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髓损伤病人的康复护理
脊髓损伤的护理诊断及护理措施

脊髓损伤的护理诊断及护理措施
概述
脊髓损伤是指发生在脊髓部位的任何损伤或疾病,常导致肢体功能障碍、感觉减退或丧失,并可能伴随其他严重并发症。
正确的护理诊断和护理措施对于脊髓损伤患者的康复至关重要。
护理诊断
以下是脊髓损伤患者常见的护理诊断之一:
1. 活动能力受限:脊髓损伤会导致肢体功能受限,患者活动能力受到严重影响。
2. 自我护理困难:由于肢体功能障碍,脊髓损伤患者常常无法完成日常自我护理,需要依赖他人。
3. 皮肤破损风险:脊髓损伤患者长期卧床不起,易发生压疮和皮肤溃疡。
护理措施
针对以上护理诊断,可以采取以下护理措施来帮助脊髓损伤患者恢复和提高生活质量:
1. 提供康复训练:根据患者的肢体功能情况,定制针对性的康复训练计划,包括物理治疗和运动疗法,帮助患者恢复肌肉力量和运动能力。
2. 协助自我护理:提供协助或辅助设备,帮助患者完成日常自我护理,例如使用轮椅、卫生辅具等。
3. 皮肤护理:确保患者的皮肤保持清洁干燥,定期翻身以避免压疮的发生,注意压力分布均匀。
4. 心理支持:提供情绪支持和心理辅导,帮助患者应对脊髓损伤带来的生活变化和情绪困扰。
5. 定期复查和监测:定期检查患者的病情和康复进展,及时发现并处理并发症。
结论
正确的护理诊断和护理措施对脊髓损伤患者的康复至关重要。
通过针对性的康复训练、协助自我护理、皮肤护理、心理支持以及定期复查和监测,可以帮助患者恢复功能并提高生活质量。
脊髓损伤康复护理措施及指导

脊髓损伤康复护理措施(一)康复病区的条件及设施1.康复病区应宽敞,病床之间不应小于 1.5m,使轮椅有足够的空间,方便病人移动及日常活动。
病床应选择带有床档的多功能床,并应备有大小不同的软垫,满足病人康复需求。
病房床头、走廊、卫生间、淋浴间均应安装呼叫器。
2.病区地面是保证脊髓损伤病人活动安全的重要内容,应平整、防滑、有弹性不易松动的表面材料,保证病人行走、训练、轮椅使用安全可靠。
3.卫生间应无台阶、门宽大、应安装防滑道并侧拉,坐便两侧有扶手;水龙头应安装长柄,建造截瘫病人使用方便的洗澡设施,淋浴应有软管喷头,方便病人使用。
4.病区走廊应安装扶手,利于行走训练。
(二)急性期康复护理措施急性期是指脊髓损伤后约6~8周内,主要问题是脊柱骨折尚不稳定,咳嗽无力呼吸困难,脊髓休克。
此期主要防止并发症,其次维持关节活动度和肌肉的正常长度,进行肌力和耐力训练,为过渡到恢复期治疗做准备。
脊柱、脊髓损伤病人早期急救处理极为重要,急救措施的正确及时与否,决定病人的预后。
不完全脊髓损伤可因急救处理不当而造成完全性损伤,完全性损伤可因急救处理不当造成损伤水平上升。
对颈脊髓损伤病人,上升一个节段就意味着康复目标的降低及残疾程度的增加。
1.正确体位的摆放急性期卧床阶段正确的体位摆放,不仅有利于损伤部位的愈合,而且有利于预防压疮、关节挛缩及痉挛的发生。
(1)仰卧位:四肢瘫病人上肢体位摆放时应将双肩向上,防止后缩,肩下的枕头高度适宜,双上肢放在身体两侧的枕头上,肘伸展,腕关节背屈30° ~ 45°以保持功能位,手指自然屈曲,手掌可握毛巾卷。
截瘫病人上肢功能正常,采取自然体位即可。
四肢瘫及截瘫病人下肢体位摆放相同。
髋关节伸展,在两腿之间放1-2个枕头,以保持髋关节轻度外展。
膝关节伸展,膝关节下可放小枕头,以防止膝关节过度伸展。
双足底可垫软枕,以保持踝关节背屈,预防足下垂的形成,足跟下放小软垫,防止出现压疮。
脊髓损伤后如何进行康复护理

脊髓损伤后如何进行康复护理脊髓是连接人体中枢神经以及外周神经的重要通道,同时也是将大脑的指令传递到人体全身的通路,关系到人体活动以及对身体的支配。
如果在生活中没有注意对脊髓进行良好的保护导致脊髓受到创伤,亦或者出现脊髓感染、肿瘤等情况的时候,都会让我们的脊髓受到损伤。
国际脊髓学会将每年的9月5日定为世界脊髓损伤日,希望大家能够引起对脊髓损伤的重视。
今天我们就来介绍一下脊髓损伤,对造成脊髓损伤的原因进行总结,重点介绍在脊髓出现损伤之后应该如何做好康复护理。
脊髓损伤是什么?脊髓损伤指的是在外界的直接作用下或者其他因素的间接作用下,使得脊髓出现了损伤,在损伤的部位出现了功能障碍,主要的障碍包括了运动障碍以及感觉障碍等。
脊髓损伤能够分为原发性脊髓损伤和继发性脊髓损伤,原发性的脊髓损伤指的是在外力的作用之下导致出现损伤的情况,而继发性脊髓损伤则是在外力的作用之下,脊髓出现了水肿、压缩性骨折以及椎间盘破碎等情况,形成了脊髓压迫,进而对脊髓造成了损伤。
在脊髓损伤之后,身体的很多功能都会受到影响,出现功能障碍或者功能减退的情况,最常见的症状包括大小便功能障碍、感知感觉功能障碍、性功能障碍、瘫痪、麻木、肌肉痉挛等等。
常见的脊髓损伤原因有哪些?第一,创伤性脊髓损伤。
这种情况常见于青壮年,男性患者占绝大多数,这是由于危险性活动往往和男性有关。
创伤性脊髓损伤出现的原因包括交通事故、工作意外、运动和娱乐受伤、坠落伤以及暴力伤等等,在发达国家中,工作伤的比例较低,而运动娱乐伤的比例较高。
第二,非创伤新脊髓损伤。
主要包括了获得性病因,例如脊柱结核、脊柱化脓性感染、脊髓炎、脊柱肿瘤、脊柱退行性疾病、代谢性疾病、医源性骨髓损伤等等。
此外还有发育性病因,例如先天性脊柱侧凸急性、脊椎裂、脊椎滑脱、脊椎栓系综合征以及其他的先天发育因素等等。
脊髓损伤之后的护理措施包括哪些?脊髓损伤患者的康护护理工作是患者康复过程当中非常重要的环节,应该始终围绕着全面康复的目标,积极和医生开展合作,最大限度的让脊髓损伤患者的残存功能得以保留。
脊髓损伤后的康复护理

脊髓损伤后的康复护理脊髓损伤是由于各种不同致病因素引起的脊髓结构、功能的损害,造成损伤水平以下运动、感觉、自主功能改变,导致相应的功能障碍。
根据致病因素不同可分为外伤性脊髓损伤和非外伤性脊髓损伤。
脊髓损伤主要是因直接暴力(砸伤、摔伤、刺伤、枪伤等)造成脊柱过度屈曲骨折、脱位伤及脊神经,其次是因脊髓感染、变性、肿瘤侵及脊髓因损伤水平和程度差异,可见损伤水平以下躯干、肢体、皮肤感觉、运动反射完全消失、大小便失禁等症状。
脊髓损伤多造成严重瘫痪致残,胸、腰髓损伤引起双下肢和躯干的全部或部分瘫痪称截瘫,颈脊髓以上损伤,上肢受累则称四肢瘫。
据统计,我国SCI原因主要是高处坠落、砸伤、交通事故等。
一、主要功能障碍脊髓损伤因损伤部位、损伤程度不同,引起的功能障碍也不同。
常见的功能障碍有运动功能障碍、感觉障碍、括约肌功能障碍、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等。
部分患者常有并发症,出现深静脉血栓形成、疼痛、异位骨化、压疮、关节挛缩等。
二、康复工作内容脊髓损伤急性期的康复治疗目的是抢救患者生命,预防及减少脊髓功能丧失,预防及治疗并发症,应用各种方法最大限度地利用残存的功能,最大限度使患者重新开始自理、创造性的生活。
其康复治疗手段有入院前处理与院后急救、外科手术治疗、药物治疗、康复护理、康复训练、呼吸保障。
脊髓损伤恢复期的康复治疗目的是为了让患者适应新的生活,提高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能够借助轮椅独立或步行。
其康复治疗手段有肌力训练、肌肉牵张训练、坐位及平衡训练、体位转移训练、轮椅训练、站立和行走训练、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训练、生物反馈疗法等。
三、康复护理措施(一)配合抢救配合医生现场抢救时,必须持续固定脊柱,保持脊柱的稳定性,同时确保呼吸道通畅,必要时吸痰,防止窒息。
保持静脉通道通畅,严密观察患者的神智、呼吸、心率、血压等病情变化,及时向医生汇报。
(二)尽早开始治疗脊髓损伤后早期(即伤后6~12小时)的改变往往局限于中央灰质,而白质尚无明显改变。
脊髓损伤的康复护理ppt

安排康复时间表,包括初期、中 期和长期康复计划
康复护理训练
针对脊髓损伤患者的 不同需求,进行全面 的康复护理训练
运动功能训练:通过 运动疗法、水中疗法 等手段,提高患者的 肌力、关节活动度等 运动功能
感觉功能训练:通过 感觉刺激、感觉再教 育等方法,恢复患者 的感觉功能
平衡与姿势控制训练 :通过平衡训练、姿 势控制训练等方法, 提高患者的平衡和姿 势控制能力
SCI主要分为完全性损伤和不完全性损伤,根据受损部位可分 为颈段、胸段、腰段和骶段损伤。
脊髓损伤的病因
脊髓损伤的病因多样,主要包括交通事故、高处坠落、摔 伤、打击伤、运动损伤等。
此外,脊髓损伤还可能与肿瘤、炎症、脊柱骨折等病变有 关。
脊髓损伤的症状
脊髓损伤的症状取决于损伤部位和程度。
颈段损伤可能导致四肢瘫痪、呼吸肌麻痹等;胸段损伤可能导致截瘫或不完全截 瘫;腰段损伤可能导致下肢瘫痪;骶段损伤可能导致肛门和会阴部感觉丧失、括 约肌功能障碍等。
04
特殊疗法在脊髓损伤康复中的应用
神经肌肉电刺激疗法
促进肌肉力量的恢复
通过刺激神经肌肉,可以促进肌肉力量的恢复,提高患者的活动能力和生活质量。
减轻疼痛和肌肉痉挛
电刺激疗法可以减轻脊髓损伤后的疼痛和肌肉痉挛,改善患者的舒适度。
促进神经修复和再生
适当的电刺激可以促进神经修复和再生,有助于患者脊髓损伤的恢复。
鼓励患者积极参与社会活动,重返工作岗位 和社会生活。
康复护理的方法
物理治疗
职业治疗
言语治疗
心理护理
社会支持
包括运动疗法、电疗、 热疗等,促进患者肌肉 力量、关节活动度和感 觉功能的恢复。
帮助患者进行日常生活 活动训练、技能训练和 就业辅导,提高患者的 职业能力。
脊髓损伤的阶段康复护理

1 定 时变 换 体 位 . 2 翻身 可 以促 进 血 液 循 环 ,预 防 压 疮 的 发 生 ,防 止关 节 挛
效果 良好 ,无直立性低血压等不 良反应即可考虑进行起立训 练。 训练时应保持脊柱的稳定性 , 配戴 围腰训练起立活动。 应
保证要求。
重要因素, 这些均为 【定凶素 , 古 l 要建立相应 的参考范围加 以解
决 。但 是 患 者 的生 活状 况 、 饮食 起 居 、 理 状 态 、 理 变 化 、 生 病 治
步开始 , 然后逐渐 向接近损伤 部位发展 , 活动量也从小 到大 。 伤后早期开始每 日 1 次作被动运动 ,能防止下肢浮肿 的发 生 或使其迅速消散。
1 预 防 呼 吸 道 感 染 . 4
化、 关节 活动度 受限等 。脊髓 损伤 的康复 护理是护理 流程 中
极 为重要 的一个环 节 ,整个康 复护理 始终 围绕全 面康复 目 标: 最大 限度地 保留和发挥 患者 残存功能 以代 偿 已经致 残的 部分, 尽全力 帮助患者恢 复 身体 的功能 , 防止 并发 症和继 发
为 主要 目标 , 时 预 防并 发 症 的 出现 。 同
员应 给予患者帮助 和关 怀 , 使其能够 面对现实 、 树立信心 、 减 轻 心理压力 、 稳定情绪 , 积极地配合治疗 和护理 。
2 第 二 阶 段 功 能 恢 复 阶 段
11 体位护理 .
通过康复训练和矫形器等 的应用 ,已能使具有残存能力
湖 北职 业技 术 学 I (3 0 0 Y  ̄ 420 ) , 盛 幼珍
脊 髓损伤是 由各种原 因引起 的脊髓结构和 功能损害 , 造 成损伤水平及 以下运 动、 感觉 、 自主功能 的改变 。脊髓损伤发 生 以后常导致感觉 、 运动 、 呼吸 、 排尿 、 排便 以及性 功能障碍 , 而且容 易引起一些 继发症 , : 位性低 血压 、 疮 、 位骨 如 体 压 异
脊髓损伤的康复护理

2.肌肉与关节牵张 包括月国绳肌牵张、内收肌牵张和跟腱牵张 月国绳肌牵张是为了使患者直腿抬高大于90°以实现 独立坐。 内收肌牵张是为了避免患者因内收肌痉挛而造成会阴 部清洁困难。 跟腱牵张是为了保证跟腱不发生挛缩,以进行步行训 练。牵张训练是康复治疗过程中必须始终进行的项目。 牵张训练还可以帮助降低肌肉张力,从而对痉挛有一 定的治疗作用。
8.配合PT师,鼓励病人早期床上康复训练.在生命体征稳定之后就 应立即开始全身各关节的被动活动,1~2次/d,每一关节在各 轴向活动若干次即可,以避免关节挛缩。要注意动作轻柔,缓慢, 有节奏,活动范围应达到最大生理范围,但不可超过,以免拉伤 肌肉或韧带。 髋关节外展要限制在45°以内,以免损伤内收肌群。 对膝关节的内侧要加以保护,以免损伤内侧副韧带。 在下胸段或腰椎骨折时,进行屈髋屈膝运动时要注意控制在无痛 范围之内,不可造成腰椎活动。 禁止同时屈曲腕关节和指关节,以免拉伤伸肌肌腱 腰椎平面以上的患者髋关节屈曲及月国绳肌牵张运动需要特别强 调,因为只有髋关节直腿屈曲达到或超过90°时才有可能独立坐 在床上,这是各种转移训练和床上活动的基础。 高位脊髓损伤患者为了防止肩关节半脱位,可以使用肩矫形器。 同时可以使用踝足矫形器防止足下垂和跟腱挛缩。 肩胛骨和肩带肌的被动活动与训练对于恢复上肢功能意义重大, 不可忽视。
3.坐位训练 正确的独立坐是进行转移、轮椅和步行训练的前提。 床上坐位可分为长坐(膝关节伸直)和短坐(膝关节 屈曲)。 实现长坐才能进行床上转移训练和穿裤、袜和鞋的训 练,其前提是月国绳肌必须牵张度良好,髋关节活动 超过90度。 坐位训练还应包括平衡训练,及躯干向前、后、左、 右侧平衡以及旋转活动时的平衡。这种平衡训练与中 风和脑外伤时平衡训练相似。
医院脊髓损伤的康复护理常规(医院2019年专科护理常规)

医院脊髓损伤的康复护理常规脊髓损伤是由于各种不同致病因素引起的脊髓的结构和功能的损害,造成损伤水平以下正常运动和感觉的减退或丧失、大小便障碍。
根据损伤水平的高低,通常把涉及双下肢和部分或全部躯干的损伤称为截瘫,把四肢和躯干部分或全部均受累称为四肢瘫;根据损伤程度的轻重,可分为不完全性损伤和完全性损伤。
一、护理诊断1.自理能力下降:与运动功能障碍有关。
2.排便模式的改变:与神经源性膀胱、直肠有关。
3.舒适的改变:与疼痛有关。
4.潜在并发症:皮肤完整性受损、深静脉血栓、呼吸暂停、坠积性肺炎、直立性低血压、自主性反射障碍。
5.焦虑/抑郁:与疾病预后差、治疗费用高有关。
二、护理评估1.脊髓脊髓损伤水平的确定:(1)脊髓节段与椎骨序数的对应关系、(2)脊髓损伤水平得确立:运动损伤平面、感觉损伤平面的确定。
2.脊髓损伤程度的区分及功能分级:分完全性损伤和不完全性损伤。
以骶段感觉运动是否消失未准:即会阴部感觉与肛指检查外括约肌主动收缩是否存在未准。
3.完全性脊髓损伤的损伤水平及功能预后。
三、护理措施1.体位护理,患者卧床时注意保持肢体处于良好的功能位。
2.运动系统护理:通过坐位训练、站立训练、步行训练、作业治疗等增强肌力,维持关节活动度。
3.神经源性膀胱护理。
4.神经源性直肠护理。
5.皮肤完整性损伤的预防护理。
6.坠积性肺炎的预防护理。
7.直立性低血压的预防及护理,指导患者变换体位时动作应慢。
8.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及护理,注意监测四肢周径,如怀疑血栓形成,患肢应制动、保暖、抬高患肢、严禁按摩,并嘱医嘱用药。
9.疼痛护理10.心理护理四、健康宣教1.对患者及其照顾者教授脊髓损伤的基本知识、自理生活所需的技巧,以提高其独立水平。
2.对感觉障碍患者,加强皮肤保护及护理,以预防压疮、皮肤感染及损伤。
五、康复治疗1.截瘫肢体综合训练2.转移、起立、站立、平衡功能、手功能、轮椅训练、自理能力训练、作业治疗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便秘的康复治疗
1.手法牵张技术:用手指插入肛门,把直肠壁向 肛门一侧缓慢持续地牵拉扩张,以缓解IAS和EAS 的痉挛,同时扩大直肠腔,诱发直肠肛门抑制性 反射。直肠电刺激也有明确的作用。 ⒉直肠感觉再训练
于饭后30min进行腹部按摩,或用浸润手指轻 柔地按摩肛周或肛管,刺激排便反射发生。
⑴腹部按摩
颅骨牵引
枕颌布托牵引法
第四章 1.脊髓损伤的护理问题 2.脊髓损伤的目标 3.脊髓损伤的护理措施
脊髓损伤的护理问题 1.自理能力下降 与运动功能障碍有关 2.排便模式的改变 与神经源性膀胱、神经源 性职场有关 3.舒适的改变 与疼痛有关 4.潜在并发症 皮肤完整性受损;深静脉血栓; 呼吸暂停;泌尿系感染;直立性低血压;自主 性反射障碍。 5.焦虑/抑郁 与疾病预后差、治疗费用有关
• (2)尽早解除脊髓压迫症状:为脊髓恢复提供条 件,如整复脊柱骨折、脱位,脊柱姿 式的固定。 对于脊髓横断完全性损伤病人,在24小时内给予 停止损伤病理变化的处理,如脊髓切开、局部冷 冻、药物应用等都可以改变脊髓损伤后继发变化 ,利于截瘫的部分恢复。
脊髓损伤三人搬运法
脊髓损伤四人搬运法
• 颅骨牵引
一、体位护理
1.肢体功能位 仰卧位 双下肢髋关节伸展,并 用枕头置于双下肢之间, 以保持髋关节轻度外展 膝伸展(但不过伸) 踝背屈 脚趾伸展 双上肢放在身体两侧枕 头上,以确保双肩不后缩 肘关节伸展 腕背屈约45° 手指轻度屈曲 拇指对掌
侧卧位: 双下肢髋,膝关节屈
曲,双下肢之间置一 枕头 踝背屈 脚趾伸展 下面的上肢肩屈曲位, 并放于垫在头下和胸 背部的两个枕头之间, 以减少肩部受压 肘伸展,前臂旋后 上面的上肢也为旋后 位,胸壁和上肢之间 垫一枕头
3.反射障碍
在脊髓休克期损伤水平以下有关中枢反射消失。 休克期之后可出现反射亢进和病理反射。
4.膀胱直肠功能障碍
因脊髓损伤平面及程度不同,可出现尿潴留、 尿失禁或反射性排尿,可出现腹泻、便秘或大 便失禁。失神经支配性膀胱功能障碍会严重影 响患者日常生活护理,大小便失禁给患者带来 沉重的心理压力,影响社交和日常活动。
10.水果选择不易使大便偏碱性而且又能帮助排便 的新鲜水果。如木瓜、香蕉、菠萝、梨子、李子、 西瓜、杨桃、草莓等,每日水分2000-3000ml。尽 量采用粗纤维素饮食,并保证合理的身体水平衡。 各种缓泻剂有利于抑制肠道水分吸收,从而改善 粪团的硬度。
11.增加体力活动:促进肠道感觉反馈传入和传出 反射,加强肠道蠕动动力。对于长期卧床者尤为 重要。
注意:
1.在正确体位的同时,要注意患者与床接触部 位的均匀应力,以免发生压疮。
2.在情况许可的条件下,逐渐向半卧位和坐位 过渡,或采用逐步抬高床头的方式,以减轻体 位性低血压。
3.患者进行体位变换后密切观察有无低血压症 状:头晕、面色苍白、虚弱、视力模糊等。
2.运动疗法
根据脊髓损伤的康复治疗大致可分为:急性期, 离床期,后期。
脊柱的组织构成:
• 脊柱由33块脊椎骨组成 ,其中颈椎7块,胸椎 12块,腰椎5块,骶椎5 块,尾椎4块。
• 脊髓损伤是脊柱骨折或 脱位的严重并发症,对 外伤性脊髓损伤患者若 护理措施不当,对疾病 发展及预后有不良的影 响。
脊髓解剖和生理
脊髓损伤的主要致病因素
脊髓损伤主要是因直接暴力(砸伤、摔伤、刺伤、 枪伤等)造成脊柱过度屈曲骨折、脱位伤及脊神经 ,其次是因脊髓感染、变性、肿瘤侵及脊髓。
C:不完全损伤:脊髓损伤平面以下,有运动功 能保留,但一半以下关键肌在的肌力在3级以下。
D:不完全损伤:脊髓损伤平面以下,有运动功 能保留,且一半以上关键肌肌力均大于或等于3 级。
E:正常:运动、感觉功能正常。
脊髓休克评定
脊髓休克:脊髓受到外力作用后短时间内损伤平 面以下的脊髓神经功能完全丧失。
起立床训练适用于C5 ----T12损伤的患者。 站起立床的同时,可以做作业治疗。
2).减压动作训练。 3).关节活动度训练。 4).肌力增强训练:
①背阔肌训练,在撑起训练中背阔肌 起到固定肩胛骨的作用;适用于C7----T12的 患者。
②上肢肌训练 ③躯干肌训练
5).功能性动作训练
1)翻身训练①颈部损伤患者的翻身训练(C6、 C7损伤)②胸腰段损伤患者的翻身训练 方法一,同C6 方法二,直接用肘和手支撑向一侧翻身 2)坐起训练 C6以下完全损伤坐起方法
T10以下损伤患者坐起方法 上肢完全正常。 可自如翻身。
3)坐位训练 ①长坐位支撑平衡 ②长坐位支撑训练 ③长坐位移动训练 ④床边椅坐位训练
6)转移动作训练 ①需他人帮助转移 ②独立转移
6.后期运动疗法
1)轮椅应用动作训练 2)站立及行走训练
患下段胸椎或腰椎有骨折时,屈膝,屈髋要 更加小心,不要使腰椎活动。
患者仰卧位时被动屈曲膝关节,需要同时外 旋髋关节。
在对颈椎损伤的患者进行腕关节和手指被动 活动时,禁止同时屈曲腕关节和手指,以免 造成伸肌肌腱的损伤。
不得出现异常的运动模式
动作缓慢而有节奏
4.主动运动与辅助主动运动训练
7.药物:调整肠道神经控制,维持充分的肠道活 动,降低括约肌张力。
8.神经阻滞技术:缓解括约肌痉挛,可以使用肉 毒毒素注射或酚骶神经注射。
9.改变粪团性状以改善肠道排空阻力:改变饮食 结构,尽量采用粗纤维饮食,避免刺激性饮食, 通过改变类团性状以改善肠道排空阻力。食为以 深色青菜、根茎类为主。如芹菜、韭菜等。
⒊排便体位
排便以蹲、坐位为主。蹲或坐位时肛门直肠角度 变大,伸直到达有效的排便角度,同时借助适力 作用使大便易于通过,也易于增加腹压。
⒋定时排便
国外一般采用“每日大便常规”,即每日早后 进行排便,因此时胃结肠反应最强。
⒍运动疗法
腹肌和骨盆肌肉的力量在排便动作中起着非常 重要的作用应进行腹肌训练。如:仰卧起坐、腹 式深呼气、提肛运动等。
针刺觉检查常用一次性安全针。轻触觉检查用棉 花。在针刺觉检查时,不能区别钝性和锐性刺激 的感觉应评为0级。两侧感觉关键点的检查部位 如下(见图)。星号指位于锁骨中线上的关键点。 除对这些两侧关键点的检查外,还要求检查者作 肛门指检测试肛门外括约肌。感觉分级为存在或 缺失(即在病人的图上记录有或无)。该检查用 于判定损伤是完全性还是不完全性。
脊髓损伤的康复护理目标 1.预防或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2.使患者及家属掌握相关知识。 3.改善患者的活动能力。 4.提高患者的ADL能力,使患者达到生活部分或 完全自理。 5.使患者最终回归家庭、回归社会。
脊髓损伤的康复护理措施 1.体位护理(保持肢体功能位) 2.运动系统护理 3.神经源性膀胱的护理 4.神经源性直肠的护理 5.皮肤完整性受损的预防及护理 6.坠积性肺炎的预防及护理 7.泌尿系感染的预防及护理 8.直立性低血压的预防及护理 9.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及护理 10.疼痛 11.饮食护理及心理护理
根据患者评价结果设计具体治疗方案。
3.被动运动
被动活动顺序:由近到远,活动全身关节,除脊 柱和对脊柱有影响的肩关节屈曲外展限制在 90°,直腿抬高不超过45°外,每个关节均应 该做ROM。被动运动需要注意以下几方面:
髋关节屈曲时要同时外展;膝关节伸展缓慢, 不得出现过伸。
髋关节内外旋要在髋屈曲90°,膝关节屈曲 90°下进行。
因损伤水平和程度差异,可见损伤水平以下躯干、 肢体、皮肤感觉、运动反射完全消失、大小便失禁 等症状。
第二章: 1.脊损伤髓的主要功能障碍 2.脊损伤髓的主要检查 3.脊损伤髓的康复护理评定
脊损伤髓的主要功能障碍
1.感觉障碍 脊髓损伤平面以下感觉减退或消失 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鞍区(会阴区)感觉 消失
强化残存的肌力与日常生活动作相结合。 注意使用正常运动模式。
5.离床期的运动疗法
本期训练目标: ①掌握坐位平衡 ②提高坐位耐力 ③独立完成在轮椅上的坐位保持、减压和移动 ④独立完成从轮椅到床的转移
1).体位适应性训练
起立床训练:先从30°开始,患者无不良反应 时,提高角度和延长时间,直至直立为止。
5.其他功能障碍
性功能障碍较常见。可有阳萎、阴道痉挛等。高 位截瘫可出现呼吸困难、排痰困难,可出现体温 调节障碍、低血压或相对性缓脉。
脊损伤髓的主要检查
感觉检查: 必查项目:感觉检查的必查部分是检查身体两侧 各自的28个皮区关键点。每个关键点要检查2种感 觉,即针刺觉和轻触觉,并按3个等级分别评定打 分。即:①0=缺失;②1=障碍(部分障碍或感觉 改变,包括感觉过敏);③2=正常;④NT=无法 检查。
脊髓损伤的分类
根据致病因素 非外伤性: 脊柱,脊髓病变(肿瘤,结核, 畸形等) 外伤性: 高处坠落,车祸,跌倒,运动损伤, 刀枪伤,其他
脊髓损伤的分类
根据损伤水平 四肢瘫( tetraplegia ) 截瘫(paraplegia)
根据损伤程度 不完全瘫痪(肛周有感觉或/和运动) 完全性瘫痪
脊髓损伤的主要临床表现
1.脊髓损伤的定义 2.脊髓的组织构成 3.脊髓损伤的主要致病因素 4.脊髓损伤的分类 5.脊髓损伤的临床表现
定义
• 脊髓损伤是指由于外界直接或间接因素导致脊髓 损伤,在损害的相应节段出现各种运动、感觉和 括约肌功能障碍,肌张力异常及病理反射等的相 应改变。脊髓损伤的程度和临床表现取决于原发 性损伤的部位和性质。
3.神经源性膀胱的护理 尿失禁
神经源性 膀胱
尿潴留 排尿障碍 混合型 二者皆有
停止间导的时机
•当患者自解尿量与残余尿量的比值接 近3∶1时,称为平衡膀胱。 •如果连续1周都达到3∶1的比值,即 谓膀胱训练成功。
4.神经源性直肠的护理
1).便秘的康复治疗及护理措施 2).大便失禁的大便失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