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关电源中吸收缓冲电路的设计与仿真世纪电源网2010深圳电源技术研讨会李义
正激式RC吸收电路计算

摘要:开关电源中缓冲电路性能的好坏直接影响到系统的品质。
文中给出了一种结构简单、安装方便的RC缓冲电路的设计方法,该方法不仅能降低开关管的关断损耗,而且还能降低变压器的漏感和尖峰电压。
0 引言在带变压器的开关电源拓扑中,开关管关断时,电压和电流的重叠引起的损耗是开关电源损耗的主要部分,同时,由于电路中存在杂散电感和杂散电容,在功率开关管关断时,电路中也会出现过电压并且产生振荡。
如果尖峰电压过高,就会损坏开关管。
同时,振荡的存在也会使输出纹波增大。
为了降低关断损耗和尖峰电压,需要在开关管两端并联缓冲电路以改善电路的性能。
缓冲电路的主要作用有:一是减少导通或关断损耗;二是降低电压或电流尖峰;三是降低dV/dt或dI/dt。
由于MOS FET管的电流下降速度很快,所以它的关断损耗很小。
虽然MOSFET管依然使用关断缓冲电路,但它的作用不是减少关断损耗,而是降低变压器漏感尖峰电压。
本文主要针对MOSFET管的关断缓冲电路来进行讨论。
1 RC缓冲电路设计在设计RC缓冲电路时,必须熟悉主电路所采用的拓扑结构情况。
图1所示是由RC组成的正激变换器的缓冲电路。
图中,当Q关断时,集电极电压开始上升到2Vdc,而电容C限制了集电极电压的上升速度,同时减小了上升电压和下降电流的重叠,从而减低了开关管Q的损耗。
而在下次开关关断之前,C必须将已经充满的电压2Vdc放完,放电路径为C、Q、R。
假设开关管没带缓冲电路,图1所示的正激变换器的复位绕组和初级绕组匝数相同。
这样,当Q关断瞬间,储存在励磁电感和漏感中的能量释放,初级绕组两端电压极性反向,正激变换器的开关管集电极电压迅速上升到2Vdc。
同时,励磁电流经二极管D流向复位绕组,最后减小到零,此时Q两端电压下降到Vdc。
图2所示是开关管集电极电流和电压波形。
可见,开关管不带缓冲电路时,在Q关断时,其两端的漏感电压尖峰很大,产生的关断损耗也很大,严重时很可能会烧坏开关管,因此,必须给开关管加上缓冲电路。
一种无源无损吸收的交错并联Buck电路

摘 要 :针 对 传 统 单 相 高 压 大 功 率 B uck 变 换 器 中 由 于 线 路 寄 生 参 数 和 器 件 非 理 想 特 性 的 影 响 ,在 功 率 开 关 管 两
端 会 产 生 过 高 电 压 尖 峰 的 缺 点 ,提 出 一 种 无 源 无 损 吸 收 的 交 错 并 联 B u c k 电 路 。详 细 分 析 了 该 变 换 器 的 工 作 原
分析工作原理前假设滤波电感电流是线性 的 ,功率开关管处于理想状态。此处以连续导通模 式 下 ,占空比 大 于0 . 5 的工作状态为例, 一 个开关 周期内变换器存在4 个工作模态。
工 作 模 态 V , 驱 动 信 号 到 来 ,V ,导 通 ,此 时 % 还 未 关 断 ,二 极 管 丫 0,和 V D 2截止 。Ln 和 电 流 上 升 ,同时储存能量。在 时 刻 ,乂2 关 断 ,k 达到最大值。
电力电子技术 Power Electronics
Vol.55, No.6 June 2021
继续 上 升,此 时 v 2 驱 动信号 到来,v 2 导通,L 储 存能量的同时电流上升。
工作 模 态 4(t3~f4) V , 关 断 ,电 感 电 流 。 通 过 V D ,传输给负载,Ln 放电,电流下降,% 仍 导 通 ,
由 图 3a 可 以 看 出 ,当变换器不加吸收电路
时 ,关断瞬间功率开关管承受一个极大的电压尖 峰 ,达 到 667.4 V ,在实际工作中极有可能损坏开 关 管 ,因此在设计过程中必须考虑增加吸收电路。
S G 3 5 2 5 输 出 的 驱 动 信 号 经 过 延 时 模 块 后 ,占 空比相等,与原驱动信号 交错 180°,如 图 3b 所示。 图 3c 为 其 中 一 个 M 0 S F E T 漏源电压与驱动信号
反激开关电源的rcd吸收电路的原理

反激开关电源的rcd吸收电路的原理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反激开关电源的RCD吸收电路的原理引言反激开关电源在电子设备中广泛应用,但其工作过程中会产生较大的电磁干扰(EMI),需要采取一些措施来减小这种干扰。
电力电子吸收电路

缓冲电路的作用与基本类型1、缓冲电路的作用与基本类型电力电子器件的缓冲电路(snubber circuit)又称吸收电路,它是电力电子器件的一种重要的保护电路,不仅用于半控型器件的保护,而且在全控型器件(如GTR、GTO、功率MOSFET和IGBT等)的应用技术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晶闸管开通时,为了防止过大的电流上升率而烧坏器件,往往在主电路中串入一个扼流电感,以限制过大的di/dt,串联电感及其配件组成了开通缓冲电路,或称串联缓冲电路。
晶闸管关断时,电源|稳压器电压突加在管子上,为了抑制瞬时过电压和过大的电压上升率,以防止晶闸管内部流过过大的结电容电流而误触发,需要在晶闸管的两端并联一个RC网络,构成关断缓冲电路,或称并联缓冲电路。
GTR、GTO等全控型自关断器件在实际使用中都必须配用开通和关断缓冲电路;但其作用与晶闸管的缓冲电路有所不同,电路结构也有差别。
主要原因是全控型器件的工作频率要比晶闸管高得多,因此开通与关断损耗是影响这种开关器件正常运行的重要因素之一。
例如,GTR在动态开关过程中易产生二次击穿的现象,这种现象又与开关损耗直接相关。
所以减少全控器件的开关损耗至关重要,缓冲电路的主要作用正是如此,也就是说GTR和功率MOSFET用缓冲电路抑制di/dt和du/dt,主要是为了改变器件的开关轨迹,使开关损耗减少,进而使器件可靠地运行。
图1(a)是没有缓冲电路时GTR开关过程中集电极电压uCE和集电极电流i C的波形,由图可见开通和关断过程中都存在uCE和iC同时达到最大值的时刻;因此出现了瞬时的最大开关损耗功率Pon和Poff,从而危及器件的安全。
所以,应采用开通和关断缓冲电路,抑制开通时的di/dt,降低关断时的du/dt,使uCE 和iC的最大值不会同时出现。
图1(b)是GTR开关过程中的uCE和iC的轨迹,其中轨迹1和2是没有缓冲电路的情况,开通时uCE由UCC(电源电压)经矩形轨迹降到0,相应地i C由0升到ICM;关断时iC由ICM经矩形轨迹降到0,相应地uCE由0升高到UCC。
第1章 缓冲与吸收电路

+ Vdc −
注意到只有当三极管两端的电压达到v 注意到只有当三极管两端的电压达到vdc时,二极 的反压才能解除。 导通后,三极管Q 管D的反压才能解除。而D导通后,三极管Q中的电 流才会改变。 流才会改变。
西南交通大学
假定关断时间t 微秒, 50安 400伏 假定关断时间tf=0.5微秒,Idc=50安,Vdc=400伏 每个关断过程的能量损失是: 每个关断过程的能量损失是:
西南交通大学
i
加入电容后的关断轨迹 例1:如何选择电容的值 上图中的三极管电流在t=t 上图中的三极管电流在t=tf时达 到零,三极管两端的电压是γ 到零,三极管两端的电压是γVdc
1
关断轨迹
2
3
V
t=0与 的过渡期间V 按平方规律变化。 在t=0与t=tf 的过渡期间VQ按平方规律变化。 在关断过程中三极管总的能量损耗是: 在关断过程中三极管总的能量损耗是:
+ − Idc
iQ Vdc
t1<t<t2
Idc
vc(t2)= 0 iL(t1)=Idc
+ −
iQ Vdc
tr<t<t1
+ −
Vdc
iQ
Idc
t2<t
西南交通大学
第4节 缓冲电路的另一种布置方法
R + Vdc − CS
Idc
关断缓冲电路的作用 是控制vQ的上升率。如 是控制v 的上升率。 果控制Q 果控制Q的集电极与地间 的电压也就能控制v 的电压也就能控制vQ
Wdiss = ∫ vQ iQ dt = ∫
0 tf tf 0
t 2 t 1 γ vVdc ( ) I dc (1 − )dt = γ vVdc I dc t f tf tf 12
缓冲吸收电路分析(第二稿)_749805816

缓冲吸收电路分析1.2.3 开关吸收电路电力电子器件多工作于开关状态,在开关过程中,电流在器件中的不均匀分布,导致局部过流、过热,而且开关过程中,器件容易同时承受较大的电压和电流,开关损耗较大,损耗造成的发热容易损坏器件;其次由于线路杂散电感的作用,在器件关断过程中,容易承受较大的尖峰电压,使器件击穿。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可以采用缓冲吸收(Snubber )电路。
其作用有:限制u ,i ,di/dt ,du/dt ,改善开关条件等。
吸收电路的基本原理就是在主开关管所在回路上以一容性支路与之并联,利用电容两端电压不能突变特性承受电流的突然下降,在主管器件关断时提供一条分流路径,避免承受由寄生电感引起的过电压,在开关管电流下降期间维持其端电压在零附近,实现零点压自然关断。
以一个感性元件与主管串连,利用电感之中电流不能突变的特性在开通期间为主管提供一个分压元件,减缓主管电流的上升速度,避免在加电压的同时承载大电流,在管电压下降期间保持其负载电流在零附近。
因此我们希望的开关过程中的电压电流轨迹如图:在器件导通(Ton )期间,缓冲电路抑制电流Ic 的增加,当电压Uce 下降到一定程度时,电流Ic 开始快速增大。
在器件关断(Toff )期间,缓冲电路抑制电压Uce 的上升,当电流Ic 快速下降到一定程度时,Uce 开始快速上升。
为了在文中叙述方便,我们对缓冲吸收电路中的元件和符号作如下规定:电压源:s V负载电阻:R ,负载电感:L ,负载电容:C由于在电力电子电路中,负载一般为感性负载,同时有电阻和电感,所以我们可以表示为负载阻抗:ZIGBT ,GTO 等有源功率开关:i K ,I =1、2、3…… 基本电路用二极管:D 吸收电路用二极管:s D用于主管零电流开通和续流二极管零电流关断的吸收电感:s L 用于主管零电压关断和续流二极管零电流开通的吸收电容:s C 用于吸收能量的存储和转移的电感:r L 用于吸收能量的存储和转移的电容:r C另外,C i 表示开关器件的集电极电流,CE U 表示器件两端的电压。
SiC-MOSFET开关模块RC缓冲吸收电路的参数优化设计

总第470期2021年第2期Control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61SiC-MOSFET开关模块RC缓冲吸收电路的参数优化设计施洪亮,罗德伟,王佳佳,谭渺,杨奎,周帅,饶沛南(株洲中车时代电气股份有限公司,湖南株洲412001)摘要:针对SiC-MOSFET开关模块开关速度快、开关电压尖峰高、缓冲吸收电路参数难以确定的问题,文章提出一种RC缓冲吸收电路参数快速优化设计方法。
该方法基于包含寄生参数的电路分析模型并利用双脉冲电路,通过不同的缓冲吸收电路参数曲线来确定电路参数的优化区间并选取最优的缓冲吸收电路参数。
仿真和实验结果表明,采用该方法能够针对SiC-MOSFET开关模块关断尖峰电压和缓冲吸收电路总损耗快速设计出满足要求的电路参数,使关断尖峰电压和缓冲吸收电路损耗处于系统优化的最佳区间。
关键词:SiC;RC缓冲吸收;双脉冲;寄生参数;电压尖峰;优化设计中图分类号:TN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5427(2021)02-0061-06doi:10.13889/j.issn.2096-5427.2021.02.010Optimized Parameter Design of RC Snubber Circuit forSiC-MOSFET ModuleSHI Hongliang,LUO Dewei,WANG Jiajia,TAN Miao,YANG Kui,ZHOU Shuai,RAO Peinan(Zhuzhou CRRC Times Electric Co.,Ltd.,Zhuzhou,Hunan412001,China)Abstract:This paper proposes a fast optimization design method for RC snubber circuit parameters in order to solve the high switching voltage spikes of SiC while high switching and difficulties in snubber circuit parameters.This method is based on the circuit analysis model of double-pulse circuit including parasitic parameters.Different snubber parameter curves are used to determine the optimal interval of circuit parameters and select the best snubber parameters.The simulation and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method can quickly optimize the design of the circuit parameters that meet the requirements for the turn-off voltage spike of SiC switching devices and the total loss of the snubber circuit,and the spike voltage and the loss of the snubber circuits are in the optimal range for system optimization.Keywords:SiC;RC snubber;double pulse;parasitic parameters;spike voltage;optimal design0引言SiOMOSFET开关模块(简称“SiC模块”)由于其高开关速度、高耐压、低损耗的特点特别适合于高频、大功率的应用场合。
单端反激式开关电源的设计及仿真研究-电源在线网

单端反激式开关电源的设计及仿真研究来源:电源在线网Single-ended Flyback Switching Power Supply Design and Simulation马暖,苟艳娜,李晓青兰州交通大学自动化与电气工程学院(甘肃兰州730070)Ma nuan, Gou yanna, Li xiaoqing, School of Automation & Electrical Engineering, Lanzhou Jiaotong University(Lanzhou, 730070, China)摘要:电源是各类电子设备的重要组成部分。
设计了以SG1844控制器为核心的单端反激式开关电源的电路,给出了系统的变压器、电压环以及电流环的主要参数设计方法,建立了模型并运用ORCAD/PSPICE对开关电源的整体电路进行仿真实验,结果表明该设计的可行性。
关键词:开关电源双环控制高频变压器PSPICE仿真Abstract:V arious types of electronic equipment, power supply is an important part. SG1844 controller is designed with the core of single-ended flyback switching power supply circuit, given the system transformer, the voltage loop and current loop of the main parameters of the design method, a model and the use of ORCAD/PSPICE for the overall switching power supply circuit simulation results show the feasibility of the design.Keywords: Switching power supply, Dual-loop control, High frequency transformer, PSPICE Simulation[中图分类号]TN8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561-0349(2011)09-1 引言由于开关电源既节能又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引起社会各界的重视而得到迅速推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引起电流尖峰第一种情况是二极管(包括体二极管)反向恢复电流。 引起电流尖峰第二种情况是对电容的充放电电流。这些电容可能是:电路 分布电容、变压器绕组等效分布电容、设计不恰当的吸收电容、设计不恰 当的谐振电容、器件的等效模型中的电容成分等等。 缓冲的基本方法: 在冲击电流尖峰的路径上串入某种类型的电感,可以是以下类型:
开关电源中吸收缓冲电路 的设计与仿真
世纪电源网2010深圳电源技术研讨会
李义(nc965)
基本拓扑电路上一般没有吸收缓冲电路,实际电路 上一般有吸收缓冲电路,吸收与缓冲是工程需要,不是 拓扑需要。 吸收与缓冲的功效:
防止器件损坏,吸收防止电压击穿,缓冲防止电流击穿 使功率器件远离危险工作区,从而提高可靠性 降低(开关)器件损耗,或者实现某种程度的关软开 降低di/dt和dv/dt,降低振铃,改善EMI品质 提高效率(提高效率是可能的,但弄不好也可能降低效率)
RC 吸收设计 RC吸收的设计方法的难点在于:吸
收与太多因素有关,比如漏感、绕 组结构、分布电感电容、器件等效 电感电容、电流、电压、功率等级 、di/dt、dv/dt、频率、二极管反 向恢复特性等等。而且其中某些因 素是很难获得准确的设计参数的。
比如对二极管反压的吸收,即使其 他情况完全相同,使用不同的二极 管型号需要的RC吸收参数就可能有 很大差距。很难推导出一个通用的 计算公式出来。 R 的损耗功率可大致按下式估算: Ps = FCU2 其中U为吸收回路拓扑反射电压。
缓冲的特性:
由于缓冲电感的串入会 显著增加吸收的工作量, 因此缓冲电路一般需要
与吸收电路配合使用。
缓冲电路延缓了导通电 流冲击,可实现某种程 度的软开通(ZIS)。
变压器漏感也可以充当
由于RCD钳位在PWM电压的上升沿和下降 沿都不会动作,只在电压尖峰出现时动作 ,因此RCD钳位是高效率的吸收。
齐纳钳位
齐纳钳位的几种形式。 齐纳钳位也是在电压尖峰才起作用,也是 高效率吸收。 某些场合,齐纳钳位需要考虑齐纳二极管 的反向恢复特性对电路的影响。 齐纳吸收需注意吸收功率匹配,必要时可用 有源功率器件组成大功率等效电路
也就是说,防止器件损坏只是吸收与缓冲的功效之一,其他功 效也是很有价值的。
吸收是对电压尖峰而言。 电压尖峰的成因:
吸收
电压尖峰是电感续流引起的。 引起电压尖峰的电感可能是:变压器漏感、线路分布电感、器件等 效模型中的感性成分等。 引起电压尖峰的电流可能是:拓扑电流、二极管反向恢复电流、不 恰当的谐振电流等。
设计仿真举例(Boost):
波形:
拓扑吸收是无损吸收,效 率较高。
吸收电容C2可以在大范围 内取值。 拓扑吸收是硬开关,因为 拓扑是硬开关。 体二极管反向恢复吸收
开关器件的体二极管的反 向恢复特性,在关断电压 的上升沿发挥作用,有降 低电压尖峰的吸收效应。
RC吸收
RC吸收的本质是阻尼吸收。 有人认为 R 是限流作用,C是 吸收。实际情况刚好相反。 电阻 R 的最重要作用是产生阻 尼,吸收电压尖峰的谐振能量 ,是功率器件。 电容C的作用也并不是电压吸收 ,而是为R阻尼提供能量通道。 RC吸收并联于谐振回路上,C 提供谐振能量通道,C 的大小 决定吸收程度,最终目的是使 R形成功率吸收。 对应一个特定的吸收环境和一 个特定大小的电容C,有一个最 合适大小的电阻R,形成最大的 阻尼、获得最低的电压尖峰。 RC吸收是无方向吸收,因此 RC吸收既可以用于单向电路的 吸收,也可用于双向或者对称 电路的吸收。
不适应性
RCD吸收一般不适合反激拓扑的吸收,这是因为 RCD吸收可能与反激拓扑相冲突。 RCD吸收一般不适合对二极管反压尖峰的吸收, 因为RCD吸收动作有可能加剧二极管反向恢复电 流。
钳位吸收
RCD钳位
尽管RCD钳位与RCD吸收电路可以完全相 同,但元件参数和工况完全不同。RCD吸 收RC时间常数远小于PWM周期,而RCD 钳位的RC时间常数远大于PWM周期。 与RCD吸收电容的全充全放工况不同, RCD钳位的电容可以看成是电压源,其RC 充放电幅度的谷值应不小于拓扑反射电压 ,峰值即钳位电压。
以Boost电路续流二极管反压尖峰吸收为例的一个设计(调试)过程:
工程上一般应该在通过计算或者仿 真获得初步参数后,还必须根据实 际布线在板调试,才能获得最终设 计参数。
RCD吸收特点源自RCD吸收不是阻尼吸收,而是靠非线性开关 D 直 接破坏形成电压尖峰的谐振条件,把电压尖峰控 制在任何需要的水平。 C 的大小决定吸收效果(电压尖峰),同时决定 了吸收功率(即R的热功率)。 R 的作用只是把吸收能量以热的形式消耗掉。其 电阻的最小值应该满足开关管的电流限制,最大 值应该满足PWM逆程RC放电周期需要,在此范围 内取值对吸收效果影响甚微。 RCD吸收会在被保护的开关器件上实现某种程度 的软关断,这是因为关断瞬间开关器件上的电压 即吸收电容C上的电压等于0,关断动作会在 C 上形成一个充电过程,延缓电压恢复,降低 dv/dt,实现软关断。
无损吸收
无损吸收的条件 吸收网络不得使用电阻。 不得形成LD电流回路。 吸收回路不得成为拓扑电 流路径。 吸收能量必须转移到输入 侧或者输出侧。 尽量减少吸收回路二极管 反向恢复电流的影响。
无损吸收是强力吸收 ,不仅能够吸收电压尖 峰,甚至能够吸收拓扑 反射电压,比如:
缓冲
减少电压尖峰的主要措施是:
减少可能引起电压尖峰的电感,比如漏感、布线电感等 减少可能引起电压尖峰的电流,比如二极管反向恢复电流等 如果可能的话,将上述电感能量转移到别处。 采取上述措施后电压尖峰仍然不能接受,最后才考虑吸收。吸收是 不得已的技术措施。
拓扑吸收
将开关管Q1、拓扑续流二 极管D1和一个无损的拓扑 电容C2组成一个在布线上 尽可能简短的吸收回路。 拓扑吸收的特点: 同时将Q1、D1的电压尖峰 、振铃减少到最低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