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高中信息技术考试大纲
2024年教师资格考试高级中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信息技术试题及答案指导

2024年教师资格考试高级中学信息技术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自测试题(答案在后面)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1、在信息技术课程中,以下哪个概念不属于信息技术的核心概念?A、计算思维B、算法C、数据结构D、音乐创作2、在信息技术教学中,以下哪种教学方法最适合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A、讲授法B、案例分析法C、项目式学习法D、讨论法3、微型计算机的运算器、控制器及内存储器的总称是()。
A、ALUB、主机C、外设D、CU4、计算机存储系统中的Cache是指()。
A、静态只读存储器B、高速缓冲存储器C、动态只读存储器D、主存储器5、在信息技术教学中,以下哪种教学方法最符合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核心观点?A. 讲授法B. 案例分析法C. 探究学习法D. 问答法6、在指导学生使用网络进行信息检索时,教师应强调以下哪一项?A. 网络资源的广泛性B. 网络信息的真实性C. 网络检索的速度D. 网络检索的便捷性7、在信息技术教学中,以下哪种教学方法最适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A. 传统讲授法B. 案例分析法C. 实验探究法D. 多媒体演示法8、在信息技术课程中,教师进行教学设计时,以下哪个原则最应该被重视?A. 教学内容的科学性B. 教学目标的明确性C. 教学方法的多样性D. 教学评价的及时性9、下列选项中,哪一项不属于当前高级中学信息技术课程的核心素养?A. 信息意识B. 计算思维C. 人类文明D. 数字化学习与创新 10、在编程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重点关注哪一点以促进学生对算法的理解?A. 程序代码的语法正确性B. 程序的执行效率C. 算法的逻辑结构D. 程序的界面美观程度11、以下哪项不是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应该遵循的原则?A. 以学生为中心B. 以教师为中心C. 注重实际应用D. 强调知识体系12、以下哪种教学方法最适合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A. 讲授法B. 问题探究法C. 演示法D. 案例分析法13、在信息技术教学中,以下哪种教学方法最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A. 传授式教学B. 案例分析法C. 问题探究法D. 讲授法14、在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中,以下哪种内容属于信息技术基础理论?A. 计算机硬件知识B. 程序设计语言C. 数据结构与算法D. 信息技术伦理15、下列关于云计算的描述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2024年教师资格(高级中学)-信息技术知识与教学能力(高中)考试历年真题摘选附带答案

2024年教师资格(高级中学)-信息技术知识与教学能力(高中)考试历年真题摘选附带答案第1卷一.全考点押密题库(共100题)1.(单项选择题)(每题2.00 分) 网络传输速度8Mbps是指每秒传输()数据。
A. 4M 位B. 4M字节C. 8M 位D. 8M字节2.(单项选择题)(每题 2.00 分) 网页都是按照一种描述文档的标记规则编写而成的,这套标记规则叫做()。
A. URLB. HTTPC. HTMLD. FTP3.(单项选择题)(每题 2.00 分) 实时操作系统必须在()内处理完来自外部的事件。
A. 响应时间B. 周转时间C. 规定时间D. 调度时间4.(单项选择题)(每题 2.00 分) PowerPoint最适合用于以下()的设计。
A. 某单位的网页B. 某产品的介绍C. 图像处理工具D. 管理信息系统5.(单项选择题)(每题 2.00 分) E 类I P 地址以()开始。
A. 1110B. 1111C. 1011D. 11016.(单项选择题)(每题 2.00 分) 计算机显示器所用的三原色指的是:A. RGB (红色、绿色、蓝色)B. CMY (青色、洋红、黄色)C. CMYK (青色、洋红、黄色、黑)D. HSB (色泽、饱和度、亮度)7.(单项选择题)(每题 2.00 分) 下列关于图层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修改某一图层内容时,不会影响其他图层B. 可以将图像中不同内容放置在不同的图层上C. 利用图层可以创建出形式多样的图像效果D. 无法利用图层对图像进行后期处理8.(单项选择题)(每题 2.00 分) 一台计算机的配置标有PIV—800,其中800代表()。
A. C P U 主频B. 计算机价格C. 硬盘容量D. 以上均不对9.(单项选择题)(每题 2.00 分) 在Word中,若要将页码作为页眉/页脚的一部分插入到文档中,应依次选择()。
A. 开始—页眉—页码B. 插入—页眉—页码C. 引用—格式—页码D. 插入—表格—页码10.(单项选择题)(每题 2.00 分) 搜索引擎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除了常见的关键字搜索和分类搜索外,以下哪一项最不适合描述当下已知的一些新的搜索技术?()A. 热点搜索B. 知识搜索C. 语义搜索D. 行为搜索11.(单项选择题)(每题 2.00 分) 在Excel表中,在单元格C1中先输入数字0,再按空格键,然后输入3/9,此时,单元格C1显示的是()。
教师资格考试高中信息技术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试卷与参考答案(2024年)

2024年教师资格考试高中信息技术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自测试卷(答案在后面)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1、题干:在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中,关于算法的概念,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算法是一种精确的、有限的操作步骤B、算法可以是无限循环的C、算法的执行结果可能是不确定的D、算法只包含数学运算2、题干:在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中,关于数据结构的基本概念,以下说法错误的是()A、数据结构是指数据之间的相互关系和数据存储的方式B、数据结构分为逻辑结构和存储结构C、数组、链表和树都是数据结构的一种D、数据结构的复杂度包括时间复杂度和空间复杂度3、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以下哪项不是教师应该遵循的教学原则?A、循序渐进原则B、直观性原则C、启发式教学原则D、个性化教学原则4、在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中,以下哪种教学资源不适合用于“算法设计”的教学内容?A、在线编程平台B、算法动画演示C、传统教科书D、信息技术案例库5、在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中,以下哪项不属于信息素养的基本要素?A. 信息获取能力B. 信息分析能力C. 信息处理能力D. 信息道德素养6、以下哪项不属于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目标?A. 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B. 提高学生的计算机操作技能C.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D. 培养学生成为优秀的信息技术教师7、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以下哪项不属于信息技术的核心素养?A、信息意识B、计算思维C、程序设计D、人工智能8、在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中,以下哪个概念不属于信息处理的基本步骤?A、信息收集B、信息分析C、信息存储D、信息传输9、以下关于信息技术学科课程内容的描述,正确的是()A. 信息技术课程内容应以计算机技术为核心,强调操作技能的培养B. 信息技术课程内容应涵盖信息技术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应用方法C. 信息技术课程内容应仅限于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的学习D. 信息技术课程内容应以网络技术为核心,强调网络应用能力的培养 10、在信息技术教学中,以下哪种教学方法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A. 讲授法B. 案例分析法C. 问答法D. 练习法11、在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中,以下哪个教学活动最能体现“探究式学习”的教学理念?A. 教师讲解网络基本概念,学生跟随笔记B. 学生分组讨论网络技术的应用案例C. 教师演示网页设计步骤,学生跟随操作D. 学生完成课后练习题,教师批改并讲解12、在信息技术课程中,针对“计算机硬件组成”的教学,以下哪种教学方法最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A. 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硬件结构图B. 通过实验让学生亲手组装一台计算机C. 教师讲解硬件部件的工作原理D. 学生观看相关视频资料13、在HTML5中,下列哪个标签是用来创建画布的?A. <canvas>B. <image>C. <svg>D. <video>14、关于信息技术的教学目标,以下哪种说法是正确的?A. 教学目标应仅限于教授学生信息技术的基本操作B. 教学目标应侧重于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包括基本操作、应用能力和创新精神C. 教学目标应仅限于提高学生的计算机等级考试通过率D. 教学目标应侧重于教授学生编程语言和算法设计15、在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中,以下哪项不属于信息技术的基本特征?A. 交互性B. 网络性C. 实用性D. 美学性二、解答题(本大题有3小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第一题【题目】某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正在进行《计算机编程基础》的教学。
高中信息技术学业水平考试大纲

高中信息技术学业水平考试大纲一、协议方信息1、甲方:____________________2、乙方:____________________二、考试目标1、全面考核学生对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应用能力的掌握程度。
2、促进学生信息素养的提升,培养学生运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考试内容1、信息技术基础11 信息与信息技术的概念、特征和发展历程。
12 计算机系统的组成与工作原理。
13 操作系统的基本操作和文件管理。
14 网络基础知识,包括网络的分类、拓扑结构、协议等。
2、算法与程序设计21 算法的概念、表示方法和基本逻辑结构。
22 程序设计语言的基本语法和常用算法的实现。
23 程序的调试与运行。
3、多媒体技术应用31 多媒体技术的概念、特点和应用领域。
32 图像、音频、视频等多媒体元素的处理与制作。
4、数据管理与分析41 数据库的基本概念、数据模型和关系数据库。
42 数据库的操作,如查询、插入、更新和删除数据。
5、人工智能初步51 人工智能的概念、发展历程和应用领域。
52 常见的人工智能技术,如机器学习、图像识别等。
四、考试形式1、采用书面考试和实践操作考试相结合的方式。
2、书面考试主要考查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题型包括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等。
3、实践操作考试主要考查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考试时间与分值1、考试时间为具体时长。
2、总分值为具体分值,其中书面考试占X%,实践操作考试占X%。
六、评分标准1、书面考试按照标准答案进行评分,客观题严格按照选项给分,主观题根据要点和表述的准确性给分。
2、实践操作考试根据操作的正确性、完整性和规范性进行评分。
七、考试结果的认定与应用1、考试成绩分为合格与不合格两个等级。
2、合格者获得高中信息技术学业水平考试合格证书。
3、考试成绩作为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为高校招生提供参考。
八、考试组织与管理1、成立考试工作领导小组,负责考试的组织、协调和监督工作。
中小学和幼儿园教师资格考试大纲《信息技术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

《信息技术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一、考试目标1.信息技术学科知识运用能力。
了解信息技术发展的历史和现状,把握国内外信息技术最新发展动态;掌握信息技术学科基本知识与技能,熟悉信息技术学科的特征与应用领域;掌握信息技术学科教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并能在信息技术学科教学中灵活运用;理解《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实验)》(信息技术)规定的课程目标、教学内容和实施建议,用以开展学科教学和指导学生实训实践。
2.信息技术教学设计能力。
能根据《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实验)》(信息技术)规定的课程目标,针对高中学生的认知特征、知识水平及学习需要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制定具体的教学目标;能够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学生个体差异,确定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根据不同课程模块的特点,合理选择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合理利用信息技术教学资源,设计多样化的学习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
3.信息技术教学实施能力。
认识学生建构信息技术知识和获得技能的过程,并能依据信息技术教学需要,恰当选用相关的教学资源;能够创设教学情境,有效地将学生引入学习活动;能够运用信息技术教学策略,组织有效教学活动;能够根据学生的学习反馈优化教学环节;能够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与技能,获得信息技术学习的方法,引导学生树立健康的信息意识和价值观,培养良好的信息素养。
4.信息技术教学评价能力。
掌握教学评价的基本知识与方法,并能将其恰当地运用于信息技术学科教学之中;积极倡导评价目标的多元化和评价方式的多样化,发挥教学评价促进学生发展的功能;能够通过教学反思改进教学。
二、考试内容模块与要求(一)学科知识1. 信息技术学科专业知识(1)了解信息技术发展史及国内外发展动态,掌握与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相关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
(2)掌握与信息活动相关的法律法规、伦理道德。
(3)掌握信息技术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并能用于分析和解决相关问题。
2.信息技术课程知识(1)理解信息技术课程的课程性质、基本理念、设计思路和课程目标。
教师资格(统考)-信息技术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第一部分第二章至第三章

第三章 信息技术教育教学知识
教学方法
1、讲授法 ①概念:教师通过语言向学生描绘情境、叙述事实、解释概
念、论证原理和阐明规律的一种教学方法。 ②优缺点:
√有助于系统知识和技能的传授; √适用于班级组织教学。 ×容易使学生产生依赖和期待心理; ×容易使学生产生“假知”; ×难以顾及个别差异。
第三章 信息技术教育教学知识
第二章 信息技术课程知识
2、教材的特点 ①从内容看,选取贴近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实例,使学生
易于理解并且具有亲切感。 ②从活动设计看,活动形式丰富多彩,考虑了难易程度、
地区信息技术发展的不均衡与及学生个性差异方面,以实 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
③从培养目标看,注重三维目标的培养。 ④从编排结构看,各模块内容根据地区差异、社会实际 与技术发展情况有合理延伸和拓展。
第二章 信息技术课程知识
③掌握运用信息技术学习其他课程的方法。 ④培养学生选择和使用信息技术工具进行自主学习、探 讨的能力;以及在实际生活中应用的能力。 ⑤了解程序设计的基本思想,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⑥通过与他人协作,熟练运用信息技术编辑、综合、制 作和传播信息及创造性地制作多媒体作品。 ⑦能够判断电子信息资源的真实性、准确性和相关性。 ⑧树立正确的科学态度,自觉地按照法律和道德行为使 用信息技术,进行信息技术有关的活动。
第二章 信息技术课程知识
二、 信息技术课程内容标准 六大模块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包括选修与必修两个部分。 模块一 信息技术基础(必修)
①信息与信息处理 ②信息技术的应用 ③信息技术发展展望 ④计算机与信息技术 ⑤计算机系统的基本结构
第二章 信息技术课程知识
模块二 算法与程序设计(选修) ①问题的算法表示 ②算法的程序实现 ③程序设计思想和方法
教师资格证《信息技术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笔试大纲

教师资格证《信息技术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笔试大纲来源:凯程教师资格证,跟着徐影考教师。
一、考试目标1.信息技术学科知识运用能力。
了解信息技术发展的历史和现状,把握国内外信息技术最新发展动态;掌握信息技术学科基本知识与技能,熟悉信息技术学科的特征与应用领域;掌握信息技术学科教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并能在信息技术学科教学中灵活运用;理解《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实验)》(信息技术)规定的课程目标、教学内容和实施建议,用以开展学科教学和指导学生实训实践。
2.信息技术教学设计能力。
能根据《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实验)》(信息技术)规定的课程目标,针对高中学生的认知特征、知识水平及学习需要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制定具体的教学目标;能够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学生个体差异,确定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根据不同课程模块的特点,合理选择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合理利用信息技术教学资源,设计多样化的学习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
3.信息技术教学实施能力。
认识学生建构信息技术知识和获得技能的过程,并能依据信息技术教学需要,恰当选用相关的教学资源;能够创设教学情境,有效地将学生引入学习活动;能够运用信息技术教学策略,组织有效教学活动;能够根据学生的学习反馈优化教学环节;能够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与技能,获得信息技术学习的方法,引导学生树立健康的信息意识和价值观,培养良好的信息素养。
4.信息技术教学评价能力。
掌握教学评价的基本知识与方法,并能将其恰当地运用于信息技术学科教学之中;积极倡导评价目标的多元化和评价方式的多样化,发挥教学评价促进学生发展的功能;能够通过教学反思改进教学。
二、考试内容模块与要求(一)学科知识1. 信息技术学科专业知识(1)了解信息技术发展史及国内外发展动态,掌握与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相关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
(2)掌握与信息活动相关的法律法规、伦理道德。
(3)掌握信息技术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并能用于分析和解决相关问题。
河北教师资格考试笔试大纲《信息技术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级中学)

河北教师资格考试笔试大纲《信息技术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级中学)通过最新河北教师资格考试资讯、大纲可以了解到2016年河北教师资格考试时间与考试科目,河北教师资格考试一般一年进行两次,上半年1月报名,3月考试;下半年9月报名,11月考试。
河北中公教师考试整理了河北教师资格笔试真题供考生备考学习。
一、考试目标1.信息技术学科知识运用能力。
了解信息技术发展的历史和现状,把握国内外信息技术最新发展动态;掌握信息技术学科基本知识与技能,熟悉信息技术学科的特征与应用领域;掌握信息技术学科教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并能在教学中灵活运用;理解《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规定的课程目标、教学内容和实施建议,结合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理念,开展教学和指导学生实训实践。
2.信息技术教学设计能力。
能够根据《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规定的课程目标,结合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理念,针对初中学生的认知特征、知识水平及学习需要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制定具体的教学目标;能够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学生个体差异,确定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根据不同课程模块的特点,合理选择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合理利用信息技术教学资源,设计多样的学习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
3.信息技术教学实施能力。
认识学生建构信息技术知识和获得技能的过程,并能依据信息技术教学需要,恰当选用相关的教学资源;创设教学情境,能够有效地将学生引入学习活动;运用信息技术学科教学策略,组织有效教学活动;能够根据学生的学习反馈优化教学环节;能够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与技能,获得信息技术学习的方法,引导学生树立健康的信息意识和价值观,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
4.信息技术教学评价能力。
掌握教学评价的基本知识与方法,并能将其恰当地运用于信息技术学科教学之中;积极倡导评价目标的多元化和评价方式的多样化,发挥教学评价促进学生发展的功能;能够通过教学反思改进教学。
二、考试内容模块与要求(一)学科知识1.信息技术专业知识(1)了解信息技术发展史及国内外的发展动态,掌握与初中信息技术相关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2)掌握与信息活动相关的法律法规、伦理道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信息技术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
一、考试目标
1.信息技术学科知识运用能力。
了解信息技术发展的历史和现状,把握国内外信息技术最新发展动态;掌握信息技术学科基本知识与技能,熟悉信息技术学科的特征与应用领域;掌握信息技术学科教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并能在信息技术学科教学中灵活运用;理解《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实验)》(信息技术)规定的课程目标、教学内容和实施建议,用以开展学科教学和指导学生实训实践。
2.信息技术教学设计能力。
能根据《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实验)》(信息技术)规定的课程目标,针对高中学生的认知特征、知识水平及学习需要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制定具体的教学目标;能够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学生个体差异,确定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根据不同课程模块的特点,合理选择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合理利用信息技术教学资源,设计多样化的学习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
3.信息技术教学实施能力。
认识学生建构信息技术知识和获得技能的过程,并能依据信息技术教学需要,恰当选用相关的教学资源;能够创设教学情境,有效地将学生引入学习活动;能够运用信息技术教学策略,组织有效教学活动;能够根据学生的学习反馈优化教学环节;能够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与技能,获得信息技术学习的方法,引导学生树立健康的信息意识和价值观,培养良好的信息素养。
4.信息技术教学评价能力。
掌握教学评价的基本知识与方法,并能将其恰当地运用于信息技术学科教学之中;积极倡导评价目标的多元化和评价方式的多样化,发挥教学评价促进学生发展的功能;能够通过教学反思改进教学。
二、考试内容模块与要求
(一)学科知识
1. 信息技术学科专业知识
(1)了解信息技术发展史及国内外发展动态,掌握与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相关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
(2)掌握与信息活动相关的法律法规、伦理道德。
(3)掌握信息技术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并能用于分析和解决相关问题。
2.信息技术课程知识
(1)理解信息技术课程的课程性质、基本理念、设计思路和课程目标。
(2)熟悉《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实验)》(信息技术)所规定的模块结构、内容标准和要求。
(3)理解信息技术教学内容的特点及呈现形式,能够根据学生学习的需要使用教材。
3.信息技术教育教学知识
(1)掌握信息技术教育理念、教学原则、教学策略等一般知识。
(2)理解信息技术教学的特点、规律及一般过程,掌握信息技术教学的基本方法。
(3)了解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开展信息技术教学活动的基本知识。
(4)掌握信息技术教育研究的一般方法。
(二)教学设计
1.学生学习需求分析
(1)了解学生认知特征,分析学生的学习需要,确定学生的学习起点。
(2)具有分析学生已有的信息技术学习经验和个体差异的能力。
2. 信息技术教材分析
(1)根据《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实验)》(信息技术)及教材编写思路和特点,了解信息技术教材内容和信息技术教学目标之间的关系,能结合学习需要对教学内容进行合理的选择和组织。
(2)通过教材内容分析和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与技能,确立教学重点与难点,并设计相应的教学解决方案。
3. 确定信息技术教学目标
(1)领会“知识与技能”、“方法与过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教学目标的含义。
(2)根据《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实验)》(信息技术)、教材和学生的认知特征,确定具体课程内容的教学目标并准确表述。
4. 选择教学策略和方法
(1)根据信息技术学科的特点和学生认知特征,选择合适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
(2)根据学生的学习起点,明确教学内容与学生已有知识和技能之间的关系,确定教学内容的相互关系和呈现顺序。
(3)了解信息技术资源的多样性,能根据所选教学内容合理开发、选择和利用教学资源。
5.信息技术教学设计的综合应用
(1)理解信息技术学科教学内容组织的基本形式和策略,能够设计合理的教学流程。
(2)通过研究典型的信息技术教学设计的案例,掌握教学设计的方法,评析教学案例。
(3)能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所选教学内容的教学设计。
(三)教学实施
1. 课堂学习指导
(1)了解信息技术学科教学情境的创设、学习兴趣的激发与培养的方法,掌握指导学生学习的方法和策略,帮助学生有效学习。
(2)了解学生信息技术学习的基本特点,能够根据信息技术学科特点和学生认知特征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
2. 课堂组织调控
(1)掌握信息技术教学组织的形式和策略,具有初步解决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偶发事件的能力。
(2)了解对信息技术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教学活动因素进行调控的方法。
3. 信息技术教学实施的综合应用
(1)能依据信息技术学科特点和学生的认知特征,恰当地运用教学方法和手段,有效地进行信息技术课堂教学。
(2)掌握信息技术实践教学的功能、特点和方法,强化科学探究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能恰当整合多种教学资源,提高信息技术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更多内容,狠戳福建教师考试网:/html/jszg/zlfd/
你来或者不来,它就在那,孤芳自赏~
(四)教学评价
1. 信息技术学习评价
(1)了解信息技术教学评价的知识和方法,具有科学的评价观,能够对学生的学习活动进行有效评价,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能够结合学生自我评价、学生相互评价、教师评价,帮助学生了解自身信息技术学习的状况,调整学习策略和方法。
2. 信息技术教学评价
(1)能够依据《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实验)》(信息技术)倡导的评价理念,发挥教学评价的诊断、反馈、激励等功能。
(2)了解教学反思的基本方法和策略,能够针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反思和评价,提出改进的思路。
三、试卷结构
四、题型示例
1.单项选择题
(1)2003年颁布的《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实验)》(信息技术)中,强调高中阶段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要实现
A. 从“单纯的理论学习”到“加强技能训练”的转型
B. 从“单纯的理论学习”到“综合素质提高”的转型
C. 从“单纯的技能训练”到“信息素养的培养”的转型
D. 从“单纯的技能训练”到“解决问题的能力”的转型
(2)在以下编程语言中,专门用于人工智能领域的语言是
A. Prolog语言
B. Java语言
C. Visual Basic语言
D. C语言
2.简答题
“2009年中国青少年网络协会发布的《中国青少年网瘾数据报告》显示,青少年中有网瘾的比例高达14.1%,在没有网瘾的青少年中存在网瘾倾向的达到12.7%。
”
针对这一现象,你认为在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实践中如何引导学生正确使用网络,发挥网络的优势?
3.案例分析题
阅读下列材料
新学期伊始,30中信息技术教研组的陈老师带着自己在假期里精心准备的新评价方案来
陈老师满心欢喜地以为同学们有了这个评测量表会更加科学地对自己和同学的作品进行评价,然而,课上同学们的表现令陈老师很失望,班级里一片混乱。
学生们七嘴八舌,“怎么评啊?”“满分是多少啊?”“主题多少分?内容多少分?……”陈老师不禁沉思起来,“这不是你们想要的评价方式吗,到底哪里出了问题呢?”
请结合上面的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在陈老师的评价方案中参与评价的主体有哪些?请分别指出。
(2)陈老师的评价方案中采用了哪种评价方式?
(3)陈老师的评价方案体现了新课程评价的哪些理念?
(4)陈老师的评价表格中缺少了什么内容才导致了学生混乱的局面?
4.教学设计题
以下是某高中信息技术教材中有关“搜索引擎”的一部分:
现在请分别利用基于目录的搜索引擎和全文搜索引擎查找下列信息,并将查询结果填入下表。
搜索所有与秦俑着装有关的文字和图片,了解秦俑的级别的差异。
请就这一内容,完成下列任务:
(1)简要分析该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2)写出所选内容的教学目标。
(3)请说明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4)设计一个包含小组合作学习活动或探究性学习活动的教学片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