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教育统计与测评技术

合集下载

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培养方案

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培养方案

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本专业旨在培养具有现代教育技术应用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具备教育技术应用和研究的基础理论和方法,能够在教育教学和教育管理中灵活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能够进行教育技术项目的设计、规划和监控。

二、培养要求1.掌握教育技术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了解教育技术领域的前沿动态;2.具备教育技术应用和研究的基本技能,能够分析和解决教育技术应用中的实际问题;3.具备一定的教育实践经验,能够独立承担教育技术项目的设计、规划和执行任务;4.具备较强的组织和管理能力,能够在教育教学和教育管理中灵活运用现代教育技术。

三、培养内容1.基础课程1.1教育技术学概论1.2教育心理学1.3学习科学1.4网络教育技术1.5多媒体教学技术2.专业课程2.1现代教育技术应用2.2教育统计与测评2.4教育管理与学校发展2.5教育信息系统3.实践课程3.1教育技术项目设计与实施3.2教育技术项目管理与评估3.3教育技术案例分析与研究四、培养模式1.理论课程教学采用课堂授课和讨论相结合的方式,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引导学生在理论的指导下进行实践活动。

2.实践课程实训通过实践课程的实训,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激发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3.毕业论文要求学生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选择与现代教育技术相关的课题,进行调研与研究,撰写毕业论文。

五、培养方法1.教师指导指导老师要负责学生的日常学习和研究工作,帮助他们合理安排学习计划,解答学术和实践问题。

2.学术报告与学术研讨会每学期安排一定数量的学术报告和学术研讨会,邀请国内外专家学者进行学术讲座和交流,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

3.实习实训组织学生到各类教育机构进行实习,让学生在实践中提升能力,培养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评价与考核1.学习成绩评价学习成绩评价主要以平时成绩、考试成绩和论文成绩为主要依据,定期进行评价和汇总,给予学生反馈。

2.报告与答辩要求学生在学术报告与论文答辩环节,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现代教育测量与评价》考试题库附答案

《现代教育测量与评价》考试题库附答案

《现代教育测量与评价》考试题库附答案(含A.B卷)A卷:单选题1.儿童努力摆脱掌握原则的集团或个人的权威,且不把自己和这种集团视为一体,从而确定有效的和可用的道德价值和原则,这是科尔伯格的()A、前习俗水平B、习俗水平C、后习俗水平D、阶段零参考答案:C2.测评者在测评过程中要注意发挥思想品德测量与评价的教育作用,使思想品德测评成为一项教育活动。

指的是学生思想测评的()原则。

A、方向性B、教育性C、客观性D、有效性参考答案:B3.世界观开始萌芽,逐渐能用道德信念自觉调节行为的发展阶段是()A、小学阶段B、初中阶段C、高中阶段D、大学阶段参考答案:B4.以下哪一项不是信度估计的方法()A、重测信度B、复本信度C、同质性信度D、标准信度参考答案:D5.评价者已有的知识、经验、认知模式等对评价可靠性影响,是指评价者和被评者的()A、意识倾向性B、情意心理C、认知倾向D、个性心理特征参考答案:C6.两个变量都是连续变量,但其中一个变量因为某种原因被人为地分成两类,这种数据类型适合的计算区分度的方法是计算()相关系数。

A、点二列B、二列C、积差D、高低分组法参考答案:B7.智力结构的"三重智力论"的提出者是()A、吉尔福特B、斯皮尔曼C、斯腾伯格D、瑟斯顿参考答案:C8.影响智商的最为主要的因素是()A、遗传和环境B、种族C、学习成绩D、性别参考答案:A9.以下哪一项不是美国耶鲁大学斯滕伯格教授提出的成功智力理论所包含的内容()A、分析性B、创造性C、操作D、实践性参考答案:C10.教育测量专家格兰朗德认为,一个完整的评价计划,可用公式形象地表达,其公式是()。

A、评价=测量+评定+价值判断B、评价=测量+定量描述+定性判断C、评价=测量+非测量+价值判断D、评价=测量+非测量+统计推断参考答案:C11.适合于某些用于选拔和分类的职业测验的效度是()A、时间效度B、内容效度C、效标关联效度D、结构效度参考答案:B12.智力测验在社会历史舞台上获得第一个稳固的立足点是为()A、智力正常的儿童进行测试B、智力超常的儿童进行测试C、弱智者提供诊断和帮助有关D、生理缺陷者提供诊断有关参考答案:C13.下列量尺中,属于最高水平测度的是()。

江苏教育现代化建设高校监测指标内涵诠释及统计口径

江苏教育现代化建设高校监测指标内涵诠释及统计口径

江苏教育现代化建设高校监测指标内涵诠释及统计口径江苏教育现代化建设高校监测指标内涵诠释及统计口径1.提供多样化教育指标释义:提供多样化教育指普通高校课程内容、育人方式、学校文化及教学特色等方面呈现出多样化、个性化特征,体现多样化教育水平。

该项指标主要反映具有不同发展潜能、兴趣、特长的学生接受多样化、个性化教育的情况。

监测方法:问卷调查数据来源:省教育厅(无需高校采集填报)2.困难学生受帮扶比例指标释义:指接受帮扶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和身心发展困难学生占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和身心发展困难学生的百分比。

统计口径:(1)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包括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家庭子女、孤残儿童、革命烈士或因公牺牲军人和警察子女及其他经济困难家庭子女。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受帮扶形式主要包括助学金,减免学杂费、课本费及作业本费等政府资助和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及个人的社会资助。

(2)身心发展困难学生是指因身体残疾、心理疾病、发育迟缓等各种原因引起的身体和心理发展困难学生。

身心发展困难学生受帮扶形式主要包括学校在实际教育教学和管理中采取的个别指导、心理辅导等措施,社会个人及有关机构所提供的心理咨询、生活指导、资金资助等。

计算公式:(1)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按省定补助标准受帮扶比例(%)=按省定补助标准受帮扶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数/在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总数×100%(2)身心发展困难学生受帮扶比例(%)=受帮扶身心发展困难学生数/在校身心发展困难学生总数×100%数据来源:高校采集填报3.思想品德与心理健康(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开设(普及)率)(调整)指标释义: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开设(普及)率,是指普通高校中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学校占学校总数的百分比。

该指标反映普通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体制机制建设的覆盖面。

统计口径:学校总数为江苏普通高校总数。

计算公式: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开设(普及)率(%)=心理健康教育排入课程表的学校数/学校总数×100%数据来源:高校采集填报4.体质健康测试合格率(调整)指标释义:体质健康测试合格率,是指普通高校体质健康达标学生人数占上学年参加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总人数的百分比。

教育统计的基本方法

教育统计的基本方法

⑷众数
• 众数可分为粗略众数和理论众数。粗 略众数是指一组数据中出现频数最多 的那个数。 • 理论众数是指与频数分布曲线中的最 高点相对应的横坐标上的一点。 • 通常用Mo表示众数。
㈡差异量
⒈差异量的含义与用途 是表示一组数据变异程度或离散程度的一类 特征量。 差异量越大,说明数据分布的范围越广,分 布越不整齐;差异量越小,说明数据变动范 围越小,分布就越集中。
• ㈠集中量(平均指标) • ㈡差异量(差异指标) • ㈢相对量(相对指标) • ㈣相关量(相关系数)
㈠集中量
• ⒈集中量的含义与用途 • 集中量是反映一组数据的集中程度或典型 水平的特征量。 • 它能反映一组数据的分布中大量数据向某 一点集中的情况。
⒉常用的集中量
• 集中量有算术平均数、中位数、众数、加 权平均数、几何平均数和调和平均数等。 • 最常用的是算术平均数和加权平均数。
独立大样本平均数差异的显著性检验独立大样本平均数差异的显著性检验检验统计决断规则z与临界值比较检验结果z196p005保留h差异不显著196z258p005005显著性水平上拒绝差异显著258z329p001001显著性水平上拒绝差异比较显著z329p00010001显著性水平上拒绝差异极其显著引水枢纽萨兰河倒虹吸古河倒虹吸恰里卡尔水电站和扬水站五座建筑物主体结构基本完好但由于自然老化各战争毁坏结构表面有磨损剥蚀弹坑及麻面有些上部结构破坏严重
方差和标准差的定义公式
X
2
X X
N N
2
2
X
X X
2
在式中, X 表示方差, X 表示标准差; X X表示每个数据与平均数 的差数,称为离差; N表示总频数。
• 例:某校对5个教师的教学效果进行测评, 满分为 20 分, 5 个教师的得分为 14 分、 15 分、 13 分、 12 分和 14 分,这五个教 师得分的方差和标准差各是多少?

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与发展

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与发展

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与发展教育是一个国家最基本且重要的领域,它关系到一个国家的未来发展。

随着社会科技的快速发展,现代教育技术也得到了快速发展,其逐渐成为现代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本文将探讨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与发展。

一、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1.多媒体教学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技术在教育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多媒体教学利用图象、动画、声音、文字等多媒体技术,突破了传统教学模式的限制,使教学更加直观、生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例如,一些课堂上的动画、视频等多媒体资源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容易吸引学生注意力,从而更好的理解和掌握知识。

2.网络教育网络教育是指通过计算机网络和互联网开展的教育活动。

网络教育旨在打破时空限制,提供全天候的学习服务,为学生提供更加方便和灵活的学习途径。

例如,一些学生可以通过电子邮件、在线视频等方式获得教师的答疑,不用再到教师办公室排队。

同时,学生可以自由选择不同的学习资源和方式,以获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3.虚拟实验室虚拟实验室是一种使用计算机和互联网技术,通过虚拟的环境和模拟软件来进行实验教学。

虚拟实验室可以提供丰富的实验操作方式,减少实验现场的安全风险和耗费,节约实验需要的时间和成本。

例如,虚拟实验室可以用于体外诊断咨询,通过提供诊断数据和手术模拟等功能,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基本技能和操作经验。

二、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1.人工智能的应用目前,人工智能技术已经成为了现代教育的一个重要领域。

人工智能技术可以为课堂提供更完美、更切合实际的解决方案,帮助学生更快地掌握知识。

例如,一些机器人可以使用语音或红外线传感技术与学生进行互动,可以模仿教师对学生的询问,并对学生的回答作出反馈。

这种互动方式可以让学生更快地掌握知识,更愉快地学习。

2.学习分析技术学习分析是一种新的技术手段,用于对学生学习过程进行分析和评估。

通过分析学生的学习行为、学习模式和学习成果,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情况来制定个性化的教学方案,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

教育统计与测评实践作品3答案学校发展与评价

教育统计与测评实践作品3答案学校发展与评价

一、学校发展评价的视角与前提假设前提假设一:从多重视角看学校一所学校就是一个系统。

是一个开放的(观念与境界)、复杂的(要素与因素)、发展的(竞争与和谐)组织系统;是一个有输入,更要有输出的流通系统(效率至上);是一个既要有管理者行为发生,又要有教师行为发生和学生行为发生,更要有三种行为协同发生的三边互动系统(三方发展共同体);是一个焕发生命活力的生态系统(生命场境)。

因此,应以动态系统观去理清学校组织系统的发展机理,加强学校组织系统的能力建设。

前提假设二:从多个层面看学校学校教育发展的有效性是学校整体系统的有效性。

学校教育发展的有效性一定是基于学校全系统中每一个子系统功能的全面发挥、每一个子系统中学校教育诸多观测点的全面观照、每一个观测点中学校教育发展的“应然”标准与“实然”状态之间的一致性表现出的有效性。

因此,学校教育发展局部的有效性绝不代表学校教育发展全系统的有效性,应以系统性去观照有效性。

前提假设三:从共性与个性的统一看学校学校发展系统的有效性既要观照学校发展的共性,更要观照学校发展的个性。

共性是实力(水平),个性是品质(特色)。

学校发展系统的有效性应体现学校共性发展基础上追求学校发展的个性。

因此,学校教育发展既要追求整体办学水平的提升,更要追求学校办学特色的品牌打造,这是学校发展标准建构(能力建设)之根本。

二、学校发展评价的指导思想“一个中心”:坚守以教学为中心。

“20字方针”: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评建结合重在建设。

“三个符合度”:第一,学校自己所确定的目标与社会要求、学校实情、学生发展状况的符合程度。

第二,学校自己所确定的目标与学校实际工作状态的符合程度。

第三,学校自己所确定的目标与学校最终培养人的质量的符合度。

“三种取向”:第一,传统教育观下的以知识本位为核心理念的价值取向(应试教育取向)。

第二,现代教育观下的以能力本位为核心理念的价值取向(素质教育取向)。

第三,后现代教育观下的以人格和谐发展为核心理念的价值取向(和谐教育取向)。

利用现代教育技术 促进中学数学课堂探究——兼评《统计图的选择与应用》教学设计

利用现代教育技术  促进中学数学课堂探究——兼评《统计图的选择与应用》教学设计
l 课 。。 t o u 蠹
这样的设 计在学生作图的过程 中自然可
各 种 型 号 种 子 数 的 百 分 比
7O O 6 0 0 5 O O 4【) ) 1 3 0 O 2 】 0( 1 } (】 l O
以感 受三种统 计图的不同特 点, 而充 从
分 体现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作用。 经过 这一 年多的跨越 式网络 课堂 教学 的探 索, 我发现 清境创设与导入过程的好 坏
对数 学教 育的价值 、 标 、 以及 学 目 内容
与教的 方式 产生 了重 大 影Ⅱ 。 学 课 向数 程 的设 计 与实 施 应 重 视 现 代信 息 技
术。 以计 算机和 网络为代表 的信息技 ” 术的快 速 发展 , 不仅 改善 了中学 数 学 教 学 的硬件 环 境, 而且 还 为中学 数 学
准所 提倡 的 “ 学 教学 活 动转 变为 数 数 学活动的教 学” 扎扎实实地 落 到实 处,
促 进 学 生在 自主 中求知 、 合 作 中获 在
学中来, 发学 生的学 习兴趣和学 习热 激 情。 为了 I学年 自主探究 出三种统 计图 } : 的特点 , 探究环 节中特别强调要用三 在 种统计‘ 别表示导入 中的两组 数据, 图分
取、 在探究中发展 。
利用现代教育技术
促进中学数学课堂探究
兼评 统计图的选择与应用》 教学设计
刘俊生 韩秋枫 北京师范大学现代化教育技术研究所
梁焕爽 北京市 石景 山区杨 庄中学数学教 研组
蛰 中学数 学探究教学模 式
我国基础 教育 新课 程改革 提 出了
要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任务, 明确倡导
了) , 看看三种统计图的不同效果。 这样, 学生可以体会到同一组数据的多种表示 方法, 有合适的, 有不合适的, 学生头脑中

现代教育测量与评价学(考纲,知识点,习题)PDF

现代教育测量与评价学(考纲,知识点,习题)PDF

教育测量与评价考纲第一部分课程性质与设置目的《现代教育评价》课程是河北高等教育自学考试高师的公共考试课程是为培养和检查考生的教育评价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与基本技能而设立的一门课程。

教育评价的实践与理论是教育管理研究的重要领域之一是教育管理和决策走向科学化、民主化和现代化的标志之一。

就这一领域的研究内容性质而言《现代教育评价》是一门综合性、交叉性、和应用性很强的学科。

就其发展历史而言它是一门正在蓬勃发展中的新兴学科。

它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哲学基础以心理学、教育学、教育管理学等教育学科为理论基础以统计、评价理论为方法论基础以教育测量、教育统计、教育评价为具体工具。

本课程在自学考试命题中应充分体现以上本课程的性质和特点。

设置本课程的具体要求是使考生比较全面系统地掌握教育评价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

了解我国教育评价实践活动及理论研究的历史发展和面临的问题提高对教育评价活动的认识及开展教育评价活动的工作能力。

第二部分课程内容与考核目标第1章现代教育评价概论一、学习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学习掌握教育评价的基本概念和特征教育评价的目的与功能作用教育评价的类型教育评价的过程与方法了解教育评价的常见模式并对我们教育评价实践活动进行反思。

二、课程内容第一节评价的基本概念教育评价的概念。

理解教育评价应注意的几点。

教育评价的特征教育评价的目的性、主体性、中介性、综合性、预见性。

教育评价的意义。

第二节评价的目的、功能、作用与类型教育评价的目的鉴定、诊断、改进。

教育评价的功能管理功能、教育功能、社会心理功能、研究功能。

教育评价的作用导向与激励作用、反馈与交流作用、检查与监控作用、鉴定与选拔作用。

教育评价的类型学生评价、教师评价、课程与教学评价、学校评价第三节教育评价的过程与方法教育评价的一般过程与方法明确评价的问题、确定评价的目的、确定评价对象与评价内容、信息采集与分析方法、采集分析信息、得出结论、用适当方式向评价委托人或其他当事人报告评价情况依照评价结论采取措施再评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代教育统计与测
评技术》考试试题
西南师范大学2006级研究生课程班昆明第八中学李扬
1、利用统计表和统计图描述所在学校两个班级学生的数学、语文、外语期末考试成绩
(统计表数据应包括平均分和标准差),判断两个班学生的外语和语文成绩是否具有相关性。

答:统计表和统计图如下图所示
班级:初二年级4班班级:初二年级3班
根据图表相关量计算,两个班的语文成绩相关量r=0.013 外语成绩相关量r=0.048,因此相关关系属于正相关,但是密切程度较小.
2、调查两个班某科期末考试成绩,利用统计表或统计图描述调查结果推断两个班的期
末成绩是否具有显著性差异。

答:
所以,CV=12.36/76.52=16.15%,6班的差异系数为CV=13.09/76.37=17.14%.得出结论,两个班政治考试成绩差异不是很显著,但是班级成绩两极分化情况比较严重。

3、某县初中毕业一次语文考试成绩服从正态分布,全县范围随机抽取试卷30份,成绩如下:
81、72、71、54、74、74、68、76、90、50、55、68、94、58、84、69、82、70、
69、74、83、90、75、44、56、68、78、84、72、64
估计全县总平均分在什么范围内。

答:根据区间估算法进行计算,设样本平均数置信度为95%,首先按照算术平均数法计算样本平均数
81+72+71+54+74+74+68+76+90+50+55+68+94+58+84+69+82+70+69+74+83+90+75
+44+56+68+78+84+72+64=2147
2147/30=71.57
样本平均数的标准差为11.91
所以,总体平均数的置信下限为:71.57-1.96×11.91/5.48=67.31 总体平均数的置信上限为
71.57+1.96×11.91/5.48=75.83
如果设置信度为99%,则总体平均数的置信下限为:71.57-5.61=65.96 总体平均数的置信上限为: 71.57+5.61=77.18
结论:全县总平均分在样本平均数置信度为95%时为67.31~75.83之间。

当样本平均数置信度为99%时为65.96~77.18之间。

3、设对8名学生进行数学测验,为了考察这个测验的信度,1个月后对同一组学生用
原试卷再次测验,两次测验结果如下,试估计稳定性系数,并进行解释。

答:根据题目要求,计算可得:∑XY=1215 ∑X=93 ∑Y=100 ∑(X*X)=1123 ∑(Y*Y)=1328 N=8 所以经计算稳定性系数为0.9187,查表可知r(6)0.05=0.707而r A1A2=0.9187
结论:r(6)0.05=0.707<r A1A2=0.9187因此,两次测验结果信度系数比较高,即稳定性系数
比较高
5、简述测验效度的类型。

答:测验效度的类型一共有三种。

内容效度。

即测验内容与预定要测的内容之间的一致性程度。

构想效度。

既测验成绩能够解释心理学理论上的某种结构或特质的程度。

主要用于心理测验效度的确定。

效标关联效度。

即测验分数与作为效标的另一独立测验结果之间的一致性程度。

一般是用本测验和效标测验去测同一组被试得到的两组分数的关系数表示。

6、有15名学生的数学成绩与第2题得分如图,计算该试题的区分度。

所以N=15 ∑X=109 ∑Y=1141 ∑XY=9049
试题区分度=15×9049-109×1141/49.44×265.26=135735-124369/13114.4544=0.866 从试题区分度看,区分度比较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