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 认识自己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3.1 认识自己 教案-2022-2023学年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

3.1 认识自己 教案-2022-2023学年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三课发现自己第一框认识自己教学设计课题:认识自己课时:1课时一、【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认识自我的兴趣,培养乐观自信的态度,树立自信心,形成正确的人生奋斗目标。

能力目标:初步学会认识自我的方法,能正确认识自我。

知识目标:了解认识自我的重要性及正确认识自我的途径。

二、【重点难点】重点:正确认识自我的重要性。

难点:如何正确认识自我。

三、【教学方式】讲授法;角色扮演法;情景教学法;案例分析法四、【学习方式】课前预习;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五、【教学过程】(一)、复习巩固(二)、情景导入(漫画导入)师:观看漫画:.小鸡:“我会捉虫,你会吗?”。

小鸭:“我会游泳,你会吗?”师: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也有自己的不足,“金无足赤,人无完人”。

今天,我们就针对这一课题展开讨论,我们学习-------认识自己。

(三)、讲授新课1.【活动一:合作探究】(5分钟)作业交流:小鸡小鸭的自我认识方式对吗。

思考:为什么?生:不对,它们只看到自己的长处。

生活中你遇到过类似的事情吗?2.【活动二:合作探究】正确认识自己对你的人生有何意义?(5分钟)生回答:(勾画标记在课本上)师:了解正确认识自己的意义后,我们继续探讨3.【活动三:合作探究】怎样正确认识自己?(5分钟)提问:(并要求学生识记后抽查)4.【活动四:讲练结合,学以致用】判断下列言行,他们认识自己运用了什么方法?(5分钟)(1)“吾日三省吾身”()(2)“当局者迷,旁观者清”()(3)“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 ) (4)”知人者智,自知者明”()(指定学生回答)5、自主研讨:自主评价,通过自我认识自己,有何重要意义?(教材P29页)(5分钟)(学生自己探讨并齐读)自主研讨:他人的评价对我们有何意义?你打算怎样对待他人的评价?(教材P30页)师总结:“既不能盲从,也不能忽视,慎重对待,理智处理。

2.1认识自己(大单元教学设计)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统编版2024)

2.1认识自己(大单元教学设计)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统编版2024)

第一单元少年有梦第二课正确认识自我2.1认识自己大单元教学设计一、单元教学规划(一)主题名称:新生活中的成长(二)主题概述:1.本单元以“新生活中的成长”为主题,体现了学生初中生活的基调,映射出全套教材的青春文化底色,孕育了道德与法治课程核心价值观的萌芽,是各单元内容设计的基础。

围绕“新生活中的成长”这一主题,引领学生踏上成长的节拍,体会角色变化的意味,了解初中阶段对于人生的意义和价值,为未来的生活确立崭新的目标,并建立努力就有改变的生活信念。

引导学生关注发展中的自己,客观的评价自己,愉快地接纳自己,努力发掘自己的潜能,学会用发展的眼光看待自己、激励自己,逐步形成健康的自我概念。

带领学生走进学习新天地,建立学习新概念,拓展对学习的认识和理解,树立终身学习意识,激发生命成长的原动力,学会学习。

2.通过分析课标及教材内容,梳理本单元知识结构,体现结构化(如下图)3.从单元整体视角出发,在重点研读分析教材的基础上参照课程标准,并结合生活价值提取出“热爱生活,正确认识自己,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单元大概念。

在大概念的引领下,立足“新生活中的成长”主题,采用现实情境转化为问题或任务的方式呈现教材内容,以“新生活—新自我—新梦想”为主线,构建筑梦篇、发现篇、学习篇的三个切入完整成长链条,构成了以生活逻辑为线索的单元教学设计,体现了立足单元主题,统筹单元活动,实现了单元内容的整体性。

每课时都以议题的形式呈现和解决问题,通过情境创设、方法指引、策略探究和发现陈述等方式,力求实现学科内容的学习,体现情境化、建构性、活动型的议题式教学特征。

(三)主题学情分析:1.初中学生是一个处在由儿童向青少年时期过渡的特殊群体,具有既幼稚又成熟、半儿童半成人的特点,他们朝气蓬勃,充满活力,思想活跃,但认知能力、思维方式、人格特点及社会经验等都有待进一步发展。

编织人生梦想是青少年时期的重要生命主题,所以他们将在中学时代去继续追寻自己的梦想,这符合这个阶段学生的心理特点,也符合他们的心理需求。

部编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1.3.1认识自己》教学设计

部编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1.3.1认识自己》教学设计

部编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1.3.1认识自己》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部编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1.3.1认识自己》一课,主要让学生通过自我观察、自我反思和自我评价,了解自己的特点、优点和不足,培养学生正确认识自己、接纳自己的态度,提高学生自我认识的能力。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三个部分:自我观察、自我评价和自我接纳。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个体差异较大,对自己的认识和理解各有不同。

大部分学生愿意通过各种方式了解自己,但部分学生可能因为性格、环境等因素,对自己的认识存在一定的偏差。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己,培养学生的自我接纳能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自我观察,了解自己的特点、优点和不足。

2.培养学生正确认识自己、接纳自己的态度。

3.提高学生自我认识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通过自我观察、自我评价和自我接纳,正确认识自己。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学会自我接纳,培养积极的人生态度。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各种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2.讨论教学法: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3.案例分析法:精选典型案例,引导学生分析、思考,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教学材料,如PPT、案例、视频等。

2.设计好教学过程中的各种情境和问题。

3.准备课堂评价表,用于评价学生的表现。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一组图片,图片中的人物都在做着自己喜欢的事情,让学生观察这些人物,并思考:他们都做了些什么?他们为什么会这样做?引导学生思考自己的兴趣爱好,为接下来的自我观察做铺垫。

2.呈现(10分钟)呈现教材中的自我观察表,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勾选自己认为符合自己的特点。

然后,让学生分享自己的选择,并说明原因。

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们正确看待自己的优点和不足,让他们明白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点,没有绝对的好与坏。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认识自己》精品教案(含教学反思)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认识自己》精品教案(含教学反思)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认识自己》精品教案(含教学反思)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道德意识的重要性,认识自己的道德意识。

2.掌握辨认道德问题的能力,提高自己的道德品质。

3.明确法律的作用,了解自己应当遵守的法律规定。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学习并认识自己的道德意识。

2.学会辨别道德问题,提高自己的道德品质。

三、教学方法:1.情景教学法。

2.小组合作学习法。

3.讨论与交流法。

四、教学资源准备:1.课本《认识自己》的教学课件。

2.学生的道德观测表。

3.小组合作学习的讨论题。

五、教学过程:1.导入与激发兴趣(5分钟)通过播放一段视频、音频或图片,让学生思考或讨论一个与道德意识相关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2.展示与讨论(10分钟)展示一些道德问题的例子,让学生讨论如何正确处理这些问题,并引导学生从中找出道德问题的特征。

3.引导学习(10分钟)导入《认识自己》这篇课文,通过教师讲解与学生朗读的方式,让学生了解什么是道德意识,以及为什么要重视自己的道德意识。

4.学习实践(15分钟)学生根据教师的指导,完成道德观测表的填写,记录自己在日常生活中的一些道德行为,以及发现的一些道德问题。

5.小组讨论(10分钟)将学生分为小组,给每组发放一些案例或问题,要求小组成员进行讨论,找出案例或问题中的道德问题,并提出解决的建议。

6.全班分享(10分钟)每个小组选择一名代表,向全班汇报他们的讨论结果,并进行交流与讨论。

7.课堂总结(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让学生再次强调道德意识的重要性,以及如何提高自己的道德品质。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使用了情景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习法和讨论与交流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观察和讨论,逐渐认识到了道德意识的重要性,并提高了自己辨认道德问题的能力。

虽然本节课的时间安排较为紧凑,但通过合理的任务设计和教学方法的运用,使得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3.1认识自己(教学设计)七年级道法上册(部编版)

3.1认识自己(教学设计)七年级道法上册(部编版)

3.1 认识自己教学设计课题 3.1 认识自己单元第一单元学科道德与法治年级七年级上册学习目标政治认同:知道正确认识自己的重要性,在处理好与他人的关系中践行友善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道德修养:客观认识和对待自己,正确对待他人的评价,养成自强自律、相互尊重的道德品质。

法治观念:处理好与他人的关系中要遵守相应法律法规。

健全人格:掌握正确认识自己的方法,学会理解、宽容和善待他人,具备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的生活态度。

责任意识:提高自我认识程度,开发自身潜能,履行社会责任。

重点知道认识自己的重要意义,客观认识和对待自己。

掌握正确认识自己的正确方法,正确对待他人的评价。

难点掌握正确认识自己的途径和方法,更好地理解、宽容和善待他人。

提高自我认识程度,开发自身潜能,养成自强自律、相互尊重的道德品质。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温故知新怎样学会学习?大家喜欢做性格测试吗?喜欢看星座吗?为什么?思考并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引发学生兴趣,同时为后面的内容做好铺垫讲授新课一:人贵自知先想一想:你认识自己吗?为什么要认识自己?我们应该怎样正确认识自己?如果他们...思考:正确认识自己的天赋与特长有什么意义呢?“认识自己”一直都是一个重要的命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组织学生讨论指导学生讨论归纳总结推动学生关注自我,探寻自我,从而让自己更好地发展。

促进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是思考:在这个寓言故事中,青蛙为什么会遭到嘲讽呢?提示:青蛙没有正确认识自己,没有认识到自己的禀赋和独特性。

最终在“自大”中丧命探究分享P27思考:(1)你如何看待小刚对自己的认识?(2)这样的认识给他带来怎样的影响?(3)小刚的案例给我们哪些启示?归纳:1、正确认识自己的重要性二:多把尺子量自己思考一:你对自己的认识有多少?完成句子,越多越好哦!思考二:你是怎样得出这些认识的?是从他人对你描述,还是通过自我观察得到的?教师小结:我们可以从生理、心理、社会等方面来认识自己:可以从身体特征和生理状况来认识自己,如自己的身材、相貌、体能、性别等;可以从个性心理特征来认识自己,如性格、气质等;可以从在群体中的关系来认识自己,如自己在家庭或班级中的角色等。

统编版(2024)-认识自己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

统编版(2024)-认识自己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

《认识自己》教学设计课题名称:认识自己课程课时:1课时教材内容分析:“认识自己”是统编版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的重要内容。

七年级学生正处于自我意识发展的关键时期,对自我的认识逐渐增强,但往往存在片面性和不稳定性。

本部分内容旨在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己,了解认识自己的途径和方法,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自我观念,为其身心健康发展和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奠定基础。

教材通过案例分析、自我反思等形式,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认识自己,培养学生的自我认知能力。

课标目标:1.成长中的我:能够客观地认识自我,积极接纳自我,不断完善自我。

2.我与他人和集体:学会与他人交往,在交往中正确认识自己和他人,提高人际交往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认识自己的重要性;认识自己的途径和方法。

2.教学难点:如何正确对待他人的评价;如何将认识自己的方法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课的类型及主要教学方法:新授课。

主要教学方法有案例分析法、小组讨论法、活动体验法。

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5分钟)教学环节:故事导入。

教师活动:“同学们,老师先给大家讲一个小故事。

有一只小狮子,它总是觉得自己很弱小,什么都做不好。

但是有一天,它在森林里遇到了危险,却勇敢地保护了自己和小伙伴。

从那以后,它才发现自己原来也很强大。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呢?”学生活动:学生思考后回答,有的说要勇敢面对困难,有的说要发现自己的优点等。

设计意图:通过故事导入,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出认识自己的主题。

目标达成预测:学生对故事产生兴趣,初步思考认识自己的重要性。

2.案例分析(10分钟)教学环节:案例展示。

教师活动:展示几个关于认识自己的案例,如小明通过参加社团活动发现了自己的绘画天赋;小红因为过于在意别人的评价而变得不自信等。

“同学们,看完这些案例,你们有什么感受呢?”学生活动:学生甲:“我觉得认识自己很重要,可以让我们发现自己的优点和潜力。

”学生乙:“我觉得不能太在意别人的评价,要有自己的判断。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3.1《认识自己》教学设计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3.1《认识自己》教学设计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3.1《认识自己》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认识自己》是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第一课。

本课旨在帮助学生理解自我认识的重要性,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己,明确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培养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为今后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他们开始对自己的外貌、性格、能力等方面进行探索。

然而,由于生活经验不足,认知水平有限,他们在认识自己时往往存在一定的偏差。

因此,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己,学会用全面的、发展的眼光看待自己。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懂得自我认识的重要性,认识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不足。

2.培养学生用全面的、发展的眼光看待自己,树立自尊心和自信心。

3.引导学生学会如何正确地认识和评价自己,为今后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懂得自我认识的重要性,学会用全面的、发展的眼光看待自己。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的优点和不足,树立自尊心和自信心。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自我认识的重要性。

2.讨论教学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引导学生学会如何正确地认识和评价自己。

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让学生深入理解自我认识的意义。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案例和图片,用于课堂分析和讨论。

2.设计好课堂活动和练习题,确保教学过程顺利进行。

3.准备好教学PPT,突出重点内容。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一组图片,内容包括各种职业、性格特点等。

让学生观察这些图片,并思考:这些图片中的主人公有什么共同点?他们是如何看待自己的?2.呈现(10分钟)通过PPT呈现本节课的主题《认识自己》。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我们要认识自己?认识自己对我们有什么意义?3.操练(10分钟)分组讨论:让学生分成小组,讨论自己认为自己有哪些优点和不足。

讨论结束后,每组选一名代表进行分享。

认识自己-部编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案

认识自己-部编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案

认识自己-部编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认识自己”的重要性;
2.掌握做好自我介绍的方法;
3.探究并运用正确的评价方法。

二、教学重点
1.了解自己,做好自我介绍;
2.掌握正确的评价方法。

三、教学难点
如何更好地理解自己,做好自我介绍。

四、教学步骤
步骤一:引入教学
通过调查问卷了解学生对自我介绍和评价的看法,引起学生对本节课的兴趣。

步骤二:了解自己
1.使用身边的事例引导学生思考怎样认识自己;
2.课堂分组,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并让每组选一名同学进行自我介绍;
3.班级集体评价,引导学生探究正确的评价方法。

步骤三:做好自我介绍
1.要点讲解:衣着整洁得体、表情自然、声音响亮清晰、文字简练、主题突出;
2.学生自我介绍训练。

步骤四:正确评价
1.课堂分组,进行学生的互评练习;
2.分享出错的经验,让学生反思。

步骤五:作业布置
完成自我介绍的写作,并在班级内交流互评。

五、教学评价
1.检查学生对自我介绍与评价的理解程度;
2.分享出色的自我介绍,并具体分析成功的原因;
3.针对学生反馈进行课堂总结和改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2021学年春季部编版(统编)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
材料二:妈妈认为我很懒,在邻居眼里,我是个勤快的女孩子;奶奶说我
淘气得像“假小子”;爸爸说我已经长大了,妈妈却说我还很小
材料三:在女同学眼里,我是她们的朋友;在男同学眼里,我就成了一个
骄傲自大的人
提问: 1、不同的人对“我”的评价各不相同,你怎么看待这些不同?
学生回答:他人评价有助于我们形成对自己更为客观、完整、清晰的认识。

教师问:同学们想一想“我”是怎样认识自己的?
学生回答:通过他人评价。

2、你觉得“我”该如何对待这些评价?
(引导学生参照课本内容回答)
我们要重视他人的态度与评价,但也要客观冷静分析,既不能盲从,也必
能忽视。

用理性的心态面对他人的评价,是走向成熟的表现。

知识链接:
正确对待他人评价的方法:用心聆听;勇于面对;平静拒绝。

学生总结:学生谈心得和体会
教师小结:
认识自己是一个过程。

随着年龄的增长、生活阅历的增加,我们不断探索
自己、发现自己、发展自己,我们就可能成为更好的自己。

四、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

我懂得了。

布置作业必做题选做题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