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内科指导:济生肾气丸化裁治疗泄泻
补肾利水名方(济生肾气丸)

补肾利水名方(济生肾气丸)本方乃宋代医家严用和在《金匮要略》肾气丸的基础上加车前子、牛膝而成,因其首载于严氏所著《济生方》中,故又被后世称之为“济生肾气丸”。
仲景肾气丸原为治疗肾气虚弱气化失常而设,属于“少火生气”之剂、温阳之力不足,严氏将方中温阳药与滋阴药的比例加以调整,再加入车前子、牛膝渗利导下,既保留原方“防中求阳”之制,又增温阳利水之效,成为治疔肾阳虚水肿的专方。
后世医家对此方温肾利水之功甚为赞赏,张介宾更是誉之曰:“补而不滞,利而不伐,治水诸方,更无有出其右者”(录自《古今名医方论》卷4)。
【组成】附子炮二个(15克),白茯苓、泽泻、山茱萸取肉、山药、炒车前子、酒蒸牡丹皮去木各一两(各30克),官桂,川牛膝,熟地黄各半两(各15克)。
【用法】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70丸,空心米饮送下。
亦可水煎服,用量按原方比例酌减。
“肾者水脏,主津液”(《素问·逆调论》),其主管水液代谢功能的止常发挥全赖肾中阳气的作用。
若肾阳不足,温化推动无力,每致水液潴留;若外溢肌肤,则周身浮肿,腰以下尤甚;肾与膀胱相表里,肾阳虚弱,则膀胱气化无权,水湿停蓄,以致小便不利,甚者发为癃闭。
因此,本方为治疗肾阳不足,水湿内停之水肿证的常用方,临床以腰膝酸软,浮肿,小便不利,畏寒肢冷为证治要点。
本方是为肾阳不足,水湿内停之证而设,故以温肾助阳,利水消肿为法。
方中重用大辛大热之附子,温肾助阳而消阴翳。
官桂辛热纯阳,温肾补火,善“治沉寒痼冷”(《本草汇言》卷5),并助膀胱之气化,与附子同用则温阳补肾之功相得益彰。
泽泻、车前子功擅利水渗湿,为治水肿、小便不利之良药,合桂、附可温阳利水,标本兼治。
茯苓、山药益气健脾,崇土制水。
熟地黄为滋肾填精要药,既可协桂、附而奏“阴中求阳”之功,又能藉其柔润而制桂、附温燥之偏。
山茱萸酸温质润,功擅补精助阳,为益肾之上品,合熟地可增其滋润之功,伍桂、附可助其温肾之力。
牛膝益肝肾而滑利下行,配合泽、车、苓则利水消肿之效益佳。
济生肾气丸

济生肾气丸处方熟地黄160g 山茱萸(制)80g 牡丹皮60g 山药80g 茯苓120g 泽泻60g 肉桂20g 附子(制)20g 牛膝40g 车前子40g 性状为棕褐色至黑褐色的水蜜丸、小蜜丸或大蜜丸;味酸而微甘、苦。
炮制上十味,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
每100g粉末用炼蜜35~50g加适量的水泛丸,干燥,制成水蜜丸;或加炼蜜90~110g 制成小蜜丸或大蜜丸,即得。
功能主治温肾化气,利水消肿。
用于肾虚水肿,腰膝酸重,小便不利,痰饮喘咳。
用法用量口服,水蜜丸一次6g,小蜜丸一次9g,大蜜丸一次1丸,一日2~3次。
规格大蜜丸每丸重9g贮藏密封。
摘录《中国药典》现代临床常用于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前列腺增生症,慢性前列腺炎,尿潴留,糖尿病性神经障碍,高血压病,精液异常症等病症。
例如:(1)慢性肾小戎肾炎治疗10例。
结果;取得完全缓解和基本缓解者4例,好转者3例,无效者3例。
其中,以蛋白尿为主要表现、无水肿或水肿不明显属脾肾两虚者效果较佳(<江苏中医} 1965年第u 期)。
(2)尿潴留本方加巴戟天,治疗2例。
患者伴畏寒肢冷、面色咣白、舌淡苔白、脉沉细等症。
结果.服药1—2剂后,小便即自通行,再服,痊愈出院(《四川中医》1986年第5期)。
(3)高血压病本方加巴戟天、仙灵脾、龙骨、牡蛎、丹参,治疗40 例脾肾阳虚型高血压病。
其中I期15例,Ⅱ期17例,Ⅲ期8例,病程最短5年,最长20年。
结果;显效2例,好转31例,无效7例(《云南中医杂志》1987年第6期)。
(4)糖尿病性神经障碍用本方提取剂,治疗35例。
患者均见四肢麻木疼痛、畏寒等感觉障碍,以及腹泻、便秘、汗出异常、排尿障碍等植物神经失调症状。
结果:服药工2个月,显效工2例,有效儿例,微效5 例,不肯定者7例(<国外医学。
中医中药》1988年第3期)。
(5)慢性前列腺炎本方加杜仲、黄芪,治疗工8例。
结果均取得满意疗效(《陕西中医》1986年第8期)。
济生肾气丸

济生肾气丸济生肾气丸济生肾气丸,出自宋·《济生方》。
本方原名“加味肾气丸”。
【组成】附子炮两个(15克),白茯苓、泽泻、山茱萸、山药、车前子、牡丹皮各一两(各30克),官桂、川牛膝、熟地黄各半两(15克)。
【用法】蜜丸,每服9克,每日服1~2次。
临床应用可改为汤剂,水煎服,每日2次,各药剂量按比例酌减至汤剂常用量。
【功效】温补肾阳,利水消肿。
【主治】肾阳不足,水湿内停证,尿少身肿,腹胀满,腰酸肢冷,舌淡苔白,脉沉迟。
【临床运用】临床主要用于治疗前列腺增生症、慢性肾小球肾炎、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等病症。
1.前列腺增生症:对照组68例,口服非那雄胺、盐酸特拉唑嗪,治疗组在西药基础上加服加味济生肾气丸治疗68例,疗程30日。
以小便通畅,症状及体征消失,肛诊前列腺正常,残余尿测定阴性,观察3个月后无复发为治愈;排尿基本恢复正常主要症状及体征好转,肛诊前列腺缩小为显效。
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1.2%和63.2%。
(《买用中医药杂志》2014年第11期)2.慢性肾炎:对照组31例用卡托普利、保肾康治疗;治疗组32例,在西药治疗基础上加服济生肾气丸加减方。
完全缓解:水肿等症状与体征完全消失,尿蛋白检查持续阴性或24小时尿蛋白测定<0.2克,肾功能恢复正常;基本缓解:水肿等症状基本消失,尿蛋白24小时测定<1克,高倍镜下尿检红细胞不超过3个,尿检接近正常,肾功能正常或基本正常;好转:水肿等症状与体征明显好转,尿蛋白检查持续减少1个"+”,尿蛋白24小时<1.5克,高倍镜下尿红细胞不超过5个,肾功能基本正常或有改善。
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0.63%,对照组总有效率70.97%。
(《实用中医药杂志》2005年第2期)3.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治疗32例,与维生素B1、维生素B6口服,甲基-B12肌注治疗32例对照,疗程3个月。
以治疗后恢复自主排尿,自觉症状明显好转或消失,残余尿量较治疗前减少量> 2/3为显效;自觉症状较治疗前有明好转,但仍时有尿淋沥,残余尿量较治疗前减少量> 1/3为有效。
济生肾气丸的功效与作用

济生肾气丸的功效与作用
姚学华副主任医师
山东龙口胜利油田龙口基地中心医院内科
病情分析:你好:济生肾气丸属于补益类的中成药。
具有温肾化气,利水消肿的作用。
主要用于肾阳不足,水湿内停所致的肾虚水肿,腰膝痠重,小便不利,痰饮咳喘等症状。
所以,济生肾气的主要作用就是温补肾阳。
在服药之前最好是到正规医院的中医科就诊,辨明症候后再选择合适的药物服用。
2018-03-05
欧维医师
常州市晋安医院全科
病情分析:你好,无论是济生肾气丸还是金贵肾气丸都是补肾阳的药物,都可以用于肾阳虚衰引起的一系列症状,以上两种药效大致是一样的,可以服用,对身体无影响。
建议继续服用,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所帮助!
2014-05-25
刘潇医师
河北区健康医院全科
病情分析:你好,根据你的描述,是想治疗肾阳虚,金匮肾气丸没有阴阳双补的功能,主要是补阳虚的,济生肾气丸是在金匮肾气丸
的基础上加上了利尿的成份可以治疗肾阳虚引发的浮肿。
如果想阴阳同补早上吃金匮晚上吃六味地黄丸,济生肾气丸可以替代金匮肾气丸服用。
冬虫夏草有阴阳双虚同补的作用。
2014-05-25。
济生肾气丸的配方组成

济生肾气丸的配方组成
济生肾气丸是一种中药方剂,主要用于治疗肾虚引起的各种症状,如腰痛、遗尿、性功能障碍、头晕耳鸣等。
济生肾气丸的配方组成非
常复杂,首先需要选取多种中草药,然后根据一定的配伍原则进行组合,最终制成药丸。
以下是济生肾气丸的配方组成步骤:
1.药材选用:首先要选用多种中草药,包括杜仲、肉苁蓉、白术、山茱萸、枸杞子、菟丝子、巴戟天、桑螵蛸、淫羊藿等。
2.按照中药配伍原则进行组合:中药配伍原则是中医药学的重要
理论之一。
在配制济生肾气丸的配方中,必须要按照中药配伍原则进
行组合。
例如,杜仲和巴戟天具有温中益气的作用,肉苁蓉和淫羊藿
具有滋阴壮阳的作用,需要相互搭配使用。
3.药材炮制:药材在制成济生肾气丸前,需要经过一定的炮制过程,例如炒、制、破等过程。
4.加入辅料:经过以上步骤后,需要加入一定量的辅料,如龟板胶、黄精、蜜等,以便于制成济生肾气丸。
5.制成药丸:最后一步是将各种原料按照一定比例制成药丸,这
个过程需要注意药丸大小和药力。
总的来说,济生肾气丸的配方组成非常复杂,需要选用多种中草药,并且按照中药配伍原则进行组合,才能达到最好的疗效。
在制造
过程中,要注意各个步骤的顺序和细节,否则会影响药丸质量和疗效。
济生肾气丸的现代药理与临床应用

[ 2] 杨煊, 贺佳良, 周增龙, 等. 针刺治疗急性踝关节扭伤[ J ] . 海军医学杂志, 2003,
24 (1): 64- 6 5
[ 3] 李以松, 何淑琴, 田从豁. 局部、远端取穴治疗急性踝关节扭伤的临床观察[ J] .
针灸临床杂志, 2001, 1 7(11): 19- 20
急性踝关节扭伤是临床常见的一种运动性软组织损伤疾病,多由负 重不当 、跌扑、 牵拉以 及过度 扭转等 原因, 引起韧带 损伤。 中医认 为 “气血不通,不通则痛”。治疗上大多医家根据疏经通络 ,活血化瘀的 原理,通过各种方法直达病所,加快瘀肿消退,活血化瘀 散结,使气血 畅达,通 则不痛。 中医治疗 本病疗效 肯定,值 得推广。 笔者认为,在治疗急性踝关节扭伤的临床工作中存在 者一些值得深 入探讨的 问题。 首先,诊断标准不一致。踝关节扭伤轻重程度不一,轻者 可能只是局部 轻微肿胀,功能活动并无太大障碍;重者可能导致局部骨 折或脱位。中 医在诊断方面存在着缺陷,比如没有从解剖、病理等深层 面进行诊断。 有的把骨折病例也纳入以上诊断,虽能取得一定效果,但 其疗程、预后 都有差异。笔者认为急性踝关节扭伤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 进行诊断:① 踝关节急性外伤病史;②局部红、肿、热、痛压痛明显; ③踝内翻或外 翻试验阳性 ;④X线 片排除骨折 、脱位征 。 其次,疗效标准不一致。目前,治疗后的疗效没有很 明确的标准, 主要是依靠病人的主观感觉。医者对于痊愈、好转、显效 的理解各不相 同,界限 不清, 这就给研 究带来不 便。 另外,对照组选择不恰当。有些踝关节扭伤的患者并 不就医,几天 后也会痊愈。因此,对这种损伤的治疗只是加快痊愈的过 程,至于能否 加快这个过程,只有与该损伤的常规治疗方法进行比较才能确定[ 2 1 ] 。临 床中我 们应该看 它是否 更安全 合理,是 否能迅 速减轻 病人的 痛苦,缩 短治疗时间,加快功能的恢复,以及是否经济实用,减少卫生资源的消 耗( 包括人力、物力、财力的消耗) ,并便于推广。当前,我们研究某种 治疗方法,过 分追求“疗效 ”,过分强调治 疗组“痊愈” 例数,把“疗 效”作为研究 的唯一指标。笔者认为,我们临床研究的目的是一个新方 法从整体上优于原来通用的治疗方法;或者在疗效上无显著差异,但在 某一点上优 于原治疗方 法,这样才能说 明新方法具有 实际意义和 价值。 参考文 献 [ 1] 蒋协远. 踝关节外侧副韧带急性断裂治疗的近代概念[ J] . 创伤骨科学报, 1992,
济生肾气丸

济生肾气丸济生肾气丸,中医方剂名。
出自《张氏医通》卷十六。
具有温肾化气,利水消肿之功效。
主治肾阳不足、水湿内停所致的肾虚水肿、腰膝疲重、小便不利、痰饮咳喘。
【别名】加味肾气丸(《济生》卷四)【组成】肉桂,附子(制),牛膝,熟地黄,山茱萸(制),山药,茯苓,泽泻,车前子,牡丹皮。
【用法用量】口服。
丸剂:水蜜丸一次6g,小蜜丸一次9g,大蜜丸一次1丸,一日2~3次,片剂:一次6片,一日3次。
【功用】温肾化气,利水消肿。
【主治】肾阳不足、水湿内停所致的肾虚水肿、腰膝疲重、小便不利、痰饮咳喘。
【方义】方中肉桂辛甘大热。
制附子辛大热有毒,均善补火助阳;牛膝酸甘性平,苦泄下行,善补肝肾、强腰膝、利尿。
三药配伍,善温阳化气利水,恰中阳虚水湿内停之病的,故共为君药,熟地黄甘润微温,善滋阴填精益髓;制山茱萸酸甘微温,善温补肝肾;山药甘补涩敛性平,善养阴益气、补脾肺肾。
三药合用,肝脾肾;阴并补,又伍桂附,以阴中求阳,收阴生阳长之效,故共为臣药。
茯苓甘补淡渗性平,善健脾渗湿、利水;泽泻甘淡渗利性寒,善泄热渗湿利尿; 牡丹皮辛散苦泄微寒,善清泻肝火; 车前子甘寒清利,善清热利尿化痰。
四药相合,既与君臣药相反相成,使补而不温燥、不腻;又助君药利水而消肿,故为佐药。
全方配伍,温化与通利并施,共奏温肾化气、利水消肿之功,故善治肾阳不足、气化不利、水饮内停所致的肾虚水肿、腰膝疼重、小便不利、痰饮咳喘。
【使用注意】孕妇、湿热壅盛、风水泛溢水肿者慎用。
因其所含附子大热有毒,故不可过量或久服。
服药期间,饮食宜清淡,宜低盐饮食。
又因其含钾量高,与保钾利尿药安体舒通、氨苯蝶啶合用时,应防止高血钾症。
避免与磺胺类药物同时使用。
中医《方剂学》补益剂(补阳)——肾气丸(《金匮要略》)

中医《方剂学》补益剂(补阳)——肾气丸(《金匮要略》)一、组成干地黄八两(240克)、薯蓣(即山药)四两(120克)、山茱萸四两(120克)、泽泻三两(90克)、茯苓三两(90克)、牡丹皮三两(90克)、桂枝一两(30克)、附子一两,炮(30克)。
二、用法上八味,末之,炼蜜和丸,梧子大,酒下十五丸,加至二十五丸,日再服(现代用法:混合碾细,炼蜜和丸,每丸重15克,早、晚各服一丸,开水送下。
或根据原方用量比例酌情增减,水煎服)。
三、歌括1.肾气丸肾气丸补肾阳虚,地黄山药及茱萸;苓泽丹皮合桂附,水中生火在温煦。
2.《济生》肾气丸济生加入车牛膝,通调水道肿胀祛。
3.十补丸肾气丸中加茸味,填精补阳总能扶。
四、功用温补肾阳。
五、主治肾阳不足。
腰痛脚软,下半身常有冷感,少腹拘急,小便不利,或小便反多。
尺脉沉细,舌质淡而胖,苔薄白不燥。
以及脚气、痰饮、消渴、转胞等证。
六、方解本方治证为肾阳虚,命门之火不足。
腰痛脚软,下半身欠温,少腹拘急,俱为肾阳不足,不能温养下焦;小便不利,是由肾阳虚不能化气行水;痰饮、脚气均由肾阳虚不能蒸津化液,上泛则为痰饮,水湿下积则脚气上入为少腹不仁;小便反多,是由肾中阴阳俱虚而成下消之证;转胞亦由肾气不足,水聚不化所致。
故本证治法,是以温补肾阳为主。
方用地黄滋补肾阴,山茱萸、山药滋补肝脾,辅助滋补肾中之阴;并以少量桂枝、附子温补肾中之阳,意在微微生长少火以生肾气。
《医宗金鉴》有谓:“此肾气丸纳桂附于滋阴剂中十倍之一,意不在补火,而在微微生火,即生肾气也。
”其目的在于“益火之源,以消阴翳”。
方中泽泻、茯苓利水渗湿,丹皮清泻肝火,与温补肾阳药相配,意在补中寓泻,以使补而不腻。
本方配伍方法,属于“阴中求阳”之类,正如张景岳说:“善补阳者,必于阴中求阳,则阳得阴助而生化无穷。
”七、附方及方论1.《济生》肾气丸(原名加味肾气丸,出于《济生方》):熟地黄半两(15克)、炒山药一两(30克)、山茱萸一两(30克)、泽泻一两(30克)、茯苓一两(30克)、牡丹皮一两(30克)、官桂半两(15克)、炮附子二个、川牛膝半两(15克)、车前子酒蒸,一两(30克)、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七十丸,空心米饮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济生肾气丸功能温补肾阳,利水消肿。
主治由肾阳不足引起的腰重脚肿,小便不利,腹胀,喘急,痰盛。
方中熟地黄、山药、牡丹皮以养阴中真水,山茱萸、官桂、附子以化阴中之阳,茯苓、泽泻、车前子、牛膝以利阴中之滞。
此方利而不伐,为治水之要剂。
多年来本人运用此方化裁加减,治疗脾肾阳虚引起的泄泻,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疗效。
现将一典型病例介绍如下:
王某,男,20岁,患泄泻年余。
曾被县医院诊断为慢性结肠炎。
患者平素四肢厥冷,恶寒,稀水样便,一日数次,泻后善饥。
常伴小便短少,尿频,尿急,尿不净及尿等待等。
尤其是进食生冷、油腻食物,或足下着凉后,上述症状更加明显。
经服多种治肠炎药效果不显,遂来我处诊治。
经查,患者素体阳虚,身体消瘦,舌苔薄白,脉沉弱。
属中医脾肾阳虚之泄泻,相当于西医慢性结肠炎。
治宜温阳化气、行水止泻,方用济生肾气丸化裁加味治疗:熟地黄20g,炒山药25g,泽泻12g,茯苓20g,牡丹皮12g,官桂12g,炮附子12g,川牛膝15g,车前子30g,白术15g,干姜15g,五剂,日一剂,水煎服。
二次复诊,尿次减少,尿量有所增加,手足厥冷,恶寒症状明显减轻,日大便次数减少,已不像服药前稀溏。
效不更方,调治月余,诸症悉愈。
讨论泄泻是指排便次数增多,粪便稀薄,清浊不分,甚至泻出水样大便的一类病证,其中包括急慢性肠炎、肠结核等疾患。
临诊中按病因病机可分为寒湿泻、湿热泻、伤食泻、脾虚泻、肾虚泻和肝气乘脾泻六种。
而所举病例则属脾肾阳虚泄泻,临床亦不乏少见。
济生肾气丸化裁所治之泻泄即属此型。
脾虚则土不制水,肾虚则水无所主而妄行,故致小便短少,水湿反从大便泻出。
此病虽为大便溏薄、泻泄,但实应从水论治。
文初已述,济生肾气丸为治水之要剂,故用该方化裁治疗此疾而取效。
张景岳曰:“治水,必先治气。
”气者,阳也。
阳旺则气化,阳虚则水不能化小便,而反从大便出,故致小便短少,而大便泻泄。
方中熟地黄、炒山药、牡丹皮、山茱萸滋养肾阴,官桂、炮附子温肾阳而化气行水,白术、干姜温补脾阳而燥水湿,茯苓、泽泻、车前子、牛膝“利小便而实大便”。
诸药共伍,共奏温阳化气、行水止泻之功。
济生肾气丸虽为治肾虚水肿之剂,然经化裁亦可用于治疗脾肾阳虚所致之泻泄,此亦符合中医“异病同治”的治疗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