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学总论+全身骨骼

骨学总论+全身骨骼
骨学总论+全身骨骼

教案首页

第2次课授课时间2010.11.29 1-2节教案完成时间2010.11.10

、肋骨24、椎骨24

块椎骨、1块骶骨、1块尾骨、

对肋骨。参与脊柱、骨性胸廓和骨盆的构成。

成人椎骨:共26块,包括颈椎7块(C

)、腰椎5块(L1-5)、骶骨1块(

)各部椎骨主要特征

颈椎:椎体较小,横椭圆形。椎孔较大。横突有椎体

椎弓根椎弓板

上关节突棘突

下关节突骶前孔岬尾骨

尾骨

骶角

主要骨性标志:肱骨头、

主要骨性标志:鹰嘴、冠突、滑车切迹、茎突、骨间嵴、尺

茎突、

(四)下肢骨

下肢带骨(髋骨hip bone)

ilium

ischium

pubis

自由下肢骨

1.股骨femur

2.髌骨patella

3. 胫骨tibia

4. 腓骨fibula

5.足骨

跗骨tarsus

(1)距骨talus

(2)跟骨

(3)舟骨navicular bone

(4)骰骨cuboid bone

(5)楔骨cuneiform bones

歌诀:

距上跟下在近侧;舟骨一块在中间;

四、小结

第1次课 骨学总论、躯干骨和上肢骨

第1次课骨学总论、躯干骨和上肢骨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 (一)骨学总论 1.掌握骨的构造。 2.了解骨的分类、化学成分及其物理特性和骨的发生、发育。 (二) 躯干骨 1.掌握躯干骨的组成。 2.掌握椎骨的一般形态结构和各部椎骨的主要形态特征。 3.掌握胸骨的形态结构,胸骨角的概念和意义。 4.掌握肋骨的一般形态结构;了解第1肋的形态结构。 (三)上肢骨 1.掌握上肢骨的组成及各骨的名称和位置。 2.掌握锁骨、肩胛骨、肱骨、尺骨、桡骨的位置和形态结构。 3.掌握腕骨各骨的名称、排列顺序。 4.了解掌骨、指骨的名称及形态结构。 5.掌握躯干骨、上肢骨的重要骨性标志。 二、实验重点 1.骨的构造(骨质、骨膜和骨髓)和骺软骨、关节软骨、骺线。 2.椎骨的一般形态结构和各部椎骨的主要形态特征。 3.肋骨的一般形态结构。 4.胸骨的分部和结构。 5.锁骨、肩胛骨、肱骨、尺骨、桡骨的位置和形态结构。 6.腕骨各骨的名称、位置、排列。 7.躯干骨和上肢骨的重要骨性标志。 三、实验难点 骺软骨、骺线、椎骨上、下切迹、椎间孔、齿突凹、肋凹、骶岬、骶角、胸骨角、肋角、肋沟、前斜角肌结节、锁骨下动脉沟、锁骨下静脉沟、盂上结节、盂下结节、解剖颈、桡神经沟、肱骨小头、肱骨滑车、尺神经沟、桡切迹、尺切迹。 四、实验时间:4学时 五、实验步骤和内容 (一)课前交待(25′) 1.主讲任课老师介绍实验室规则;各实验室任课老师作自我介绍。 2.主讲任课老师介绍本次实验内容: (1)骨学总论 ①骨的分部:中轴骨(颅骨和躯干骨)和四肢骨(上肢骨和下肢骨)。 ②骨的形态:长骨(骺软骨、骺线、关节软骨)、短骨、扁骨和不规则骨。 ③骨的构造:骨质(骨密质和骨松质)、骨膜和骨髓。 ④骨质的化学成分:有机质和无机质(观察酸浸骨和煅烧骨)。 (2)躯干骨 ①躯干骨的组成。 ②椎骨的数目和名称,一般形态和各部椎骨的特征(任课老师不具体讲)。 ③肋的组成和数目,肋骨的一般形态结构和第1肋骨的形态结构(任课老师不具体讲)。 ④胸骨的位置,形态结构(任课老师不具体讲)。 (3)上肢骨 ①上肢骨的组成(各骨的名称和位置)。

人体骨骼解剖图(20200718095600)

人体骨骼解剖图 正确认识我们的骨骼结构,在运动中避免伤害,对骨伤病人的治疗也有很大的帮助。 骨骼中所包含的组织: 1. 结缔组织硬骨、软骨、纤维性结缔组织、血管、血液。 下颌骨 下颌骨 锁骨 肩胛骨 肱骨一 妣软骨 一紙骨 \ /腕骨 L 卄指骨 胫骨一 人体骨骼解剖图 2. 神经组织 肋骨 尺骨 梅骨一

@骨骼的功用支持、保护、运动、造血〈红骨髓〉、储存脂质〈黄骨髓〉及矿物质。 @骨骼的种类: 长骨、短骨、扁平骨、不规则骨、圆骨〈种子骨〉 1.长骨------- 肱骨、股骨〈长比宽=非常大〉 2.短骨------- 腕骨〈长比宽=非常小,近似立方形〉 3.扁平骨----肩胛骨〈板状〉 4.不规则骨----脊柱骨 5.圆骨〈种子骨〉----膑骨〈通常很小,位于关节内层〉 骨骼的大体解剖: 中轴骨骼、四肢骨骼 中轴骨骼--头骨---颅顶骨----额骨、顶骨、枕骨、颞骨、蝶骨、筛骨。颜面骨----上颚骨、下颚骨、颧骨、鼻骨、腭骨、 涙骨、犁骨、下鼻甲。 ---舌骨(1) ---听小骨(6) --脊柱---颈椎、胸椎、腰椎、荐椎、尾椎。 --胸骨 --肋骨 各部重点:1. 枕骨(1) 由项平面的鳞部不成对部份: 成对的外侧质块和不成对的基底部组成。 (2) 枕骨大孔为颅腔和脊椎管之交通所在。 (3) 舌下神经管。

2. 颞骨外侧只看到鳞状部。颧骨的颞突+颞骨的颧突=形成下颔枝部的关节(颞颚关 节)及颧骨弓 3.蝶骨大翼小翼之间是一三角形裂缝称眶上裂,有动眼神经(3) 、滑车神经(4) 、外 展神经(6) 及三叉神经的眼支( 第一支) 通过。大翼上有三孔,由上而下分别为:圆 孔(三叉第二支通过) 、卵圆孔( 三叉第三支通过)、棘孔。 4.筛骨(1) 可区分为外侧质块、垂直板及筛板。 (2) 由筛板向上的一三角形突起称为鸡冠,为脑膜附著点。 5.上颚骨上颚骨及蝶骨间有一裂缝称眶下裂 6.下颚骨(1) 髁状突和颞骨的下颚窝及关节结节形成关节,称为颞颚关节 ( 可动) 。 (2) 下颚舌骨线为下颚舌骨肌起始。 (3) 头骨中唯一可动。 7.胸骨胸骨柄、胸骨体、剑突。

人体骨骼结构图

人体骨骼结构图 尺骨 槎骨— 股骨 顶 T ■颌 骨 颈椎 附骨 貶 骨 一趾 骨 锁骨 肩胛骨 胧 骨 助软骨一 屋骨 人体骨骼结构图1

人体骨骼结构图2 人体骨骼结构图3—肩骨合成图 Mt 廿 1 r j.?rt 于* 」 i r Hh .7 fe 事E 7纟 rr J* -----J H Ttj B 什的内弧 I 「I 创 KJ.WW 野 rvrzkiitt ■i 肉

I 人体骨骼结构图4—肩骨分解图 人体骨骼结构图5-寰椎 粗姜”小H 的杯狀墮域川,从 闻常渤呻忡卜卜运副 .M. ■沟絡介AM x 1H1■的廉 咄股 Aittt JC1M 皿电 测山於聊战 雌件的頂准 I 軒仲的U 脛事 41 it tfWAW Iff it 肩骨:分解图 y* * P 栏祥芈*! l 内雷itaH rm H-fr 馆 曳起 邙恤人 此呛 框扎斗、 ------------------------- 囊椎 * 抠足人休ff 蛀鼠 农 AS.因此也你为弟一魏椎. SMtflOIlK 我们就可以点久匚 in.人体用供的加部就人到耘

L出利呑潇忖 人体骨骼结构图6-颈椎 ------------------- 胸椎 ----------------------- rh 颔聯七背淞以F箭ff*i韜分,杲山1』块 ? JW肚构虜的* Kffi I 我面部分被 枷作英*小ifii-胸推的关*面述勺人体肋常瞻展姑动关* ?这曲黄V协Ml肋件* Bf?时上下运型. ftH电 X时ifti羽 奇帯,湖卄 人体骨骼结构图7-胸椎

人体骨骼结构图8-尾椎

人体骨骼的形态和各部位的名称

人体骨骼的形态和各部位的名称 成年人的全身骨骼共有 206 块,每块骨 头都有一定的形态和功能,形态和功能是 相互制约的,功能不同,形态也就各异。 通常可分为长骨、短骨、扁骨、不规则骨 四种形态: <1> 长骨 形体较长而坚硬,分布于人体四肢,在 运动中起杠杆作用。长骨多呈管状,内含 空腔,有骨髓,如股骨、胫骨、肱骨、尺 骨、挠骨、指骨等。 <2> 短骨 形似立方体,富于而压性,往往集群地连在一起,多位于承受压力而运动的复杂部位,如手腕的腕骨和脚腕的跗骨等。 <3> 扁骨 多呈板状,富于弹性与坚固性,主要构成骨性腔的壁,对腔内器官起到保护作用。如颅骨部位的顶骨、枕骨和胸部的肋骨等。 <4> 不规则骨 形态很不规则,不属于上述任何一类的骨骼。如髋骨、椎骨、颞骨等。

2. 人体骨骼各部位的名称和数量 人体骨骼依据结构、功能、位置又可分为颅骨、躯干骨、上肢骨、下肢骨四个部分: <1> 颅骨 共 29 块,除下颌骨和舌骨外,都借助于骨缝或软骨牢固地结合在一起。依据功能和位置,又可细分为脑颅和面颅两部分: ①脑颅:共 14 块,位于颅骨后上方,构成颅腔,起容纳和保护脑子的作用。 额骨 1 —位于颅的上前方,由额部和眼眶上部构成。 顶骨 2 —位于颅顶中部线两侧、额骨和枕骨之间。 枕骨 1 —位于颅骨的后下部,形成颅后和颅底的一部分。 蝶骨 1 —位于颅底中部、枕骨的前方,因其形似蝴蝶,故名。 颞骨 2 —位于颅骨两侧、参于颅底和颅腔侧壁的构成。 筛骨 1 —位于额骨之下、蝶骨前方及左右眼眶之间。 听小骨 6 —位于左右耳室之内,可分为锤骨、砧骨、镫骨。 ②面颅:共 15 块,位于颅骨的前下方,构成口腔,并与脑颅共同构成鼻腔和眼眶,以维持面部形态。 上颌骨 2 —位于面颅中央,上方与额骨、颧骨等围成眼眶,与鼻骨围成鼻腔。 鼻骨 2 —位于两眼眶之间,构成鼻梁上部。

人体骨骼解剖

第一节人体各部位名称及体表标志 一、人体各部位名称(如图2—1) 人是一个具有生命活动功能的整体。不同的部位,有着不同的名称。头颈部的名称:头、颈;躯干部的名称:胸、背、脊椎;上肢部的名称:肩、上臂、前臂、手;下肢部的名称:臀、大腿、小腿、足。 1.人体常用方位的术语为了便于学习和研究人体各部位及其结构的位置变化,规定以身体直立、两眼向正前方平视,两脚跟靠拢,足尖向前,上肢自然下垂于躯干两侧,手掌向前为人体标准解剖姿势,并以上述姿势为依据,定出一些常用人体方位的术语。 上——接近头部称为上; 下——接近足底称为下; 前——接近腹侧的称为前; 后——接近背侧的称为后; 内侧——接近身体正中线的称为内侧; 外侧——远离身体正中线的称为外侧; 近侧——接近肢体根部的称为近侧; 远侧——远离肢体恨部的称为远侧; 尺侧——前臂的内侧称为尺侧; 桡侧——前臂的外侧称为桡侧; 胫侧——小腿的内侧称为胫侧; 腓侧——小腿的外侧称为腓侧; 浅——接近皮肤表面的称为浅; 深——远离皮肤表面的称为深。 2.人体的切面 (1)矢状面沿人体的前后径与水平面垂直所作的切面叫矢状面。当矢状面位于正中而将人体分为左右两半,该切面称为正中矢状面。 (2)水平面(横切面)与地面平行,将人体分为上、下两部所作的切面叫水平面。

(3)额状面(冠状面)沿人体的左右径,将人体分为前后两部所作的切面叫额状面。 二、体表标志(如图2—2) 1.躯干部的体表标志胸骨:胸骨柄、胸骨体、剑突。肋骨:第二到第十二肋骨、第一到第十肋软骨。椎骨:颈椎、胸椎、腰椎、骶骨、尾骨。 2.上肢部的体表标志肩胛骨:肩峰、肩胛冈、肩胛下角。锁骨:全长。肱骨:肱骨内上髁、外上髁。尺骨:鹰嘴、尺骨头、茎突。桡骨:桡骨头、茎突。手骨:腕骨、掌骨和指骨的背面。 3.下肢部的体表标志髂骨:髂嵴、髂前上棘、髂后上棘、耻骨联合、生骨结节。股骨:大转子。膑骨:前面。胫骨:胫骨前缘。腓骨:腓骨头和外踝。足骨:跗骨、跖骨、趾骨。 第二节骨骼结构知识 一、骨的构造(如图2—3) 成人的骨骼共有206块,组成人体的支架。根据骨的形态不同, 可分为长骨、短骨、扁骨和不规则骨。骨主要由骨质构成,外面包着骨膜, 内部藏着骨髓。 1.骨质骨质是骨的主要部分。分为骨密质和骨松质,骨密质坚硬, 位于骨的表面;骨松质位于骨的深部。 2.骨膜骨膜是位于骨表面(关节面除外)紧贴骨密质的薄层结缔组织 膜。它富有神经、血管和造血细胞,故骨膜对骨质的营养和骨折的修复赳 看里妥作用。

躯干骨笔记

颈椎7块 胸椎12块 腰椎5块 骶骨1块 尾骨1块 颈椎-7块 特点:①椎体较小,横断呈椭圆形。 ②椎孔较大,呈三角形。 ③横突有孔,称横突孔。 ④第2—6颈椎的棘突较短,末端分叉。 由前弓、后弓和侧块构 成。 枢椎-第2颈椎 椎体上方有齿突。

胸椎-12块 特点:①椎体横断面呈心形。 ②椎体与椎弓根交接部的外侧面的上下缘有上下肋凹。 ③横突末端前面有横突肋凹。 ④棘突较长,向后下方倾斜,呈叠瓦状排列。 腰椎-5块 特点: ①椎体粗壮,横断面 呈肾形。 ②椎孔呈三角形,较 大。 ③棘突宽而短,呈板 状,水平伸向后方。 骶骨 特点:

三角形,底向上,尖向下。底中份前缘向前突出称岬,前面有四对骶前孔。后面有骶正中嵴,两侧各有四对骶后孔。两侧部各有耳状面。 骶管裂孔:骶管下端由于第四、五骶椎椎弓板缺如而形成一个裂孔,称骶管裂孔,是骶管麻醉的部位。 尾骨 特点:4块已退化尾椎融合而成。 椎孔:椎体和椎弓共同围成一孔,称椎孔,全部椎骨的椎孔连接成椎管,椎管内容纳脊髓等。 椎间孔:相邻椎骨的上、下切迹共同围成椎间孔,有脊神经和血管通过。 躯干骨——胸骨 分为胸骨柄、胸骨体和剑突。 胸骨角:胸骨柄与胸骨体连接处形成微向前凸的角,称胸骨 角,侧方连接的是2肋,可作为计数肋序数的标志。 躯干骨——肋骨 肋骨包括肋骨和肋软骨 1~7对肋骨前端借肋软骨连于胸骨称真肋, 8~12前端不直接与胸骨相连对称假肋 8~10对肋骨的前端借软骨连于上位的肋软骨,形成肋弓 11~12对肋前端游离,称浮肋。 骨学总论: 一、分类:全身共有206块骨 颅骨:脑颅骨、面颅骨 1、根据部位分躯干骨:椎骨、胸骨、肋 四肢骨:上肢骨、下肢骨 2 1)长骨:一体(骨干):内有骨髓腔,容纳骨髓 两端(骺):两端膨大,称为骺,其光滑面称关节面 干骺端:骨干与骺相邻的部分 骺软骨:幼年时骺与骨干之间借透明软骨相连,该软骨称~,骺软骨细胞不断分裂、繁殖和骨化,使骨不断加长。成年后,骺软骨骨化,骨干与骺融为一体,融合骺遗留下来的痕迹称骺线。 2)短骨:立方形,成群分布于连结牢固且稍灵活的部位,如腕骨、跗骨。

人体骨骼结构

人体骨骼结构 This manuscript was revised on November 28, 2020

人体骨骼结构 一、人体各部位名称(如图1—1)人是一个具有生命活动功能的整体。不同的部位,有着不同的名称。头颈部的名称:头、颈;躯干部的名称:胸、背、脊椎;上肢部的名称:肩、上臂、前臂、手;下肢部的名称:臀、大腿、小腿、足。1、人体常用方位的术语为了便于学习和研究人体各部位及其结构的位置变化,规定以身体直立、两眼向正前方平视,两脚跟靠拢,足尖向前,上肢自然下垂于躯干两侧,手掌向前为人体标准解剖姿势,并以上述姿势为依据,定出一些常用人体方位的术语。上——接近头部称为上;下——接近足底称为下;前——接近腹侧的称为前;后——接近背侧的称为后;内侧——接近身体正中线的称为内侧;外侧——远离身体正中线的称为外侧;近侧——接近肢体根部的称为近侧;远侧——远离肢体恨部的称为远侧;尺侧——前臂的内侧称为尺侧;桡侧——前臂的外侧称为桡侧;胫侧——小腿的内侧称为胫侧;腓侧——小腿的外侧称为腓侧;浅——接近皮肤表面的称为浅;深——远离皮肤表面的称为深。2、人体的切面(1)、矢状面沿人体的前后径与水平面垂直所作的切面叫矢状面。当矢状面位于正中而将人体分为左右两半,该切面称为正中矢状面。(2)、水平面(横切面) 与地面平行,将人体分为上、下两部所作的切面叫水平面。(3)、额状面(冠状面) 沿人体的左右径,将人体分为前后两部所作的切面叫额状面。二、体表标志(如图1—2)成人的

骨骼共有206块,组成人体的支架。根据骨的形态不同,可分 为长骨、短骨、扁骨和不规则骨。骨主要由骨质构成,外面包 着骨膜,内部藏着骨髓。1、骨质骨质是骨的主要部分。分为 骨密质和骨松质,骨密质坚硬,位于骨的表面;骨松质位于骨 的深部。2、骨膜骨膜是位于骨表面(关节面除外)紧贴骨密质 的薄层结缔组织膜。它富有神经、血管和造血细胞,故骨膜对 骨质的营养和骨折的修复赳看里妥作用。3、骨髓骨髓充满在 骨松质的网眼中和骨髓腔内。胎儿、新生儿骨髓是红骨髓,具 有造血功能。随着年龄的增长,骨髓腔内的红骨髓逐渐被脂肪 组织代替,变成黄骨髓,没有造血功能。长骨的骨松质内或扁 骨的骨髓都是红骨髓,始终保持着造血功能。三、骨的构造(如图1—3)成人的骨骼共有206块,组成人体的支架。根据骨的形态不同,可分为长骨、短骨、扁骨和不规则骨。骨主要由骨质 构成,外面包着骨膜,内部藏着骨髓。1、骨质骨质是骨的主 要部分。分为骨密质和骨松质,骨密质坚硬,位于骨的表面; 骨松质位于骨的深部。2、骨膜骨膜是位于骨表面(关节面除外)紧贴骨密质的薄层结缔组织膜。它富有神经、血管和造血细 胞,故骨膜对骨质的营养和骨折的修复赳看里妥作用。3、骨髓骨髓充满在骨松质的网眼中和骨髓腔内。胎儿、新生儿骨髓是 红骨髓,具有造血功能。随着年龄的增长,骨髓腔内的红骨髓 逐渐被脂肪组织代替,变成黄骨髓,没有造血功能。长骨的骨 松质内或扁骨的骨髓都是红骨髓,始终保持着造血功能。四、

认识人体骨骼-推荐下载

认识人类的骨骼(9月30日) 一、观察图片,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见过建筑工人是如何造房子的吗?建筑工人都要预先搭建一个钢筋水泥框架。(出示图片) 师:与钢筋水泥框架一样,人体内也有一个框架,但不是由钢铁建成的,而是由骨骼构成的。 (二)了解人体支架——骨骼。 1、找找说说哪儿有骨骼?(学生讨论) 师:摸一摸我们的骨头,你可以感知到些什么? 有:颅骨、肱骨、桡骨、尺骨、股骨、胸骨、肋骨 2、结合图,了解人体骨骼数量和有关名称。 人体骨骼按部位可分为颅骨、躯干骨和四肢骨。 成人骨骼由206块骨构成。 3、各部位骨头有何作用 你认为人体的骨骼都有什么作用呢? 人能跑能跳靠什么?这说明骨骼有什么作用呢?(板书:运动)骨骼最大的作用就是运动,说说我们的模特摆出的动作都有哪些骨头参与了运动? 人能站得住坐得稳靠什么?如果没有骨骼,我们又会怎样呢?骨骼是人体的支架,它具有支撑作用;(板书:支撑) 胸骨、肋骨、脊柱围成一个笼子,里面装着重要的心肺、肝脏等,骨骼具有什么作用?(板书:保护)像它们这样保护内脏器官的人体骨头还有哪些?(颅骨保护着脑髓等一些 器官;盆骨等保护和支持着大肠、小肠以及一些其他器官) 小结:人的骨骼具有运动、支撑、保护等多种作用。 板书设计: 1、骨骼成人206块 构成:头骨、躯干骨、(手臂、腿脚)四肢骨 作用:运动支撑保护

《认识Word》教案 认识word 【教学目的】 1、了解文字处理软件的作用。 2、使学生学会进入与退出Word窗口的方法。 3、使学生初步了解Word窗口的结构及其主要功能。 教学重难点: 了解Word窗口的结构及其主要功能。 教学方法: 讲练结合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出示两张不同的报纸)一张是纯文字的,一张是含有文字、图片、艺术字、文本框、表格的。先让学生观察它们的不同地方,然后引导学生:对于纯文字的文档,我们可以用记事本或写字板输入,但像含有文字、图片、艺术字、文本框、表格的文档,用记事本或写字板就输入不了,就需要功能更强大,更适合我们日常需要的文字处理软件,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Microsoft Word——文字处理软件。 二、新授 1、Word的打开与关闭

1、绪论、骨总论、躯干骨教案

□教案专用纸□课程名称人体解剖学教师姓名赵荷艳职称硕士研究生授课题目绪论、骨总论、躯干骨 授课对象护理082 授课日期2008.9.23 授课方式理论讲授、实验观察授课节次第2-5节课学时 4 教材版本顾晓松主编《人体解剖学》第二版(科学出版社) 教学目的1. 了解人体解剖学的定义和分科。 2. 掌握人体的解剖学姿势、方位术语、轴和面。 3. 掌握骨的形态分类、构造和功能。 4. 了解骨的表面形态,骨的化学成分和物理性质。 5. 掌握躯干骨的组成与功能。 6. 掌握椎骨的一般形态和各部椎骨的特征。 7. 掌握胸骨的形态、分部,胸骨角的临床意义。 8. 掌握肋的一般形态和分类。了解第1肋、第11-12肋的形态特征。 9. 掌握躯干骨的体表标志。 教学方法理论课:课堂理论讲授全部内容,多媒体课件教学;实验课:学生自行观察标本,教师巡回指导、示教。 参考书及教具1、多媒体课件; 2、骨总论、躯干骨挂图、标本、模型。 本课内容的重点与难点重点:1、人体的解剖学姿势、方位术语、轴和面。 2、骨的形态分类、构造和功能。 3、躯干骨的组成与功能。 4、胸骨的形态、分部,胸骨角的临床意义。 5、肋的一般形态和分类。 难点:1、椎骨的一般形态和各部椎骨的特征。 2、躯干骨的体表标志。 外语词汇vertebrae(椎骨)sternum(胸骨)sternal angle(胸骨角)

□教案专用纸□ 本节课的新进展以前理论课的进行主要借助挂图,现在可以通过多媒体课件来进行,避免了挂图的重叠,使教学更加方便。 教学过程课前:1、筛选教材内容; 2、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中:1、理论课:绪论---20分钟 骨总论---20分钟 躯干骨---40分钟 2、实验课: 1、介绍实验室的规章制度,实验要求以及卫生值日范围与安排; 2、介绍本次实验课所需观察的标本、模型; 3、介绍本次实验挂图的内容; 4、学生自行观察骨的分类、构造、理化性质和躯干骨的标本,教师巡回指导; 5、教师示教内容:骨的分类、构造、理化性质 椎骨的一般形态结构和各部椎骨的特征 胸骨的形态、分部 肋的一般形态和分类 6、实验课小结内容:人体的解剖学姿势、方位术语、轴和面 骨的分类、构造 椎骨的一般形态结构和各部椎骨的主要特征 胸骨分部,胸骨角的定义 肋的分类 7、预习内容:上肢骨、下肢骨 8、打扫卫生的安排。 复习思考题1、人体的解剖学姿势、方位术语、轴和面。 2、骨的形态分类、构造和功能。 3、躯干骨的组成与功能。 4、胸骨的形态、分部,胸骨角的临床意义。 5、肋的一般形态和分类。 6、椎骨的一般形态和各部椎骨的特征。 7、躯干骨的体表标志。 集体备课及教研室试讲意见同意。

人体骨骼系统结构图

人体骨骼系统结构图:人体共有206块骨骼,分为颅骨、躯干和四肢3个大部分。它们分布在全身各部位,支撑着身体,保护内部器官,同时由肌肉帮忙,进行各种活动。其中颅骨29块、躯干骨51块、四肢骨126块。

1.颅骨 包括8块脑颅骨和15块面颅骨、6块听小骨脑颅骨6种:额、顶、颞、蝶、筛、枕。额骨、蝶骨、筛骨、枕骨各1块,顶骨、颞骨各1对,共8块。面颅骨9种:上颌骨、颧骨、鼻骨、泪骨、腭骨、下鼻甲(各1对),下颌骨、舌骨、犁骨(各1块),共15块。另有6块听小骨,分别是锤骨、砧骨和镫骨(左右各1对) 2.躯干骨包括26块椎骨、1块胸骨、24块肋骨椎骨:幼儿期,椎骨总数为33~34块,根据其所在部位由上而下依次分为:颈椎(7块)、胸椎(12块)、腰椎(5块)、骶椎(5块)、尾椎(4~5块)。至成年后,5块骶椎愈合成一块骶骨,4~5块尾椎愈合成一块尾骨,因此成年椎骨总数一般为26块。胸骨:1块。肋骨:共12对,由肋骨和肋软骨构成。 3. 四肢骨分64块上肢骨和62块下肢骨上肢骨:分为上肢带骨和自由上肢骨。上肢带骨:肩胛骨2、锁骨2 自由上肢骨:肱骨2、桡骨2、尺骨2、腕骨16、掌骨10、指骨28 ①.腕骨(共16块)包括:手舟骨、月骨、三角骨、豆骨、大多角骨、小多角骨、头状骨、钩骨,左右成对,共16块。②.掌骨(共10块)③.指骨(共28块,除拇指2块其余各指均为3块,左右成对)下肢骨:分下肢带骨和自由下肢骨下肢带骨:坐骨2、耻骨2(和称髋骨)自由下肢骨:股骨2、胫骨2、腓骨2、跗骨14、跖骨10、趾骨28 ①.跗骨(共14块)包括:距骨、跟骨、足舟骨、骰骨(各1块),左右成对,共8块。楔骨3块,左右成对,共6块②.跖骨(共10块)③.趾骨(共28块,除拇趾2块其余各趾均为3块,左右成对) 人体解剖学_骨骼系统 @骨骼中所包含的组织: 1.结缔组织 硬骨、软骨、纤维性结缔组织、血管、血液。 2.神经组织 @骨骼的功用 支持、保护、运动、造血〈红骨髓〉、储存脂质 〈黄骨髓〉及矿物质。 @骨骼的种类: 长骨、短骨、扁平骨、不规则骨、圆骨〈种子骨〉 1.长骨----肱骨、股骨〈长比宽=非常大〉 2.短骨----腕骨〈长比宽=非常小,近似立方形〉 3.扁平骨----肩胛骨〈板状〉 4.不规则骨----脊柱骨 5.圆骨〈种子骨〉----膑骨〈通常很小,位于关节内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