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子分类
竹子分类鉴定

竹子主要分为五大类,分别是:
1. 箭竹属:约70余种,如箭竹、华西箭竹等。
2. 箬竹属:约30余种,如美女箬竹、髯毛箬竹等。
3. 刚竹属:约50余种,如尖头青竹、雷竹、罗汉竹等。
4. 香竹属:约10余种,如云南香竹、版纳黄竹等。
5. 倭竹属:约20余种,如倭竹、蓬莱倭竹等。
在上述分类中,箭竹属、箬竹属、刚竹属最为常见。
箭竹属多产于四川盆地、湖北西部、云南东北部;箬竹属多产于福建、浙江、广东、广西;刚竹属广泛分布于华北、华东、华中地区。
香竹属和倭竹属则分布较窄,多产于云南、广东、广西等南方地区。
这些分类信息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不同种类的竹子分布和特点。
竹子的知识

竹子的知识竹子的概述竹子,又称作“绿色金钢”,是一种具有重要经济、生态和文化价值的植物。
它属于禾本科竹族,是世界上最快生长的植物之一,被广泛分布在亚洲、非洲、北美洲和南美洲。
竹子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广泛的应用,被誉为“中国的国宝”。
竹子的分类竹子共有约1,450多个品种,根据不同的特征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建筑竹:主要用于建筑材料,具有优异的抗压、弯曲、拉伸等性能,被广泛用于房屋、桥梁、塔楼等建筑工程。
2.园林竹:主要用于园林景观的装饰和绿化,如假山、池塘、花坛等,给人以清新雅致的感觉。
3.医药竹:竹子的叶子、茎秆和根部等部位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可以用于治疗风湿病、胃痛等疾病。
4.食用竹:竹子的新鲜笋尤其受欢迎,是许多美食的重要原料,如竹笋炒肉、酸辣竹笋汤等。
5.工艺竹:竹子可以制作各种工艺品,如竹编、竹画、竹器等,富有民族特色和艺术魅力。
竹子的特点竹子具有以下几个独特的特点:1.生长迅速:竹子是世界上生长最快的植物之一,有的品种甚至可以达到每天高出一米的速度。
2.耐寒抗旱:竹子具有较强的适应性,能够在恶劣的自然环境中生存,并且对干旱和寒冷有一定的抵抗能力。
3.生态环境保护:竹子能够抵抗土壤侵蚀,保持水土,净化空气,防止水源涵养和保护山体,对维护生态平衡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4.资源丰富:竹子是一种丰富的天然资源,可以用来制作各种实用品和艺术品,可持续利用,有利于环境可持续发展。
5.结构坚固:竹子的纤维结构使其具有很强的抗压、抗弯等力学性能,是一种理想的建筑材料。
竹子的应用竹子在各个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以下是一些主要的应用领域:建筑领域竹子是一种理想的建筑材料,可以用于房屋、桥梁、塔楼等建筑工程,主要应用于以下几个方面:•结构件:竹子具有很强的抗压、抗弯和抗震性能,可以用作梁、柱、墙等结构件。
•装饰件:竹子可以制作各种装饰品,如竹编、竹雕等,给建筑增添独特的艺术效果。
•环保材料:竹子是一种天然的环保材料,无毒无害,对人体健康无害,符合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竹子的分类图片介绍

竹子的分类,图片介绍竹子的分类,图片介绍种名:白纹阴阳竹拉丁名:Sasa kurilensis形态:混生竹,竹叶长18~25cm,宽2.5~4cm,上不规则间有宽黄条纹,色泽鲜艳,光彩夺目。
用途:该竹从日本引进,为优良绿化,观赏竹种。
-------------------------------------【学名】P.bambusoides f. lacrima—deae Keng f.et Wen【英文名】【科属名】刚竹属Phyllostachys Sieb.et Zucc.【形态习性】与原变形之区别在于秆有紫褐色斑块与斑点,分枝亦有紫褐色斑点。
【繁殖栽培】【资源分布】湖南、江西、河南、浙江等地。
【用途】为著名观赏竹,秆用作制工艺品及材用。
----------------------------------------------------------------------------------------------------种名:菲白竹拉丁名:Sasa fortunei形态:混生竹,竹密,秆矮小,叶上有宽的白条纹用途:优良观赏地被竹种------------------------------------------种名:板桥竹拉丁名:Ph.varioauriculata形态:刚竹属,中小型竹种,秆高3-4m,径1-2cm,秆枝全为绿色,枝叶柔细。
本种的最大特点在于具有极强的繁殖能力,适应性极强。
枝叶浓密,竹鞭纵横,对水土保持、涵养水源具有积极作用,适宜在西部地区生长。
------------------------------------------------------------------------------------种名:白哺鸡竹拉丁名:Ph.dulcis形态:散生竹,秆高7m,径2-4cm,枝叶翠绿,分枝下垂,整株形态优美。
用途:优良观赏竹种,制作盆景,笋味鲜美,产量高,为优良笋用竹种。
竹子的相关知识点总结

竹子的相关知识点总结一、竹子的分类和种类竹子是一类特有的植物,主要分布在亚洲、非洲和美洲。
根据不同的特征,竹子可以被分为多种不同的类别,下面将介绍一些主要的竹子种类。
1. 竹子的分类竹子属于禾本科植物,主要包括小粒种竹、大粒种竹和垂头种竹三大类。
按照生长习性,竹子可以分为随缘竹和宜护竹两类。
此外,竹子还可以根据形态、用途等方面进行不同的分类。
2. 主要的竹子种类(1)毛竹毛竹是一种常见的竹子,主要分布在中国、日本等地。
毛竹生长迅速,枝叶茂密,花期在夏季,果实成熟后很快脱落,种子能迅速萌发并生根。
毛竹的茎秆粗壮,质地坚硬,适合制作家具、建筑材料等。
(2)箬竹箬竹是一种纤细柔韧的竹子,主要分布在中国南方地区,尤其是云南、贵州等省。
箬竹茎秆较细,外表光洁,适合用来编制竹篮、竹筐等。
(3)龙头竹龙头竹是一种高矮皆宜的草本植物,茎秆纤细,根系发达,适合在湿润的环境中生长。
龙头竹的茎秆柔软,易于加工,适合用来制作编织品、纺织品等。
(4)茭白竹茭白竹是一种既能食用又能制作手工艺品的竹子,主要分布在中国南方地区。
茭白竹的茎秆肥大且鲜嫩,质地柔软,很适合用来制作编织品、食材等。
以上介绍的只是竹子种类中的几种代表性的品种,实际上,竹子的种类非常丰富,每种竹子都有着自己独特的特点和用途。
二、竹子的生长习性竹子是一种具有高度适应性的植物,它可以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生长繁衍。
下面将介绍竹子的生长习性及其对环境的影响。
1. 竹子的生长环境竹子能在不同的土壤和气候下生长,但对于温度、湿度、光照等环境条件都有一定的要求。
一般来说,竹子适宜的生长温度在15-35摄氏度之间,适宜的湿度为70%-80%,适宜的光照时间为8-10小时。
2. 竹子的生长习性竹子具有快速生长和广泛蔓延的特点,可以在极短的时间内形成茂密的竹林。
竹子的根系发达,能有效的保持土壤的结构,减少水土流失。
另外,竹子的叶片能有效的减少空气中的灰尘,有着良好的净化空气的作用。
竹子分类学

竹子的分类
竹子可以分为丛生型、散生型和混生型三类,丛生型竹子中较为常见的品种有慈竹、麻竹、单竹等,散生型竹子中较为常见的品种有毛竹、水竹、斑竹等,而混生型竹子中较为常见的品种有苦竿竹、箭竹、棕竹等。
1、丛生型
竹子按照繁殖类型可以分为丛生型,较为常见的品种有硬头黄竹、慈竹、麻竹等,其中硬头黄竹的高度可达12米,其直径约为6厘米,主要分布在中国四川地区,而慈竹的高度为5-10米,其顶端较为细长,会向下弯曲。
2、散生型
散生型竹子中常见的品种有凤凰竹、水竹、青皮竹、紫竹、佛肚竹等,其中凤凰竹是孝顺竹的变种,高度为3-6米,其叶片呈现线性或者披针形,而水竹是禾本科刚竹属的草本植物,其高度可达6米,适宜生长在水岸边。
3、混生型
混生型竹子中常见的品种有茶竿竹、棕竹、箭竹、苦竿竹等,其中茶竿竹的高度可达13米,其叶片为橄榄绿色,主要分布地区在我国的江西、福建以及广东等省区,而棕竹又称观音竹,其高度为2-3米,直径约为2厘米。
4、观赏类型
竹子可以分为观赏品种,较为常见的有罗汉竹、琴丝竹、巨龙竹、凤尾竹等,其中罗汉竹是常绿植物,适宜生长在温暖且湿润的环境中,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而琴丝竹的竹竿多为金黄色,其茎秆上具有绿色条纹。
竹子百科知识

竹子百科知识竹子是一种常见的植物,被广泛用于各种场合。
它在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无论是作为建筑材料、食物还是文化象征,都有着独特的魅力。
下面将介绍一些竹子的百科知识,带你了解这个神奇的植物。
一、竹子的分类竹子属于禾本科植物,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
根据形态特征和用途,竹子可以分为多个类别。
常见的有毛竹、箬竹、傣竹、黑竹等。
毛竹是最常见的一种,它生长迅速,竹杆高大笔直,常用于建筑、制作家具和工艺品。
箬竹是一种蔓生竹,适合制作篮子、帽子等工艺品。
傣竹是生长在云南地区的一种竹子,它的竹筒硬度较高,常用于制作水桶和乐器。
黑竹则是一种颜色较深的竹子,用途广泛,可以制作家具、笔筒等。
二、竹子的特点竹子具有很多独特的特点,使其在各个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首先是竹子的生长速度快,有“一日竹,三日长”的说法。
竹子的生长速度远远超过其他植物,这使得它成为一种可持续利用的资源。
其次是竹子的韧性和硬度较高,具有较好的抗压和抗弯能力,这使得它成为一种理想的建筑材料和工艺品原材料。
此外,竹子还有很好的吸音和保温性能,可以有效改善室内环境。
三、竹子的用途竹子作为一种多功能植物,在各个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在建筑中,竹子可以用来搭建临时建筑、制作花架、篱笆等。
在家具制作中,竹子可以制作桌椅、床、屏风等。
在工艺品制作中,竹子可以制作篮子、扇子、笔筒等。
此外,竹子还可以用来制作乐器、纸张、餐具等。
竹子的用途广泛,可以说是一种非常宝贵的资源。
四、竹子的文化象征竹子在中国文化中有着重要的地位,被誉为“君子之风范”。
竹子的形态高洁挺拔,象征着品格高尚和坚韧不拔的精神。
竹子也常常被用来比喻高洁无染的人格,比如“风清月明,竹影婆娑”,形容人的品格高尚清雅。
竹子还是中国画中常见的题材之一,画竹被视为一种高雅的艺术表达。
此外,竹子还是中国的四君子之一,与梅、兰、菊一起被称为“四君子”,象征着高洁的品德和志向。
总结:竹子作为一种常见的植物,具有丰富的百科知识。
竹子百科知识

竹子百科知识竹子是一种常见的植物,属于禾本科竹族植物,是世界上最古老、最重要的经济植物之一。
竹子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广泛的应用价值。
下面将从竹子的分类、生长环境、生物特性、经济价值等方面详细介绍竹子的知识。
一、竹子的分类竹子是植物界的一类特殊植物,根据形态特征和环境适应性,竹子可以分为多个不同的分类。
竹子的分类包括:高山竹类、平地竹类、山地竹类和水生竹类等。
每一类竹子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适应环境。
二、竹子的生长环境竹子喜欢温暖湿润的气候,适应性非常广泛,可以在全球范围内生长。
在中国,竹子主要分布在南方地区,如云南、广东、浙江等地。
竹子对土壤要求不高,可以在各种土壤中生长,但以酸性土壤为主。
此外,竹子对阳光的要求较高,喜欢光照充足的环境。
三、竹子的生物特性竹子是一种特殊的草本植物,具有许多独特的生物特性。
首先,竹子具有快速生长的特点,有的竹子每天可以长高几厘米。
其次,竹子的茎干中含有丰富的纤维素,使得竹子具有较高的韧性和强度。
此外,竹子的茎干中还含有丰富的维生素、矿物质和氨基酸等营养物质,对人体健康非常有益。
四、竹子的经济价值竹子在中国有着广泛的应用价值,是一种重要的经济植物。
首先,竹子的茎干可以用来制作各种工艺品,如竹编、竹刻等。
这些工艺品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着重要的地位。
其次,竹子的茎干可以用来建筑材料,如竹楼、竹桥等。
竹子的轻、坚固、耐腐蚀等特点使得它成为一种理想的建筑材料。
此外,竹子还可以用来制作家具、纸张、食品等,具有广泛的应用领域。
五、竹子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竹子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和恢复能力,对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竹子可以有效防止水土流失,保持水源和土壤的稳定。
其次,竹子可以吸收大量的二氧化碳,净化空气,起到调节气候的作用。
此外,竹子还可以吸收有害物质,起到净化水质的作用。
因此,竹子在生态系统的恢复和保护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六、竹子的文化意义竹子在中国文化中有着重要的地位,被赋予了丰富的寓意和象征意义。
竹子有关知识点总结

竹子有关知识点总结一、竹子的特点竹子是一种木质植物,通常被认为是一种草本植物。
竹子具有以下特点:1. 生长迅速:竹子是世界上生长速度最快的植物之一,某些品种的竹子每天的生长速度可以达到数十厘米。
2. 灵活性强:竹子的茎材质轻薄、柔软,同时具有较高的强度和韧性,使得竹子在制作家具、建筑材料等方面具有良好的适用性。
3. 富含纤维素:竹子的纤维素含量较高,因此在造纸、纺织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
4. 抗菌性能:竹子具有天然的抗菌性能,可以用来制作食品加工、医疗器械等产品。
5. 生态环保:竹子的生长速度快,可以很快地重新生长,因此在环境保护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竹子的分类目前,世界上约有1600多种竹子,根据特点的不同,可以将竹子分为多个不同的种类。
根据竹子的形态和用途,可以将竹子分为以下几类:1. 竹笋类:这类竹子主要生长在东南亚地区,是人们饮食的重要食材。
竹笋类竹子生长迅速,叶片较宽,叶片表面有粉末状物质。
2. 竹梢类:这类竹子生长在温带和热带地区,世界上有200多种。
竹梢类竹子具有茎秆直立,叶片呈线形或披针形。
3. 竹节类:这类竹子是最常见的一类,主要生长在中国的亚热带地区。
竹节类竹子生长迅速,竹节细长,叶片纤细。
4. 竹人造林类:这类竹子主要生长在海南、台湾等地区,适合人工种植,用途广泛。
5. 竹草类:这类竹子主要生长在南美洲地区,叶片宽大,竹叶表面有白色绒毛。
以上是竹子的主要分类,不同种类的竹子在外观、用途等方面有所不同,人们可以根据需求选择相应的竹子种类。
三、竹子的生长环境竹子是一种喜温暖、多雨的植物,通常生长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特别是东南亚地区。
竹子对土壤及气候的适应性较强,可以生长在各种类型的土壤中,包括沙质土壤和粘土质土壤等。
而且竹子的茎和叶子具有较强的光合作用能力,对光照的要求也不高,因此可以生长在多种光照条件下。
竹子的地下根系发达,有的竹子的根系甚至可以达到地表以上的高度。
这种特殊的地下根系结构使得竹子具有较强的抗风性和抗水土流失的能力,是一种重要的生态植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注:我是按科属分类的)箬竹属,禾本科,约30种,分布于印度、斯里兰卡以及菲律宾等地,我国约20种,产长江流域以南地区。
灌木状或小灌木状竹,具细长型地下茎;秆散生或复丛生,直立,节不甚隆起,具一分枝,分枝粗度与主秆相若;秆箨宿存;圆锥花序生于核顶;小穗具柄,有数至多朵小花;小穗轴具关节;颖常2片;外稃近革质,内稃具2脊,顶端常2齿裂;鳞被3片;雄蕊3,花丝分离;子房无毛,花柱2,其基部分离或稍有连合,柱头2,羽毛状。
所有物种:矮箬竹,巴山箬竹,半耳箬竹,多毛箬竹,多毛箬竹(原变种) ,峨眉箬竹,鄂西箬竹,方脉箬竹,光叶箬竹,广东箬竹,广东箬竹(原变种) ,衡山箬竹,湖南箬竹,金佛山箬竹,锦帐竹,锦帐竹(原变种) ,具耳箬竹,阔叶箬竹,毛鞘箬竹,美丽箬竹,密脉箬竹,髯毛箬竹,柔毛箬竹,箬叶竹,箬叶竹(原变种) ,箬竹,箬竹属,胜利箬竹,水银竹,同春箬竹,巫溪箬竹,益阳箬竹,硬毛箬竹,粽巴箬竹举例:(1)【中文名】广东箬竹(I.guangdongensis H.R.Zhao et Y.L.Yang)【拉丁名】I.guangdongensis H.R.Zhao et Y.L.Yang【别名】黎竹(广东)【科属】禾本科Gramineae【形态特征】秆高1.5-3.5m,径0.8-1.5cm,节间长3O-4O(6O)cm,幼秆被白粉和贴生白色细毛。
秆箨宿存,短于节间,鲜时绿色,被白粉和贴生黑褐色疣基刺毛;箨耳小,镰刀形,具遂毛;箨舌高0.5-1mm,截平形;箨叶卵状披针形,抱茎,基部与鞘顶等宽,鲜时绿色,很快转枯草色。
叶片卵状披针形,长3O-4Ocm,宽5-8cm,两面无毛。
(2)箬叶竹别名:箬竹、粽粑竹(广西),长耳竹、粽叶竹、寮叶竹、长耳箬竹(江苏)、寮竹(湖南)秆高1-3m,径0.5-1cm,节间长10-15cm,幼时无毛或被小刺毛,节下被淡褐色毯毛状毛环;节较平,节内长3-smm。
箨鞘鲜时褐绿色,长10-12cm,背面中下部贴生棕色刺毛;箨耳发达,向两侧延伸,镰刀形,遂毛长5-8mm,多数褐色,波曲状;箨舌截平形或微搭曲高1-2mm,边缘具流苏状褐色毛;箨叶直立,长三角形或长圆形。
顶端渐尖,基部圆形。
叶片大,长10-35cm,宽2-5m,背面具微毛。
秆可作竹筷或毛笔秆,竹叶作粽叶或斗笠和船篷衬垫。
(3)粽巴箬竹竿直立或近于直立,通常高2米,直径5—6毫米,全体无毛,光亮,竿壁厚,近于实心。
箨鞘易破碎,光亮,有时沿边缘具有稠密的纤毛;箨耳无或极微弱;有时鞘口具少量黑棕色、粗糙的缝毛;箨舌极短,截平形或微突起,背部被有粗硬毛,边缘或具微纤毛;箨片宿存性、直立,卵状披针形,先端具长尖,基部扩大而抱竿,两面均无毛,嫩时玫瑰色。
小枝通常具3叶;叶鞘上部或稍有肋纹,边缘生密集褐色纤毛地下茎合轴,秆丛生,节间圆筒形,每节有多数分枝,小枝在某些种类可硬化成刺。
箨叶直立,基部与箨鞘的顶端等宽,箨耳显著。
约100余种。
我国约60多种所有物种:白节簕竹,长毛米筛竹,长枝竹,长枝竹(原栽培变种),车筒竹,撑篙竹,垂柳竹,大薄竹,大耳坭竹,大佛肚竹,大眼竹,大眼竹(原变种) ,单竹,吊罗坭竹,东兴黄竹,粉单竹,凤尾竹,佛肚竹,俯竹,鼓节竹,观音竹,光竿青皮竹,光鞘石竹,桂单竹,花眉竹,花竹,焕镛簕竹,黄金间碧竹,黄条竹,黄竹仔,灰竿竹,惠方簕竹,鸡窦簕竹,甲竹,锦竹,簕竹,簕竹(原栽培变种) ,簕竹属,黎庵高竹,料慈竹,裸耳竹举例:(1)凤凰竹。
又名观音竹、孝顺竹、凤尾竹[形态] 常绿灌木状,秆高2~3米,径5~25毫米,丛生,直立,节具多数分枝,小枝通常有叶5~10片,叶线状披针形,叶长2.5~1.5厘米,笋期9~11月。
[习性] 原产我国华南及西南。
喜阳光,也较耐荫,喜温暖湿润的气候。
要求疏松和富含腐殖质的土壤,在酸性土中生长良好,不耐盐碱,较耐旱,怕水涝。
[繁殖] 分株繁殖。
早春于新叶长出前脱盆,将丛生性的老株地下茎剪开,同时撕开缠绕在一起的须根后,随即上盆栽培。
[栽培] 盆栽要选口面大的浅盆,否则地下茎无处横伸,株丛往往过于稠密。
盆土为中性和微酸性的腐殖质土。
每年夏季追施2~3次液肥。
早春进行翻盆换土,4~5年生的老株应分盆另栽。
北方夏季干燥天气要向叶面喷水,盆土应间干间湿。
室内陈设需半个月轮换1次,并注意加强通风。
[用途] 大盆供厅堂陈设,小型株可制成盆景放置案头。
(2) 佛肚竹,又称佛竹,罗汉竹、密节竹,大肚竹、葫芦竹。
国内分布:产广东,现我国南方各地以及亚洲的马来西亚和美洲均有引种栽培。
模式标本采自广州。
命名来源:[Lingnan Sci. Journ. 17(1): 57,5. 1938]中国植物志:9(1):070形态特征:灌木状竹是否栽培:栽培湖北分布:武汉,十堰枝叶四季长青,其节间膨大,状如佛肚,形状奇特,故得名佛肚竹。
佛肚竹为我国广东特产,是盆栽和制作盆景的良好材料。
佛肚竹枝叶丛生,性喜温暖湿润,喜阳光,不耐旱,也不耐寒,宜在肥沃疏松的砂壤中生长。
佛肚竹一般盆栽于5厘米深的浅盆内,以选用面积较大的长方形或椭圆形盆为佳,这样有利于竹鞭水平横向生长。
若盆中再点缀些小块湖石或石笋石,则更显得景致自然秀美。
佛肚竹生长季节均可移植,但以在早春二月和梅雨季节最好。
移植时,选3-5竿母竹,尽量多带地下竹鞭,要避免弄伤竹与鞭连接处。
移植后应置于阴湿处养护半个月,再移至阳光充足处。
佛肚竹平时养护,要注意保持土壤湿润,但不能大湿;气候干燥时,应经常向叶面喷水。
新竹抽出后,为控制竹的高度,可通过控水来抑制其生长;每次扣水至顶梢嫩叶发灰微卷时,再浇透水。
往复几次,就可明显抑制植株长高。
除盛夏外,都应给予全日照。
此竹虽喜肥,但盆栽竹一般要少施肥,只在新笋抽出前施一次饼肥,秋末施一次鸡粪或豆饼作基肥即可。
若施肥过多,易导致枝竿生长旺盛,不利保持植株低矮秀雅之姿。
越冬应移入室内向阳处,使室温保持在0℃以上。
生长良好的佛肚竹,能在春末秋初分别萌发两次新竹。
春末夏初萌发的竹,竹节间隆起膨大,而秋发竹,竹节间大多不膨大,且节间长,一般不留。
但也可用来留作母株,分株繁殖后长出的新竹,仍能隆起。
由于盆栽佛肚竹土层较浅,养分有限,增殖不旺,所以一般不宜直接用作分株繁殖,便可利用秋发竹和主竿上的次生嫩枝来进行分株或扦插繁殖。
这种枝上的节部都有隐芽,具有发根抽笋的能力。
具体做法是:在梅雨季节,选取基部带有腋芽的嫩枝条3-5节,并带部分小叶,用500ppm萘乙酸浸插穗基部10秒种,然后斜埋入土壤或蛭石中,但不要太深,末端应露出土外,再用稻草覆盖,喷水保湿,有全光喷雾条件则更好,20余天就可萌发出不定根。
新根长出后要减少喷水;土插者可留床养护,勤施薄肥,待第二批新笋萌出后再移植。
如生根后即上盆,则要放在背阴处养护半月,才能逐步增见阳光。
(3) 缅甸竹秆高8-15m,径7-12㎝,节间长35-45(60)㎝,梢头微弯曲,幼时被白粉,秆环稍隆起。
秆箨早落,革质,长约为节间的1/2;箨鞘较短宽,鞘耳显著,条形至半圆形,宽3-5㎝,高1.5-2㎝,边缘具长达10㎜的弯曲毛;箨舌高1-2㎜,边缘细齿裂;箨叶直立,宽卵状三角形,上部稍急尖,基部圆形收缩,内面向上的棕色小刺毛,基部边缘常具少量短纤毛。
分枝低,3主枝显著,叶片披针形,长12-24㎝,宽1.8-3㎝,背面被子白色短绒毛。
秆可以建房、围篱,也可破蔑编织。
形态特征:竿高7—8米,直径2.5—3.5厘米;节问长30厘米左右,近实心,空腔直径约4毫米,幼时绿色而疏生紧贴的棕色小刺毛,老时则变黄色而无毛;节处稍隆起,并于箨环之上下方各环生一圈灰白色或黄白色绢毛,竿下部数节常生有短气根。
箨鞘早落,宽而短,其长度常超过基部宽的一半,背面在两侧的上半部密被伸展或紧贴的棕色刺毛,先端稍成不对称的拱形;箨耳不相等,稍有皱褶,边缘被继毛,大耳沿箨鞘顶端一侧稍向下倾斜,其下斜程度可达箨鞘全长的1/5,长圆形至长圆状披针形,长3-3.5厘米,宽约1厘米,末端稍外延并伸出箨鞘边缘之外,小耳椭圆形,长约1厘米,宽约8毫米;箨舌高3毫米,近全缘,边缘被极短的白色纤毛;箨片直立,稍呈不对称的宽卵形,腹面脉间被淡色小刺毛,先端急尖,具锐利硬尖头,基部近于心形收窄后即向两侧外延与箨耳相连,此相连部分约为1厘米,箨片基部宽度约为箨鞘先端宽的5/7。
口十鞘背面无毛,纵肋隆起,背部具脊,边缘被短纤毛;叶耳小,斜卵形,边缘具缝毛;叶舌高约1毫米,背面被微硬毛,先端近截形;叶片线状披针形,长16—25厘米,宽1.5—3厘米,上表面近无毛,下表面粉绿色并密生短柔毛,先端渐尖而具粗糙钻状尖头,基部近圆形或宽楔形;叶柄长3—4毫米。
花果未见。
产地分布:云南西双版纳有栽培。
原产缅甸和马来西亚,泰国也有。
模式标本采自缅甸。
Rhapis L. f. 棕竹属,棕榈科,约15种,分布于东亚,我国有7种,产南部至西南部,其中棕竹R. excelsa(Thunb. )Henry栽培甚广,供观赏。
灌木;茎细如竹,多数聚生,有网状的叶鞘;叶掌状深裂几达基部,芽时内摺;花常单性异株,生于短而分枝、有苞片的花束上由叶丛中抽出;花萼和花冠3齿裂;雄蕊6,在雌花中的为退化雄蕊;心皮3,离生;果为浆果,有种子1颗;胚乳均匀。
所有物种:矮棕竹,粗棕竹,多裂棕竹,丝状棕竹,细棕竹,棕竹,棕竹属举例:(1)棕竹观音竹、筋头竹棕竹为丛生灌木,茎干直立,高1-3米。
茎纤细如手指,不分枝,有叶节,包以有褐色网状纤维的叶鞘。
叶集生茎顶,掌状,深裂几达基部,有裂片3-12枚,长20-2 5厘米、宽1-2厘米;叶柄细长,约8-20厘米。
肉穗花序腋生,花小,淡黄色,极多,单性,雌雄异株。
花期4-5月。
浆果球形,种子球形。
棕竹原产我国广东、云南等地,日本也有。
同属植物约有20种以上,主要分布于东南亚。
它常繁生山坡、沟旁阴蔽潮湿的灌木丛中,栽培的有大叶、中叶和细叶棕竹之分,另外还有花叶棕竹。
本属概述:地下茎合轴型。
竿单丛,乔木状,但梢端纤细而作弧形下垂;节间圆筒形,长度中等,表面常生有疣基小刺毛,毛落后则留下凹痕及疣基小点;竿环平坦;箨环较显著,在其上下方(或仅在上方)均环生一圈绒毛环,尤以在竿基部各节最为明显;竿芽单生,扁桃形,贴生于节内。
箨鞘革质,顶端弧拱至下凹,或呈“山”字形,背部多少被棕色刺毛;箨耳及鞘口燧毛俱缺;箨舌边缘呈流苏状;箨叶三角形至卵状披针形,易外翻,基部宽约为箨鞘顶端的1/3—1/2。
竿每节分多枝,丛生呈半轮状,主枝显著或不明显的较粗壮。
末级小枝具数叶至多数;叶鞘无毛或被毛;叶耳及鞘口燧毛均缺;叶舌截形,边缘呈啮蚀状;叶片的小横脉在下表面微突出乃至不清晰。
花枝常不具叶,成束而生,质地柔软,弯曲下垂;假小穗1—4枚生于花枝各节,成熟时棕紫色或古铜色;先出叶有时仪具1脊;苞片2或3,上方1片无腋芽亦无次生假小穗;小穗含3—5朵小花,上方小花渐小而不孕,成熟时下穗整体脱落;小穗轴节间甚粗短,不易在诸小花间折断;颖0— 1,存在时形如外稃,具不明显的多脉;内稃远较小和较窄于外稃,背部具2脊,顶端裂为2短齿;鳞被1-4,彼此不同形,长圆状披针形,基部具脉纹,边缘可叉分叉并生纤毛;雄蕊6,有时可较少,花丝互相分离;子房被毛,花柱1,柱头常有长短不一的2—4分枝,均作羽毛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