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化工工艺学-教案

合集下载

能源化工-化工工艺学第1章 精品

能源化工-化工工艺学第1章 精品

• 目前的主要生产过程:
• (1) 制气 用煤或原油、天然气作原料,制备含 氮、氢气的原料气。
• (2) 净化 将原料气中的杂质:CO、CO2、S等 脱除到ppm级。
• (3)压缩和合成 合成氨需要高温、高压,净化后 的合成气原料气必须经过压缩到15~30MPa、 450°C左右,在催化剂的作用下才能顺利地在 合成塔内反应生成氨。
• 目前已投入工业生产的主要固氮方法: • 1. 电弧法 2. 氰氨法 3. 合成氨法
• 目前最重要最经济的方法是合成氨法。 首例合成 氨厂是1912年在德国建立的日产30砘合成氨的工 厂。目前先进合成氨厂的规模已达到 1000~1500T/日。
• 合成氨首先为农业生产提供了充足的肥料,使 农业生产产量大大提高,为人类社会发展和人 口增长作出了巨大贡献。
• 其主要过程如图1.1和图1.2。
空气、煤(或天然气)、 蒸汽
造气
除尘
脱CO2 压缩
脱硫
CO变换
脱除少量 CO和CO2
合成
• 图1.1 合成氨的基本过程

1.2 原料气的制取
Production of synthetic gases
• 合成氨的生产需要高纯氢气和氮气。氢气 的主要来源有:气态烃类转化、固体燃料 气化和重质烃类转化。其中以天然气为原 料的气态烃类转化过程经济效益最高,因 此本节重点介绍气态烃类蒸汽转化过程。
• 氨除了主要用作化学肥料的原料外,还是生产 染料、炸药、医药、有机合成、塑料、合成纤 维、石油化工等的重要原料。
• 合成氨发展的三个典型特点:
• 1. 生产规模大型化。 1000~1500T/日
• 2. 能量的合理利用。 用过程余热自产蒸汽推动 蒸汽机供动力,基本不用电能。

《化工工艺学》课程教案

《化工工艺学》课程教案

2014 学年第 2 学期函授 13化学工程(专升本)专业《化工工艺学》课程教案4课时/次共10次 40课时教师:教研室:§1 第一章合成氨原料气的制备教学目的:掌握优质固体燃料气化、气态烃蒸汽转化、重油部分氧化等不同原料制气过程的基本原理;原料和工艺路线;主要设备和工艺条件的选择;消耗定额的计算和催化剂的使用条件。

教学重点:优质固体燃料气化、气态烃蒸汽转化、重油部分氧化等不同原料制气过程。

教学难点:消耗定额的计算和催化剂的使用条件。

新课内容:第一节固体燃料气化法一、概述固体燃料(煤、焦炭或水煤浆)气化:用氧或含氧气化剂对其进行热加工,使碳转变为可燃性气体的过程。

气化所得的可燃气体称为煤气,进行气化的设备称为煤气发生炉。

二、基本概念1、煤的固定碳;固体燃料煤除去灰分、挥发分、硫分和水分以外,其余的可燃物质称为固定碳。

2、煤的发热值:指1公斤煤在完全燃烧时所放出的热量。

3、标煤:低位发热值为7000kcal/kg的燃料4.空气煤气:以空气作为气化而生成的煤气其中含有大量的氮(50%以上)及一定量的一氧化碳和少量的二氧化碳和氢气。

5.混合煤气(发生炉煤气):以空气和适量的蒸汽的混合物为气化剂生成的煤气,其发热量比空气煤气为高。

在工业上这种煤气一般作燃料用。

6.水煤气:以蒸汽作为气化剂而生成的煤气,其中氢及—氧化碳的含量高在85%以上,而氮含量较低。

7.半水煤气:以蒸汽加适量的空气或富氧空气同时作为气化剂所创得的煤气或适当加有发生炉煤气的水煤气,其含氮量为21—22%。

三、气化对煤质的基本要求(1)保持高温和南气化剂流速(2)使燃料层各处间一截而的气流速度和温度分布均匀。

这两个条件的获得,除了与炉子结构(如加料、排渣等装置)的完善程度有关外,采用的燃料性质也具有重大影响。

1水分:<5%2挥发份:<6%煤中所含挥发分量和煤的碳化程度有关,含量少的可至I一2%,多的可达40%以上。

它的含量依下列次序递减:泥煤褐煤烟煤无烟煤焦炭3灰份:15-20%灰分中主要组分为二氧化硅、氧化铁、氧化铝、氧化钙和氧化镁等无机物质。

能源化工工艺学课件

能源化工工艺学课件

能源化工工艺学课件是关于能源化工工艺学的教学资料,涵盖了能源化工工艺学的基本概念、原理、方法和技术。

能源化工工艺学是一门研究能源转化和利用过程中化学反应和工程问题的学科,主要关注煤炭、石油、天然气等化石能源的清洁高效利用,以及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和利用。

能源化工工艺学课件内容包括能源化工工艺的基本原理、反应工程、分离工程、材料科学和环境工程等方面,旨在为学生提供全面的能源化工工艺学知识和技能,为未来能源化工领域的发展做出贡献。

化工工艺学教案标准稿

化工工艺学教案标准稿
化工工艺学 课程教案/讲稿
教 师 姓 名:
学院(部、中心): 化工学院
教研室∕实验室:
环境工程
2010 年 2 月
长 春 工 业 大 学 课 程 教 案∕讲 稿 用 纸
讲 授内容
教学设计∕备注
《化工工艺学》
目的和要求: 化学工艺学介绍以天然资源为原料生产基本化工原料的过程的基本原理、工艺
过程与工艺条件和过程涉及的设备等。具体包括基本无机化工、基本有机化工、生 物化工等方面内容。目的是使学生在对化学工业的发展史有初步认识的基础上,了 解化工原料生产的资源变迁和发展历程,掌握化学工业的发展趋势并清楚化工清洁 生产工艺的基本内容。本课程重点讲述基本有机化工工艺学。具体讲授烃类热裂解、 芳烃转化过程、加氢与脱氢过程、烃类选择性氧化、电化学反应过程和氯化过程。 要求学生能了解这些有代表性的化工过程的化学原理、过程热力学特征、动力学特 征、催化剂应用、工艺设计要求与工程考虑。使学生对基本化学工业典型过程的共 性和特性有深入的了解。并具有综合应用大学三年所学知识对工业化实际过程进行 分析的能力。
主要参考教材: 1、 廖巧丽、米镇涛主编,《化学工艺学》,化学工业出版社,北京,2004 年 7 月 2、 吴指南主编,《基本有机化工工艺学》,化学工业出版社,北京,1996 年 5 月 3、 梁仁杰等编,《化工工艺学》,重庆大学化学工业——又称化学加工工业,泛指生产过程中化学方法占主要地位的制造工业。
石油
乙炔和萘
石油、天然气、煤
甲醇
2.1.2.1 石油的组成
1、 物理性质:有气味的棕黑色或黄褐色粘稠液体,密度与组成有关,相对密度大约
在 0.75~1.0。
2、 组成:石油组成非常复杂,由分子量不同、组成和结构不同、数量众多的化合物

化工工艺学课程教案

化工工艺学课程教案

百度文库•让每个人平等地捉升口我2014学年第2学期函授13化学工程(专升本)专业《化工工艺学》课程教案4课时/次共10次40课时教师:________________教研室:______________百度文库•让每个人平等地捉升口我§ 1 第一章合成氨原料气的制备教学目的:掌握优质固体燃料气化、气态炷蒸汽转化、重汕部分氧化等不同原料制气过程的基本原理:原料和工艺路线:主要设备和工艺条件的选择;消耗定额的计算和催化剂的使用条件。

教学重点:优质固体燃料气化、气态炷蒸汽转化、重油部分氧化等不同原料制气过程。

教学难点:消耗定额的计算和催化剂的使用条件。

新课内容:第一节固体燃料气化法一、槪述固体燃料(煤、焦炭或水煤浆)气化:用氧或含氧气化剂对其进行热加工,使碳转变为可姻性气体的过程。

气化所得的可燃气体称为煤气,进行气化的设备称为煤气发生炉。

二、基本概念1、煤的固定碳;固体燃料煤除去灰分、挥发分、硫分和水分以外,其余的可燃物质称为固定碳。

2、煤的发热值:指1公斤煤在完全燃烧时所放出的热量。

3、标煤:低位发热值为7000kcal/kg的燃料4.空气煤气:以空气作为气化而生成的煤气其中含有大量的氮(50%以上)及一定量的一氧化碳和少量的二氧化碳和氢气。

5•混合煤气(发生炉煤气):以空气和适量的蒸汽的混合物为气化剂生成的煤气,其发热量比空气煤气为高。

在工业上这种煤气一般作燃料用。

6. 水煤气:以蒸汽作为气化剂而生成的煤气,英中氢及一氧化碳的含疑高在85%以上,而氮含量较低。

7. 半水煤气:以蒸汽加适疑的空气或富氧空气同时作为气化剂所创得的煤气或适当加有发生炉煤气的水煤气,其含氮量为21—22%。

三、气化对煤质的基本要求(1)保持高温和南气化剂流速(2)使燃料层各处间一截而的气流速度和温度分布均匀。

这两个条件的获得,除了与炉子结构(如加料、排渣等装置)的完善程度有关外,采用的燃料性质也具有重大影响。

1水分:<5%2挥发份:<6%煤中所含挥发分量和煤的碳化程度有关,含量少的可至I 一2%,多的可达40%以上。

《化工工艺学》教学大纲1

《化工工艺学》教学大纲1

《化工工艺学》教学大纲课程编号:131011课程名称:化工工艺学英文名称: Chemical Technology课程类型: 专业课总学时: 70 讲课学时:70 实验学时:化工见习,时间为8-10天学 分: 4适用对象:应用化工技术专业学生第一部分大纲说明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本课程是应用化学专业学生学习的专业课程。

本课程的性质主要是从化工生产的工艺角度出发,运用化工过程的基本原理,阐明化工工艺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介绍典型产品的生产方法与工艺原理、典型流程与关键设备、工艺条件与节能降耗分析。

学习本课程的目的和任务:培养学生应用已学过的基础理论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使学生了解当今化学工业的概貌及发展方向,掌握化工生产过程的基本原理、典型工艺过程的方法、流程及工艺条件等,了解化工生产中的设备材质、安全生产、三废治理等问题。

通过学习本课程,使学生在以后的生产与开发研究工作中能掌握基本的方法,做到触类旁通、灵活应用,不断开发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和新设备,降低生产过程中的原料与能源消耗,提高经济效益,更好地满足社会需要。

二、课程的基本要求(一)基本要求:1、重点分析和讲述生产工艺中反应和分离部分的工艺原理、影响因素、确定工艺条件的依据、反应设备的结构特点、流程的组织等。

2、主要讨论工艺路线、流程的经济技术指标、能量回收利用、副产物的回收利用及废物处理等问题。

3、通过加强基础理论学习,使学生掌握化学工艺的主要知识,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为其将来从事化工过程的开发、设计、建设和科学管理打下牢固的化学工艺基础。

(二)重点、难点:1、重点讲解典型化工产品生产过程中的反应特性以及由此引发的生产方法、流程安排、工艺条件等内容。

2、难点在于如何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盘考虑能量综合利用、三废治理及后续产品生产等问题。

三、本课程与相关课程的联系《化工工艺学》课程是以《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和《化工原理》等课程为基础开设的一门专业课,所以应该安排在这些课程之后。

《化工工艺学》教案第六章三废治理

《化工工艺学》教案第六章三废治理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第六章三废治理化学工业是对环境中的各种资源进行化学处理和转化加工的生产部门,其产品和废弃物从化学组成上讲都是多样化的,而且数量也相当大。

这些废弃物在一定浓度以上大多是有害的,有的还是剧毒物质,进入环境就会造成污染。

有些化工产品在使用过程中也会引起一些污染,甚至比生产本身所造成的污染更为严重、更为广泛。

化工生产中废弃的污染物一般随废水、废气排出,或以废渣的形式排放(即所谓的“三废”),根据生产工艺的不同,同一种污染物的排出形式并不是一成不变的。

如一些挥发性有机物往往以蒸汽的形式排出,但也有在废水中排出的;在废水中常含有重金属离子,但重金属也可以作为粉尘随废气排出,或者混在废渣中排出。

污染物排入环境中,造成水体、大气和土壤的污染。

水污染、大气污染和土壤污染是相互联系的。

污染物在水环境、大气环境和土壤环境之间不断地时行互相迁移、循环。

大气污染物质可以通过若干途径(如自然沉降、降雨雪降落等)转移到水体和土壤,水中的一些污染物又可以挥发逸出。

污水把污染物质带入土壤,而土壤中的一些污染物又可以随水渗透到水域中去。

废渣也能随风飘扬,扩散到大气和水域。

三废的产生和监控第一节三废及其治理原则一、化工三废的产生、分类及特点(1)化工废弃物的分类。

化学工业中所产生的废弃物,可以按聚集在一起时的状态来分类,也可按它们被处理和利用的办法来分类。

其中最常用且又合理的是按聚集状态来分类,即将废弃物分为固体废物、液体废物和气体废物三大类,也就是我们通常意义上的“三废”。

固体废物,这是些成粉末状、灰状、块状或凝固状的废物。

属于这一类的有:残渣,灰渣,飞灰和烟灰,塑料丢弃物,废橡胶,选矿后留下的含金属的矿渣,有腐渣的有机物等。

液体废弃物大都是些被污染的水体或其它废溶液,其中溶有盐类、碱类、酸和有机物,也包括分散的“油”液和含有悬浮的颗粒状杂质。

属于这一类的主要是生产中排出的废水或用过了的有机溶剂和有机液体。

化工工艺课程教学设计

化工工艺课程教学设计

《化工工艺学》课程整体教学设计(2014~ 2015学年第1学期)课属院系:化工新材料工程学院课程代码: 1101107制定人:傅丽制定时间: 2014.09山东理工职业学院一、课程信息(一)管理信息课程名称:化工工艺学课程代码: 1102025课属院系:化工新材料工程学院制定者:傅丽批准人: 靳庆华(二)基本信息学分: 6 学时96 教学对象应用化工技术专业大二学生课程属性:专业拓展课程课程类型理论+实践课先修课程:化工制图、无机化学、分析化学、化工单元操作后续课程:二、教学对象分析《化工工艺学》面向应用化工技术专业大二学生开设。

大二学生思维较活跃,精力充沛,求知欲强,动手能力强,已掌握必要的基础化学、高等数学、化工单元操作等知识基础,并具有一定的逻辑思维和分析能力,对于《化工工艺学》的理论学习任务有一定优势;但同时仍存在少数学生基础不牢,学习积极主动性差的现象。

针对这一特殊学情,我们在教学设计中本着“必须够用”的原则将理论推导简化,以设备操作为主,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技术有机融合,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达到培养技能型人才的教学效果。

三、课程设计指导思想本课程以“工学结合,能力为本”的职业教育理念为指导,以工作工程为主线,融岗位能力要求和职业资格标准为一体,突破学科体系模式,以典型化工工艺为载体,将相关的管理技术、设备维护、工艺操作和工艺平价合理整合。

校企合作共同构建教学内容体系,突出高职教育的职业性和开放性。

本课程采用综合化、项目化的设计方法,结合对企业需求的调研,将教学内容划分为9个项目。

每个项目均采用了理论实践一体化的思路,工学结合,力求体现“做中学,学中做”的教学理念。

本课程内容的选择上降低理论重心,突出实际应用,注重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实际工作能力。

在内容组织形式上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在每个任务实施时,先提出学习目标,再进行任务分析,使学生在开始就知道学习的任务和要求,利用学生在任务驱动下自主学习,自我实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能源化工工艺学教案
编号:1
能源化工工艺学教案
编号:2
能源化工工艺学教案
编号:3
能源化工工艺学教案
编号:4
能源化工工艺学教案
编号:5
能源化工工艺学教案
编号:6
能源化工工艺学教案
编号:7
能源化工工艺学教案
编号:8
能源化工工艺学教案
编号:9
能源化工工艺学教案
编号:11
能源化工工艺学教案
编号:12
能源化工工艺学教案
编号:12
能源化工工艺学教案
编号:13
能源化工工艺学教案
编号:14
能源化工工艺学教案
编号:15
能源化工工艺学教案
编号:16
能源化工工艺学教案
编号:17
能源化工工艺学教案
编号:1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