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责任年龄

合集下载

法律概念名词解释

法律概念名词解释

1、刑法关于年龄的规定:(1)完全不负刑事责任年龄阶段。

不满14周岁,这时人是完全无刑事责任能力的人。

(2)相对负刑事责任年龄阶段,对于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只对以下罪负性责任:故意杀人、重伤、强奸、抢劫、贩毒、防火、爆炸、投毒。

这时人是相对无刑事责任能力的人。

(3)完全负刑事责任年龄阶段。

已满16周岁,是完全刑事责任能力的人,但是对于14~18周岁及已满75周岁应当从轻、减轻处罚。

4、民法基本原则:平等、意思自治、公平、诚实信用、公序良俗5、民事法律行为有效要件(1)行为人具有相应的行为能力;(2)行为人意思表示真实;(3)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社会公共利益(4)符合法律规定的形式6、侵权行为免责事由:不可抗力、受害人过错、正当防卫、紧急避险、受害人同意。

7、人格权包括:身体、生命、健康、自由、隐私、姓名名称、肖像、名誉、荣誉权8、特殊民事侵权:产品、机动车交通事故、医疗损害、环境污染、高度危险、饲养动物损害、物件损害、无民事行为能力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所致、受雇人致人损害责任9、特殊诉讼时效情形:身体受到伤害要求赔偿、出售不合格商品未声明、延付拒付租金、寄存财物被丢失损毁、国际货物买卖技术进出口产生纠纷10、法定继承的顺序:第一顺序:配偶、子女、父母;第二顺序: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11、有效遗嘱条件:立遗嘱是具有遗嘱能力、是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遗嘱必须表示遗嘱人的真是意思、内容符合法律和社会公共利益要求、具备法律规定的形式12、遗嘱形式:公证、自书、代书、录音、口头2、紧急避险必须条件:(1)必须存在威胁合法权益的十级危险。

(2)必须是危险正在发生。

(3)必须是为了保护合法权益免受这在发生的危险的损害。

(4)紧急避险的对象只能是无辜的第三方的合法权益。

(5)紧急避险只能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实施。

(6)紧急避险行为不能超过必要限度,造成不应有的损害。

(7)紧急避险的特例除外。

3、刑法规定的刑罚种类:(1)主刑: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2)罚金、剥夺政治权利、没收财产驱逐出境。

刑事责任的年龄四分法

刑事责任的年龄四分法

我国刑法将承担刑事责任的年龄按照四分法进行了区分。

1、不满14周岁的人是无责任能力人。

周岁的计算原则,应当以实足年龄为准,自过生日的第二天起才为已满14周岁或16周岁。

年龄计算,应以行为时为基准。

2、已满14、不满16周岁的人承担刑事责任的范围:
(1)故意杀人、故意重伤害、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

(2)已满14不满16周岁的人,实施刑法第17条第二款规定以外的行为,既上面所讲的8种行为以外的行为,同时触犯了刑法第17条第二款行为的,应当依照刑法第17条第二款的规定,确定罪名定罪处罚。

(3)已满14不满16周岁的人对于满足转化犯条件而成立的故意杀人罪、故意重伤害、抢劫也承担刑事责任。

(4)但是转化型抢劫罪中有一个例外,即已满14不满16周岁的人,为窝藏赃物、抗拒抓捕或者毁灭罪证而当场使用暴力故意致使他人重伤或者死亡或者故意杀人的,定故意伤害罪或者故意杀人罪,不再转化成抢劫罪。

3、犯罪时已满16周岁的,承担完全的刑事责任。

已满14不满18周岁的时候犯罪,应当从轻减轻处罚,并且不适用死刑。

4、已满七十五周岁的人故意犯罪的,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过失犯罪的,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影响刑事责任能力的因素有哪些

影响刑事责任能力的因素有哪些

God will not treat hardworking people badly, nor will he sympathize with fake hardworking people. It knows howhard you work.精品模板助您成功(页眉可删)影响刑事责任能力的因素有哪些1、刑事责任年龄。

我国规定需要承担完全刑事责任的年龄是16周岁,已满14周岁但还不满16周岁的,仅仅对部分犯罪承担刑事责任。

2、是否具有刑事责任能力。

主要是从精神上面作出判断,如果精神病人在犯罪的时候不能辨认或者控制自己的行为能力,那么也是不需要承担刑事责任的。

刑事责任能力,是指行为人构成犯罪和承担刑事责任所必须具备的刑法意义上辨认和控制自己行为的能力,不具备刑事责任能力者即使实施了客观上危害社会的行为,也不能成为犯罪主体,不能被追究刑事责任;刑事责任能力减弱者,其刑事责任也要相应地适当减轻。

在判断行为人的刑事责任能力时,需要注意把握以下几个影响刑事责任能力的因素:一是刑事责任年龄。

对刑事责任年龄作了如下规定:(1)不满14周岁的人,一律不负刑事责任,即不满14周岁的人所实施的任何行为,都不构成犯罪。

刑法理论称之为绝对无刑事责任时期或完全无刑事责任时期。

(2)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此即相对负刑事责任时期。

刑法所规定的年龄是指实足年龄,而不是指虚岁。

实足年龄以日计算,并且按公历的年、月、日计算。

二是对于无责任能力的判断,应同时采用医学标准与心理学标准。

即首先判断行为人是否患有精神病,其次判断是否因为患有精神病而不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自己的行为。

前者由精神病医学专家鉴定,后者由司法工作人员判断。

三是间歇性精神病人在精神正常的时候犯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即间歇性精神病人实施行为的时候,如果精神正常,具有辨认控制能力,就应当追究其刑事责任;反之,如果实施行为的时候,精神不正常,不具有辨认控制能力,该行为便不成立犯罪,因而不负刑事责任四是尚未完全丧失辨认或者控制自己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犯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什么是刑事责任年龄

什么是刑事责任年龄

什么是刑事责任年龄年龄是一个在刑法中具有重要影响的因素。

在各国刑法中,会规定一个刑事责任年龄,也就是一个人达到该年龄后,他或她会对自己的犯罪行为负刑事责任。

那么,什么是刑事责任年龄呢?刑事责任年龄是指在某个国家或地区法律体系中,规定的一个人在达到一定年龄后可以对自己的刑事犯罪行为承担刑事责任的年龄。

各国对刑事责任年龄的设定并不完全一致。

在国际上,一般认同的刑事责任年龄是18岁。

也就是说,当一个人在18岁或以上时,他或她将对自己的刑事犯罪行为负刑事责任。

然而,并非所有国家都将刑事责任年龄设定为18岁。

一些国家将刑事责任年龄设定在16岁,或者更低的年龄。

在这些国家,具体的刑事责任年龄会因为不同的法律体系而有所不同。

刑事责任年龄的设定是有其合理性和必要性的。

首先,刑事责任年龄的设定可以依法保护未成年人的权益和利益。

未成年人通常具有心智和认知方面的不成熟性,对于他们来说,刑事犯罪行为的后果可能无法完全理解和承担。

因此,将刑事责任年龄设定在一定年龄以上,可以确保未成年人在心智及认知能力健全后再对其进行法律追究。

其次,刑事责任年龄的设定也可以保护未成年人的教育与发展。

未成年人正处于成长阶段,他们需要得到家庭、学校和社会的教育和引导,以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

倘若将刑事责任年龄设定过低,过早地对未成年人进行法律追究,可能会对他们的成长、教育和未来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

然而,刑事责任年龄也存在一定的争议。

有人认为,将刑事责任年龄设定得过低可能会导致滥用司法权力,对于某些年龄较小的犯罪嫌疑人不公平。

对此,可以通过法律制度的完善和特殊情况下的适用原则等方式来解决。

总结起来,刑事责任年龄是指在特定国家或地区法律体系中规定的一个人能够对自己的刑事犯罪行为负刑事责任的年龄。

不同国家对刑事责任年龄的设定不同,但大多数国家将其设定为18岁。

刑事责任年龄的设定有利于保护未成年人的权益和利益,同时也有助于他们的教育和发展。

刑事责任年龄的计算方法

刑事责任年龄的计算方法

刑事责任年龄的计算方法刑事责任年龄是指一个人在法律上被认定为具备刑事责任能力的年龄。

虽然各国的刑事责任年龄可能有所不同,但在中国大陆,刑事责任年龄是指一个人达到16周岁时便具备了刑事责任能力。

刑事责任年龄的确定旨在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避免对他们过早陷入刑事犯罪的严厉惩罚,同时也考虑到他们的心理和认知发展情况。

在法律上,未成年人是需要特殊保护的群体,因为他们还未完全成熟,心智和行为表现可能不具备成年人的责任和判断能力。

具体计算刑事责任年龄的方法是根据一个人的出生日期来决定。

以中国大陆为例,如果一个人在16岁以前犯下了刑事犯罪,法律上将不追究他的刑事责任。

对于16岁及其以后犯罪的未成年人,根据犯罪的性质和情节,法律可能会对其进行社会教育、少年管教、强制性戒治等措施。

而对于18岁以上成年人犯罪的情况,按照成人刑事责任年龄和法律程序进行定罪和判刑。

刑事责任年龄的确定具有一定的科学依据和法律参考。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类的心智和道德认知发展在青少年期逐渐成熟,16岁左右的人已具备一定的责任判断能力。

此外,社会学和犯罪学也证实,未成年人犯罪主要受到家庭环境、教育背景、社会支持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因此对他们采取更加教育和引导的方式进行干预,更有可能取得良好的社会效果。

刑事责任年龄的确立不仅意味着对未成年人的保护,也是对社会的保护。

通过划定刑事责任年龄,社会能更好地预防和遏制未成年犯罪的发生。

同时,也要重视未成年人的教育和引导工作,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降低犯罪率,为社会和谐稳定做出积极贡献。

总之,刑事责任年龄的计算方法是根据出生日期来决定,中国大陆规定为16周岁。

这一规定集中体现了对未成年人的保护和教育导向,旨在提供机会让他们改过自新、成长为有益于社会的公民。

相关部门和社会各界应共同努力,通过普及法律知识、加强家庭教育和社会关怀,为未成年人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

这样,我们才能共同建设一个更加美好和谐的社会。

刑事责任年龄的计算方法

刑事责任年龄的计算方法

刑事责任年龄的计算方法刑事责任年龄是指法律规定的适用刑事法律责任的年龄界限。

在我国,刑事责任年龄是指年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

对于未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我国法律规定了特殊的司法制度,即适用少年刑事法律制度。

在刑事案件中,未成年人的刑事责任年龄的计算方法是十分重要的,下面将就刑事责任年龄的计算方法进行详细介绍。

首先,刑事责任年龄的计算方法是根据未成年人的出生日期来确定的。

根据我国法律规定,未成年人是指年龄在十六周岁以下的公民。

具体的计算方法是根据未成年人出生的年、月、日来计算,直至未成年人年满十六周岁的那一天。

在司法实践中,通常会通过出生证明、户口簿等有效证件来确认未成年人的出生日期,以确定其刑事责任年龄。

其次,刑事责任年龄的计算方法还涉及到法律上的特殊情况。

在实际操作中,有时会遇到未成年人在犯罪行为时已经年满十六周岁,但在案件审理过程中尚未年满十六周岁的情况。

对于这种情况,我国法律规定,应当以未成年人实际犯罪时的年龄为准,而不是案件审理时的年龄。

这一规定旨在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避免将未成年人当作成年人来处理。

此外,刑事责任年龄的计算方法还需要考虑到未成年人是否具有刑事责任能力。

我国法律规定,对于年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如果其犯罪行为具有较大恶性,或者具有较大社会危害性,可以依法对其适用刑事责任。

对于此类情况,司法机关需要进行严格的案件审查,确保未成年人的刑事责任能力认定符合法律规定。

总的来说,刑事责任年龄的计算方法是根据未成年人的出生日期来确定的,需要严格按照法律规定进行操作。

在实际工作中,司法机关和相关部门应当充分重视刑事责任年龄的计算方法,保障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促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维护社会的稳定和安宁。

刑事责任年龄与刑事免责原则

刑事责任年龄与刑事免责原则

刑事责任年龄与刑事免责原则刑事责任年龄和刑事免责原则是刑法领域中涉及重要法律概念的两个方面。

本文将围绕这两个方面展开相关讨论,并着重探讨其背后的法理依据及其在实践中的应用。

一、刑事责任年龄刑事责任年龄是指一个人在达到一定年龄之前不具备刑事责任的能力。

不同国家和地区对刑事责任年龄的设定存在差异,但普遍认可的原则是,年龄低于刑事责任年龄的个体由于其心智发育尚未成熟,不具备完全判断非法性质和承担相应责任的能力。

我国刑法规定,刑事责任年龄为十六周岁,也就是说,低于十六周岁的人在刑法上不承担刑事责任。

这一规定是根据我国未成年人的心理、生理和社会认知发展情况而制定的,旨在保护未成年人免受刑罚侵害,以维护其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权益。

二、刑事免责原则刑事免责原则是指在某些特定情况下,个体因为其状况或行为的特殊性质,免除承担刑事责任的制度。

这一原则在刑法理论和实践中具有重要地位,用于确保刑法制度的公正与合理,并保护个体的合法权益。

1. 自卫正当防卫自卫正当防卫是刑事免责原则中的一个重要内容。

当个体受到非法侵害时,为保护自身或他人的生命、财产安全,采取必要的防卫行为是被允许的。

在这种情况下,行为人不承担刑事责任,因为其行为符合法理上的正当性。

2. 紧急避险紧急避险是指在紧急情况下为避免造成更大的危险,采取不符合法律规定的行为。

例如,为拯救他人而损坏他人财产。

在这种情况下,行为人出于善意目的,且行为所遭受的损害不超过损害他人之危险,可以免除刑事责任。

3. 精神病精神病是一种严重的心理疾病,导致患者无法正常行为、判断和控制自己的行为能力。

在刑法中,精神病患者因其行为受到疾病影响而不具备刑事责任能力,因此可以免除刑事责任。

三、法理依据和实践应用刑事责任年龄和刑事免责原则的设立和应用基于多方面的法理依据。

在刑法学理论中,心理发育、行为能力和社会适应等因素被认为是判断个体是否具备刑事责任的重要依据。

此外,人权保障和法律公正也是这两个原则得以制定和贯彻的法理基石。

刑事责任年龄的计算方法

刑事责任年龄的计算方法

刑事责任年龄的计算方法
刑事责任年龄是指法律规定的未成年人达到一定年龄后,应当对其承担刑事责
任的年龄。

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刑事责任年龄的规定存在一定的差异。

在中国大陆地区,刑法规定的刑事责任年龄为16周岁。

也就是说,未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犯罪,不承担刑事责任。

那么,如何准确计算刑事责任年龄呢?刑事责任年龄的计算方法主要包括两种
情况,一是对于已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二是对于未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

对于已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刑事责任年龄的计算方法非常简单,只需根据
其出生日期和当前日期进行计算,即可确定其是否已经达到刑事责任年龄。

一般来说,法律规定的刑事责任年龄是以周岁为单位计算的,即满16周岁即可承担刑事
责任。

对于未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刑事责任年龄的计算方法则需要结合法律规定
的具体规则进行计算。

在中国大陆地区,未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犯罪,一般适用
的是未成年人保护法的相关规定。

根据未成年人保护法的规定,对于未满16周岁
的未成年人,应当依法适用未成年人保护法的相关规定,而不承担刑事责任。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刑事责任年龄的计算方法在不同国家和地区可能存在差异,因此在具体操作中,需要根据当地的法律法规进行具体的计算和处理。

总之,刑事责任年龄的计算方法是根据法律规定和相关法律文件进行计算的。

对于已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只需简单地根据出生日期和当前日期进行计算;对
于未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需要结合当地的法律法规进行具体的计算和处理。


望广大公民能够了解刑事责任年龄的计算方法,做到守法知法、遵纪守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计算年龄
“周岁”,按照公历的年、 月、 日计算,从周岁生日的 第二天起算。如 :14 周岁生日 那天,应该视为不满14周岁。
张某(1992 年5月7日出生), 今天(2008年5月7日)上午盗窃 了一辆汽车。张某的行为不构 成盗窃罪,因为张某为不满十 六周岁的人,生日的当天不包 含在内。
对因年龄的限制不负刑事责任的未 成年人怎么处理?
刑事责任年龄
主讲人:易 佳
广州市土地房产管理职业学校
刑罚
案例分析:
某中学学生周某( 15 岁)与同班同学 郑某( 13 岁)是好朋友 , 2006 年 10 月的 一天中午, 在学校教学楼的拐弯处,将薛 某拦住,周某拿出水果刀威胁薛某,郑某 趁势上前抢下薛某的书包,并在书包内翻 出50元钱,周、郑二人正欲逃跑时被值班 的民警抓获。
作业
识记并理解刑事责任年龄的相关规定 预习刑事责任能力、累犯、自首和立功的结果
此案经人民法院审理认为: 周某以非法占有为目的,持刀抢 劫他人钱款,其行为构成抢劫罪。 判处周某有期徒刑二年,罚金 1000 元;郑某不构成犯罪 , 不予 追究刑事责任。
刑事责任年龄
刑事责任年龄是指刑法规定的,行为 人对其实施的危害社会的行为负刑事 责任所必须达到的年龄。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规定:
课堂练习:
3、已满14周岁未满16周岁的人,仅对故意杀人、 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抢劫、绑架、强 奸、放火、贩卖毒品、爆炸八种刑事犯罪,承 担刑事责任。 ( )
4、 甲某(出生于1990年5月10日),2006年5月10 日盗窃一量10万元的汽车,对此,甲某的行为构 成盗窃罪,应追究其刑事责任。 ( )
对于因不满 14 周岁或者不满 16 周岁 (除 8种严重刑事犯罪的危害社会的行为) 不予刑事处罚的未成年人,应依法责令
他的家长或者监护人加以管教,必要 时,可以由政府收容教养。
什么是收容教养
收容教养是根据刑法的规定,对那些因不 满16周岁不予刑事处罚的未成年人而采 取的强制性教育改造措施,是一种行政处 罚措施。收容教养由当地行政公署以上级 别的公安机关审批,由少年管教所执行。 收容教养期限一般为1-3年。被收 容教养的未成年人不是犯人,通常称作少 年教养人员。
刑法对刑事责任年龄的相关规定
年龄 (岁 )
14
14-16
相对负刑事 责任时期 (仅限于八 种严重刑事 犯罪)
16
完全负刑 事责任时 期
14-18
减轻刑事责 任时期(应 当从轻、减 轻处罚)
刑事 绝对无 责任 刑事责 (时期) 任时期
仅限于八种严重刑事犯罪(14-16 岁)
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 犯故意杀人、 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 强奸、抢劫、 贩卖毒品、 放火、爆炸、投毒罪的, 应当负刑事责任。
第十七条 已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 刑事责任。 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 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 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的, 应当负刑事责任。 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 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因不满十六周岁不予刑事处罚的,责令 他的家长或者监护人加以管教;在必要的时 候,也可以由政府收容教养。
小结
本节课主要学习了我国刑 法对于刑事责任年龄的规定 (不满十四周岁;已满十四周 岁不满十六周岁;已满十六周 岁;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八周 岁的人的刑事责任的不同规 定)。
课堂练习:
判断:
1、我国刑法规定的刑事责任年 龄为14周岁。 ( ) 2、已满14周岁不满18周岁的人 犯罪,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 )
纪某在14岁之前盗窃各类财物总计约7000余 元。14岁生日那天,纪某邀集几个朋友到一饭 馆吃饭。饭后回家途中,纪某看到一行人手拿 一个提包。即掏出随身携带的弹簧刀将持包人 刺伤把包抢走,包内有手提电话一部、现金 5000余元。第二天纪某出门游逛,见路边停着 一辆吉普车,即设法打开车门,将车开走。行 驶途中,因操作生疏,将在车站候车的3人撞倒, 二死一伤。纪某不仅未停车,反而加大油门逃 走。当日下午,纪某将汽车以两万元的价格卖 出,后被抓获。 请对纪某的上述各行为从刑法角度进行分析 并说明理由。
案例分析
刘某、郭某的行为构成故意杀人罪,但应当 从轻、减轻处罚。因为刘某杀害陈某时为年 满14周岁未满16周岁的人,对故意杀人行为 应承担刑事责任;郭某杀害陈某时已年满 16 周岁,对故意杀人行为承担刑事责任。刘某、 郭某都为已满14周岁,未满18周岁的人,根 据刑法的规定,应当从轻、减轻处罚。 杨某的行为不构成犯罪,不予追究其刑 事责任。因为杨某为不满14周岁的人,但可 以由其家长监管或政府收容教养。
本案中刘某、郭某、杨某,应该如 何认定他们的刑事责任?
被告人刘某 ( 男, 1992 年 12 月出生,某中学 初三学生),郭某(男,1991年8月出生,系刘某 的同班同学 ) ,杨某 ( 男, 1993 年 10 月出生,系 某中学初三学生),他们因长期在一起玩电子游 戏机而结为朋友,因刘某母亲与受害者陈某母 亲有积怨经常吵架刘某怀恨在心,伺机报复, 于是犯罪嫌疑人刘某便召集郭某、杨某进行密 谋寻求报复。 2007 年 9 月 29 日晚 9 时许,刘某、 郭某、杨某三人在受害者回家的途中等候,将 受害者陈某殴打杀害后,用两轮摩托车将其尸 体载到某水库,用石头绳子捆绑投入水库,然 后潜回家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