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颌面外科诊疗指南临床路径
口腔颌面部损伤诊疗指南

临床诊疗指南口腔科分册目录口腔颌面外科部分第一章口腔颌面部损伤 (1)第一节软组织损伤 (1)第二节硬组织损伤 (3)第二章口腔颌面部感 (7)第一节智齿冠周炎 (7)第二节眶下间隙感染 (8)第三节颊间隙感染 (9)第四节颞间隙感染 (10)第五节颞下间隙感染 (11)第六节咬肌间隙感染 (12)第七节翼下颌间隙感染 (13)第八节舌下间隙感染 (13)第九节咽旁间隙感染 (14)第十节下颌下间隙感染 (15)第十一节颏下间隙感染 (16)第十二节口底多间隙感染 (16)第十三节中央性颌骨骨髓炎 (17)第十四节边缘性颌骨骨髓炎 (19)第十五节新生儿颌骨骨髓炎 (20)第十六节放射性颌骨骨髓炎 (21)第十七节面颈部淋巴结炎 (22)第十八节面部疖痈 (24)第十九节颌面骨结核 (25)第二十节颌面部放线菌病 (26)第三章唾液腺疾病 (29)第一节唾液腺炎症 (29)第二节舍格伦综合征 (33)第三节涎瘘 (34)第四节唾液腺瘤样病变 (35)第五节涎液腺肿瘤 (38)第四章口腔颌面部肿瘤 (41)第一节口腔颌面部囊肿 (41)第二节良性肿瘤及瘤样病变 (46)第三节恶性肿瘤 (54)第五章颞下颌关节疾病 (67)第一节颞下颌关节紊乱病 (67)第二节颞下颌关节脱位 (69)第三节颞下颌关节强直 (70)第六章神经疾病 (73)第一节三叉神经痛 (73)第二节面神经麻痹 (74)第七章先天性唇、腭裂 (76)第一节唇裂 (76)第二节腭裂 (76)口内部分第一章牙体组织病 (77)第一节龋病 (77)第二节牙体硬组织非龋性疾病 (79)第二章牙髓病和根尖周病 (89)第一节可复性牙髓炎 (89)第二节不可复性牙髓炎 (89)第三节牙髓坏死 (91)第四节根尖周炎 (91)第四章牙周组织疾病 (95)第一节龈病 (95)第二节牙周病 (98)第五章口腔粘膜病 (101)第一节口腔粘膜感染性疾病 (101)第二节口腔粘膜变态反应性疾病 (105)第三节口腔粘膜溃疡类疾病 (106)第四节口腔粘膜斑纹类疾病 (110)第五节唇、舌疾病 (114)口腔修复、正畸部分第一章口腔修复 (117)第一节牙体缺损 (117)第二节牙列缺损 (121)第三节牙列缺失 (127)第二章口腔正畸 (130)第一节正畸治疗总述 (130)口腔颌面外科部分第一章口腔颌面部损伤第一节软组织损伤一、定义颜面部软组织创伤包括擦伤、挫伤、刺伤、切割伤、撕裂或撕脱裂伤及咬伤等,可发生在口腔及颜面任何部位即唇、额、舌、腭、脸、鼻及腮腺等部位。
口腔科-下颌骨骨折临床路径

下颌骨骨折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下颌骨骨折(ICD10:S02、6)行下颌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ICD-9-CM-3:76、76)二、诊断依据: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口腔医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1、有明确的外伤史。
2、临床检查存在下颌骨骨折的临床表现。
3、影像学检查可见明确的骨折影像。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口腔医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选择下颌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其适应证为:1、有外伤史,下颌骨骨折诊断明确;2、全身情况可耐受麻醉和手术,危及生命的全身合并损伤已经得到有效处置,生命体征稳定;3、下颌骨骨折段错位明显,咬合关系紊乱。
四、标准住院日为≤14天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S02、6下颌骨骨折疾病编码。
2、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如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术前评估)2天必须检查的项目:1、血细胞分析+凝血4项、尿液分析+尿沉渣、大便常规+OB;2、住院生化、免疫4项、血型鉴定;3、心电图、胸部正侧位片,全景片;4、影像学检查(颅颌面及全身影像检查)。
七、预防性抗菌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1、术前根据病情酌情使用抗生素,抗菌药物选择为第一、二代头孢类+抗厌氧菌类抗生素;2、预防性用药时间为术前30分钟(另可根据是否为开放性损伤以及感染的程度决定抗菌药物的选用和预防性应用的时间)。
八、手术日为入院第2-4天1、麻醉方式:全身麻醉或局麻2、手术内固定物:骨折接骨板、钉和其他类骨折内固定物。
3、术中用药:手术时间超过3h或出血超过1500ml可追加一次抗菌药物。
4、输血:视术中出血情况而定,一般不考虑输血。
九、术后住院恢复7-8天1、必须复查的检查项目:影像学检查。
2、术后选用青霉素类或其他类抗菌药物,用药时间根据骨折及感染的程度决定。
下颌骨囊肿(牙源性颌骨病损切除术,单纯性囊肿,病变累及单牙位)临床路径【2020版】

下颌骨囊肿(牙源性颌骨病损切除术)临床路径一、下颌骨囊肿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下颌骨囊肿(ICD10:K09.205)行牙源性颌骨病损切除术(ICD-9-CM-3:24.4x00x002)(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口腔医学分册》(中华口腔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1.临床检查存在下颌骨囊肿的临床表现。
2.影像学检查可见明确的下颌骨囊肿影像。
(三)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为下颌骨囊肿(ICD10:K09.205)2.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如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四)标准住院日为5-7天。
(五)住院期间的检查项目。
1.必须检查的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血型;(2)凝血功能;(3)血生化;(4)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5)胸片、心电图;(6)曲面断层及CT检查。
2.根据患者病情进行的检查项目(1)诊断有疑问时可行活检术;(2)必要时行囊肿累及牙齿的根管治疗。
(六)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口腔医学分册》(中华口腔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选择牙源性颌骨病损切除术,其适应证为:1.下颌骨囊肿诊断明确;2.全身情况可耐受麻醉和手术,危及生命的全身合并损伤已经得到有效处置,生命体征稳定;(七)预防性抗菌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
1.抗菌药物: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15年版)》(国卫办医发〔2015〕43号)执行。
2.选用非限制级抗菌药物,预防性用药时间为术前0.5-1小时。
下颌骨囊肿继发感染者按照治疗性用药原则使用。
(八)手术日为入院第3-4天。
1.麻醉方式:局麻。
2.术前用药:非限制级抗菌药物(九)术后恢复为住院4-7天。
1.必须复查的检查项目:血细胞分析和影像学检查。
2.术后选用非限制级抗菌药物,预防性用药不超过48小时。
(十)出院标准。
1.生命体征平稳。
口腔科病种临床路径(6个)

口腔科病种临床路径(6个)卫生部112个病种临床路径之口腔科舌癌临床路径(2009年版)一、舌癌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舌癌(ICD-10:C01-C02)行舌癌扩大切除术或舌癌扩大切除术+颈淋巴清扫术1.舌癌扩大切除术(ICD-9-CM-3:25.3/25.4)2.颈淋巴清扫术(ICD-9-CM-3:40.4)(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口腔医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1.病史:局部常有慢性刺激因素(如锐利牙尖或残根);也可有白斑等癌前病损;或无明显诱发因素,病变发展较快。
2.体征:舌体局部溃疡或浸润块,也可外突呈菜花状,常有明显自发痛或触痛。
3.实验室检查:活组织检查病理明确为癌瘤。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技术操作规范-口腔医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军医出版社)选择舌癌扩大切除术或舌癌扩大切除术+颈淋巴清扫术,其适应证为:1.在肿瘤边界外1.5-2cm正常组织内扩大切除肿瘤;2.根据不同情况,颈部淋巴结可予以观察,或行选择性或治疗性颈淋巴结清扫术;3.病理明确颈部淋巴结转移的患者,建议行术后放疗。
(四)标准住院日≤14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符合ICD-10:C01-C02舌癌疾病编码。
2.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如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3.TNM分类:原发灶T1或T2,淋巴结N0或N1,远处转移M0。
(六)术前准备(术前评估)1-3天。
1.术前必须检查的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血型;(2)凝血功能;(3)肝肾功能;(4)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5)胸片、心电图。
2.根据病情可选择:(1)超声心动图和肺功能检查(老年人或既往有相关病史者);(2)必要时行曲面断层、CT、MRI检查。
(七)预防性抗菌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
1.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执行。
口腔医学临床路径(2019年版)

单纯疱疹临床路径(2019年版)一、临床路径标准门诊流程(一)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单纯疱疹(不伴有并发症)(ICD-10:B00.0、B00.1、B00.2、B00.9)。
行药物治疗为主的综合治疗。
(二)诊断依据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口腔医学分册(2016修订版)》(中华口腔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16),《临床技术操作规范·口腔医学分册(2017修订版)》(中华口腔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17),《口腔黏膜病学》(陈谦明,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年,第4版)。
1.各年龄均可发病,原发性单纯疱疹多见于6个月至2岁婴幼儿,复发性单纯疱疹可见于各年龄组。
2.可有单纯疱疹患者接触史,可有低热、头痛、咽喉肿痛、颌下淋巴结肿大等前驱症状与体征。
3.口腔黏膜任何部位及口周皮肤可出现成簇小水疱、糜烂与血痂等。
4.血常规检查白细胞计数一般无异常。
5.必要时可根据病损组织脱落细胞光镜检查、病原体检测或分离培养、血清抗体检测等辅助诊断。
6.病程约7~14天,可复发。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根据《临床技术操作规范·口腔医学分册(2017修订版)》(中华口腔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17),《口腔黏膜病学》(陈谦明,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年,第4版)。
经临床和(或)必要检查符合上述诊断依据,患者本人要求并自愿接受治疗,无药物治疗的禁忌证。
1.局部治疗。
2.全身治疗。
(四)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B00.0、B00.1、B00.2、B00.9单纯疱疹(不伴有并发症)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门诊治疗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五)首诊1.必须询问的病史:包括单纯疱疹患者接触史、发热史、口腔黏膜病损史、皮肤病损史、本次发病后的就诊、治疗情况等。
2.必需的临床检查:包括口腔黏膜病损和皮肤病损的检查。
口腔颌面外科诊疗指南和技术操作规范

口腔颌面外科诊疗指南和技术操作规范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一、患者诊疗前准备。
1. 患者需提供详细的病史资料,并进行口腔颌面外科相关的体格检查。
牙颌面畸形诊疗指南

牙颌面畸形诊疗指南(2022年版)第一部分总论一、概述由于各种先天及获得性原因导致颌骨生长发育异常而引起的颌骨体积、形态和空间位置的异常,造成患者牙 关系及口腔系统功能异常与颜面部形态异常者,称为牙颌面畸形。
以诊断和治疗牙颌面畸形为主要内容的学科称为正颌外科。
正颌外科的主要治疗策略是正畸正颌联合治疗,即结合手术前后的正畸治疗,通过正颌手术矫治牙颌面畸形。
目前正颌外科已经发展为口腔颌面外科的重要分支,也是一个较为成熟的学科分支。
二、适用范围本章的内容主要讨论正颌外科临床常见的牙颌面畸形。
三、诊断(一)临床专科检查牙颌面畸形的专科检查主要包括:1.面部正面形态检查:双侧颌面部对称性,瞳孔连线是否水平,双侧口角连线是否水平,鼻背、上唇中线、下唇中线及颏中线是否偏斜,面部上、中、下1/3是否等高,上唇高及颏唇高的比例,唇齿关系,微笑及大笑露龈情况等,颌面部肌肉情况检查。
2.面部侧面形态检查:侧貌面型(直面型,凹面型,凸面型),鼻唇角角度,上颌、下颌及颏部矢状向位置,鼻旁区丰满度,鼻唇角角度,审美平面,下颌角角度等。
3.颞下颌关节关节检查:开口度,开口型,关节弹响,关节区及颌面部肌肉触压痛等。
4.口内检查:牙齿数目,龋齿、牙周病、阻生齿及义齿情况,上下颌牙列中线是否对齐及与面中线的关系,牙齿排列是否整齐,牙弓形状,上下牙弓形态是否匹配, 曲线情况。
前牙及后牙区覆盖覆 情况,双侧上下颌第一磨牙关系。
(二)辅助检查影像学检查是诊断牙颌面畸形及制定治疗方案的重要辅助手段。
常用的影像学检查包括定位头颅正位片,定位头颅侧位片,曲面体层片,双侧颞下颌关节锥形束CT和/或大视野锥形束CT,颌面部螺旋CT。
基于定位头颅侧位片的头影测量分析及面型预测,是分析牙颌面畸形种类、预测手术效果及评价手术方案是否合理的必不可少的临床辅助资料。
伴有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患者,可通过定位头颅侧位片、锥形束CT或螺旋CT,分析气道二维宽度及三维体积,分析气道阻塞部位等。
口腔医学临床路径(2019年版)

单纯疱疹临床路径(2019年版)一、临床路径标准门诊流程(一)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单纯疱疹(不伴有并发症)(ICD-10:B00.0、B00.1、B00.2、B00.9)。
行药物治疗为主的综合治疗。
(二)诊断依据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口腔医学分册(2016修订版)》(中华口腔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16),《临床技术操作规范·口腔医学分册(2017修订版)》(中华口腔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17),《口腔黏膜病学》(陈谦明,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年,第4版)。
1.各年龄均可发病,原发性单纯疱疹多见于6个月至2岁婴幼儿,复发性单纯疱疹可见于各年龄组。
2.可有单纯疱疹患者接触史,可有低热、头痛、咽喉肿痛、颌下淋巴结肿大等前驱症状与体征。
3.口腔黏膜任何部位及口周皮肤可出现成簇小水疱、糜烂与血痂等。
4.血常规检查白细胞计数一般无异常。
5.必要时可根据病损组织脱落细胞光镜检查、病原体检测或分离培养、血清抗体检测等辅助诊断。
6.病程约7~14天,可复发。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根据《临床技术操作规范·口腔医学分册(2017修订版)》(中华口腔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17),《口腔黏膜病学》(陈谦明,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年,第4版)。
经临床和(或)必要检查符合上述诊断依据,患者本人要求并自愿接受治疗,无药物治疗的禁忌证。
1.局部治疗。
2.全身治疗。
(四)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B00.0、B00.1、B00.2、B00.9单纯疱疹(不伴有并发症)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门诊治疗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五)首诊1.必须询问的病史:包括单纯疱疹患者接触史、发热史、口腔黏膜病损史、皮肤病损史、本次发病后的就诊、治疗情况等。
2.必需的临床检查:包括口腔黏膜病损和皮肤病损的检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炎症口腔颌面部蜂窝织炎( cellulitis of mouth cavity and maxillofacial region )[诊断标准]1 .发病急、病程短、体温升高,白细胞总数升高,核左移。
2 .受累间隙红、肿、热、痛,功能障碍。
3 .脓肿形成的判定。
(1) 浅部脓肿:触诊有波动感。
(2) 深部脓肿:指压可有凹陷性水肿;穿刺能抽出脓汁;超声波检查出现液平。
4 .可并发严重并发症。
[检查项目及完成时间〕1 .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心电、胸透,须在 1 日内完成。
2 .凝血四项、血型,抗HIV及梅毒抗体须在1日内完成。
3 .肝功能、乙肝五项及丙肝抗体,须在1 日内完成。
4 .必要时X 线摄片,判定有否骨髓炎或确定病原牙。
[治疗原则]1 .应用抗菌药物。
2 .引流脓液。
3 .增强机体抵抗力。
[治疗计划]1 .应用抗菌药物,通常采用青、链霉素或其它广谱抗生素。
应按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选择有效抗生素。
2 .脓肿形成应立即切开引流。
口底弥漫性化脓性蜂窝织炎或全身中毒症状重者,应早期切开。
脓液引流不畅者,引流条可加入少量九一丹或五五丹。
3 .进食困难或高烧持续不退者,应补液并给激素及维生素C。
4 .体温超过39C者,应按高热常规处理。
5 .急性炎症消退后,去除病灶。
6 .切开引流后2周以上仍有大量脓液时,应摄X线片以排除骨髓炎。
[住院日数]全身症状缓解切开引流处无脓液排出后2〜3日或病灶清除术后创口愈合后1〜2日。
[疗效判定]1 .治愈标准全身症状消失,切开引流处无脓液排出。
2 .好转标准全身症状缓解,切开引流处尚有脓液排出。
化脓性颌骨骨髓炎( pyogenic osteomyelitis of jaw bone )[诊断标准]l .急性期(1 )起病急骤,体温升高。
白细胞总数升高,核左移。
(2)颌骨剧痛。
数个牙齿松动,叩痛。
并可有牙周袋溢脓,发生于下颌骨者可有下唇麻木。
(3)局部及软组织肿胀、充血,可发急性蜂窝织炎。
(4)可引起严重并发症。
2 .慢性期(1)多有急性发作或肿胀反复发作史。
(2)发生于下颌骨者多有下唇麻木。
(3)多有瘘管存在,长期溢脓。
(4)有时可见死骨排出或探及活动的死骨,严重者可发生病理性骨折。
(5)X线片显示骨质破坏,吸收现象与增生现象同时存在。
( 6 )临床上分为中央性与边缘性两类。
前者多为牙源性根尖感染引起,后者多继发于冠周炎或嚼肌间隙蜂窝织炎。
增生性骨髓炎多属边缘性。
[ 检查项目及完成时间]1 .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心电、胸透,须在1 日内完成。
2 .凝血四项、血型,抗HIV及梅毒抗体须在1日内完成。
3 .肝功能、乙肝五项及丙肝抗体,须在1 日内完成。
4 。
颌骨X 线摄片,须在2 日内完成。
[ 治疗原则]l .急性期消炎、引流。
2 .慢性期引流、清除病灶、消炎。
[ 治疗计划]1 、急性期。
( 1 )治疗同颌面部蜂窝织炎。
( 2)尽早拔除患牙。
2 .慢性期( 1 ) 局部冲洗、换药、每日 1 一次或 2 次。
( 2) 清除病灶手术:搔刮术、死骨摘除术。
( 3) 抗菌药物:最好根据药物敏感试验结果选用。
[住院日数]3 周〜3个月。
[ 疗效判定]1 .治愈标准病灶切除,症状消失,切口愈合。
2 .好转标准病灶基本切除,症状好转。
面颈部淋巴结炎( lymphnoditis of facial and neck regions ) [ 诊断标准]1 .多有上呼吸道感染或慢性病灶病史。
2 .急性淋巴结炎(1) 发病急,进展快。
(2) 可有轻重不等的全身反应。
(3) 淋巴结迅速肿大,明显压痛;可粘连或发展成蜂窝织炎。
(4) 可出现严重并发症。
3 .慢性淋巴结炎(1) 病程较长,或曾有急性炎症及反复发作病史。
(2) 应与慢性颌下腺炎、颈部淋巴结转移癌鉴别。
(3) 一般化脓菌感染者口腔或咽部多有感染病灶,好发于颌下、颏下,常仅为2〜3 个淋巴结肿大,质中等多能活动,有时有压痛。
结核菌感染者可有肺结核史。
好发于颈浅及颈深部,常为多个淋巴结肿大,较硬,质中等,可有活动。
多有粘连,破溃可形成瘘管,排出干酪样脓液,结核菌素试验可为阳性。
[检查项目及完成时间]1 .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心电、胸透,须在1 日内完成。
2 .凝血四项、血型,抗HIV及梅毒抗体须在1日内完成。
3 .肝功能、乙肝五项及丙肝抗体,须在1日内完成。
4 .血沉,须在1 日内完成。
5 .结核菌素试验,须在1日内完成。
[治疗原则]控制感染;引流;手术。
[治疗计划]1 .急性淋巴结炎治疗同蜂窝织炎。
2 .一般化脓感染的慢性淋巴结炎去除日内或咽部病灶,如仍不消退,可予观察。
3. 结核性淋巴结炎(1)应用抗结核药物。
(2)局部抗结核药物封闭:异烟肼100mg或链霉素0.5g ,可加入适量普鲁卡因,隔日1次,一般10次为1疗程。
(3)单个活动之淋巴结,肺部又无活动性结核病灶者,可手术摘除。
术后仍应继续服用抗结核药物 6 个月。
(4)已破溃者可行刮除术,创口不愈合用链霉素纱条换药。
(5)凡脓肿接近破溃者,可先行切开引流术,待炎症好转后再行病灶刮除术。
[住院日数]2 〜4周。
[疗效判定]1 .治愈标准(1 )急性淋巴结炎:症状消失,引流无脓液流出。
(2)慢性淋巴结炎:病灶消除。
(3)结核性淋巴结炎:病灶切除或消退,切口愈合。
2 .好转标准(1)急性淋巴结炎:症状缓解。
(2)慢性淋巴结炎:病灶缩小。
(3)结核性淋巴结炎;病灶基本切除,症状好转。
第二节骨折颌面骨骨折(fracture of facial bones )[诊断标准]1 .有损伤病史。
2 .面部畸形,局部肿胀,压痛,淤斑,牙龈撕裂或伴软组织开放性损伤。
3 .咬合关系错乱或开合(上、下颌骨骨折)或开口受限(颧骨骨折)4 .神经压迫症状下颌骨骨折:下唇麻木。
上颌骨折或颧骨骨折可出现复视或鼻出血、结膜及眶周皮下淤血。
眶下区麻木。
5 .X线摄片可见骨折线。
[检查项目及完成时间]1 .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心电、胸透,须在1 日内完成。
2 .凝血四项、血型,抗HIV 及梅毒抗体须在1 日内完成。
3 .肝功能、乙肝五项及丙肝抗体,须在1 日内完成。
4 . X线摄片,颌面部CT须在2日完成。
[治疗原则]1 .伴有颅脑损伤、休克、大出血、窒息等严重情况者应先行急救。
2 .软组织损伤先行清创缝合术或同时作骨折复位及内固定术。
3 .骨折复位、固定。
[治疗计划]1 .骨折复位(1)手法复位。
(2)牵引复位:多用于陈旧性骨折。
(3)手术复位:欲行骨间结扎固定者,或陈旧性骨折牵引不能复位者。
2 .骨折复位后应行固定(1)单颌结扎。
(2)颌间结扎。
(3)骨间结扎。
(4)口外固定:吊颌绷带,不锈钢针外固定器等的固定。
(5)围绕结扎。
(6)其它各种夹板固定器的固定。
3 .固定方法的选择(1)下颌骨骨折:①骨折两端均有牙齿者,行单颌结扎或颌间结扎;②骨折一端有牙齿,一端无牙齿者,骨间结扎加颌间结扎;③骨折两端均无牙齿者,骨间结扎或颌周结扎;④固定4〜6周。
(2)上颌骨骨折:可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骨折固定方法,但要注意务必以颅骨作为固定点,而不能单以下颌骨作为固定点,并要恢复正常咬合关系,固定3〜 4 周。
(3)颧骨、颧弓骨折:复位后可作适当固定,但注意局部勿再受外力撞击或受压而致再移位;粉碎性骨折可采用上颌窦填塞复位法固定3〜4周。
4 .应用抗菌药物控制感染。
5 .流质或半流质饮食。
6 .保持口腔卫生。
[住院日数]10 〜14日。
〔疗效判定〕1 .治愈标准骨折复位良好,咬合关系正常,软组织伤口愈合。
2 .好转标准骨折基本复位,咬合关系欠佳或尚有软组织伤未愈合。
第三节先天性疾病皮样囊肿手表皮样囊肿(dermoid cyst and ipidermal cyst )[诊断标准]1 .多见于儿童及青年。
生长缓慢,囊肿小时无症状。
2 .好发于口底中部,眼睑、额、鼻、眶外缘、耳后等处,呈圆形。
3 .肿块质地中等硬度,坚韧而有弹性,似面团样。
4 .与周围组织、皮肤、粘膜均无粘连(继发感染时可有粘连)。
5 .在口底部位于下颌舌骨肌及颏舌骨肌以上者,向口内突出。
体积增大时可将舌推向后上方影响语言、甚至发生吞咽和呼吸功能障碍。
位于下颌舌骨肌和颏舌骨肌以下者向口外突出。
6 .穿刺可抽出白色或淡黄色豆渣样脂状半流体,镜下可见有脱落的上皮细胞,毛发和皮脂腺等结构。
[检查项目及完成时问]1 .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心电、胸透,须在1 日内完成。
2 .凝血四项、血型,抗HIV及梅毒抗体须在1日内完成。
3 .肝功能、乙肝五项及丙肝抗体,须在1 日内完成。
4 .额、鼻、眶外缘、耳后等处有时可摄X线片,检查与骨质的关系,须在2 日内完成。
〔治疗原则〕手术彻底摘除。
[治疗计划]发生于口底凸向口内者,在口底粘膜上作切口。
凸至颏下者,在皮肤上作切口。
[住院日数]术前住院3日,术后住院7〜9日。
[疗效判定]1 .治愈标准病灶完全切除,切口愈合。
2 .好转标准病灶部分切除。
甲状舌管囊肿、甲状舌管瘘(thyroglossal cyst , thyroglossal fistula )[诊断标准]1 .颈正中线附近圆形肿物,多无自觉状,生长缓慢,直径1〜5cm不等。
2 .肿物质软,周界清楚,与表面皮肤及周围组织无粘连,位于舌骨体附近者,与舌骨体之间可有坚韧的索条相连。
3 .位于舌根附近者,可有吞咽障碍和语言不清,经舌盲孔与口腔相通后可继发感染也穿刺可抽出透明,微混浊的黄色稀薄或粘稠液体,甚至可呈胶冻状(感染后可为白色或褐色水样液)5 .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多见于1〜10岁儿童。
6 .继发感染则愈加肿大,发红、疼痛,周围粘连,界限不清,自溃或切开则成瘘,长期溢出少量粘液或脓性粘液。
1317 .必要时需作同位素碘131扫描,除外舌异位甲状腺(常位于舌根或盲孔部)。
8. 甲状舌管瘘可作碘油造影检查瘘管行径。
[检查项目及完成时间]1 .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心电、胸透,须在1日内完成。
2 .凝血四项、血型,抗HIV及梅毒抗体须在1日内完成。
3 .肝功能、乙肝五项及丙肝抗体,须在1日内完成。
1314. 为除外舌异位甲状腺需作碘131扫描。
5 .瘘管碘油造影,须在3日内完成。
[治疗原则]手术切除。
[治疗计划]1 .继发感染者全身应用抗菌药物,局部瘘管每日换药,使引流通畅,无急性炎症时方可手术。
2 .碘油造影查明瘘管行径。
3 .手术应彻底切除囊肿,瘘管,同时切除中段舌骨,如瘘管在舌盲孔处出现瘘囗,应连同周围粘膜一并切除然后缝合。
[住院日数]术前3天,术后7〜9日。
[疗效判定]1 .治愈标准病灶连同中段舌骨一并切除,切口愈合。
2 .好转标准病灶未全切除或未切除中段舌骨。
鳃裂囊肿及瘘( branchial cleft cyst and branchial fistula ) [诊断标准]1 .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大多在20〜50岁,第一鳃裂囊肿及瘘绝大多数在20 岁以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