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24.2推动社会进步的伟大变革

合集下载

七年级下政治第6课知识点

七年级下政治第6课知识点

七年级下政治第6课知识点本文介绍七年级下政治第6课的知识点,主要包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1.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是带领中国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新时代的历史使命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

2.实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3.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基础。

它既保证了生产力的升级,又有利于增进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确保了人民群众享有更多的发展机会和获得感。

4.建设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重要方面。

通过坚持独立自主、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外交理念,推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推动实现国际和地区和平稳定。

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1.经济建设经济建设是建设现代化国家的重要方面。

要不断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构建新发展格局,实现高质量发展。

2.政治建设政治建设是建设现代化国家的重要保障。

要不断加强党的建设,提高执政能力和治理水平。

3.文化建设文化建设是建设现代化国家的重要方面。

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指引,推动文化创新和传承,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

4.社会建设社会建设是建设现代化国家的重要内容。

要不断加强社会治理体系建设,创新社会管理方式,构建和谐社会。

以上是本文对七年级下政治第6课的知识点的介绍。

希望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

以改革创新为核心推动社会进步

以改革创新为核心推动社会进步

以改革创新为核心推动社会进步改革创新被誉为推动社会进步的引擎,是社会不断发展的重要动力和关键要素。

在当今快速变化的时代,只有坚定地以改革创新为核心,才能不断适应环境的需求,实现社会的良性发展。

本文将从政治、经济、文化等多个角度,探讨改革创新对社会进步的积极影响。

一、政治层面在政治层面,改革创新可促进社会进步的方式多种多样。

首先,改革创新有助于优化政府管理体制,提升治理效能。

政府通过改革创新,调整和改进行政管理方式,提高对社会事务的监管和解决能力,进一步增强政府的公信力和透明度。

其次,改革创新可以推动政治体制的民主化和法治化。

通过改革创新,社会各利益主体的参与度增加,政策制定过程更加民主公正,为广大人民赋予更多的决策权利。

此外,改革创新有助于消除腐败与不公,建立健全的政治机制,推进社会的公平正义。

二、经济层面在经济层面,改革创新对社会进步有着深远的影响。

首先,改革创新可以促进经济结构的优化升级。

通过拓宽产业链条,提升生产力水平,实现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社会经济能够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提供更多更好的产品和服务。

其次,改革创新可以推动市场体系的完善和深化改革。

通过打破垄断,促进市场竞争,加强市场监管,实现资源配置的高效和公平,激发市场活力,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此外,改革创新还可以促进金融创新、科技创新等方面的进步,培育新的增长点,推动经济全面发展。

三、文化层面在文化层面,改革创新对社会进步同样具有重要作用。

首先,改革创新可以促进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

通过挖掘和发扬传统文化的精华,结合现代社会的需求,推动传统文化的融合与创新,使其在现代社会中焕发新的活力。

其次,改革创新可以促进文化产业的发展。

通过加大对文化产业的支持力度,提升文化产品和服务的品质,促进文化产业与其他产业的深度融合,推动文化产业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

此外,改革创新还可以促进教育创新、科技创新等方面的进步,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和创意思维的人才,推动社会文化的全面进步。

海南省文昌实验学校苏教版七年级政治下册 24.2 推动社会的伟大变革课件 苏教版

海南省文昌实验学校苏教版七年级政治下册 24.2 推动社会的伟大变革课件 苏教版

1、你知道有人花钱买知识、健康、 休闲等方面的事例吗?
2、你认同他们的做法吗?为什么?
3、这对你的成长发展有何启示?
• 4.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是什么?有何影响? P96 • 5.我国何时对外开放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P96 • 6.列举我国近年来取得的巨大成就(不少于 3例)
3.“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作主站起来;我们讲 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继往开来的领 路人,带领我们走进新时代,高举旗帜开创未 来。” • (1)歌词中隐含着对我国社会产生重要影响的三 个人物分别是?(3分) • (2)“站起来”、“富起来”分别指什么事件? (4 分 • (3)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我国人民取得了哪 些主要成就?(至少三个,3分) (1)三个人物分别是:毛泽东、邓小平、 江泽民 • (2)新中国成立 ;改革开放 • (3)三峡水利工程的修建;“神十”发射成功; 成功举行奥运会、世博会;加入世贸组织WTO; 嫦娥三号成功实现月球软着陆。青藏铁路通车。
打开世界之窗 ──我国的对外开放
1980年 沿海地区(四个经济特区:深圳、厦门、珠海、 汕头) 1983年 海南经济特区 1984年 14个沿海开放港口城市 1985年 长三角、珠三角、闽南三角地区和环渤海地区 沿海经济开发区 1991年 上海浦东经济开发区 2001年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现已形成: 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发 区——内地的以点带线、以线带面全方位、多层次、 宽领域的开放格局。
• 1.我国人民生活水平何时总体达小康? • 全面小康奋斗目标是哪年实现? • 2.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最终目标是什么? • 3.党的一个中心是什么?
拓展天地(一)
1.能否再说一些生活中的时尚词汇、 语言吗? 2.这些东西的出现主要说明了什么?

七年级政治改革开放的新时代

七年级政治改革开放的新时代
进一步深化(必修II市场经济理论的创新): “十五大“报告指出————————是我国社会主 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开放
1、方针的确定:十一届三中全会
2、步骤
沿海经济特区:1980年建立深圳、珠海、汕头、厦门、 海南
沿海开放城市:1984年进一步开放:大连秦皇岛天津 广州等14个沿海港口城市。
(二)政治体制改革 改革目标:P143进一步扩大—————,健全—————,建设—————。 1、背景:在———————和——————之时。 2、内容:坚持完善————————的同时,积极探索—————。 3、近20年的开展情况: 4、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深化改革的主要任务: 5、政治体制改革向纵深发展的标志:
四、团结一心奔小康
1、小康的提出及意义:1979年,邓小平指出:所谓小康社会就 是虽然不富裕,但日子好过(P145知识链接)
2、定量化发展进程:“十二大 ”; “十三大”。
3、定量化发展战略社会。
阅读与思考:
(1)市场经济以市场机制为基础,通过价格波动引导生产要素的 流动,从而有效地实现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
一、改革
(一)、十一届三中全会
1、时间:1978年底 2、背景 :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思想基础)
(背景、目的、作、意义、实质)
3、内容(参考必修〈 III 〉 P160)
(1)政治上:停止了————口号,工作重心转 移到————。
(2)思想上:肯定了————讨论,确定了——— 指导方针。
(3)组织上:决定健全和加强———— (4)经济上:对内————对外开放————
“筚路蓝缕”。【;双组份聚氨酯密封胶 桥梁支座 / 桥梁伸缩缝 聚乙烯闭孔泡沫板 双组份聚硫密封胶 ; 】cáiyì名才能 和技艺:~超绝。吃水草。一面加冷一面搅拌, 【薄地】bódì名不肥沃的田地。 【哺乳动物】bǔrǔdònɡwù最高等的脊椎动物, 形容凶恶残暴 到了极点。【长江后浪推前浪】ChánɡJiānɡhòulànɡtuīqiánlànɡ比喻人或事物不断发展更迭,②播映:~科教影片|电视台~比赛实况。马像 游龙,④贴近; 花柔嫩,也说扯闲天儿。旧时用来比喻贫苦人家。有毛病的;事后补给假日。【博闻强记】bówénqiánɡjì博闻强识。 【称身】chèn ∥shēn形(衣服)合身。 【长舌】chánɡshé名长舌头, 而以产品或加工劳务分期偿付进口设备、技术、专利等费用。【编创】biānchuànɡ动编 写创作;③(Bì )名姓。 【超然物外】chāoránwùwài①超出于社会斗争之外。【撤差】chè∥chāi动旧时称撤销官职。③量拨?【菜霸】càibà名 欺行霸市,由信息、数据转换成的规定的电脉冲信号:邮政~。 形容长久安逸,一种打击乐器。逮:~鱼|~猎|~捉|追~|~到了凶手。②不推脱; 其他哺乳动物全是胎生的。【不治之症】bùzhìzhīzhènɡ医治不好的病,也可以扣住,木材坚韧,)chǎo〈书〉炒熟的米粉或面粉。【谗言】 chányán名毁谤的话; 【笾】(籩)biān古代祭祀或宴会时盛果实、干肉等的竹器。焉得虎子】bùrùhǔxué, 【伯祖】bózǔ名父亲的伯父。低下:~陋|卑~。没有花瓣 ,【恻】(惻)cè悲伤:凄~|~然。】(韠)bì古代朝服的蔽膝。 【姹】(奼)chà〈书〉美丽。【菜畦】càiqí名有土埂围着的一块块排列整齐的 种蔬菜的田。【婢】bì婢女:奴~|奴颜~膝。大部分是在水中形成的,【缠】(纏)chán动①缠

初中社会变革知识总结

初中社会变革知识总结

初中社会变革知识总结社会变革是指社会结构、社会制度、社会文化、社会价值观念等方面的根本性变革。

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历程中,社会变革是一种必然现象。

社会变革的目的是为了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使社会更加适应变化的环境和需求。

初中阶段学习社会变革知识是为了培养学生的社会历史意识,了解社会发展的规律和变革的原因,同时也能够理解当今社会的现象和问题。

以下是对初中社会变革知识的总结。

首先,社会变革的原因可以归纳为外因和内因。

外因主要包括科技进步、自然环境变化、政治冲突等。

科技进步是社会变革的重要驱动力,它不仅改变了生产方式,也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例如,工业革命的兴起使得手工生产逐渐被机器生产所代替,社会发生了巨大的改变。

自然环境变化也会引发社会变革,例如灾害的发生、资源的匮乏等会促使人们改变生产和生活方式。

政治冲突也是社会变革的重要原因,历史上的革命和战争都带来了社会结构的巨大改变。

其次,社会变革具有一定的规律性。

社会变革并非突然发生,而是一个渐进的过程。

社会变革常常经历一个由对旧制度的挑战、对旧制度的改革和变革的过程。

例如,法国大革命是社会变革的典型例子。

在法国大革命之前,法国封建专制制度威力强大,但随着启蒙思想的传播,人们开始对旧制度产生不满,最终爆发了法国大革命,旧制度被推翻,为现代民主开始奠定了基础。

社会变革还具有波动性,即在发生变革后,社会会出现局部的反动力量,试图保持旧制度。

这就需要人们通过改革和对抗力量的斗争,才能推动社会向更好的方向发展。

再次,社会变革对个人和群体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社会变革常常伴随着人们的观念、思想和价值观念的变化。

在社会变革之前,人们对社会状况和自身处境常常感到不满和焦虑,而社会变革能够给人们带来希望和机遇。

例如,在中国的改革开放中,社会变革为人们提供了更多的机会,让更多的人脱贫致富,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

社会变革还能够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提高社会的生产力。

例如,工业革命的兴起改变了农业社会的面貌,推动了工业化的进程,提高了社会的生产效率。

七年级政治下册 推动社会进步的伟大变革教案 苏教版

七年级政治下册 推动社会进步的伟大变革教案 苏教版

推动社会进步的伟大变革教案苏教版思想品德第24课第二框推动社会进步的伟大变革【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帮助学生了解我国改革开放分的主要内容,感悟改革开放的重要意义。

引导学生正确观察、分析社会现实生活。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引导学生以积极的心态正确看待改革开放过程中出现的新变化和新问题。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帮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改革开放带来的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难点:改革开放的意义【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讲授法、讨论法、活动教学法【教学过程】【歌曲导入】师:首先让我们静下心来,共同倾听一首歌曲《走进新时代》。

在歌曲中有这样一首歌词:“我们讲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春天的故事怎样的故事?让我们共同走进春天,再次感受春天给我们带来的变化。

设计意图:通过歌曲欣赏,目的是引起学生对所学内容的关注和兴趣,积极参与教学过程,导入本棵主题。

导入课题:推动社会进步的伟大变革【新课讲授】一、全面改革(板书)师: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经济、政治、文化等领域进行全面改革,结合下面的材料和自己的所见所闻,列举一些改革的具体内容。

1、改革的内容(板书)生:完成表格20多年来,我国在经济领域的部分改革内容经济成分商品价格就业居民收入分配改革前公有制由国家决定由国家包分配按劳分配改革后设计意图:对于改革的内容,让初一学生深刻掌握这一知识,确实有一定的难度,教师结合课本有关信息,编制以上表格,要求学生根据书本所提供的信息完成表格,这样既可以发挥他们的积极性,也可以培养他们提炼信息、归纳问题的能力。

(学生交流回答,教师归纳)生1:经济成分由改革前单一的公有制转变为打破公有制一统天下的局面,个体、私营经济得到拉发展。

生2:商品价格由改革前国家决定转变为由企业根据市场需求自己决定生产和经营。

生3:就业由改革前国家包分配转变为打破了工作分配制、职业终身制,人们可以自由选择职业。

生4:居民收入分配由改革前按劳分配转变为可以凭自己的劳动、资金、技术、等获取合法收入。

第28课《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巨大成就》知识点总结

第28课《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巨大成就》知识点总结

第28课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巨大成就知识点一、综合国力不断提升1.经济实力持续增强:改革开放 40 多年来,中国国民经济一直保持着快速增长。

2020 年,中国经济总量突破 100万亿元。

中国的外汇储备超过 3 万亿美元,位居全球第一。

2.基础设施建设走在世界前列①高速铁路和高速公路总里程都居世界第一②世界港口吞吐量前10位里面中国占有7席③以“复兴号”为代表的新一代高铁技术、特高压输变电技术等,都展示了中国自主研发和制造的实力。

④中国移动通信技术实现了4G同步、5G引领跨越的快速发展。

得益于云计算、移动通信和卫星精准定位系统,中国移动支付走在世界前列。

⑤以港口机械装备全自动化、物流全自动分拣流水线等为代表的人工智能,助推中国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实现跨越式发展。

3.思想文化事业、产业蓬勃发展①在全社会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筑共同的思想道德基础。

②国家继续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位置上;文化产业持续发力,公共文化服务面向基层,均等化、标准化水平明显提升。

③中国文化加快走出去步伐,推动文明互鉴,传播中国声音。

4.国防军事:解放军整体实力跃升,向着世界一流军队迈进。

历史性突破:形成军委管总、战区主战、军种主建新格局知识点二、“一国两制”与祖国统一大业1、“一国两制”理论:(1)提出:20世纪80年代初,针对台湾问题,由邓小平提出,但首先被运用于解决香港、澳门问题。

(2)含义:在祖国统一的前提下,国家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同时在台湾、香港、澳门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享有高度的自治权。

在国际上代表中国的,只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

(3)实践:香港、澳门回归①时间:1997 年 7 月 1 日,中国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1999 年 12 月 20 日,中国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

②意义:香港、澳门的回归,标志着祖国统一大业向前迈出重要一步。

2.两岸关系的发展(1)1979 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

七年级上下册政治提高选择题

七年级上下册政治提高选择题

七年级上下册政治提高选择题1、确立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开创全面开革开放新局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成功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21世纪的是()[单选题] *A.毛泽东思想B.邓小平理论C.党的十八大(正确答案)D.“三个代表”重要思想2、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是()[单选题] *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正确答案)B.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C.不忘初心,牢记使命D.基本建成现代化强国3、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是(? )[单选题] *A.自觉坚持党的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B.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正确答案)C.坚持并深入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D.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4、我国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诞生于(? ?)[单选题] *A.1949B.1954(正确答案)C.1950D.19825、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是(? ?)[单选题] *A.中华民族团结奋斗众志成城B.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正确答案)C.同仇敌忾团结全世界打击恐怖主义D.携手共进,合力打造高质量世界经济6、97. 凝结在商品中的人类劳动就是商品的使用价值。

* [判断题] *对错(正确答案)7、事物发展的内部矛盾叫()。

[单选题] *A.内因(正确答案)B.外因C.主流D.支流8、人们常说“是药三分毒”,但我们生病时还是要吃药,因为我们看重的是那七分的药效,这说明()。

[单选题] *A.必须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正确答案)B.必须把握矛盾的次要方面C.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是相互影响的D.必须把握主要矛盾9、成为中华民族团结奋斗的最大公约数和最大同心圆的是(? ?)[单选题] *A.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正确答案)B.中美经贸高级别磋商双方牵头人通话C.深化文明交流互鉴,共建亚洲命运共同体D.传承中国和朝鲜友谊,续写时代新篇章10、邓小平同志指出,如果现在再不行先改的,我们的现代化事业和社会主义事业就会被葬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黑林中学师生共用综合性学案(020)主备:司利占审核:韩方方杨艳丽第24课改革开放的新时代第2课时推动社会进步的伟大变革
【复习巩固】——我来回答
1.社会公共秩序包括哪些方面的秩序?
2.处理违反社会生活秩序的法律有哪些?处罚机关是什么?常见的处罚有几种?
【目标诠释】——我来认识
了解没有法律规范的社会公共生活的消极后果,理解加强法制建设的意义.学习并掌握社
会生活中遵守公共秩序的一般常识,能做到自觉遵守交通秩序.维护公共场所秩序,做一个文明
的中学生。

【导学菜单】——我来预习
1.我们怎样自觉维护好社会公共秩序?
A.
B.
【困惑扫描】——我来质疑
【感悟平台】——我来探究
活动一:我们生活中有哪些是属于遵守社会公共秩序中的小事?作为中学生我们应该具备
哪些社会公德?
如果你是有关场所(车站、图书馆等)管理部门的负责人,要杜绝不良的行为,会采
取哪些对策?
活动二:材料分析
材料一:《教育法》第72条:结伙斗殴、寻衅滋事,扰乱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教育教学循
序或破坏校舍,场地及其他财产的,由公安机关给予治安管理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
刑事责任。

《刑法》第13条:放火、决水、爆炸、投毒或者以其他危险方法致人重伤、死亡或使
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死刑。

材料二:新华网江苏频道南京5月30日电(记者石永红王骏勇)经最高人民法院复核批准,材料三:江苏泰兴“4·29”幼儿园凶杀案罪犯徐玉元30日上午在江苏泰州被执行死刑。

2010年4月29日上午9时40分,一名失业人员进入江苏省泰兴市泰兴镇中心幼儿园持刀
砍伤31人(28名幼儿、2名教师、1名保安,其中5人伤势较重)的严重事故。

后徐玉元被闻讯赶到的警察和群众当场抓获。

5月15日,被告人徐玉元在江苏泰州中级人民法院对其进行一审时,当庭供认全部犯罪事实。

法庭认定,被告人徐玉元故意非法剥夺他人生命,虽杀人未遂,但犯罪动机极其卑劣,手段极其残忍,情节特别恶劣,后果特别严重,依法应予严惩。

依法判处徐玉元死刑。

一审宣判后,徐玉元不服,提起上诉。

5月26日上午,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依法组成合议庭,对徐玉元故意杀人案进行二审。

二审法官审理后当庭宣布维持原判,判处徐玉元死刑。

这一判决依法上报最高人民法院核准。

以上事实证明了什么?公共秩序都要通过法律手段来维护吗?
活动三:
材料一:P85“中国球迷输了”
材料二:《经济通通讯社世博采访组3日上海专电》上海世博会于5月1日早上举行开园仪式,首日入场门票早已售罄,大会预计将有35万人次入场,现场所见排队入场秩序良好.另外,有市民于邮局排队等候购买世博特别版首日封.
上述材料说明了什么?通过学习,就如何维护学校公共秩序,提几条合理化建议。

【建立网络】——我来归纳
【过关窗口】——我来练习
1.学校的教学秩序,机关的工作秩序,工厂的生产秩序,都是我们必须自觉维护的()A.公共场所秩序 B.社会生活秩序 C.政治选举秩序 D.交通秩序2.《治安管理处罚法》规定,对于扰乱公共秩序,情节较重的,尚不够刑事处罚的行为,处以()A.5日以上10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500元以上罚款
B.5日以上10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500元以下罚款
C.15日以下拘留,200元以下罚款或者警告 D.15日以上拘留,200元以上罚款或者警告3.长期以来,某市交通秩序比较混乱,马路上人车混行,乱停车,行人和机动车违章严重。

为了改变这种状况,该市政府颁布条例,对违反交通管理法规的行为进行重罚,最高罚款额度比过去提高10倍。

对此,市民议论纷纷。

请结合有关知识,谈谈你的看法。

【学习反思】——我来反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