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电法课件第三章电测深法
合集下载
电法勘探-2_1

两者比较:电极距小时,垂直布极影响大; 电极距小时,垂直布极影响大; 电极距小时 电极距大时,平行影响大;两者交点横坐标等于2D 2D。 电极距大时,平行影响大;两者交点横坐标等于2D。
n −1 AB = N ∑ hi 2 i =1
式中
i ——层序序号; 层序序号; 层序序号 N ——决定断面类型的系数。 决定断面类型的系数。 决定断面类型的系数
③
=1.2~ (AB/2)n+1/ (AB/2)n=1.2~2
在特殊情况下,如探测岩溶、 在特殊情况下,如探测岩溶、或水文物探工作 可适当加密极距。 等,可适当加密极距。
j MN ρ s (r ) = j0
I 2πrh1 r ρ1 = ρ1 = I S1 2πr 2
显然,在 lg ρ s (r ) ~ lg r 坐标中,这是一条45°的直线。 尾支呈45°渐近线,是一个颇有用途的性质。在二层断 面情况下,若巳知 ρ1 ,可求 h1。在双对数坐标中,尾支渐 近线与 ρ s (r ) = ρ1的水平直线交点的横坐标即为 h1 。而45° 渐近线与 ρ s=1 或 lg ρ s=0直线的截距为 S1
如µ 2 , µ3 ,......, µ n−1 , µ n ; v2 , v3 ,......, vn−1为参数,ρ
ρ s / ρ1 = F (r / h1 )
s
/ ρ1
与 r / h1 的关系为
如将视电阻率曲线绘在算术坐标上, 如将视电阻率曲线绘在算术坐标上, 相同, 若 µ 2 , µ3 ,......, µ n−1 , un ; v2 , v3 ,......vn−1 相同, 而 ρ1 , 1 不同,则整条曲线形状不同; h 不同,则整条曲线形状不同; 在双对数坐标纸上, 在双对数坐标纸上,上式变为
第三讲:电测深法

当电流平行岩柱体底面流过时,测得的 电导称纵向电导(S) h
S
岩柱体由多个厚度和电性不同的岩层组 成时总纵向电导
S S1 S2 Sn
i 1
n
hi
i
1.同层等值现象
以H型断面为例:当ρ1 、h1、ρ3一
S 等 值 现 象
极小值不明显。此时当ρ2 、h2在一定 范围内同时增大或者减小,只要保
电测深曲线
2.定性解释图件
※单独一条电测深曲线的解释: ①电性层的数目;②各层电阻率的相对大小; ③估计第一层和底层的电阻率值。 ※面积性电测深资料的定性解释
需要绘制各种图件,以此来反映测区内不同电性 层的分布及变化情况,从而了解工区的地质构造 或电性层的形态。
电测深法图件分类:
(1)电测深曲线类型图
ρ2=10, ρ3=200 ρ2=5, ρ3=200 (虚线) ρ2=5, ρ3=200 ρ2=10, ρ3=200
其它参数不变, h2不是很大时: ρ2 减小时(枚红色曲线)视电阻率曲线 极小值降低;相反,只增大ρ2 时,视电 阻率曲线的极小值升高。 h2 减小时(绿色曲线)视电阻率曲线极 小值升高;相反,只增大h2 时,视电阻 率曲线的极小值降低。
三层断面是由位于厚度无限大的基底层 上面的厚度有限的二个电性层组成,在 这个模型中,ρ 1、ρ 2和ρ 3之间有四种 关系,根据这些关系,三层断面分为以 下四种类型 : A型: ρ 1< ρ 2<ρ 3; K型: ρ 1< ρ 2>ρ 3; H型: ρ 1> ρ 2<ρ 3; Q型: ρ 1> ρ 2>ρ 3 。
(b)地质断
面图
大学电法课件第三章电测深法

当对工区内各条剖面的电测深曲线进行定 量解释后,便可绘出相应的地电断面图,如果 对地电断面图中各电性层能够赋予相应的地质 内容,那么,便可进而获得推断的地质剖面 图。对比分析各条剖面图的变化,便可得到整 个工区地层的分布及构造的特征。
1.二层量板及二层曲线的解释
(1)水平二层断面测深曲线方程式 点源场水平层状介质的电位计算通常
辽河15线电测 深等ρs断面图
左图是辽河安山岩地 区的电测深等 s 断面图。 区内除在河谷中分布有较 厚的松散沉积物外,燕山 期花岗岩及侏罗纪安山岩 广布全区。在安山岩内有 一条北东东向断层通过, 从电测深等s断面图上可 见,在 90~115 号点间出 现向南倾斜的低阻异常 带,其电阻率较低,反映 了向南倾斜的断裂带的存
及 h2。三层曲线较二层曲线复杂,但决定三层
曲线基本形态的是 1、2 和 3三者之大小关系。
它们可能有如下四种关系
三层电测深曲线——四种类型
s
H
s
K
s
AB/2 s
A
1
AB/2
1 2
3
h1
h2
AB/2 Q
AB/2
H型三层曲线:
1 2 3
A型三层曲线:
1 2 3
K型三层曲线:
1 2 3
Q型三层曲线:
根据第一层的厚度来选择AB的最小极距,
应使:
( AB)min h1
第三个条件(右支应可靠地表现出标准层的 渐近线) 根据待测标准层顶板的埋深来选择AB的最
大极距,使尾支出现渐近线至少有三个极距的读 数。
三、电测深法
1、电测深法的概念 2、电测深曲线类型及特点 3、电测深的定性解释 4、电测深的定量解释 5、电测深法的应用
电法勘探-直流电法-测深法工作方式

s k
U I
MN
k
AM AN MN
k-随电极距地逐次扩大而改变。
3.电测深曲线
视电阻率ρs随着供电极距(AB/2)变化的曲线,称之 为电测深曲线。 电测深曲线的特点: (1)每个电测深点均可以得到一条电测深曲线 (2)该曲线通常以AB/2为横坐标,以ρs为纵坐标,绘 制在模数为6.25cm的双对数坐标纸上。
• 对于“电测深法”应重点掌握如下3点
• 1)电测深法的应用条件
• 2)根据地电断面能确定电测深曲线的类型,并能定性 的绘出电测深曲线;
• 3)对单独一条电测深曲线,能判断出其类型,并能根 据其类型推断地下电性层的层数、各相邻层间电阻率的 相对大小及第一层和底层的电阻率值。
作业: 定性画出下列所给剖面上NO1、NO2、NO3三个测深点处的电测深
在模数为6.25cm的双对数坐标纸上,以AB/2为横坐标,以ρs为纵 坐标,将同一测点上不同AB极距所对应的ρs标上并连成曲线,就 构成了一条电测深实测曲线。见下图
4、电测深资料的解释
解释分为:定性与定量解释。 1.定性解释 目的:通过定性解释可以了解工作的区的地电断层的类型及变化情 况。 单独一条电测深曲线的解释: ①电性层的数目; ②各层电阻率的相对大小;
更多的层则以此类推。当n层时,则
电测深曲线类型数为:
N 2
n 1
( 如 n 4 , N 8 , n 5 , N 16 )
注意:只要地电断层中底层的电阻率相当大(即
ρ底→∞),则电测深曲线尾部的渐近线总是与横
轴相交成45。
3、电测深的工作方法及资料整理
1. 在实际工作中,AB逐渐增大,会使M、N间的电位差 逐渐减小,为了取得可靠地电位差,MN也应按一定 的比例关系增大。 2. 电测深ρs曲线绘制在模数为的双对数坐标纸。横坐标 为AB/2,纵坐标为ρs 3. 井旁电测深曲线:从已知区推广到未知区 4. 十字测深:了解地层横向上的变化情况
U I
MN
k
AM AN MN
k-随电极距地逐次扩大而改变。
3.电测深曲线
视电阻率ρs随着供电极距(AB/2)变化的曲线,称之 为电测深曲线。 电测深曲线的特点: (1)每个电测深点均可以得到一条电测深曲线 (2)该曲线通常以AB/2为横坐标,以ρs为纵坐标,绘 制在模数为6.25cm的双对数坐标纸上。
• 对于“电测深法”应重点掌握如下3点
• 1)电测深法的应用条件
• 2)根据地电断面能确定电测深曲线的类型,并能定性 的绘出电测深曲线;
• 3)对单独一条电测深曲线,能判断出其类型,并能根 据其类型推断地下电性层的层数、各相邻层间电阻率的 相对大小及第一层和底层的电阻率值。
作业: 定性画出下列所给剖面上NO1、NO2、NO3三个测深点处的电测深
在模数为6.25cm的双对数坐标纸上,以AB/2为横坐标,以ρs为纵 坐标,将同一测点上不同AB极距所对应的ρs标上并连成曲线,就 构成了一条电测深实测曲线。见下图
4、电测深资料的解释
解释分为:定性与定量解释。 1.定性解释 目的:通过定性解释可以了解工作的区的地电断层的类型及变化情 况。 单独一条电测深曲线的解释: ①电性层的数目; ②各层电阻率的相对大小;
更多的层则以此类推。当n层时,则
电测深曲线类型数为:
N 2
n 1
( 如 n 4 , N 8 , n 5 , N 16 )
注意:只要地电断层中底层的电阻率相当大(即
ρ底→∞),则电测深曲线尾部的渐近线总是与横
轴相交成45。
3、电测深的工作方法及资料整理
1. 在实际工作中,AB逐渐增大,会使M、N间的电位差 逐渐减小,为了取得可靠地电位差,MN也应按一定 的比例关系增大。 2. 电测深ρs曲线绘制在模数为的双对数坐标纸。横坐标 为AB/2,纵坐标为ρs 3. 井旁电测深曲线:从已知区推广到未知区 4. 十字测深:了解地层横向上的变化情况
电测深法PPT

电测深的资料解释一般包括定性解释和
定量解释两个阶段,定性解释可以给出测区
内电性层的分布及其与地质构造的关系,定
量解释则可获得电性层的埋深及厚度。二者
的正确运用和紧密结合方能作出符合客观实
际的地质结论。
一、电阻率参数
测区电性参数的研究是电测深资料解释的
基础,应贯穿于电测深工作的始终。电性参数 的取得除了收集前人的资 定既可在野外岩石露头上进行小极距的原位测 试,也可在室内进行标本测定。
当与相同极距的对称四极剖面法的测量结果
相同,或者说它就是复合四极剖面图或平面
图。所以,就这一点来说,电测深法较电剖
面法提供了更为丰富的关于地层结构的实际
资料。
某岩溶区视电 阻率等值线图
右图为某岩溶区 AB/2=l00m的s等值线 平面图,由图可见,地 表的岩溶塌陷部分正好 位于低阻等值线的圈闭 范围内。据此可以推 测,深部岩溶发育范围 较地表塌陷区大,而且 深部溶洞的地表投影基 本与 s低阻等值线形状 一致。
(a)G型量板;(b)D型量板
(3)二层量板的应用 利用二层量板解释二层曲线的方法步骤可 归结为:
① 根据实测电测深曲线选择二层理论量板 (G或D)。 ② 将绘有实测曲线的透明双对数坐标纸置 于二层量板上,保持坐标轴平行,移动 实测曲线使之与某一条理论曲线重合或 介于某两条理论曲线之间。
用两层量板解释二层电测深曲线
AB s f ( 1 , h1 , 2 , ) 2
为减少理论曲线数目,又便于实际应用, 在绘制理论曲线时,视电阻率均以1为单位, 而层厚度及极距AB/2均以h1为单位,于是以 上函数关系可写成
s 2 AB f( , ) 1 1 2h1
(7.2.4)
s 2 AB f( , ) 1 1 2h1
定量解释两个阶段,定性解释可以给出测区
内电性层的分布及其与地质构造的关系,定
量解释则可获得电性层的埋深及厚度。二者
的正确运用和紧密结合方能作出符合客观实
际的地质结论。
一、电阻率参数
测区电性参数的研究是电测深资料解释的
基础,应贯穿于电测深工作的始终。电性参数 的取得除了收集前人的资 定既可在野外岩石露头上进行小极距的原位测 试,也可在室内进行标本测定。
当与相同极距的对称四极剖面法的测量结果
相同,或者说它就是复合四极剖面图或平面
图。所以,就这一点来说,电测深法较电剖
面法提供了更为丰富的关于地层结构的实际
资料。
某岩溶区视电 阻率等值线图
右图为某岩溶区 AB/2=l00m的s等值线 平面图,由图可见,地 表的岩溶塌陷部分正好 位于低阻等值线的圈闭 范围内。据此可以推 测,深部岩溶发育范围 较地表塌陷区大,而且 深部溶洞的地表投影基 本与 s低阻等值线形状 一致。
(a)G型量板;(b)D型量板
(3)二层量板的应用 利用二层量板解释二层曲线的方法步骤可 归结为:
① 根据实测电测深曲线选择二层理论量板 (G或D)。 ② 将绘有实测曲线的透明双对数坐标纸置 于二层量板上,保持坐标轴平行,移动 实测曲线使之与某一条理论曲线重合或 介于某两条理论曲线之间。
用两层量板解释二层电测深曲线
AB s f ( 1 , h1 , 2 , ) 2
为减少理论曲线数目,又便于实际应用, 在绘制理论曲线时,视电阻率均以1为单位, 而层厚度及极距AB/2均以h1为单位,于是以 上函数关系可写成
s 2 AB f( , ) 1 1 2h1
(7.2.4)
s 2 AB f( , ) 1 1 2h1
3电阻率法(3) 电阻率测深法

Taiyu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式中y为观测点距离连线的以下水平距离;z为深度;I为供电电流强
度。透入给定深度z以下的相对电流强度为
Taiyu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Taiyu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1)ρs表达式与电阻率转换函数
由
j MN EMN 2r 2 U s MN j0 j0 I r
Z=0: 由
1 I U1 (r ,0) 2
1 2B(m)J
0
0
(rm)dm
J 0 (m r) J1 (m r) (m r)
Taiyu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Taiyu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利用衔接条件求取2(n-1)个待定函数 ,由 于电测深研究位于地面上的电位分布,即仅需 要给定层数n后的 B1(m)式。如
n=2
其中
n=3
其中
Taiyu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二.视电阻率函数、电阻率转换函数 及其递推关系
Taiyu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1.4电阻率测深法
通过在测点上固定MN,逐次改变供电极距,以 扩大人工外电流场的有效作用空间,观测到主要以 地下垂向电阻率分布为特征的变化情况,分析 的电阻率测深曲线,达到探测地下垂向地 体分布的目的。
AB s ~ 2
该方法基于地表水平、地下水平成层、层内介 质导电性均匀各向同性的地电模型。
它是目前正演理论和反演理论最完善的电法勘 探方法。
Taiyu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物探--4电测深法

测量电极距MN的选择:在实际工作中,由于AB极距的不断 加大,MN距离如始终保持不变,那么当AB极距很大时,MN 电位差将会太小,以至于无法观测。因此,随着AB极距的 加大,往往也需要适当加大MN距离,通常要求MN满足条件
AB/3>=MN>1/30AB
• 对称四极测深法,随着AB逐渐增 大,会使MN之间所测电位差逐渐 减小,为了获得可靠的电位差数 据,MN在也要按一定关系增大,一 般AB/3≥MN≥AB/30。
并能反映出异常与地质构造的相互关系。
• 其构制方法:①在按工作比例尺所绘制的测网(测线、测点)布 置图上,在每个测点位置标明该点所观测的参数值,然后按规则 勾绘等值线。②等值线取等差或等比间距,间距视观测精度及异 常大小而定。③等值线可在精度范围内适当偏移,使之更圆滑、 合理。
• (4)电测深曲线图 • 在电测深曲线上方应标明测深点的点线号、高程、电极排列方向,
层为ρ2,厚度很大(无穷大)有两种情况,
ρ1>ρ2时为D型,ρ1<ρ2时为G型(如后图)。 ①当AB/2<h1时,测得值相当于介质为半空间的结果, 这时无论如何变化也不影响地下电流场的分布,故在 二层左支出现ρs=ρ1的水平渐近线 ②当AB/2逐渐增大,电流的分布深度也增大,这时开 始影响地电流的分布,这时,若ρ2<ρ1时,由于良导 体对电流的吸引作用,使jMN≠j0,可知ρs<ρ1,出现曲 线下降数(D型)。
电阻率测深法
对称四极测深装置
• 当AB/3=MN时,称为温纳装置, 此时ABMN是同时移动。
• 每个测点的测量结果在模数为
ABMN极标纸上,绘制
电测深曲线图,横坐标表示视电 A
MON
B
阻率 a ,纵坐标表示AB/2(m)。
装置符号: AMNB
AB/3>=MN>1/30AB
• 对称四极测深法,随着AB逐渐增 大,会使MN之间所测电位差逐渐 减小,为了获得可靠的电位差数 据,MN在也要按一定关系增大,一 般AB/3≥MN≥AB/30。
并能反映出异常与地质构造的相互关系。
• 其构制方法:①在按工作比例尺所绘制的测网(测线、测点)布 置图上,在每个测点位置标明该点所观测的参数值,然后按规则 勾绘等值线。②等值线取等差或等比间距,间距视观测精度及异 常大小而定。③等值线可在精度范围内适当偏移,使之更圆滑、 合理。
• (4)电测深曲线图 • 在电测深曲线上方应标明测深点的点线号、高程、电极排列方向,
层为ρ2,厚度很大(无穷大)有两种情况,
ρ1>ρ2时为D型,ρ1<ρ2时为G型(如后图)。 ①当AB/2<h1时,测得值相当于介质为半空间的结果, 这时无论如何变化也不影响地下电流场的分布,故在 二层左支出现ρs=ρ1的水平渐近线 ②当AB/2逐渐增大,电流的分布深度也增大,这时开 始影响地电流的分布,这时,若ρ2<ρ1时,由于良导 体对电流的吸引作用,使jMN≠j0,可知ρs<ρ1,出现曲 线下降数(D型)。
电阻率测深法
对称四极测深装置
• 当AB/3=MN时,称为温纳装置, 此时ABMN是同时移动。
• 每个测点的测量结果在模数为
ABMN极标纸上,绘制
电测深曲线图,横坐标表示视电 A
MON
B
阻率 a ,纵坐标表示AB/2(m)。
装置符号: AMNB
5电测深法

D型
AB/2
分析: ①当AB/2<h1时,测得值相当于介质为半空间的结果,这时
无论如何变化也不影响地下电流场的分布,故在二层左支出 现ρs=ρ1的水平渐近线。 ②当AB/2逐渐增大,电流的分布深度也增大,这时开始影响 地电流的分布,这时,若ρ2<ρ1时,由于良导体对电流的 吸引作用,使jMN≠j0,可知ρs<ρ1,出现曲线下降数(D 型),若ρ2>ρ1,则对电流排斥,使地表电流加密,则曲 线出现上升数(G型)
5.电测深的工作方法
说明:测网的选择取决于测区勘探要求的详细程度及测区的的 地质条件;测线方向应与地质构造方向垂直,测线长度应大于 寻找的地质构造宽度;
详查时,3~5条测线通过有意义构造带,每线3~5点位于构造带 上;
普查时,至少1条测线通过有意义构造带,每线2~3点位于构造 带上;
(1)供电极距AB的选择:
ρs
AB/2
2、二层情况:
设第一层厚h1,
电阻率为ρ1,第二 层为ρ2,厚度很大 (无穷大)有两种
情况, ρ1>ρ2时 为D型,ρ1<ρ2时 为G型
ρs ρ2
1 2
ρs ρ2
ρ1 ρ1
AB/2
G型
1 2
D型
AB/2
ρs ρ2
ρ1
1 2
ρs ρ2
ρ1
G型
AB/2
1 2
电剖面法模拟
电测深法模拟
一.基本原理 (一)实质及应用条件
电测深度的全称为“视电阻率垂向测深法”是研 究向地质构造的重要地采物理方法。在勘探区内布置 一定测网,测网由若干测线组成,测线上有若干测点, 在地面上测量的实质是用改变供电极距的办法来控制 深度,由浅入深了解剖面上的地质体电性情况,从而 获得地下中半空间电性结构的二维模型,因此,电测 深比剖面法信息更丰富,一条剖面可以包含多个极距 的信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种是出现水平渐近线的情况,一种是出现与 横坐标成450夹角的情况。
(1)n有限大,当供电极距很大时, s =n
(2)n→∞时,出现与横坐标成450交角。
二、水平地层上电测深曲线的特点
3.电测深曲线的中段
二、水平地层上电测深曲线的特点
4、电测深曲线的等价现像
在电测深法的实际工作中,由于观测误 差的存在,经常会遇到地电断面参数不同而 视电阻率曲线却完全相同的现象,把这种情 况称为电测深曲线的等价现象。对于三层地 电断面,存在S2和T2等价现象。
曲线的极大值不明显,只要保持中间层横向电
阻T2不变,则s曲线的形状也不变。对于Q型 三层断面,第
二层中的电流
也近似于垂直
层面流动,同
样遵循T2等价 原则。
三层断面T2等价示意图
三、非水平地层上的电测深曲线
1.倾斜界面上的电测深曲线
三、非水平地层上的电测深曲线
2.直立界面上的电测深曲线
三、非水平地层上的电测深曲线
❖ 我国运用最广泛的是对称四极测深法(或 称垂向电测深法),其ρs表达式为:
s
K
•
U MN I
野外工作方法
(1) 测网密度选择
x
h
h
测深点间的距离,既决
定于所需勘探的详细程度,
也决定于待测标准层的深度
及倾角。
测深点的间距可用下式
求得: x
h
0.1h
sin sin
野外工作方法
电测深在 20 时,才能取得较好的结果。
二、电测深资料的定性解释
电测深资料的定性解释是获得测区内地 质—地电结构的重要阶段,它可以提供区内 电性层的分布、地电断面和地质断面的关系 以及测区地质构造的初步概念。电测深曲线 的定性解释主要是根据反映测区电性变化的 各种定性图件来进行的。
1.电测深曲线类型图 电测深曲线类型图是在相应比例尺的平面
H型 (或A型)断面的S2等价现象 当h1 、1 、3一定,而 2较小的情况
下,s曲线中段极小值不明显,只要保持中 间层纵向电导S2不变,则s电测深曲线的形 状也不变。对于A型三层断面,同样遵循S2 等价原则。
三层断面S2等价示意图
分析S等价现象的物理实质:当第二层的电阻率很小
时,第二层中的电流线方向将平行于层面,第二层
1 2 3
三层断面曲线类型图
3 水平四层及多层曲线类型
四层地电断面按电性层的组合关系可以分
成八种情况,我们分别将其称为,HA型、HK
型、AA型、
AK型、KH
型、KQ型、
QH型、QQ
型,曲线形
态及其电性
关系见图。
水平四层电测深曲线类型图
二、水平地层上电测深曲线的特点
1.电测深曲线的首支 由于电阻率法的勘探深度随供电极距的大
辽河15线电测 深等ρs断面图
左图是辽河安山岩地 区的电测深等 s 断面图。 区内除在河谷中分布有较 厚的松散沉积物外,燕山 期花岗岩及侏罗纪安山岩 广布全区。在安山岩内有 一条北东东向断层通过, 从电测深等s断面图上可 见,在 90~115 号点间出 现向南倾斜的低阻异常 带,其电阻率较低,反映 了向南倾斜的断裂带的存
小而变化,所以不论几层地电断面,当AB/2< <h1时,由供电电极所建立的电场的有效作用 范围仅限于1介质之中,由于jMN =j0,故 MN=0,即无论几层地电断面,当AB/2较小时, 电测深曲线的首枝均出现以1为渐近线的水平 直线。
二、水平地层上电测深曲线的特点
2.电测深曲线的尾支 电测深曲线尾枝的形态一般有两种情况,
采用在柱坐标系中求解拉氏方程的方法, 但计算繁杂,对二层地电模型采用镜像法 来加以求解。
(2)二层量板的组构
对于水平二层地电断面,当电性参数分
别为1及2,厚度参数为h1时,可得以下函 数关系
s
f (1, h1, 2 ,
AB) 2
❖引起ρs曲线变化 主要因素:是各 电性层的厚度、电阻率的大小、层 数的多少以及电极距的长短。
❖ 电测深法最合适的探测对象:水平 或相当平缓(倾角不超过20度)的 岩层。在这种条件下,可以定量地 求出各电性层的厚度和电阻率。
装置类型
❖ 装置类型很多,且不同装置具有不同的探 测能力。有:对称四极电测深法、三极电 测深法、偶极电测深法及环形电测深法。
第一个条件(曲线光滑,保证解释精度) 它要求供电极距AB相邻两个极距间有
2 (AB)n1 /( AB)n 1.2
同时还要有MN满足:
AB MN AB
3
30
理论曲线的计算是基于 MN 0时所得,所以MN
不能过大,另外MN增大导致探测深度大大降低;MN
太小导致测量电位差准确度不高。
第二个条件(曲线的左支达到 1 渐近线)
一、电阻率参数
测区电性参数的研究是电测深资料解释的 基础,应贯穿于电测深工作的始终。电性参数 的取得除了收集前人的资料外,一般均应在野 外工作中布置一定的参数测定工作。电参数测 定既可在野外岩石露头上进行小极距的原位测 试,也可在室内进行标本测定。
当测区内有已知钻孔资料时,最好进行孔 旁测深。当然,在有条件的情况下,采用横向 测井方法则能较准确地求出测区内各电层的电 阻率值。由于电阻率的真实性直接影响着电测 深曲线解释的准确程度,因此,当获得更可靠 的电性资料后,一般应对测深曲线进行重复解 释。
根据第一层的厚度来选择AB的最小极距,
应使:
( AB)min h1
第三个条件(右支应可靠地表现出标准层的 渐近线) 根据待测标准层顶板的埋深来选择AB的最
大极距,使尾支出现渐近线至少有三个极距的读 数。
三、电测深法
1、电测深法的概念 2、电测深曲线类型及特点 3、电测深的定性解释 4、电测深的定量解释 5、电测深法的应用
图或剖面图上标出测点的位置,然后在测点旁 用小比例尺绘出该点的电测深曲线或标出该点 曲线类型的符号。曲线类型发生变化的原因一 般是:某岩层的缺失或新岩层的出现,或者地 质构造的变动所造成的岩层层位剖面图
由图可见,曲线类型的变化,同地质断面 中地层、岩性的变化及构造的存在,有着很好 的对应关系。
2.等视电阻率断面图 首先在相应比例尺的实际地形剖面上标出
测点的位置,然后在测点下方按对数比例尺或 算术比例尺点出相应的电极距,并在这些电极 距旁标上所测电阻率值,最后按一定的电阻率 间隔勾绘s等值线。从这种图上可以看出基岩 起伏、构造变化以及不同深度电性层沿测线方 向的变化。当采用对数比例尺时,断面等值线 图主要反映较深处的地质情况,其上部则主要 反映较浅处的情况。
一般来讲,测点间距等于 0.5 ~ 1h的测网就可以 认为是有临界密度的测网,其主要取决于勘探 的详细程度与探测构造的大小,保证在最小有 用的构造范围内至少有2-3个测深点便可。
野外工作方法
(2) 极距AB和MN的选择
选择极距的原则: 曲线光滑,保证解释精度;
曲线的左支达到 1 渐近线,以便于解释、 求出 1,h1,也便于求得较准确的 2,h2。 右支应可靠地表现出标准层的 s 渐近线。
3.视电阻率剖面图和平面等值线图 电测深法在测区内的每一个测点上都进行
了多种极距的视电阻率测量,如果就其中的一 条测线来说,我们也可以把上述资料看成是多 极距的电剖面法测量结果。因此,根据解释的 需要,我们也可以把某些极距的测量结果整理 成视电阻率剖面图或平面等值线图。
显然,由测深资料所绘制的上述图件应 当与相同极距的对称四极剖面法的测量结果 相同,或者说它就是复合四极剖面图或平面 图。所以,就这一点来说,电测深法较电剖 面法提供了更为丰富的关于地层结构的实际 资料。
电法勘探——传导类电法
一、电阻率法的基础知识
二、电测剖面法
三、电测深法
四、充电法
五、自然电场法
六、激发极化法
2020/10/30
1
三、电测深法
1、电测深法的概念 2、电测深曲线类型及特点 3、电测深的定性解释 4、电测深的定量解释 5、电测深法的应用
1、电测深法的概念
❖ 勘探目的:了解某一地区垂直向下由浅 到深的视电阻率方面的地质变化的情况, 从而提出了电测深这一方法。
一、水平地层上电测深曲线类型
1、水平两层电测深曲线
水平两层断面包括三个数:1、2及 h1 。两 曲线基本形态的是 1 和 2 两者之大小关系。
它们可能有如下两种关系
ρs ρ1
1 2
ρs ρ2
1 2
ρs ρ2
1 2
ρ1
AB/2
ρ1
AB/2
G型
AB/2
D型
现以 2 1为例讨论上述曲线的变化特点。
电测深曲线尾枝将出现450渐进线,由此可求 出S纵向电导值。根据各点的 S值,勾绘等S 平面图或S剖面图。当上覆岩层的电阻率在水 平方向较为稳定时,纵向电导S值的大小便反 映出基岩顶面埋深的变化。
纵向电导s图 (a)s剖面图 (b)地质断
面图
三、电测深曲线的定量解释
定量解释方法主要有:量板法,计算机 数字解释方法、在某些特定条件下采用的各 种经验方法等。应该指出,定量解释的结果 除了和所采用的方法有关外,还和中间层参 数的选取、工区地质资料的丰富程度等因素 有关。
所“吸进”的电流将决定于纵向电导h2/ 2。如果1、 h1、 3不变,只是同倍数的增大或缩小h2和 2,即 使纵向电导h2/ 2不变,因而1、 2 、 3中的电流分 布改变很小,以致地面上电位差△UMN改变很小, s曲线形状变化不大。
K型 (或Q型)断面的T2等价现象 当h1、1、3 一定,2较小的情况下,s
当对工区内各条剖面的电测深曲线进行定 量解释后,便可绘出相应的地电断面图,如果 对地电断面图中各电性层能够赋予相应的地质 内容,那么,便可进而获得推断的地质剖面 图。对比分析各条剖面图的变化,便可得到整 个工区地层的分布及构造的特征。
(1)n有限大,当供电极距很大时, s =n
(2)n→∞时,出现与横坐标成450交角。
二、水平地层上电测深曲线的特点
3.电测深曲线的中段
二、水平地层上电测深曲线的特点
4、电测深曲线的等价现像
在电测深法的实际工作中,由于观测误 差的存在,经常会遇到地电断面参数不同而 视电阻率曲线却完全相同的现象,把这种情 况称为电测深曲线的等价现象。对于三层地 电断面,存在S2和T2等价现象。
曲线的极大值不明显,只要保持中间层横向电
阻T2不变,则s曲线的形状也不变。对于Q型 三层断面,第
二层中的电流
也近似于垂直
层面流动,同
样遵循T2等价 原则。
三层断面T2等价示意图
三、非水平地层上的电测深曲线
1.倾斜界面上的电测深曲线
三、非水平地层上的电测深曲线
2.直立界面上的电测深曲线
三、非水平地层上的电测深曲线
❖ 我国运用最广泛的是对称四极测深法(或 称垂向电测深法),其ρs表达式为:
s
K
•
U MN I
野外工作方法
(1) 测网密度选择
x
h
h
测深点间的距离,既决
定于所需勘探的详细程度,
也决定于待测标准层的深度
及倾角。
测深点的间距可用下式
求得: x
h
0.1h
sin sin
野外工作方法
电测深在 20 时,才能取得较好的结果。
二、电测深资料的定性解释
电测深资料的定性解释是获得测区内地 质—地电结构的重要阶段,它可以提供区内 电性层的分布、地电断面和地质断面的关系 以及测区地质构造的初步概念。电测深曲线 的定性解释主要是根据反映测区电性变化的 各种定性图件来进行的。
1.电测深曲线类型图 电测深曲线类型图是在相应比例尺的平面
H型 (或A型)断面的S2等价现象 当h1 、1 、3一定,而 2较小的情况
下,s曲线中段极小值不明显,只要保持中 间层纵向电导S2不变,则s电测深曲线的形 状也不变。对于A型三层断面,同样遵循S2 等价原则。
三层断面S2等价示意图
分析S等价现象的物理实质:当第二层的电阻率很小
时,第二层中的电流线方向将平行于层面,第二层
1 2 3
三层断面曲线类型图
3 水平四层及多层曲线类型
四层地电断面按电性层的组合关系可以分
成八种情况,我们分别将其称为,HA型、HK
型、AA型、
AK型、KH
型、KQ型、
QH型、QQ
型,曲线形
态及其电性
关系见图。
水平四层电测深曲线类型图
二、水平地层上电测深曲线的特点
1.电测深曲线的首支 由于电阻率法的勘探深度随供电极距的大
辽河15线电测 深等ρs断面图
左图是辽河安山岩地 区的电测深等 s 断面图。 区内除在河谷中分布有较 厚的松散沉积物外,燕山 期花岗岩及侏罗纪安山岩 广布全区。在安山岩内有 一条北东东向断层通过, 从电测深等s断面图上可 见,在 90~115 号点间出 现向南倾斜的低阻异常 带,其电阻率较低,反映 了向南倾斜的断裂带的存
小而变化,所以不论几层地电断面,当AB/2< <h1时,由供电电极所建立的电场的有效作用 范围仅限于1介质之中,由于jMN =j0,故 MN=0,即无论几层地电断面,当AB/2较小时, 电测深曲线的首枝均出现以1为渐近线的水平 直线。
二、水平地层上电测深曲线的特点
2.电测深曲线的尾支 电测深曲线尾枝的形态一般有两种情况,
采用在柱坐标系中求解拉氏方程的方法, 但计算繁杂,对二层地电模型采用镜像法 来加以求解。
(2)二层量板的组构
对于水平二层地电断面,当电性参数分
别为1及2,厚度参数为h1时,可得以下函 数关系
s
f (1, h1, 2 ,
AB) 2
❖引起ρs曲线变化 主要因素:是各 电性层的厚度、电阻率的大小、层 数的多少以及电极距的长短。
❖ 电测深法最合适的探测对象:水平 或相当平缓(倾角不超过20度)的 岩层。在这种条件下,可以定量地 求出各电性层的厚度和电阻率。
装置类型
❖ 装置类型很多,且不同装置具有不同的探 测能力。有:对称四极电测深法、三极电 测深法、偶极电测深法及环形电测深法。
第一个条件(曲线光滑,保证解释精度) 它要求供电极距AB相邻两个极距间有
2 (AB)n1 /( AB)n 1.2
同时还要有MN满足:
AB MN AB
3
30
理论曲线的计算是基于 MN 0时所得,所以MN
不能过大,另外MN增大导致探测深度大大降低;MN
太小导致测量电位差准确度不高。
第二个条件(曲线的左支达到 1 渐近线)
一、电阻率参数
测区电性参数的研究是电测深资料解释的 基础,应贯穿于电测深工作的始终。电性参数 的取得除了收集前人的资料外,一般均应在野 外工作中布置一定的参数测定工作。电参数测 定既可在野外岩石露头上进行小极距的原位测 试,也可在室内进行标本测定。
当测区内有已知钻孔资料时,最好进行孔 旁测深。当然,在有条件的情况下,采用横向 测井方法则能较准确地求出测区内各电层的电 阻率值。由于电阻率的真实性直接影响着电测 深曲线解释的准确程度,因此,当获得更可靠 的电性资料后,一般应对测深曲线进行重复解 释。
根据第一层的厚度来选择AB的最小极距,
应使:
( AB)min h1
第三个条件(右支应可靠地表现出标准层的 渐近线) 根据待测标准层顶板的埋深来选择AB的最
大极距,使尾支出现渐近线至少有三个极距的读 数。
三、电测深法
1、电测深法的概念 2、电测深曲线类型及特点 3、电测深的定性解释 4、电测深的定量解释 5、电测深法的应用
图或剖面图上标出测点的位置,然后在测点旁 用小比例尺绘出该点的电测深曲线或标出该点 曲线类型的符号。曲线类型发生变化的原因一 般是:某岩层的缺失或新岩层的出现,或者地 质构造的变动所造成的岩层层位剖面图
由图可见,曲线类型的变化,同地质断面 中地层、岩性的变化及构造的存在,有着很好 的对应关系。
2.等视电阻率断面图 首先在相应比例尺的实际地形剖面上标出
测点的位置,然后在测点下方按对数比例尺或 算术比例尺点出相应的电极距,并在这些电极 距旁标上所测电阻率值,最后按一定的电阻率 间隔勾绘s等值线。从这种图上可以看出基岩 起伏、构造变化以及不同深度电性层沿测线方 向的变化。当采用对数比例尺时,断面等值线 图主要反映较深处的地质情况,其上部则主要 反映较浅处的情况。
一般来讲,测点间距等于 0.5 ~ 1h的测网就可以 认为是有临界密度的测网,其主要取决于勘探 的详细程度与探测构造的大小,保证在最小有 用的构造范围内至少有2-3个测深点便可。
野外工作方法
(2) 极距AB和MN的选择
选择极距的原则: 曲线光滑,保证解释精度;
曲线的左支达到 1 渐近线,以便于解释、 求出 1,h1,也便于求得较准确的 2,h2。 右支应可靠地表现出标准层的 s 渐近线。
3.视电阻率剖面图和平面等值线图 电测深法在测区内的每一个测点上都进行
了多种极距的视电阻率测量,如果就其中的一 条测线来说,我们也可以把上述资料看成是多 极距的电剖面法测量结果。因此,根据解释的 需要,我们也可以把某些极距的测量结果整理 成视电阻率剖面图或平面等值线图。
显然,由测深资料所绘制的上述图件应 当与相同极距的对称四极剖面法的测量结果 相同,或者说它就是复合四极剖面图或平面 图。所以,就这一点来说,电测深法较电剖 面法提供了更为丰富的关于地层结构的实际 资料。
电法勘探——传导类电法
一、电阻率法的基础知识
二、电测剖面法
三、电测深法
四、充电法
五、自然电场法
六、激发极化法
2020/10/30
1
三、电测深法
1、电测深法的概念 2、电测深曲线类型及特点 3、电测深的定性解释 4、电测深的定量解释 5、电测深法的应用
1、电测深法的概念
❖ 勘探目的:了解某一地区垂直向下由浅 到深的视电阻率方面的地质变化的情况, 从而提出了电测深这一方法。
一、水平地层上电测深曲线类型
1、水平两层电测深曲线
水平两层断面包括三个数:1、2及 h1 。两 曲线基本形态的是 1 和 2 两者之大小关系。
它们可能有如下两种关系
ρs ρ1
1 2
ρs ρ2
1 2
ρs ρ2
1 2
ρ1
AB/2
ρ1
AB/2
G型
AB/2
D型
现以 2 1为例讨论上述曲线的变化特点。
电测深曲线尾枝将出现450渐进线,由此可求 出S纵向电导值。根据各点的 S值,勾绘等S 平面图或S剖面图。当上覆岩层的电阻率在水 平方向较为稳定时,纵向电导S值的大小便反 映出基岩顶面埋深的变化。
纵向电导s图 (a)s剖面图 (b)地质断
面图
三、电测深曲线的定量解释
定量解释方法主要有:量板法,计算机 数字解释方法、在某些特定条件下采用的各 种经验方法等。应该指出,定量解释的结果 除了和所采用的方法有关外,还和中间层参 数的选取、工区地质资料的丰富程度等因素 有关。
所“吸进”的电流将决定于纵向电导h2/ 2。如果1、 h1、 3不变,只是同倍数的增大或缩小h2和 2,即 使纵向电导h2/ 2不变,因而1、 2 、 3中的电流分 布改变很小,以致地面上电位差△UMN改变很小, s曲线形状变化不大。
K型 (或Q型)断面的T2等价现象 当h1、1、3 一定,2较小的情况下,s
当对工区内各条剖面的电测深曲线进行定 量解释后,便可绘出相应的地电断面图,如果 对地电断面图中各电性层能够赋予相应的地质 内容,那么,便可进而获得推断的地质剖面 图。对比分析各条剖面图的变化,便可得到整 个工区地层的分布及构造的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