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质的微观构成和宏观组成图文稿
探究宏观物质性质与微观结构之间的联系

探究宏观物质性质与微观结构之间的联系宏观物质性质与微观结构之间的联系是一件非常复杂的问题。
宏观物质性质主要指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其中物理性质包括密度、热容、导热系数等。
化学性质包括燃烧、氧化还原、酸碱性等。
而微观结构则指的是物质的微观组成,包括分子、原子、离子等。
对这两者之间的联系的探究,可以从不同角度展开。
首先,我们可以从力学的角度来探究宏观物质性质与微观结构之间的联系。
物质的宏观性质往往受到微观结构的影响,其中一个原因就是微观结构中的相互作用力。
力学上有一个重要的概念是分子间相互作用力,包括分子间的范德瓦尔斯力、静电作用力以及化学键等。
这些力的大小和性质对于物质的宏观性质有着重要的影响。
例如,分子间距离越小,相互作用力越强,物质的密度也就越大。
微观结构中的相互作用力还可以影响物质的化学性质,例如某些物质由于微观结构的差异,会表现出不同的酸碱性质。
其次,我们还可以探究宏观物质性质与微观结构之间的联系,从物理和统计学的角度展开。
这种方法主要通过模型和公式来描述微观结构对于宏观性质的影响。
例如,在统计力学中,可以使用分子动力学和蒙特卡洛模拟等方法,来研究微观结构的变化是如何影响宏观物质性质的。
当然,这些方法需要建立模型或装配实验设备进行实验,来验证模型。
例如,建立液晶分子平面法模型进行液晶状物质的分子定向方向控制,和量子化学建模则可以用于预测分子的光谱性质,以及运用计算机模拟预测化学反应速率、组态稳定性等一系列相关宏观物质性质。
这些方法的应用范围很广,但都离不开基础的物理和统计力学的原理。
再次,我们可以探究宏观物质性质与微观结构之间的联系,从光学和波动方面来考虑。
物质的光学性质主要体现在其吸收、反射和透射等方面。
这些性质与微观结构息息相关。
例如,在材料科学中,人们通过调整材料的微观结构,来达到控制其光学性能的目的。
一个常见的例子是制造透明的玻璃。
通过调整玻璃中的微观结构,可以让玻璃中的光线以特定的方向透射,从而达到控制透光性能的目的。
物质的组成与结构理解物质的微观组成和宏观结构

物质的组成与结构理解物质的微观组成和宏观结构物质的组成与结构——理解物质的微观组成和宏观结构物质,指地球上存在的所有物质的总称。
它们以不同的形态和性质存在,这是因为物质具有复杂的组成和结构。
在科学研究中,理解物质的微观组成和宏观结构是探索物质性质和相互作用的基础。
本文将通过讨论原子、分子和晶体的结构,帮助读者深入理解物质的组成与结构。
1. 原子的组成与结构原子是物质中最基本的单位,它是构成化学元素的微观粒子。
根据现代原子理论,原子主要由核和电子组成。
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而电子则绕核运动。
质子带正电荷,中子无电荷,电子带负电荷。
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核中,电子则以轨道的形式存在于核周围。
原子的结构是以量子力学为基础的。
根据波粒二象性理论,电子既可以被看作是粒子,也可以被看作是波动形式。
量子力学描述了电子在原子中的可能位置,并以轨道描述电子的运动状态。
每个轨道都对应着一定的能量,而电子在不同轨道之间跃迁会释放或吸收特定能量的光子。
2. 分子的组成与结构分子是由两个或更多原子通过共享或转移电子而结合形成的。
化学元素可以以原子或分子的形式存在,而大部分的物质则是以分子的形式存在。
在分子中,原子之间通过共价键或离子键相互连接。
分子的结构对物质的性质具有重要影响。
不同化学键的形成会导致不同的分子形态。
共价键中电子的共享使得分子结构更为稳定,而离子键中电子的转移对应着离子晶体的结构。
此外,分子内部的不同原子之间也可以通过氢键、范德华力等非共价相互作用力来相互结合。
3. 晶体的组成与结构晶体是由具有规则排列的离子、原子或分子构成的物质。
晶体的组成与结构对物质的光学、电学、热学等性质有着显著影响。
晶体的结构可以用晶胞来描述,晶胞是最小重复单元。
晶体根据其组成原子或分子的排列方式可以分为不同结构类型,如立方晶系、正交晶系、六方晶系等。
晶体结构的稳定性和晶体之间的排列方式密切相关。
总结:通过理解物质的微观组成和宏观结构,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物质的性质和行为。
微观结构材料与宏观性质之间的关系

微观结构材料与宏观性质之间的关系微观结构材料与宏观性质之间是一种密切的关系,微观结构本质是指物质在加工和制造过程中的基础组成,也就是从原子和分子层面到一些细节组成。
它可以影响宏观性质的变化。
因此,理解微观结构材料和宏观性质之间的关系对于材料科学领域的研究和发展来说至关重要。
一般来说,微观结构的特点是更为复杂,比如晶粒组成的大小、形状、晶界的分布、孪晶、斜长和分布等。
而宏观性质则是指材料的宏观特征,如硬度、强度、韧性、电导率、磁导率、波速、反光率等等。
在深入研究微观结构材料和宏观性质的关系前,需要明确一下宏观性质的来源和形成。
一般来说,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化学键的影响等都会影响宏观性质的变化。
理解了这些,我们便可以更好地探讨微观结构材料和宏观性质之间的关系。
首先,结晶能有效地对材料产生微观结构的影响。
在加工和热处理过程中,材料从液体状态到固体状态时,晶体就会发生结晶现象。
通过粒子间结晶的连通性,不同的晶格会构成不同的区域。
不同晶粒间结晶的界面就是晶界。
晶界是影响宏观性质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
晶界对材料性能有着很大的影响,不同的晶界大小和分布会导致不同的材料性能。
比如说,晶界夹杂物的存在可以导致材料的脆性增强。
其次,材料的显微结构也会影响宏观性质。
就拿金属材料来说,晶粒尺寸的大小和形状都会影响材料的力学性能,大晶粒的形成会使材料的硬度和强度降低,而细晶粒会使材料的强度增加。
此外,材料内部的键强度、结合方式等都会影响材料的物理性质。
比如说,纯铜是一种很软的材料,如果加入少量的锌,那么铜的强度就会增强,成为了一种新的退火状态。
第三,晶格缺陷与宏观性质之间也有着密切的联系。
材料的晶格结构中可能存在很多的缺陷,如点缺陷、面缺陷和体缺陷,它们会在材料工程性能中产生明显的影响。
如果材料中存在单个缺陷,它们可能会导致材料的局部强度减小。
如果材料中存在多个缺陷,那么它们之间可能会互相交互,导致材料的力学性能变化,比如说材料的韧性变差。
物质微观结构与宏观性质的关系

物质微观结构与宏观性质的关系物质,是构成宇宙万物的基本元素,也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础。
从古至今,人们一直致力于解密物质的微观结构,以揭示它们与宏观性质之间的关系。
本文将探讨物质微观结构与宏观性质的相互关联,以及这种关系对科学研究和现实生活的影响。
首先,物质微观结构是物质性质的基础。
物质微观结构包括原子、分子、晶格等微小单位,它们的排列和组织方式决定了物质的宏观性质。
以水为例,水分子由一个氧原子和两个氢原子组成,呈V字型排列。
这种排列使得水分子具有极性,因此水具有良好的溶剂性和热传导性。
另外,水分子之间的氢键作用也决定了水的凝聚状态和沸点。
通过研究物质微观结构,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预测物质的宏观性质,为科学研究和工程应用提供理论基础。
其次,物质微观结构与宏观性质之间存在多样性和多变性。
物质的微观结构和宏观性质并非一成不变的关系,而是在不同条件下呈现出不同的特征。
举例来说,钢铁的微观结构由铁原子和少量的碳、铬等元素组成,具有高硬度和强韧性。
然而,在高温环境下,钢铁的微观结构会发生相变,从而导致宏观性质的改变。
这种相变现象也给钢铁的热处理和加工提供了一定的可塑性和可控性。
因此,物质微观结构与宏观性质之间的关系需要考虑到外界条件的影响。
此外,物质微观结构与宏观性质的关系对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科技的进步,人类对物质的微观结构和宏观性质的认识也在不断拓展。
例如,纳米材料的研究揭示了微观结构缩小至纳米尺度时具有的独特性质,如量子尺寸效应、表面效应等。
这些新的物质特性为纳米技术、光电子学、生物医学等领域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可能性。
同时,通过改变物质微观结构,人们可以调控宏观性质,如制备新型材料、改善能源转换效率等。
因此,深入研究物质微观结构与宏观性质的关系,不仅是科学探索的方向,也是技术创新的驱动力。
除了科学研究领域,物质微观结构与宏观性质的关系也深刻影响着我们的日常生活。
比如,食品科学研究中的口感和营养品质的改进,离不开对食物微观结构与宏观特性的理解。
物质的微观构成与宏观现象的关系探究

物质的微观构成与宏观现象的关系探究物质是构成宇宙的基本组成部分,而物质的微观构成则是指物质由原子和分子等微观粒子组成的微观结构。
微观构成与宏观现象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微观粒子的性质和相互作用决定了宏观物质的性质和行为。
本文将探究物质的微观构成与宏观现象的关系,并分析它们之间的相互影响。
首先,物质的微观构成对宏观现象的性质产生重要影响。
微观粒子的种类、组合方式和运动方式决定了物质的性质。
例如,固体、液体和气体是常见的三种物态,它们的区别正是由微观粒子的排列方式所决定的。
在固体中,微观粒子紧密排列,只能进行微小的振动,所以具有固定的形状和体积;而在液体中,微观粒子之间的相互作用较弱,可以进行相对自由的运动,因此没有固定的形状,只有固定的体积;在气体中,微观粒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因此可以进行快速的随机运动,具有可压缩性。
这些微观构成的差异直接影响了固体、液体和气体的宏观性质,如硬度、流动性和压缩性等。
其次,微观构成还决定了物质的化学性质和反应行为。
原子是构成物质的最基本单位,不同元素的原子组合成了不同的物质。
原子通过电子的方式与其他原子进行化学键的形成,从而形成分子。
不同原子之间的化学键的强度和类型决定了物质的化学性质,如稳定性、反应性和溶解性等。
例如,金属是由金属原子形成的晶体结构,金属原子通过金属键相互吸引,形成了导电性和延展性等特殊的宏观性质。
而水分子由氧原子和氢原子组成,并通过氢键相互吸引,赋予了水分子特殊的溶解性和表面张力等性质。
此外,微观粒子的运动方式和相互作用方式对宏观现象的产生与变化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在宏观层面上,物质的热传导、扩散和导电等过程都与微观粒子的热运动和相互碰撞有关。
当微观粒子具有较高的热能和较大的速度时,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就会更加剧烈,热能和动能的传递也将更为迅速,从而引发宏观现象的变化。
例如,当加热一段金属棒的一端时,由于微观粒子的热运动和相互碰撞,热能会迅速传导到另一端,导致整个金属棒升温。
物质的微观构成和宏观组成

1、分子和原子:是由2、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有些分子由同种原子构成如:1个氧分子O2是由多数分子由不同种原子构成如:1个二氧化碳分子CO23、注意:水是由水构成的,水分子是由构成的,1个水分子是由和构成的;有的物质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如:汞是由4、用分子观点解释由分子构成的物质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物理变化:;化学变化:;如:水蒸发时水分子的变大,但水分子,故为变化,实验室用过氧化氢分解制取氧气时, 分子就变成了和 ,故为变化;再如,加热红色的氧化汞粉末时, 会分解成 和 ,每 个结合成 个 ,许多 聚集成 ;5、化学变化的实质:在化学变化过程中, 分裂变成 , 重新组合,形成新物质的 ;如:水在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是 ;6、从微观角度解释纯净物和混合物由分子构成的物质的区别:纯净物 ,混合物由 如: 又如图: 7、原子的构成1原子结构示意图的认识8、原子是由居于原子中心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构成的;原子核是由 和 两种粒子构成的; 9、由于原子核内的质子带__________________,中子____________,原子核带的___________________与____________________相等, 相反,所以整个原子不显电性;不同种类的原子,核内的质子数________,核外的电子数______________;+12 28 2电子带 电不带电电带 电原子10、在原子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不同原子的根本区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说明:原子一般是由质子、中子和电子构成,有的原子不一定有中子,质子数也不一定等于中子数;12、练习:13、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电子在核外是 的14、相对原子质量是指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他原子的质量跟_____________________;符号为Ar;单位为“1” 15、⨯=(kg) (kg) 相对原子质量16、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__________________上,质子和中子的质量跟相对原子质量标准相比较,均约等于____,而电子的质量约为质子质量的1/1836,可以忽略不计;17、相对原子质量≈ +决定元素种类 核电荷数18、三决定决定元素化学性质决定原子的质量19、在分子、原子、原子核、质子、中子、电子等粒子中,找出符合下列条件的粒子,填在相应的横线上:1能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 2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是3带正电荷的粒子是 4不显电性的粒子是5质量最小的粒子是 6在同一原子中数目相等的粒子是7决定原子质量大小的粒子主要是8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是和离子9构成原子的基本粒子是 10参加化学反应一定发生变化的粒子是20、离子的形成:氯化钠NaCl中,钠原子的最外层有个电子,容易而 ,形成 ;氯原子最外层有个电子,容易电子而 ,形成 ;这样两者都形成相对稳定结构,整个化合物电性;21、离子定义;阳离子如:镁离子;铝离子;阴离子如:硫离子;氧离子;22、符号:表示:E F25、上述示意图中表示原子的是:;表示阳离子的是:;表示阴离子的是:;表示稳定结构的是:;表示金属元素的是:;表示非金属元素的是:;表示稀有气体元素的是:;表示同种元素的是:;化学性质相似的是: ;26、分子与原子区别:原子与离子区别:27、元素:观察下表中几种不同的碳原子相对原子质原子种类质子数核电荷数中子数核外电子数量碳原子 6 6 6 12碳原子 6 7 6 13碳原子 6 8 6 14填空1原子中的质子数核外电子数都是 ,这样的原子都是 ;1.元素定义:元素是数即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1元素种类有种;组成了几千万种物质;元素种类决定于原子的数或数,即不同元素的本质区别是原子的不同如:质子数为8的氧原子统称为;质子数为1的氢原子统称为;2元素分类:、、 ;通过汉子的偏旁来区分;P62 提示: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 ,元素的种类 ;p59讨论元素原子理一理:学完本课,你对“分子,原子,元素,物质“四个概念间的相互关系有哪些认识课堂练习:1、下列说法有没有错误把错误的说法加以改正;①水是由1个氧元素和2个氢元素组成的;②二氧化硫中有硫和氧2个元素;2、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并将错误的说法加以改正;a.加热氧化汞生成汞和氧气,氧化汞中含有氧气分子;b.二氧化硫分子是由硫元素和氧元素构成的;c.水是由氧原子和氢原子构成的;3、说一说:①水是由构成的;②水分子是由构成的;③一个水分子是由构成的;④水是由组成的;⑤铁是由构成的;⑥铁是由组成的;⑦氯化钠NaCl是由组成的;是由构成的;4、1二氧化碳是由碳和氧组成的;2二氧化碳分子是由碳和氧构成的;3氧化镁MgO、二氧化碳CO2、氧化汞HgO中都含有元素 ;5.我们在看电视的时候,经常看到为健康劝人们“补铁”、“补钙”、“补锌”、“加碘”的广告,这里的“铁”、“钙”、“锌”、“碘”指的是什么6.地壳和生物体中的一些元素的含量:阅读P60图3-17和表3-3回答1地壳中含量居于前五位的元素分别是:、、、、 ,其中属于金属元素的是 ,属于非金属的是 ;2生物体内含量居于前三位的元素分别是、、 ;3空气中最多的元素是、其次是 ;7、物质的组成、构成及分类组成:物质纯净物由组成原子:金属Cu、Fe;稀有气体He、Ne、Ar;碳、硅、硫、磷C、Si、S、P等;、物质构成分子:如氯化氢HCl、CO2; H2、O2、N2、F2、Cl2、Br2离子:NaCl等离子化合物,如氯化钠由、构成混合物多种物质分类单质一种元素:、、纯净物化合物:多种元素氧化物酸、碱、盐、有机物定义:单质:化合物:氧化物:8.在①水H2O、②氢气H2、③二氧化碳CO2、④液氧O2、⑤铁Fe、⑥冰水混合物⑦氨气NH3、⑧过氧化氢H2O2、⑨高锰酸钾KMnO4等物质中用序号填空:属于单质的是;属于化合物的是 ,属于氧化物的是 ;9.下列物质:①空气,②氧气,③二氧化硫,④五氧化二磷,⑤高锰酸,⑥氯酸钾,⑦氯化钾,⑧河水,⑨糖水,⑩汽水; 其中属于混合物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属于单质的是;属于化合物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属于氧化物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含有氧元素的是__________;含有氧分子的是__________;二、元素符号:3.元素符号的意义:1表示宏观意义;2表示微观意义3金属、稀有气体、固非金属的元素符号还可以表示如:H表示、 ;2H表示 ;Cu表示、、 ;元素符号前面加数值,表示原子的数目,只有微观意义;如:2N表示2个氮;5个铁原子写作: ,6个氟原子写作: ,n个镁原子写作: ;二、写出下列符号的含义及符号:C :P :He:硅元素 :氖气: I : Fe:一个钾原子 :金属钠: Ca : 氮原子: 银元素:H:2H:H22H2H+: 2 H+: O:2O:O2-:2O2-:Fe2+: Fe3+:三、写出下列符号中数字“2”的含义:O:2He: 2Ne: 2Mg: H2Mg2+ : 2Mg2+ : 2S:: ①:2N: 2N2②:2O2-:前边的2:后边的2:O:前边的22Fe: 2H2。
物质的宏观性质与微观结构

物质的宏观性质与微观结构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我们所接触到的物质具有各种各样的性质,比如金属的导电性、水的流动性、冰的硬度等等。
这些宏观性质是我们能够直接观察和感受到的。
然而,你是否想过,这些宏观性质的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微观奥秘呢?其实,物质的宏观性质与其微观结构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
物质是由原子、分子或离子等微观粒子组成的。
这些微观粒子的排列方式、相互作用以及运动状态决定了物质的宏观性质。
以金属为例,金属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和导热性。
从微观结构来看,金属原子的外层电子比较容易脱离原子核的束缚,成为自由电子。
这些自由电子在金属内部可以自由移动,当施加电场时,自由电子就会定向移动形成电流,从而表现出良好的导电性。
同时,自由电子的运动也能够传递热能,使得金属具有良好的导热性。
再来看水,水在常温下是液态,具有流动性。
这是因为水分子之间存在着一定的氢键作用。
氢键使得水分子之间有一定的吸引力,但又不至于让它们紧密地固定在一起。
水分子可以相对自由地移动和滑动,从而表现出流动性。
当温度降低到 0 摄氏度以下时,水分子的运动减缓,氢键的作用增强,水分子排列更加规则,形成了具有一定形状和硬度的冰。
晶体是一类具有规则几何外形和固定熔点的物质。
比如食盐(氯化钠)就是一种晶体。
从微观结构上看,氯化钠晶体中钠离子和氯离子按照一定的规律整齐地排列。
这种有序的排列使得晶体在各个方向上的物理性质具有一致性,并且在达到一定温度时,晶体的结构被破坏,从而发生熔化,表现出固定的熔点。
而对于气体来说,其宏观性质如可压缩性和扩散性,可以从微观角度得到很好的解释。
气体分子之间的距离较大,相互作用力较弱。
这使得气体分子能够自由地运动和扩散,并且容易被压缩。
物质的微观结构还会影响其化学性质。
例如,碳元素可以形成金刚石和石墨两种不同的物质。
金刚石中碳原子之间通过牢固的共价键形成四面体结构,使得金刚石非常坚硬;而石墨中的碳原子则呈层状排列,层与层之间的结合力较弱,所以石墨质地较软,并且具有良好的导电性。
微观与宏观

3. 下列关于右图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装置内为纯净物 B.该变化是物理变化
C.该变化是化合反应 D.本实验说明分子间没有空隙
【挑战台】课后请认真体会微观和宏观,以【奇妙的微观世界】为题写 一篇科普文章,描绘你心目中的微观世界,字数不限,不要出现科学性 错误。
再见
总称。
+ 宏观: + 由同一种物质组成。 + 微观:
+ 由同一种分子构成。
下图表示气体分子的示意图,图中红圆圈和蓝 圆圈分别表示两种不同质子数的原子,其中表 示纯净物的是()表示化合物的是()表示单 质的是( )表示混合物的是( )
什么是化学变化?(从宏观和微 观两个角度说明) 宏观: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 微观:对于由分子构成的物质而言, 就是分子发生改变,变成别的分子
汉铁初级中学
+ 微观强调个体,既将个数又讲 种类
+ 个人
+ 人体细胞
+ 原子
+ 分子
+ 宏观强调总体,只讲种类, 不将个数
+ 人类 + 个人 + 元素 + 物质
微观与宏观是相对而言的
+ 区别: + 元素是宏观概念,只讲种类不讲个数。 + 原子是微观概念,既讲种类又讲个数。 + 联系: + 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同一类原子的
+ H2: + O2: + 2O2:
;
。
;
。
; 用图示法画出来
让我们再看看从微观到宏观的直观表达
微观宏观及符号的关系
1、下列符号中,表示意义最多的一个是 ( ) A.H2 B.2H C.H D.2 H2 2、下列符号中,只有微观意义的是( ) A.C60 B.2O2 C(练习)用图示法将水加热后变成水蒸汽及水通电后的 变化表达出来。 1.水→水蒸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物质的微观构成和宏观
组成
集团文件发布号:(9816-UATWW-MWUB-WUNN-INNUL-DQQTY-
1、分子和原子:
分子原子
定
义
性
质
联
系
区
别
2、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有些分子由同种原子构成如:1个氧分子(O
)是由
2
)是由
多数分子由不同种原子构成如:1个二氧化碳分子(CO
2
3、注意:水是由水构成的,
水分子是由构成的,
1个水分子是由和构成的。
有的物质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如:汞是由
4、用分子观点解释由分子构成的物质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物理变化:。
化学变化:。
如:水蒸发时水分子的变大,但水分子,故为
变化,
实验室用过氧化氢分解制取氧气时,分子就变成了和,故为变化。
再如,加热红色的氧化汞粉末时,会分解成和,每
个
结合成个,许多聚集成。
5、化学变化的实质:在化学变化过程中,分裂变成,重新组合,形成新物质的。
如:水在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是。
6、从微观角度解释纯净物和混合物(由分子构成的物质)的区别:
纯净物,混合物由如:又如图:
7、原子的构成
(1)原子结构示意图的认识
8、原子是由居于原子中心的
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
构成的。
原子核是由和两种粒子构成的。
9、由于原子核内的质子带__________________,中子____________,原子核带的
___________________与____________________相等,相反,所以整个原子不显电性。
不同种类的原子,核内的质子数________,核外的电子数______________。
10、在原子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不同原子的根本区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说明:原子一般是由质子、中子和电子构成,有的原子不一定有中子,质子数也不一定等于中子数。
12、练习:
13、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电子在核外是的
14、相对原子质量是指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他原子的质量跟_____________________。
符号为Ar 。
单位为“1” 15、⨯
=(kg) (kg) 相对原子质量
16、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__________________上,
质子和中子的质量跟相对原子质量标准相比较,均约等于____,而电子的质量约为质子质量的1/1836,可以忽略不计。
17、相对原子质量≈ +
决定元素种类 (核电荷数)
18、三决定 决定元素化学性质
决定原子的质量
19、在分子、原子、原子核、质子、中子、电子等粒子中,找出符合下列条件的粒子,填在相应的横线上:
1)能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 2)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是 3)带正电荷的粒子是 4)不显电性的粒子是 5)质量最小的粒子是 6)在同一原子中数目相等的粒子是 7)决定原子质量大小的粒子主要是 8)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是 和离子
9)构成原子的基本粒子是 10)参加化学反应一定发生变化的粒子是 20、离子的形成:氯化钠(NaCl )中,钠原子的最外层有 个电子,容易 而 ,形成 。
氯原子最外层有 个电子,容易 电子
而 ,形成 。
这样两者都形成相对稳定结构,整个化合物 电性。
21、离子定义 ;
阳离子 如:镁离子 ;铝离子 ; 阴离子 如:硫离子 ;氧离子 ; 22、符号:
2 25、
上述示意图中表示原子的是: ;表示阳离子的是: ;表示阴离子的是: ;表示稳定结构的是: ;表示金属元素的是: ;
表示非金属元素的是: ;表示稀有气体元素的是: ;表示同种元素的是: ;化学性质相似的是: 。
26、分子与原子区别: 原子与离子区别: 27、元素:
观察下表中几种不同的碳原子
原子种类 质子数(核电荷
数) 中子数 核外电子数
相对原子质
量 碳原子
6 6 6 12 碳原子 6
7 6 13 碳原子
6
8
6
14
【填空】(1)原子中的质子数(核外电子数)都是 ,这样的原子都是 。
1.元素定义:元素是 数(即 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Mg 2+
表示:
表示:
表示: E
F
(1)元素种类有种。
组成了几千万种物质。
元素种类决定于原子的数(或数),即不同元素的本质区别是原子的不同
如:质子数为8的氧原子统称为;质子数为1的氢原子统称
为;
(2)元素分类:、、。
通过汉子的偏旁来区分。
P62
提示: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元素的种类。
(p59讨论)
理一理:学完本课,你对“分子,原子,元素,物质“四个概念间的相互关系有哪些
认识?
①水是由1个氧元素和2个氢元素组成的。
②二氧化硫中有硫和氧2个元素。
2、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并将错误的说法加以改正。
a.加热氧化汞生成汞和氧气,氧化汞中含有氧气分子。
b.二氧化硫分子是由硫元素和氧元素构成的。
c.水是由氧原子和氢原子构成的。
3、说一说:①水是由构成的。
②水分子是由构成的。
③一个水分子是由构成的。
④水是由组成的。
⑤铁是由构成的。
⑥铁是由组成的。
⑦氯化钠(NaCl)是由组成的。
是由
构成的。
4、(1)二氧化碳是由碳和氧组成的。
(2)二氧化碳分子是由碳
和氧构成的。
(3)氧化镁(MgO)、二氧化碳CO
2
)、氧化汞(HgO)中都含有
元素。
5.我们在看电视的时候,经常看到为健康劝人们“补铁”、“补钙”、“补锌”、“加碘”的广告,这里的“铁”、“钙”、“锌”、“碘”指的是什么?
6.地壳和生物体中的一些元素的含量:(阅读P60图3-17和表3-3回答)
(1)地壳中含量居于前五位的元素分别是:、、、、,其中属于金属元素的是,属于非金属的是。
(2)生物体内含量居于前三位的元素分别是、、。
(3)空气中最多的元素是、其次是。
7、物质的组成、构成及分类
组成:物质(纯净物)由组成
原子:金属(Cu、Fe);稀有气体(He、Ne、Ar);碳、硅、硫、磷(C、Si、S、P)等。
、
物质构成分子:如氯化氢(HCl、CO2); H
2、O
2
、N
2
、F
2
、Cl
2
、Br
2
离子:NaCl等离子化合物,如氯化钠由、构成
混合物(多种物质)
分类单质(一种元素):、、
纯净物化合物:(多种元素)氧化物
酸、碱、盐、有机物
定义:
单质:
化合物:
氧化物:
8.在①水(H2O)、②氢气(H2)、③二氧化碳(CO 2)、④液氧(O 2)、⑤铁
(Fe )、⑥冰水混合物 ⑦氨气(NH 3)、⑧过氧化氢(H 2O 2)、⑨高锰酸钾(KMnO 4)等物质中(用序号填空):
属于单质的是 ;属于化合物的是 ,属于氧化物的是 。
9.下列物质:①空气,②氧气,③二氧化硫,④五氧化二磷,⑤高锰酸,⑥氯酸钾,⑦氯化钾,⑧河水,⑨糖水,⑩汽水。
其中属于混合物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属于单质的是 ; 属于化合物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属于氧化物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含有氧元素的是__________;含有氧分子的是__________。
二、元素符号:
3.元素符号的意义:
(1)表示 (宏观意义) ;(2)表示 (微观意义)
(3)金属、稀有气体、固非金属的元素符号还可以表示 如:H 表示 、 。
2H 表示 。
Cu 表示 、 、 。
元素符号前面加数值,表示原子的数目,只有微观意义。
如:2N 表示2个氮 ;
5个铁原子写作: ,6个氟原子写作: ,n 个镁原子写作: 。
二、 写出下列符号的含义及符号:
C : P : He : 硅元素 :
氖气: I : Fe : 一个钾原子 :
金属钠: Ca : 氮原子: 银元素:
H: 2H: H 2 2H 2
H+: 2 H+: O:
2O:
O2-: 2O2-: Fe2+:
Fe3+:
三、写出下列符号中数字“2”的含义:
O: 2He: 2Ne: 2Mg: H
2
Mg2+ : 2Mg2+ : 2S:
2N: 2N
: ①:
2
②:
2O2-:前边的2:后边的2:
O:前边的2
2Fe: 2H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