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中比兴手法的运用【精选】
比兴手法的例子

比兴手法的例子有哪些
1、《国风·郑风·有女同车》中,描写姜姓女子的美丽时,“将翱将翔,佩玉琼琚。
彼美孟姜,洵美且都。
”
2、《诗经·陈风·月出》中,每章第一句以月起兴,如“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舒窈纠兮,劳心悄兮”。
3、《关雎》中的“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用的是比兴。
4、《氓》中的“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采用了“比”的手法。
5、《江南》运用比兴、双关的手法,委婉、含蓄的表达男女私情。
如: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什么是比兴手法
比兴是中国诗歌中的一种传统表现手法,宋代朱熹比较准确地说明了“比、兴”作为表现手法的基本特征,他认为:“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兴者,先言他物以
引起所咏之辞也。
”通俗地讲,比就是譬喻,是对人或物加以形象的比喻,使其特征更加鲜明。
能用比兴手法的经典诗句

能用比兴手法的经典诗句以下符合要求的古诗:
1、《君难托》
北宋:王安石
槿花朝开暮还坠,妾身与花宁独异。
忆昔相逢俱少年,两情未许谁最先。
感君绸缪逐君去,成君家计良辛苦。
人事反复那能知?谗言入耳须臾离。
嫁时罗衣羞更著,如今始悟君难托。
君难托,妾亦不忘旧时约。
2、《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宋辛弃疾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
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3、《望庐山瀑布》
唐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4、《明月皎夜光》
明月皎夜光,促织鸣东壁。
玉衡指孟冬,众星何历历。
白露沾野草,时节忽复易。
秋蝉鸣树间,玄鸟逝安适。
昔我同门友,高举振六翮。
不念携手好,弃我如遗迹。
南箕北有斗,牵牛不负轭。
良无盘石固,虚名复何益?
5、《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宋李清照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古诗十九首》比兴手法的运用

《古诗十九首》比兴手法的运用作者:张娟来源:《博览群书·教育》2015年第03期比兴是《诗经》以来诗歌创作的重要艺术手法,对于比兴,宋代朱熹解释为:“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
根据这一解释,所谓比,就是比喻,比拟;所谓兴,就是诗人写诗时浮想联翩,触景生情,在诗的开头先用别的事物起兴,以引出下面所说的正文。
比兴能通过具体事物的描写,托物言志,寓情于景,使抽象的思想感情具体化,形象化。
因此是历代诗歌创作的重要方法。
《古诗十九首》很好地吸收继承了这一方法,并且将比兴运用得恰当、自然,如风行水上,取得了很高的艺术成就。
十九首诗的兴通常和比融合,形成兴而比的特征,共同承担对于诗的作用。
诗中或感时而兴比,如“琳琳岁暮云,蝼蛄夕鸣悲”,“孟冬寒气至,北风何惨栗”上诗都以“冬”入诗,表现的不仅是季节的冬,而且是情感的冬,冬天的萧索,寒冷也像秋那样使人感到寂寞,凄凉;或感物而兴比,如“青青陌上柏,磊磊涧中石”“冉冉孤生竹,结根泰山阿,与君为新婚,兔丝附女萝”都是很好的例子。
第一首诗人以柏、石起兴,是把它们作为长存者的象征,反喻人不如物,以致有下文“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的感慨。
第二首,孤竹虽是细弱的植物,但能结根泰山,也就有了坚实的靠山,可以很好的成长。
而“兔丝” “女萝”则均为依附植物生长而不能为他物所依附的,这里以兔丝自比,以女萝比丈夫,意思是自己虽已结婚,但新婚远别,仍然是孤独而无依靠。
这两句以孤竹附泰山起头,反衬了女子新婚与丈夫分别后的孤独与无助。
单纯的比喻在《古诗十九首》中较为普遍,从形式上看,有以词为比,或明喻“若飚尘”“如玉”“如朝露”,或暗喻“策高足”;有的以全篇为比,即以神话传说入诗的《迢迢牵牛星》,诗人在想象中以织女表现了人间思妇的情怀;但比较突出的还是以句为喻,如“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愿为双鸣鹤,奋翅起高飞”“伤彼蕙兰花,含英扬光辉”“思为双飞雁,衔泥巢君屋”。
古诗词中比兴手法的运用

赏析“比兴”手法的表达效果
析其喻义,多方联想,品味诗境,品析诗情。
泻水置平地,各自东西南北流。 人生亦有命,安能行叹复坐愁。
——鲍照《拟行路难》
类比联想,水喻生命
赏析“比兴”手法的表达效果
析其喻义,多方联想,品味诗境,品析诗情。
“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
引出刘兰芝和焦仲卿的爱情悲剧
孔雀失偶,暗喻夫妻分离。渲染深沉悲哀的气氛, 为全诗奠定凄凉的感情基调。
赏析“比兴”手法的表达效果
析其喻义,多方联Βιβλιοθήκη ,品味诗境,品析诗情。“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李白《将进酒》
黄河水一去不返喻时光流逝,人生短暂,引出下句的哀叹 。 水之来势不可挡,水之去势不可回。空间的壮阔衬托时间的 短暂,极尽悲慨又豪壮的情感。
古诗词中比兴手法的作用
(树梢树枝树根根),秦山亲水有亲人 (抽刀断水水更流) ,举杯消愁愁更愁
何为比兴?
比兴是古代诗歌的常用技巧。对此,宋代朱熹有 比较准确的解释。他认为:“比者,以彼物比此 物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 通俗地讲,“比”就是比喻,是对人或物加以形 象的比喻,使其特征更加鲜明突出。“兴”就是 起兴,即借助其他事物作为诗歌发端,以引起所 要歌咏的内容。“比”与“兴”常常连用。
赏析“比兴”手法的表达效果
析其喻义,多方联想,品味诗境,品析诗情。
分析比喻含义
渲染气氛,烘托环境,奠定感情基调。
类比联想,传情达意。
赏析“比兴”手法的表达效果
分析比喻含义;渲染气氛,烘托环境, 奠定感情基调。类比联想,传情达意。
练习: 分析下面一首诗的比兴手法 《诗经·蒹葭》
古诗表达技巧讲析(10)比兴

古诗表达技巧讲析(10)比兴古诗表达技巧讲析(10)|比兴原创:王珏珏哥讲语文 2017-06-19比兴是诗歌中常常连用的两种手法合称。
“比”就是比喻,“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朱熹《诗集传》),即通过类比联想引进比喻客体,打比方。
“兴”就是起兴,“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朱熹《诗集传》),即借助其他事物作为发端,以引起所要歌咏的内容。
比与兴是古代诗歌创作的两种基本方法,它们是类比联想思维的产物。
当以兴为主,兼有比喻作用,就合指比兴手法。
一、比兴的分类比兴主要有比+兴、比兴叠用、兴寄(整体比兴)三种形式。
(1)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
(司空曙《喜外弟卢纶见宿》)(2)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3)兰若生春夏,芊蔚何青青。
幽独空林色,朱蕤冒紫茎。
迟迟白日晚,袅袅秋风生。
岁华尽摇落,芳意竟何成。
(陈子昂《感遇》其二)(1)是“比+兴”格式,即想说某事物,而先说其它事物以起兴,且前后两者之间在某一点上具有可比性,又构成比喻。
说“雨中黄叶树”的目的是为引出下句“灯下白头人”,这就是朱熹《诗集传》中所说的“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的起兴手法;而树叶在秋风中飘落又和人的风烛残年正相类似,相似点在衰飒,用树之落叶来比喻人之衰老,是颇为贴切的,这又是朱熹《诗集传》中所说的“以彼物比此物也”的比喻修辞。
(2)是比与兴重叠在一起。
表面写“羁鸟恋旧林”和“池鱼思故渊”,目的为引出深层意思“自己身处污浊官场而渴望归隐田园”,这是起兴手法;而这两句诗的表层意思与深层意思又具有类似点,相似点是受束缚渴望回到原来生活环境中去,因此,又构成了类似于借喻的比喻。
通过比兴表现了陶渊明厌恶官场、回归自然的心情。
除了单句的比兴手法外,还有整体比兴,即兴寄手法,兴寄就是用比兴手法来托物言志。
字面上是一个完整的意思,但隐含的意义也是完整的,有的甚至可以一一对应。
如(3)陈子昂的《感遇》其二,全诗赞美兰若风姿卓然,香色超群,感叹其风霜相逼芳华易逝。
古诗词中比兴手法的运用课件(10张)

细腻入微:比兴 手法能够细致入 微地描绘情感, 使读者产生共鸣
情感层次:比兴 手法能够展现情 感的层次性,使 读者感受到情感 的丰富性和复杂 性
情感传递:比兴 手法能够将作者 的情感传递给读 者,使读者感受 到作者的情感世 界
比兴手法:通过比 喻、象征等手法, 使语言更加生动形 象
艺术效果:使诗词 具有更强的艺术感 染力,让人回味无 穷
辛弃疾《青玉案·元 夕》:以灯火阑珊比 喻繁华盛世,表达对 国家繁荣昌盛的赞美 和对个人命运的感慨。
柳永《雨霖铃·寒蝉凄 切》:以寒蝉凄切比喻 离别之情,表达对恋人 的思念和对离别的感慨 。
秦观《鹊桥仙·纤云弄 巧》:以纤云弄巧比喻 爱情,表达对爱情的赞 美和对爱情的期待。
示例一:《红楼梦》中的“花谢花飞花满天”,以花喻人,表达对青春易逝的感 慨。
手法的运用
模仿创作:模 仿古诗词中的 比兴手法进行
创作
交流讨论:与 他人交流讨论, 互相学习,共
同进步
实践运用:将 比兴手法运用 到自己的创作 中,不断尝试
和改进
汇 报 人 :
PPT
《登高》:以登高为背景,表达诗 人对生命的感慨和对人生的思考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静夜思》:以月光为背景,表达 诗人对故乡的思念和对亲人的怀念
《江雪》:以江雪为背景,表达诗 人对孤独和寂寞的感慨和对生活的 无奈
苏轼《水调歌头·明月 几时有》:以明月比喻 人生,表达对亲人的思 念和对人生的感慨。
比兴手法:通过比喻、象征等手法, 将抽象的情感、思想转化为具体的 形象,使表达更加生动、形象。
比喻手法:通过比喻,将抽象 的情感、思想转化为具体的形 象,使表达更加生动、形象。
略谈杜甫咏物诗比兴手法的运用方式

略谈杜甫咏物诗比兴手法的运用方式
杜甫的咏物诗常常采用比兴的手法进行表现,其中常见的比兴有拟人、象征、夸张和对比等。
这些手法的应用方式如下:
1. 拟人比兴:将物体赋予人的形象和动作,使读者更容易产生共鸣和感情上的共鸣。
比如杜甫《石壕吏》中的“独立寒秋,
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这里运用
了拟人的手法,将天空中的鹰和江中的鱼都赋予了生命,具有极强的形象感和感情色彩。
2. 象征比兴:将物体转换成具有象征意义的符号,从而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和社会现实。
比如杜甫《登高》中的“黄河远上
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这里“黄河”、“孤城”、“万仞山”等都具有很强的象征意义,代表着历史的深沉和人民的苦难。
3. 夸张比兴:将事物描述得夸大其词,从而达到生动、夸张、引人注目的效果。
比如杜甫《赠花卿》中的“仙人掌生长岩上,千树葵其间;天隆寺悬空,百丈峰入云。
”这里的“千树葵”,“天隆寺悬空”,“百丈峰入云”等都是夸张的描写,增强了描写
的气势和生动感。
4. 对比比兴:通过对比来表达物体的特点和内涵。
比如杜甫《山行》中的“自疑古时到中流,天际好山看不足。
借问地名
何处好?古人楼阁留传处。
”这里将传统的山水诗描写与新的
社会现实进行了对比,突出了传统的审美价值和当代的文化变迁。
使用比兴的诗句

使用比兴的诗句引言比兴,作为一种修辞手法,是诗歌中常用的表达方式。
通过比喻、象征、拟人等手法,诗人可以将抽象的概念和情感形象化,使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感受诗歌的内涵。
本文将深入探讨使用比兴的诗句,分析其功能和魅力,并通过具体的例子展示其在不同类型的诗歌中的应用。
比兴的功能比兴是一种将抽象概念转化为具体形象的修辞手法,通过类比和比喻的方式,使诗歌更加生动、形象化。
使用比兴的诗句具有以下几个功能:1. 传递情感和意象比兴可以通过形象化的表达,传递诗人的情感和意象。
以杜甫的《月夜忆舍弟》为例:“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诗人通过将戍鼓与人行、边秋与一雁声进行比兴,展示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和愁绪。
比兴使诗句更具有画面感,让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诗人的情感。
2. 增加意境和艺术性比兴可以在诗歌中创造独特的意境和艺术效果。
比如在杜牧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中:“小院落花宜独立,蜂蝶纷纷过墙去。
”诗人通过将落花与独立、蜂蝶与过墙进行比兴,创造了寂静与活跃并存的意境,使诗句更富艺术性。
3. 表达抒情和寓言比兴还可以用于抒情和寓言,通过具体的形象和情节,表现出诗人的感慨和思考。
比如李白的《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诗人通过将明月与地上霜进行比兴,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使诗句更具有感情色彩。
比兴在不同类型诗歌中的应用比兴作为一种灵活多样的修辞手法,在不同类型的诗歌中都有广泛的应用。
下面将结合各类诗歌的例子,探讨比兴在其中的作用和效果。
1. 绝句绝句是我国古代传统的四行诗体,以其简练的形式和含蓄的意境而闻名。
比兴在绝句中的应用,能使诗句更具有表现力和意境。
(1) 杜甫的《秋空:深吟远自怀》秋空托云阔,乐府调英豪。
战骨悬枯树,原风吹故道。
杜甫通过将云与战骨悬枯树进行比兴,展示了历史的长河中英豪的荣光和奋斗,使诗句充满了悲壮和深情的意味。
(2) 白居易的《忆江南: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赏析“比兴”手法的表达效果
析其喻义,多方联想,品味诗境,品析诗情。
分析比喻含义
渲染气氛,烘托环境,奠定感情基调。
类比联想,传情达意。
赏析“比兴”手法的表达效果
分析比喻含义;渲染气氛,烘托环境, 奠定感情基调。类比联想,传情达意。
练习: 分析下面一首诗的比兴手法 《诗经·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赏析“比兴”手法的表达效果
析其喻义,多方联想,品味诗境,品析诗情。
泻水置平地,各自东西南北流。 人生亦有命,安能行叹复坐愁。
——鲍照《拟行路难》
类比联想,水喻生命ຫໍສະໝຸດ 赏析“比兴”手法的表达效果
析其喻义,多方联想,品味诗境,品析诗情。
“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
引出刘兰芝和焦仲卿的爱情悲剧
孔雀失偶,暗喻夫妻分离。渲染深沉悲哀的气氛, 为全诗奠定凄凉的感情基调。
赏析“比兴”手法的表达效果
析其喻义,多方联想,品味诗境,品析诗情。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李白《将进酒》
黄河水一去不返喻时光流逝,人生短暂,引出下句的哀叹 。 水之来势不可挡,水之去势不可回。空间的壮阔衬托时间的 短暂,极尽悲慨又豪壮的情感。
古诗词中比兴手法的作用
商丘市回民中学 英才班专享资料
(树梢树枝树根根),秦山亲水有亲人 (抽刀断水水更流) ,举杯消愁愁更愁
何为比兴?
比兴是古代诗歌的常用技巧。对此,宋代朱熹有 比较准确的解释。他认为:“比者,以彼物比此 物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 通俗地讲,“比”就是比喻,是对人或物加以形 象的比喻,使其特征更加鲜明突出。“兴”就是 起兴,即借助其他事物作为诗歌发端,以引起所 要歌咏的内容。“比”与“兴”常常连用。
客体在前,主体在后。两者有比喻,类比的关系。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赏析“比兴”手法的表达效果
比兴,是对眼前或想象事物的一种类 比联想,并形象拟化和感情的整合。 所以,在赏析诗文中“比兴”手法的 作用时不仅要理解比喻含义,还要多 方联想,品味诗境,品析诗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