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环境监测分析方法标准

合集下载

如何进行水环境质量监测与评价

如何进行水环境质量监测与评价

如何进行水环境质量监测与评价水是我们生活和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源,而水环境质量的监测与评价对于保护水资源、维护人民生活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探讨如何进行水环境质量监测与评价的方法和步骤。

一、水环境质量监测的目的水环境质量监测旨在了解水体的污染状况,评估水体是否适合特定的用途,为制定污染控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其主要目的包括:1.了解水环境的污染负荷和污染源;2.监测和控制水污染物的浓度和分布;3.评估水体是否达到特定的水质标准;4.提供科学数据支持,为水环境治理和资源保护提供参考。

二、水环境质量监测的方法1.采样与分析水环境质量监测的第一步是采集水样品,并对样品进行分析。

采样要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样点,确保样品能够反映整个水体的污染情况。

常见的水样品采集方法包括虹吸法、自动水样器和人工采样等。

而水样品的分析方法包括化学分析、生物学分析和物理学分析等。

2.指标选择根据水体的用途和当地的环境法规,针对不同的水环境目标,选择适当的监测指标是至关重要的。

常用的指标包括水中溶解氧、COD(化学需氧量)、BOD(生化需氧量)、氨氮和总磷等。

选择合适的指标能够反映污染物的浓度和对水体的影响,为评估水质提供重要依据。

3.监测技术与仪器随着科技的发展,水环境质量监测技术和仪器也得到了不断的改善和创新。

例如,光谱分析技术、质谱技术和电化学分析技术等。

这些先进的仪器能够提高监测的准确性和精度,同时缩短监测的时间和成本。

三、水环境质量评价的方法1.参考水质标准水环境质量评价的基础是参考水质标准。

根据不同的用途和当地的法规,制定相应的水质标准是评价水体是否合格的依据。

水质标准通常包括水中污染物浓度限值,以及对于水中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健康的要求等。

2.综合评估方法水环境质量评价需要综合考虑多个因素,如化学污染物、生物指标、水质标准等。

常用的评价方法包括目标达成度评价、综合污染指数评价和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等。

水质检测标准、检测方法

水质检测标准、检测方法

水环境监测方法标准标准编号标准名称实施日期HJ/T338-2007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划分技术规范2007-2-1HJ/T341-2007水质汞的测定冷原子荧光法(试行)2007-5-1 HJ/T342-2007水质硫酸盐的测定铬酸钡分光光度法(试行)2007-5-1 HJ/T343-2007水质氯化物的测定硝酸汞滴定法(试行)2007-5-1 HJ/T344-2007水质锰的测定甲醛肟分光光度法(试行)2007-5-1 HJ/T345-2007水质铁的测定邻菲啰啉分光光度法(试行)2007-5-1 HJ/T346-2007水质硝酸盐氮的测定紫外分光光度法(试行)2007-5-1 HJ/T347-2007水质粪大肠菌群的测定多管发酵法和滤膜法(试行)2007-5-1 HJ/T191-2005紫外(UV)吸收水质自动在线监测仪技术要求2005-11-1 HJ/T195-2005水质氨氮的测定气相分子吸收光谱法2006-1-1 HJ/T196-2005水质凯氏氮的测定气相分子吸收光谱法2006-1-1 HJ/T197-2005水质亚硝酸盐氮的测定气相分子吸收光谱法2006-1-1 HJ/T198-2005水质硝酸盐氮的测定气相分子吸收光谱法2006-1-1 HJ/T199-2005水质总氮的测定气相分子吸收光谱法2006-1-1 HJ/T200-2005水质硫化物的测定气相分子吸收光谱法2006-1-1 HJ/T164-2004地下水环境监测技术规范2004-12-9 HJ/T132-2003高氯废水化学需氧量的测定碘化钾碱性高锰酸钾法2004-1-1 HJ/T96-2003pH水质自动分析仪技术要求2003-7-1 HJ/T97-2003电导率水质自动分析仪技术要求2003-7-1HJ/T98-2003浊度水质自动分析仪技术要求2003-7-1HJ/T99-2003溶解氧(DO)水质自动分析仪技术要求2003-7-1HJ/T100-2003高锰酸盐指数水质自动分析仪技术要求2003-7-1HJ/T101-2003氨氮水质自动分析仪技术要求2003-7-1HJ/T102-2003总氮水质自动分析仪技术要求2003-7-1HJ/T103-2003总磷水质自动分析仪技术要求2003-7-1HJ/T104-2003总有机碳(TOC)水质自动分析仪技术要求2003-7-1HJ/T86-2002水质生化需氧量(BOD)的测定微生物传感器快速测定法2002-7-1HJ/T91-2002地表水和污水监测技术规范2003-1-1HJ/T92-2002水污染物排放总量监测技术规范2003-1-1HJ/T70-2001高氯废水化学需氧量的测定氯气校正法2001-12-1HJ/T71-2001水质总有机碳的测定燃烧氧化-非分散红外吸收法2002-1-1中心以化工行业技术需求和科技进步为导向,以资源整合、技术共享为基础,分析测试、技术咨询为载体,致力于搭建产研结合的桥梁。

如何进行水质监测数据的分析和解读

如何进行水质监测数据的分析和解读

如何进行水质监测数据的分析和解读水质监测数据的分析和解读对于保障水环境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正确地分析和解读水质监测数据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水环境的变化趋势,评估水体的健康状况,并制定针对性的水质改善措施。

本文将介绍水质监测数据的分析方法和解读要点,并提供相关的实用建议。

一、水质监测数据的分析方法1. 收集和整理数据在进行水质监测数据的分析前,首先需要收集和整理相关的监测数据。

这些数据可以来自水质监测站、实地采样和实验室测试等渠道。

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对于后续的分析非常重要。

2. 数据预处理在进行数据分析之前,可能需要对数据进行一些预处理工作。

常见的预处理方法包括填充缺失值、修正异常值、归一化处理等。

这一步的目的是为了使数据更加规范和可靠,以便进行后续的分析。

3. 数据可视化数据可视化是水质监测数据分析的重要环节。

通过绘制图表、制作统计图像等方式,可以直观地展示数据的分布情况、变化趋势等。

常用的数据可视化工具有条形图、折线图、散点图等,选择合适的图表类型可以更好地展示数据的特征。

4. 统计分析在进行水质监测数据分析时,统计分析是一项必不可少的工作。

利用统计学方法可以对数据进行总体分布、相关性、差异性等方面的分析。

常见的统计分析方法有描述统计分析、假设检验、相关系数分析等。

这些分析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入地理解数据,发现数据背后的规律和关联。

二、水质监测数据的解读要点1. 核心指标分析水质监测数据中常见的核心指标包括溶解氧、pH值、水温、浊度、化学需氧量(COD)、总氮、总磷等。

对于这些指标,需要及时进行分析和解读。

比如,溶解氧是衡量水体中氧气含量的重要指标,低溶解氧水平可能导致水体富营养化等问题。

2. 趋势分析水质监测数据的趋势分析能够帮助我们了解水环境的变化趋势。

通过分析历史数据,可以判断水质是否有改善或恶化的趋势,从而提前采取相应的保护和治理措施。

趋势分析常用的方法有线性回归分析、滑动平均法等。

3. 阈值分析水质监测数据中的某些指标有相关的国家或地方标准和限值,通过与这些阈值进行对比分析可以判断水体的健康状况。

水环境监测技术与检测标准

水环境监测技术与检测标准

水环境监测技术与检测标准挑战与背景随着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人类生产和生活所需的水资源也随之增加,同时水环境也受到越来越多的污染。

因此,水环境质量的监测和保护越来越成为各国政府和社会公众关注的问题。

水环境监测技术和检测标准的不断更新和改进,对于保障人类健康、生态安全和可持续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水环境监测技术传统技术传统的水环境监测技术主要包括现场监测和实验室分析两个方面。

现场监测通常采用手工采样、手工测定等方法,具有简单、实用的特点。

但是,在大量样品分析时,人工操作费时费力、误差较大,还可能造成操作繁琐、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等问题。

实验室分析技术则常见于化学、生化等领域,通过对水样的物理及化学参数进行检测,来评价水质。

但是,实验室分析需要经过对样品的预处理、分离、纯化等程序,时间和人力成本较高,同时还涉及到对高端仪器设备的投资和维护。

现代技术现代的水环境监测技术主要基于人工智能、大数据技术、纳米技术等新兴技术的应用。

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使得对大量数据的处理和分析变得更加精准和高效;大数据技术的应用使得数据的收集和分析更加全面和深入;纳米技术的发展则弥补了传统实验室技术对于样品预处理、分离等程序所带来的缺憾。

举个例子,目前,水质自动监测系统的应用已经得到了广泛认可。

此设备可以将一些常规的水质参数(如总磷、总氮、COD等)监测自动化,并实现对水环境的长期全面监测,取代了传统的手工监测。

水环境监测标准水环境监测标准是对水体进行检测、监测和处理的基础性要求和技术规范,旨在保障人类健康和环境安全。

国际上常用的检测标准有以下几种:美国环境保护局(EPA)美国EPA是全球环境保护的领头羊之一,其标准对于全球环保影响深远。

EPA的《饮用水标准规则》、《清洁水法》等文件中都有详细的监测标准、检测方法和限制浓度的要求,以确保环境安全和人类健康。

欧盟水质监测标准欧盟的《水框架指令》是水环境质量管理的重要法律框架,其中对于水质标准的制定、监测和评估都有详细的要求。

水质检测的常见方法与标准

水质检测的常见方法与标准

水质检测的常见方法与标准水质检测是评估和监测水体质量的重要手段,是保障人类健康和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本文将介绍水质检测的常见方法与标准,并分步骤详细列出。

1. 水质检测的意义:- 水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需求,水质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人们的身体健康。

- 水质检测能够发现水中存在的污染物,及时采取措施保护水资源。

- 水质检测是环境监测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评估水体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

2. 常见的水质检测方法:- 物理方法:包括浑浊度、颜色、温度、气味等的检测。

常用的仪器包括浊度计、色度计、温度计等。

- 化学方法:通过检测水中化学物质的含量来评估水质。

常见的检测项目包括pH值、溶解氧、总硬度、重金属等。

常用的仪器有pH计、溶解氧仪、电导仪等。

- 生物学方法:通过检测水中生物指标来评估水质。

常见的指标包括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底栖动物等。

常用的仪器有显微镜、生物显微镜等。

3. 水质检测的步骤:- 选择适当的样品点:根据需求选择合适的样品点,例如饮用水源、河流、湖泊等。

- 采样:按照相应的标准和要求进行水样的采集。

避免污染和混杂,并确保采样器具的洁净。

- 处理样品:根据检测项目的不同,对采集的水样进行处理,例如过滤、酸碱调节等。

- 进行检测:按照不同的检测方法使用相应的仪器进行结果测量。

- 数据分析与评估:根据测量结果对水质进行分析评估,判断是否符合相关标准和要求。

- 结果报告:将检测结果整理成报告,清晰明了地向相关部门或用户反馈。

4. 水质检测的标准:- 国际标准:例如世界卫生组织(WHO)发布的《饮用水质量准则》、国际水源保护联合会(IWRM)制定的水质标准等。

- 国家标准:各国政府制定的水质标准,例如中国的《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美国的《环境保护局水质标准》等。

- 地方标准:根据当地水资源的特点和需求,地方政府或机构可以制定适用于本地的水质标准。

综上所述,水质检测是确保水体质量的重要手段,涉及到物理、化学和生物学等多个方面。

环境水质监测与评价标准

环境水质监测与评价标准

环境水质监测与评价标准一、引言在现代社会中,对环境水质的监测与评价非常重要。

水是我们生活和生产中必不可少的资源,对水质进行科学准确的监测和评价,有助于保护水资源,维护生态平衡,保障人类健康。

本文将就环境水质监测与评价的一些标准进行论述。

二、环境水质监测标准1. 水质监测的基本原则水质监测是指对水体的环境影响因素进行动态监控和评估,以确定其对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的风险程度。

水质监测应当坚持科学、客观、公正、准确的原则,确保监测结果具有代表性、可比性和可信度,便于与环境质量标准进行对比与分析。

2. 监测项目的选择水质监测应根据水环境的特点和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监测项目。

监测项目应涵盖水体的理化性质、生物学指标和污染物的监测。

其中理化性质包括温度、pH值、溶解氧、浊度、电导率等指标;生物学指标包括藻类、浮游生物、底栖动物等指标;污染物监测应包括重金属、有机物、营养物质等污染物。

3. 监测样品的采集与处理监测样品的采集应具有代表性和可重复性。

采集时应选择合适的采样点,避免受到人为因素的干扰。

不同类型的水体应根据其特点选择相应的采样方法。

采样完成后,应严格按照相关标准对样品进行保存、处理和分析。

4. 检测方法和仪器设备为了确保监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必须采用科学的检测方法和先进的仪器设备。

监测人员应接受专门的培训,掌握各种检测方法的原理和操作技能。

同时,应确保检测仪器设备的精度和可靠性,定期进行校准和维护。

三、环境水质评价标准1. 水质类别和评价标准根据水质的不同用途,可以将水体分为饮用水、鱼类水域、游泳区域等不同类别。

针对不同类别的水体,应制定相应的评价标准。

评价标准通常包括对于各项监测指标的限值要求,如pH值、溶解氧、总氮、总磷等。

2. 水质污染指数计算方法水质污染指数是一种综合评价水质的方法,可以通过多种指标的综合计算得出。

常见的水质污染指数计算方法有德尔塔指数法、综合污染指数法等。

这些方法可以反映水质状况的综合情况,方便进行水质的对比和评价。

水质监测规范

水质监测规范

水质监测规范水质监测规范是对水体环境进行监测和评估的一项重要工作,以确保水质安全和环境保护。

以下是一份水质监测规范的示例,包括监测目标、监测方法、监测频率和结果评估等内容。

一、监测目标1. 监测水体的理化指标,包括水温、pH值、溶解氧、浊度等。

2. 监测水体的主要污染物,包括重金属、有机物、氮、磷等。

3. 监测水体的微生物污染,包括大肠杆菌、致病菌等。

4. 监测水体的生态指标,包括水生植物、底栖生物等。

二、监测方法1. 采样方法:按照规定的采样点进行采样,采样时要注意避免污染,确保采样的代表性和准确性。

2. 分析方法:采用标准的分析方法进行水样分析,确保数据的可比性和准确性。

3. 仪器设备:使用先进的水质监测仪器设备进行监测,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三、监测频率1. 表面水体:定期监测,一般为每月或每季度进行一次监测。

2. 地下水:定期监测,一般为每年进行一次监测。

3. 生活饮用水:每年进行一次监测,配合定期的自查工作。

四、监测结果评估1. 根据监测结果,对水体的各项指标进行评估,判断水质是否符合相关标准和要求。

2. 对不符合标准的水体,要进行追踪监测,找出污染源,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治理和修复。

3. 结果评估要及时进行,确保对水质问题的及早发现和处理。

4. 监测结果要及时向相关部门和公众公开,保障信息的透明度和公众参与度。

五、监测质量控制1. 监测过程中要严格遵守相关的操作规范和质控要求,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 采用国家或行业标准的监测方法和仪器设备,确保数据的可比性和一致性。

3. 建立监测质量控制体系,包括内部监督、外部审核和不确定度评估等,确保监测结果的可信度。

六、监测报告编制与发布1. 按照规定的格式和要求编制监测报告,包括监测方法、结果分析和评估等内容。

2. 监测报告要及时提交给相关部门,并在规定的时间范围内向社会公布,确保信息的透明度和公众参与度。

总结:水质监测规范是保障水体环境安全和生态健康的重要手段,通过规范的监测方法、频率和结果评估,可以及时发现和处理水质问题,保障水质安全和环境保护的目标的实现。

环境水质监测方法规范

环境水质监测方法规范

环境水质监测方法规范第一节:概述近年来,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水质安全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为了科学有效地监测和评估水体的质量状况,制定和执行一套完善的环境水质监测方法规范至关重要。

本文将对环境水质监测的方法规范进行细致深入的论述,以期提供参考和指导。

第二节:水质监测基本原则1. 综合评价原则水质监测应该综合考虑多个指标,包括化学、物理、生物等方面的指标,以全面了解水体的污染状况和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2. 检测方法的准确性原则水质监测方法应该具有可靠的准确性,保证监测结果的科学性和可比性。

对于关键指标,应采用国际公认的标准方法进行监测。

3. 时空连续性原则水质监测应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内进行,以获取全面、连续的数据。

同时,要注意监测站点的选择,覆盖不同水域类型和污染源。

第三节:水样采集与保存规范1. 采样点的选择应根据调查目的和实际情况选择代表性的采样点,避免污染源的干扰。

同时,采样点的位置应该固定并标注,以便后续的监测和分析。

2. 采样设备与技术为了避免样品污染和误差,应使用符合标准要求的采样设备,并掌握正确的采样技术。

对于不同类型的水体,采样方式也应有所调整。

3. 水样保存和运输采样后的水样应立即进行处理和保存,以确保监测结果的准确性。

在水样保存和运输过程中,应注意避免温度变化和污染物的进入。

第四节:常规水质指标测定方法1. 水质监测指标的选择水质监测指标的选择应基于国家和地区的相关标准,包括水环境标准和生态环境质量标准。

常规的水质指标包括悬浮物、溶解氧、pH值、氨氮、总磷和总氮等。

2. 测定方法与仪器设备针对不同的水质指标,应选择适当的测定方法和仪器设备。

常用的测定方法包括光谱法、电化学法、重量法和分析仪器等。

3. 数据处理和分析对于监测结果,应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计算相关指标的浓度和评估其对环境的影响。

同时,还需要进行统计学分析,评估监测数据的可靠性和代表性。

第五节:特殊水质指标测定方法1. 有机物污染物测定对于水体中的有机物污染物,应采用适当的测定方法,如气相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和质谱法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991-09-14
1992-01-08
GB/T13267-1991
水质物质对淡水鱼(斑马鱼)急性毒性测定方法
1991-09-14
1992-01-08
GB/T13272-1991
水质碘-131测定方法
1991-10-31
1992-01-08
GB/T13896-1992
水质铅的测定示波极谱法
1992-12-02
水质苯系物的测定气相色谱法
1989-12-25
1990-07-01
GB/T11891-1989
水质凯氏氮的测定
1989-12-25
1990-07-01
GB/T11892-1989
水质高锰酸盐指数的测定
1989-12-25
1990-07-01
GB/T11893-1989
水质总磷的测定钼酸铵分光光度法
1989-12-25
水环境监测分析方法标准
标准编号
标准名称
发布日期
实施日期
GB/T4918-1985
工业废水总硝基化合物的测定分光光度法
1985-01-18
1985-08-01
GB/T4919-1985
工业废水总硝基化合物的测定气相色谱法
1985-01-18
1985-08-01
GB/T6920-1986
水质pH值的测定玻璃电极法
1993-09-01
GB/T14204-1993
水质烷基汞的测定气相色谱法
1993-02-23
1993-12-01
GB/T14375-1993
水质一甲基肼的测定对二甲氨基苯甲醛分光光度法
1993-05-22
1993-12-01
GB/T14376-1993
水质偏二甲基肼的测定氨基亚铁氰化钠分光光度法
1993-05-22
1992-06-01
GB/T13196-1991
水质硫酸盐的测定
1991-08-31
1992-06-01
GB/T13197-1991
水质甲醛的测定
1991-08-31
1992-06-01
GB/T13198-1991
水质六种特定多环芳烃的测定
1991-08-31
1992-06-01
GB/T13199-1991
1987-08-01
GB/T7481-1987
水质铵的测定水杨酸分光光度法
1987-03-14
1987-08-01
GB/T7482-1987
水质氟化物的测定茜素磺酸锆目视比色法
1987-03-14
1987-08-01
GB/T7483-1987
水质氟化物的测定氟试剂分光光度法
1987-03-14
1987-08-01
1987-03-14
1987-08-01
GB/T7475-1987
水质铜、锌、铅、镉的测定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1987-03-14
1987-08-01
GB/T7476-1987
水质钙的测定EDTA滴定法
1987-03-14
1987-08-01
GB/T7477-1987
水质钙和镁总量的测定EDTA滴定法
水质硫酸盐的测定重量法
1989-12-25
1990-07-01
GB/T11900-1989
水质痕量砷的测定硼氢化钾-硝酸银分光光度法
1989-12-25
1990-07-01
GB/T11901-1989
水质悬浮物的测定重量法
1989-12-25
1990-07-01
GB/T11902-1989
水质硒的测定二氨基萘荧光法
1993-Leabharlann 9-01GB/T13903-1992
水质梯恩梯的测定分光光度法
1992-12-02
1993-09-01
GB/T13904-1992
水质梯恩梯、黑索金、地恩梯的测定气相色谱法
1992-12-02
1993-09-01
GB/T13905-1992
水质梯恩梯的测定亚硫酸氢钠分光光度法
1992-12-02
水质五氯酚的测定气相色谱法
1988-03-26
1998-08-01
GB/T9803-1988
水质五氯酚的测定藏红T分光光度法
1988-08-15
1988-12-01
GB/T11889-1989
水质苯胺类的测定N-(1-萘基)乙二胺偶氮分光光度法
1989-12-25
1990-07-01
GB/T11890-1989
GB/T7490-1987
水质挥发酚的测定蒸镏后4-氨基安替比林分光光度法
1987-03-14
1987-08-01
GB/T7491-1987
水质挥发酚的测定蒸镏后溴化容量法
1987-03-14
1987-08-01
GB/T7492-1987
水质六六六、滴滴涕的测定气相色谱法
1987-03-14
1987-08-01
水质阴离子洗涤剂的测定
1991-08-31
1992-06-01
GB/T13200-1991
水质浊度的测定
1991-08-31
1992-06-01
GB/T12990-1991
水质微型生物P.F.U测定方法法
1991-09-08
1992-04-01
GB/T13266-1991
水质物质对蚤类(大型蚤)急性毒性测定方法
1993-01-01
GB/T13897-1992
水质硫氰酸盐的测定异烟酸-吡唑啉酮分光光度法
1992-12-02
1993-09-01
GB/T13898-1992
水质铁(II III)氰络合物的测定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1992-12-02
1993-09-01
GB/T13899-1992
水质铁(II III)氰络合物的测定三氯化铁分光光度法
1990-07-01
GB/T11894-1989
水质总氮的测定碱性过硫酸钾消解分光光度法
1989-12-25
1990-07-01
GB/T11895-1989
水质苯并(a)芘的测定乙酰化滤纸层析荧光分光光度法
1989-12-25
1990-07-01
GB/T11896-1989
水质氯化物的测定硝酸银滴定法
GB/T12997-1991
水质采样方案设计
1991-01-25
1992-03-01
GB/T12998-1991
水质采样技术指导
1991-01-25
1992-03-01
GB/T12999-1991
水质采样样品保存
1991-01-25
1992-03-01
GB/T13192-1991
水质有机磷农药的测定
水质钒的测定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1993-10-27
1994-05-01
GB/T15441-1995
水质急性毒性的测定发光细菌法
1995-03-25
1995-08-01
GB/T15503-1995
水质钡的测定钽试剂(BPHA)萃取分光光度法
1995-03-25
1995-08-01
GB/T15504-1995
1991-08-31
1992-04-01
GB/T13193-1991
水质总有机碳的测定
1991-08-31
1992-06-01
GB/T13194-1991
水质硝基苯、硝基甲苯、硝基氯苯、二硝基甲苯的测定
1991-08-31
1992-06-01
GB/T13195-1991
水质水温的测定
1991-08-31
1990-07-01
GB/T11906-1989
水质锰的测定高碘酸钾分光光度法
1989-12-25
1990-07-01
GB/T11907-1989
水质银的测定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1989-12-25
1990-07-01
GB/T11908-1989
水质银的测定镉试剂2B分光光度法
1989-12-25
1987-08-01
GB/T4769-1987
水质总汞的测定高锰酸钾-过硫酸钾消解法双硫腙分光光度法
1987-03-14
1987-08-01
GB/T7470-1987
水质铅的测定双硫腙分光光度法
1987-03-14
1987-08-01
GB/T7471-1987
水质镉的测定双硫腙分光光度法
1987-03-14
1989-12-25
1990-07-01
GB/T11903-1989
水质色度的测定
1989-12-25
1990-07-01
GB/T11904-1989
水质钾和钠的测定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1989-12-25
1990-07-01
GB/T11905-1989
水质钙和镁的测定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1989-12-25
水质二硫化碳的测定二乙胺醋酸铜分光光度法
1995-03-25
1990-07-01
GB/T11909-1989
水质银的测定3,5Br2-PADAP分光光度法
1989-12-25
1990-07-01
GB/T11910-1989
水质镍的测定丁二酮肟分光光度法
1989-12-25
1990-07-01
GB/T11911-1989
水质铁、锰的测定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1989-12-25
1993-12-0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