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高原一株柳
青海高原一株柳的主旨

青海高原一株柳的主旨
《青海高原一株柳》是陈忠实写的一篇散文。
这篇散文通过对青
海高原一株柳树生存状态的描写,赞美了柳树伟大的生命力,表现了
作者对生命的不屈与抗争的感叹与赞美之情。
作者通过采用对比的写作手法,将高原柳与家乡灞河柳进行对比,高原柳生存环境的恶劣与灞河柳生存环境的优越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作者又将高原柳与命运进行抗争的情景与“我”在人生道路上遇到的挫折进行对比,高原柳面对逆境时的顽强毅力与“我”在逆境中想要放弃的念头形成了对比。
这篇散文表面上是在写柳树,实际上是在写人,告诉人们面对逆境和挫折时,应该不屈服、不放弃,以顽强的毅力和坚定的信念战胜困难,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青海高原一株柳读后感_3

青海高原一株柳读后感青海高原一株柳读后感1柳树是婀娜多姿、风情万种的。
这段时间我们学习了《青海高原一株柳》这篇课文让我感受到了柳树是具有顽强毅力的。
在青海高原环境非常恶劣。
可是,这棵柳树却巍然屹立着,让我看着就望而生畏,我不由地想象它的生长过程:在一个骄阳似火的夏日,这棵柳树因没有水,叶子都晒蔫了,地上还裂了许多缝,但这棵柳树没有放弃把根向下扎,希望找到水源。
在雨天,雷电把柳树的枝打断了,它没有抱怨,而是尽快抽出新枝。
在冬天,一场暴风雪冲刷过,他没有倒下,而是把根扎的更下希望能迎来下一个明媚的春天。
想到这儿,我便想起了霍金。
霍金在轮椅上坐了40年,全身只有三根手指会动。
他还撰写了非常著名的《时间简史》。
霍金还被人称为“宇宙之王”。
可是在这成功的背后却有非常感人的艰辛历程。
21岁的霍金在读研究生时,不幸患上了卢伽雷氏症,不久就完全瘫痪,被长期禁锢在轮椅上。
1985年,又被疾病剥夺了说话功能,嘴已经歪成了“龇牙咧嘴”的样子。
连医生都诊断他最多只能活两年,但霍金却一直顽强的活了下来。
这种顽强的毅力和韧劲真是让我佩服的无体投地。
在青海高原上的柳树和霍金都没有抱怨命运,而是聚合全部身心之力与困难抗争,以超乎想象的毅力和韧劲生存下来。
真是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啊!青海高原一株柳读后感2青海高原海拔大多在3500米以上。
冬季十分长,气温也非常低,最冷时达零下二十几度;夏季季节又经常干旱,有时会接连几个月持续干旱。
在这个地方,你应该想都不用想这一定没有任何植物生长吧!但并不是这样的,那儿生长着一棵柳树。
那出柳树是多么的`顽强!它在高原上该受多少苦难?它到底被冻死我多少次,但又复苏过来……这是我们完全无法明白的,因为它真的受过太多的苦了,但它还是以自己坚强的毅力活了下去。
比起这株柳树,我真是自叹不如。
一个星期天,妈妈一大早把我叫起来,说要和我一起去买菜。
到了菜场,妈妈买了许多肉,还有各种各样的蔬菜。
但妈妈把这些菜给了我拎,我走了一会便没有了力气。
[青海高原一株柳课文]青海高原一株柳5篇
![[青海高原一株柳课文]青海高原一株柳5篇](https://img.taocdn.com/s3/m/e8a8984fe418964bcf84b9d528ea81c758f52e1c.png)
[青海高原一株柳课文]青海高原一株柳5篇青海高原一株柳篇(1):生命的礼赞生命的礼赞生命是什么?生命是顽强,生命是深沉,生命是苍凉。
在青海高原上,就挺立着这样一株柳。
这一株柳,是青海高原上唯一的一株。
它大约两合抱粗,枝干粗实坚硬,叶子十分绿,。
它的绿并不是像年轻的小树一样绿的鲜活,绿的充满生机,它的绿是苍郁的,是深沉的。
这苍郁和深沉的背后,是它经历过多少次的高原风雪,经历过多少次的雷电轰击,经历过多少次的干旱和寒冷。
这一次有一次的灾难,无情地摧残着它,使它一次有一次地千疮百孔、遍体鳞伤,但它却一次有一次地起死回生。
它的生命是多么的顽强啊!灞河边的柳树,因为生活环境舒适,,所以极易生长,长得婀娜多姿、风情万种。
这跟青海高原上的那一株柳有着天壤之别。
生长在青海高原上的那株柳不怕高原风雪,不怕雷电轰击,不怕干旱寒冷,什么艰难都不怕,所以它才这么顽强、这么苍郁。
而灞河边柳树,生活在舒适的环境下,遇到困难很容易退缩,所以错过锻炼的机会、错过了明天成就的阳光。
青海高原上的柳树不向命运屈服,复苏了又冻死,冻死了又复苏。
正因为它有队生的渴望,生的追求,所以才可以忍受这么多的痛苦。
而我们在这方面不如这株柳树。
我们的努力,我们的付出实在太少了。
这株柳树虽然仅仅是一颗柳树,但是它身上那顽强的生命力、坚强的毅力和深沉的品格,值得我高声赞扬它!青海高原一株柳篇(2):斑羚飞渡读后感1000字斑羚飞渡斑羚飞渡读后感1000字斑羚飞渡《斑羚飞渡》一文描写的是一群被逼至绝境的斑羚,为了赢得种群的生存机会,用牺牲一半挽救另一半的方法摆脱困境的壮举。
斑羚在危难中所表现出来的智慧、勇气和自我牺牲精神,会让每一个读过这篇文章的人受到精神的震撼,会启发人们重新认识这个万物共生的世界。
文章一开始,先为我们展现了一个关乎生死存亡的场景。
一群斑羚,为狩猎队所追杀,逃到悬崖边。
当“斑羚们发现自己陷入了进退维谷的绝境”时,显得那么惊慌、无助,它们“乱蹦乱跳”,一只老斑羚竟想奋力“跳过六米宽的山涧”,结果,“像颗流星似的笔直坠落下去”。
青海高原一株柳_记叙文

青海高原一株柳这是一株柳,一株极其平常的柳树,这是我们五年级学的一篇课文《青海高原一株柳》的开头,看完这篇课文,我的思绪也飞到了青海……一到青海高原,我就开始寻找起来,可是一眼望去,全是光秃秃的,寸草不生,就像路西法统治的那个恐怖世界一样,突然,一阵寒冷的北风吹过,冻的我直起鸡皮疙瘩。
我看了一下天,心想得赶快找到那株柳树,在这儿天气都是阴睛不定,随时都可能下雨,要赶快。
走了大概二里路,就看到那远远的一簇绿色,我就像是沙漠中快渴死的人看到了绿洲一样,一瞬间就看到了希望,那绿油油,充满生机的枝干在寒风中摇曳着碧绿的树冠,却毫不退缩,这就是希望。
待走近,我才发现他是那么粗壮,那么高大,在这寸草不生的高原,我不明白,它是如何吸收到那么多的养分,让它长得那么粗壮,一位路过的农民告诉我,这棵柳树只有拼命把根扎到底,才能吸收到最充足的养分。
我想像着,那年春天,风带着柳絮来到这,长出了千千万万个小苗,可是,春雷和春雨来了,他们淹死了千千万万个小苗,之后的干旱、严寒绝不允许任何一个小苗活到来到春天,可是这个小苗却顽强地生存了下来,终于长成了高原上的一方壮丽风景。
我又想到了作者的家乡灞河,又想看看那里的柳树,我就来到了灞河,只见河岸两边都是婀娜多姿的柳树,随手折一条柳树,插在地里,想着来年又是一株风情万种的柳。
这儿的柳虽然很漂亮,但远没有青海高原一株柳让人震惊。
我一直不明白,问自己为什么?突然,我灵光一显,我紧紧抓住那灵光,我激动的大喊:“我明白啦!”一下子,我惊醒了,老师笑着说:“既然刘晓婉明白了,那么就请回答吧!”同桌刚想告诉我正确答案,被我制止了,同桌担忧地望着我,我回以自信一笑,说道:“命运给予高原柳99条死亡之路,但它却用顽强的生命力和韧性从一线希望之中生存下来。
”是啊!高原柳只有百分之一的成功率都能生存下来,那么我们遇到困难还有什么退缩的理由呢?--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学习参考。
青海高原一株柳(5篇)

青海高原一株柳(5篇)青海高原一株柳(5篇)青海高原一株柳范文第1篇这是一株柳,一株在水边极其平常的柳树。
这是一株奇妙的柳树,奇妙到令我望而生畏,它伫立在青海高原上。
这株大柳树竟然在寸草不生、青石嶙峋、气候恶劣的青海高原上生存了下来!真是不行思议。
这株柳树干有两合抱粗,叶子绿的苍郁、绿的肤浅,树干和树枝粗实而坚硬。
可以想象,这株柳冻死了又复苏,被劈断了枝干又抽出新条,它经受过很多次的摧毁,但一回又一回地起死回生。
而家乡灞河边的柳树却特别简单生长,顺手折一条柳枝插下去,就发芽,就生长。
同是一种柳树,生活的道路和命运相差甚远。
我感受到青海高原上柳树的生命力多么坚韧,不怕高原风雪,不怕雷轰电击,不怕任何困难和险阻,而是聚合全部身心之力和生存环境抗争,以超乎想象的毅力和韧劲生存下来,成就了一片绿阴。
我们就像灞河边的柳树,生活在幸福环境之中,遇到困难往往都会退缩,我们缺少的正是这股毅力和韧劲,做事不能坚持下来,通常是半途而废。
这株奇妙的柳树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青海高原一株柳范文第2篇师:同学们,今日我们共同来学习第15课――《青海高原一株柳》,请一位同学来读课题。
师:我知道每一个同学都能正确地读出题目,这还不叫真正的会读。
怎样才叫会读呢?你能从课题中读出这篇课文会写哪些内容?会详细写哪些内容吗?生:我读出这篇课文会写青海高原和一株柳两部分的内容,我认为会重点写一株柳。
师:真棒,这才叫真正的会读。
课前同学们提到写青海高原的用意何在,现在你的看法是――生:我认为青海高原这部分的内容是背景,一株柳是主体,写青海高原是为了衬托一株柳。
师:看来题目没有白读嘛!要想解决全部的问题,就要走进课文。
【评析】“学贵有疑。
”在开头学习前,把同学的疑问搜集并进行整理,以同学的问题为抓手,引导同学品读课题,为下面的探究指明方向。
二、方法引领,识写结合师:同学们,词语读得都正确了,这些词语的意思有没有不懂的?生:“锻铸”是什么意思?师:谁预习的时候查了这个词语?生:“锻铸”是指把金属溶化后进行锻造。
青海高原一株柳课文_教案教学设计

青海高原一株柳课文
本文是关于青海高原一株柳课文,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阅读。
这是一株柳,一株在平原在水边极其普通极其平常的柳树。
这是一株神奇的柳树,神奇到令我望而生畏的柳树,它伫立在青海高原上。
在青海高原,每走一处,面对广袤无垠、青草覆盖的原野,寸木不生、青石嶙峋的山峰,深邃的蓝天和凝滞的云团,心头便弥漫着古典边塞诗词的悲壮和苍凉。
走到李家峡水电站总部的大门口,我一眼就瞅见了这株大柳树,不由得“哦”了一声。
这是我在高原见到的唯一的一株柳树。
我站在这里,目力所及,背后是连绵的铁铸一样的青山,近处是呈现着赭红色的起伏的原地,根本看不到任何一棵树。
没有树林的原野显得尤其简洁而开阔,也显得异常的苍茫。
这株柳树怎么会生长起来壮大起来,造成高原如此壮观的一方独立的风景?
这株柳树大约有两合抱粗,浓密的树叶覆盖出大约百十余平方米的树阴;树干和枝叶呈现出生铁铁锭的色泽,粗实而坚硬;叶子如此之绿,绿得苍郁,绿得深沉,自然使人感到高寒和缺水对生命颜色的独特锻铸。
它巍巍然撑立在高原之上,给人以生命伟力的强大感召。
我便抑制不住自己的猜测和想象:风从遥远的河川把一粒柳絮卷上高原,随意抛散到这里,那一年恰遇好雨水,它有幸萌发了。
风把一团团柳絮抛散到这里,生长出一片幼柳,随之而来的持续的干旱把这一茬柳树苗子全毁了,只有这一株柳树奇迹般地保存了生命。
自古以来,人们也许年复一年看到过,一茬一茬的柳树苗子在春天冒出又在夏天旱死,也许熬过了持久的干旱却躲不过更为严酷的寒冷,干旱和寒冷绝不宽容任何一条绿色的生命活到一岁。
然而这株柳树却造就了一个不可思议的奇迹。
【写作方法】青海高原一株柳_1000字

【写作方法】青海高原一株柳_1000字
青海高原上生长着一株独特的柳树,它是柳树种族中的一员,却又具有许多独特的特点,成为了这片土地上最引人注目的存在。
以下将从几个方面来阐述它的独特之处。
首先,这株柳树的外观与普通的柳树有很大的不同。
它的树干比一般的柳树要粗壮很多,似乎有着坚忍不拔的力量。
树叶也是不寻常的,它们很小,掌状,密集地生长在枝条上,形成了一个茂密的枝叶丛,让这株柳树显得非常精神、有生气。
而且,这些叶子的背
面都带有一层白色的绒毛,可以很好地防止蒸发、保持水分。
整株柳树给人一种萧瑟而华
美的感觉。
其次,这株柳树的耐旱能力非常强。
青海高原干燥、寒冷,极地气候使得植物生长困难。
然而,这株柳树却在这样的环境下艰难地挣扎着存活下来。
它的根系非常发达,可以
深扎到地下的水源,吸取足够的水分让树体维持正常的生长和发育。
同时,它的叶子也非
常适应这种干旱的环境,可以在夜间吸收空气中的水分,让自身保持湿度,避免水分流失。
这样的特点让它成为了这片土地上的“干旱魔术师”。
第三,这株柳树在青海藏区的文化中具有重要的象征意义。
根据当地的传说,柳树代
表着爱情和家园,象征着人们对家庭和生命的珍爱和保护。
因此,在青海藏区的许多建筑
和文化活动中,柳树都会被作为主题或象征性的元素出现。
这株柳树也成为了这片土地上
人们心中的重要象征和标志。
青海高原一株柳阅读以及答案

青海高原一株柳阅读以及答案青海高原一株柳阅读以及答案阅读是运用语言文字来获取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并获得审美体验与知识的活动。
它是从视觉材料中获取信息的过程。
视觉材料主要是文字和图片,也包括符号、公式、图表等。
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青海高原一株柳阅读以及答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青海高原一株柳阅读以及答案我家乡的灞河以柳树名贯古今,历代诗家词人为那里的柳枝柳絮倾洒过多少墨汁和泪水。
然而面对青海高原的这一株柳树,我却崇拜到敬畏的境地了。
是的,家乡灞河边的柳树确有让我自豪的历史,每每吟诵那些折柳送别的诗篇,都会抹浓一层怀恋家园的乡情。
然而,家乡水边的柳树却极易生长,随手折一条柳枝插下去,就发芽,就生长,三两年便成为一株婀娜多姿、风情万种的柳树了;漫天飞扬的柳絮飘落到沙滩上,便急骤冒出一片又一片芦苇一样的柳丛。
青海高原上的这一株柳树,为保存生命却要付出怎样难以想象的艰苦卓绝的努力?同是一种柳树,生活的道路和命运相差何远?1.为下列成语选择正确的解释【A】。
婀娜多姿A.姿态各异,美丽娇媚,轻盈柔美B.形容斗争十分艰苦,超越寻常2.为下列成语选择正确的解释【B】。
艰苦卓绝A.姿态各异,美丽娇媚,轻盈柔美B.形容斗争十分艰苦,超越寻常3.片段中有一个比喻句是【C】。
A.每每吟诵那些折柳送别的诗篇,都会抹浓一层怀恋家园的乡情。
B.同是一种柳树,生活的的道路和命运相差何远?C.漫天飞舞的柳絮飘落到沙滩上,便急骤冒出一片又一片芦苇一样的柳丛。
D.然而面对青海高原的这一株柳树,我却崇拜到敬畏的境地了。
4.课题是《青海高原一株柳》,作者在这段话中用了许多笔墨写到家乡灞河边的柳,这是【A】手法。
A.对比B.夸张C.比喻D.拟人5.“青海高原上的这一株柳树,为保存生命却要付出怎样难以想象的艰苦卓绝的努力?”把这个句子换个说法不改变意思的是【A】。
A.青海高原上的这一株柳树,为保存生命要付出难以想象的艰苦卓绝的努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青海高原一株柳》教学设计高密市北关小学张宁一、教学背景面向群体:小学语文教师及小学六年级学生学科:小学语文苏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青海高原一株柳》课时:两课时课前准备:1、教师搜集作者资料,了解文章写作背景;制作教学课件。
2、学生读通、读顺文章;认识本课生字新词;大体了解文章主要内容;搜集边塞诗及相关作者资料。
二、教学课题苏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青海高原一株柳》三、教学目标:1、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认识本课5个生字,会写本课6个生字新词。
2、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想象课文描绘的情景,感悟青海高原上的这株柳树身处逆境是所表现出的强大的生命力。
学习抓住事物特点进行含蓄含蓄表达的写作方法。
四、教材分析《青海高原一株柳》一文以优美的笔触,大胆的猜测和想象,描写了青海高原上一株神奇的柳树,这棵柳树虽然是一株极其平常的柳树,但是又是一株令人敬而生畏的、有着顽强精神的柳树,告诉人们面对人生的困境和艰难,不能抱怨命运,应该以顽强的毅力和韧劲与生存环境抗争。
这篇课文是一篇散文,全文层次清晰,语言优美流畅,情景交融,由物及人,托物抒情,恰当的比较、合理的想象使事物特征的描写更具感染力和震撼力,是丰富学生语言积淀和情感体验的好材料。
五、教学方法:本着让学生聚焦“语言文字的运用”,突出语文学科“综合性”、“实践性”特点,本节课采用“五字教学法”。
五字教学法:疑——学——研——练——展。
疑:预习交流,质疑问难;学:圈画感悟、合作探究;研:快乐展示,学法指导;练:读写结合,学法运用;展:围绕主题,拓展阅读。
六、教学过程:教学重点: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青海高原上的这株柳树身处逆境是所表现出的强大的生命力。
学习抓住事物特点进行含蓄含蓄表达的写作方法。
课前展示【百度搜索】/photo/971507/【观察图片,让学生对青海高原有个初步的印象。
】一、预习交流,质疑问难。
1、课前,大家已经预习了《青海高原一株柳》,文中的这一株柳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用自己的话或者用作者在文中的语言进行概括。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神奇2、质疑问难。
围绕刚才的话语或者结合课题进行提问,找寻本节课我们要学习解决的重点问题。
【预习交流环节让学生学会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并引导学生抓住课文的题目以及文中的重点句段、课后的习题提出自己觉得比较有研究价值的问题,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
】二、圈画感悟、合作探究自出示阅读提示1、请同学们仔细默读文章,你是从文中哪些语句中感受到青海高原这株柳的神奇,把它画出来,还可以在旁边写下自己的感受。
2、师巡视了解学情。
三、快乐展示,学法指导(一)唯一。
抓住“广袤无垠”、“寸草不生”、“青石嶙峋”、“深邃的蓝天”、“凝滞的云团”等词语让学生体会。
【百度搜索】/i?tn=baiduimage&ct=201326592&lm=-1&cl=2&f r=ala1&word=%C7%E0%BA%A3%B8%DF%D4%AD%B5%C4%CD%BC%C6%AC 就在这广袤无垠,青石嶙峋的高原上,我们的眼前突然出现了一株绿色的柳树,给你什么感觉?(惊讶、惊奇……)(二)旺盛的生命力“这株柳树大约有两合抱粗,浓密的树叶覆盖出百十余平方米的树阴……它巍巍然撑立在高原之上,给人以生命伟力的强大感召.”1、指名读并谈感受。
(生命力的旺盛)2、你从哪些词语感受到它生命力的旺盛?①“两合抱粗”,师生演示感知柳树的粗壮(板书:粗壮)②“百十余平方米”,一间教室大约有五十平方米,一株柳树的树阴大约有两间教室那么大。
(板书:高大)朗读指导紧跟其后,引导学生读好“两合抱粗”,读中想象“两合抱粗”的样子,再次感受柳树旺盛的生命力。
教师顺势引导:抓住事物特点进行含蓄表达的写作方法的妙处【引导学生以重点词为突破口,与文本进行深入对话。
】(三)顽强的意志1、猜测与想象“干旱和寒冷绝不宽容任何一条绿色生命活到一岁。
然而这株柳树却造就了一个不可思议的奇迹。
”“长到这样粗的一株柳树,经过多少虐杀生灵的高原风雪,冻死过多少次又复苏过来;经历过多少场铺天盖地的雷轰电击,被劈断了枝干又重新抽出了新条。
它无疑经受过一次又一次摧毁,却能够一回又一回起死回生。
这是一种多么顽强的精神。
”创设情境,想象说话。
烈日炙烤着大地,一连半年不见一滴水,厚实的土层渐渐裂出了缝,这株柳它……刺骨的寒风割过人们的脸颊,很多植物早已被风雪吞噬,这株柳它……一声惊雷在天空乍响,闪电无情地劈下时,这株柳……(生想象说话)这是一种多么顽强的精神!让我们一起读一读这段话,感受这株柳的顽强精神吧!2、对比与比较当青海高原这株柳正在风雪雷电中为了生存而苦苦支撑,拼命挣扎,孤独地煎熬时,它的同类那些平原的柳,此时,可能在做些什么?(依据课文内容说说)生说(婀娜多姿,风情万种地在风中摇曳;为那些依依惜别的人们所钟情,所青睐;……【百度搜索】/question/171224536.html教师引导:对比的写法(四)情感升华。
教师出示:这是一株神奇的柳,神奇到令我望而生畏的柳,它伫立在青海高原上。
学生齐读教师引导:同学们,刚才我们一起品读感悟了这株柳的旺盛生命力以及顽强的意志力,那作者陈忠实仅仅是在描述这棵柳树吗?他还在表达什么呢?【百度搜索】/question/511704850.html学生根据资料结合文本交流。
【通过资料补充,让学生初步领悟由物及人,托物抒情的写作方法。
】四、读写结合,学法运用。
教师出示图片,让学生仔细观察其中的一幅,然后模仿课文的第5小节进行片段练习。
1、学生练习2、学生交流,并说一说自己是抓住了事物的什么特点进行写作的。
3、教师范读自己的下水文让学生观察老师的文章哪个自然段抓住事物特点进行描写的。
【高年级的语文课堂教学不仅要书声朗朗,也要静思默想,更要写写练练,真正体现语文的综合性和实践性的特点。
教师下水文的出示,帮助学生体会习作方法,感悟习作的快乐,引导学生喜欢上习作,喜欢上创作。
】五、快乐作业,拓展阅读。
1、将课堂小练笔的片段进行充实,可以模仿书中的“猜测和想象”或者是“对比”的写法,形成属于你自己心中的那一棵草、一朵花、一片叶……2、阅读主题丛书——《倾听大自然的声音》,摘抄优美词句。
两周后进行读书交流会。
教学反思聚焦语言文字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运用《2011版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对“小学语文课程性质”做出了新的阐述:“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
”“语文学习应注重听说读写的相互联系,注重语文与生活的结合,注重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整体发展。
”这就要求我们的语文教师要努力改进课堂教学,整体考虑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综合,注重听说读写之间的有机联系,加强教学内容的整合,统筹安排教学活动,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下面结合苏教版六年级上册《青海高原一株柳》,谈一下自己教学中体现语文综合性、实践性特点的一点理解和做法。
一、注重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
预习交流环节,我引导学生抓住课文的题目以及文中的重点句段、课后的习题提出自己觉得比较有研究价值的问题。
学生在提问的过程中,明白了提出问题可以从三个方面入手。
二、引导学生以重点词为突破口,与文本进行深入对话。
如抓住“两合抱粗”、“百十余平方米”体会柳树的高大,抓住“呈现出生铁铁锭的色泽”体会柳树的“粗实而坚硬”,抓住“绿得苍翠,绿得深沉”感悟柳树不一样的绿。
特别是对“锻铸”一词的理解,不仅理解其本意,更结合文意让学生明白是“持久的干旱,严酷的寒冷,虐杀生灵的高原风雪,铺天盖地的雷轰电击”在“锻铸”着这棵柳树,从而深入领会柳树不屈不挠的抗争精神。
三、创设情景引领学生诵读文本,在反复诵读之中升华情感。
全篇课文可谓字字珠玑,句句精典,可课堂教学时间有限,如何让学生在短短的四十分钟里读有所获,读有所感?为此,在本课的教学中,我抓住柳树生长环境中的关键词句,抓住柳树生长过程中熬干旱,躲严寒,抗风雪,斗雷电的关键词句,在老师的引领下,反复诵读,从而不仅让这株柳树的高大形象深深地映在孩子们的脑海中,更让这株柳树不屈不挠与艰苦环境抗争的精神永记孩子们的心中。
四、课堂练笔,内化语言。
一直以来追求的高年级的语文课堂教学不仅要书声朗朗,也要静思默想,更要写写练练,真正体现语文的综合性和实践性的特点。
因此在本课的教学中,我抓住了课文的第5小节让学生进行仿写。
首先,在理解感悟本段文字,体会这株柳旺盛的生命力时,我让学生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感悟抓住事物特点进行含蓄表达的写作方法的妙处。
然后出示四幅图片,让学生选择其中的一幅进行细致观察,仿照第5小节的写作方法进行片段训练,让学生不仅知道这种方法,而且让她们在训练中学会正确运用。
最后,为了学生进一步体会这种写法的好处,教师及时出示教师下水文,在老师的范读中,让学生找出文中抓住事物特点进行含蓄表达的段落,让学生体会习作方法,感悟习作的快乐,引导学生喜欢上习作,喜欢上创作。
当然,在本课的教学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为了追求课的相对独立性和完整性,课堂容量偏大,整节课有赶的现象,有些地方学生说得还不够充分。
另外在深入地与文本对话的同时,如果能兼顾一下作者的体验,让孩子们不仅能走进这株柳树的内心,更能走进作者的内心,与作者产生共鸣,相信这节课会更厚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