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无线电系统综述

合集下载

软件无线电技术概述PPT课件

软件无线电技术概述PPT课件
软件无线电技术
整理人:吴玉成
主要内容
一、软件无线电技术概述 二、软件无线电的关键和难点 三、软件无线电研究 四、软件无线电的应用 五、第三代移动通信中的软件无线电技术
一、 软件无线电技术概述
改变未来世界之技术 软件无线电的由来、发展及研究机构
软件无线电的基本概念
软件无线电主要特点 软件无线电优势
改变未来世界之技术
无线漫游的革命
• 无线通信领域是一个标准混乱的世界。手机通信、无线局 域网、军用无线通信、以及公共安全无线网络各自在特定 的频段工作,这一工作频率是相关硬件在工厂生产时就已 经设定的。所以美国的CDMA手机在欧洲不能用,而欧洲 的许多GSM手机在日本也没法用。
• 用软件替代相关硬件,从而能够与不同标准、不同工作频 段的无线通信网络兼容。这种技术称为软件无线电 (softwareradio)。
• 军事应用中,软件无线电技术将使海陆空各级指挥官和士 兵能够在激烈战斗的时候保持无线通信。
• 软件无线电技术进入消费市场还要再过一段时间。不过几 年之内,你就可以买一个能够在各种不同标准无线通信网 络工作的手机,从此无线漫游再无障碍。
• 软件无线电技术的崛起走的是从军用到民用的老路。无线 通信中CDMA(码分多址)本来是军用卫星通信技术,后来 用到民用移动通信,并因此出现了高通这样的企业。所以 就是在今天,军用领域的需求仍然是推动技术发展的动力。
软件无线电的由来
软件无线电最初是在军事通信中提出的,软件无线电作 为军用技术已有30年以上的历史,但是由于不同部队用 于不同目的的无线电台在工作频段、调制方式上存在差 异而无法互通。如果需要互通,就需要作进一步的改进, 如美国推出的JTRS(战术合作无线系统)的意向合同,其 目的就是能实现基于软件无线电技术的可以互操作、互 工作的系统。

软件无线电

软件无线电

软件无线电软件无线电技术是指利用计算机软件技术实现无线电设备的控制、信号处理和通讯操作。

它的出现对无线电通讯技术的发展起到了重大的推动作用,使得无线电通讯技术向着数字化、智能化、高效化的方向不断发展。

软件无线电技术的起源可以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当时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以及数字信号处理技术的进步为软件无线电技术的兴起提供了技术基础。

1983年,美国开发了第一套软件无线电系统——软件电台(Software Radio),该系统通过DSP芯片实现了数字信号的采集、处理和发送。

这套系统的出现标志着软件无线电技术进入了实用化阶段。

软件无线电技术的主要特点是可编程性、可重构性和灵活性。

这些特点使得软件无线电可以符合不同的使用场景和应用需求。

比如,可以根据不同的频段、不同的调制方式以及不同的传输速率进行定制,实现智能化控制和自适应调整。

软件无线电技术的应用领域非常广泛,其中最主要的包括:航空航天、国防军事、广播电视、移动通信等。

在航空航天领域,软件无线电技术可以用于卫星通信、飞行控制、导航等方面,提高了通信的可靠性和精度;在国防军事领域,软件无线电技术可以用于军事通信、雷达和电子战等方面,提高了作战效率和战场指挥的精度;在广播电视领域,软件无线电技术可以用于数字电视、数字音频广播等方面,提高了广播电视的质量和体验;在移动通信领域,软件无线电技术可以用于3G、4G、5G等无线通信标准,提高了通信速率和网络容量。

软件无线电技术的发展趋势主要是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

数字化是指数字信号处理技术的不断发展,使得传输速率和信道利用率不断提高;网络化是指软件无线电技术不断向网络化方向发展,构建起基于IP网络的无线电通信系统;智能化是指软件无线电技术逐步引入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技术,实现了更智能的调制方式、自适应调整和故障预测等功能。

当然,在软件无线电技术发展的过程中也会遇到很多挑战,如信号干扰、频谱管理问题、网络安全和隐私问题等。

软件无线电知识综合

软件无线电知识综合

软件无线电的采样结构基本上可以分为三种:射频全宽带低通采样结构:这种结构的软件无线电,结构简洁,把模拟电路的数量减少到最低程度。

优缺点优点:对射频信号直接采样,符合软件无线电概念的定义。

缺点:(1)需要的采样频率太高,特别还要求采用大动态、多位数的A/D/A 时,显然目前的器件水平无法实现。

(2)前端超宽的接收模式会对整个结构的动态范围有很高的要求,工程实现极为困难。

所以这种结构只实用于工作带宽不太宽的场合。

射频直接带通采样结构:射频带通采样结构的软件无线电可以较好地解决上述射频低通采样软件无线电结构对A/D 转换器、高速DSP 等要求过高,以致无法实现的问题。

优点:与射频全宽带低通采样结构相比最大的不同就是采用的前置滤波器的差异;另外还有A/D 的采样速率不同;最后就是对DSP 的处理速度要求不同。

实现可行性较强。

缺点:前置窄带电调滤波器和高工作带宽的A/D (高性能采样保持放大器)实现起来还是有相当的难度。

另外,本结构需要多个采样频率,增加了系统实现复杂度。

宽带中频带通采样结构:的软件无线电结构与目前的中频数字化接收机的结构是类似的,都采用了多次混频体制或叫超外差体制。

这种宽带中频带通采样软件无线电结构的主要特点是中频带宽更宽(比如20MHz ),所有调制解调等功能全部由软件加以实现。

中频带宽更宽是这种软件无线电与普通超外差中频数字化接收机的本质区别。

本结构类似于超外差无线电台,但常规电台的中频带宽为窄带结构,而本结构为宽带中频结构。

本结构使前端电路设计得以简化,信号经过接收通道后的失真也小,而且通过后续的数字化处理,本结构具有更好的波形适应,信号带宽适应性以及可扩展性。

本结构的射频前端比较复杂,它的功能是将射频信号转换为适合于A/D 采样的宽带中频或把D/A 输出的宽带中频信号变换为射频信号。

数控振荡器(NCO )相乘实现数字混频,NCO 的频率为所需通道的中心频率,使信号的中心频率移至零频,信号由中频变换到基带,并作低通滤波和抽取,从而实现对实值带通信号的复包络正交采样。

软件无线电概述及仿真

软件无线电概述及仿真

软件无线电系统概述及仿真谢大钊谢大钊数字无线电技术人类文明的继承和发展 从来就是与信息技术领域的 进步和突破密不可分的。

自 马可尼于1901年第一次 实现横跨大西洋的无线通信 开始,无线通信作为一种实 用的通信方式已有近一个世 纪的发展历程。

谢大钊习惯上我们根据信源信息描述形式的 不同,将通信系统划分为模拟和数字两大 类。

最初,信息是以模拟形式被描述和传 递的,譬如语音和图像信息等直接以调幅 或调角的方式进行调制解调,这被称作模 拟通信系统。

模拟通信技术的发展造就了 今天广播和电视的普及。

谢大钊1948年,Shannon发表了其著名 的信道编码理论,指出只要满足信道的容量约束 和信噪比约束,数字信号在理论上就能够以任意 低的误码率传输。

这揭示了信息数字化描述的巨 大好处,它允许人们将多年来在数学领域取得的 丰硕成果应用到信息的编码、纠错、判别等处理 领域,为数字通信技术的迅猛发展提供了充足的 理论工具;同时,信息的数字化描述为拓展通信 系统的业务范围,实现多种媒体的通信提供了广 阔前景。

谢大钊从概念上说,数字通信技术从一开始 就具备了″数字无线电″的一定特征,因 为至少接收机中基带信号的后处理以及发 射机中基带信号的预处理是数字化的。

但 是,现在″数字无线电″一词更多地被用 来描述那些将数字信号处理技术应用于基 带信号处理、调制和解调、中频甚至射频 信号处理的无线通信系统。

谢大钊从数字无线电到软件无线电″数字无线电″侧重描述无线通信系 统的实现方法,是一种技术手段;而″软 件无线电″侧重形容一种崭新的实现无线 通信系统的概念,是数字无线电技术的高 级形式和抽象化。

数字无线电技术是软件 无线电实现的前提和基础,软件无线电是 数字无线电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

谢大钊理论上说,具备软件无线电特点的无 线通信系统并不一定是完全数字化的系 统,只要系统的功能是可由软件定制的, 亦即构成该系统的各个模块可编程,即使 模块内部的某些结构暂时未数字化,我们 也可以认为这是一个符合软件无线电概念 的通信系统。

浅析软件无线电发展现状及关键技术的研究报告

浅析软件无线电发展现状及关键技术的研究报告

浅析软件无线电发展现状及关键技术的研究报告软件无线电是基于计算机软件的数字信号处理技术,实现无线电通信的新型技术。

与传统的硬件无线电相比,它具有灵活性、可扩展性、可重构性、可编程性等优点,可以适应不同频段、不同协议的要求,为无线电通信技术发展提供了全新的思路。

目前,软件无线电技术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包括通信、雷达、导航等领域。

在通信领域,软件无线电技术可以实现无线网络的优化和管理、卫星通信、无线电广播等应用。

在雷达领域,软件无线电技术可以实现目标探测、跟踪和识别等功能。

在导航领域,软件无线电技术可以实现精确定位和导航功能。

当前,软件无线电技术的瓶颈主要在于以下几个方面:1. 软件无线电系统的复杂度:软件无线电实现的功能越多,所需软件的复杂性就越高。

因此,研发一个较为复杂的软件无线电系统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时间。

2. 实时处理:软件无线电处理过程中,需要较高的实时性和稳定性。

但是当软件无线电系统的计算量增大时,会出现处理速度慢、处理延迟高等问题。

3. 带宽限制:软件无线电处理数据的速度和处理带宽在一定程度上受到计算机硬件配置和通信网络带宽的限制。

为了突破这些瓶颈,目前的软件无线电技术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 基于并行计算的设计:通过在不同的计算机上分别运行软件无线电处理模块,可以缓解计算量大、处理速度慢的问题。

2. 优化算法的设计:研究新的处理算法,能够在保证处理速度的同时,保证数据处理的精度和可靠性。

3. 增加硬件对软件无线电的支持:将计算机和无线电硬件模块相结合,提高软件无线电系统的实时性和可靠性。

4. 引入人工智能技术:采用人工智能技术,增强软件无线电系统的自适应能力和自学习能力,提高系统性能和可靠性。

总之,软件无线电技术发展的趋势是不断完善和优化软件算法、结合计算机和硬件模块的设计、增强自适应能力和自学习能力以及跨平台技术的发展。

随着软件无线电技术不断的完善和优化,将会有更多的应用场景被开发出来,它的发展前景非常广阔。

第二章 软件无线电综述

第二章 软件无线电综述


2.1 软件无线电的定义
软件无线电的定义

软件无线电论坛的定义:软件无线电一种新 型的无线体系结构,它通过硬件和软件的结 合使无线网络和用户终端具有可重配置能力。 软件无线电提供了一种建立多模式、多频段、 多功能无线设备的有效而且相当经济的解决 方案,可以通过软件升级实现功能提升。
18
2.1 软件无线电的定义
23
2.1 软件无线电的定义
软件无线电的特点

4、结构的开放性
软件无线电的结构分为硬件和软件两大部
分。这两大部分都具有模块化和标准化的 特点,是一种开放式的体系结构,使得研 制、生产和使用各环节可以共享已有成果, 共同推进软件无线电技术的发展。
24
2.1 软件无线电的定义
硬件无线电

所谓硬件无线电,是指无线电设备的功能由 硬件结构确定,系统的工作没有软件参与或 只有很少一部分有软件参与,它们在功能上 是固定的。

1、可多频带/多模式/多功能工作:(M3, Multiband/Multimode/Multirole)。
多频带是指软件无线电可以工作在很宽的
频带范围内;
多模式是指软件无线电能够使用多种类型
的空中接口,其调制方式、编码、帧结构、 压缩算法、协议等可以选择;
20
2.1 软件无线电的定义
软件无线电的特点
软件无线电终端通过软件下载方式就可以进 行重新配置,适应不同体制、不同标准的通 信需求,获得新的服务。因此,软件无线电 将是一个解决全球无线通信需求的最佳方案, 将成为未来无线通信设备设计的核心。 42
15
2.1 软件无线电的定义
无线电发展过程的困扰

其中心思想是:

软件无线电

软件无线电

软件无线电百科名片软件无线电的基本思想是以一个通用、标准、模块化的硬件平台为依托,通过软件编程来实现无线电台的各种功能,从基于硬件、面向用途的电台设计方法中解放出来。

功能的软件化实现势力要求减少功能单一、灵活性差的硬件电路,尤其是减少模拟环节,把数字化处理(A/D和D/A变换)尽量靠近天线。

软件无线电强调体系结构的开放性和全面可编程性,通过软件更新改变硬件配置结构,实现新的功能。

软件无线电采用标准的、高性能的开放式总线结构,以利于硬件模块的不断升级和扩展。

目录展开编辑本段简介软件无线电展,出现了可编程数字无线电(PDR)。

由于无线电系统,特别是移动通信系统的领域的扩大和技术复杂度的不断提高,投入的成本越来越大,硬件系统也越来越庞大。

为了克服技术复杂度带来的问题和满足应用多样性的需求,特别是军事通信对宽带技术的需求,提出在通用硬件基础上利用不同软件编程的方法。

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的软件无线电的革命,将把无线电的功能和业务从硬件的束缚中解放出来。

1992年5月在美国通信系统会议上,JesephMitola(约瑟夫·米托拉)首次提出了“软件无线电”(SoftwareRadio,SWR)的概念。

1995年IEEE 通信杂志(CommunicationMagazine)出版了软件无线电专集。

当时,涉及软件无线电的计划有军用的SPEAKEASY(易通话),以及为第三代移动通信(3G)开发基于软件的空中接口计划,即灵活可互操作无线电系统与技术(FIRST)。

1996年3月发起“模块化多功能信息变换系统”(MMITS)论坛,1999年6月改名为“软件定义的无线电”(SDR)论坛。

1996年至1998年间,国际电信联盟(ITU)制订第三代移动通信标准的研究组对软件无线电技术进行过讨软件无线电论,SDR也将成为3G系统实现的技术基础。

从1999年开始,由理想的SWR转向与当前技术发展相适应的软件无线电,即软件定义的无线电(SoftwareDefinedRadio,SDR)。

软件无线电技术简介及特点应用

软件无线电技术简介及特点应用

软件无线电技术简介及特点应用软件无线电是最近几年提出的一种实现无线电通信的体系结构 ,是继模拟到数字、固定到移动之后 ,无线通信领域的又一次重大突破。

并从软件无线电的基本概念出发 ,讨论了其功能结构、关键技术和难点以及应用和发展前景。

1.引言完整的软件无线电 (Software Definition Radio)概念和结构体系是由美国的Joe.Mitola首次于1992年5月明确提出的。

其基本思想是 :将宽带A/D 变换尽可能地靠近射频天线 ,即尽可能早地将接收到的模拟信号数字化 ,最大程度地通过软件来实现电台的各种功能。

通过运行不同的算法 ,软件无线电可以实时地配置信号波形 ,使其能够提供各种语音编码、信道调制、载波频率、加密算法等无线电通信业务。

软件无线电台不仅可与现有的其它电台进行通信 ,还能在两种不同的电台系统间充当“无线电网关”的作用 ,使两者能够互通互连。

软件无线电充分利用嵌入通信设备里的单片微机和专用芯片的可编程能力 ,提供一种通用的无线电台硬件平台 ,这样既能保持无线电台硬件结构的简单化 ,又能解决由于拥有电台类型、性能不同带来的无线电联系的困难。

2.软件无线电台的功能结构图1给出了典型的软件无线电系统的结构简图 ,包括天线、多频段射频变换器、含有A/D 和D/A变换器的芯片以及片上通用处理器和存储器等部件 ,可以有效地实现无线电台功能及其所需的接口功能。

其关键思想以及与传统结构的主要区别在于 :(1)将A/D 和D/A向RF端靠近 ,由基带到中频对整个系统频带进行采样。

(2)用高速DSP/CPU代替传统的专用数字电路与低速DSP/CPU做A/D 后的一系列处理。

A/D 和D/A移向RF端只为软件无线电的实现提供了必不可少的条件 ,而真正关键的步骤是采用通用的可编程能力强的器件 (DSP和CPU等 )代替专用的数字电路 ,由此带来的一系列好处才是软件无线电的真正目的所在。

典型的软件无线电台的工作模块主要包括实时信道处理、环境管理以及在线和离线的软件工具三部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软件无线电系统综述
[摘要] 软件无线电的基本思想是以一个通用、标准、模块化的硬件平台为依托,通过软件编程来实现无线电台的各种功能。

本文介绍了其系统的软硬件组成和发展情况。

[关键词]软件无线电GNU Radio USRP
一、引言
由于无线电系统,特别是移动通信系统的领域的扩大和技术复杂度的不断提高,投入的成本越来越大,硬件系统也越来越庞大。

为了克服技术复杂度带来的问题和满足应用多样性的需求,特别是军事通信对宽带技术的需求,提出在通用硬件基础上利用不同软件编程的方法。

软件无线电将把无线电的功能和业务从硬件的束缚中解放出来。

二、软件无线电系统简介
软件无线电的基本思想是以一个通用、标准、模块化的硬件平台为依托,通过软件编程来实现无线电台的各种功能,从基于硬件、面向用途的设计方法中解放出来。

功能的软件化实现势必要求减少功能单一、灵活性差的硬件电路,尤其是减少模拟环节,把数字化处理(A/D和D/A变换)尽量靠近天线。

软件无线电强调体系结构的开放性和全面可编程性,通过软件更新改变硬件配置结构,实现新的功能。

软件无线电采用标准的、高性能的开放式总线结构,以利于硬件模块的不断升级和扩展。

上图表示一个典型的软件无线电处理流程图。

为了理解无线电的软件模块,首先需要理解和其关联的硬件。

在这个图中的接收路径上,能够看到一个天线,一个RF前端,一个模拟数字转换器ADC和一堆代码。

ADC是一个连接连续模拟的自然世界和离散的数字世界的桥梁。

三、软件无线电软件平台GNU Radio
GNU Radio是一种运行于普通PC上的开放的软件无线电平台,其软件代码设计完全公开。

基于该平台,用户能够以软件编程的方式灵活地构建各种无线应用。

GNU Radio是一个对学习,构建和部署软件定义无线电系统的免费软件工具包。

GNU Radio是一个无线电信号处理方案。

它的目的是给普通的软件编制者提供探索电磁波的机会,并激发他们聪明的利用射频电波的能力。

它提供信号运行和处理模块,用它可以在易制作的低成本的射频(RF)硬件和通用微处理器上实现软件定义无线电。

这套套件广泛用于业余爱好者,学术机构
和商业机构用来研究和构建无线通信系统。

GNU Radio 的应用主要是用Python 编程语言来编写的。

但是其核心信号处理模块是C++在带浮点运算的微处理器上构建的。

因此,开发者能够简单快速的构建一个实时、高容量的无线通信系统。

尽管其主要功用不是仿真器,GNU Radio 在没有射频RF 硬件部件的境况下支持对预先存储和(信号发生器)生成的数据进行信号处理的算法的研究。

正如所有软件定义无线电系统的定义, 可重构性是其最重要的功能。

再也不需购买一大堆发射接收设备,只要一台可以装载信号处理软件通用的设备。

只要理解无线发射系统的机理(算法),你便可以任意的配置去接受它。

GNU Radio 起源于美国的麻省理工学院的SpectrumWare 项目小组开发的Pspectra 代码的分支。

2004年被完全重写。

所以今天的Gnuradio 已不包含原Pspectra 任何代码。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Pspectra 已被用作创立商业化的Vanu Software Radio.
四、通用软件无线电外设(USRP)
通用软件无线电外设(USRP)的设计旨在使普通计算机能像高带宽的软件无线电设备一样工作。

从本质上讲,它充当一个无线电通讯系统的数字基带和中频部分。

通用软件无线电外设是一个包含4个64 MS/s 的12位ADC,4 个128 MS/s 的14 位的DAC,以及其它支持线路包括高速的USB 2.0 接口。

该USRP能够处理的信号频率高达16 MHz宽。

一些发射器和接收器的插件子板,可覆盖0至5.9MHz 频段。

USRP背后的基本设计理念是在主机CPU上完成所有波形相关方面的处理,比如调制和解调。

所有诸如数字上下变频、抽样和内插等高速通用操作都在FPGA上完成。

USRP的真正价值是它能使工程师和设计师以低预算和最少的精力进行创造。

为数不少的开发者和用户贡献了大量的代码库,并为软件和硬件提供了许多实际应用。

灵活的硬件、开源软件和拥有经验丰富用户社区群的强强联合,使它成为您软件无线电开发的理想平台。

USRP 的灵活性得益于2个可编程的元件,通过他们和PC上的host端交互。

为了对USRP有一个初步映像,让我们看一下它的启动过程。

USRP本身不含有ROM,仅仅有一个存储VendorID和productID和版本号信息的EEPROM。

当USRP 插到PC的USB口上以后,主机上的程序通过VID,PID和版本号识别这是一个未配置的USRP,主机上的程序第一步要做的是下载一个8051固件到USB控制芯片上,这个固件控制USB的行为。

当USB固件下载好后,USRP模拟一个USB设备的重枚举过程,此后主机识别到一个不同的设备,VID,PID和版本号都不同了。

现在这个USB固件定义USB端口,接口和用户自定义命令。

其中一个命令是load
FPGA,收到这个命令后USB设备就能够把FPGA配置bitstream下载到FPGA芯片中开始工作。

FPGA 像一个小的,高性能的并行计算机一样,可以完成你设计的任务,设计FPGA需要一些技能,并且如果不慎还会烧坏你的板子。

还好我们已经提供一个标准的适应性很广的FPGA配置。

通过使用一个好的USB控制器,USRP能够有32M/s的处理能力,USB是半双工的,基于你的需要,USB能够在传输和接收之间转换。

在接收方式下,标准的配置能够允许你选择你感兴趣的频率,同时完成基带化和抽取滤波的工作。

和RF前端处理方法一样,但现在做的是在数字域的采样。

执行这些功能的代码叫做数字下变频转换器DDC,利用这些处理我们能够在数字域快速的改变中心频率。

在传输路径上,执行一个完全反过来的过程。

FPGA包含多个数字上下变频实例,根据需要这些实例连接到相同或者不同的ADC上面。

五、发展现状和展望
软件无线电由软件提供给我们的灵活性,一些年以后,我们将会看到传统的由很多固定元件组成的无线电设备将会被通用的通信设备来取代。

可以想像,一个软件无线电设备能够变体成为蜂窝电话,能够灵活的使用GPRS,802.11 Wi-Fi,802.16 WiMax,卫星链路,或者将出现的其他通讯标准进行通讯,而硬件设备无需改动,只需要软件设置。

你能够决定使用GPS,GLONASS或者两个一起使用来给自己定位。

使用软件无线电可以用来建立一个分布式个人通讯系统。

当今的通讯系统,大多数是采用自上而下的结构,广播和电视系统提供一个单向链路。

蜂窝电话系统给人们带来极大的便利,但是你的手机提供的功能是由运营商来控制的,而不是你自己。

我们可以建造一个智能设备,这些设备能够自组织的,在使用者之间建成一个网络。

目前以美国和西欧为主导的发达国家都在积极地致力于软件无线电技术的研究和系统的开发利用。

美国在其国防技术领域计划中,将软件无线电视为战场无缝通信的基石和首要的技术挑战,认为是用来解决多售主、多网络、联合/多兵种合成部队和商业环境中通信设备互操作性问题的有效手段。

其最终目标是:在此基础上发展利用商业标准和协议,达到战术系统之间以及战术系统与全球通信系统之间的自动化无缝接口,实现数据/语音一体化传输和数字战场通信,确保战区内分散在各处的阵地,直到最低梯队步兵和每艘舰艇和每架飞机之间能够进行可靠、透明、安全的连通。

在军事应用中,存在这样一些情况,即接收机的接收信号的特征是未知的,因此需要采用SDR概念。

在民用无线系统中,4G需要采用SDR技术来产生一个无缝隙网络环境和适合的通信。

这可通过在一个终端改变通信方案来实现。

例如,SDR终端不仅可在蜂窝电话系统间变换,而且可变化到其他系统,如WLAN,以避免通信中断。

SDR可根据用户需求或者信道环境重构系统,如一个用于看电影
的高数据速率的通信信道或一个用于话音蜂窝电话通信的低速率信道。

六、总结
软件无线电是无线电设计领域的一次革命,使得建立无线电设备更加灵活,给用户带来更多的机遇。

软件无线电是一个很有意义的领域,想对软件无线电有一个深入的了解需要很多学科的知识积累。

我们所做的就是尽可能的降低这个入门的门槛。

参考文献:
[1] 软件无线电发展现状与趋势
[2] 软件无线电技术在3G中的应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