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世纪城市概况

合集下载

欧洲的中世纪城市

欧洲的中世纪城市

欧洲的中世纪城市
中世纪是欧洲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这个时期的城市发展也
具有独特的特点。

本文将介绍欧洲中世纪城市的一些特征和发展情况。

城市形成
中世纪城市的形成主要受到以下几个因素的影响:
1. 经济因素:中世纪城市多数是在贸易路线交汇处或者有丰富
的资源附近形成的。

商业活动的繁荣促进了城市的发展。

2. 政治因素:中世纪城市常常是一些领主或者国王的特许城市。

他们在政治和法律上享有一定的自治权。

城市特征
中世纪城市的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都市结构:中世纪城市的建筑多为石头建筑,由城墙保护起来。

城市通常被分为若干个区域,包括市场区、宗教区、行政区等。

2. 市场活动:中世纪城市的市场是城市生活和经济的核心。


民们在市场上交换商品,促进了城市的繁荣。

3. 社会组织:中世纪城市的社会组织通常以行业组织为主导,
例如工会或者行会。

这些组织维护了成员的利益,并参与城市的决策。

城市发展
中世纪城市的发展经历了几个阶段:
1. 城市起步阶段:城市在起步阶段通常较小,人口也较少。


市的发展依赖于周边地区的资源和经济活动。

2. 城市扩张阶段:城市经济的繁荣推动了城市的扩张。

城市规
模增大,人口增多,商业活动也更加丰富。

3. 城市成熟阶段:城市在成熟阶段达到了自身的发展高峰。

城市地位日益提高,文化和艺术也得到了发展。

中世纪城市是欧洲历史上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们的特点和发展对我们理解欧洲历史具有重要意义。

中世纪欧洲城市(资料和描述)

中世纪欧洲城市(资料和描述)

世界城市史之中世纪欧洲城市一、中世纪城市的起源公元5世纪,庞大而又衰弱的西罗马帝国在日耳曼人的冲击下终于寿终正寝。

自此之后的四五百年里,西欧大地一片空旷萧条:繁华的城镇转眼成了堆堆废墟,凋敝的农村到处是荒草丛生;闭塞割据,自给自守,听不到手工作坊的叮档锤声,也看不见熙熙攘攘的市井气象。

这就是5至10世纪西欧社会经济生活的基本情调。

从10世纪以后,大大小小的城市和城镇突然像蘑菇般地冒了出来,散布在西欧各个地方。

城市的兴起给发展着的西欧社会注入了充满生机的活力,也孕育了更新的经济关系和社会力量,最终导致西欧发生深刻的变化,导致世界历史进入一个新的时代。

完全可以说,近代西欧工业文明的诞生,其源流不能不溯之于中世纪时代的工商业城市;也可以说,工商业城市的蓬勃兴起与发展,正是西欧封建社会与同时代的中国或东方相比较而具有的一个最大的也是最重要的不同点,正是西欧较快实现从封建制向资本主义过渡的关键因素。

西欧城市之所以在这个时候能普遍而又迅速地兴起,原因当然有许多,几个世纪来也有不少人对此进行了深入探讨。

流行的说法有“手工业起源说”和“商业起源说”。

10世纪后,随着农业生产的迅速发展,有了更多的剩余产品,不仅能满足农民及封建主的需要,而且能够提供粮食和原料给从事工商业活动的人,促使了手工业技术的发展,使之达到了专门化的水平;商业活动开始活跃,促进了商品的交换。

这样在主教驻地、城堡周围、修道院附近和一些交通便利、比较安全,能够获得廉价原料与可以顺利出售产品的港口、交通要道等地,一些手工业者通过各种方式摆脱封建领主的束缚,脱离封建庄园,在这些地区定居下来。

其后人口逐渐聚集,来往商人增多,于是城市兴起。

城市居民大多是来自附近乡村的农奴,他们只要在城市住满一年零一天,就获得自由,成为城市市民。

“从中世纪农奴中产生了初期城市的城关市民”。

这种发展方式即是称为城市的“手工业起源说”。

西方史学界主要流行的则是“商业起源说”,它是由皮雷纳提出的。

中世纪欧洲城市(资料和描述)

中世纪欧洲城市(资料和描述)

世界城市史之中世纪欧洲城市一、中世纪城市的起源公元5世纪,庞大而又衰弱的西罗马帝国在日耳曼人的冲击下终于寿终正寝。

自此之后的四五百年里,西欧大地一片空旷萧条:繁华的城镇转眼成了堆堆废墟,凋敝的农村到处是荒草丛生;闭塞割据,自给自守,听不到手工作坊的叮档锤声,也看不见熙熙攘攘的市井气象。

这就是5至10世纪西欧社会经济生活的基本情调。

从10世纪以后,大大小小的城市和城镇突然像蘑菇般地冒了出来,散布在西欧各个地方。

城市的兴起给发展着的西欧社会注入了充满生机的活力,也孕育了更新的经济关系和社会力量,最终导致西欧发生深刻的变化,导致世界历史进入一个新的时代。

完全可以说,近代西欧工业文明的诞生,其源流不能不溯之于中世纪时代的工商业城市;也可以说,工商业城市的蓬勃兴起与发展,正是西欧封建社会与同时代的中国或东方相比较而具有的一个最大的也是最重要的不同点,正是西欧较快实现从封建制向资本主义过渡的关键因素。

西欧城市之所以在这个时候能普遍而又迅速地兴起,原因当然有许多,几个世纪来也有不少人对此进行了深入探讨。

流行的说法有“手工业起源说”和“商业起源说”。

10世纪后,随着农业生产的迅速发展,有了更多的剩余产品,不仅能满足农民及封建主的需要,而且能够提供粮食和原料给从事工商业活动的人,促使了手工业技术的发展,使之达到了专门化的水平;商业活动开始活跃,促进了商品的交换。

这样在主教驻地、城堡周围、修道院附近和一些交通便利、比较安全,能够获得廉价原料与可以顺利出售产品的港口、交通要道等地,一些手工业者通过各种方式摆脱封建领主的束缚,脱离封建庄园,在这些地区定居下来。

其后人口逐渐聚集,来往商人增多,于是城市兴起。

城市居民大多是来自附近乡村的农奴,他们只要在城市住满一年零一天,就获得自由,成为城市市民。

“从中世纪农奴中产生了初期城市的城关市民”。

这种发展方式即是称为城市的“手工业起源说”。

西方史学界主要流行的则是“商业起源说”,它是由皮雷纳提出的。

中世纪城市

中世纪城市

从总体上说,中世纪欧洲城市的人口规模仍较小。
1.巴黎
(1)地理位置
巴黎处于法国北部巴黎盆地的中央。市区位于塞纳河沿岸。河上的西堤岛与 圣路易岛是巴黎最古老的地区。
塞纳河——“巴黎之河”,巴黎就是沿着 该河发展起来的。塞纳河流经此处时弯曲 回转,中间形成若干小岛;岛屿以北为大 片 湿地,东西两侧有塞纳河的支流绕行,远处 巴黎 环 有若干山丘高地。可以说,巴黎的第一道 防御设施就是塞纳河提供的天然防护。 西堤岛——巴黎市中心塞纳河中的一座岛 屿,巴黎就起源于这个有着天然城墙的 小岛,公元前1世纪,罗马人开始在此定居 并逐渐将其发展成为一座城市,名为“吕 堤兹”,是一座没有城墙完全开敞的城市。
(2)佛罗伦萨与威尼斯
意大利北部和中部有许多繁荣的城市,并在 反对封建贵族和外国侵略者的斗争中赢得胜 利,形成独立的城市共和国。 威尼斯和佛罗伦萨就是两个著名的代表。
威尼斯
威尼斯原是濒临亚得里亚海湾的渔村,民族大迁徙时期先后属于几个日耳曼 人王国,7、8世纪是公国,有总督。9、10世纪,工商业日趋发达,始建共和国。 1082年,拜占廷皇帝允其在帝国境内设立商站和进行免税贸易。1204年第四次十 字军攻陷君士坦丁堡后,威尼斯除夺得大量财富外,还占有拜占廷的许多领土, 如克里特岛、爱琴海诸岛、马尔马拉海沿岸许多港口和部分君士坦丁堡等,一跃 而为地中海强国。1284年起铸造金币杜卡特,是当时欧洲的通用货币。威尼斯每 年收入100万杜卡特,等于法国的收入,超过英国和西班牙。1379年击败劲敌热 那亚舰队,垄断了地中海东部的贸易。威尼斯有发达的造船、纺织和玻璃制造业, 最多时有造船工匠6000人、水手25000人,从事呢绒和纺织生产者有16000人。 威尼斯是一个商人贵族共和国。大议会是最高权力机关,有议员480人,由名 列“黄金簿”上的少数贵族世家中选举产生。小议会是政府,由6名议员组成, 帮助总督处理日常事务。总督是国家元首,终身任职。元老院决定国家大政方针, 有120名议员,由大议会和上届元老院选举产生。最高法院是四十人委员会。14 世纪初设立十人委员会,有权秘密监督总督、议会和每一个公民和秘密审案判决。 威尼斯国家有强大的武装部队,有步骑兵约4万人。 1453年土耳其攻陷君士坦丁堡后,夺去威尼斯的许多东方据点。新航路的开 辟和欧洲商路和商业中心西移大西洋沿岸,对威尼斯是沉重的打击,从此走向衰 落。

07外国城建史—中古

07外国城建史—中古

6、中世纪盛期(公元11世纪---13世纪):
1)、城市的兴起 中世纪欧洲城市中的商人和手工业者以各种斗争方式争取自治权,并取得胜利, 使城市有新的机构和规则对新的经济进行调节。于是城市逐渐繁荣,人口也逐 渐多起来。 2)、建设活动 哥特建筑出现,同时出现新的建筑类型,如市政厅、关税局、手工业行会会所、 教会学校、医院等。城市建设也因经济的发展、商业贸易的活跃得到了很大的 发展。 3)、中世纪盛期建设活动代表性建筑 哥特教堂的主要特征 ■平面上拉丁十字式平面,大门朝西,长方形大厅东端接半圆形或多边形圣坛; ■结构上使用飞券平衡中舱拱顶的侧推力; ■外观上立面有巨大的玫瑰窗和尖矢形窗,正立面有一对高耸的钟塔;外部有 飞扶壁、世纪的城市规划思想——宗教图景与自然秩序
1)、凸显以教堂为核心的空间组织理念 教堂前面形成半圆形或不规则的但围合感很强的广场,教堂与广场一起构成 城市公共活动的中心,道路以教堂、广场为中心向周边地区辐射,并形成蜘 蛛网状的曲折道路系统。教堂占据城市中心并构成了绝对的制高点,所以城 市天际线优美而有秩序。 2)、实行自然主义的非干预规划 人才匮乏、经济所限、战争骚扰,西欧城市基本上没有统一完整的规划设计 意图。因此,中世纪是西方城市规划史上难得的“自然主义”(非人为干预) 盛行时期。 3)、力显丰富多变的景观与亲和宜人的特质 平和、安详、亲切宜人的特质 4)、追求有机平和背后的内在秩序 中世纪城市的美,来源于对自然地形形态的有机利用以及对基督教生活的有 机组织,是当时城市社会生活高度有序化的客观反映。 从城市设计角度看,中世纪城镇环境具有极高的美学艺术价值,它“将一定 的体系引入大自然,其结果是使自然和几何学的差距越来越小,直到最后几 乎完全消失”——贝纳沃罗(《世界城市史》),是“无规划”与“自然主 义”思想的杰作。

中古的城市

中古的城市

第二篇:中古的城市一、西欧中世纪封建城市1、西欧中世纪封建社会概况:特点、分期2、西欧封建城市的规划建设特征3、西欧中世纪兴起的城市:中世纪的意大利中世纪的法兰西中世纪的德意志4、中世纪的意大利:城市特征佛罗伦萨——西格诺利亚广场(意大利最富趣味的广场之一)威尼斯——圣马可广场(起于中世纪,形成与文艺复兴)(14年真题平面、特点)锡耶纳——坎波广场(城市的生活起居室)5、中世纪的法兰西:城市特点巴黎——营寨城的基础上发展起来圣密启尔山城——城堡基础上发展起来6、中世纪的德意志:城市特点诺林根7、中世纪其他城市:瑞士的伯尔尼比利时的布鲁日尼德兰的阿姆斯特丹二、东罗马与俄罗斯的中世纪城市建设1、东罗马中世纪——拜占庭帝国拜占庭的君士坦丁堡2、俄罗斯的中世纪——首都莫斯科三、阿拉伯、伊斯兰国家及印度、日本的中世纪1、阿拉伯、伊斯兰国家的中世纪:伊斯兰早起的耶路撒冷中世纪的巴格达…………………………………(14年真题绘制平面)2、中世纪日本封建城市:平城京——全仿隋唐长安城平安京天守阁3、西欧中世纪城市起源的三种类型并举例4、西欧中世纪的城市设计特点5、日本中世纪与中国唐代城市的布局特点6、西欧中世纪阶段划分7、中世纪宗教思想禁锢与深刻的影响8、西欧中世纪的城市规划思想9、西欧中世纪的城市生活形态四、文艺复兴与巴洛克时期的城市1、文艺复兴产生的背景、内涵、思想基础与发展2、文艺复兴城市改建——早期文艺复兴(15世纪)佛罗伦萨——佛罗伦萨大教堂穹顶——城市的外部标识佛罗伦萨——安农齐阿广场1450年阿尔伯蒂《论建筑》1464年费拉瑞特《理想城市》斯卡莫奇理想城市方案萨尔路易理想城——棱堡状——张京祥3、文艺复兴城市改建——盛期文艺复兴(15世纪末到16世纪)罗马——罗马改造罗马——罗马市政广场罗马——波波罗广场4、文艺复兴城市改建——文艺复兴晚期(16世纪)威尼斯——圣马可广场(欧洲最美的客厅)5、文艺复兴城市改建——巴洛克时期(17世纪以后)罗马——圣彼得堡大教堂前广场罗马——封丹纳罗马旧城改造………………………………(真题封丹纳名词解释)罗马——纳伏广场6、文艺复兴的意义7、文艺复兴时期的规划思想8、文艺复兴末期的转变:教条的复古主义——为君主专政所用,学院派的古典主义追求新颖,尖巧——被猖狂反动的天主教所用,发展为巴洛克9、古典主义与巴洛克五、绝对军权时期的城市(古典主义理论与思想的成熟)(唯理主义的规划思想)1、绝对军权的背景和规划思想2、古典主义城市规划的内容3、绝对军权时期的城市建设:绝对军权时期的法国绝对军权时期的俄国与德意志国家4、绝对军权时期的法国——巴黎城市改建亨利四世——法兰西广场、皇家广场路易十四时期——凡尔赛宫(张京祥)——古典主义的实践路易十五时期——爱丽舍田园大道旺道姆广场、巴黎协和广场、南锡市中心广场5、绝对军权的法国园林建设——维康宫和凡尔赛宫(诺特)6、绝对军权下的俄罗斯与德意志——俄罗斯的圣彼得堡德意志的卡尔斯鲁哥本哈根的阿玛连堡广场7、绝对军权下的城市城市城市建设8、古典主义规划思想的认识(张京祥)9、古典主义对其后城市规划的影响(张京祥)——19世纪巴黎改造、1790华盛顿规划、堪培拉规划、。

第四讲中世纪城市

第四讲中世纪城市

基督教据说由耶稣在公元一世纪(创世纪)创立,产生于巴勒斯坦及小亚细亚。宗教思 想从奴隶中产生(命的思想),后被统治者利用反过来麻痹人民——AD313罗马皇帝 Constantine承认基督教并定为国教。AD330迁都到帝国东部的Byzantium命名为 Constantinople (现为土耳其的Istanbul)。亦发展教堂建筑,越建越大越华丽,终于 在6c建成了Santa Sophia。随着东、西罗马帝国分裂,基督教在AD1054正式分裂为: 天主教——加特力教,Catholica“普世性的”,罗马公教; 东正教——东方(拜、俄、东欧),自称“正教”,故名。 后来,1517年马丁路德宗教改革,成为“新的基督教”——新教,形成以天主教、(东) 正教和新教为三大派的基督教。三大教派基本教义差别不大,是在诸神的名称、礼仪形 式、地域的分布上有所不同。
中世纪的建筑
中世纪相关的历史背景
313年-基督教在罗马上升到合法地位 324年-皇宫迁至君士坦丁堡 330年-罗马帝国首都改为君士坦丁堡 395年-东西罗马分裂
(基督教兴起)
拜占庭建 筑 (4-16C)
东罗马帝国 (拜占庭)
西罗马帝国 (476年灭亡)
希腊语文化, 战争,850后受朝圣和十字军刺激 罗马的法律、行政管理再继续 ,旅行贸易增加,教会资助大规模建 创造成熟的文明 筑复兴
斜塔用大理石建造,圆 形建筑,直径16米,重 1.42万吨。全塔8层, 从底层到顶层分布数量 不同的圆柱,并有213 个拱门位于塔的各处。 塔顶为钟亭。
比萨教堂群:主教堂
洗礼堂 斜塔 细部装 饰
主教堂室内
主教堂室内
比萨教堂群:洗礼堂
佛罗伦萨主教堂
1296年动工,建筑群包括主教堂、洗礼堂和钟楼。

07西欧中世纪封建城市

07西欧中世纪封建城市
从总体上说,中世纪欧洲城市的人口规模仍较小。
第二节 意大利中世纪城市
佛罗伦萨 威尼斯 锡耶纳
佛 罗 伦 萨
佛罗伦萨大教堂
威尼斯
锡耶纳
锡耶那大教堂
中世纪锡耶那中
心区:德尔坎波广场、 德拉康泰拉莱广场、 锡耶那大教堂和某街 道
德尔坎波广场
锡耶那大心:中世纪欧洲有统一而强大的教权,教堂常占 据城市的中心位置。教堂庞大的体积和超出一切的高度,控 制着城市的整体布局。教堂广场是城市的主要中心,是市民 集会,狂欢和从事各种文娱活动的中心场所。有的城市尚有 市政厅广场与市场广场(Marketplace)。中世纪城市划分为 若干教区。
城市环境景观:充分利用城市制高点、河湖水面和自然 景色。城市的环境视觉秩序通过建筑物之间的相似与相异的 明确分野而取得,构成了对比鲜明的城市建筑群体。城市的 弯曲街道既可挡冬季寒风,防夏日暴晒,又具有丰富多变的 视觉效果。
巴黎 卡卡松 圣密启尔山城
巴黎
巴黎起源地---城岛 与
中世纪的巴黎城市总图
巴黎圣母院远景
巴黎圣母院拱门浮雕
玫瑰玻璃窗
卡卡松 (卡卡索)
圣密启尔山城
第四节 德意志中世纪城市
纽伦堡 卢卑克 诺林根
纽伦堡
卢卑克 (吕贝克)
吕贝克城市鸟瞰
诺 林 根 城
第五节 西欧封建城市的规划建设特征
(5)为什么说西欧中世纪城市在今天看来有许多优点作为 宝贵的遗产?西欧中世纪城市的问题是什么?
(6)中世纪意大利几座著名城市在空间布局上有何特色?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罗马帝国晚期,西欧进入了封建社会,其社会特点是封建 主世袭领地的分封和教会的庄园化。
中世纪初期(公元5~10世纪)的特点是城市处于衰落状态。 以农业为主的日耳曼人由北向南迁徙,它们的生产方式不需要 城市,战争亦使商路断绝。落后的自然经济,使城市手工业和 商业极端萧条,这样就使得5~10世纪的西欧文化处于极端破 落的状况。在这个漫长的时期中几乎没有城市建设,也很难找 到与古代城市的联贯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威尼斯城市分析
• 威尼斯是中世纪著名城市共和国,其经济在 中世纪经历过繁荣期。本文认为其经济繁荣 的原因主要是:优越的地理位置、强大的海 上力量与殖民商站的建立、稳定的政局、工 商业起步早。正是由于上述原因,威尼斯威 尼斯控制了地中海的商路,垄断了东西方的 贸易,成为东方货物进入欧洲最大的中转站 和集散地。威尼斯的城市经济也进入到了鼎 盛阶段。
黑白色的热那亚
由于宗教思想的禁锢及其对文化教育的垄断, 造成了中世纪西欧社会人才极度匮乏的局面(当然 也包括规划师、建筑师),事实上在所有的文献资 料里都很难找到有关中世纪著名规划设计师的记录, 城市基本上没有统一完整地规划设计意图。从这个 角度看,中世纪形成的这种自然的城市整体艺术景 观并不是有意识规划设计得结果,而是城市自发演 化导致的产物,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讲,中世纪也是 西方规划历史上难得的“自然主义”(非人为干预) 盛行的时期。
• 三、便利的交通 威尼斯地处亚得里亚海西北岸,是一个天然 的海港。同时,像天然运河般的亚得里亚海,位 于东西方中间,又通过地中海,弯弯曲曲,使南 欧海岸出现锯齿状。在亚得里亚海上,从外面深 水来的潮水,在海岸和沿达马尔提亚的一长串岛 屿之间向北流,而后再折向南,沿意大利海岸下 流,复注入地中海。这一水流对向内和向外的船 只,都是有帮助的。威尼斯在地中海沿岸各地建 立的殖民商站也有利于交通的便利。
二、强大的海上力量与殖民商站的建立
• 到十四世纪末期,威尼斯的船队大约拥有3000艘 商船,在威尼斯的舰队中服役的有25000—30000 人之多。如此强大的海军成为了威尼斯商业的 “盾牌”十四世纪,为争夺地中海商业霸权,威 尼斯就与热那亚进行过两次海战。随后又攻打拜 占庭帝国。在此以后一段时间威尼斯一直西扩。 最终成为了地中海上的最早的商业贸易帝国。
目录
1.中世纪城市布局 2.中世纪典型城市介绍 3.威尼斯水上城市
中世纪的代表城市分析
• 1.西欧中世纪的城市是自发形成的——实行自然 主义的非干预规划
横向比较,这点不同于同时代的我国的封建城市,完全受控于礼 制的规划理念,严格按照“营国制度”建造,无不体现着等级、尊卑、 礼制和皇权至上的封建思想。而纵向比较,与古希腊、古罗马古典城 市以及之后的文艺复兴时期的理想城市、唯理主义时期的绝对君权也 是不同的,中世纪西欧城市的总体布局非常自然。究其差异原因,主 要在于西欧中世纪是在政治上是农村(住在城堡里的封建领主)统治 . 城市,城市极端破落,生产力极度薄弱,几乎退回到了自给自足的农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业自然经济状态。城市的选址和发展,自发地寻找地理位置优越的交 通要处,或是依附于封建主的城堡和要塞,才能维系城市在这样一个 割据分裂、战争频发的动荡时代生存。这样的自发性也是后面几个特 征的根本原因。
• 中世纪
威尼斯经济繁荣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以下 几个方面: 一、优越的地理位置 众所周知,优越的地理位置是一个工商业城市兴 起并繁荣的先决条件,古往今来几乎所有的工商 业城市都是以优越的地理位置形成、发展并走向 繁荣的。如西方的佛罗伦萨,东方的宁波,威尼 斯作为工商业城市当然也不例外。威尼斯地处意 大利东北部,亚得里亚海的北端,欧洲腹地的南 部,由60多个大小岛屿组成。威尼斯这个地方不 适宜人类的生存,“此地经常移动,处于咸水的 沼泽之中,无土可耕,无石可采,无铁可铸,无 木材做房舍,甚至无清水可饮”
盛密启尔山城
4.中世纪城市有美好的城市环境景观——力显丰富 多变的景观与亲和宜人的特质
它充分利用城市制高点、河湖水面和自然景色,从而 形成了各自不同的个性。中世纪城市和建筑普遍具有宜人 的尺度与亲切感,这也与其自发性密不可分,因为中世纪 规划师的设计思想实际上更倾向于“描述性”而非“独断 性”,所以中世纪欧洲每个城市几乎都有自己的环境特色。 以城市的主色调为例,有红色的西耶耶、黑白色的热那亚、 灰色的巴黎色彩多变的佛罗伦萨和金色的威尼斯等等。
2.道路交通系统的不规则——追求有机和背后的 内在秩序
不同于希腊和罗马希波丹姆的规整道路网,开始呈现出 环状、放射状的道路网,公共区与私人区也不想古典城 市那样严格地隔离。道路网常以教堂为中心发射出去, 并形成蛛网状的放射环状道路系统。道路也是以人为尺 度,所以塑造了城市优美肌理,它们就像有机生长的脉 络与血管一般,密布于整个城市中。而中世纪的西欧, 已经奠定了大部分历史类城市的格局。可以看出中世纪 的城市在表面的杂乱背后不可掩饰地都流露着一种整体 的、内在的有机秩序,所以中世纪城市的景观给人的印 象是非常统一而美丽的。
1.巴黎城市肌理图
2.罗马城市鸟瞰图
3.巴黎城市鸟瞰
4.威尼斯水上城市鸟瞰
3.教堂占据着城市的中心位置——凸显以教堂为核 心的空间组织理念
由于中世纪的欧洲有统一而强大的教权,所以教堂往 往以庞大的体积和超出一切的高度,控制着整个城市的整 体布局。而在教堂前面也会有城市中唯一一个较大的开放 空间——教堂广场,而成为市民集会、狂欢和从事各种文 娱活动的中心场所。正因为有教堂的控制,才形成了西欧 城市优美而有秩序的天际线,这一点在法国的圣密启尔山 城上体现得淋漓尽致(如图5)。教堂位于山顶,是整个 城堡的中心。教堂以庞大的体积和高耸的塔尖,突出了整 个山城的巍峨险峻的气势。看鸟瞰图(如图6、7),有木 有指环王里面冈多的首都白城——米纳思蒂利斯的感觉 (如图8、9)。
• 威尼斯是个安全但又生活不便的奇怪地方,没有淡水,没 有食物。[4]虽然”威尼斯的自然资源如此匮乏,但其优越 的地理位置给了其机会。公元五世纪西罗马帝国灭亡,西 欧沦为众多日耳曼部族的占领地,战乱给西欧社会经济造 成极大的破坏,社会经济严重倒退,与此同时,东罗马帝 国不仅政局稳定,而且社会经济发展,工商业繁荣。对外 贸易也很发达,从遥远的东方输入贵重商品并将这些商品 及自己的产品同时运往意大利和西班牙等地。威尼斯正是 借助与拜占庭帝国的贸易,逐渐地成为地中海外贸的重要 集散港口。最后成为东方货物进入欧洲最大的中转地和港 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