的矿物,通常出现在花岗岩、斑岩和砂岩中。
锡矿石的主要特征是其颜色、形态、成分和产地。
颜色方面,锡矿石通常呈黑色或灰色,但也有些矿物是黄色或褐色。
黑色的锡矿石是最常见的,其中最为典型的是锡石,它是一种含锡量非常高的矿物。
形态方面,锡矿石通常呈现出典型的晶体形态,例如六方形、四方形、菱形等。
但也有些锡矿石呈现出块状、簇状、针状或者粉状。
这些不同形态的矿物通常是由于不同的生成环境所引起的。
成分方面,锡矿石主要由锡、铁、铜、铅、锌、硫等元素组成,其中锡的含量往往超过50%。
此外,锡矿石还含有一些稀有元素,如银、金、铋等。
产地方面,锡矿石的分布非常广泛,主要分布在中国、印度、印度尼西亚、澳大利亚、巴西等国家。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锡矿石生产国之一,主要产地有江西、福建、云南、广西等省份。
锡矿石的开采主要分为地下采矿和露天采矿两种方式。
地下采矿主要适用于以脉状矿床为主的矿区,而露天采矿则主要适用于以层状矿床为主的矿区。
在采矿过程中,为了提高锡矿石的品位,通常需要进行选矿处理,即通过物理、化学手段将矿石中的杂质去除,提
高锡的含量。
锡矿石是一种非常重要的金属矿石,其含锡量高、分布广泛。
了解锡矿石的特征对于锡矿石的开采、加工和利用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江西省德安县尖峰坡锡矿床成矿地质特征及控矿因素

江西省德安县尖峰坡锡矿床成矿地质特征及控矿因素江西省德安县尖峰坡锡矿床位于赣东北大地构造带北缘,该地区地处华南板块、扬子板块和华夏板块的交界处,地质构造活动频繁,地质背景较为复杂。
尖峰坡锡矿床是该区重要的矿产资源之一,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本文将就其成矿地质特征及控矿因素进行分析。
一、成矿地质特征1.地质构造特征尖峰坡锡矿床位于大瑶山隆起的东南侧,矿区南北长约2.5km,东西宽约1km,矿体呈近南北向伸展的条带状。
该区域主要的构造特征是古隆起构造和新构造,隆起槽沉积,岩相多样,岩浆活动明显。
在新构造活动的影响下,形成了一系列变形构造、节理和断层,构成了矿区内的复杂构造地质条件。
2.地质岩性特征尖峰坡锡矿床主要产状片麻岩、火山岩、砂岩和灰岩等。
其中产状片麻岩是矿化最为显著的岩石类型,矿床主要出现在片麻岩和变质砂岩的交界处,与富含铜和钼的火山岩有密切的关联性。
3.矿床物质来源特征尖峰坡锡矿床的物质来源是岩浆和地壳物质。
该区域岩浆活动比较复杂,形成了多期、多种类型的岩浆侵入,并作用于矿床附近的岩石体,促进了热液流体的形成和富集。
同时,矿区内也有较为丰富的地壳物质,如砂岩、火山岩等,也为矿床的物质来源提供了条件。
4.热液成矿特征尖峰坡锡矿床的成矿过程主要经历了四个阶段,分别是热液侵染、石英脉化、次生蚀变和沉淀。
其矿物组成以锡石、辉锑矿、黄铁矿、方铅矿和方银矿为主。
锡石为矿石主要组成部分,在石英脉中出现较多,同时也与富含铜和钼的火山岩有密切的关联性。
二、控矿因素分析1.构造控制尖峰坡锡矿床受到地质构造活动的显著影响,区域内的构造板块比较复杂,形成了络绎不绝的断裂带和节理裂隙等。
矿床主要出现在片麻岩和变质砂岩的交界处,这一特殊地质位置与当地的断层活动有着密切关系。
2.岩石类别尖峰坡锡矿床的成矿岩石类别以产状片麻岩为主,这种岩石为碱性特殊岩,性质比较单一,能够提供丰富的锡元素和能量。
此外,火山岩等其他岩石类别也对矿石的成分和质量产生了影响。
中国锡矿成矿规律概要

中国锡矿成矿规律概要
,要求有行文结构
中国锡矿成矿规律概要
锡是一种重要的有色金属,在国内外市场上均有广泛应用,但锡矿资源极不稳定,因此分析中国锡矿成矿规律显得无比重要。
从形态学上而言,中国锡矿有液态脉状矿、凝状矿和沉积矿等形态,而大多数
锡矿主要分布于云南、四川、贵州、湖南、广西、江西等地。
液态脉状矿主要有分配于碱性玄武质岩体中,大多数脉状矿主要为硫酸盐矿,有较少的金属矿物,王宝森脉、绿九寨脉以及四川等处的湛江脉属于其中。
凝状矿多分布浅滩、山溪等低引力区,形态主要以低温熔融沉积形式出现,凝状矿多为金属矿,炎黄山、大安溪等属于其中。
沉积矿的成矿规律则是以沉积变质、活动晶体及熔融凝固作用为主,出现范围最广,以陕西、湖北、湖南等省的锡矿为代表性。
此外,锡矿的成矿规律还需遵循热液传输成矿作用,其实质是大量热液和物质
从分界带、断层、火山和可热可裂性岩石中渗入,使锡矿被输移到新的构造组合中,同时热液被升温及被负重节制,导致矿体产出及表面晶体熔化等形式的热流作用。
综上所述,中国锡矿成矿规律既涉及形态、分布,又涉及热液传输成矿作用,
这些复杂的成矿规律必须在勘探、开采中充分做到遵循,才能保证锡矿的稳定开采。
锡矿地质概述及找矿方法

锡矿的品位很低,如脉状矿含锡0.2%,砂矿含锡0.04%即有开采价值。锡矿床一般可分为三大类,锡石—石英脉型(包括伟晶岩型、云英岩型、斑岩型)、锡石—硫化物型(矽卡岩型、碳酸盐岩型)和锡石氧化物型,即砂矿(原地氧化而成的砂矿----残坡积砂矿和溶岩漏斗砂矿及异地搬运过的砂矿—湖滨砂矿、海滨砂矿、冲积砂矿)。一些超基性岩中有时也产出锡矿,如广西九毛锡矿。
在矿石成分上,有锡、钨锡铋、钨锡钼铋、铜锡、锡铅锌银等类型。
至1995年,全球探明的锡金属储量为700万吨,主要分布在巴西、马来西亚、印尼、秘鲁、尼日利亚、玻利维亚、澳大利亚等国家。马来西亚锡产量居世界第一位,中国的锡矿主要集中在云南、广西、广东、湖南、内蒙古和江西,其中以云南个旧和广西南丹的锡最为有名。
锡矿地质概述及找矿方法
一、锡矿地质概述
锡具有亲氧和亲硫特性。锡与硫合时能形成两种化合物:一硫化锡和二硫化锡,它们在高温下均具有较强的挥发性。锡也能与氧结合,形成一氧化锡和二氧化锡。
锡具有+2和+4两种价态,但在自然条件下,四价锡化合物较为稳定,尤其是二氧化锡(SnO2),它是地壳上最稳定的化合物之一。锡离子可以在普通矿物内置换Ca、Cd、Fe、Mg二价离子、Sc、Fe、Al三价离子、四价的Ti、Nb和Ta五价离子,从而可分散于含铁、钛、钙的矿物中,如金红石、榍石、磁铁矿、石榴子石、尖晶石、铌钽矿中。
黝锡矿又名黄锡矿(含Cu 29.58%、Sn 21.61%)。四方晶系,晶体少见,呈假四面体、假八面体、板状等形态,常为粒状或致密块状集合体。一般呈钢灰色,新鲜断口呈橄榄绿色调,如有较多黄铜矿包体时则呈明显的黄色。条痕粉末呈黑色,金属光泽,不透明,性脆,不具延展性。硬度3—4,比重4.3—4.5。黄锡矿在广西含锡硫化物交代矿床和充填型钨锡矿床、湖南高中温热液型铅锌矿床中较常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锡矿资源地质特征一、矿床时空分布及成矿规律中国锡矿床受大地构造控制十分明显,其往往沿特定大地构造部位呈带状分布。
这些大地构造部位是:塔里木-中朝地块与西伯利亚板块之间的晚古生代天山-大兴安岭褶皱区;扬子地块东南侧的古生代华南褶皱系;中新生代西太平洋板块对亚洲大陆俯冲形成的滨太平洋褶皱系;印度板块与古亚洲板块之间聚敛、碰撞形成的特提斯-喜马拉雅褶皱带。
在这些构造带的控制下形成8个锡矿床成矿带:①康滇地轴锡矿床成矿带;②江南台隆锡矿床成矿带;③右江锡矿床成矿带;④南岭锡、钨矿床成矿带;⑤邓柯-义敦锡、多金属成矿带;⑥滇西-藏中锡矿床成矿带;⑦黄岗-甘珠尔庙(大兴安岭)锡多金属成矿带;⑧小兴安岭-张广才岭锡(钨)多金属成矿带。
岩浆活动是控制中国锡矿床分布的又一重要因素。
中国各锡矿成矿带主要锡矿床皆分布于改造型花岗岩带,许多大、中型锡矿床大都产在燕山晚期阶段的重熔-再生岩浆作用形成的小岩株、岩枝(群)内外接触带。
例如我国两个最大的锡矿床——云南个旧锡矿和广西大厂锡矿所在的右江锡矿成矿带,矿床皆产于经过充分分异演化的燕山晚期黑云母花岗岩接触带和围岩的容矿构造中。
拥有众多的锡矿床及有锡伴生的钨、铜、铅锌、钨钼铋、铌钽或稀土矿床的南岭锡钨矿床成矿带,锡矿床成矿作用自加里东期即有初始富集,以后各旋回逐步加强,至燕山旋回锡、钨成矿作用达到高峰。
我国又一个重要的滇西-藏中锡矿床成矿带,其东亚带,与锡矿床有关的花岗岩多属印支构造旋回;西亚带与锡矿有关的主要为晚白垩世至始新世的花岗岩,矿体多产于岩体突起的冠部或外接触带容矿构造中。
黄岗-甘珠尔庙(大兴安岭)锡多金属成矿带,与成矿有关的花岗岩为燕山期钾长岩花岗岩,矿床产于花岗岩接触带附近。
小兴安岭-张广才岭锡(钨)多金属成矿带,与锡多金属成矿作用有关的花岗岩为海西-燕山旋回各期侵入体,主要有花岗闪长岩、碎裂花岗岩等,一般为中小型岩基和岩株,锡钨钼铋矿床主要产于接触带夕卡岩内带,铁铜、铁锌或铜锌矿床产于夕卡岩外带,再外有铅锌矿床。
二、矿床类型《中国矿床》一书中中国锡矿床的作者李希责力等在广采博收各家观点的基础上,将中国原生锡矿床分成三大类别14个型别。
(一) 与花岗质岩类有关的矿床这类矿床都不同程度地表现了多种成矿作用、多种物质来源以及多期形成的特征,并可能受到变质作用、岩浆活动及其有关成矿活动等的叠加、改造,其共有10个型别。
1)锡石-稀有金属变花岗岩型:锡与铌、钽、稀土元素共生,多具似层(壳)状的交代分带特征,矿化主要与钠长石化有关。
2)锡石-内云英岩型:锡(钨)矿床产于岩体顶部,呈细脉、网脉带,矿化主要与云英岩带有关。
3)锡石-内电英岩型:锡(钨)矿床产于岩体内部,呈细脉、网脉带,常有晚期硫化物叠加。
4)锡石-伟晶岩型:含锡、铌、钽、锂、铍、锆(铪)伟晶岩脉主要产于岩体外带,矿化与钠长石化有关。
5)锡石-外云英岩型:锡矿床一般产于岩体之云英岩化长英质围岩中。
6)锡石-外电英岩型:锡-钨(多金属)矿床产于岩体外酸性障相对开放构造体系中,脉群密集延展较远,多期次叠加。
7)含锡夕卡岩型:锡-铁(锌)矿床产于夕卡岩体中及其附近。
一般锡石颗粒极细,还有含锡磁铁矿/硼镁铁矿、含锡硅酸盐矿物、富锡硼酸盐矿物和黝锡矿等。
8)锡石-云英岩化夕卡岩型:钨、锡、钼、铋共生矿床产于岩体顶上夕卡岩及其中的网状云英岩脉内,皆以锡石及含锡硅酸盐形式产出。
云英岩化使锡石锡比率增加。
9)锡石-电气石、绿泥石硫化物型:锡-钨多金属矿床产于岩体外碱性障有利构造带中,锡矿化主要与晚期硫化物的叠加有关。
10)锡石-多金属硫化(硫盐)型:锡/铜/铅/锌/锑……等共生矿床,产于岩体外碱性障环境中,其成矿机制有“岩控”和“层控”两种。
前者受再造岩浆控制,后者成矿与沉积(矿源层)-改造或沉积-(岩浆)热液叠加作用有关。
(二) 与中、酸性火山-潜火山岩有关的矿床这类矿床一般与英安岩-流纹岩类中酸性火山岩套、石英斑岩-花岗斑岩等浅成岩套的产出有直接成因关系,其有二个型别:1)斑岩型:锡、钨、钼矿床组合产于斑岩体顶部交代蚀变带中,锡矿化主要与绢英岩带有关。
2)火山-潜火山热液型:锡矿床产于英安质-流纹质凝灰熔岩的密集裂隙中。
(三) 与沉积再造或变质作用有关的矿床原始含锡矿源层或高值层经受岩浆期后的热液作用或变质作用活化富集形成的锡矿床,其有二个型别:1)沉积-变质型:锡矿床产于同生沉积的高值层中,成矿与变质分异作用有关,矿体顺层呈同步变形。
2)沉积-热液再造型:锡矿床产于特定矿源层的构造破碎带中,受相邻花岗岩体影响,但不一定有直接的成因联系。
中国表生锡矿床按照砂锡的矿源和堆积环境分为:个旧式残积、坡积、洪积砂锡矿床;大厂式洪积、冲积砂锡矿床及富贺钟式冲(洪)积砂锡矿床。
这三类砂矿都产于华南褶皱系成矿域或南岭东西向锡钨成矿区;主要由燕山晚期成矿作用形成的原生矿床和含矿岩石提供矿源;处于亚热带湿热气候区,都经历了新构造运动和第四纪以来几次气候冷暖变迁形成的古地理、古水文地质营力的强烈作用;接近原生矿区和河流上游锡石较富,颗粒也较粗。
三者的不同点在于,西部端元是个旧式红土型残积、坡积、洪积砂锡矿,缺少常年地表河流,砂矿床分选差,主要靠原生矿床的化学风化、淋滤富集而成。
东部端元是富贺钟式砂砾层冲(洪)积砂锡矿床,其特点是地表河流水系发育,原生矿床经物理崩解、风化后,运载营力大的水流分选富集在有利的沉积环境。
中间过渡类型的大厂砂锡矿床,原生矿源近似个旧,受河流水系控制的沉积环境则近似富贺钟。
三、典型矿床(区)(一) 云南个旧锡多金属矿矿区位于个旧市境内,面积达2140km2,以锡为主,共(伴)生有铜、钨、铋、铅、银等多种金属。
南北向个旧断裂将矿区分为东、西两部分。
东区有马拉格、松树脚、高松、老厂、卡房五大矿田。
西区有牛屎坡大型砂锡矿床及陡岩、竹箐坡等数十个中-小型锡、铅矿床(点)。
个旧矿区开采历史悠久,据史料记载,早在汉朝即已产锡。
新中国成立前,国内外的地质学者即做了大量地质调查。
新中国成立后,对松树脚、老厂、卡房等矿田做了系统的地质勘探工作,累计探明锡182万t、铜152万t、铅308万t、锌53万t、钨14万t、银2400t,等等。
个旧已成为名副其实的锡都。
个旧位于华南后加里东褶皱系西南端的右江褶皱带,或称海西-印支拗陷带,拗陷区长期沉降,沉积了中三叠统厚达3000余米的个旧组碳酸盐岩层,按其沉积旋回、相标志及岩性组合特征划分为三段(T2k1—T2k3)共13层,主要赋矿层位T2k1及T2k2属局限浅水台地潮坪环境下形成的浅滩、湖、萨布哈沉积相,其中的富藻、富膏(已去膏化)层对某些成矿元素的原始富集可能起一定作用。
印支、燕山运动使区内地层褶皱、断层,伴之大规模基性、酸性和碱性岩浆活动,其后发生了以锡为主的多种成矿作用,形成了特大规模的岩控锡石-多金属硫化物矿床。
锡石-多金属硫化物型是个旧矿区最重要的矿床类型,以其产出部位及矿石的次生氧化特征划分为夕卡岩硫化物矿床和层间氧化矿床。
前者产在斑状或粒状黑云母花岗岩体与个旧组碳酸盐岩的正接触带的夕卡岩体中(图3.13.2),矿床受控于岩体形态,矿体选择定位在岩体形态复杂地段,矿体形态和岩体形态有关,呈缓倾斜的透镜状、似层状,陡倾斜的柱状、脉状及不规则的囊状、瘤状、洼兜(袋)状,硫化物以浸染状→网脉状→条带状→块状形式交代于夕卡岩体外侧。
层间氧化矿床是指定于岩体上覆碳酸盐岩围岩中已被氧化的锡石-多金属硫化矿床,它们形成部位浅,受表层构造控制,矿体成群成带产出,容矿层位主要取决于成矿岩体的侵位高度,矿体一般沿层间构造带呈似层状、条带状(图3.13.2)。
矿石基本氧化,多数呈土状或半土状。
图3.13.2个旧松树脚地质剖面图①1.白云岩;2.花岗岩;3.夕卡岩;4.氧化矿石;5.硫化矿石;①据西南冶金地质勘探公司308队,1981(二) 广西大厂锡多金属矿田大厂矿田跨越广西南丹、河池两县(市),是一个开采历史悠久的老矿区。
据史料记载,采锡始于宋朝。
矿区最早地质调查首推1928年两广地质调查所乐森王寻的调查,此后陆续做过一些地质工作。
新中国成立后,对该区做了大量地质测量、普查和勘探工作。
1958年提交了《广西大厂锡矿区砂锡矿床储量总结报告书》,探明锡金属储量94001t、铅162666t、锌89856t、锑97830t、铟500t。
1958年11月提交了《广西南丹大厂锡矿原生矿床储量总结报告书》,探明锡金属储量141900t、锌514569t、铅216555t、锑109729t、铜20975t,等等。
矿田主要赋存于中、上泥盆统,为一套碳酸盐岩-硅质岩-细粒碎屑岩建造。
区内褶皱发育,呈北西向紧密线状分布(图3.13.3),断裂以北西纵向逆冲断层为主,矿带北东侧有龙箱盖隐伏黑云母花岗岩株,侵入于龙箱盖背斜轴部,其后有花岗斑岩、白岗岩及闪长玢岩脉、岩枝或岩床产出。
锡矿床与花岗斑岩脉在空间上紧密相依。
矿带北端主要沿背斜倾没部紧密及倒转侧翼次级褶皱形成层间剥离和裂隙破碎带矿体;在背斜轴部逆掩断层上盘形成层间剥离、滑动破碎带层间矿体;在性脆易碎、层理发育的硅质岩及条带状灰岩、黑色页岩等层内或层间则形成似层状网脉浸染交代为主的矿体。
矿带南端的矿床则受下伏生物礁体(中泥盆统下层)的控制,礁体内部的断裂、裂隙带及其盖层间叠瓦状虚脱构造内形成充填交代为主的矿床,矿体形态复杂,矿化一般极富。
图3.13.3大厂锡矿田地质图①1.灰岩、硅质岩夹砂页岩;2.灰岩;3.硅质岩-扁豆状、条带状灰岩-灰页岩互层;4.灰岩、页岩、生物礁灰岩;5.灰岩、页岩、砂岩;6.锡矿体;7.锌铜矿体;8.白钨矿脉带;9.锑矿脉带;10.黑钨矿脉带;11.花岗岩、花岗斑岩;12.闪长玢岩;①据广西冶金地质勘探公司215队,1984年资料修编大厂锡多金属矿田矿石成分复杂,已知矿物百余种,除锡石及铁闪锌矿、磁黄铁矿、黄铁矿、黄铜矿、毒砂、方铅矿等大量常见的铁、锌、砷等硫化物外,以富含银、锡、铜等的锑、铋硫盐矿物为显著特征。
主要含锡矿物是锡石,此外,锡还存在于硫盐或硫化物中,如黄锡矿、蔷薇黄锡矿、硫锡矿、硫锡铅矿、辉锑锡铅矿等。
矿床沿水平或垂直方向都表现有明显的分带现象。
锡矿床的蚀变带自矿体向外为电气石化(钾长石化)→硅化→黄铁矿化。
(三)广东银岩锡矿矿区位于信宜县城东36km处,是我国80年代初发现和评价的首例大型斑岩型锡矿。
经过初步勘探,1986年提交了《广东信宜银岩锡矿区初步勘探地质报告》,累计探明锡储量10.32万t。
矿石锡平均品位0.50%,钨(WO3)0.16%、钼0.05%。
银岩含锡斑岩体沿背斜轴部分布,地表仅出露数条斑岩脉,基本未遭剥蚀,岩脉往下汇合成花岗斑岩体。
岩体面积为0.06km2(埋深200m处),平面上呈椭圆形(图3.13.4),剖面上呈筒状体,接触面很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