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极梯度电测深剖面野外工作方法及其效果_高建东

合集下载

几种常用物探方法野外工作及室内资料整理PPT学习教案

几种常用物探方法野外工作及室内资料整理PPT学习教案
(很重要)
4、操作员自身的防磁是否彻底,一定要进行检查。 具体方法是:保持探头不动,先测取平稳读数, 然后操作员靠近探头(距离10 ~ 20cm)面向不 同方位转动,反复用仪器进行读数,在短期内仪 器的读数不超过2nT,可以认为操作员防磁合格。 进行该项工作,应在没有其它磁干扰的地方进行。
第13页/共71页
定性解释包括两个主要内容,一是初步判断引起异 常的地质原因,二是大致判断地质体的形状、产状 和范围。
(2)磁异常的定量解释
定量解释通常在定性解释的基础上进行。它是依据 反演所得到的地质体的位置、几何参数和物性参数, 进一步判断引起磁异常的地质原因,提供岩石(地 层)或基底的深度、倾角和厚度在平面或剖面上的 变化,以便推断地下的地质构造,提供地质体在平 面上的投影位置及地质体的深度、倾向等,以便合 理地布置钻探工程。
断面相对比较简单的地段并尽可能使其通过天然 露头和探矿工程。 现场试验应解决如下问题: (1)有用信号大小、干扰强度和能达到的观测精 度; (2)主要岩(矿)石的极化特性; (3)确定:最佳供电极距AB、测量极距MN、供 电延时、供电周期、采样宽度、叠加次数等。
3.确定测区、测线与测网
第37页/共71页
档位的直流高压输出供给发射机;注意:发电机 的标称功率为纯电阻负载时的输出功率,而 WDZ-5A整流源为变压器升压,应视为电感负载, 故发电机带WDZ-5A工作时,其有效功率减半。 例如:要使发射机输出5KW功率,所选择的发电 机的标称功率必须≥10KW才能使发/共71页
(4)收集(测定)主要岩矿 石(包括第四纪盖层)的极化 率和电阻率参数;
(5)了解地质和人文干扰因 素的种类、强度及分布等情况;
(6)采集少量矿样及高极化 率的岩石进行分析测试。初步 了解有用的矿产的种类、矿石 富集程度及第与36页电/共71性页 参数的关系。

联合剖面法和对称四极测深法电法报告

联合剖面法和对称四极测深法电法报告

实验二:对称四极测深法
第一节 实验目的……………………………………4 第二节 实验原理……………………………………4 第三节 实验步骤……………………………………5 第四节 数据处理与分析……………………………6
心得体会…………………………………………7
电法实习报告
实验一:联合剖面法
第一节 实验目的

A S

K
A
U I
A MN A
,
B S

K
B
U I
B MN B
第 1 页
电法实习报告
式中
K K 2 AM MN AN
A
B
联合剖面装置取 MN 中点作为记录点。
第三节 实验步骤
①连接 A,B,M,N 接线柱并分别与小电极连接; ②按“ON”键打开仪器后,再按“电池”键检查仪器工作电压≥9.6V; ③按“时间”键,设置供电时间参数; ④按“排列”键,设置排列方式参数(3P/PRFL) ; ⑤按“极距”键,设置电极距参数 AB/2 和 MN/2(单位:m) ; ⑥按“前进”键,记录装置系数 K 值; ⑦连接外接电源 HV,检查上述无误后,就可以进行数据采集(ΔUmn,I,R, ρS) ; ⑧将 A 极连通,按“测量” ,记录数据; ⑨换下 A,连上 B 极,再按“测量” ,记录下数据; ⑩将整个电极测量装置向前挪动 5cm,重复⑧⑨⑩直至整个剖面完成; ⑪关闭电源,拆下导线,整理好装置,整齐的放在实验台上。 我们小组共有 8 人,分为电阻率仪操作员、记录员、绘图员和跑极员,实行 轮换制度,每个人每个步骤都操作了一遍。
心得体会
这次实习我们基本掌握了直流电法仪 DDC-8 的操作方法,了解了 3 种常用 的测量电阻率的方法,了解了各个装置的特点以及工作原理,熟悉了开展电法工 作的一般流程,对数据进行了简单处理作图,并做出解释。最大的收获是,学会 了如何使用 DDC-8 这个仪器开展一些相关的工作,从数据采集、数据处理、数 据解释、编写报告,我们完成了这些流程。将所学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中,理论 结合实践,巩固所学,也为以后的物探工作打下基础。感谢三位老师的悉心教导 和小组成员的共同努力!

高密度电法在地灾勘查中的应用

高密度电法在地灾勘查中的应用

高密度电法在地灾勘查中的应用发布时间:2022-07-28T07:01:32.775Z 来源:《福光技术》2022年16期作者:冯登河[导读] 高密度电阻率法探测到的异常范围与实际目标体的大小存在差别,在保持电极距不变的情况下,探测对象的规模越大,探测效果越接近实际。

武汉建材地质工程勘察院有限公司武汉市 430034摘要:高密度电法是一种集中了电剖面法和电测深法的阵列勘探方法,可以同时完成纵、横双向二维勘探过程,通过对采集电性参数经反演软件的处理和成像,可准确快速地绘制关于地电断面分布的各种图示结果。

本文通过工程实例探讨了高密度电法在地灾勘查中的应用效果。

关键词:高密度电法; 地灾勘查高密度电阻率法的物理前提是地下介质间存在电阻率差异。

实际观测时通过测量系统中的软件,高密度电阻率法探测到的异常范围与实际目标体的大小存在差别,在保持电极距不变的情况下,探测对象的规模越大,探测效果越接近实际。

高密度电法作为直流电法的一种作业方式,其特点是一次布极,实现跑极和数据采集的自动化,野外工作效率高,数据可靠性高,但由于其布极密度较高,经常应用在地形比较好的地区。

高密度电法的应用和发展,对于解决部分地灾勘查项目,起了很大作用。

1 地质、水文及地球物理特征1.1 地质概况勘查区处于西秦岭山地和陇西黄土高原过渡带,位于藉河北岸,地表黄土覆盖,只在部分坡沟有小面积的第三系泥岩出露。

黄土丘陵区内黄土斜梁、斜坡与冲沟并存,沟深坡陡,地形坡度一般为10° ~30°,部分地段达40° ~50°,冲沟沟坡段达50°以上,沟谷几乎垂直藉河呈南北向发育,切割深度一般10~30 m,多为黄土冲沟,部分冲沟切割到泥岩。

区内发育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

区内出露的地层为新第三系和第四系,新第三系(N)为一套湖泊相沉积物,岩性以灰绿色泥岩、砂质泥岩为主,产状近乎水平,分布于黄土丘陵和河谷区底部,在部分冲沟零星出露;第四系(Q)广泛分布于全区,按成因类型可分为两种类型:风积物,土质疏松,透水性强,抗水性差,具大孔隙性和湿陷性,呈不整合披覆于所有老地层之上,与滑坡、泥石流形成关系密切;冲洪积物,主要分布于冲沟和斜坡坡脚地带,由滑坡作用形成,以黄土为主,混杂少量泥岩。

梯度电测深剖面法及其应用

梯度电测深剖面法及其应用

梯度电测深剖面法及其应用葛为中;吕玉增;丁云河【摘要】According to the practical application of DC sounding,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a new gradient sounding profiles method.The surveying system can simplify the working procedure through using more than one receiver or multi-channel electrical measuring instrument in a number of electrical sounding points at the same time.Moreover, the gradient sounding system includes tri-electrode gradient arrangement, dipole-dipole gradient array and central gradient array, which is suitable to 2-D inverse interpretation.The system has been applied to metallic ore exploration and engineering investigation successfully.%针对常规直流电测深的应用情况,改革布极方式,研究提出梯度测深剖面法.该法能简化布极工序,可用多台接收机或多通道电测仪在多个电测深点上同时(连续)观测,大大提高工作效率.其装置有三极测深、四极测深和中梯测深等,其观测剖面上由于采用供电极稀设方式,能很好地适应二维正反演计算网格,宜于获得带地形的电阻率、极化率断面,实现电测深数据的层折成像.目前,该梯度测深方法已应用于金属矿勘查和工程勘察之中,取得成效.【期刊名称】《物探与化探》【年(卷),期】2011(035)002【总页数】6页(P206-211)【关键词】梯度电测深剖面;直流电测深;供电极距;三极测深;中梯测深【作者】葛为中;吕玉增;丁云河【作者单位】广西地球物理学会,广西,南宁,530000;中国矿业大学煤炭资源与安全开采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83;中国矿业大学煤炭资源与安全开采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83;桂林理工大学地球科学学院,广西,桂林,541004;河南省有色地矿局7队,河南,郑州,450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31目前,高密度直流电法和电磁类测深 (TEM法、CSAMT法和 EH-4仪)的应用日益广泛[1-4],然而在探测几十米至几百米深度的各类地质目标时,电阻率测深和激电测深依然有着不可取代的作用,因此,有必要对电测深剖面观测技术和解释方法作进一步改进更新。

物探野外工作方法和技术

物探野外工作方法和技术

野外工作方法和技术双频激电法主要用来寻找铜、多金属等硫化矿床以及相应的伴生有色金属、稀有金属和其他矿床。

也可以寻找磁铁矿、有极化效应的赤铁矿和镜铁矿、锰矿等黑色金属矿床。

此外,还可以寻找煤、石墨矿和地下水。

双频激电法除了对致密块状矿有很好反映之外,对浸染状和星散状矿体也有独特的效果,所以它是寻找斑岩型铜矿有效的物探方法,同时还可借助浅部矿化和浸染晕发现深部矿体。

正因为双频激电对矿化反映灵敏,不够工业品位的矿化也能形成异常,因此对获得的异常有必要作进一步的分析和甄别。

在某一地区是否投入双频激电法,主要取决于地质任务,地质、地球物理条件和技术经济指标。

地质任务的确定则必须兼顾主观和客观的条件。

一般地讲,主观是指人们所要解决的矿产地质任务或其它任务的愿望,客观则是指自然界所提供的物质基础和前提条件。

仅从主观的愿望出发,往往会造成浪费或事倍功半,这样的教训很多、也是很深刻的。

因此,首先要从地质、地球物理条件的分析中提出地质任务,然后通过各种手段了解物性差异、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再经过成本、效益和地质效果的综合分析,决定是否投入双频激电工作。

在具体工区,究竟是投入双频激电法,还是时间域激电法(俗称直流激电法),应根据地形、地质条件作合适的选择,扬长避短,灵活应用。

一般地说,在地形较平坦如平原、盆地上,交通条件好,以及非工业干扰区,干扰小、接地好,既可使用双频激电法,也可使用时间域激电法。

而在山区,地形很差,以及工业及人口密集区,工业干扰和人文干扰较大,接地条件相对较差时,双频激电法远远优于时间域激电法和其他形式测量的激电法,如变频法、奇次谐波法等。

大量实践证明,双频激电法能够应用于地质工作的各个阶段。

在1:5万或1:2.5万的小比例尺面积性普查工作中,可用来发现和寻找成矿远景区或矿化带,也可配合同比例尺的地质填图。

在1:1万的中比例尺详细普查工作中,可用来圈出矿化富集带范围,为进一步详查提供依据。

在1:5千或1:2千的大比例尺详查中,可进一步用来圈定矿体或矿化带的平面范围和走向,结合地质情况判断矿体产状,埋深和大致规模,条件有利时甚至可以分辨极化体的成份,以指导钻探及山地工程。

6电剖面电阻率法(4)

6电剖面电阻率法(4)
A s
远离界面时, 曲线出现渐 近
线。
电剖面法——联合剖面法
二、联合剖面法视电阻率 s 曲线
1、垂直接触面上联合剖面曲线
B 对于 s 曲线可作类似的讨论
电剖面法——联合剖面法
二、联合剖面法视电阻率 s 曲线
1、垂直接触面上联合剖面曲线
电剖面法——联合剖面法
二、联合剖面法视电阻率 s 曲线
深度,并用与理论曲线计算( )不一致,导致曲线 MN 0 对比误差。一般情况下MN的变化范围应满足以下条件:
1 1 AB MN AB 3 30
电剖面法——联合剖面法
一、联合剖面法概述
电剖面法——联合剖面法
一、联合剖面法概述
联合剖面法是由两个三极装置组合而成,较其它电剖面法 有更为丰富的地质信息。此外,联合剖面法还具有分辨能力强、 异常明显等优点,因此在水文及工程地质等调查中获得了广泛 的应用。但由于联合剖面法有无穷远极,野外工作中有装置笨 重、地形影响大等缺点。 联合剖面法在每一测点分别用两个三极装置AMN及MNB B 进行观测,所得视电阻率分别用 sA 及 s 表示,从而在一条剖面 A 上便可获得两条视电阻率曲线。作图时,一般将 s 用实线表示 sB 用虚线表示。图中公共电极C被置于远离测线并大于5AO 的距离上,称为“无穷远”极,即相对于观测地段而言,其影 响可以忽略。
电剖面法——联合剖面法
三、联合剖面法定性图件及应用
2、追索破碎带走向,确定倾向及估计破碎带宽度
电剖面法——联合剖面法
三、联合剖面法定性图件及应用
2、追索破碎带走向,确定倾向及估计破碎带宽度
(1) 在剖面平面图上,低阻正交点的联线即为破碎带走向;
A (2) s 和 sB 对称,说明破碎带直立,且破碎带两侧岩性相同;

综合电法勘探在野外工作中的应用

综合电法勘探在野外工作中的应用

综合电法勘探在野外工作中的应用摘要:在野外工作中,综合电法勘探是一种经常用到的技术,是寻找、金属、煤炭等资源的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

本文从自身的实践经验出发,对综合电法勘探技术中的一些重点问题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和探究。

关键词:综合电法;勘探设计;工程应用Abstract: In field work, comprehensive electric prospecting is a frequently used technique, it is looking for, metal, coal is a very effective method. This article start from his practice experience, take a comprehensive analysis and research on comprehensive exploration technology of some key issues to conduct.Key words: comprehensive method; survey and design; engineering application 1工区地球物理条件某共层地面建筑在台地内建设,为3层以下混合结构房屋,建筑面积约7000m2。

根据工程勘察要求进行综合电法地质勘探工作。

1.1已知的地球物理适宜条件本区内大体可分为三大典型电性层:表层为电阻率较低的第四系和基岩风化壳层,中间层为地层中风化破碎相对低阻的破碎基岩,可称为过渡层,下层为完整基岩。

三个特征电性层具有明显的电阻率差异,因此具备开展电法工作的物性前提。

1.2本勘探区域存在的地球物理不利条件(1)第四系覆盖层内一般均为碎石及粘性土的互层,电测深只能得出地层电阻率的综合反映,因此仅根据综合电阻率的相对高低确定地层的破碎程度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

(2)部分区域基岩风化成因复杂可能造成测深曲线种类复杂,由于已知地质资料较少,因此电法勘探解释推断有一定难度。

地球物理勘探部分知识点

地球物理勘探部分知识点

测量均匀大地的电阻率,原则上可以采用任意形式的电极排列来进行,即在 地表任意两点(A 、B )供电,然后在任意两点(M 、N )测量其间的电位差,根据大地的地表采用任意电极装置(或电极排列)测量电阻率的基本公式。

其中K 为电极装置系数。

电法勘探的基本概念电法勘探是以研究地壳中各种岩石、矿石电学性质之间的差异为基础,利用电场 或电磁场(天然或人工)空间和时间分布规律来解决地质构造或寻找有用矿产的 一类地球物理勘探交流电法电法勘探 《直流电法'天然场法低频点测法电磁法甚低频法(长波法) 变频法(交流激电法),无线电波透视法(阴影法)rr 电位法天然场法|充电法rr 联合剖面法由立U 而 对称四级剖面法 电刖面复合对称四级剖面法.偶极剖面法电阻率法^对称四级测深法,三级测深法电测深偶极测深.多级测深法........r 各类剖面法激发极化法 4 一[激电测深法r 电位法充电法4 .〔梯度法一 折射 波 法反 射 波 法粽 面 波 法 探纵 波 法 横 波 法声波法(5.2.10)式便可求出M 、N 两点的电位.BNAB MN 间 产 生 的 电 位 差A UMNI p, 1 1 1- 1 --- — --- - ----2AM AN BM+ )BN由上式解出大地电阻率,大地电阻率的计算公式为p = K AU UMN1111-- - --- - ---- + ----AM AN BM BN上式即为在均匀方法,通称为电法。

场源稳定电流场:点电源电场、两异极性点电源电场、偶极子源电场。

变化电流场:电磁场装置类型:对称四极、三极、偶极P ' K ^UMN视电阻率I均匀介质电阻率计算公式实际上大地介质常不满足均匀介质条件,地形往往起伏不平,地下介质也不均匀,各种岩石相互重叠,断层裂隙纵横交错,或者有矿体充填其中,这时由上式得到的电阻率值在一般情况下既不是围岩电阻率,也不是矿体电阻率,我们称之为视电阻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极梯度电测深剖面野外工作方法及其效果高建东中国冶金地质总局山东正元地质勘查院对称四极电测深n在我国,对称四极电测深是最常用的一种电测深方法。

n优点:对称四极电测深剖面的拟断面图可比较直观地大致反映目标体断面形态。

n不足:对称四极电测深的工作效率低,在大深度、大极距的对称四极电测深工作中,其工效低下的缺点尤为突出。

探索和研究n2008年,中国冶金地质总局山东正元地质勘查院开展了“偶极+三极+四极”排列的混合电测深野外试验,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试验成果以“非常规电极排列在大功率激电测深中的应用”为题发表在《长春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1期,李忠平;n2012年,中国冶金地质总局山东正元地质勘查院开展了“标准对称四极电测深”与“四极梯度电测深”的野外对比试验,后面将介绍这次野外对比的成果。

n桂林理工大学(葛为中、吕玉增)、河南有色地矿局7队(丁云河)、黑龙省有色金属地质勘查706队(王式东)等人先后也开展了这方面的研究。

B 电极“偶极+三极+四极”混合电测深A 电极A 电极A 电极A 电极A 电极A 电极A 电极A 电极A 电极A 电极A 电极A 电极A 电极A 电极A 电极A 电极A 电极A 电极A 电极多道激电仪多极距中间梯度剖面A电极A 电极A电极A 电极B 电极B 电极B 电极B 电极四极梯度电测深n将多极距对称四极剖面和多极距中间梯度剖面综合到一起,可构成一种由对称四极和亚对称四极排列组合的四极梯度电测深剖面。

n中间梯度电测深的电极排列处在对称四极和亚对称四极的状态,异常的拟断面图特征接近于对称四极测深,可以使用拟断面图作粗略解译,精细解译可通过计算机反演断面图完成。

n中间梯度电测深可达到与对称四极测深几乎相同的效果,但是它的工作效率可大幅度提高,极距越大,效率提升幅度越明显。

“对称四极+中间梯度”测深B 1A 11A 111A 111B 11A 222A 22222B 22B 222B B 2333A 33A 33B 3B 3333B 3B 3A 444A 44B 44444B 5B 55A 5A 5A 5A 7A 6B 7B6A 8B 8中间梯度电测深野外试验n四极梯度电测深的理论这里不作赘述,有兴趣者可参阅相关资料。

n以下介绍冶金山东正元地质勘查院2012年开展的科研项目——“梯度电测深新技术应用研究”成果。

研究项目以野外实测剖面对比的方式,在3条测深剖面上同时进行了四极梯度激电测深和对称四极激电测深。

对比结果表明:四极梯度激电测深剖面的地质效果与对称四极剖面基本相同,在某些细节方面甚至还优于常规对称四极电测深,并且可提高野外工作效率50%以上。

中间梯度电测深工作方案n四极梯度电测深工作由外业观测和内业反演两部分组成。

n与对称四极测深资料可仅由拟断面图解译不同,四极梯度电测深拟断面图一般仅用于大致的定性解释,详细解释应利用反演成果。

n反演软件:中间梯度电测深剖面反演软件(GranSINV2.1)外业观测n将整条电测深剖面作为一个工作单元对待,将以往电测深常用的“点循环”测量方式改变为“极距循环”。

即首先对各个测深点的第一个极距进行测量,然后测量各个测深点的第二个极距,……,直至将对各个测深点的最后一个极距测量完毕。

n小极距时,按照对称四极剖面的方式测量;n大极距时,则按照中间梯度剖面方式测量。

n野外观测时的数据质量可根据重复读数和同一极距相邻测深点剖面曲线的圆滑程度估计。

仪器设备n中梯测深剖面野外工作以使用多通道激电仪为佳(例如:加拿大GDD多道激电仪、美国GDP32电法工作站、加拿大V8电法工作站、重庆奔腾WDJS-3系列多道数字激电仪等)。

n也可以同时使用多台一致性程度较高的普通单道激电仪,但是其工作效率和采集的数据质量要稍弱于多通道激电仪。

内业成图及反演n与三极测深等不对称测深类似,中梯电测深剖面这种不对称电测深的剖面资料解译应以整条剖面为最小单元,中梯电测深剖面可绘制拟断面图用于定性解译。

但是不宜进行单个测深点解译,也不宜绘制单个测深点的电测深曲线。

n梯度测深剖面由“对称四极测深+中梯测深”混合组成:小极距用对称四极测深,大极距用中梯测深。

拟断面图由上半幅的对称四极测深拟断面图和下半幅的中梯测深拟断面图拼接而成。

中梯电测深剖面拟断面图可用粗略的简便方式绘制,其点位横坐标为MN的中点;纵坐标Z可取供电极距比例算术坐标。

这种粗略而不确切的的拟断面图可作大致的定性解释。

内业成图及反演n与标准的对称四极测深剖面相似,中梯测深剖面数据也可使用二维反演软件计算出“真”断面图像。

n一般来说,中梯测深资料应作二维反演,获得带地形的电阻率/极化率“真”断面图像。

中梯测深的拟断面图是中间成果图件,反演断面图是梯度测深的最终成果图件。

试验区地质地球物理特征n试验区属矽卡岩型金铜铁矿区,矿体多呈似层状、扁豆状、透镜状、囊状或不规则状产在岩体与地层接触带或附近的地层层间薄弱带内。

n矿体规模小(一般50~150m),数目多,形态复杂,矿化不均匀,往往密集成群分布。

n矿石主要有磁铁矿、含金铜磁铁矿、含金铜矽卡岩、含金铜大理岩型四种类型;矿石构造主要有块状、浸染状、脉状、网脉状等。

与成矿作用有关的围岩蚀变主要有矽卡岩化、角岩化和大理岩化。

n含磁铁金铜矿石、含金铜磁铁矿石、含金铜角岩以及黄铁矿化角岩、黄铁矿化细晶岩标本极化率平均值为3.36%~8.46%,电阻率为20~124Ω.m,具低阻高极化特征;n未矿化的角岩极化率很低,均值0.2%,花岗岩、花岗片麻岩、闪长玢岩及灰岩等其它岩石极化率均值为0.2%~2.7%,电阻率均值为119~328Ω.m,呈相对高阻低极化特征。

矿区内无炭质岩层。

试验区地质物探综合平面图SY2SY1试验剖面工作方法n主要仪器设备:重庆奔腾数控技术研究所生产的WDJS-1、WDJS-2数字直流激电接收机3台,WDFZ-10大功率激电发射机1台,10千瓦交流发电机。

n工作参数:发射机供电周期16s,接收机极化率采样延时200ms,积分宽度20ms,叠加2次。

观测ρs和ηs。

n反演软件:中间梯度测深剖面反演(GradSinv V2.1)专用软件SY1、SY2剖面极距设置n对称四极测深:AB/2≤400m时,按照常规电极排列设置;AB/2>400m时,按等比关系设置,MN/AB=1/5。

最小供电极距AB为100m,最小MN为20m,兼顾反演节点,设计AB及MN极距如下:AB/25010015020030040050060080010001200145017002000 MN/2101010202020100120160200240290340400n梯度测深:小极距采用对称四极排列;大极距时采用中梯剖面排列。

兼顾反演节点,设计AB及MN极距如下:AB/25010015020030040050065080010001200140016001900 MN/21010102020202030303040405050n无论是电阻率还是充电率,反演断面图异常的总体特征基本相似,细节有些差异。

n从钻孔验证结果来看,似乎梯度测深的反演结果更接近于钻孔实际情况。

n分析原因:可能与梯度测深使用的MN 距较小,因此成果分辨率相对较高有关。

n 钻孔显示:见到5层厚度较大的黄铁矿化蚀变,黄铁矿化蚀变厚度累计约300m 。

n 视电阻率拟断面图的差异相对较大,梯度测深的异常反映比较明显。

n 视极化率拟断面图的相似程度较高;n梯度测深的视极化率异常更明显一些。

14个测深点(14个极距):对称四极30小时;梯度19小时(10+9)n视电阻率拟断面图的差异相对较大。

n视极化率拟断面图的相似程度较高;n梯度测深的视极化率异常更明显一些。

n对称四极测深显示为相对低阻高极化特征,而梯度测深则显示为明显的高阻高极化异常。

n反演成果图显示的高极化异常形态基本相似,二者都显示出低阻高极化的特征。

n梯度测深反演成果的高极化特征比对称四极明显,对称四极反演的低阻特征比梯度测深明显。

n梯度测深反演的高阻特征比对称四极测深明显。

n钻孔ZK44-1显示:见到3层厚度较大的黄铁矿化蚀变,累计厚度约150m。

14个测深点(14个极距):对称四极30小时;梯度21小时(11+10)。

SY3剖面极距设置n 对称四极测深:极距按等比关系设置,MN/AB=1/5。

最小供电极距AB 为50m ,最小MN 为10m ,兼顾反演节点,设计AB 及MN 极距如下:n 梯度测深:小极距采用对称四极排列;大极距时采用中梯剖面排列。

兼顾反演节点,设计AB 及MN 极距如下:AB/225501002003004506008001000125015001800MN/251020406090120160200250300360AB/2255010020030045050065080010001200140016001900MN/2510204060902030303040405050SY3反演断面图SY3拟断面图反演后电阻率和极化率的异常特征均基本相似l SY3试验剖面两种方法的视电阻率及视极化率拟断面图差别都不大。

l SY3试验剖面两种方法的视电阻率及视极化率拟断面图差别都不大。

l 梯度测深拟断面图的异常反映相对明显一些梯度测深拟断面图的异常反映相对明显一些。

9个测深点:对称四极12个极距,14小时;梯度测深14个极距,11小时(6+5)。

野外效率比较n SY1: 14个测深点(14个极距);对称四极30小时;四极梯度19小时(10+9)。

n SY2: 14个测深点(14个极距);对称四极30小时;四极梯度21小时(11+10)。

n SY3: 9个测深点;对称四极12个极距,14小时;四极梯度测深14个极距,11小时(6+5)。

SY1测深剖面对称四极对称四极+梯度工效比耗时(h)效率(点/h)耗时(h)效率(点/h)前6个极距1014/101014/101后8个极距2014/20914/9 2.22合计3014/301914/19 1.58SY2测深剖面对称四极对称四极+梯度工效比耗时(h)效率(点/h)耗时(h)效率(点/h)前6个极距1114/111114/111后8个极距1914/191014/10 1.9合计3014/302114/21 1.43野外效率比较对比试验结论n1、梯度电测深与常规对称四极测深拟断面图异常形态总体特征基本一致,但是存在可分辨的差异,梯度测深的拟断面图异常比等比对称四极测深更明显一些。

n2、梯度电测深与常规对称四极测深反演断面图异常形态总体特征基本一致,但是存在可分辨的差异,梯度测深的反演断面图异常比等比对称四极测深更明显一些或基本相同;n3、梯度电测深方法至少可提高野外生产效率50%以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