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发现室活动记录

合集下载

幼儿园大班科学发现室活动记录

幼儿园大班科学发现室活动记录

幼儿园大班科学发现室活动记录今天,我来到了幼儿园大班的科学发现室。

这是一个设计精美的房间,墙壁上挂满了绚丽多彩的实验器材和图片。

孩子们在老师的引导下,进行了一系列有趣的科学实验和观察,让我对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充满了敬意。

首先,我看到一个小组正在进行关于水的实验。

他们在一个大盆子里放了一些水,然后轻轻地往水面上撒了一层黑胡椒粉。

然后,他们将一根棉签蘸上了洗洁精,小心翼翼地放在了黑胡椒粉的中心。

“哇!看,黑胡椒粉怎么都移动了?”一个小女孩惊讶地问道。

“这是因为洗洁精的表面活性剂作用,它会与水和黑胡椒粉相互作用,使黑胡椒粉迅速移动。

”老师解释道。

这个实验引发了孩子们的兴趣,他们纷纷开始用棉签在水面上涂抹洗洁精,看黑胡椒粉如何自动移动。

他们兴奋地讨论着,对科学的好奇心很快蔓延到了其他实验上。

接着,我看到另一个小组正在探索物体的浮力。

他们在一个大水盆中放入了不同材质的物体,如塑料、木头、石头等。

“为什么有些物体能够浮在水面上,而有些物体却沉入水中?”一个小男孩疑惑地问。

“这是因为物体的密度和水的密度不同。

密度较大的物体会沉入水中,而密度较小的物体则能够浮在水面上。

”老师回答道。

孩子们听完后,纷纷试着将手中的物体放入水中,并观察它们的表现。

他们发现,塑料和木头浮在水面上,而石头则沉入水中。

他们大声交流着自己的发现,激动地向同伴们展示。

离浮力实验台不远处,有一组小朋友正在进行有关颜色混合的实验。

他们将红、黄、蓝三种颜料分别放在同一张白纸上,用调色板将它们混合起来。

“哇,看,红色和黄色混合后成了橙色!”一个小女孩兴奋地喊道。

“我们继续混合红色和蓝色会怎么样呢?”另一个小男孩迫不及待地问。

他们用调色板将红色和蓝色混合在一起,发现变成了紫色。

孩子们迫不及待地尝试了其他颜色的混合,他们的表情充满了好奇和惊喜。

除了这些实验,还有一些小组在进行电路搭建、植物观察、动物饲养等有关生活科学的活动。

我看到一组小朋友正用饲养箱观察着一只小蜗牛,他们仔细观察着蜗牛的容貌、生活习性,并记录下观察结果。

科学发现室活动记录小纸片站起来了

科学发现室活动记录小纸片站起来了

科学发现室活动记录小纸片站起来了日期:XXXX年XX月XX日地点:科学实验室活动内容:今天下午,我们在科学发现室进行了一次有趣的实验。

实验的目的是探索小纸片在特定条件下是否能够自行站起来。

我们小组共有5人参与实验,其中包括三名学生和两名老师。

实验过程如下:1.准备工作在实验开始之前,我们首先做了一些准备工作。

为了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我们精确测量了每个小纸片的长度、宽度和厚度,并将这些参数记录在笔记本上。

另外,我们还准备了一台电子天平用于测量小纸片的质量。

2.条件设置在实验中,我们设定了两组条件,分别是湿润条件和干燥条件。

湿润条件下,我们将每个小纸片都轻轻涂抹了一层水分,以保持其湿润状态。

而干燥条件下,则没有使用任何润湿剂。

3.缓慢加热为了观察小纸片在加热过程中的变化,我们采用了缓慢加热的方式。

我们将每个小纸片分别放置在一个烧杯中,并使用 Bunsen 灯进行加热。

为了确保控制变量,我们使得每个烧杯中的水量相等,并且每次加热时间持续相同。

结果观察:在湿润条件下,我们观察到小纸片在加热过程中逐渐开始弯曲,并退到了一个角度。

当温度达到一定点时,我们发现小纸片突然站了起来并立在了烧杯中。

经过统计,我们发现在湿润条件下,小纸片平均需要加热到70摄氏度才能站起来。

而在干燥条件下,小纸片加热过程中也会逐渐弯曲,但无法站立。

我们从实验中得出结论:湿润条件下,小纸片具有一定的弹性,容易弯曲并站立,而干燥条件下则没有弹性,无法完成这一动作。

讨论与总结:通过这次实验,我们发现湿润条件对于小纸片的弹性有很大的影响。

在加热过程中,湿润的小纸片能够吸收更多的热量,并在一定温度下恢复形变,从而使其能够自行站立。

这个现象可能是由于水分在加热时蒸发造成的。

该实验不仅使我们对小纸片的性质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展示了科学发现室的重要性。

通过科学发现室,我们有机会进行各种实验和观察,通过实践和探索来发现新的事物,培养我们的科学思维和创造力。

幼儿园科学发现室活动记录

幼儿园科学发现室活动记录
3.引导幼儿学习使用触摸的方法感知物体,扩展幼儿的经验。
4.和幼儿共同小结。
“今天我们学会了一个新本领,我们用手摸一摸,捏一捏,知道了…是冷的,…是热的,…是软的,…是硬的,…是光滑的。小朋友可以到外面去再摸一摸其它的东西,把你的感觉告诉大家。”
观察分析:
本次活动的导入环节,我请幼儿用手,摸一摸、捏一捏,体验触碰的感觉。并请幼儿自由表达自己感觉到了什么。在活动的过程中,幼儿能通过触摸发现物体的变化和不一样。最后师幼一同小结,今天学到的本领,通过用手触碰知道了冷热,软硬。在结束的时候,我请幼儿在生活中也去延伸这样的本领,将自己的感觉告诉爸爸妈妈。
记录人:
活动时间
10.6
活动人数
14
活动内容
神奇的响瓶
活动
目标
1.练习借助圆柱体向指定方向滚动物体,感知物体滚动的特性。
2.大胆地并有创造性的玩易拉罐。
3.体验集体游戏的快乐。
观察与
分析
一、热身运动播放《健康歌》,教师与幼儿一起做运动。教师鼓励幼儿听音乐节奏,大胆地、自由地做动作。
二、与小猪共同游戏。
2.请个别幼儿尝试幼儿尝试时,教师鼓励其他幼儿仔细观察的同时适时地给予一定的指导,让幼儿明确游戏的规则。
3.幼儿练习鼓励幼儿大胆进行尝试,在练习中提高操作的技能。
4.比赛请幼儿自由组合成两组进行比赛,并提醒幼儿在过独木桥时注意安全。
四、结束活动。
请幼儿利用工具把小猪送回家——滚进拱门内。观察分析:
活动内容取材于幼儿日常生活,从幼儿的游戏中发现其中蕴含了滚动和滑动的科学原理,培养和保护了幼儿好奇心,设计重视科学探究过程。通过猜想——记录——验证——记录的过程,培养幼儿尊重事实的态度,丰富了幼儿经验,发展了幼儿的语言表达和社会沟通能力。在此基础上,幼儿获得的经验得以归纳、提升。为其树立良好的科学意识和科学态度奠定基础,充分体现科学活动的价值取向。

望远镜科学发现室观察记录

望远镜科学发现室观察记录

望远镜科学发现室观察记录
观察到的现象
今天我们班的区域活动时间又到了,进入科学区,这时我发现王汝轩和旁边的孩子悄悄地说:“航航,你知道吗?昨天我在家看动画片的时候,看见黑猫警长破案的时候,拿着望远镜的,我们科学区也有望远镜的,我们待会儿也去破案吧!”一会,王汝轩就开始拿着望远镜开始对身边事物的观察,一只手拿望远镜、一个眼睛眯着,像极了侦探。

相信通过他的认真态度,一定能学到更多的知识。

对现象的分析
日常生活中有许许多多可以帮助我们的工具,小小的工具有着大大的用处,孩子们对这些工具都十分的感兴趣,都愿意动手去尝试探索。

王汝轩通过对望远镜的使用,认识到了微小世界的奥妙。

综合评价
活动让幼儿通过观察、了解望远镜与我们生活的关系,结合幼儿发展水平生活经验,感受人们是如何根据自己的需要,利用望远镜来为我们的生活服务的,激发幼儿继续关注生活中各种小工具的欲望。

小班科学发现室活动记录

小班科学发现室活动记录

记录人:XXX
1.幼儿讨论回答。

2.教师小结:我们不能玩刀子、剪子等危险的物品,要勤剪指甲保持卫生,特别是冬天就要到了,天气很寒冷干燥,洗完手后要注意擦油,这样皮肤就不会皴裂了。

四、结束
我们的小手真能干,音乐《我有一双小小手》。

观察分析:
本次活动通过观察、体验、操作、表演等方式来感知小手的本领,以及对自己的肢体有所了解,从而达到认识自己。

此次的活动内容贴近生活,贴近孩子,有助于孩子拓展思维,从而达到创新课题的实验目的。

在比大手小手的环节,孩子们很兴奋,知道了自己与小朋友小手的差距;再来比比看老师和自己的大手小手,孩子们纷纷上来要跟我比大小,我们的小手还能做很多事情,如扫地、画画、拿勺子等。

后来因为时间关系,我让孩子们回家和自己的家人比比。

通过教师肢体语言的引导让幼儿在行动中理解、记忆整首诗歌
还有创编时可能创编有连续动作的诗句比较符合现阶段幼儿的年龄特点等等我想这些问题还有待更多次的尝试和探索在每一次的探索中摸索前进不断的总结出一些适合幼儿诗歌学习的经验与方法。

记录人:XXX
XXX幼儿园科学发现室活动记录
记录人:陶剑侠
XXX幼儿园科学发现室活动记录
记录人:XXX
XXX幼儿园科学发现室活动记录
记录人:XXX。

中班科学发现室活动观察记录

中班科学发现室活动观察记录

中班科学发现室活动观察记录活动观察记录2021年5月10日,我们中班的小朋友们进行了一次科学发现室活动。

本次活动的主题是观察动物的特征和行为。

以下是我们的观察记录:一、观察动物特征1. 虎头蛇身的蝴蝶我们在活动中观察到了一只虎头蛇身的蝴蝶。

蝴蝶的头部像虎头一样有黑色的斑纹,身体部分则呈现出蛇的形状。

我们用放大镜仔细观察了这只特殊的蝴蝶,并画下了它的形状和图案。

2. 大力水手的肌肉在科学发现室的植物区域,我们注意到了一棵茄子植物。

茄子的树干像大力水手的肌肉一样粗壮,还有很多分支。

我们摸摸树干,感受到了茄子植物强壮的生长力。

3. 海豚的鼻孔在水族馆的展示区,我们观察到了几只海豚。

通过观察,我们发现了它们的一个特征:在海豚头部前端有两个像鼻孔一样的小孔。

这些鼻孔被称为“呼吸孔”,海豚可以通过它们呼吸空气。

二、观察动物行为1. 猴子的攀爬在动物园里,我们观察到了一群猴子。

猴子们灵活地在树上跳跃、攀爬。

它们的手脚非常灵巧,能够轻松地在树枝之间移动。

我们仔细观察了猴子们的攀爬行为,并画下了它们的形象。

2. 鸟儿的鸣叫在公园里,我们听到了不同种类的鸟儿在鸣叫。

有的鸟儿叫声高亢悦耳,有的鸟儿叫声柔和婉转。

我们留心倾听,用心感受每一种鸟儿的声音,想象它们在传递着怎样的讯息。

3. 蚂蚁的合作在草地上,我们发现了一群蚂蚁正在合作运送食物。

它们组成了一个长长的队伍,一只蚂蚁将食物咬住,然后其他的蚂蚁依次将它传递给前方的蚂蚁。

这种互相合作的行为令我们非常惊奇和感动。

三、总结通过这次科学发现室活动的观察记录,我们了解到了不同动物的特征和行为。

动物世界是如此丰富多样,每一种动物都有着自己独特的特点。

同时,我们也发现了动物们的行为与我们人类的行为有些相似,例如合作、表达等。

通过观察动物,我们更深入地认识了自然界的奥秘,增长了我们的科学知识。

希望未来还能有更多的科学发现室活动,让我们能够继续观察并记录更多有趣的事物。

通过这样的活动,我们能够培养对自然的热爱和探索精神,激发我们的好奇心。

幼儿科学发现室活动记录表

幼儿科学发现室活动记录表
科学发现室活动记录
活动时间
10.13
活动人数
16
活动内容
会唱歌的塑料袋
活动
目标
1.尝试使用多种方法使塑料袋发出声音,如搓、揉、甩、拍、捏等。
2.产生探索塑料袋的兴趣。
观察与
分析
的塑料袋娃娃,我们一起去看一看好吗?(开小汽车入场)
二、自由与塑料袋娃娃玩游戏。
呀,塑料袋王国到了,有这么多可爱有趣的娃娃在等着我们小朋友呢,你想和他们一起玩一玩吗?等一会请每位小朋友找一个塑料袋娃娃,玩的时候要爱护他们,轻轻的玩,想想你可以用什么方法和它一起玩?(放背景音乐,幼儿自由进行探索,教师指导)
提问:刚才你是怎么样和娃娃一起玩的?
个别人幼儿讲述后教师小结:刚才小朋友用了各种各样的方法与娃娃一起来游戏,还有的小朋友说他和娃娃一起玩唱歌的游戏呢!我们请他来说一说是怎么样玩的?(幼儿个别讲述)
小朋友想出了许多的方法让娃娃来唱歌,现在我们就一起让塑料袋娃娃听着音乐唱起好听的歌好吗?(听音乐用塑料袋娃娃来伴奏)
四、结束活动。
小朋友,今天塑料袋娃娃玩了这么长时间已经很累了,我们让它们休息一会吧。天也不早了,我们要回去了,大家和塑料袋娃娃说拜拜!(听音乐回家)
观察分析:
我在引导幼儿塑料袋变伞时,不应该把塑料袋套在头上,而应该引导幼儿把塑料袋平铺在头顶上,这样可能更形象一些。在第二部分中,让幼儿想一想除了老师用搓的方法让塑料袋唱歌外还有什么方法让塑料袋唱歌时,幼儿想出来的方法还是可以的,如来来小朋友就想到了甩一甩、揉一揉的方法。但在这环节中由于教师的引导不够,幼儿和教师配合的不是很好,导致有的幼儿自顾自的在玩。但在最后一部分游戏时,幼儿的参与性还是蛮高的。
科学发现室活动记录
活动时间

中班科学发现室活动观察记录

中班科学发现室活动观察记录

中班科学发现室活动观察记录在中班的科学课堂上,老师带领我们走进了一个神奇的地方——科学发现室。

这是一个充满惊喜和探索的地方,我们可以通过观察和实验去发现许多有趣的事情。

在这里,我们学到了不少有关自然界的知识,也培养了我们的观察力和好奇心。

第一次来到科学发现室,我们看到了许多不同的实验器材和展示物品。

老师先给我们讲解了如何用显微镜观察微小的生物。

我们排好队,每一个人都轮流观察了昆虫标本。

我拿着显微镜,仔细端详了一只小苍蝇的腿,发现上面长满了细小的毛发,简直像是刷子一样。

这个发现令我感到惊奇,我第一次意识到原来昆虫的身体结构是如此的复杂。

接下来,老师带领我们进行了一个有趣的实验。

我们将几个鲜红的红莓放入一个盘子里,然后每一个人都用手指轻轻按压上面的果肉。

果肉里的浆果渗出了许多红色果汁,把我们的手指染红了。

老师告诉我们,这是因为红莓含有大量的花青素,会使果肉变成红色。

通过这个实验,我意识到我们可以通过实际操作来观察和验证科学现象,很有意思!在科学发现室里,我们还进行了一次与水有关的实验。

老师给每个人发了一个玻璃杯和一张纸片,然后告诉我们要将纸片扣在玻璃杯上,并用手指轻轻按住纸片。

接着,老师让我们将玻璃杯倒扣在水盆中,然后慢慢松开手指。

我们惊奇地发现,纸片竟然完全湿润了,但是水并没有从玻璃杯中流出来。

老师解释说,这是因为玻璃杯内外的空气压力不同,使得外部的空气压力将纸片紧贴在杯口上。

这个实验让我明白了空气压力对物体的作用和影响。

在科学发现室里,我们还参观了一个展览,展览中陈列着许多关于天文学和地球科学的展品。

我看到了展示太阳系的模型,从太阳到各个行星的距离各不相同,而且行星的大小也不同。

我对此产生了好奇,于是问了老师一个问题:“为什么太阳系中的行星有的大,有的小?”老师耐心地解答道:“这是因为行星的大小和与太阳之间的距离有关。

越靠近太阳,行星的受热量越多,它们就越大;而越远离太阳,行星的受热量就越少,它们就越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周围捕捉空气,加强对空气的认知。
1.教师:我们到别的地方去捉空气好不好?试试能不能捉到空气?(带领幼儿到各个地方捉空气,播放背景音乐)
2.教师:好,请小朋友把袋子收回来,我请小朋友互相说一说你是从哪里捉到空气的?(你告诉旁边的小朋友在哪里捉到空气的,自由发言)
3.教师:好了,你们刚才是不是在各个地方都捕捉到了空气啊?那么你们说空气能看得见吗?有颜色吗?有味道吗?摸得着吗?
小弹簧真有趣。瞧,把小青蛙都吸引来了。(出示纸弹簧小青蛙)呱呱呱,我是一只跳跳蛙,压一压,跳一跳;压得轻,跳得低;压得重,跳得高。原来这也是一根什么?(弹簧)看用什么做的?它是一根用纸做的纸弹簧。
2.让幼儿猜测折纸弹簧的方法。
猜一猜,纸弹簧是怎么做成的?(幼儿猜测)
3.教师示范讲解制作跳跳蛙。
(1)拆掉一根纸弹簧,引导幼儿观察两根纸条交替折的方法。
【教师总结】原来我们周围到处都有空气,空气是没有颜色,没有味道,看不见也摸不着,因此小朋友通常认为我们周围没有的东西,实际上空气是的确存在的。我们用小手扇一扇空气,有什么感觉?说明空气是存在的,流动的。
五、与空气宝宝做游戏。
1.教师:小朋友们玩过气球吗?(玩过)今天老师也请你们来玩气球,高兴吗?不过,你们先想一想,怎样让气球变大呢?
二、通过玩一玩、演一演的形式,了解弹簧的特性。
1.玩一玩小弹簧,让幼儿自由探索弹簧的特性。
要求:拉一拉小弹簧,你会发现什么?
压一压小弹簧,它又会怎样呢?
压得轻与重,又会有什么不同呢?
好,请小朋友拿出小弹簧,一起玩一玩。
幼儿操作,教师个别指导。
师小结:小弹簧,真有趣,拉一拉,会弹回去;压一压,会跳起来;压得轻,跳得低;压得重,跳得高;说明它是有弹性的。
二、引出空气原理。
1.教师:老师再来变一个魔术,这是什么?(毛巾)这是什么?(杯子)我们也要把毛巾放进杯子里面,这次老师是斜斜地放进水里,小朋友仔细观察哦。看一看会发生什么现象。(气泡产生)小朋友,猜一猜毛巾有没有湿呢?(请你说说看)
2.教师:到底毛巾湿了没有?让我们取出来看一看,我用手扭一扭,湿了没有?(湿了)为什么会湿了呢?
3.教师:现在我们把袋口慢慢张开,用眼睛看一看空气,你能看得见里面的空气吗?(看不见)对,空气是看不见的。那么袋子里的空气有颜色吗?(空气是没有颜色的)4.教师:(用同样的方法来捕捉)袋口张开,用你的小鼻子闻一闻空气是有没有味道的呢?(对,空气是没有气味的)用你的小手伸进袋子里去一摸,能摸到空气吗?(空气是摸不到的)
观察与
分析
一、魔术导入。
1.教师:小朋友们好,今天老师要变个魔术,你们想不想看啊?那小眼睛可要看仔细了!
2.教师:这是什么?(毛巾)是干的还是湿的呢?来,小朋友用手摸一摸。是什么样的毛巾啊?是块干毛巾。
3.教师:这是什么呀?(杯子)老师现在要把毛巾放到杯子里面,然后把杯子直直地倒放在水里,你们猜一猜毛巾会不会湿?(请你说一说)4.教师:那我们取出来看一看,湿了没有呢?小朋友用手摸一摸,湿了没呀?(没有)咦,真奇怪,毛巾明明是放在水里的,却没有湿,是不是很神奇呢?
3.教师:这一次啊,老师的杯子是斜斜地放进去的,斜斜地放杯子里面有空气,空气跑出来了,小朋友说一说什么跑进去了?(水)空气跑出来了,水就跑进去了,所以我们的毛巾就会湿了。而第一次没有湿,是因为空气跑出来了没有?(没有)所以毛巾是干的。刚才老师给小朋友变了两个关于空气的小魔术,好看吗?
三、身边捕捉空气,初步感知空气。
2.教师:如果气球小说明我们吹进去的空气是多还是少呢?老师给小朋友每人准备了一个气球。(幼儿操作,个别指导)吹好了以后捏紧你的气球。
(2)师示范用两根纸条折纸弹簧:两根小纸条,一根横来一根竖,头碰头,边对边,然后用双面胶帮忙固定,双面胶的外衣脱下后,放在篮子里,保持干净、卫生。
(3)哪根纸条在下面,下面纸条往上折,边线一定要对齐,两种颜色交替折,一层一层往上折,折到边缘双面胶固定,注意卫生。请出小青蛙,贴在纸弹簧的上面,好了,跳跳蛙做好了。你们想做吗?
4.幼儿动手制作跳跳蛙。要求:两根纸条要交替折,边线一定要对齐。
5.玩一玩跳跳蛙。
折好的小朋友先玩一玩跳跳蛙,可以边念儿歌边玩跳跳蛙。(跳跳蛙,真有趣,压一压,跳一跳;压得轻,跳得低;压得重,跳得高,压压压、跳跳跳)看看谁的青蛙跳得高。
五、活动延伸。
师:好了,跳跳蛙玩累了,请它在桌上休息一下,其实纸弹簧还可以做好多好玩的玩具,等会儿我们区域活动时,大家再一起做一做、玩一玩。
2.演一演:我是一根小弹簧,巩固弹簧特性。
师:小弹簧的本领真多啊,下面,请你来当一根小弹簧,我当压弹簧的大力士,我压,你蹲,我松手,你跳起,好,卷卷卷,卷成一根小弹簧,哈哈,真好玩;压一压,跳一跳;压得轻,跳得低;压得重,跳得高,压压压,跳跳跳!
三、根据弹簧特性,制作纸弹簧玩具——跳跳蛙。
1.出示纸弹簧跳跳蛙,激发制作兴趣。
XXX幼儿园科学发现室活动记录
活动时间
9.21
活动人数
20
活动内容
好玩的跳跳蛙
活动
目标
1.了解弹簧的特性,培养探究意识。
2.运用弹簧原理制作跳跳蛙,体验活动乐趣。
观察与
分析
过程:
一、导入活动,激发幼儿探究兴趣。
师:小朋友们,今天老师为大家带来了一件小东西,你们看,这是什么?(师出示“弹簧”)它要和我们一起做游戏。
观察分析:
记录人:
XXX幼儿园科学发现室活动记录
活动时间
10.14
活动人数
20
活动内容
好玩的空气
活动
目标
1.感知空气是没有颜色、没有味道、看不见摸不着的特点,知道我们周围到处都有空气。
2.能运用多种感官动手动脑学习探索空气的简单方法。激发幼儿探索欲望,培养幼儿对科学实验的兴趣。
3.培养幼儿关心和保护环境的意识。
1.教师:那么空气它在哪里呢?它又是一种什么样的东西呢?接下来我们来做一个实验。小朋友看,这是什么?(袋子),我要用袋子去捉空气,看看老师是从哪里捉到空气的(用袋子从桌子底下捉了一袋)我捉了一袋空气,你们说一说我是从哪里捉到的呀?
2.教师:老师捉了一袋子的空气,你们也想来捉捉空气吗?老师帮你们每人准备好了一个袋子,都有了吗?现在我们把袋口张开,来捉捉空气,捉好后要捏紧袋口,举起来,我看看,谁捉空气又多又快?(表扬幼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