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髓损伤康复护理路径
脊髓损伤康复护理措施及指导

脊髓损伤康复护理措施(一)康复病区的条件及设施1.康复病区应宽敞,病床之间不应小于 1.5m,使轮椅有足够的空间,方便病人移动及日常活动。
病床应选择带有床档的多功能床,并应备有大小不同的软垫,满足病人康复需求。
病房床头、走廊、卫生间、淋浴间均应安装呼叫器。
2.病区地面是保证脊髓损伤病人活动安全的重要内容,应平整、防滑、有弹性不易松动的表面材料,保证病人行走、训练、轮椅使用安全可靠。
3.卫生间应无台阶、门宽大、应安装防滑道并侧拉,坐便两侧有扶手;水龙头应安装长柄,建造截瘫病人使用方便的洗澡设施,淋浴应有软管喷头,方便病人使用。
4.病区走廊应安装扶手,利于行走训练。
(二)急性期康复护理措施急性期是指脊髓损伤后约6~8周内,主要问题是脊柱骨折尚不稳定,咳嗽无力呼吸困难,脊髓休克。
此期主要防止并发症,其次维持关节活动度和肌肉的正常长度,进行肌力和耐力训练,为过渡到恢复期治疗做准备。
脊柱、脊髓损伤病人早期急救处理极为重要,急救措施的正确及时与否,决定病人的预后。
不完全脊髓损伤可因急救处理不当而造成完全性损伤,完全性损伤可因急救处理不当造成损伤水平上升。
对颈脊髓损伤病人,上升一个节段就意味着康复目标的降低及残疾程度的增加。
1.正确体位的摆放急性期卧床阶段正确的体位摆放,不仅有利于损伤部位的愈合,而且有利于预防压疮、关节挛缩及痉挛的发生。
(1)仰卧位:四肢瘫病人上肢体位摆放时应将双肩向上,防止后缩,肩下的枕头高度适宜,双上肢放在身体两侧的枕头上,肘伸展,腕关节背屈30° ~ 45°以保持功能位,手指自然屈曲,手掌可握毛巾卷。
截瘫病人上肢功能正常,采取自然体位即可。
四肢瘫及截瘫病人下肢体位摆放相同。
髋关节伸展,在两腿之间放1-2个枕头,以保持髋关节轻度外展。
膝关节伸展,膝关节下可放小枕头,以防止膝关节过度伸展。
双足底可垫软枕,以保持踝关节背屈,预防足下垂的形成,足跟下放小软垫,防止出现压疮。
脊髓损伤恢复期康复临床路径

二、脊髓损伤恢复期康复临床路径表单
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脊髓损伤恢复期(ICD-10:T09.300)
患者姓名:
性别: 年龄: 门诊号:
住院号:
住院日期: 年 月 日 出院日期: 年 月 日 标准住院日: 天
时间
主 要 诊 疗 工 作
住院第 1 天
□ 询问病史及体格检查 □ 完成病历书写 □ 完善辅助检查 □ 上级医师查房与入院康复评定 □ 初步确定诊断及治疗方案 □ 安全告知 □ 签订相关医疗文书及项目实施协议
住院第 8-19 天
□ 各级医师查房 □ 观察病情变化,完善康复
评定,调整康复治疗方案 □ 拟定中期康复评价; □ 完成中期康复评价,调整
康复治疗方案 □ 落实康复治疗 □ 相关科室会诊
住院第 20-27 天 (出院前日)
□ 上级医师查房,末期康 复评定明确是否出院
□ 完成出院记录、病案首 页、出院证明书等
3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 ICD10:T09.300 脊髓损伤编码。 2.经急性期完成临床药物治疗和/或手术治疗后,生命 体征相对稳定,但有持续性神经功能障碍,或出现影响功能 活动的并发症,影响生活自理和回归家庭、社会,并符合卫 生部《脑卒中等8个常见病种(手术)康复医疗双向转诊标 准(试行)》(卫办医政函〔2013〕259号): (1)生命体征平稳。 (2)骨科或神经外科专科处理结束,脊柱基本稳定。 (3)脊髓损伤相关临床实验室检查指标基本正常或平 稳。 (4)接受系统康复诊疗后仍存在功能障碍,需继续住 院康复治疗。无严重肺部感染、呼吸功能障碍、泌尿系感染、 压疮、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等并发症,或以上并发症已得到 较好控制。 3.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 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 入路径。 (七)住院期间辅助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①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 ②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凝血功能。 ③ 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梅毒、艾滋病等);
脊髓损伤患者的康复护理方法

03
康复护理方法
物理疗法
运动疗法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运动治疗方案。在康复医师或治疗师的指导下,进行主动或被动的关节活动 、肌肉收缩训练、平衡协调训练等,以促进肌肉力量的恢复和关节活动度的增加。同时,结合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的训练,提高患者的自理能力和生活质量。
物理因子疗法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物理因子疗法进行治疗。例如,电疗可以通过电流刺激促进肌肉收缩和神经再 生;超声波可以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和组织营养;磁疗可以缓解疼痛和促进炎症消散。治疗过程中应注意观察患者 的反应,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教导患者适应新的生活方式和环境, 如使用轮椅、拐杖等辅助器具,以及 日常生活技能,提高独立生活的能力 。
预防并发症
01
02
03
预防褥疮
定期翻身、清洁皮肤和保 持干燥,以预防褥疮的发 生。
肺部护理
鼓励患者进行深呼吸、咳 嗽和吹气球等练习,以保 持肺部通畅,预防肺部感 染。
泌尿系统管理
定期排尿、清洁尿道口和 膀胱训练,预防泌尿系统 感染和结石。
根据损伤程度和部位,脊髓损伤 可分为完全性损伤和不完全性损 伤,以及高颈段损伤和低颈段损 伤等。
病因与病理
病因
脊髓损伤的常见原因为交通事故、跌 倒、运动损伤、暴力等。
病理
脊髓损伤后,神经细胞受到压迫、出 血、坏死等损害,导致神经传导中断 或异常。
临床表现与诊断
临床表现
脊髓损伤患者可能出现感觉障碍、运动障碍、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等症状,如肢 体瘫痪、麻木、大小便失禁等。
心理护理
情绪支持
关注患者的情绪变化,提供积极的情绪支持。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沟通关系,倾听他们的 感受和困惑,给予安慰和鼓励。同时,向患者传递积极的生活态度和应对策略,帮助他
脊髓损伤的康复流程及其应用

脊髓损伤的康复流程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 SCI)往往造成不同程度的四肢瘫或截瘫,是一种严重致残性的创伤。
致伤原因很多,如高处坠落、车祸、暴力打击或砸伤、体育运动、刀伤或枪伤等。
脊髓损伤患者的康复应从受伤现场急救开始,并需要多学科医务人员协作,患者及其亲属,以及心理、教育、职业、社会工作者的全面介入,根据不同的损伤水平和不同的康复分期制订不同的康复流程,实施全面康复。
这样,可有效地预防各种严重并发症,提高患者存活率和生活质量,树立患者的康复信心,缩短康复医疗时间和减少费用,使他们及早重返社会。
1 SCI的康复流程1 1整体康复流程发病→急救(ICU) →病区→首次评价→中期评价→终期评价(出院)。
ICU介入人员:医师、护士、运动疗法(PT)士、作业疗法(OT)士等;入院后介入人员:医师、护士、PT士、心理工作者、社会工作者等。
1 2各期的康复流程根据脊髓损伤的水平、类型及残存的运动感觉功能,患者的年龄、体质和有无复合伤、各期的特征等情况,确定康复目标,制订康复流程。
SCI患者的康复流程为:1 2 1卧床期急性不稳定期(1~4周):临床处理:运送与急救,预防加重,明确诊断,早期治疗,整复与制动,预防并发症;康复护理:Ⅰ级护理或特护,监测生命体征,呼吸道管理,定时变换体位,留置导尿管,生活护理,心理护理。
急性稳定期(4~8周):临床处理:恢复脊柱稳定性,防治并发症,支持疗法,中医疗法;康复护理:Ⅱ级或Ⅰ级护理,辅助翻身,二便管理,饮食护理,指导床上活动,心理护理。
卧床期康复评定为初期评定(入院~1周内床旁),内容包括掌握伤情和残存功能,找出存在问题,制定康复目标,制定训练计划。
康复训练:床旁训练,体位放置,被动ROM,肌力维持,肺部PT,上肢手支具,PT、OT室训练,ROM训练,肌力增强,斜床站立,翻身起坐,ADL训练。
社会心理康复:心理评定家庭情况调查,心理咨询,心理治疗。
脊髓损伤的康复护理常规

脊髓损伤的康复护理一、护理评估1、观察病情变化和肢体功能恢复情况。
2、观察有无并发症发生,如呼吸系统感染,自主神经反射亢进,深静脉血栓形成等。
3、评估患者损伤平面及程度,还有运动功能、感觉功能等其它各系统功能的情况。
4、评估患者心理状况。
二、护理措施1、保持肢体功能位,按时轴线翻身,预防压疮。
2、进行主、被动运动及按摩,防止肌肉萎缩及关节痉挛。
3、卧床期保持脊柱平直位,病情许可下逐步抬高床头,行坐位耐性训练。
4、饮食护理:脊髓损伤早期因交感神经功能下降,肠蠕动减慢,消化液分泌减少,食物缺乏,腹胀等,应静脉补充营养。
待2-3周患者肠蠕动恢复后,给予高蛋白,高维生素,富含纤维素的食物。
5、生命体征平稳后,早期进行床上主动、被动运动,以防肌肉萎缩。
6、保持呼吸道通畅,定时翻身、叩背等,鼓励患者做深呼吸动作、进行有效咳嗽,指导呼吸训练。
7、做好皮肤护理,感觉障碍部位禁用热水袋保暖。
三、健康指导要点1、忌烟、酒、辛辣食物,多饮水,多食粗纤维食物。
2、康复初期:(1)可进行轮椅到床,床到轮椅的转移训练;(2)日常生活活动训练;(3)患者耐力及残余肌力的加强训练。
3、教育患者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正确对待目前的残疾状态,充分利用残存功能去代偿致残部分功能,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4、加强二便管理教育,一定要使患者学会自己处理大小便,高位截瘫患者的家属学会协助患者处理大小便。
四、注意事项1、患肢皮肤感觉差,防止烫伤,行走训练及使用步行架时应有人陪同,防止跌倒。
2、每日观察压疮好发部位的皮肤情况,预防压疮。
五、护理记录单记录书写规范1)病重(病危)患者护理记录至少每天记录一次,病情变化以及护理措施和效果变化随时记录,病情应为护理所能观察的症状、体征的动态变化。
记录时间应当具体到分钟。
2)非病重(病危)患者护理记录按要求书写,项目包含日期、时间、观察记录内容、护士签名,分列显示。
可对护理所能观察的症状、体征、护理措施和效果记录,要求简洁、规范。
脊髓损伤的康复护理

脊髓损伤的康复护理常规(一)定义:脊髓损伤指由外伤、疾病等因引起的脊髓结构和功能损害,导致损伤平面以下运动、感觉功能障碍,反射异常及大、小便失禁等相应的病理改变,是一种严重的致残性疾病。
(二)临床表现:1、运动障碍:表现为肌力、肌张力、反射的改变。
(1)肌力改变主要表现为脊髓损伤平面以下肌力减退或消失,造成自主功能障碍。
严重的颈髓损伤造成四肢瘫,严重的胸、腰。
骶段椎管内神经组织损伤造成截瘫。
(2)肌张力改变主要表现为脊髓损伤平面以下肌张力的增强或降低,影响运动功能。
(3)反射功能改变主要表现为脊髓损伤平面以下反射消失、减弱、或亢进,出现病理反射。
2、感觉障碍:(1)疼痛又分根性疼痛,常在夜间加重;传导性疼痛,呈弥漫性烧灼痒痛或钻痛;脊柱性痛,多位于即被深部肌肉,可伴有局部肌紧张、棘突压痛。
(2)感觉异常。
可呈麻木、蚁走感、凉感等,胸髓病变会表现束带感。
①感觉丧失。
皮肤出现损伤不感觉疼痛、病人常感觉麻木。
②感觉分离。
浅感觉分离较常见,表现为痛觉、温度觉障碍,其它深感觉正常。
3、膀胱和直肠功能障碍:主要表现为尿潴留、尿失禁、排便障碍、顽固性便秘、大便失禁、腹胀。
4、脊髓休克:表现为肢体呈完全性迟缓性瘫痪、尿潴留、便失禁。
5、其他:如颈脊髓损伤后,表现为排汗功能和血管运动功能障碍,其他还会出现Guttmann征(张口呼吸、鼻粘膜血管扩张、水肿而发生闭塞)、体位性低血压、皮肤脱屑、水肿、角化过度等,如脊髓损伤易出现呼吸道感染、深静脉血栓形成、压疮、关节挛缩等。
6临床/并发症表现呼吸系统并发症、深静脉血栓形成、疼痛、异位骨化、压疮、关节挛缩等。
(三)护理问题:1、躯体移动障碍:与疼痛及神经损伤有关2、生活自理能力缺陷:与四肢瘫后活动或功能受限有关3、潜在并发症:压疮,呼吸道感染,泌尿系感染,下肢静脉血栓4、知识缺乏:缺乏疾病相关知识及功能锻炼方法5、排尿、排便功能障碍(四)观察要点:1、心理状态的观察:患者情绪状态是否积极,有无焦虑、抑郁等情况,防自杀。
脊髓损伤患者的护理计划

脊髓损伤患者的护理计划1.脊髓损伤康复的康复护理2.脊髓损伤后应该怎样护理脊髓损伤康复的康复护理一、做好基础护理大多数脊髓损伤病人是四肢瘫或截瘫,长期卧床易发生三大并发症。
因此做好基础护理,预防三大并发症是早期康复训练的基础。
褥疮的预防卧床病人因为截瘫部位无感觉,体位又不能随意翻动,皮肤及皮下组织长期受压易发生褥疮。
因此,应坚持为病人2h翻身一次,颈髓损伤病人翻身时要保持头颈躯干成一直线并固定好颈部,使用气垫床,保持床铺平整干燥,保持病人皮肤清洁干燥。
擦浴后在骨隆突处涂以滑石粉,并按摩受压部位。
肺部感染的预防脊髓损伤病人因疼痛不敢深呼吸,平卧位也不利于呼吸。
因此肺及气管内分泌物不易排出,容易发生肺炎。
特别是颈髓损伤病人,肋间肌及腹肌均麻痹,只剩膈肌作用。
因此肺的膨胀不全,更易发生肺炎。
因此要帮助病人定时翻身拍背排痰,鼓励病人多饮水,痰液粘稠者雾化吸入稀释痰液,利用痰液排出,保持呼吸道通畅。
泌尿系感染的预防脊髓损伤病人伤后多有排尿机能的暂时性或长期性的改变,因此大部分病人要留置导尿,加上病人长期卧床易发生泌尿系感染,因此要帮助病人保持尿道口清洁,鼓励病人多饮水,每日用洗必泰棉球消毒尿道口2次并更换尿袋,保持尿管引流通畅。
二、防止关节挛缩躯干和肢体的正确体位,有助于预防关节挛缩和褥疮。
肩关节应处于外展位,以减少后期发生挛缩和疼痛;腕关节通常用夹板固定于功能位;手指应处于微屈位,每日进行髋膝关节被动伸屈外展内旋活动5~6次,每次5min。
给病人双足穿防旋鞋或使踝关节处于背屈90°,防止踝关节屈曲挛缩。
三、日常生活活动的训练具有不同程度躯干和上肢障碍的四肢瘫患者,训练日常生活活动尤为重要,自理活动如吃饭梳洗上肢穿衣,病人在床上进行移动,并逐渐过渡到从床上移动到轮椅上,大多数截瘫病人可独立完成。
四、心理护理病人大部分是在正常劳动情况下突然受到外来伤害,思想上没有任何准备,常表现为焦虑,惊恐不安,担心生命有危险,以后生活不能自理,没有经济来源,以致悲观绝望,不思饮食,不配合治疗护理工作。
脊髓损伤康复临床路径

脊髓损伤康复临床途径(湘雅博爱康复医院)一、脊髓损伤康复临床途径原则住院流程(一)合用对象。
第一诊疗为脊髓损伤(ICD-10:S14.0-S34.1,T06.0-T09.3),经急性期完毕临床药品治疗和/或手术治疗后,生命体征相对稳定,但有持续性神经功效障碍,或出现影响功效活动的并发症,影响生活自理和回归家庭、社会,并符合卫生部《脑卒中档 8个常见病种(手术)康复医疗双向转诊原则(试行)》:1.生命体征平稳。
2.骨科或神经外科专科解决结束,脊柱基本稳定。
3.脊髓损伤有关临床实验室检查指标基本正常或平稳。
4.接受系统康复诊疗后仍存在功效障碍,需继续住院康复治疗。
无严重肺部感染、呼吸功效障碍、泌尿系感染、压疮、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等并发症,或以上并发症已得到较好控制。
(二)康复功效评定与康复治疗方案选择根据。
参考美国脊髓损伤学会制订的《脊髓损伤功效分类原则》(ASIA)等脊髓损伤诊疗、干预、评定、康复治疗方案。
(四)原则住院日为 45 天。
(五)进入途径原则。
1.第一诊疗必须符合(ICD-10:S14.0-S34.1,T06.0-T09.3)脊髓损伤疾病编码;2.当患者同时含有其它疾病诊疗,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解决也不影响第一诊疗的临床途径流程实施时,能够进入途径。
(六)住院期间检查项目。
1、必须完毕的检查:(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2)肝功效、肾功效、电解质、凝血功效;(3)肾脏及泌尿系统彩超,骨盆平片,损伤位置正侧位 X 线,乙肝五项,血栓止血五项,尿液分析,残存尿量,膀胱容量,康复科有关评定量表等。
(二)诊疗有疑问可查:脊柱 MRI,脊柱血管造影等提示有脊髓损失,尿培养以及药品敏感实验,尿液流变学检查等球-肛门反射,骶-尾部感觉、运动等判断与否度过脊髓休克期及损失平面。
(七)原则临床治疗方案。
脊髓损伤急性期手术后用糖皮质激素、高渗性脱水剂、自由基去除剂等,康复期间可根据并发症状况对症解决抗感染、防止静脉血栓等药品应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②
脊髓损伤康复护理路径
时间
内容
入院第一周
1评估病人健康教育的需求和能力。
2入院介绍:环境,人员,病区制度,病室管理,贵重物品的保管,防火防盗安全防护。
3讲解翻身的重要性及方法。
方法:翻身时头部、颈部、躯干保持一条直线
4告知病人留置尿管定时开放是为了锻炼膀胱功能,开放时间为2-4小时开放一次。
5指导饮食:以高热量、高白蛋、高碳水化合物、高维生素、粗纤维的清淡饮食为主,避免过度进食牛奶、糖等产酸产气食物。
2讲解排尿方法并指导实施。
﹙1﹚Valsalva屏气法:患者采取坐位,身体向前倾,腹部放松,训练患者收缩腹肌,从而增加膀胱及骨盆底部的压力,促使尿液排出。
﹙2﹚Gredert手压法:双手拇指置于髂嵴处,其余手指放在下腹部膀胱区,用力向盆腔压迫帮助排尿。
﹙告知病人及家属,此操作有泌尿道感染及肾功能损害的可能。﹚
6指导饮水计划及方法。
饮水计划:一天水量1600-1800ml,分早、中、晚餐,睡前及两餐之间一次,每次饮250ml,如其余时间实在口渴可饮余量,但睡觉时间是严格控制饮水。
7指导病人练习深呼吸及有效咳嗽如:吹气球,健肢做扩胸运动。
8解答病人及家属想要了解的问题:
①
②
入院第三周
1评估病人及家属对前两周健康教育的接受能力,没掌握的继续指导。
7解答病人及家属想要了解的问题:
①
②
入院第四周︵出院前︶
1评估病人及家属对健康教育的需求和接受能力。
2强化没掌握的内容。
3讲解功能训练中的注意事项及安全指导。如轮椅、支架的使用及注意事项。
4讲解间歇导尿的方法并要求家属讲解家庭皮肤护理方法及注意事项。
7讲解坚持家庭康复训练的重要性、方法及注意事项。
3训练排大便:每天让病人坐位,增加腹压,并给以适当刺激,如按压肛门部及下腹部。同时有计划定时排便﹙按病人伤前排便习惯安排时间﹚。调整饮食,增加粗纤维食物。
4测残余尿量的目的及方法。
目的:了解膀胱功能。
方法:每次排尿后即导尿测量。
5告知腰围、颈托、矫形器的配带方法及重要性、
需配带的时间等。
6讲解多在床上改变体位的重要性:如可预防体位性低血压、肺部感染、压疮等。
6心理护理:由于疾病恢复期较长,多开导患者,介绍成功病例,鼓励病人积极配合治疗,帮助其建立起乐观健康的生活态度。
7解答病人及家属想要了解的问题:
①
②
入院第二周
1评估病人对第一周内容的接受情况,没掌握的继续实施。
2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训练指导:穿衣、如厕、梳洗、进食等。
3指导床上体位转移方法及注意事项。
翻身→半坡坐起→坐立位→转移
﹙刚开始一定要有人陪护及协助,注意体位性低血压发生﹚
4讲解体位性低血压的表现及预防。
表现:头晕、眼黑、视物不清、甚至一过性神志丧失,如出现以上症状应立即平卧或头低位即可缓解。
5讲解间歇导尿的目的及注意事项。
目的:训练膀胱功能,减少感染。
注意事项:限制饮水量,无泌尿感染和尿液反流的情况下执行
8解答病人及家属想要了解的问题:
①
②
出院当天
1评估病人及家属对健康教育的需求和接受能力。
2讲解活动的注意事项。
3讲解出院带药的用法及注意事项。
4讲解复诊的时间,地点,指征。
5告诉病人把出院后遇到的问题记录,我们会在半个月内进行电话访视,或随时与我科室电话联系,到时我们会解答病人的问题。
6解答病人及家属想要了解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