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中物理建模论文

合集下载

浅谈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建模思想

浅谈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建模思想

浅谈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建模思想物理学是研究物理现象及其变化规律的科学。

事物之间复杂的相互联系,一方面反映了必然联系的规律性,同时又存在着许多偶然性,使我们的研究产生了复杂性。

为了使研究变为可能和简化,常采取先忽略某些次要因素,把问题理想化的方法。

这就是先建立物理模型,然后在一定条件下,用于处理某些实际问题。

物理模型是把研究对象抽象成某种理想模型,然后研究理想模型的物理过程并选用正确的物理方法。

物理模型是在抓住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它能具体、形象、生动、深刻地反映事物的本质和主流。

一、物理建模在教学中有巨大的作用物理模型是对物理现象本质属性的抽象和纯化,突出反映了它所代表的原型的性质和规律。

物理学研究的基本方法是通过观察和实验提出模型假设,再经过实际应用与实验加以检验和修正,从而建立正确的物理模型。

学生的对物理学的认知过程,也是在原有的认知结构中不断建立一系列新的“物理模型”,从而进行知识的积累与深化的过程。

因此在物理教学中,增强“建模”意识,重视物理模型的教学,既有利于学生掌握物理知识,提高应用知识的能力,也可以引导学生形成科学的学习习惯和方法,提高学生素质。

建立和正确使用物理模型可以提高学生理解和接受新知识的能力。

使学生学习这些新知识时容易理解和接受。

建立和正确使用物理模型有利于学生将复杂问题简单化、明了化,使抽象的物理问题更直观、具体、形象、鲜明,突出了事物间的主要矛盾。

建立和正确使用物理模型对学生的思维发展、解题能力的提高起着重要的作用。

可以把复杂隐含的问题化繁为简、化难为易,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基本模型的建立基本物理模型是关于物理现象的一般性模型,反映了物理学的基本规律,因此建立好基本模型是物理教学的基础性工作。

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在对物理现象的感性认识基础上形成与相应的物理概念、规律相结合从而在认知结构中建立起崭新的物理模型,这是模型认知的一般规律。

物理教学中,可利用多种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充分展示物理现象中的各状态及过程的物理图景,帮助学生认识模型形式及内含的物理规律,这样既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又可有效地降低学生建立模型的难度,提高学习效率。

高中物理教学研究论文范文

高中物理教学研究论文范文

高中物理教学研究论文范文高中物理教学应该实现转型,成为促进学生发展和成长的思想、工作和生活的准备。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高中物理教学研究论文,供大家参考。

高中物理教学研究论文范文一:论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物理模型的构建摘要:物理模型可以作为物理问题的切入点,使问题得到简而有效的解决,并使学生获得相关知识要点。

其在物理教学过程中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

就此,本文对高中学生物理模型构建的定义进行了论述,并着重讨论了高中物理教学中物理模型构建的几种方法与具体措施。

关键词:物理模型;构建;物理教学;应用物理模型为物理学提供了一个可以有效解决物理问题的方法,它主要是将实际的物理问题抽象成一个较为简单的模型,根据对模型的分析理解从而可以有效地将问题简化并加以解决。

这在物理教学中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它不仅能够简化问题使学生容易理解,还可以加深学生对物理学知识的记忆与掌控。

一、物理模型构建的定义物理建模是物理学的一种将问题进行抽象、简化从而建立起来的一种解决实际问题的有效手段,亦是一种物理学的思想方法。

从多方面的文献与著作中都有提及其构建定义,通过整理我们可以定义为:所谓的物理建模,就是将生活与自然界中的问题进行提炼,然后将问题抽象为一种物理模型,继而进行求解并验证其合理性,通过建立的物理模型所获得的解答来对现实问题进行解释。

而这一应用物理知识的过程,便是物理建模。

物理建模的过程需要高深的思维逻辑以及丰富的物理思想作为第一条件,通常是一种较为复杂的科学研究。

然而高中的物理模型的建立仅是学生学习知识的一种体现方式,其构建基础为原本已经存在的经验,可以看作是对已有知识或经验的复习巩固,目的是为了提升学生各方面的能力。

二、物理模型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构建(一)构建物理模型的方法物理模型实质就是一种将所要研究的物理对象或者问题进行抽象化、理想化或者类比的一个过程,从这个模型当中我们可以将对象或问题进行化繁为简的学习处理,并凸显所要研究对象之本质特征。

浅谈高中物理建模论文

浅谈高中物理建模论文

浅谈高中物理建模论文物理模型方法是物理学中最常见、最重要的科研方法之一。

物理学家和科研工作者的研究方法之一就是建立模型,应用模型,在应用模型的过程中逐步完善模型。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高中物理建模论文,供大家参考。

高中物理建模论文范文一:浅谈高中生物理建模能力的培养摘要在物理知识体系中,物理建模的思想与方法贯穿于其各类分支,具备物理建模能力是帮助学生构建物理学体系最直接有效的方法。

本文就高中生物理建模能力的培养提出几点想法与建议。

关键词物理建模教师学生一、要有建立物理模型的意识高中阶段的物理模型有很多,一般可分三类:物质模型(质点、轻弹簧、理想气体等)、状态模型(气体的平衡态、原子所处的基态和激发态等)、过程模型(匀速直线运动、匀变速直线运动、匀速圆周运动等),而物理题目的设置均是围绕着这些物理模型展开的。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树立物理模型的意识,让学生逐步认识到华丽包装的题目后就是赤裸裸的常见的物理模型,做题时要剥离出题目本质,联系旧有知识,促进知识迁移。

也就是说,要有把问题转化成为物理模型来研究的意识和习惯。

例如关于摩擦力有这样几个常见判断题:滑动摩擦力(静摩擦力)的方向可以与物体的实际运动方向相同吗?相反吗?能成任意角度吗?运动(静止)的物体可以受静(滑动)摩擦力吗?很多学生迷惑在这些概念题中不能自拔。

但当学生心中有了擦黑板、走路、传送带、手握瓶子任意方向运动等情境时,这些问题便极易解决了。

打个不是很恰当的比喻,高中物理学什么?无非是弹簧弹来弹去,滑块在斜面上滑来滑去,子弹与木块碰来碰去,带电粒子在电磁场中飞来飞去。

二、及时对已学过的物理模型归纳与总结教师要善于为学生对已学物理模型进行归纳与总结,更要善于引导学生自己进行这项工作。

例如我们在讲《功》这一节,必然要讲到摩擦力做功的问题:滑动摩擦力能做正功吗?负功呢?能不做功吗?静摩擦力呢?虽说这是功的内容,实际上如果学生对关于摩擦力的相应物理模型很熟悉的话(擦黑板、走路、传送带、手握瓶子任意方向运动等),这个问题会很容易被解决,而我们很自然地就把重难点转移到一对儿滑动摩擦力或静摩擦力做功代数和为何值这个问题上。

浅谈高中生物理建模能力的培养

浅谈高中生物理建模能力的培养

浅谈高中生物理建模能力的培养摘要:在物理知识体系中,物理建模的思想与方法贯穿于其各类分支,物理模型可以作为解决问题的切入点,因为建立有效的物理模型在整个物理学中起支柱作用,具备物理建模能力是帮助学生构建物理学体系最直接有效的方法。

同时物理模型的构建在理论联系实际中起到了纽带和桥梁的作用。

本文阐述了就高中物生理建模能力的培养提出几点想法与建议。

关键词:物理建模;有效性;培养高考改革总趋势是由知识立意转向能力立意,试题内容大多源于生产生活实际,这类试题都要求学生能根据题目的信息,建立合适的物理模型,再利用物理模型所遵循的规律解题。

而我国在中学阶段的物理教学中,对在科学研究中具有重要地位的模型思维能力的培养往往被忽略,这就不利于学生掌握科学的研究方法。

中学物理教材中无论哪一部分的内容都是以物理模型为基础向学生传达物理知识的,物理模型是中学物理知识的载体,通过对其进行分析与讲解,是学生获得物理知识的一种基本方法,物理模型是根据所研究对象的形状、大小、运动过程、状态、结构等特征,抓住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而建立起来的一种高度抽象的、理想化的实体、概念和过程。

物理模型为解决物理问题提供了一个可以有效解决抽象问题的简单的方法,根据模型可以有效的将问题“化繁为简”并加以解决,使学生更容易透彻深入的理解物理概念及规律,能使学生对物理产生更加浓厚的兴趣,让学生有效的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更是培养学生创造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

那么理解了物理学的本质才能足以质疑物理问题、分析物理问题、解决物理问题。

毕竟物理学本身是一门理论性、实践性很强的学科,那么在教学中有效应用物理模型有哪些作用,如何让学生悟出物理本质,有效进行教学,培养学生的建模及实践能力值得深思。

一、教学中有效运用物理模型的作用物理学本是联系生活最密切的一门学科之一。

因而在教学中必须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促使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探究学习才是有效教学永恒的追求。

而物理模型是人们认识和把握自然科学的途径,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过程。

浅谈高中物理中的建模教学

浅谈高中物理中的建模教学

浅谈高中物理中的建模教学—高中物理学科作为整个高中学习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长期以来**门、学校、任课教师和学生都对其进行了大量的投入。

对于物理学科来说,其作为理科性质相对较强的科目类型,传统的“填鸭式”和“题海战术”的学习方法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对其进行教学方法进行不断的创新成为现阶段相关**门和任课教师工作的重点和难点.1建模教学的概述以及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应用的意义1.1建模教学的概述ﻭ所谓的建模教学主要指的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方法,将具体、实际的问题利用抽象的、科学的方法去进行解决,具体来说,其主要指的是高中生在实际的物理学习中,将会遇到很多比较复杂的具体的内容,直接去对其进行学习的话相对比较困难,为了简化学习过程,产生良好的学习效果,可以建立一种能够反映事物本质和规律的模型.建模教学并不单纯的是一种教学方式,其更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思维,能够为学生的提供强有力的帮助。

1。

2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应用建模教学的意义ﻭ笔者结合自身多年高中物理教学的经验,参考大量文献资料的查阅,将其应用意义总结为以下几个方面:ﻭ1。

2。

1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应用建模教学有助于帮助学生探求物理规律对于高中物理学科的教学来说,其作为理论性和性都相对较强的一门学科类型,学生进行学习起来会相对比较枯燥,教师如果不能提升其学习兴趣,那么对于良好学习效果的产生也将产生非常不利的影响,因此,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帮助学生建立物理模式,培养学生良好的物理思维,对于其自主的进行物理规律的探索将会起到非常有效的促进作用.1。

2.2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应用建模教学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ﻭ高中物理教学作为一门较为枯燥的学科,在传统的教学活动中教师一般都会采用“填鸭式”和“题海战术"的教学方法,但是这种教学方法往往会让学生产生巨大的压力,并且还会产生一定的厌烦情绪,特别是在大量习题的情况下,不仅不能有效地提升学习效果,甚至还会产生适得其反的效果.因此,在教学活动中采用建模教学的全新模式,能够增强学生的求知欲和兴趣,同时对其解题的正确率也有所提高,帮助学生建立学习的自,对其未来更好地学习也将产生非常良好的效果.ﻭ1.2.3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应用建模教学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创新意识随着素质教育在我国的全面推进,传统的“知识性"人才已经不能很好地适应时代的需要了,培养出更多具有创新意识的人才成为当下**门工作的重点和难点.对于高中物理教学来说,应用全新的建模教学方法本身就是一个创新的过程,教师在这一过程中只需要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引导工作,让学生能够自主的生成建模学习方式,为其今后进行物理学科和其他学科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关于物理建模的探讨

关于物理建模的探讨

关于物理建模的探讨扬中市新坝中学 马志远著名的法国物理学家拉普拉斯说:“普通的定律表现在特殊的现象里,而特殊的现象常掺杂许多外来的因素,只有用巧妙的心思才能将它们分开而发现定律。

”建立物理模型(物理建模)就是物理学研究的一种重要方法。

在普通高中物理新课程标准的课程基本理念中写道:“高中物理课程应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积极参与、乐于探索、勇于实验、勤于思考。

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学习物理知识与技能,培养其科学探索能力,使其逐步形成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培养学生的物理建模能力,就是让学生在建模的过程中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认识科学探究的意义,尝试应用科学探究的方法研究物理问题,从而训练学生抽象概括能力和创新意识,使学生解题时举一反三,事半功倍。

下面就关于学生物理建模能力的培养,结合对新课程标准的学习和自己的教学实际,谈谈个人的体会。

(一)物理模型的范畴物理模型是人们为了研究物理问题的方便和探究物理事物的本质而对研究对象所作的一种简化描述,是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采用理想化的办法所创造的能再现事物本质和内在特性的一种简化模型。

物理模型分为对象理想化模型和过程理想化模型,对象理想化模型是把实际问题在某些特定条件下的近似抽象为理想化的研究对象,如质点、点电荷、理想气体、单摆、理想变压器、轻杆、理想电表等等;过程理想化模型是忽略物理过程中的次要因素,视为理想化的过程,如自由落体、匀速直线运动、匀速圆周运动、简谐运动、完全弹性碰撞,此外还有子弹打木块、人船模型、反冲等等。

(二)物理模型的作用通过对研究对象和物理过程的简化和抽象,建立物理模型,才能应用掌握的相关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有些物理习题,通过建模能简化过程分析和计算,提高学习效率,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例1:一列火车在平直的轨道上做匀速运动,总质量为M ,速度为v ,某时刻车后部有质量为m 的一节火车脱钩,司机未发觉,又继续行驶一段距离,这期间机车牵引力保持不变,并且火车各部分的阻力跟运动速度无关。

高中物理学习中的数学建模与实际问题

高中物理学习中的数学建模与实际问题

高中物理学习中的数学建模与实际问题物理学作为一门自然科学,与数学有着密切的联系。

在高中物理学习中,数学建模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高中物理学习中的数学建模与实际问题,并从几个具体案例出发,探讨数学建模在物理学习中的应用。

第一部分:数学建模的概念与意义在物理学习中,数学建模是将现实世界中的问题转化为数学模型,并通过分析模型来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它能够帮助我们更深入地理解物理现象,并利用数学工具来解决实际问题。

数学建模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提高了他们对数学知识的应用水平。

第二部分:力学中的数学建模案例物理学中的力学是一个适合进行数学建模的领域。

以弹簧振子为例,我们可以利用Hooke定律和二阶微分方程来建立弹簧振子的数学模型,并通过求解微分方程得到振动的频率和周期。

这个案例展示了数学建模在物理学习中的应用,同时也促使学生对微分方程的学习更加深入。

第三部分:热学中的数学建模案例在热学领域,我们可以以物体的热传导为例进行数学建模。

通过热传导方程可以描述物体内部的温度分布,而边界条件则决定了物体与外界的热交换方式。

这个案例展示了数学建模在热学中的应用,同时也需要学生掌握偏微分方程的解法,提高他们的数学技巧。

第四部分:电磁学中的数学建模案例电磁学是物理学中的重要分支,也是一个适合进行数学建模的领域。

以电场和磁场的叠加为例,我们可以利用麦克斯韦方程组和矢量微积分来建立电磁场的数学模型,并通过求解方程组来描述电磁场的分布和变化规律。

这个案例展示了数学建模在电磁学中的应用,同时也促使学生对矢量微积分的学习更加深入。

第五部分:波动光学中的数学建模案例波动光学作为物理学中的一个分支,也需要进行数学建模。

以光的干涉现象为例,我们可以利用叠加原理和波动方程来建立光的干涉的数学模型,并通过求解方程来分析干涉的规律。

这个案例展示了数学建模在波动光学中的应用,同时也需要学生掌握波动方程和叠加原理,提高他们的数学能力。

关于物理模型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讨论教育论文

关于物理模型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讨论教育论文

关于物理模型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讨论教育论文传统教育在许多方面抹杀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在教学过程中以教师向学生的知识灌输为中心,遵从“知识输入→知识储存→知识提取”这一不变主旋律,把学生仅仅看做是知识的储存器。

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得不到充分的开展,反而受到压抑。

现在大力提倡创新教育,就要求教师转变教育观念,紧紧抓住以学生为主体这一教学特征,让学生学会思维,掌握处理实际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不仅仅是让学生学习必要的物理根底知识。

在物理教学中的教学方法很多,而物理模型教学法可以说是其中很重要的一种方法。

纵观物理学的开展史,模型方法在物理学的产生开展过程中发挥了重大的作用。

物理学的开展史可以说是一个建立物理模型和用新的物理模型代替旧的物理模型的过程。

物理学中的概念、规律和公式等几乎都是借助于物理模型进展抽象概括而来的。

可以说,不了解和不掌握物理模型的方法,就学不好物理。

建立正确鲜明的物理模型本身就是重要的物理内容之一,它与相应的物理概念、规律现象相依托,它是物理教学的重要方法和有力的手段之一。

同时了解物理模型的迁移和转化,对于物理逻辑的培养和学习能力的提高具有深远的影响,所以我们应充分重视物理教学中的物理模型教学法的作用。

下面,我们就针对在高中物理教学过程中出现的模型问题从三个方面进展讨论。

在高中物理的学习中有很多容易混淆的概念和规律,我们如何区分这些知识对与我们理解和运用物理规律解决实际问题就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这里就针对力学的中的几种容易混淆的概念模型进展比拟。

学生通过比拟,可以很清晰地区分这些相接近的概念间的差异,在解决问题中有了明确的方向,提高了学习效率。

在高中物理学习中,单摆是一个非常典型的物理模型。

学习、理解、运用单摆这一模型对于我们学习简谐振动有很重要的意义。

现在,我们就来详细讨论这个问题。

1.典型物理模型的学习在教学中设计比照实验,观察并分析实验现象,逐步建立模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高中物理建模论文摘要在物理知识体系中,物理建模的思想与方法贯穿于其各类分支,具备物理建模能力是帮助学生构建物理学体系最直接有效的方法。

本文就高中生物理建模能力的培养提出几点想法与建议。

关键词物理建模教师学生一、要有建立物理模型的意识高中阶段的物理模型有很多,一般可分三类:物质模型质点、轻弹簧、理想气体等、状态模型气体的平衡态、原子所处的基态和激发态等、过程模型匀速直线运动、匀变速直线运动、匀速圆周运动等,而物理题目的设置均是围绕着这些物理模型展开的。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树立物理模型的意识,让学生逐步认识到华丽包装的题目后就是赤裸裸的常见的物理模型,做题时要剥离出题目本质,联系旧有知识,促进知识迁移。

也就是说,要有把问题转化成为物理模型来研究的意识和习惯。

例如关于摩擦力有这样几个常见判断题:滑动摩擦力静摩擦力的方向可以与物体的实际运动方向相同吗?相反吗?能成任意角度吗?运动静止的物体可以受静滑动摩擦力吗?很多学生迷惑在这些概念题中不能自拔。

但当学生心中有了擦黑板、走路、传送带、手握瓶子任意方向运动等情境时,这些问题便极易解决了。

打个不是很恰当的比喻,高中物理学什么?无非是弹簧弹来弹去,滑块在斜面上滑来滑去,子弹与木块碰来碰去,带电粒子在电磁场中飞来飞去。

二、及时对已学过的物理模型归纳与总结教师要善于为学生对已学物理模型进行归纳与总结,更要善于引导学生自己进行这项工作。

例如我们在讲《功》这一节,必然要讲到摩擦力做功的问题:滑动摩擦力能做正功吗?负功呢?能不做功吗?静摩擦力呢?虽说这是功的内容,实际上如果学生对关于摩擦力的相应物理模型很熟悉的话擦黑板、走路、传送带、手握瓶子任意方向运动等,这个问题会很容易被解决,而我们很自然地就把重难点转移到一对儿滑动摩擦力或静摩擦力做功代数和为何值这个问题上。

总结知识,积累经验是必要且重要的!三、怎样培养物理建模能力一多媒体的应用。

随着信息技术与多媒体技术的飞速发展,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上课已经成为一种常规的教学方式。

事实说明,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教学的直观生动性、方便知识复习、习题练习等很多方面都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也给我们的物理学科教学带来了极大的方便。

我们用flash可以更加直观生动地展现那些抽象的无法用手工教具展现的物理模型,从而加深学生的印象与理解。

二物理学史的帮助。

了解物理学史是学习物理课程的一项重要内容。

它不仅能提浅谈高中生物理建模能力的培养芦斌开封市第二十五中学河南省 475000摘要在物理知识体系中,物理建模的思想与方法贯穿于其各类分支,具备物理建模能力是帮助学生构建物理学体系最直接有效的方法。

本文就高中生物理建模能力的培养提出几点想法与建议。

关键词物理建模教师学生高学生对物理的学习热情,更是培养学生物理建模能力的一种有效手段。

例如在《万有引力》的学习中,从古埃及的托勒密,到意大利的伽利略,到第谷开普勒,波兰人哥白尼,再到牛顿,科学家们在对宇宙的研究过程中都是提出各自的物理模型来比对现实中的现象,从而确立距离实际最接近的理论。

牛顿为什么能够解决困扰科学家们的三大问题从而得出万有引力定律?正是由于他抓住了事物的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对实际问题进行科学抽象化处理,得出一种能反映原物体本质特征的理想物质、过程或假设结构,而这种理想物质、过程、假设结构就叫做物理模型。

三利用好实验室。

物理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

做实验是检查学生是否真正掌握某一物理模型规律的重要手段,是培养物理建模能力的有效途径。

没有清晰的物理模型概念学生就不会开展实验过程;没有习惯性的建模意识和正确进行实验的科学指导思想,学生就不能通过实验来培养自己的思维能力、动手能力、创新能力。

让学生带着物理建模的意识走进实验室,多进实验室,才能让学生真正走进物理学的精妙之门!四培养热爱生活与观察的情感态度。

新课标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是一项很重要的内容。

教师要善于利用机会引导学生热爱生活,热爱观察。

知识来源于生活,观察取决于兴趣。

一个热爱生活与观察的人必然精力充沛,富有生机与创造力。

伽利略看见吊灯的晃动而发现单摆的等时性、阿基米德因洗澡时水的溢出而发现浮力定律、奥斯特因小磁针的偏转而发现电流的磁效应……物理模型正是来自于生活!五物理教师要不断提升自己。

社会在进步,科技在发展。

从光电管到磁流体发电机,从宇宙飞船到粒子物理……现在每年高考题几乎都会有关于新技术应用方面的题目出现。

这就要求教师也要不断进行学习。

三尺讲台是教师展示魅力的地方,优秀的教师能够用自己的人格魅力、文化魅力、道德魅力征服学生,抓住学生的眼球与思维,从而润物无声、水到渠成。

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只有“征服”学生才能有效地在工作中贯彻落实我们的想法。

从伽利略开创近代物理先河开始,实验观察加科学推理的研究方法一直是物理学发展中的指导思想。

而理想化模型即物理建模正是为适应这样的研究方法而提出来的。

具有物理建模意识,具备物理建模能力,是每个学生学习物理学的目的之一,也是高中物理教师必须完成的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参考文献:[1]物理课程标准实验解读[M].廖伯琴,张大昌.湖北教育出版社,2021.[2]论高中物理教学中学生建模能力的培养[M].左雄.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21,284.[3]物理教学艺术论[M].唐一鸣.广西教育出版社,2002.[4]物理学科教育学[M].齐际平.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文章摘要】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社会经济的发展越来越迅速,社会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迫切,这就使得我们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其只注重书本知识,缺乏实践经验的教学模式所培养出的学生已经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

物理是高中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科目,科学实验是它的的重要教学手段,如果物理知识的学习无法与科学实验相结合,那么,学生很难理解其中的意义,这就更加需要我们加强物理教学模式的改革。

而物理模型的建立正是解决这一问题的重要方法,本文通过对高中物理中建模教学意义的分析,提出了引进建模教学的的可行性方法。

【关键词】高中;物理教学;建模教学物理现象在生活中是非常常见的,其发生的过程也是非常复杂的,涉及到的因素也有很多,对于学生来说,理解起来就比较困难。

高中物理是一门注重实践研究、以科学实验为基础的课程,它研究的是物质运动最本质的规律,是其它科学的基础。

建立物理模型是在物理教学以科学实验为重要手段的指导思想下提出的,可以使物质运动发生的复杂过程简单化,使学生更容易理解,更能增强教学的趣味性和互动性,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有很重要的意义。

1 建模教学的涵义和特点物理学科的研究范围非常广泛和复杂,是一门非常贴近日常生活的科学,很容易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而为了能更好的进行物理研究,我们往往会把这些外部因素去除,把研究对象简单化、具象化,形成物理模型,从而使物理教学研究的进程更加方便顺畅。

物理教学中,通过去除影响研究对象的外部因素而形成的物理模型,可以很好的体现研究对象的本质,从而使每个物理模型都具有典型的代表意义。

物理模型是在物理现象的基础上,经过研?a href='//'target='_blank'>咳嗽狈治龊退伎级?纬傻模?⒉皇瞧究漳笤斐隼吹模?饩捅砻髁耍?锢砟P褪俏锢硌Э蒲芯恐械囊恢址椒āN锢砟P涂梢约虻ゾ?返姆从吵鲅芯慷韵蟮谋局剩?梢源又刑逑殖鑫锢硌Э频男问矫溃?陨咸逑殖隽私?=萄У奶氐恪?/p>2 建模教学对学生学习物理的意义物理建模教学不同于传统的物理教学模式,其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根据自身所掌握的物理知识和方法,自己亲自动脑设计、动手操作,通过建立物理模型来解决实际问题。

在这个过程中,可以锻炼学生自主建立物理模型的能力,并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这对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2.1 通过建模教学,在学习和掌握物理知识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建立物理模型是物理教学中的重要手段,使学生在建立物理模型的过程中可以更好的掌握物理知识,这对学生学习物理知识有着重要的作用。

在建模教学中,学生可以根据自己所掌握的物理知识来提出问题,并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建立物理模型来解决问题,在这个过程中,既让学生学习到了物理理论知识,同时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使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

2.2 通过建模教学,可以提高学生在学生过程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建模教学中,教师一般都处于指导位置,而学生则是课堂的主体,通过建立物理模型给学生提供了非常广泛的发挥空间,提高了学生学习物理知识、参与物理实验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和团队合作的能力。

2.3 通过建模教学,有利于增强学生探索事物本质规律的兴趣每一个物理模型的建立都不是一次性完成的,都必须要经过反复的设计和实验,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通过互相交流和合作,共同解决和克服物理研究中的问题和困难,充分体验到了物理实验研究的乐趣,增强学生探索事物本质规律的兴趣,使学生学会运用科学的、抽象的思维方式来处理实际问题。

3 在物理教学中,如何开展建模教学在高中的物理课堂上,如何开展物理建模教学,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建模教学开展的好坏程度,是会影响到学生对物理知识的学习和对物理知识的实际运用的,下面我们就来讨论一下开展物理建模教学的方法。

3.1 充分发挥科学实验在物理建模教学中的作用物理是一门非常注重科学实验的学科,许多研究结果都是通过大量实验而得来的,实验过程中的实物操作,要求学生对物理模型有着非常透彻的了解,因此,科学实验对物理建模教学有着重要的作用,通过实验,可以使学生在实践操作中亲自体验模型的建立过程和组成结构,增加学生对物理模型的理解和对物理知识的运用。

3.2 运用综合知识来进行物理建模教学物理在实际生活中涉及到的范围非常广泛,建立物理模型的过程是非常复杂的,只用一种学科知识来进行教学是非常困难的,因此,在建模教学中,教师需要在物理知识的基础上,配合其它学科的知识来进行教学,使学生在学习和掌握物理知识的同时,还可以获取更深更广的新知识,在之后的教学过程中,遇到类似的知识的时候,可以自主的建立相似的物理模型。

3.3 抽象思维能力在物理建模教学中的使用物理模型是从物理研究对象中抽象出来的,这就需要学生充分发挥抽象思维能力,抓住研究问题的主要因素,忽略其次要因素。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加强对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培养,并充分的运用到建立物理模型的过程当中去,从而明确的分析出研究问题的主次因素,使学生更好的完成研究实验,解决物理问题。

3.4 把物理建模教学和现实生活结合在一起物理知识来源于生活,许多如电路、测量、运动等常见的问题都需要运用物理知识来解决,把物理教学和实际生活相结合,可以有效的利用学生生活中常见的事例来做背景,建立相应的物理模型,使学生更透彻的掌握相关的建模方法和物理知识,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增加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还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科学的世界观,并把课堂所学习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当中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