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TV文化现象之回顾与研究

合集下载

电视艺术概论—MTV艺术资料

电视艺术概论—MTV艺术资料

MTV介绍
全球音乐电视台,也称音 乐电视网(Music Television, MTV)是一个原本专门播放音 乐录像带,尤其是摇滚乐的有 线电视网。MTV后来也播放观众对象锁定在 青少年和青年上的许多不同型态的节目。 MTV在1985年之后为维亚康姆集团所拥有。
CHANNEL 【V】介绍
Channel V是一个国际性的音乐频道,又称 星空音乐台或卫视音乐台。隶属于星空传 媒,在东亚、东南亚、南亚与中东地区的很 多国家都可以收看到。该频道主要播放主 流音乐和一些地区性的点播音乐。主要播 送英文歌曲,但是在一些地区频道也播放 区域性语言的歌曲,在中国 大陆与台湾主要播放华语流 行音乐。
最先出现的一部MV是在1981年8月,美国 的MTV频道播出了一首名为《录像杀死了 广播明星》的作品,MTV作为一个新的媒 介形式诞生。 迈克尔.杰克逊、麦当娜等人都曾借助MTV 实现了音乐的成功 MTV如今不仅有音乐节目,还有动画卡通、 真人秀、喜剧秀、情景喜剧等
MTV包装最成功的作品《Thriller》
Hale Waihona Puke 链接:多采用心理蒙太奇剪辑手法 心理蒙太奇:通过镜头组接或音画有机结合, 直接而生动地展示出人物的心理活动、精神状 态,如表现人物的闪念、回忆、梦境、幻觉、 想象、遐想、思索甚至潜意识的活动。
美国MTV文化思考
以男性为中心的文化现象 以白人为中心的文化特征 多描写性与暴力的内容 画面的存在有助于推广对音乐的理解 对象主要是12-34的年轻人
公益广告宣传类
示例:《The earth songs》(迈克尔·杰克逊)
企业形象宣传类
示例:《康美之恋》(谭晶)
音乐电视的类型三(新形态)
音乐(微)电影

【研究与交流】传统文化对中国MTV发展的影响

【研究与交流】传统文化对中国MTV发展的影响

【研究与交流】传统文化对中国MTV发展的影响武汉化工学院文法系赵津晶MTV文化是影像时代媒介文化现象中的典型个案。

它最初的命名始于1981年美国一个音乐频道的建立。

短短20余年,它奇迹般发展膨胀起来成为了20世纪末、21世纪初世界青年文化的一面旗帜。

20世纪90年代初MTV传入中国,在迥异于西方历史文化的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下,我国的MTV已初步建立起自成一局的象征代码体系,构建了明显不同于欧美MTV的表现模式和意义大厦。

一、内容上偏重教化,强调道德伦理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音乐充当着政治和道德的载体,在寓教于乐中发挥着“争取民心,保持整个社会和谐”的作用。

正是在这种“乐以安德”传统的影响下,中国的MTV从一开始就与欧美表达个性、宣泄欲望的MTV不同,内容上偏重道德伦理和教化功用既是一个必然,也是中国文化同化外来文化并对其改造的结果。

中国MTV中的教化内容是多方面的,并且常常是含而不露、柔和亲切的。

它通过对众多题材的描绘,在人们的生活中普及良好秩序和理性精神,既包含着社会政治原则,又渗透着伦理道德规范,平静而有力地起到安抚人心、稳定社会、传承文化的作用。

同时教化内容能够跟随时代发展而不断添加新要素。

歌颂题材的MTV在中国内地是最常见的,歌者往往直抒胸臆、歌咏其怀、点明意义、指明方向、礼赞生活,再配上有模范和激励作用的恢弘画面,教化大众的目的即可方便快捷地达到,社会政治类题材作品如《走进新时代》就是其典范。

而“堂堂正气闪着太阳光华”的《珠穆朗玛》是在赞美自然的同时,使之拟人化,附加中华民族精神于其上,将大自然社会化和政治化。

以时代生活为题材的MTV也在发挥着“传道”的功能。

他把触角深入寻常百姓家,以百姓代言人的身份展现人们对现今社会的热爱之情,如《好日子》中,宋祖英以甜美的形象告诉我们:“今天明天都是好日子,赶上了盛世咱享太平”。

与此同时,面对社会问题,MTV在维护现行政策的前提下,推出励志类作品,建议百姓调整心态,积极自立。

大众媒介下舞蹈类电视节目的文化现象解读

大众媒介下舞蹈类电视节目的文化现象解读

大众媒介下舞蹈类电视节目的文化现象解读随着大众媒介的普及和发展,舞蹈类电视节目成为一种热门的娱乐形式,引发了一系列的文化现象。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解读舞蹈类电视节目在大众媒介下的文化现象。

舞蹈类电视节目的出现为广大观众提供了一个直观的舞蹈表演平台。

传统上,观众只能通过舞台演出、电影或电视剧来欣赏舞蹈表演。

而通过舞蹈类电视节目,观众可以在家中舒适的环境下观看到各种各样的舞蹈表演,不受时间和地域的限制。

这种媒介转变改变了人们对舞蹈的接触方式,提高了大众对舞蹈艺术的了解和欣赏水平。

舞蹈类电视节目的竞技性质激发了观众的热情和参与度。

舞蹈类电视节目通常采用竞赛的形式,选取一批有潜力和天赋的舞者进行比拼,从而产生了悬念和紧张感。

观众可以通过投票或观众评委的方式参与节目的评选过程,使得观众成为节目的一部分。

这种互动性激发了观众的兴趣,带来了强烈的观赏体验。

第四,舞蹈类电视节目的娱乐属性强化了文化交流的功能。

舞蹈类电视节目通常采用娱乐的形式呈现,通过选手的表演和评委的评论,将观众引入一个轻松愉快的娱乐氛围中。

观众可以通过电视节目了解到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舞蹈文化,增加了对其他文化的了解和兴趣。

这种文化交流的功能有助于促进文化多元化和民族认同感的构建。

舞蹈类电视节目的成功推动了舞蹈产业的发展。

舞蹈类电视节目在大众媒介下的热播,使得舞蹈成为一种日益受到关注和认可的艺术形式。

这种关注和认可在一定程度上促使了舞蹈行业的发展,增加了对舞者、编舞家和舞蹈学院的需求。

舞蹈类电视节目也为舞蹈行业提供了一个展示和交流的平台,推动了舞蹈艺术的创新和进步。

舞蹈类电视节目在大众媒介下引发了一系列的文化现象。

通过舞蹈类电视节目,观众可以直观的欣赏和了解到各种各样的舞蹈表演,激发了观众的观赏兴趣和参与度。

舞蹈类电视节目的多样性和娱乐属性还促进了文化交流和舞蹈产业的发展。

这些文化现象为舞蹈艺术的普及和传承提供了重要的支持和推动。

MTV跨文化案例分析

MTV跨文化案例分析
MTV于1981年开始在纽约市播放,成为有线电视革命的开端。
1987年 90年代 现在
1987年创建MTV欧洲台,MTV成为全世界最受欢迎的有线电视节目。
MTV开设亚洲频道,海外快速扩张。 同时,MTV的主要组成节目已经属于非音乐性质。
隶属维亚康姆公司 ,在国际媒体市场的每一个领域都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1995
MTV网改变了它的策略,MTV网对西欧不同 地区作了不同的馈入,在实施创新控制的同时, 一方面使所有这些频道保持了一种类似的令人 既熟悉而又异常兴奋的形象,即有一种在美国 身临其境聆听MTV的感觉; 另一方面,又增加了当今本土的内容。每当 MTV的一个新的地方播放站开张,它总是先从 世界其他各地方调入外派人员,把公司的文化 和经营原则作一个“基因移植”。 但是,一旦这些东西被确立后,电视网就会换 上当地的雇员而把外来人员调走。其理念是 “深入本土人的人心”并制作出他们喜闻乐见 的节目。
3. MTV成为首家免费展示生活在这片朝气蓬勃的 土地上的年轻人,他们的生活还有天赋的频道。 为阿拉伯观众开了一扇了解全球青年文化的窗 户。
MTV在全球的发展
MTV为欧洲各国 表现杰出的歌手 设立 MTV欧洲音乐奖
MTV于1977年 在美国的 俄亥俄州 哥伦布市创立, 名为QUBE
1996 年, MTV 全球 音乐电视网 开设了MTV 亚洲频道
MTV在阿拉伯的挑战
文本页
经常与西方媒体中的暴力, 动乱,恐怖分子联系在一起。 阿拉伯人是反感西方人的。 对政治敏感。 阿拉伯文化保守,宗教信仰浓厚,宗教对个人 思维,行为约束较强。国家多,民族多。
西方文化强调开放性。 MTV节目内容以情色性,挑逗性闻 名。 MTV是中东宗教信仰,保守文化对 西方流行文化抨击最多的领域。

探析MV的发展

探析MV的发展

探析MV的发展摘要:21世纪的新兴传媒工具在突飞猛进的发展,与此同时带动了相关领域的巨大变化,从MTV到MV,音乐电视的制作风格和艺术水平都已经不同于以往,观众在听取音乐的同时,画面带来的视觉享受无时无刻不充斥着观众的眼球,随之而来的,是铺天盖地的风格迥异的MV,其中不乏优秀的MV作品。

关键词:MV MTV 创意方法MV的时间艺术发展趋势(一)MV的定义就音乐电视的概念而言,它应该是利用电视画面手段来补充音乐所无法涵盖的信息和内容。

要从音乐的角度创作画面,而不是从画面的角度去理解音乐。

广告是宣传产品,MV是宣传歌曲和歌手。

杰出的MV视觉造型包括两个方面:诠释音乐,展示歌手。

较权威的定义是:MV指把对音乐的读解同时用电视画面呈现的一种艺术类型。

[1]MV最经典的案例是1982年迈克尔·杰克逊的专辑《Thriller》,它几乎是真正意义上标志着MV的诞生。

MV的提法是近几年开始的,大家感觉“MTV”范畴有些狭窄,因为“音乐电视”并非只是局限在电视上,还可以单独发行影碟、或者通过手机、网络的方式发布,所以,就采用MV来表示了,MV的意思是“Music Video”。

MV是一种视觉文化,是建立在音乐、歌曲结构上的流动视觉。

视觉是音乐听觉的外在形式,音乐是视觉的潜在形态。

(二)MTV or MV?MTV是一种运用声电技术以及充满"爆炸性"的视觉信息来传播音乐的一种综合性电视艺术。

[2]MTV是伴随着电视节目的发展而产生的。

电视音乐与先它出现的电影音乐有许多共同之处,长期以来它继承了电影音乐的许多特点与规律,也逐渐形成具有特色的一种新兴的音乐形式。

在"音乐"这一艺术形式中,电视音乐与其他形式的音乐没有什么本质上的不同,即由有组织的乐音构成,有音高。

节奏、速度、力度、有旋律、和声、有乐句、乐段。

在配器的手法与对各种情绪的表现方式上也与其他类别的音乐大致相同。

把"音乐"这种极富感情色彩的艺术作用于电视节目中,又形成了电视音乐自己独有的特性。

电视艺术概论—MTV艺术

电视艺术概论—MTV艺术

色彩的节奏,即色彩与音乐情调风格的协 调一致。色彩具有象征意义。色彩的冷暖 进退与音乐的高低起落之间,有着天然的 对应关系。色彩在表达情感方面有着特殊 的作用。暖色调与冷色调、黑与白、明与 暗,和音乐节奏的快慢、强弱、高低是可 以相互对应的,通过不同的蒙太奇手法组 接,表达不同的情绪、格调、风格。
MTV/MV艺术专题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一、MTV/MV概述
1.MTV/MV的出现和概念
区分MTV和MV
• MTV(Music televesion),指的是音乐电视,是指 专门播放音乐的一个电视频道,即它是用电视来传播 音乐的一个渠道 。
• MV(Music Viedo)音乐录像,这才是我们今天说的 用电视的视听语言来重新演绎歌曲的一种方式,是一 种艺术形式 。
画面中的视觉节奏
视觉节奏属于空间层次,主要是指镜头语 言节奏,它是由线条、光线、景别、色彩、 镜头长度、运动速度、运动方向、空间大 小和镜头运动幅度等元素构成的。
视觉的节奏,即音乐与画面节奏的精确吻 合。如《爱上爱情》就是在拍摄现场一边 放音乐一边拍,跟着音乐节奏找到节奏感 觉,推、拉、摇、移、升降都与音乐节奏 相吻合。跟着音乐节奏,视觉就会找到落 点。做到心中有音乐,是导演确定视觉节 奏的关键。
导演:约翰.兰迪斯 作品获奖:截止2006年11月,全世界范围 共销售该唱片1.04亿张;获得150多个白金 唱片奖; 制作成本:50万美元 最初时长:15分钟
《THRILER》创作特点
恐怖电影的叙事风格和表演风格 歌唱者多角色快速转换 对梦境的营造,采用心理蒙太奇手法组接 碎片式的情景拼贴
音乐:曲式简单、演唱简单、具有本民族感 画面:非逻辑性、跳跃性

浅议MTV文化的影响

浅议MTV文化的影响
V 的 概 念 1 MT
有 大 量 的 对 都 市 当 下 生 活 的 表现 , 比如 都 市 丛林 的一 幢幢 高楼 大 厦 , 红 酒 绿 的 各 种 K V、 总 会等 等 豪 华 的消 费 场 所 , 琅 满 目 灯 T 夜 琳 的 商 家 店 铺 , 颜 六 色 的各 式 商 品和 衣 物 , 级 饭 店 中 的 纸 醉 金 五 高
方 面 , v 冲 击 了整 个 社 会 的 表 意 体 系 , 是 , 一 方 面 , MT 但 另
这 恰 恰 打 开 了传 统 表 意 体 系 的枷 锁 。 统 影 像 的表 意 系 统 是横 向 传
组 合 的 . Mr 的表 意 体 系 是影 像 的 纵 向 组合 。 T 而 V M V打 破 了横 向
本 文 首 先介 绍 了 MTV的 起 源 和 发 展 .接 着 概 述 了它 的 概 念 和 特 征, 最后 论 述 了它 对人 们 生活 的 影 响 。 关键 词 : V; 乐 电视 ; 费 ; 体 影 像 ; 觉 化 ; 感 MT 音 消 身 视 快 中 图分 类 号 : P 7 文献 标 识 码 : T 3 A 文 章 编 号 :1 7 — 1 ( 0 0 1 — 2 9 0 6 3 21 12 1 ) 0 0 7 — 2
MT 的 M 是 英 文 Mu i 音 乐 ) V s c( 的第 一 个 字 母 , TV是 英 语 而 电视 (ee iin 的 缩 写 , V 可 直 译 为音 乐 电视 。MT 的 内容 都 tlvso ) MT V 是 通 俗 歌 曲 , 曲 都 是 经 过 精 选 的优 秀 歌 曲 , 最 好 的 歌 曲 配 以 歌 用
组 合 和 叙事 逻辑 的 制 约 . 样 就 革 新 了影 像 拍 摄 的距 离 、 度 以 这 角

浅议MTV文化的影响

浅议MTV文化的影响

70· Observes一、MTV的起源和发展1981年8月1日,美国华纳阿克麦斯公司在有线电视网上开播了一个新栏目Music Television,MTV由此正式命名,诞生了一种崭新的音乐表达形式。

1982年Michael Jackson(迈克尔·杰克逊)的歌曲MTV《录像带杀死了广播明星》在美国的MTV电视台首次播出,标志着MTV这一艺术形式的诞生。

从制作摇滚录像带起步的MTV发展到1985年逐渐进入了繁荣时期, 音乐的类型也更多元化, 除了“重金属”外还有“说唱音乐”和“街舞音乐”(hip-hop), 逐渐垄断了流行音乐市场。

20世纪90年代,中国引入MTV这样一种新的电子影像娱乐形式。

广州、上海等地的广播电台先后设立了内地流行歌曲排行榜, 紧接着各地的电视台和有线电视台陆续开设了MTV栏目, 于是各公司的歌手频频亮相于各种媒体面前。

二、MTV的概念和特征(一)MTV的概念MTV的M是英文Music(音乐)的第一个字母,而TV是英语电视(television)的缩写,MTV可直译为音乐电视。

MTV的内容都是通俗歌曲,歌曲都是经过精选的优秀歌曲,用最好的歌曲配以最精美的画面,使原本只是听觉艺术的歌曲,变为视觉和听觉结合的一种崭新的艺术形式。

有学者对于中国的音乐电视(MTV)下了这样的定义,“中国音乐电视是展示中国音乐文化并为中国大众服务的和为中国受众所喜闻乐见的电视艺术形式。

它是一种为传播中国音乐作品, 推出其相关商品录像带, 兼有“造星”或宣传功能, 以达到赢利或非赢利(如教化)之目的, 而创作、制作的3至5分钟的单曲音乐电视片。

”[1](二)MTV的特征1、视觉化。

视觉化是MTV的本质特征,也是视觉文化最显著的特征之一,就是把本身非视觉的东西视觉化。

在20世纪30年代,海德格尔就认为,我们正在进入世界图像时代,“世界图像并非意指一幅关于世界的图像,而是指世界被把握为图像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9年6月第10卷 第2期 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June2009Vol.10 No.2 M T V文化现象之回顾与研究欧阳昭(华中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湖北武汉430000)摘 要:在科技高度发达的电子影像时代,在传媒技术全面的渗透下,M T V这种新兴的电视艺术形式不仅满足人们的视觉消费,而且逐渐形成了与时代发展相适应的一种典型的文化现象。

本文对M T V的起源、发展、分类以及M T V在美学中的偏向和M T V的文化意义等进行探讨和综述,以利于更深层次、更全面、更客观地对MT V今后的发展趋势以及M T V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做出正确的分析和研究。

关键词:M T V;音乐电视;音画割裂;真人秀 M T V是二十世纪末工业化社会出现的一个最令人惊叹的文化现象,同时也是影像时代媒介文化中的一个典型的现象。

它作为电视艺术的一种类型,从其诞生至今不过短短二十几年,却已几乎成了电视的同义语,并且如魔咒一般在千万颗年轻的心灵里掀起了追逐的狂潮。

音乐从此由抽象的无形流行变为具体的影像表演,MT V以其对音乐的勇敢解构而拥有一种强烈的民主色彩,除获得电视一代的广泛拥戴外,还成为了“崭新的大众文化样式是媒介文化最为生动有力的阐释者。

人类历史由此被划分为三个渐进的发展阶段:口语文化时代、印刷文化时代与电子文化时代。

”一、M T V的起源、发展1952年,电台节目主持人艾伦弗雷德主持了一个名为“月亮狗摇滚舞会”的节目,这时起音乐进入了严格意义上的摇滚时代并且以强劲的势头进入60年代。

20世纪70年代,在电视技术的基础上出现了一种新的宣传方式拿就是音乐录音带(m usic video)。

1975年历史上第一部真正的音乐录像带———“女王”乐队的《波西米亚狂想曲》在电视台播出后,让音像投资商人门看到了单曲销量惊人的商机,纷纷投资于音乐录像片制作和销售,同时还应运而生了专业的录像导演群体和音乐制作人群体,直接导致后来MT V文化现象出现的基础。

1981年3月3日,美国华纳卫星娱乐公司向世人宣布要开通一个24小时播放音乐录像带的电视频道,8月1日华纳娱乐公司资深经理约翰莱克斯,这位“音乐电视之父”在镜头前郑重的宣告“ladi e s and gentlemen,r ock and t oll”音乐电视频道正式创立了。

这个新成立的音乐频道M usic Televisi on Video(简称M T V),从播放摇滚音乐开始迈步,主要播放流行的音乐录像带也就是唱片的广告片。

虽然当时MT V的前途未卜,但现在我们知道,MT V是一个已经覆盖全世界140多个国家、3.5亿家庭的强大媒体。

在1981年-1983年M T V的创作初期,MT V频道只是一个没有商业广告,24小时连续播放音乐录像的频道。

最初频道只有120首歌的录像带在来回不停的播放,因此美国大多数有线电视台都拒绝和MT V合作。

1982年3月,MT V采用唱片销售店和摇滚歌星结盟的方式进行全国的市场推广活动,一句“I W antM yM T V”道出了M T V的商业目的、意味着摇滚歌星的出头之日和千万青少年乐迷的心声。

MT V的宣传方式以及这些明星的号召,使得MT V成为当时一种必须的流行文化,所有的有线电视都开始抢占MT V这块能带来利润的先机。

由于第一阶段的大获全胜,M T V的新总裁皮特曼于1983年这一年里,使M T V进入了1890万个家庭、在开始18个月里获得了700万美元广告收入、成功的运作了音乐电视频道的“第二次开播”等。

为了面向国际发展,MT V内容丰富的节目使它成为了一个提供全复位服务的网络,除了音乐之外还有如:新闻、体育、连续剧、纪录片、卡通片、游戏,传统节目等。

为了接触不同身份、年龄的阶层,M T V还增加了M T V2、VH-1等频道。

1987年1月,MT V欧洲频道成立,覆盖37个国家,6100万个家庭,伦敦总部储备1.8万部音乐录像带专辑,储备以每周55部的速度增长。

1988年7月15日,M T V国际频道开播,面积覆盖整个拉丁美洲国家。

1990年10月20日M T V巴西频道开播,成为南美最大的流行音乐电视频道。

1991年M T V亚洲频道开播,1993年拉丁美洲频道开播。

VH-1频道也一如它的姊妹走着相同的发展路线。

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M T V首次出现在美国后,便在发达欧美国家风行。

M T V在我国的屏幕上兴起是从九十年代开始的,最初是从港台地区传入,并在沿海的广东电视台、深圳电视台、海南电视台率先播出。

为了使M T V这种新的电视艺术形式得到更好的发展,中央电视台文63收稿日期3基金项目湖南省教育“十一五”规划重点课题(X K6Z)作者简介欧阳昭(),女,湖南邵阳人,硕士研究生。

7:2009-0-10:J0A C010 :1978-艺部于1993年12月举办了首届中国MT V电视音乐评奖工作。

二、M T V在美学中的偏向M T V运用现代的电视技术让音乐和画面相互交融、共存独特的方式,使影像的拼贴剪辑和充满隐喻色彩的情感意识,在观众的自由本体的时空中转换。

这种变幻莫测的蒙太奇手法,使得单纯的音乐在一定意义上从一种纯粹的听觉艺术转化为了视觉艺术。

欣赏者从如梦境般的画面流动中,随着M T V中的声音碎片,感受着M T V制作者或是演唱者甚至是欣赏者本身的自我理解的精神幻觉,满足着不同个体的潜在欲望。

音乐的欣赏者从听众转变为观众,发展趋势转化为声画合一、以画入声。

在现代商业气息重厚的现在,快餐文化影响下的制作技术和单纯追求视觉效果的许多M T V作品层出不穷。

也就意味着,这将把许多和音乐本身互不相干的东西组合在一起,而这些不相干的画面都是极富渲染力,却无逻辑性、无情节性、无连贯性。

这种强迫式、浸泡式的精神灌输是在欣赏者完全没有戒备的情况下,无意识的状态下发生的。

但是那种虚幻的美丽,只如泡沫转瞬即逝,充斥着我们感官的只是一种心绪和无谓的接受,剩下的也只有孤独和虚幻。

从这个角度来看,M T V显然已经瓦解了音乐的凝聚力,已经没有音乐最初的深度、想象、哲理可言,而如生命般流淌的音乐旋律已被虚幻的影音碎片取代,在这个跳跃虚拟的后现代时空中人们体味的只是游戏的快乐和消费审美的放纵。

这种过分的依赖感官刺激来理解艺术的方式,不能不说是人类意识行为的倒退和悲伤。

然而,MT V确实可以帮助欣赏者对音乐进行更好的阐释和理解,但在阐释和理解的背后人们应认清楚MT V的画面节奏和音乐旋律的辩证关系,当然这种辩证关系处理是否得当还涉及到创作者的自身艺术修养和创作水准等多方面。

三、M T V的文化意义在漫长的人类音乐发展史中,音乐从最初的“杭育”声中脱胎换骨到现代的“M T V”,这是音乐利用电视技术发展而成的一种崭新的视听艺术形式,也是音乐走向大众化、商业化的一种有效传媒方式。

M T V的出现使得音乐在电子影像时代发生了重大变革:音乐的视觉化趋势和音乐商品化浪潮。

也正是M T V的这种创新和突破而带来了辨识上的困难,也是M T V本身正处于的交叉艺术的边缘,从而使人们对其定位也变得模糊起来。

M T V作为电视艺术的一种类型,在十几年的发展过程中,它跨越传统的思维定势和逻辑规律,如今在电视广告片、电视舞蹈的创作、电视网络、通讯等中也大量的吸收和采用M T V常用的表达方式如:镜头推进、马赛克、遮挡、抠像等视像技术和蒙太奇法则等。

音画结合带来的是艺术种类的扩充和发展,现在电视已成为大众文化娱乐消遣的主要来源并融入了人们的生活,M T V这种生动的艺术形式也就构成了社会文化的核心部分,从而影响着整个社会文化的潮流和人们的价值取向方向。

音乐电视中树立的偶像形象或是MT V中的情节,这些文化碎片通过MT V梦境般的影音投射到无数的追星族的身上,从而对青少年的文化价值取向以及对时尚文化的看法等方面造成潜移默化的影响,甚至掀起轩然大波,可见音乐电视如今已经不仅再只是关乎视听的娱乐。

它不单纯是一种艺术形式,还是艺术形式的行销品、广告片。

由于M T V作品还能利用技术批量拷贝,即印证了市场化的经营特征,也使其成为了后工业文化的一种典型代表,所以说MT V是文化更是商品。

二十一世纪是音乐文化多元化的时代,M T V的迅速发展构筑了一个极具魅力和吸引力的视听世界,而MT V也就是这种的对应与时俱进的并正在潜移默化的影响人们生活的视听兼容的现代艺术。

在艺术发展的历史长河中,MT V正在以它独特运作体系展现着无限的生命力。

参考文献:[1]巩伟.M T V的艺术魅力[J].黄钟,1996,(3).[2]胥昌秀.中国“MTV”现象分析[J].中国音乐学,1996,(1).[3][美]托马斯英奇.美国通俗文化简史[M].桂林:漓江出版社,1998.[4]周卫民.M T V:影像和声音的诱惑[J].中国新时代,1999,(1).[5]刘曲雁.M T V艺术的发展历程与现状之我见[J].新疆艺术学院学报,2003,(2).[6]周冰冰.音乐电视的歌曲、创意及其节奏[J].人民音乐,2003,(5).[7]郑建丽,周婷玉,吴晓恩.M T V的意义空间[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4.[8]赵啸雅,李斌.MTV的背后———谈MTV对音乐的误解[J].艺术评论,2004,(9).[9]蓝凡.电视艺术通论[M].学林出版社,2005.[10]蓝凡.M T V的审美特质[J].福建艺术,2006,(3).[11]蓝凡.M T V/MV新论[J].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2005,(3).[12]程辉.中国音乐电视(MT V)发展与趋势[J].电影文学,2007,(15).7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