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构图十大禁忌
摄影构图禁忌_灏高

1.焦距:相机的镜头是一组透镜,当平行光线穿过透镜时,会聚到一点上,这个点叫做焦点,焦点到透镜中心的距离,就称为焦距。
焦距固定的镜头,即定焦镜头;焦距可以调节变化的镜头,就是变焦镜头。
在摄影领域,焦距主要反映了镜头视角的大小。
对于传统135相机而言,50mm左右的镜头的视角与人眼接近,拍摄时不变形,称为标准镜头,一般涵盖40-70mm的范围,18-40mm称为广角或短焦镜头,70-135mm称为中焦镜头,135-500mm称为长焦镜头,500mm以上称为望远镜头,18mm以下称为鱼眼或超广角镜头,这种范围的划分只是人们的习惯,并没有严格的定义。
数码相机的CCD一般比135胶片小得多,所以,相同视角,其镜头焦距也短很多,例如,使用0.33\\\\\\\"CCD的数码相机,使用约13mm镜头时,其视角大概相当于135相机50mm的标准镜头。
由于各数码相机生产厂商所采用的CCD规格型号不同,所以,大家都采用“相当于35mm相机(即135相机)焦距”的说法。
2.景深在进行拍摄时,调节相机镜头,使距离相机一定距离的景物清晰成像的过程,叫做对焦,那个景物所在的点,称为对焦点,因为“清晰”并不是一种绝对的概念,所以,对焦点前(靠近相机)、后一定距离内的景物的成像都可以是清晰的,这个前后范围的总和,就叫做景深,意思是只要在这个范围之内的景物,都能清楚地拍摄到。
景深的大小,首先与镜头焦距有关,焦距长的镜头,景深小,焦距短的镜头景深大。
其次,景深与光圈有关,光圈越小(数值越大,例如f16的光圈比f11的光圈小),景深就越大;光圈越大(数值越小,例如f2.8的光圈大于f5.6)景深就越大。
其次,前景深小于后后景深,也就是说,精确对焦之后,对焦点前面只有很短一点距离内的景物能清晰成像,而对焦点后面很长一段距离内的景物,都是清晰的。
3.超焦距由于镜头的后景深比较大,人们称对焦点以后的能清晰成像的距离为超焦距。
傻瓜相机一般就利用了超焦距,利用短焦镜头在一定距离之后的景物都能比较清晰成像的特点,省去对焦功能,所以,一般低档的傻瓜相机并不能自动对焦,只是利用了超焦距而已。
这10个构图错误99﹪的人都犯过

这10个构图错误99﹪的人都犯过摄影从某种角度来说就是框取现实的过程,那么构图不过关又怎么能拍出好作品呢?在此,我们为大家罗列出10大构图错误,看看哪些是你犯过的吧。
如果你敢跟我说你1个都没犯过,那么我只能说:你是个天才!快来测试你犯过其中几个吧!1、画面主体太小观看景物的时候,我们的大脑能很好的将视线聚焦在一点之上,以某种方式排除周围景物的干扰。
但照片不同,照片中周围的的景物也会变得清晰,然而主体就会看起来很小并且无关紧要。
所以在按动快门之前你需要思考:如果向前走几步或者拉近镜头画面会不会更有表现力。
2、看到就拍许多新手会全神贯注在发现事物,而忘记了去思考如何拍好他们。
看到一个事物,直接一拍,你将记录下它的外表,但你不会捕捉到整个环境的氛围。
当你在花园看到一朵花的时候,不要只想把这朵花拍下来,看看它所在的环境,看看是不是能找到一个角度,能将整个花海展现出来。
3、主体在画面正中间虽然有时候我们将主体放在中间可能还OK,但是大多数情况下我们最好遵循三分法的原则将主体放到画面一边。
很多相机都能设置出三分法的参考线,然后你就可以把拍摄的主体放在两条参考线的交界处。
4、前景啥也没有无论是拍风光还是静物,前景都需要有能体现画面层次、吸引人眼球的景物。
一个啥也没有的前景对眼睛来讲就像一个障碍物眼睛只想跨过去,这是对画面空间的一种浪费。
不管是野花、岩石还是海浪,大多风光摄影的前景中都有一些景物为画面创造出视觉兴趣点。
当你拍摄静物构图时,就需要靠你在前景中放些东西啦~5、在后期中调整长宽比这点经常和“前景啥也没有”并行,因为现在的人们都喜欢通过后期裁剪去掉空白的空间进而提升画面构图。
这个裁剪的方法固然好,但是如果你在前期拍摄时就考虑好画面的长宽比,你更有可能获得好照片。
相机一般都有长宽比的设置,你能通过取景器、显示屏看到画面不同比例的效果。
6、混乱的背景匆忙之下,我们很容易拍到背景杂乱的照片。
有些时候,我们能通过改变拍摄视角、换支镜头,或者用更大的光圈来避免这种错误的发生,关键就是这些操作你要在按动快门前完成。
手机摄影培训-构图禁忌

摄影培训 — 构图禁忌
分割画面
例1、为防止树木分割画面,可以把树 木的根部包含在画面中。同时注意不要 把树木放在画面的正中。
例2、为防止海平面分割 画面,可以将右侧的树木 包含在画面中。同时注意 不要把海平面放在画面的 正中,也要注意海平面不 要倾斜。
摄影培训 — 构图禁忌
喧宾夺主
这里是指陪体或者次要拍摄对象占据了 画面的主要位置,使得主体显得相对弱 化了。
摄影培训 — 构图禁忌
禁忌四:不良重叠
凡事都不是绝对的,在某种特定的条件 下,利用“头撞南墙”也可表现出另一 种效果。例如:老摄影前辈吴印咸在 1935年拍摄的著名作品《呐喊》,就是 有意识的利用这种手法去表现社会底层 劳苦大众无助的呐训 — 构图禁忌
禁忌四:不良重叠
禁忌九:色彩过于跳跃
每张照片都应该有自己的主要色调,高 调照片应以亮为主,低调照片应以暗为 主,暖色调照片应以红黄等色为主,冷 色调照片应以蓝黑等色为主,中间调也 是如此。而不应有大面积的色调跳跃, 使观众分不清主要色调。
摄影培训 — 构图禁忌
禁忌十:影调过于压抑
正面例子:《小学生》虽然影调较为压抑,但是中心内容是 积极向上的。利用了压抑的影调而体现了进取的精神。
摄影培训 — 构图禁忌
各顾东西,神情不一
这里指的是在拍摄人物时,画面中所有 人物的关注点应该一致。而不可以各顾 东西。这个关注点可以在画外,也可以 在画面内。
摄影培训 — 构图禁忌
禁忌八:缺乏主题
照片一定要有主题,要使观众一眼就可 以看出你要表达的中心意思。但也要避 免有多个主题,而缺乏中心。
摄影培训 — 构图禁忌
摄影者在拍摄时,一定要注意主体(尤 其是以人物为主体)与陪体之间不可以 有使人产生歧义的重叠现象。如果不加 以注意,不光是拍摄失败,还会闹出一 些笑话。(注意:取景构图时只要画面 中有人物,不论在画面中占据的面积大 小,均应视为主体。)
摄影取景(构图)十八忌

摄影取景(构图)十八忌
一.忌横幅竖拍,竖幅横拍:欲显其高应竖拍,欲显其阔应横拍。
二.忌拥阻堵塞,画面过满,就像坐在闷罐车里。
三.忌求全,面面俱到。
四.忌主次不分,主体不突出,无中心或多中心。
五.忌贯通线分割,包括:垂直线,水平线,对角线,十字线等等。
六.忌地平线(视平线〕在画面中央。
七.防止肩部效应,(即身体在暗背景前,肩部以上是亮背景)。
八.忌呆板,四平八稳,无变化。
九.忌一幅画,可分割多幅画。
十.忌失衡,一头沉,一边倒,空间过剩。
十一.忌平均,无对比,无变化,包括:面积对比,明暗对比,色彩对比,动静对比,虚实对比,远近对比,曲直对比。
十二.忌动向前面,动势前面,视线前面无空间,如临悬崖,如撞墙壁。
十三.忌与政策,法规,道德,理论相悖,如拍宽敞马路,却有行人横穿马路,与交通规则相悖,宣传建筑个人积极劳动,却不戴安全帽等等。
十四.忌兴趣中心偏离黄金分割交叉点。
十五.忌景物重合,如人物头顶大树,电线杆子。
十六.忌头重脚轻,上大下小,包括:体积,色彩,明暗。
十七.忌与主题无关的景物进入画面。
十八.忌一眼见底,一目了然,一览无余,没有回味余地要留下景外景,情外情。
当然,这是常规,如能打破常规,可能会创作出更好的作品,那是例外。
人像摄影构图有哪些忌讳?

人像摄影构图有哪些忌讳?
人像摄影构图的“忌讳”还是挺多的,不过总体来讲,主要还是围着人的头部和面部来说的。
我大概给您列举几条吧!
1、头顶不能有杂物
很多人在拍景区留念照的时候不懂得“躲杂物”,头上顶棵树,脑袋上插根烟囱,分分钟演绎出“宝塔镇河妖”的感觉。
2、人往哪儿站
甭管是正方形还是长方形,照片都是方的。
拍人像,你打算把模特放在照片当中的什么位置?这是非常重要的问题。
有些人不懂,直接把模特放照片边角上——贴着边角,会让人感觉构图很紧,模特好像要被挤出来一样。
正确的构图方式是上下左右都有留白。
给模特留一个换气儿的余地。
3、脸往哪儿看
咱们拍人像,模特的脸不可能一直朝前。
更多时候,都是拍摄模特的侧面和半侧面。
所以,模特的面部朝向是个大问题。
简单讲,拍侧颜,模特的脸朝哪个方向,哪个方向就得有留白。
很多人不懂,所以拍出来照片就“头撞南墙”。
不过,值得一提的是,如果模特的脸和身子的朝向不一样,模特也可以放在照片边角上。
摄影十忌

摄影十技、十忌、十得、十经技巧十条:一、对准拍摄目标的眼睛;二、选择简单的背景;三、在室外使用闪光灯;四、靠近拍摄目标;五、让目标偏离中心;六、锁定焦点;七、了解闪光灯的有效范围;八、注意光线;九、拍摄一些直立的相片;十、成为相片导演;户外摄影10忌:一、忌阳光直射亮丽的阳光提供良好的照明条件,使景色有生气,色彩饱和,并为使用高速快门和小光圈提供了条件。
但是强烈的阳光也会带来问题,最为突出的是它那耀眼的光线会使被摄人物睁不开眼,同时,高角度的直射阳光还会在人物脸上造成浓重的阴影,显出皮肤皱纹,损害人物的形象美。
所以在户外拍照,应多让阳光从侧面照射被摄者,忌脸部直接面向太阳。
二、忌人物与有色环境过近在明亮的光线照射下,物体的反光会增强,在这种情况下,人物应尽量远离那些色彩明艳的景物(如新油漆好的建筑物的外墙、大型遮阳棚等),否则那些景物的色彩会映射到人物身上,造成偏色。
三、忌顶光时人物站在水泥地上拍照因为水泥地表面较平整,且颜色浅淡,会形成较强的反射)亡,这种自下而上的"脚光",往往造成一种恐怖效果,应尽量避免。
四、忌立于树旁拍照光与影相辅相成,光愈强,影愈深。
当人物站在树旁拍照时,阳光时常会把树叶投影到人物身上、脸上,造成斑驳的阴影,有损于画面的美感。
五、忌忽视滤光镜在户外无云的蓝天下,所有避光处都带上蓝色色罩;而在暮日的辉光映照下,所有的景色都染上了一层橙红色。
在如此环境中,若想让摄得的景色保持原有的色彩,就必须在镜头前装上相应的滤光镜,在前一种情况下可选用淡红或琥珀色的滤光镜,在后一种情况下可选用淡蓝色滤光镜。
六、忌采用高速片在晴空烈日下,光线强度已很高,若再采用高速片,往往会迫使光圈收到极小,或无法使用较慢的快门速度。
这些情况都会给摄影创作带来某些方面的限制。
七、忌胡乱补光在明亮的日光照射下,景物会有很强的反差。
为避免反差过大,运用辅助光进行辅助照明是有效的,但要掌握好分寸,既要避免辅助光过亮,也要避免露出辅助光的痕迹 (如出现与主光相反的投影)。
拍摄构图的五大禁忌,你知道吗?千万别踩雷!

拍摄构图的五大禁忌,你知道吗?千万别踩雷!
蓝色
禁忌一,只有环境,没有兴趣中心
下面这张照片(图一),拍摄的是秋日上午的公园。
画面中间一条路,两侧两排秋树,树上挂满了泛黄的秋叶。
晨光透过树的枝杈,斑驳的光影落在路上,路显得有些空荡。
禁忌二,画面前方的横线条阻滞了视线
下面这张照片,表现的是黄昏时分的海面。
优点是画面简洁、内容丰富、氛围感强。
但缺点也很多,比较明显的就是海平面那条黑色的横向线条,分散了注意力、阻滞了视线。
禁忌三,遮挡了主体
下面这张照片(图九),表现的是秋天的风景。
优点是画面平衡、建筑处在显眼的黄金分割线附近。
但前景的树木太多,色彩太艳,而且还遮挡了后边的建筑。
陪体遮挡了主体,就像配角抢了主角的风头,是大忌。
忌讳四,乱用前景
类似的情况还有下图(图十四),两侧的树干,傻大黑粗,是不是分散注意力?本来中间的朝阳透过树林,投下影子,很美的画面被乱用前景喧宾夺主了。
禁忌八,顺光拍摄
下面这张照片(图十九),是在顺光下拍摄的一张风景照片。
顺光下的风景,优点是色彩还原好,画面清晰、画质更优。
但因为顺光把我们看到的每个角落都照亮了,没有了光影产生的立体感、层次感,画面也就显得平淡了、杂乱了。
快到碗里来
!。
人像摄影构图应避免的十大禁忌

人像摄影构图的十大禁忌
当今社会,照相机已经走入普通百姓的家中,使很多人成了“摄影家”,然而不少人花了很多时间和精力所照的照片连自己都不满意,就更难让行家给予好评,这主要是大家还缺少基本的摄影知识,尤其是摄影构图上还存在缺陷,有待改进和提高。
注意在任何环境下用好你的构图,观察你的画面,参考下面的构图禁忌,如果你每张画面中有超过其中三条,说明你还需努力,再努力。
1、主题不突出;
2、喧宾夺主;
3、画面不平衡;
4、人物过于居中;
5、线条直切画面1/2 ;
6、杂物遮挡住主体人物重要躯干部位;
7、忽视水平与垂直关系;
8、留天小于留地;
9、前景过大或过量;
10、画面闭塞,不透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构图的好与坏往往能决定一幅作品的成败。
我们想要拍好照片,就要先了解构图的基本规则和方法,避免出现很多基础性的错误。
一般来说初级影友犯的大多数错误都非常类似,总结为以下构图十忌以提醒影友。
十忌之一─无主题
初学摄影的人,往往希望把眼睛看到的美景统统拍下来,生怕漏掉任何细节。
但是每次看到自己拍摄的照片时,总会觉得照片上的景物没有自己看到的漂亮,甚至杂乱无章,而这正是因为我们拍摄时在画面中放入过多的景物而导致的。
一张内容过多的照片,往往令人感到不知所云,什么东西都有,却好像什么都没表达。
我们在拍摄时,应该先问自己:“为什么要拍摄这张照片?这张照片,我想让观看者看到的是什么?”这样,在拍摄时我们就会去掉一些不必要的元素,如杂乱的背景,无关的人物等,观看者在作品中一眼就能读到我们要表达的内容,并且被其吸引。
此图中的元素较多,近景中的人物,人物车上后照镜中的影像,右边黄色的车,以及远处过街的行人,都是比较突显的视觉点,元素较多便容易产生主题的分歧。
十忌之二─画面太满,透不过气
初学拍摄时,我们有时会认为主题在画面中占的面积比例越大越好,于是我们往往将要拍摄的景物拉得很近,直到画面放不下为止。
现这些照片中的景物就如同贴在脸上,令人感到非常的压抑,透不过气来。
也有时候,我们在照片中会看到一个孤零零的物体,却丝毫不知道它所处的环境。
导致这个现象的原因就是:主题占据了过多的空间,画面被撑满,也完全挡住交代环境的必要背景。
花在画面中占据了较大的面积,空间太挤,画面感觉不舒服
此图画面的空间感很好,有较多的留白,也正好衬托出烟的质感,同时主题也比较突显
◎拍摄时,我们通常将主体安排在画面的黄金比例、三分线等位置,留出适当的空间给背景,使主体自然地存在于环境中。
十忌之三─建筑倾斜
建筑倾斜在摄影中很忌讳的。
除非是摄影师刻意追求某种效果或者要以此表达某种特殊
的情绪,否则,建筑倾斜往往给人一种极度的不稳定感,令观看者感觉拍摄随意,不踏实。
一般来说,拍摄建筑的基本要素之--就是保证建筑处于水平位置
此图中倾斜的教堂,不仅让人心里不安,更让人感觉不敬
拍摄时没有控制好相机角度,造成建筑倾斜
图1 与图2 的区别非常明显,图1 中的建筑因为垂直画面,感觉画面很安全,视觉效果良好。
而图2 中的锥形塔明显向左倾斜,让人有要倒塌之感,增加了画面的不安全感,也会导致观看者有不舒服的心理感受。
十忌之四─头撞墙
在拍摄侧面人像或者拍摄有向前冲的姿势的物体时,一般来说要尽量在人物朝向或者运动朝向的地方留有更多空间,让人的视线得到释放。
但很多初阶影友时常会忽略这个问题,有时会将主体占满画面,并会在人物朝向部分使观景窗嘎然而止,导致画面非常沉闷。
十忌之五─附加物缠身
在拍摄时,背景的选择很重要,要避免造成头顶生树枝、烟囱等现象,这样会带来很尴尬的视觉效果。
而且附加物的产生,会严重影响主题的表达,分散观看者的注意力,甚至会给观看者带来莫名其妙的心理感受。
上图中多余的线条,让人产生疑惑
人物后面的背景中有根弯曲的细绳,它与前景中的人物共同出现,产生令人啼笑皆非效果,其实只要改变角度或者去掉背景,就可以避免此类情况的发生
十忌之六─画面分裂
拍摄时,没有安排好地平线的位置,使之位于画面中心,可能会造成主体与背景平均分配在画面两侧,或者造成主体与配角被平均分配在画面两侧,这都会让画面产生一分为二的感觉。
因为画面上下一分为二,会导致画面上下力量相抗衡,而使主题不明,缺乏统一和谐感。
图1 左下方红圈:草地的力量与天空的力量相抗衡让人产生主题为何的疑惑。
右上方红圈:水平线位于中间,使画面一分为二,显得呆板,没有生气
图1 和图2 都是平均分割了画面,图1 将水平线放置在画面的中间,使画面显得呆板,而且没有主题,
而图2 中的天际线也正好位于中间,画面结构呆板,并显得拘谨
十忌之七─喧宾夺主
画面中过度表现陪衬体,或者将色彩和形体过于抢眼的陪衬体取景入内,会导致观看者的注意力过度被陪衬体所吸引,反而使主体处于次要地位。
这种本末倒置的图将无法表达摄影者想要表达的思想,甚至会导致观看者对作品含义的错误理解。
此图到底是表现建筑还是表现树?有些模棱两可,若是表现建筑,则前面的树有些突兀;
若是表现树,后面的建筑又会抢风头,所以从表现主题上来看,此图容易生产主题分歧。
十忌之八─画面失衡在构图时没有注意整体的调性及色调结构,造成画面色彩、气氛不协调,影响照片效果;或者在构图时没有注意画面呼应关系,导致观看者感觉压抑、紧张等状态都称之为“画面失衡”。
图1 左上红圈:力量和面积比较重,所以与右边相比,有不平衡之感。
右下红圈:力量太轻而让画面显得失衡。
图1 和图2 都涉及画面左右平衡的问题。
图1 左边的红色建筑很高大,占据画面左边比较大的面积,而画面右边则是比较小的红色建筑,因此画面看起来左右显得不平衡。
而图2 左右两边也是呈对角线分割,而且左边的内容比较少,画面比较单纯,而右边湖面上的建筑占据较多的面积,但因为左下角的深色船只的牵引,使得画面的重心会逐渐往左下角偏移,原来画面的重与轻在船只的牵引下,也达到一个平衡。
十忌之九─出口被阻挡
构图时,画面中的主要线条不完整,被拦腰切断,或者画面中的“通道”被切断,这样
的构图很容易造成封闭的心理效果,使观看者感觉紧张、压抑。
另外,这样的构图往往会因为视觉上的拥塞、割断,导致观看者思路上的“割断”,使观看者无法更好地理解画面的意境和含义。
此图右上角的路因为没有出口,显得画面有些封闭。
此图与上图相比,画面的各个线条都有交代,显得舒服
画面中的主要线条不完整,被拦腰切断,或者画面中的“通道”被切断,这样的构图很容易造成封闭的心理效果,使观看者感觉紧张、压抑。
十忌之十─画面中植物无来处
在构图中,当一条垂直的线条出现时,例如拍树,就应该拍出树的根;若是不可能拍到根,那么它们的立足点就得有交代。
因为当你拍摄有树、有房子、有路的时候,拦腰把树的底部裁掉,树就会飘起来,画面会显得很奇怪而让人感到不舒服。
上图中没有了树根,就觉得树变得多余而似乎要飘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