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西方多元文化主义思潮的起源和发展
当代国外社会思潮

当代国外社会思潮当代国外社会思潮是指当前国外社会中出现的各种不同的思想和观点。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人们对社会问题的看法也在不断演变。
在当今世界的社会思潮中,有一些重要的趋势和观点备受关注和讨论。
多元主义多元主义是一种认同和尊重不同文化、宗教、种族和性别的思想。
它主张社会应该容纳各种不同的观点和价值观,不歧视和排斥任何群体。
多元主义强调平等和包容,旨在建立一个公正和和谐的社会。
环境保护主义环境保护主义关注环境问题,特别是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丧失和资源枯竭等。
它提倡可持续发展和保护自然环境,以确保人类和其他生物的未来。
环境保护主义呼吁个人和社会采取行动,减少污染和浪费,推动可再生能源和绿色技术的发展。
性别平等主义性别平等主义追求男女在社会、经济和政治方面的平等。
它反对性别歧视和压迫,主张消除性别差异和不平等。
性别平等主义致力于打破传统的性别角色和刻板印象,促进性别平等的机会和权利。
社会公正社会公正是追求公平和正义的思潮。
它关注财富和资源分配的不平等,主张通过政策和制度改革来缩小社会经济的差距。
社会公正强调每个人都有权享受基本的人权和机会,反对任何形式的歧视和剥削。
当代国外社会思潮展示了人类社会的多样性和进步。
多元主义、环境保护主义、性别平等主义和社会公正等思潮在国外社会中得到广泛的认可和关注。
理解和掌握这些社会思潮对于推动社会进步和构建更美好的世界至关重要。
概念多元文化主义是一种社会政治理念,旨在推动社会对多元文化背景的人员和群体的尊重和包容。
它强调社会的多样性和文化的平等地位,主张每个人都应该享有平等的权利和机会,而不论他们的种族、宗教、性别或其他身份特征。
背景多元文化主义的发展与移民、全球化和跨国交流密切相关。
随着移民和难民潮的增加,社会对于如何处理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员和群体之间的关系问题变得愈发重要。
多元文化主义理念在20世纪后半叶逐渐兴起,并在国际社会和各国政府之间引发广泛的讨论和争议。
多元文化主义的起源、实践与局限性

多元文化主义的起源、实践与局限性多元文化主义是指在社会、政治和教育领域中推崇和尊重各种不同文化的观念和理念。
它主张不同文化之间应该平等相待,相互交流与理解,以实现社会的和谐与共融。
多元文化主义的理念在当代社会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尤其是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人们越来越重视不同文化间的平等与尊重。
多元文化主义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二战后的西方社会,特别是美国和欧洲。
战后的西方国家面临着庞大的移民浪潮,移民带来了各自独立的文化和价值观。
传统的单一文化观念无法应对这种多元化的挑战,于是多元文化主义的概念逐渐兴起。
实践上,多元文化主义的主要目标是通过互相尊重和对话来实现不同文化间的和谐共处。
这要求各种文化互相接受、宽容和相互理解。
在教育领域,多元文化主义推崇包容性教育模式,鼓励学生了解和尊重不同文化,并培养跨文化交流和合作的能力。
在政治和法律层面,多元文化主义要求制定合适的政策和法律来保护少数族裔和移民的权益,确保他们享有平等的社会地位和待遇。
然而,多元文化主义也存在一些局限性。
首先,多元文化主义有时会导致文化相对主义的观念,即一种文化的价值观和行为不应该受到其他文化的批评或评判。
这种观念忽视了一些普世价值和基本人权的存在,可能导致对某些文化实践的不公正对待。
其次,多元文化主义可能会加剧社会的分裂和隔离。
过度关注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可能导致社会的离散和分裂,而忽视了社会共同体的存在和共有价值观的重要性。
这样不仅会削弱国家的凝聚力,也容易培养出群体主义和排外主义的情绪。
此外,多元文化主义在某些情况下也可能掩盖并加剧社会不平等的问题。
强调文化差异的过度,有时可能忽视了社会经济条件、种族歧视和性别不平等等结构性问题对社会的影响。
这就要求我们在实践中要对多元文化主义进行平衡和衡量。
综上所述,多元文化主义作为一个重要的社会理念,在促进文化和谐共存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然而,它也存在一些局限性,需要我们在实践中加以注意。
要实现合理的多元文化主义,我们需要尊重和保护各种文化的权益,同时也要重视普世价值观和社会的共同价值,以实现包容性和平等的社会发展综上所述,多元文化主义在促进文化和谐共存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确保了人们享有平等的社会地位和待遇。
现代西方文化的兴起和发展

现代西方文化的兴起和发展西方文化是现代世界中最重要的文化之一,它在全世界范围内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现代西方文化的兴起和发展源于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它的特点是重视个人自由和人权,强调理性、科学和技术。
文艺复兴是现代西方文化的起点。
文艺复兴起源于意大利,它是一种反对中世纪黑暗时期的文化运动。
在文艺复兴时期,人们追求美和真理,注重人类个性、自由和人权。
著名画家达芬奇和米开朗基罗的作品,以及莎士比亚和但丁的文学作品,都是文艺复兴时期的重要代表。
启蒙运动是现代西方文化的另一个重要里程碑。
启蒙运动发生在18世纪,它是一次反对封建和教会专制的运动。
启蒙运动提倡理性、科学和技术的发展,强调自由、民主和人权。
启蒙运动的代表人物有英国哲学家洛克、法国哲学家伏尔泰和瑞士哲学家卢梭。
现代西方文化的特点是重视个人自由和人权。
在西方社会,个人的自由和权利得到了最大程度的保障和尊重。
人们享有言论自由、宗教自由、婚姻自由等个人自由。
西方社会的法律体系也强调个人权利的保护,例如常被提及的“一人一票”和“言论自由”。
现代西方文化也强调理性、科学和技术的发展。
西方社会具有高度发达的科学技术,科学发展成为推动社会进步和文明的力量。
同时,现代西方文化也注重对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尤其是对西方文化的流行艺术和娱乐文化的推广和发展。
现代西方文化的兴起和发展,对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它推动了世界文化的多元性和相互交融。
现代西方文化的兴起和发展,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争议。
例如,在重视个人自由和人权的同时,也需要考虑到社会的整体利益和公共道德等问题。
总之,现代西方文化的兴起和发展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一个重要进程。
它推动了人类思想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并对全世界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现代西方文化的发展也意味着西方社会在人类文明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影响力。
金里卡多元文化主义理论研究

理论的发展方向
01
02
03
04
更加注重文化 多样性的保护 和传承
强调文化间的 交流与融合
关注文化冲突 与和解的问题
探讨多元文化 主义理论在教 育、政治、经 济等领域的应 用
理论的实践应用前景
01 教育领域:多元文化教
育理念的推广和应用
03 企业环境:建立多元文 化工作环境,提高企业 竞争力
社会政策:制定和实施 02
03
金里卡多元文化主 义理论主张通过文 化交流,实现不同 文化之间的融合与 创新,推动人类文 明的进步。
04
金里卡多元文化主 义理论认为,文化 交流是实现多元文 化主义目标的重要 途径,也是维护世 界和平与稳定的重 要手段。
金里卡的理论创新点
A
B
C
D
强调文化差异的重要性: 认为文化差异是社会进
步的动力
评价:金里卡多元文化主义理论既 有其积极的一面,也有其消极的一 面,需要辩证地看待
多元文化主义的社会背景
01
移民潮:全球化背景下,大量移 民涌入发达国家,形成多元文化 社会
02
民族矛盾:不同民族、宗教、文 化背景的人群之间存在矛盾和冲 突
03
社会变革:科技进步、经济全球 化、政治民主化等社会变革加剧 了多元文化的冲突和融合
对文化多样性的保护与传承
尊重文化差异:多元文化主义强调 尊重不同文化的独特性和价值
保护文化遗产:多元文化主义关注 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促进文化交流:多元文化主义鼓励 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融合
增强文化认同:多元文化主义有助 于增强人们对自身文化的认同感和 归属感
什么是文化多元主义?

什么是文化多元主义?文化多元主义是一种哲学思想,它强调各种文化在世界范围内的平等和共存。
文化多元主义认为,每个人应该被允许保留其自己的文化和传统,并与其他文化和传统共同生活。
这种思想相当于对文化主义的反对,文化主义将属于一个特定文化的价值观强加他人身上。
下面我们来看看文化多元主义的相关内容。
一、文化多元主义的起源和历史文化多元主义起源于20世纪中期,当时全球范围内的移民潮带来了文化差异的明显增加。
许多移民在不断融入新社区的同时,也在保持他们的文化传统。
由此产生的文化冲突导致了对文化多元主义的研究和讨论。
二、文化多元主义的理论1.文化多元主义追求平等和多样性文化多元主义的理论核心是追求各种文化之间的平等和多样性,它认为每个人都拥有自己的文化和传统,应该被允许表达和维护。
这种思想与文化主义相反,文化主义认为某一个文化的价值观应该被其他文化强制接受。
2.文化多元主义反对文化冲突,认为各种文化应该通过对话和尊重建立联系,而不是互相排斥或抛弃。
这种方式能够减少文化冲突,促进文化交流和理解。
三、文化多元主义的现实应用1.国际教育国际教育中,文化多元主义被应用于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上。
学生可以通过学习其他文化的历史、价值观和传统来了解不同文化,并从中受益。
2.社区建设社区建设中,文化多元主义被应用于创建一个多元和包容的社区环境。
在这种环境中,各种文化可以和谐共存,共同发展。
这有助于减少文化冲突,提升社区凝聚力。
结论文化多元主义是一个重要的哲学思想,它提醒我们在处事中要尊重文化差异、平等和多样性。
通过对不同文化、语言、宗教的了解可以在跨国、跨文化、跨地域交往中得到更优质的互动体验。
当代西方多元文化主义思潮的起源和发展

当代西方多元文化主义思潮的起源和发展(转载)••发帖者1983•1楼一、多元文化主义的特征多元文化主义(multiculturalism)最初作为一种文化政策出现在70年代以来的加拿大、澳大利亚等移民国家,以后逐渐遍及美国和其他一些移民国家。
80年代末、90年代初,随着东欧的剧变,苏联的解体以及民族主义浪潮的发展,多元文化主义越出了政策领域,而成为一种政治思潮,在西方移民国家发展起来。
多元文化主义,作为一种思潮,并没有统一的派别,内部有激进主义的多元文化主义、保守的多元文化主义、温和的多元文化主义等。
从国别上说,多元文化主义也应各国的情况不同而各有不同,如加拿大的多元文化主义和美国的多元文化主义就存在很大差别等。
由于不同思想家身处不同国家,所处语境各异,对多元文化的理解就五彩缤纷、多姿多彩。
因此,对于什么是多元文化主义也就不存在一个共同的定义。
不过,总体上看,多元文化主义在政治思想上的主要特征有下列这样几个方面:首先,少数民族的文化差异性。
多元文化主义政治思想主张少数民族和边缘群体的独立价值,主张文化认同和民族个性,要求主流文化或国家对其文化认同给予公共的承认。
多元文化主义者认为,人是深受其所生长的特定的文化环境的影响的,在他们独特的文化环境中,人们形成了其独特的文化认同,这种独特的文化认同对他来讲是生存之本。
文化少数民族在其产生和发展的过程中也形成了其独特的文化认同,所以不应忽视或泯灭文化少数民族的文化认同。
其次,主张少数民族的权利维护,多元文化主义政治思想主张各民族和种族之间的平等,反对民族歧视以及同质化的文化霸权,反对文化帝国主义。
多元文化主义者认为,文化之间是没有高低贵贱之分的,不同的文化代表了不同的意义及对好生活的不同理解,所以每一种文化都不是完美的,都不能把自己的认同强加于其他文化之上,把任何一种文化凌驾于其他文化之上,也不能用一种同质的文化来代替多元社会中多种文化共存的现实。
再次,主张各民族都有权参与国家的政治经济生活,同时发展和享用自己的文化传统;要求主流社会采取差异原则,赋予文化少数民族以更多的自由和权利。
现当代西方思潮(概述)-PPT

7
2、社会思潮的发展阶段
社会思潮从产生到发展,经历四个阶段:启蒙阶段、兴起阶段、全盛阶段、衰 落阶段。
启蒙阶段:各种思想观点初学术理论相互竞争比较,逐步地位人们接受其中能 够反映阶层心声的观点和主张。思潮的理论体系在群体和社会成员中初步传播开采, 并为其成员所知觉、所认知。
兴起阶段:新的社会思潮的具体信息和情报逐步在社会的各个层面为更多的人 所察觉、接触、了解和确认。人们对其态度由观望走向评价,并参照一定标准与价值 观对其进行选择和追随,其认可和认同程度不断提高。
(4)否定传统道德价值体系;宣传意志自由、选择自由,自己做自己的 上帝(尼采)
18
(二)相对主义倾向
20世纪以后,占主导地位的绝对主义(传统的理性主义哲学表现 为绝对主义)开始让位给相对主义。相对主义思潮目前正深层次地影响 着西方社会思潮的各个流派,逐渐地改变着并创造着西方人的一代新观 念。
绝对主义的科学传统主要以牛顿为代表,相对主义最先冲击的是 科学上的绝对主义,主要依据是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以及现代物理学中的 量子力学;绝对主义的哲学根源以黑格尔理性主义哲学为代表。
13
(1)唯意志主义:以“重估一切价值,打倒偶像”为出发点,以高扬意志,贬抑理性为内容。(叔本华、 尼采为代表人物) (2)存在主义:以“存在先于本质”、“人是绝对自由的”为主要内容。(海德格尔、萨特) (3)科学哲学流派:以科学本身作为哲学的反思对象,以“证伪理论”、“范式理论”、“科学研究纲 领”为主要内容。(波普、库恩、拉卡托斯) (4)精神分析学说:以具体个人的心理活动为对象,以“利比多”、“无意识”和人格结构理论(自我、 本我、超我)为主要内容。(弗洛伊德) (5)西方马克思主义:以早年马克思主义为研究对象,力图用黑格尔改造马克思。 (6)西方人权理论:以人权思想在西方的历史演变和当代的最新发展为研究对象。 (7)凯恩斯主义:以强调政府调节经济,超前消费和膨胀性金融政策为内容。 (8)新经济自由主义:反对政府干预经济、强调经济私有化、鼓吹自由市场经济。 (9)未来主义:以当代新技术革命为背景,探讨全球问题以及社会发展阶段,预测人类未来为内容。 (10)新功利主义:主要研究如何获取利益,如何追求幸福和快乐。 (11)后现代主义:以崇尚多元,相对主义,不确定性为方法,强调否定、摧毁、解构一切。 (12)文艺心理学说:以心理分析方式从事文艺创作,文艺批判和研究的思潮。 (13)市场社会主义:西方大约一个多世纪以来倡导和探索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相结合的道路与模式的思 想理论,
多元文化主义的起源、实践与局限性

多元文化主义的起源、实践与局限性多元文化主义的起源、实践与局限性多元文化主义是一种基于对多元社会的理解和尊重的政治哲学理论,强调不同文化之间的平等和互相尊重。
它认为各种文化应该得到平等对待,并且每个人都有权利追求和维护自己的文化身份。
多元文化主义的理念起源于对西方世界中移民问题的关注,并逐渐扩展到全球范围。
然而,尽管多元文化主义在某些方面有其优点,但也存在一些局限性。
多元文化主义的起源可以追溯到20世纪后半叶,当时西方国家开始面临移民潮。
在这个时期,越来越多的移民来到了西方国家,他们带来了自己的文化和价值观。
与此同时,西方社会也面临着劳动力短缺、人权和平等的呼声。
这些因素催生了多元文化主义的思潮,要求社会对不同文化群体给予平等的权利和机会。
多元文化主义的实践是在各国的移民政策和法律框架中进行的。
它要求政府为少数群体提供平等的机会和权利,同时尊重和保护他们的文化身份。
这包括在教育、就业、居住、宗教和言论等方面保护和促进多元文化。
多元文化主义在某种程度上有助于促进社会的平等和和谐。
通过尊重和包容不同文化的存在,多元文化主义可以减少歧视、仇恨犯罪和社会矛盾。
它强调个体的权利和自由,支持少数群体的独立发展和自主权利。
然而,多元文化主义也面临一些局限性。
首先,他存在着“文化相对主义”的争议。
多元文化主义认为每种文化都应该受到平等对待,但这会导致一种流于自主的文化相对主义观念,可能对一些普世价值和人权产生冲击。
在某些情况下,多元文化主义可能过于强调差异而忽视共同的价值和利益。
此外,多元文化主义在实践中也可能导致文化壁垒的存在。
由于过分强调差异和分割,多元文化主义很容易将人们分为不同的群体,从而增加了各个群体之间的隔阂和冲突。
它可能造成社会的片面分割和碎片化,使个体更倾向于与自己的文化相连,而忽视整个社会的共同利益和团结。
另一个问题是多元文化主义可能削弱了社会的认同和凝聚力。
当社会成员的认同趋向于与自己的文化身份相连时,他们可能更难与其他不同文化的人建立联系和共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当代西方多元文化主义思潮的起源和发展(转载)••发帖者1983•1楼一、多元文化主义的特征多元文化主义(multiculturalism)最初作为一种文化政策出现在70年代以来的加拿大、澳大利亚等移民国家,以后逐渐遍及美国和其他一些移民国家。
80年代末、90年代初,随着东欧的剧变,苏联的解体以及民族主义浪潮的发展,多元文化主义越出了政策领域,而成为一种政治思潮,在西方移民国家发展起来。
多元文化主义,作为一种思潮,并没有统一的派别,内部有激进主义的多元文化主义、保守的多元文化主义、温和的多元文化主义等。
从国别上说,多元文化主义也应各国的情况不同而各有不同,如加拿大的多元文化主义和美国的多元文化主义就存在很大差别等。
由于不同思想家身处不同国家,所处语境各异,对多元文化的理解就五彩缤纷、多姿多彩。
因此,对于什么是多元文化主义也就不存在一个共同的定义。
不过,总体上看,多元文化主义在政治思想上的主要特征有下列这样几个方面:首先,少数民族的文化差异性。
多元文化主义政治思想主张少数民族和边缘群体的独立价值,主张文化认同和民族个性,要求主流文化或国家对其文化认同给予公共的承认。
多元文化主义者认为,人是深受其所生长的特定的文化环境的影响的,在他们独特的文化环境中,人们形成了其独特的文化认同,这种独特的文化认同对他来讲是生存之本。
文化少数民族在其产生和发展的过程中也形成了其独特的文化认同,所以不应忽视或泯灭文化少数民族的文化认同。
其次,主张少数民族的权利维护,多元文化主义政治思想主张各民族和种族之间的平等,反对民族歧视以及同质化的文化霸权,反对文化帝国主义。
多元文化主义者认为,文化之间是没有高低贵贱之分的,不同的文化代表了不同的意义及对好生活的不同理解,所以每一种文化都不是完美的,都不能把自己的认同强加于其他文化之上,把任何一种文化凌驾于其他文化之上,也不能用一种同质的文化来代替多元社会中多种文化共存的现实。
再次,主张各民族都有权参与国家的政治经济生活,同时发展和享用自己的文化传统;要求主流社会采取差异原则,赋予文化少数民族以更多的自由和权利。
多元文化主义者认为,即使有些国家承认文化少数民族的文化认同与多数文化具有相同的意义和地位,可是在现实的制度中,文化少数民族往往处于弱势和劣势的地位,所以他们提出了差异的公民权理论,要求根据差异原则和文化少数民族的文化特点,赋予他们不同的权利和自由。
二、文化多元论:多元文化主义的萌芽从发生学的角度来讲,多元文化主义政治思潮萌芽于20世纪初的美国。
那时,作为对解决民族问题的“同化论”的反叛,犹太裔美国学者霍勒斯·卡伦(Horace Kallen)提出了“文化多元论”(Cultural Pluralism),这一理论的问世为日后的多元文化主义政治思潮奠定了理论基础。
美国是一个移民国家,如何协调各民族之间的关系,解决民族矛盾一直是美国社会的一个重要问题。
1782年,法裔美国学者埃克托·圣约翰·克雷弗柯(Hector St. John Crevec oeur)在《一个美国农人的信札》中首次提出了“熔炉论”(m elting pot)思想;他认为人的生长和植物的生长一样都受制于周围环境的影响,美利坚特殊的气候、政治制度、宗教和工作环境会将来自世界不同国家的移民熔制成具有同样品质和理想的人。
1909年犹太移民作家伊斯雷尔·赞格威尔在以《熔炉》为名的剧本中,将美国比喻为能使所有的欧洲民族……融化和再生的伟大熔炉。
“熔炉论”从此普及。
“熔炉论”的核心是追求美国民族在传统方面的一致性,而一致性的基础是盎格鲁-撒克逊美国人的传统和历史经历。
在“熔炉论”口号的指导下,美国化运动要求来自东南欧国家的移民“完全彻底地忘却……与出生国之间的一切义务和联系”,[1]无条件地接受美国文化。
进入美国熔炉即意味着放弃原来的风俗习惯、服装、语言,并在感情上和行动上都要像一个美国人。
很显然,“熔炉论”的实质就是“同化论”(assimilation),即认为外来民族必须通过全盘接受主流民族的文化,完全认同于主流民族,从而达到实现所谓的“社会融合”的目的。
•2011-1-3 09:56•回复••发帖者1983•2楼1915年,美国学者卡伦开始对“熔炉论”进行批判,他认为,人们可以选择或改变自己的服饰、政治信仰、伴侣、宗教和哲学等,但无法选择和改变自己的祖先,血统和家族关系。
他认为真正的美国精神应该是“所有民族间的民主”(d emocracy of nationalities),而不是某一民族对其他民族的绝对统治。
1924年,他提出了“文化多元论”,首次使用了“文化多元主义”(Pluralism)这个词。
卡伦的文化多元论包含了后来出现的多元文化主义政治思潮的一些观点,但是二者并不相同,文化多元论主要针对的是“美国化”运动,所要求的是白人社会内部各种文化之间的平等,文化多元论思想并没有包括有色人种的文明,这一理论的提出只是白人社会内部的分歧。
但是,卡伦的文化多元论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它唤醒了少数民族争取自己权利的意识,对“熔炉论”的批判启蒙了人们的认识,使人们从对僵化的同化政策的认同中解放出来,转向到对对多样化生活方式的接受上,这就为战后出现的黑人运动以及民权运动提供了思想渊源,也为多元文化主义在加拿大和其他移民国家的兴起作了铺垫。
三、反同质、倡多元:多元文化主义的产生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美国民权运动的兴起是当代多元文化主义产生的直接历史背景。
美国民权运动的爆发加剧了人们对多元文化的追求,使少数民族群体可以团结起来争取自己的权利,多元文化主义理论在这一运动中孕育发展。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在风起云涌的殖民地民族解放运动的冲击下,西方殖民主义势力历时数百年构建的殖民主义体系已经濒临瓦解,而美国等西方国家内部的种族、民族矛盾也进入了高涨期。
在黑人与白人的冲突中,黑人争取平等民权的斗争表现出不同的政治取向,不仅唤醒了黑人群体,而且也影响到了美国其他所谓的“有色人种”。
这些谋求民族独立地位的政治运动,使西方国家的传统政治理念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
美国和其他西方国发达国家都需要在面对种族、民族、宗教、语言、文化等社会异质性基础上重新定义他们的国家。
民权运动对传统权威提出了多方位的挑战。
民权运动采用的是以种族为基础的“群体斗争”的方式来争取“群体权利”,这种斗争方式是对强调个人权利的美国传统的一种极具创意性的反叛。
民权运动迫使国会通过的一些法律和移民政策,使得黑人、移民和少数民族可以享受平等的政治和公民权利,这为多元文化主义的产生奠定了政治基础。
与此同时,民权运动也重新唤起了民族意识和骄傲,打破了民族大熔炉的美梦,掀起了文化寻根的热潮。
这一切都促进了多元文化主义理论的产生,并使这种理论逐渐成为少数民族群体争取权利的武器。
多元文化主义虽然萌芽于美国,但真正形成是在加拿大。
加拿大政府在1971年推出的“多元文化主义政策”,标志着多元文化主义的正式形成。
加拿大是一个由一百多个民族组成的多民族国家,这些民族来自不同的国家和民族地区。
加拿大曾先后是法国和英国的殖民地,在相当长的时期中,加拿大在民族问题上坚持的是民族同化政策。
所谓民族同化政策,就是指政府采取法律的、行政的手段,使被统治民族或少数民族失去原有的特征,而被吸收、被合并于统治民族和主体民族。
这种政策就是要求移民放弃自己祖国的文化与传统,接受英国和法国的行为方式和价值观。
也就是以英、法文化作为加拿大文化的基质和主流,强迫所有的非英裔、非法裔种族转变民族意识,归化为加拿大人;不准其他民族保留其祖居国的民族认同。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加拿大政府对非英裔和非法裔移民的歧视政策解冻。
从1945年至1961年,有210万人非英裔和非法裔的移民移居加拿大,使本来就已经相当多元化的加拿大社会在短时间内变得更加多姿多彩;不同民族之间的接触,新旧民族群体的交往,强烈的对比使不同民族加深了对自我的认识。
文化的碰撞浓缩了民族的认同。
在此期间,邻国风起云涌的“民权运动”跨国了边界,影响到加拿大,越出单独的黑人人群而在加拿大不同族群中发展变化起来,首先举起义旗的是占全加人口四分之一的魁北克的法裔加拿大人,他们要求民族权益的斗争如火如荼,逐渐白热化。
随着法裔乃至以后加入到其中的其他民族意识的觉醒,传统的盎格卢——撒克逊的同化政策式微。
•2011-1-3 09:56•回复••发帖者1983•3楼面对愈演愈烈的英法两大族裔之间的社会民族矛盾,加拿大政府组成了研究双语双文化问题的“皇家调查委员会”(R oyal Commission on Bilingualism and Biculturalism),于1965年向向政府提交了一项报告,正式提出了以“多元文化”取代原先的以英法文化为基础的双文化政策。
该项建议得到了政府的重视。
1971年10月,加拿大总理特鲁多(Pi erre Trudeau)正式代表政府将“多元文化”列入政府的施政大纲。
特鲁多总理在演说中提出:我们不主张同化,我们不主张消除文化差异,我们希望每个人都能在一个团结统一的加拿大国家中和平共处。
政府鼓励加拿大各民族在保持本族文化的前提下彼此共享文化特色和价值观,使我们的社会更加丰富多彩。
1972年,加拿大政府内阁增设“多元文化部长”(Multiculturalism Minister)职位,具体制订了展示各种民族文化、研究各民族历史、推进各民族交流等六大规划,各级地方政府设立“多元文化工作部”,多元文化主义政策正式在全加拿大付诸实施。
加拿大推行的多元文化主义政策,迅速在欧美许多国家引起强烈反响,支持者纷纷撰文,称其为解决民族问题的最佳途径。
1975年,瑞典继加拿大之后正式宣布在国内实施多元文化主义政策。
1978年,澳大利亚在历经多年的讨论之后也正式将多元文化主义政策纳入其国策。
美国虽然没有正式宣布实施多元文化主义政策,但其传统的“熔炉论”已受到冷落,开始把美国视为是一个多民族、多文化的“沙拉拼盘”的国家。
多元文化主义政策和思想在诸多国家中受宠,多元文化主义思潮也蔓延和发展起来,并作为一种政治理念和政策成为不少多民族国家解决民族问题的一个依据。
四、多元文化主义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后的发展进入八十年代以后,在七十年代因经济高涨而引入了大量外籍劳工的西欧国家普遍面临如何缓解“外劳”与本国人矛盾的问题,由此,英、法、荷、比、丹等国相继在不同程度上实施多元文化政策,允许外来移民在移入国内保持本民族文化传统的“多元文化热”在西欧迅速升温。
从某种程度上说,多元文化主义学说作为治理国家的大政方针已经在实践中得到了运用和实施。
在理论上,它的倡导者纷纷引经据典,著书立说,阐述其主张的正当性和合理性,而一些持反对态度的学者却开始对多元文化主义提出质疑,一时之间,在多元文化主义的倡导者和其反对者之间展开了一场学者间的激烈争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