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歌鉴赏——表达技巧教学案

合集下载

语文教学教案:诗词鉴赏与表达技巧

语文教学教案:诗词鉴赏与表达技巧

语文教学教案:诗词鉴赏与表达技巧一、引言在语文教学中,诗词的鉴赏和表达是非常重要的内容。

通过学习和理解古代文人的精妙笔墨,培养学生对美的感知能力,提升其文字表达和情感表达能力。

本教案旨在帮助教师更好地设计和实施诗词鉴赏与表达的教学活动,使学生充分体验到诗词之美,并掌握相关的表达技巧。

二、目标•培养学生对古今中外优秀诗歌作品进行鉴赏的能力。

•提升学生对美的感知能力和审美意识。

•培养学生运用各种修辞手法进行文字表达的能力。

•帮助学生通过写作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三、教学内容和方法1. 了解诗歌基本知识•通过讲解和分析不同类型的古代和现代诗歌作品,引导学生认识并了解基本修辞手法、格律等方面的知识。

2. 进行诗词鉴赏•选择一些经典的古代和现代诗歌作品,结合作者的背景、时代背景等进行分析和解读。

•引导学生注意诗歌中的意象、意义、情感等要素,提高其对诗歌深层次理解的能力。

3. 练习表达技巧•形成小组讨论或独立思考,并通过口头表达或写作来表达自己对所学诗词的理解。

•引导学生使用各种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如比喻、夸张、拟人等,来增强语言的生动性和表现力。

4. 创作个人作品•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技巧创作自己的个人诗歌作品。

•提供指导并给予反馈,帮助他们不断改进和提升自己的写作能力。

四、评估方法•设计小组或个人展示环节,让学生展示他们对诗词鉴赏与表达的成果。

•分析并评价他们在鉴赏能力、表达能力等方面的提升情况。

•鼓励同学之间相互评价并给予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五、延伸活动•鼓励学生参与朗诵比赛、诗歌创作比赛等,展示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创造力。

•组织学生参观文学馆、美术馆等相关场所,拓宽他们对于艺术的视野和经验。

六、结论通过本教案中所设计的教学活动,学生将能够更好地理解和鉴赏古代和现代诗文,并掌握相关的文字表达技巧。

同时,也将培养他们对美的感知能力和审美意识,提升其语言表达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

这些都是帮助他们发展全面素质并提高自身综合素养的重要内容。

古诗歌鉴赏之表达技巧导学案

古诗歌鉴赏之表达技巧导学案

古诗歌鉴赏之表达技巧导学案▼古诗歌鉴赏之表达技巧导学案【学习目标】一、掌握常见诗歌鉴赏之表达技巧的类型和知识。

二、掌握答题模式,提高古诗鉴赏的解题能力和水平。

*【导入学习】*表达技巧是指作者在塑造形象、创造意境、表达思想感情时所采取的特殊方式。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是指准确判断诗歌所运用的手法技巧,并分析评价作者运用这些技巧所产生的表达作用和效果。

表达技巧是一个比较宽泛的概念,主要包括修辞手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构思立意等方面的技巧。

高考对此考点的考查方法也主要在这四个方面进行。

*【自主学习】*考点一修辞手法《考试说明》规定常见的修辞手法为: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反复、设问、反问。

另外,古典诗歌常用的还有通感、互文、双关、顶真等。

高考设题时,不会侧重诗歌的全部内容,而是要求考生从句子的角度进行分析。

考生答题时要结合句子内容或句子所体现的情感加以分析。

[典例1](2016·高考山东卷)阅读下面的元曲,回答后面问题。

水仙子·舟中孙周卿孤舟夜泊洞庭边,灯火青荧对客船,朔风吹老梅花片。

推开篷雪满天。

诗豪与风雪争先,雪片与风鏖战,诗和雪缴缠。

一笑琅然。

分析“诗豪与风雪争先,雪片与风鏖战,诗和雪缴缠”使用的两种修辞手法。

(4分)【满分指引】第一步:明确这三句使用的比拟和排比的修辞手法。

第二步:分析两种修辞手法的具体运用。

抓住“争先”“鏖战”“缴缠”分析比拟手法,从三句元曲整体上分析排比手法。

第三步:指出两种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

比拟手法重在分析“生动形象”,排比手法重在分析对气氛的“渲染”。

【参考答案】比拟、排比。

“诗豪与风雪争先”“雪片与风鏖战”,用“争先”“鏖战”把“诗豪”“风”和“雪”拟人化,“诗和雪缴缠”,用“缴缠”将“诗”拟物,把抽象的“诗”具象化,生动形象地描写风雪交加的壮美,表现作者迸发的诗情。

“诗豪与风雪争先,雪片与风鏖战,诗和雪缴缠”构成排比句,描写了作者的诗情与风雪难分难解的关系,渲染了气氛。

鉴赏古代诗歌表达技巧教案

鉴赏古代诗歌表达技巧教案

鉴赏古代诗歌表达技巧教案第一章:诗歌的基本概念与特点1.1 诗歌的定义:诗歌是一种以抒情为主的文学体裁,通过韵律、节奏、形象等手段,凝练地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1.2 诗歌的特点:1.2.1 语言精炼:诗歌的语言经过精心挑选,富有音乐性和节奏感。

1.2.2 情感真挚:诗歌是作者情感的抒发,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1.2.3 想象丰富:诗歌通过丰富的想象力,创造出独特的意境。

1.2.4 形式多样:诗歌有各种形式,如绝句、律诗、词、赋等。

第二章:古代诗歌的分类与历史背景2.2 古代诗歌的历史背景:了解古代诗歌的发展脉络,从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唐宋元明清等各个时期的诗歌特点和代表人物。

第三章:诗歌的表达技巧3.1 意象:意象是诗歌的基本组成单位,通过具体的事物描绘出抽象的意境。

3.2 比喻:比喻是通过比较两个不同的事物,突出其中一个特点。

3.3 象征:象征是用具体的事物表示抽象的概念或思想。

3.4 拟人:拟人是将非人类的事物赋予人的特征,增强诗歌的表现力。

3.5 借代:借代是用一个与所要表达的事物有关的人或事物来代替。

第四章:诗歌的鉴赏方法4.1 了解诗歌的背景:研究诗歌的历史背景、作者生平、创作动机等,有助于更好地理解诗歌。

4.2 把握诗歌的主题:通过诗歌的形象、情感、思想等方面,提炼出诗歌的主题。

4.3 分析诗歌的结构:分析诗歌的起承转合,了解诗歌的组织结构和艺术构思。

4.4 品味诗歌的语言:关注诗歌的语言美,体会诗歌的韵律、节奏、对仗等技巧。

第五章:诗歌鉴赏实践5.1 选取一首古代诗歌,分析其表达技巧。

5.2 学生互相交流自己的鉴赏心得,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第六章:意象与意境的解读6.1 意象的构成:分析诗歌中意象的选取、组合和创造,理解意象在诗歌中的作用。

6.2 意境的营造:探讨诗人如何通过意象的叠加、空间的拓展和情感的渲染来营造意境。

6.3 案例分析:以具体诗歌为例,解读其意象与意境的关系,体会诗歌的美感。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 古代诗歌鉴赏 鉴赏表达技巧教案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 古代诗歌鉴赏 鉴赏表达技巧教案

高考语文第一轮复习教案:古代诗歌鉴赏·鉴赏表达技巧一、表达技巧简介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多种多样,难以穷尽。

概括起来说,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运用表达方式的技巧在现代作品中,基本的表达方式有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

在古代诗歌中主要有描写、抒情两类。

描写,有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之别。

在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这两句主要是运用正面描写,表现其高峻奇伟之势;“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则是用侧面描写烘托天姥山的高峻奇伟。

换个角度,有实写、虚写之说。

抒情有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种。

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是直接抒情;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也是直接抒情;李清照“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也算是直接抒情。

而姜夔《扬州慢》“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却是间接抒情,它同柳永的“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一样,都是借景抒情。

2.运用表现手法的技巧古代诗歌的表现手法,主要有比兴手法,如《孔雀东南飞》的“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象征手法,如李白《行路难》“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有对比、烘托、反衬、托物言志、拟人化等等,不一而足。

例1:绝句二首(其二)杜甫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这首诗抒发了羁旅异乡的感慨。

诗的前两句写景,简直是一幅令人目迷神驰的风景画。

你看:漫江碧波荡漾,显露出白翎的水鸟,掠翅江面,好一派怡人的风光!满山青翠欲滴,遍布的朵朵鲜花红艳无比,简直就像一团团燃烧着的旺火,多么灿烂。

以江碧衬鸟翎的白,碧与白相映生辉;以山青衬光的红艳,青与红相互斗丽。

一个“逾”字,将水鸟借江水的碧色衬托而逾显其白;一个“欲”字,则以拟人化赋花朵以动态,使之摇曳而多姿。

看来诗人是运用了多种技巧来描写这幅令人赏心悦目的风景画。

然而诗人的旨意不在此,而在后面两句:“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今春”之景不可谓不美,但“看又过”包含着时光流逝,归期遥遥,远春景非但引不起游玩的兴致,反而勾起了漂泊的感伤。

(完整版)诗歌鉴赏表达技巧教案

(完整版)诗歌鉴赏表达技巧教案

鉴赏古诗的表达技巧【教学目标】1、熟悉鉴赏古诗表达技巧的基本题型和特点。

2、熟知命题规律和答题技巧,提高答题能力。

3、能够根据题目要求,选择正确的表达技巧鉴赏诗歌。

【教学重难点】1、熟练掌握修辞手法、表现手法、表达方式、艺术构思等相关概念。

2、熟练掌握解题思路,用“自我诊疗法”有效提高答题技巧。

3、规范答题思维,掌握答题步骤。

【教学方法】1、合作探究法:解读考情,典例解析,随堂诊断(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自主性,贯彻新课改“自主、合作、探究”的教育理念。

)2、讲练结合法:例题解析,随堂巩固练习,随讲随练,随错随改,及时巩固教学成果。

(发挥教师在课堂中的引导作用。

)8题(6分)得分情况:全市均分为3.08分,此题得0分的比例为1.72%,1分的为2.90%,2分的为21.86 %,3分的为39.80 %,满分的仅占0.89%。

三分及以下的占了66.28%!三、知识回顾1、表达技巧是指作者在塑造形象、创造意境、表达思想感情时所采取的特殊的表现手法。

它的含义非常广泛,既包括各种修辞手法、表达方式的使用,也包括各类表现手法和艺术构思上的巧妙运用。

对表达技巧的鉴赏,就是辨识诗歌中所使用的修辞手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或艺术构思,分析其本身的艺术效果,评价其对表现诗人的思想感情所起到的作用。

2、知识框架四、真题体验1、考向一——表达方式(2016年高考天津卷)阅读下面的诗,按要求作答。

(8分)登裴秀才迪小台【唐】王维端居不出户,满目望云山。

落日鸟边下,秋原人外闲。

遥知远林际,不见此檐间。

好客多乘月,应门莫上关。

(选自《全唐诗》)请结合诗句说明颔联采用了哪些表达技巧。

(3分)(1)【审清题干】(解读核心信息)题干信息我的解读分析颔联明确答题区域,紧扣颔联分析说明运用了哪些表达技巧明确答题方向(表达技巧),“哪些”说明至少应该有两种分值3分一种修辞手法1.5分,且要明确答出是何种修辞手法并结合诗句分析(2)【审读文本】(确定答题要点)落日鸟边下:落日西坠,鸟儿在晚霞中飞去,“日落”“鸟飞”皆是动景。

高考诗歌鉴赏表达技巧教案(最详细最实用)精品

高考诗歌鉴赏表达技巧教案(最详细最实用)精品

古代诗歌鉴赏——表达技巧设题方式:(1)诗词中运用了那些表达技巧(表现手法)?⑵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或艺术手法、或手法)。

⑶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答题步骤:1.指出运用的表现手法;2.这种手法在诗歌中的具体运用;3.运用该手法的作用。

谨记:表达效果是为内容、结构服务的。

1、为形象服务。

写出形象的特点,使他(她它)生动逼真、形象可感、形神兼备。

2、为意境服务。

能营造出确定的意境,从而传达出作者的思想、精神境界。

3、为主题服务。

反映作者的思想感情。

诗词中的表达技巧都是为了抒发作者的思想感情服务的,要围绕表情作用来答题。

表达技巧的种类:表达技巧是指作者在塑造形象、创建意境、表达思想感情时所实行的特殊的方式。

它的含义特别广泛,简洁说包括各种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写作手法)、结构技巧的运用。

对表达技巧的鉴赏,就是辨识诗歌中所运用的修辞手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或艺术构思与结构技巧,分析其本身的艺术效果,评价其对表现诗人的思想感情所起到的作用。

第一类、表达方式:亦可称为表达方法,是作者依据客观事物和表达思想感情的须要而运用的一种语言表达形式,属于文章的整体的语言运用形式。

常用的表达方式有五种:叙述、描写、抒情、争论和说明(诗歌中没有“说明”这一种)。

记叙:记叙人物的经验或事情的发生、发展、改变过程。

一般用于叙事诗的表达,以中学课本中《琵琶行》和《孔雀东南飞》为代表,而律诗和绝句当中也有出现,如:杜甫的《登岳阳楼》:“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描写: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对人物、事务、环境所作的具体描绘和刻画。

如:《孔雀东南飞》中对刘兰芝的描写:“足下蹑丝履,头上玳瑁光。

腰若流纨素,耳著明月珰。

指如削葱根,口如含朱丹。

”其中白描是诗歌鉴赏中常见的一种表现手法。

争论:对人和事物的好坏、是非、价值、特点、作用等所表示的看法。

例如:秦观的《鹊桥仙》中:“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柳永的《雨霖铃》:“多情自古伤离别,更哪堪冷落清秋节?”抒情:表达作者剧烈的爱憎、好恶、喜怒、哀乐等主观感情。

《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教案

《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教案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修辞手法【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认识表达技巧,了解表达技巧之修辞手法对诗歌的重要性。

2.理解并熟练掌握常见的修辞手法。

(重点)二、过程与方法:1.能够准确识别诗歌运用的修辞手法并能分析、评述作者运用这些修辞手法所产生的表达效果(难点)2.能够按照题干的要求规范答题,力争得满分。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中国文化的情感,展现中国诗歌的意境和魅力2.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充分尊重审美必经的形成规律,通过感知和想象的心理层面引导学生感悟诗歌修辞手法的美。

【教学方法】讲授、自主交流,合作探究,巩固练习【教学时数】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语如果说诗歌的形象是人、景、物三者融合而成的素面朝天的女子,诗歌语言是一个追求美妙绝伦的女子,那么诗歌的修辞手法则是女子精心的装扮,无则俗,多则媚,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中的修辞手法。

二、考点大盘点(一)古代诗词的表达技巧:1、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设问、反问、双关等2、表现手法——起兴、象征、联想、衬托、对比、渲染3、表达方式——记叙、议论、描写、抒情抒情:可分为直接抒情,间接抒情(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情景交融)描写:可分为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点面结合、明暗结合、正侧结合、粗笔勾勒、白描工笔)4、结构技巧——开门见山、曲笔入题、卒章显志、以景结情、总分得当、以小见大、层层深入、过渡照应、伏笔铺垫等(二)常见修辞手法及其效果1、比喻:将表达的内容说得生动、具体、形象,使说理更透彻。

2、比拟: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

3、借代:可引人联想,形象突出、使特点更鲜明。

4、夸张:烘托气氛、引发想象5、对偶:整齐和谐、表意凝练6、排比:读起来琅琅上口,增强气势,加强表达效果7、设问:启发思考、加强印象8、反问:加强语气,引起思考、突出某些内容。

9、双关:含蓄委婉、趣味性强三、精讲细读,共研考题对于上题,我们并不急于立即作答,而是先解决下面几个小问题,通过寻找答案之间的关联性,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古代诗歌鉴赏——表达技巧教学案

古代诗歌鉴赏——表达技巧教学案

古代诗歌鉴赏——表达技巧教学案古代诗歌鉴赏——表达技巧教学案一、诗歌鉴赏表达技巧类——构建知识术语:表达技巧(艺术手法):表达方式、抒情手法、修辞方法、结构技巧、其他表现手法(1)表达方式:记叙、议论、说明、抒情、描写。

(2)抒情手法:直接抒情、直抒胸臆间接抒情:借景抒情—触景生情融情入景情景交融借事抒情、即事感怀托物言志托物寓理借古讽今借古喻今咏史言志借古抒怀怀古伤今用典抒情(3)写景手法:正面描写、侧面描写、白描、细节描写衬托渲染运用修辞联想想象移步换景绘形绘声绘色高低远近俯仰动静明暗虚实结合点面结合工笔细描粗笔勾勒视觉、触觉、听觉、嗅觉(4)修辞手法比喻:描绘事物生动、形象、鲜明。

增强了感染力。

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

——白居易《长恨歌》比拟:拟人,赋予人的情感(使……人格化)描绘事物生动、形象、鲜明。

增强了感染力。

东风知我欲山行,吹断檐间积雨声。

——苏轼《新城道中》双关:趣味含蓄委婉意味隽永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刘禹锡《竹枝词》夸张:浪漫,引起丰富的联想,突出了事物的本质和特征,便于抒发强烈的感情。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李白《秋浦歌》借代:形象突出,特点鲜明,具体生动。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李清照《如梦令》对偶:音节整齐匀称,节奏鲜明,有结构美和音乐美。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杜甫《登高》排比: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互文:言简意赅趣味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王昌龄《出塞反问:强调突出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王安石《叠题乌江亭》设问:强调突出问人间谁是英雄?有酾酒临江,横槊曹公。

—元曲小令阿鲁威作反复:强调突出回环往复的音韵美红酥手,黄縢酒。

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春如旧,人空瘦。

泪痕红浥鲛绡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叠词:营造氛围音韵美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代诗歌鉴赏——表达技巧教学案一、诗歌鉴赏表达技巧类——构建知识术语:表达技巧(艺术手法):表达方式、抒情手法、修辞方法、结构技巧、其他表现手法(1)表达方式:记叙、议论、说明、抒情、描写。

(2)抒情手法:直接抒情、直抒胸臆间接抒情:借景抒情—触景生情融情入景情景交融借事抒情、即事感怀托物言志托物寓理借古讽今借古喻今咏史言志借古抒怀怀古伤今用典抒情(3)写景手法:正面描写、侧面描写、白描、细节描写衬托渲染运用修辞联想想象移步换景绘形绘声绘色高低远近俯仰动静明暗虚实结合点面结合工笔细描粗笔勾勒视觉、触觉、听觉、嗅觉(4)修辞手法比喻:描绘事物生动、形象、鲜明。

增强了感染力。

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

——白居易《长恨歌》比拟:拟人,赋予人的情感(使……人格化)描绘事物生动、形象、鲜明。

增强了感染力。

东风知我欲山行,吹断檐间积雨声。

——苏轼《新城道中》双关:趣味含蓄委婉意味隽永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刘禹锡《竹枝词》夸张:浪漫,引起丰富的联想,突出了事物的本质和特征,便于抒发强烈的感情。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李白《秋浦歌》借代:形象突出,特点鲜明,具体生动。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李清照《如梦令》对偶:音节整齐匀称,节奏鲜明,有结构美和音乐美。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杜甫《登高》排比: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互文:言简意赅趣味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王昌龄《出塞反问:强调突出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王安石《叠题乌江亭》设问:强调突出问人间谁是英雄?有酾酒临江,横槊曹公。

—元曲小令阿鲁威作反复:强调突出回环往复的音韵美红酥手,黄縢酒。

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春如旧,人空瘦。

泪痕红浥鲛绡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叠词:营造氛围音韵美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李清照《声声慢》(5)结构手法:照应(首尾照应照应诗题等)重章叠句总分(总领总结分写)线索过渡铺垫伏笔以景起句以景结句起句设问开门见山卒章显志议论收尾问句收束(6)其他表现手法:比兴、用典、对比衬托:(正衬:哀景衬哀情、乐景衬乐情);(反衬:以动衬静、以静衬动、以声衬寂、以明衬暗、以乐景衬哀情)虚实结合、虚实相生 / 联想和想象 / 曲写(对写):如以对方写自己(委婉含蓄)渲染/烘托细节描写象征/托物言志情与景关系:借景抒情、寓情于景、融情入景、景中含情以景结情欲扬先抑、欲抑先扬二、诗歌鉴赏表达技巧类——设题类型及解题方法指导【设问方式】1.请结合诗句,对这首诗(或诗歌的某几句)最突出的艺术特色作简要的分析。

2.这首诗歌采用了何种表现手法(修辞手法)?3.这首诗歌运用了怎样的艺术手法(技巧)?或就某一方面提具体问题。

4、是怎样抒情(或描写)的?5.某诗句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解题方法指导【答题示例1】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8分)雨后池上刘攽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镜照檐楹。

东风忽起垂杨舞,更作荷心万点声。

试从“静”与“动”的角度对这首诗进行赏析。

【答题示例2】塞下曲李白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

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注】折柳:即"折杨柳",古乐曲名,多为伤春悲离之辞。

楼兰:西汉时楼兰的一个国王,曾屡次派人拦杀汉使,后被大将军霍光派人用计杀掉。

谈谈本诗表达技巧上的妙处。

三、诗歌鉴赏表达技巧类——实战演练1.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8分)柳梢青·送卢梅坡 <刘过>泛菊①杯深,吹梅②角远,同在京城。

聚散匆匆,云边孤雁,水上浮萍。

教人怎不伤情?觉几度、魂飞梦惊。

后夜相思,尘随马去,月遂舟行。

注释:①泛菊:饮菊花酒。

②吹梅:吹奏《梅花落》。

⑴“聚散匆匆”一句,在内容上强调什么?在上片的结构上起什么作用?答:⑵作者在表达感情时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请结合全词内容具体说明。

答:2、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问题。

岁暮①[唐]杜甫岁暮远为客,边隅还用兵。

烟尘犯雪岭②,鼓角动江城。

天地日流血,朝廷谁请缨?济时敢爱死?寂寞壮心惊![注]①本诗作于唐代宗广德元年(763)末,时杜甫客居阆州(今四川阆中)。

②雪岭:又名雪山,在成都(今四川成都)西。

雪岭临近松州、维州、保州(均在今四川成都西北),杜甫作本诗时,三州已被吐蕃攻占。

这首诗使用了多种表达技巧,请举出两种并作赏析。

(4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22—23题。

(6分)定林①(王安石)漱甘凉病齿,坐旷息烦襟。

因脱水边屦,就敷岩上衾。

但留云对宿,仍②值月相寻。

真乐非无寄,悲虫亦好音。

注:定林:寺原名,位于金陵(今南京)。

仍:又。

简析第三联中诗人表现情感的手法。

(3分)4.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题西溪无相院张先积水涵虚上下清,几家门静岸痕平。

浮萍破处见山影,小艇归时闻草声。

入郭僧寻尘里去,过桥人似鉴中行。

已凭暂雨添秋色,莫方修芦碍月生。

(1)这首诗多处写到“影”,有的是明写,有的是暗写。

请找出两处暗写“影”的诗句,并加以说明。

答:(2)第二联是怎样写景的?请简要分析。

答:5.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按要求作答。

(6分)峡口送友人送蜀客司空曙雍陶峡口花飞欲尽春,剑南风景腊前春,天涯去住泪沾巾。

山鸟江风得雨新。

来时万里同为客,莫怪送君行较远,今日翻成送故人。

自缘身是忆归人。

(1)《峡口送友人》一诗描写了什么时节的景色?他是通过那个意象表达出来的?(2)两首诗在抒发送别之情的同时,还表达了什么共同的情感?(3)有人认为《峡口送友人》诗采用了正面烘托的手法。

《送蜀客》一是采用了反面衬托的手法。

你是否同意?请说明理由。

6、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回答问题。

(8分)咏怀八十二首(其七十九)阮籍林中有奇鸟,自言是凤凰。

清朝饮醴泉,日夕栖山冈。

高鸣彻九州,延颈望八荒。

适逢商风①起,羽翼自摧藏。

一去昆仑西,何时复回翔。

但恨处非位,怆悢②使心伤。

[注]①商风:秋风。

②怆悢(liàng):悲伤。

(1)诗中“清朝饮醴泉,日夕栖山冈。

高鸣彻九州,延颈望八荒”四句体现了“凤凰”怎样的品性?(3分)(2)这首诗整体上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请作简要分析。

(5分)四、诗歌鉴赏表达技巧类——强化训练7.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鹊桥仙•七夕范成大双星良夜,耕慵织懒,应被群仙相妒。

娟娟月姊满眉颦,更无奈风姨吹雨。

相逢草草,争如休见,重搅别离心绪。

新欢不抵旧愁多,倒添了新愁归去。

【注】争:怎。

(1)对于牛郎织女鹊桥相会,此词说“新欢不抵旧愁多,倒添了新愁归去”,而秦观说“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请简要分析二者所表达的感情侧重点有何不同。

(4分)(2)此词多处采用了对比衬托的艺术表现方法,请举出两例并结合作品赏析。

(4分)8、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2)题。

踏莎行雪中看梅花(元)王旭两种风流,一家制作。

雪花全似梅花萼①。

细看不是雪无香,天风吹得香零落。

虽是一般,惟高一着。

雪花不似梅花薄。

梅花散彩向空山,雪花随意穿帘幕。

【注】①萼:花萼。

这里指花瓣。

(1)词中的“两种”指的是,“一家”指的是。

(2)指出这首词的写作手法并简析作者的情感。

答:9、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2)题。

小重山·端午[元]舒頔碧艾香蒲处处忙。

谁家儿共女,庆端阳。

细缠五色臂丝①长。

空惆怅,谁复吊沅湘②。

往事莫论量。

千年忠义气,日星光。

《离骚》读罢总堪伤。

无人解,树转午阴凉。

[注] ①五色臂丝:荆楚风俗,端午节以五彩丝系臂。

②沅湘:沅水和湘水。

湘水支流中有泪罗江。

(2)这首词最突出的表现手法是什么?请分别结合上阕和下阕作简要分析。

答:{{10.阅读下面三篇作品,然后回答问题。

乌衣巷(唐)刘禹锡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人月圆(金)吴激①南朝千古伤心事,犹唱后庭花。

旧时王谢,堂前燕子,飞向谁家?恍然一梦,仙肌胜雪,宫髻堆鸦。

江州司马,青衫泪湿,同是天涯。

[中吕]山坡羊·燕子(元)赵善庆来时春社,去时秋社②,年年来去搬寒热。

语喃喃,忙劫劫③,春风堂上寻王谢,巷陌乌衣夕照斜。

兴,多见些;亡,都尽说。

[注]①北宋亡后,吴激被迫仕金。

在一农宴喜上,偶遇流落为歌姬的宋朝宗室女子,遂有此作。

②春社、秋社:古时祭祀土神一般在立春和立秋后的第五个戊日,分别称春社和秋社。

③劫劫:匆忙急切的样子。

(1)这三篇作品均通过的意象,表达了深沉的之感。

(2分)(2)请简要赏析这三篇作品的表现手法(4分)11.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华清宫吴融四郎飞雪晴去端,惟此宫中落便干。

绿树碧檐相掩映,无人知道外边寒。

过华清宫李约君王游乐万机轻,一曲霓裳四海兵。

玉辇升天人已尽,故宫惟有树长生。

(1)两首诗描写了不同时期的华清宫,请指出二者主要运用了哪种相同的表现手法,并作简要说明。

(4分)(2)两首诗各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4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