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园春长沙课前预习案
沁园春长沙课前预习教案

沁园春长沙课前预习教案沁园春长沙这首词主要描述了怎样的场景?同学们需要从中学习什么知识?大家不妨提前预习一下。
下面是由店铺整理的沁园春长沙课前预习教案,一起来看看吧。
沁园春长沙课前预习教案第一课时一、导入。
由《沁园春·雪》导入。
二、讲授新课。
1、简略讲介作者毛泽东。
2、由“沁园春·雪”和“沁园春·长沙”的比较,学习词牌和词标题的常识。
词牌:又称词调,是词的格式的名称。
每个词牌都规定了这系列词的段数、句数、韵律,每句的字数、句式等。
所以,人们写词又叫填词,即按照词牌的格式把内容填进去。
而词的标题即是与词的内容有关。
3、多形式诵读课文,掌握词的读音、节奏,初步感知内容。
4、简述这首词的写作背景。
这首首词写于1925年,当时农民运动蓬勃兴起,毛泽东直接领导了湖南的农民运动,先后建立了20多个农协会,并创建了湖南省第一个党支部——韶山支部,把贫苦农民发动起来,开展了轰轰烈烈的斗争。
而这引起了当时土豪恶霸的恐慌,湖南反动军阀赵恒锡通缉毛泽东。
毛泽东被迫离开家乡来到长沙,同年秋天去广州接办全国农民运动讲习所。
在长沙时,他重游橘子洲,看到绚丽的秋色,面对日益高涨的革命形势,回忆起当年在此求学和革命斗争的生活,不禁心潮澎湃,豪情满怀,于是写下了这首气势磅礴的词。
4、赏析课文。
(1) 上片1) 分析品读第一句的“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的语序及这一变序的作用。
参考答案:平常的语序应为“寒秋,(诗人)独立(于)橘子洲头,(望)湘江北去”。
这一变序凸现了诗人“独立”于天地间的形象。
2) 诗人独立于此,还看到了哪些景物?(见板书)]3)从这些景物——即词中的意象中,你体会到怎样的意境?你发现这些景物的选取和描写的角度等有什么特点?沁园春长沙课前预习教案第二课时参考答案:a、多角度地观察事物:远眺、近观、仰视、俯瞰。
b、景物中动景和静景互相映衬。
c、选材典型。
d、语言极富表现力。
“层”写出了山的远近高低,“遍”写出了范围之广,“漫”字写出了江水的充盈之态,“争”点出了千舟兑发的壮观场面,“击”写出了鹰的矫健身影,“翔”写出了鱼轻快自由的神态,e、一改“悲秋”的传统,描绘了一个色彩斑斓、生机盎然的壮丽秋色。
沁园春·长沙学案(通用3篇)

沁园春·长沙学案(通用3篇)沁园春·长沙学案篇1学习目标1.学习毛泽东同志以天下为己任的革命使命感和远大的理想。
2.体会宏阔的深秋意境,提高形象思维力量。
3.学习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提高朗读力量。
4.背诵这首词学习重难点通过朗读训练,赏析诗句的表现力。
学习设想抓住诗的思路,反复朗读,着重体会富有表现力的语言,进而详细、深化地感受诗的意境,学习诗人的宽广襟怀和昂扬的革命精神。
学习流程:一、温故知新金手指结合学校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沁园春雪》等词的学习,说说有关词的学问。
词,又称长短句。
词最初称为“曲词”或“曲子词”,是配音乐的。
后来渐渐跟音乐分别,成为诗的一种,所以有人把词称为“诗余”。
词有词牌,又称词调。
词牌,是词的格式的名称。
不同的词牌,其段数、句数、韵律,每句的字数、句式、声律,都有不同的规定。
由于格式是固定的,所以写词叫“填词”,即根据词牌的格式把词填进去。
想一想:《沁园春长沙》,哪个是词牌名,哪个是标题?这首词写于1925年。
当时正值国内第一次大革命爆发的前夜,全国各地工农运动风起云涌,如火如荼。
毛泽东同志直接领导了湖南的农夫运动,先后建立了20多个农夫协会,创建了湖南农村第一个党支部——韶山支部。
1925年10月,他奉命前往广州创建农夫运动讲习所,途经长沙,重游橘子洲,面对如画的秋色和大好的革命形势,回忆过去战斗的岁月,不禁心潮起伏,浮想联翩,写下了这首动人的诗篇。
“诗言志。
”词是抒情性很强的文体。
用词表达了自己对当时的秋色和形势的剧烈感受,抒发了革命的理想和豪情。
二、鉴赏品尝想一想:上下阕各写了些什么?上、下阕有什么内在联系?芝麻开门上阕主要写景,写眼前之景。
即描绘了绚丽的湘江深秋景色,突出“万类霜天竞自由”的精神。
顺流而下,自然地提出苍茫大地应当由谁来主宰的问题;下阕主要抒情。
通过追忆往事,表现革命青年的战斗风姿和远大理想。
上阕为景,下阕为情,借景抒情,景情合一。
《沁园春+长沙》课前预习++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沁园春·长沙》课前预习--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学习目标1. 通过多次诵读,感受本词的意象意境,体会理解词中抒发的革命豪情,分析本词情景交融的特点。
2. 通过品味词中的“领”字和“击”“翔”“竞”“遏”等独特用字,鉴赏本词炼字炼句的妙处。
3. 熟读背诵,准确默写,写出感想,积淀素养。
作家作品毛泽东(1893—1976),字润之,湖南湘潭人。
《沁园春·长沙》写于1925年秋天。
当时革命运动正蓬勃发展,此词是毛泽东路过长沙时所写。
主题思想《沁园春·长沙》一词,通过对长沙秋景的描绘和对青年时代革命斗争生活的回忆,抒写出革命青年对国家命运的感慨和昂扬向上的青春激情,表达了雄视天下的凌云壮志。
思维导图写作特色情景交融,情中显志。
全词上片写景,寓情于景,如“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既是四周秋林似火的写照,又寄寓着词人火热的革命情怀。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则是词人对自由解放的向往与追求。
下片夹叙夹议,在回忆往昔生活时,注入颂扬当代英雄的斗志豪情。
意象纷呈,意境深远。
全词意象丰富,以中心意象向四周辐射而形成集中的意象群,从而营造和谐深远的意境。
如上片的中心意象是“万类霜天”,由“万山”“层林”“百舸”“鹰”“鱼”等意象组合而成;下片的中心意象是“同学少年”,它辐射出“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等。
这些意象组合在一起,创造出深远的意境。
语言凝练,气势磅礴。
由“看”到“问”,再到“忆”“恰”,由一字引领的组句以排山倒海之势倾泻而出,情感一气呵成。
炼字措辞颇具表现力,大气磅礴,豪迈雄浑。
字音字形1.识记字音沁(qìn)园春百舸(gě)寥廓(liáo kuò)峥嵘(zhēng róng)2. 识记字形沁(qìn)沁园春泌(mì)分泌竞(jìng)竞争竟(jìng)竟然怅(chàng)惆怅伥(chāng)为虎作伥寥(liáo)寥廓谬(miù)荒谬缪(móu)未雨绸缪峥(zhēng)峥嵘狰(zhēng)狰狞携(xié)携手镌(juān)镌刻遏(è)遏止碣(jié)墓碣竭(jié)竭力遒(qiú)遒劲酋(qiú)酋长名句赏析【名句】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知识学习】《沁园春•长沙》课前预习学案

《沁园春•长沙》课前预习学案www.5y 一、教学目标.通过朗读、鉴赏,体会作者以天下为己任的革命使命感和远大抱负;2.体会宏阔的深秋意境,提高形象思维能力;3.学习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提高朗读鉴赏能力。
二、教学重点反复吟读,体会深秋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难点对富有表现力的语言的分析四、教学方式与方法方式:多媒体教学方法:朗读与鉴赏、评说相结合五、课时安排课时六、教学过程(一)导入说起毛泽东,人们脑海里就出现了一副中国的伟大领袖毛泽东的形象,但是我们还要知道,毛泽东也是以为思想深刻的哲人、诗人。
毛泽东酷爱古典诗词,他的一生,不仅在临窗伏案时,就是在戎马倥偬之间也不断地默诵吟哦,写诗作词。
据中南海毛泽东图书管理员统计,毛泽东生前认真批注、圈画过的诗词总计在1590首以上,一般性翻阅、欣赏的至少在XX首以上,凭记忆手书的有117首,其中有许多长篇叙事诗。
毛泽东不仅鉴赏古诗词,而且也挥笔创作多首诗词,并自成一家。
著名诗人臧克家说:“毛泽东诗词是伟大的篇章”。
他在各个时期的诗词或抒情或咏物或怀古,描写了世间风起云涌、波澜壮阔的形势和中国人民从黑暗走向光明的历程。
以“沁园春”为词牌的长调(91字以上)只有两首。
初中我们学习了《沁园春•雪》,不知道同学们还能不能把它背诵出来?(请同学起来背诵,背诵遇到障碍时老师提示,然后全班齐背)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他的另一首以“沁园春”为词牌名的词——《沁园春•长沙》(二)解题及背景知识简介.关于词的相关知识词:词兴起于唐,盛行于宋,配乐歌唱,句式不齐,也称长短句。
词最初称为“曲词”或“曲子词”,是配音乐的。
后来词也跟乐府一样,逐渐跟音乐分离了,成为诗的别体,所以有人把词称为“诗余”。
词牌:就是词的格式的名称。
词牌决定了这首词的字数、句数和平仄声韵。
某些词牌的命名,与创始之作的内容有关联,但后人倚声或依谱继作,则不一定受此限制,可以赋词牌本意,也可以撇开词牌本意自由发挥。
沁园春·长沙 教案

沁园春·长沙教案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词的常识,掌握词的诵读技巧。
2、品味富有表现力的语言,体会壮阔深沉的意境,感受抒情主人公的形象,培养诗词鉴赏能力。
过程与方法:1、合作学习,把握词的内容和写作思路,揣摩词中的意象,体会词的意境。
2、探究与活动,引导学生通过品味、赏析诗词的语言。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感受词的魅力,感受青年毛泽东的伟人情怀,感受词人豪放雄奇的风格。
重点与难点:诗词欣赏与评价。
课时安排:1课时课前预习要求:1、能有感情地朗读全词。
2、查阅资料,了解写作背景,了解青年毛泽东的主要事迹3、借助注释,读懂词的大意。
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同学们,你们有什么伟大抱负啊?(学生自由回答)立志是成才的动力.名人少年多立志.今天,我们学习的《沁园春﹒长沙》,就是表现作者青年时的志向和抱负的艺术写照.让我们通过学习,体会作者青年时代的革命精神和远大理想,推动我们早立志,早成才.二、出示教学目标三、背景介绍这首词是在什么背景下写的?请同学们重温历史的画面了解这首词的写作背景。
本词作于1925年,当时革命运动正蓬勃发展。
五卅运动和省港大罢工相继爆发,湖南、广东等地农民运动日益高涨。
毛泽东同志直接领导了湖南的农民运动。
同时,国共两党的统一战线已经确立,国民革命政府已在广州正式成立,国共合作创造了蓬勃发展的大好革命形势。
但是,革命应该由哪个阶级来领导,成为党内外斗争的焦点。
这年深秋,毛泽东去广州主持农民运动讲习所,在长沙停留,重游橘子洲,写下了这首词。
(同学们了解了这首词的写作背景,就可以更好的理解词的主旨,体会作者的革命精神)四、诵读全词,整体感知1、听录音2、根据节奏提示,齐读3、理清思路,词的上下阕各写了什么?上阕:写眼前景物和心中所思。
下阕:追忆往事,表现青年时代的精神和理想,暗答了上阕的提问。
五、探究新知1、学习词的前三句a、疏通大意b、调整词序 c 、初步感受词人形象提示:前3句的正常语序为——寒秋,(诗人)独立(于)橘子洲头,(望)湘江北去。
沁园春长沙学案(带预习检测)

《沁园春.长沙》学案高一语文组刘亭玉 2018.9.16【学习目标】1.能够有感情地朗诵和背诵诗歌。
(准确把握停顿、重音、语速、语调、节奏等)2.抓住关键词语,梳理思路。
3.品味意象,感知诗歌中的形象美和境界美。
理解景中寓情、情中显志的特点。
4.感受抒情主人公的博大胸襟,学习心系天下的人生大境界。
【预习导学】一、背景知识1.写作背景:《沁园春长沙》作于1925年,当时革命运动正在蓬勃发展。
五卅运动和省港大罢工相继爆发,湖南广东等地农民运动日益高涨。
毛泽东同志直接领导了湖南的农民运动。
同时,国共两党的统一战线已经确立,国民革命政府已在广州正式成立,国共合作创造了蓬勃发展的大好革命形势。
但是,革命应该由哪个阶级来领导,成为党内外斗争的焦点。
这年深秋,毛泽东从韶山前往广州,途经长沙时,重游橘子洲,面对如画的秋景,回忆在长沙的求学生活和革命斗争经历,不禁浮想联翩,写下了这首词。
2.走进作者:毛泽东,字润之,笔名子任。
1893年12月26日生于湖南湘潭韶山冲一个农民家庭。
1976年9月9日逝世。
中国人民领袖,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诗人,书法家。
其著作收入《毛泽东选集》,其他已公开发行的著作有《毛泽东书信选集》《毛泽东农村调查文选》《毛泽东新闻工作文选》和《毛泽东诗词选》等。
3.有关文学知识介绍(1)词,又称长短句,产生于唐代,流行于宋代。
最初称为“曲词”或“曲子词”,是配音乐的,后来逐渐跟音乐分离,成为诗的一种,所以又称为“诗余”(2)词牌:又称词调。
最初是特定的词乐曲调的名称,后成为特定词体格式的标题。
词牌决定词的格式,与词的内容无关。
不同的词牌,其段数、句数、韵律、每句的字数、句式、声律,都有不同的规定。
因为格式是固定的,所以写词叫“填词”,即按照词牌的格式把词填进去。
(3)词的流派:分豪放派和婉约派。
豪放派作品气势豪放,意境雄浑,充满豪情壮志,给人一种积极向上的力量,代表作家是苏轼和辛弃疾。
2022-2023学年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1《沁园春+长沙》导学案

沁园春·长沙——毛泽东导案主备人:冯亮、宋亚静使用时间:第一周(9月1日)【学习目标】1.初步了解词的一些体裁信息。
2.品味关键词语,体悟词中描写的意象,理解景中寓情、情中显志的特点。
3.把握词作的情感脉络,感受毛泽东博大的情怀和革命的壮志。
【重点难点】1.把握词中所描写的景物特点及作者所抒发的情感。
2.指导学生掌握鉴赏诗词的方法,训练学生的诗词鉴赏能力。
【课前预习】1.作者简介毛泽东(1893年12月26日-1976年9月9日),字润之(原作咏芝,后改润芝),笔名子任。
湖南湘潭人。
中国人民的领袖,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开拓者,近代以来中国伟大的爱国者和民族英雄,中国共产党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领导中国人民彻底改变自己命运和国家面貌的一代伟人。
1949至1976年,毛泽东担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领导人。
他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发展、军事理论的贡献以及对共产党的理论贡献被称为毛泽东思想。
因毛泽东担任过的主要职务几乎全部称为主席,所以也被人们尊称为“毛主席”。
毛泽东被视为现代世界历史中最重要的人物之一,《时代》杂志也将他评为20世纪最具影响100人之一。
作品:文章:《实践论》、《矛盾论》、《论持久战》、《新民主主义论》等;诗词:《七律·长征》、《沁园春·雪》、《沁园春·长沙》、《念奴娇·昆仑》、《清平乐·六盘山》、《采桑子·重阳》、《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等。
2.写作背景这首词写于1925年晚秋。
1925年春天,毛泽东回到故乡韶山,一边养病,一边开展农民运动。
后来他离开韶山,去广州主办农民运动讲习所,途中经过长沙,重游了橘子洲。
其时,毛泽东欣赏着湘江上美丽动人的秋景,回忆起昔日的革命好友,又联想到当时的革命形势,便写下了这首词。
高中语文第一课预习教案

高中语文第一课预习教案教学目标:一、明确语文学习的常规要求。
二、中文学习方法。
三、明确本学期的学习任务,按计划完成学习内容。
三、了解一些词汇的体裁知识;了解《沁源春长沙》的写作背景。
教学重点难点:要求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语文的习惯和持之以恒的学习态度。
教学过程:一、导入语:作为一个中国人,我常常为祖国悠久的历史和辉煌的文化成就感到自豪。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对我们语文的未来感到莫名的恐惧。
我的担忧并非没有道理:经济的快速发展、物欲的无限膨胀和时代的疯狂进步导致了汉字的排斥、传统文化的碎片化和人文精神的忽视。
我们很可能成为中国文化衰落的历史罪人!中华民族要实现伟大复兴,不仅要走经济强国之路,更需要走精神强民之途。
担着精神家园建设的语文教育,责任重于泰山,我们有义务接过这根书写着“文明”字样的沉重的接力棒,并且还得顺利地传递下去。
二、明确语文学习的一般要求,分三章:听课要求:1.仔细听录音,做好记录,妥善保管。
请在书的相应位置做笔记2、积极思考,踊跃发言,找回自信,张扬自我。
语文学习的能力目标3、为了加强课堂纪律,将邀请课堂上困倦的学生表演。
早自修要求:1.二、四、六年级语文早期自学,由班代表负责,班干部协助。
2、早自修大声朗读,读出语感。
配套朗读《读本》上的课文。
3.班代表应在每次早期自学的前一天提前到我这里了解阅读任务。
作业要求:1.配合高考,支持作业,优化设计,每堂课一次练习2、摘抄和书法结合起来。
每天一摘抄,星期六收起来检查。
摘抄用统一的练习本。
3.这篇文章是在周二写的,用统一的硬拷贝,前面有两页空白,第一页是用你最欣赏的句子写的。
作文要求能真实大胆地发表个人看法,能写出文体鲜明的链接着健康生命的作文。
尊重版权,绝对原创。
真情实感,书写清楚。
阅读要求:制定阅读计划。
每日阅读量和每月阅读量应该有一个数字。
广泛阅读,从阅读中获得一些东西,并做摘录或剪报。
工具书准备:现代汉语词典古汉语词典当书籍开始使用时,他们讨厌的东西就少了,事情在完成之前并不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B.惆怅(zhàng)寥廓(liào)苍茫(chāng)携来(xié)
C.百侣(lǔ)峥嵘(zēng)茂盛(mào)遒劲(qiú)
D.阻止(zǔ)遏制(è)竞争(jìng)沉浮(chén)
2、下列各组词语中书写正确的一组是()
A.书生义气挥斥方遒风华正茂指点
《沁园春·长沙》课前预习案
编制人:龚凯莹徐加荣审核:徐加荣
【温馨提示】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博学多才,需要日积月累;形成能力,需要知识基础。请将本卡片妥善保存,作为今后复习之用。
【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
1、先熟读诗歌,标记勾画重点字词,记录疑难问题,再研读本学案。牢记:先阅读诗歌,再做本预习案。
第二步:结合【自主学习指导】自学,完成【预习案】。
【自主学习】
1.从课文中找出并勾画出重点字词,并给重点字标注注音,重点词解释其含义。
沁()园春百舸()廖()廓()携()
峥()嵘()挥斥()方遒()浪遏()飞舟
màn()江碧透鱼xiánɡ()浅底xié()来百侣
峥嵘岁月chóu()书生yì()气万户hóu()
2,保证预习案完成质量。
【学习目标】
1、掌握词的有关知识,能够准确、有感情地朗诵诗歌。
2、自主思考,合作探究,品味诗歌语言,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3、自动自发,激情投入,体会并树立以天下为己任的使命感和远大抱负。
【预习步骤】
第一步:认真细致地阅读诗歌,勾画重点词句、经典词句,记录自己的独特感受,写好旁批。
3.感悟作者所描绘的秋景图,初步感知文章的情节脉络
4.同学们自己检测自己,务必认真,保证有效、高效!
5.请同学们将你在自学过程中发现的困惑整理在下面,一定要写啊,不要客气了!
B.鱼翔浅底浪遏飞州峥嵘岁月自诩
C.百舸争流独立寒秋一气之下霜天
D.橘子州头江湖义气激扬文字分泌
3、名句默写
(1)看万山红遍,;漫江碧透,。
(2)恰同学少年,;,。
(3)曾记否,,。
【我的疑问】
【自主学习指导】
1.边读诗歌,边勾画重点生字词,通过工具书解决,并将其书写到学案上,记忆掌握
2.参考课下注释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
2.近义词辨析:
辽阔
寥廓
义气
意气
3.查阅了解写作背景。
4.文本研习:
(1)整体感知,理清诗歌的结构思路。
上阕:写景(上阕写了哪些景?这些景有什么特点?从中感受到作者怎样的情感态度?)
下阕:由景抒情(下阕抒写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2)摘录你喜欢的句子,并对其中一个进行赏析。
【自学检测】
1、请选出下列划线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