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应当志存高远
青年有为的名言

青年有为的名言
青年是社会的未来,他们拥有无限的潜力和活力。
在这个快速变化的时代,青年们需要积极面对挑战,发挥自己的才华和智慧,为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做出贡献。
以下是一些鼓励青年有为的名言:
1. '年轻人应当志存高远,不断追求卓越。
只有不满足于现状,才能有所突破,实现自我价值。
'这句话鼓励青年人敢于追求自己的梦想,勇于面对困难,不断超越自我。
2. '青年人应该大胆创新,敢于打破常规。
只有敢于尝试新事物,才能带来新的发展和突破。
'这句名言希望青年人勇于冒险,不断寻找创新的机会,为社会带来新的变革。
3. '青春是一种奇迹,要把握住它。
年轻人要珍惜时间,不断学习和成长。
'这句话提醒青年人时间宝贵,应该充分利用时间,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和素质。
4. '青年人要有责任感和使命感,为社会做出贡献。
只有肩负起社会责任,才能实现自己的价值和意义。
'这句名言鼓励青年人积极参与社会事务,为社会的发展和改善做出自己的努力。
5. '青年人要坚持对正义和公平的追求,为社会的进步和公正发声。
只有敢于捍卫真理,才能推动社会的良性发展。
'这句话鼓励青年人
勇于发声,关注社会的不公平现象,并努力争取公正和平等的社会环境。
青年有为的名言不仅是激励年轻人的口号,更是对他们的期望和鼓励。
在这个充满机遇和挑战的时代,青年人应该保持乐观心态,勇于面对困难,发挥自己的才华和智慧,为社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只有青年人敢于追求梦想,勇于创新,才能为世界带来积极的改变。
青年应当志存高远作文800字

青年应当志存高远作文800字题目:青年应当志存高远岁月如流,青春如梦。
我们在这漆黑的宇宙中寻找着属于自己的那片星空,那片充满希望与挑战的天空。
青年,正是人生中最富有激情与活力的阶段,我们应当志存高远,不断追求卓越,为人生写下精彩的篇章。
志存高远并非一味的野心与狂妄,而是基于对自我清晰认知和对未来坚定信念的体现。
我们的目光不应只停留在眼前的舒适区,而是要敢于挑战未知,勇敢地追求更高的目标。
青年人要有一颗不安分的心,那股拼搏的热情和追求的勇气,这正是我们成长的动力。
然而,志存高远并非一蹴而就的易事。
在追逐梦想的路上,我们需要明确的目标和计划,更需要坚定的毅力和决心。
我们要学会在困难面前不屈不挠,在挫折面前不怨天尤人,而是从中汲取经验,磨炼意志。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实现梦想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同时,我们要将个人的志向与社会的需要相结合。
在这个快速发展的时代,社会需要的是具备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
因此,我们要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努力成为社会所需的人才。
而当我们为社会做出贡献时,我们也会从中获得成就感与满足感,这将成为我们继续前行的动力。
此外,我们还要学会与他人合作与交流。
在这个充满竞争与合作的时代,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
我们要学会与他人携手共进,互相学习,互相支持。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应对挑战和困难,实现共同的目标。
总之,青年应当志存高远。
我们要有远大的理想和抱负,敢于挑战未知,勇敢地追求更高的目标。
同时,我们要明确自己的方向和计划,坚定信念、勇敢前行。
在这个充满机遇与挑战的时代里我们要学会与他人合作与交流、勇于承担责任并付诸行动、时刻保持一颗谦虚谨慎的心态、不断学习和探索新的领域、关注社会发展和民生改善、积极参与公益事业回报社会、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等。
这些品质将有助于我们在人生的道路上取得成功并为社会做出贡献。
让我们用勤奋的双手去创造美好的未来用炽热的青春去点燃生命的火焰用坚定的信念去追寻梦想的足迹用无尽的努力去书写精彩的人生篇章相信只要我们勇往直前终将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与理想追求展现出青春的风采与光辉!。
敬告青年

读敬告青年有感摘要:我们作为当代大学生,是我们党和社会主义各项事业的接班人和主力军。
承担着继往开来、迎接挑战、推动中国走向世界强国之林的历史使命。
这就要求我们青年要做到:自主的而非奴隶的;进步的而非保守的;进去的而非退隐的;世界的而非锁国的;实利的而非虚文的;科学的而非想像的。
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志存高远,自强不息,奋斗不止。
关键字:青年,志存高远,自强不息,奋斗不止读了陈独秀的“敬告青年”后,我受到的教育相当深刻,当然,感触也特别多。
有人说:“大学之大不在于高楼大厦,而在与大师名家”,大学让我领略了大师名家的风采:有着传奇经历的梁思礼院士深情讲述中国航天人的奋斗历程和航天精神,和蔼可亲的吴文虎教授循循善诱地解读了当前IT科技的发展,激情飞扬的倪维斗院士深刻地剖析中国能源问题及对策,年逾八十的邬沧萍教授神采奕奕地分析中国人口问题…..这些大师名家均已年届高龄,仍不忘对年轻一代悉心关怀,他们的敬业精神、严谨的作风、无私的奉献无不令我们感动,他们用自身的行动为我们年轻的一代树立了榜样,感召着我们肩负起历史的使命,搏击自己的青春。
不同时代的青年面对不同的历史课题,承担着不同的历史使命。
革命战争时期,青年学生们的历史使命是“救国、救民”;当代大学生是在改革开放的历史条件下成长起来的一代,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推进的进程中成长起来的一代。
我们的历史使命则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民族的伟大复兴。
所以作为青年的我们,就应当志存高远,自强不息,奋斗不止。
志存高远,是韬光养晦的代名词。
智者,遭遇困阻,一时难以前进时,会修身养性,积蓄力量,以待时机,于是将大志寄存于高远,暂作“安息”,常人起居;一旦时机来临,便顺势而出,东山再起!志存高远者,绝不放弃生平大志。
他们可以拐几个弯前进,他们有超凡的意志力,常人对他们的行为与毅力感到不可思议,而对他们而言,那太正常不过了!那种投入、专注和痴迷,正是其追求高远志向的内驱力!志存高远者,也有痛哭流涕时。
青年应当志存高远主题作文

青年应当志存高远主题作文青年应当志存高远嘿,朋友们,你们知道吗?就在前几天,我亲身经历了一件令我终生难忘的事情。
那件事情不但让我深刻理解了"志存高远"的含义,更让我对于自己的人生道路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和规划。
事情发生在我和几个好友一起到西城乡野游玩的时候。
当时,大家都玩得不亦乐乎。
其中我和小王最热衷于爬山,一路上视野不断开阔,我们俩个人就精神头十足,相互激励着一定要攀登到最高峰看看。
就这样,在四处穿梭寻找山径的过程中,我们很快就遇到了一个岔道路口。
往左是一条笔直平坦的小路,右边则是陡峭崎岖、林木茂密的山路。
顿时,我和小王面面相觑,对望片刻,我便开玩笑地冲他说:"老王,你可要坚持咱们当初的理想,别怂啊!"小王瞟了眼左边的小路,略一思忖,便双手一摊朝我笑道:"哈哈,那可得从陡峭山路上把朝气展现出来啊!走,我们一口气攀登到峰顶试试!"话音刚落,他便踌躇满志地向右边的陡路迈开了脚步。
我见状当即也跟了上去。
行走在陡峭小路上着实艰难,但只要稍作喘息,远处峰顶的豁然开朗景色便会让我们信心倍增。
沿路上,大自然的鸟语花香和潺潺山泉也不停地给了我们很大的动力。
仅是爬到一半的时候,我们便已是汗流浃背了。
然而一阵旷阔的山谷美景却忽然映入眼帘,这顿时便让我们的疲惫烟消云散。
只见眼前群峰叠嶂,苍翠欲滴,山间的溪流如一条白线从山涧潺潺流过,偶尔还有飞鸟掠过其上,煞是惹人遐思。
望着这一番大自然的美景,我当时真有一种返璞归真的崇高悟境。
是啊,眼前的群山不正就是那志存高远的人生征途吗?要想攀登上那崇高的峰顶,我们就必须勇敢无畏、百折不挠。
稍有疲惫则止步未免可惜,况且我们志存高远的道路上,也少不了诸如这无穷壮丽景色的鼓舞与激励。
就在我们醉心于美景时,小王突然激动地高声呼喊起来:"快看,前方山头上有一棵小树挺立在那里,那不就是我们的终点吗?"说罢,他便阔步朝那山头冲去。
青年坚定理想信念 志存高远的时评

青年坚定理想信念志存高远的时评青年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是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
作为青年,坚定理想信念,志存高远,是我们应当具有的精神品质。
因此,我们需要在认识上和行动上都充分发扬这种品质,并不断加以巩固和提高。
首先,青年要更加坚定自己的理想信念。
理想信念是一个人内心最为深刻的东西,它的坚定可以给人以强大的精神力量,让人拥有充沛的能量去迎接挑战和面对困难。
而青年正处于人生中最为磨砺的阶段,面对着种种抉择和困惑,必须要坚定自己内心的理想和信念。
我们要时刻保持对社会主义的信仰,认识到社会主义比任何其他制度都更为先进、更为强大,同时深刻领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和历史进程,以此作为我们战胜一切困难的力量源泉。
其次,青年应该有志存高远的胸怀。
在理想信念的基础上,我们需要以远大的目光,扬帆远航。
青年是最为有激情和活力的年龄,应该带着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报国情怀,全身心地奋斗和拼搏,把个人的理想与祖国的未来紧密联系在一起。
志存高远,追求超越是青年应有的态度,唯有如此,方能使我们的创造力和创新力得到充分发挥。
最后,青年要在日常行动中落实理想信念和远大志向。
一方面,需要不断学习和提高自身的专业和能力,并践行以人为本、发扬团结合作的精神。
另一方面,更要紧紧围绕时代发展的要求,积极投身社会主义事业,为实现中国梦、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总之,青年是有理想、有追求的群体,我们要坚定理想信念、志存高远,并付诸实践,发挥自身的独特优势,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贡献自己的力量。
同时,我们要时刻牢记人民对青年的期望,不断地挑战自我,用勇气和智慧创造美好的未来。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有更加光明的前路,也才是我们真正有机会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和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志当存高远作文300字

作文一<<志当存高远>>古人云:“志当存高远。
”这句话告诉我们,人要有远大的志向。
志向就像一盏明灯,照亮我们前行的道路。
一个人如果没有志向,就会像一只无头苍蝇,四处乱撞,一事无成。
有了远大的志向,我们就有了奋斗的目标和动力,就会不断努力,朝着目标前进。
周恩来总理在少年时代就立下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宏伟志向。
正是因为有了这个志向,他才会在以后的岁月里,为了国家和人民,不懈奋斗,成为了一位伟大的政治家和革命家。
我们也要像周总理一样,树立远大的志向。
也许我们的志向没有那么伟大,但只要是积极向上的,就值得我们去为之努力。
让我们怀揣着远大的志向,勇敢地向前迈进,为实现自己的梦想而奋斗。
作文二<<志存高远,成就未来>>“志当存高远”,这句话一直激励着无数人追求自己的梦想。
志向是人生的指南针,它为我们指引前进的方向。
有了高远的志向,我们才会有奋斗的动力和目标。
当我们遇到困难和挫折时,志向会让我们坚定信念,勇往直前。
比如,科学家们因为有了探索未知的志向,才会不断进行研究和实验,为人类的进步做出贡献。
运动员们因为有了夺冠的志向,才会刻苦训练,挑战自我极限。
我们作为新时代的青少年,更应该树立远大的志向。
我们可以立志成为一名优秀的医生,救死扶伤;也可以立志成为一名教师,教书育人。
无论我们的志向是什么,只要我们坚持不懈地努力,就一定能够实现。
让我们志存高远,为了美好的未来而努力奋斗吧!作文三<<志当存高远>>俗话说:“有志者,事竟成。
”一个人如果没有远大的志向,就像一艘没有方向的船,在茫茫大海中迷失。
志当存高远,就是要有远大的理想和抱负。
周恩来总理在少年时代就立下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宏伟志向,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志向,他才会在以后的岁月里,为了国家和人民,不懈奋斗,成为了一代伟人。
我们生活在一个伟大的时代,有着无数的机遇和挑战。
我们应该树立远大的志向,为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而努力奋斗。
志当存高远作文800字

志当存高远作文800字志当存高远作文800字(通用13篇)志当存高远作文800字篇1你也许看见过,头戴斗笠,身披蓑衣的农民,弓着背,弯着腰,赶着牛在细雨中耕田;你也许看见过,码头上,一行人,背着沉重的货物,同声喊着号子,像蜗牛驮硬壳般地在缓缓前进。
当你看到这些情景,当你看到劳动人民那结满老茧的双手有着刀刻般皱纹的脸庞时,你是否想到,这与以“电子”命名的时代是多么不相称!你是否意识到二十一世纪的中国青少年肩负着怎样的责任,应当具有怎样的理想?从远古时代的盘古开天辟地到如今的知识爆炸,信息革命,多少年,多少代,多少志士仁人都有着崇高的理想。
但他们受到时代的限制,有许多人感到生不逢时,饮恨终生:江州司马,沦落天涯,泪湿青衫;东坡居士,赤壁岩下愤呼“人生如梦”;陆放翁,临终低吟“万事空”;秋瑾女士,狱中咏叹“秋风秋雨愁煞人”――然而,那种令人诅咒的日子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现在,我们的祖国已是“天公重抖擞,九州生气扬”的时代了。
祖国的儿女以一个又一个优异成绩报答了母亲的养育之恩。
歌德巴赫猜想中的陈景润,微血管构造学中的修瑞娟,以及奥运会赛场上的李宁――他们,都以我们中华民族优秀的儿女扬名于世。
理想是我们前进的动力。
俗话“人无志不立”。
倘若没有一个为人类的解放事业献身的大志,《资本论》这部巨著怎么会问世?倘若没有以手中的笔去征服世界的雄心,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怎么会流传于后代?倘若没有长大了干大事业的雄心,爱迪生怎么会成为举世闻名的发明家?理想也是我们勇于创新的动力。
一个人立下了大志,并愿意为之而奋斗,那么就是历尽艰难险阻,也会在所不辞。
记得高尔基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一个人追求的目标越高,那么他的才能就发展的越快,对社会就越有益。
”是啊,立志当存高远,我们青少年,精力充沛,正是努力学习的黄金时代。
我们是实现四化的后备军。
我们青少年是时代的开拓者,我们应当勇于打破世俗的旧观念,抖擞精神,不畏急流加险滩。
然而有些人处在我们这个炽热,火红的时代,却胸无大志,碌碌无为,实在令人感到奇怪。
梦想、追求话题作文《青年当立高远之志》

梦想、追求话题作文《青年当立高远之志》“志当存高远”,诸葛孔明在《诫外甥书》中如是说道。
然而清代的袁枚却认为“志欲其小。
志小,则愿无不足。
”对此,你有怎样的思考呢?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认识,不少于800字。
例文:青年当立高远之志青年之辈正值芳华之际,少年强则国强,我认为青年之辈应当志存高远。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这是开国总理周恩来的青年之志。
“大丈夫犹效傅介子、张骞,立功异域,以取封侯。
”这是“三班之一”班超的青年之志。
纵观历史长河,永远铭记在人们心中的,往往是有着鸿鹄之志、并最终努力达成的仁人志士。
志,乃一个人的最高追求,它决定了立志者的上限,是这个人毕生追求的方向目标,因此,立高远之志即行广阔之途。
存高远之志,显个人之华彩。
王羲之从小立志学习书法,留下“墨池”之佳话,成就惊世著作《兰亭集序》。
王亚平青年时期景仰世界女宇航员,立志为中国女航天员扬名,最终让浩渺宇宙记住了她的身影。
历史长河滚滚逝去,但有着青云之志的人儿在巨浪中铸造自己不朽的丰碑。
存高远之志,显时代之希望。
孟子立宏志:“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他游说于诸侯之间,让战国时期的君王统治更加贤明,让民生疾苦愈发少见。
日本明治天皇在遭受西方痛打后,立刻立志学习西方,让日本成为资本主义新强国,一朝改变日本的社会性质,改变软弱无能之国的形象。
时代造就英雄,英雄之志,如或高远,便可窥见时代的兴盛。
存高远之志的人在人类群星中闪耀,从小志者,则日益黯淡,终被遗忘。
中国女足在十几年的励志苦练后再一次闪亮登上世界舞台,而反观中国男足,没有痛心思过,潜心励志,反而有部分成员注目于高额薪水,贪图安逸享受。
为何男足女足差距如此之大?分析他们比赛时的表现,我们不难发现中国男足贻笑大方的缘由——只有蝇头小利之志,无以成才。
的确,“志小,则愿无不足。
”但近在咫尺的目标决定了上升的高度,只能低人一等,天赋异秉的方仲永,因其父的教导,只志在宣扬已有的才能而不潜心挖掘更多的知识,最终当所有人都逐渐超过他时,他已止步不前,泯然众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青年应当志存高远一.理想与成材理想有很多种。
包括道德理想,职业理想,生活理想等等。
也有伟大的理想和庸俗的理想,作为新一代的大学生,我们肩负着历史赋予我们的伟大使命,为了实现中华民主的伟大复兴,我们必须树立远大的理想。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理想是要靠实践来实现的,任何理想不付诸行动那都是空想,纸上谈兵,毛主席曾教导青年说:“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为我们开辟了一条到达理想境界的道路,而理想的实现还要靠我们的辛勤劳动,有些青年人以为到了社会主义就应该什么都好,就可以不费什么享受现成的幸福生活,这是一种不实际的想法”。
毛泽东主席的这段话告诉我们:理想必须付诸行动,我们不要做语言的巨人,行动的矮子。
周恩来总理从小就有“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伟大志向,这句话也伴随了他一生,在这样的理想下,他奋斗了一生,为中华民族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共产主义战士雷锋成为社会主义新人的楷模,受到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热爱,从根本上说就是因为他树立了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理想,获得了无穷的精神力量,在实践中,他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
通过周总理和雷锋的事实说明了理想对我们成材的巨大推动作用。
理想是大学生成长成材的前提,它是方向指引着你前进。
一旦出错,你的人生将失去意义,就回虚度年华。
树立正确的理想是取得成功的重要保证。
理想是人们心灵世界的源层核心,有无理想信念,就像一道分水岭。
既把人与动物区分开来,又把高尚充实的人生与庸俗空虚的人生区分开来。
有志之人立长志,无志之人常立志。
理想的实现需要超越现实,但决不是脱离现实。
所以大学生必须坚持知行的统一,培养脚踏实地、任劳任怨,艰苦奋斗的精神。
真正的理想并不是好高鹜远,而是从现实出发,事实求是从身边的事情做起,脚踏实地,大处着眼,小处着手,迈向理想的目标。
从大学生成材,成长的角度来说,“八荣八耻”是与当代大学生渴望成材的目标相一致的。
大学生正处于知识积累和个性培养的关键时期,因此树立正确的理想十分重要。
大学生成材成长既需要自己的主观努力,同时也要求有一个优良的环境。
一个良好的环境对于大学生来说很重要。
一个良好的环境好比拥有良师益友。
有助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
有利于大学生很好的成长,为祖国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八荣八耻有助于大学生树立一个好的理想,好的理想可以用一生去追求,脱离现实的理想是不值得去追求。
作为大学生,已经具备了独立思考的能力,所以应当明白自己在做什么,是为了什么而学,将来毕业了想做什么工作等等。
只有明确了目标,才能事倍功半,取得成功。
当在树立理想、信念的时候要有自己的主张,不能一切参考别人,依赖别人。
不管是亲人,还是朋友,总会有分别的一天,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
所以必须有自己的主见,靠天靠地,不如靠自己。
切记,不能依赖别人,没有人会让你一直依靠下去,只有靠自己的努力才会获得最终的成功。
理想一旦确立就不要随便改变,但这前提是你已经树立了正确的理想。
不要刚受到一点挫折就放弃,一帆风顺的胜利不是真正的成功,只有经历挫折、苦难的胜利才是真正的成功。
俗话说,“不经风雨,怎会见彩虹。
”从古至今所有的成功、胜利,都需付出代价。
有的理想的实现需要无数人为之奋斗、牺牲几十年。
因为要想成功,就要经的起考验。
只要肯下苦功夫,铁棒也能磨成针,古人尚能明白着个道理,作为新世纪的大学生们,更应明白。
青年人要有坚持不懈的精神,使自己的素质不断提高,掌握本领,为自己的理想得以实现打下扎实的基础。
然后通过自己的奋斗,去取得最后的胜利。
因此作为大学生的我们要树立正确的理想,然后朝着这个目标去奋斗。
相信不久的将来你的理想会成为现实,要相信只要付出了,就会取的回报。
二机遇与成材有人说,机遇是成材的基础。
人若没有机遇则不可能成材。
姜太公八十岁遇文王而出将入相,一举成名;诸葛亮遇到礼贤下士的刘备三顾茅庐而出山,帮助刘备逐鹿中原,成一代名相。
他们都是有了好的机遇而成材的。
于是,生活中总有不少人抱怨,幸运之神不肯光顾自己,仙女的绣球总是抛给别人。
自认为才高八斗却遇不上慧眼识人的伯乐,天不与我便,只有怨天尤人,“今朝有酒今朝醉”。
这些人的话看似有根有据,机遇似乎是名人成材的关键。
可是不知道你是否想过?姜太公、诸葛亮若不是自己发愤努力,学识渊博;若不是刻苦钻研兵书战策,领悟透彻;若不是具有置生死于度外的大义精神,忠心效主,即使有再好的机遇也不会取得成功。
与其说他们的成功是机遇的结果,倒不如说他们经过长期艰苦的努力而收获的丰硕的果实。
成功的花,人们只惊羡它现实的明艳,然而无人看到当初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遍了牺牲的血雨。
其实,机遇就像我们身边的空气,无时不在,无处不存,只是有的如同水蒸气,默默地,从凝然的双眼前溜过,人们漠视了它的存在,而当它以河水、溪水的形式出现,那些没有什么准备的人猝然看见它,急急地用手捧起时,它又从指缝间流去。
机遇来去匆匆,当空想着觉察时,也无法挽留。
旧的已成为过眼云烟,新的影儿又开始在叹息里闪过了。
机遇是偶然的,而准备却是“必然”的,没有充足的必然准备,有了“偶然”也无济于事,因为“偶然”中包含着“必然”。
人类上千年的文明史,涌现出许多卓越人物,他们或叱咤风云,领袖群伦;或专心治学,硕果累累;或以鸿篇巨著传世,或凭艺术珍品流芳。
不可否认,除了本身具有的超凡的素质外,其中不少人也得到羡慕的机遇。
没有机遇,丘吉尔也许只不过是皇家军事学院的一名平庸的毕业生,欧·亨利可能终生做一名职业记者,而达尔文在父母的逼迫下,大概早成了一个不称职的神甫。
但如果就此下结论:“机遇出人才”,觉得只要“守株待兔”,成功便唾手可得,便是不可取的。
别林斯基说过:任何人,不经过艰苦不断的劳动,不经过最使空想家头疼和懊恼的最初纯物质和机械的劳动,就无法成材。
所以,那些幻想凭借一阵东风而在一夜之间就青云直上的人们,还是安下心来,从头做起。
待到万事俱备时,自会有一位神通广大的“诸葛亮”为你借来东风的。
否则,即使东风来了,也只能吹散你心头的彩云,带走你美丽的幻想,给你留下的只能是失望和悲哀。
物质第一,意识第二。
不承认客观条件——机遇,对成材的作用就是唯心主义的。
但是,无论怎样的机遇都是外因,过分强调而忽视了主观能动性。
则是形而上学。
外因只是事物发展的条件,内因才是事物发展的依据。
只有发挥主观能动性,不断拼搏,才是成材的根本条件。
实力就是机遇。
机会是为才能准备的,才能是为成功准备的。
一个人越有才能,命运降临在他身上的机会越多,成功的机会也就越多。
可不少人却忽视了,才能与机会的关系是成正比例函数。
增长才干就是增加机会。
我们不可以坐着等待机会的光顾,而应该努力去争取,机会不是漂亮的挥着手,而是像耕牛般竭尽全力地工作,奠定了下次机会中的成功。
把握机会=把握人生。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同样,成功的取得,也不是朝夕之事。
宛如一粒豆子,身深埋于土壤之中,不断地吸收养料和水分,苦熬过严冬与干旱,日益具备了破土而出的条件。
这时,机遇就是适时的春雨,使种子得以顺利地发芽、开花。
一粒生命力很强的种子,即使环境恶劣,也仍有可能生存;但如果只是一粒干瘪的种子,无论春雨下得多么恰到好处,也同样无济于事,它只会在土地里腐烂,机遇作用不过如此。
没有自身的努力和毅力,命运的微笑再甜蜜,成功也只是一句空话。
而机遇来得过早或过迟。
正如节气不调,对植物的影响一样,对成功不但不会有帮助,反而会带来副作用。
古今中外,不论达官贵人,还是平民百姓,无不期盼机遇的到来。
顺境的,愿机会来,让福星高照;逆境的,望机会来,可免遭厄运。
其实,只要地球在转动,社会在发展,事物就会变化,机遇就会出现。
只不过机遇对于人们有着执法女神手中的天平般公正的评判;有着审判官一样严肃的选择。
机遇是一个不喜欢拜访懒汉的客人,是一份给顽强劳动的人的奖赏。
如果你以有准备的头脑相迎,它会投其所好,与你结伴而行。
只靠机遇不会成材,而有了主观努力,机遇又会助你成材。
三勤奋与成材大家都知道,学习是辛苦的,但我们更应该懂得学习对我们来说是一种需要,是我们实现理想的途径,勤学更是我们成材唯一的有效途径。
任何学习意识的形成,首先应培养良好的动机,正像机器要有发动机一样,每种学习的行动的后面都有一种动力,就像发动机一样,它的功率越大,机器的动力就越大,而学习的动力越强,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就越高。
没有这个马达,学习也就无从谈起。
学习意识的形成,还需激发强烈的学习兴趣和提高“会学”的能力。
“会学”能力的形成并非易事,我们知道:学习是一项艰苦的脑力劳动,任何学习成果的获得都不是朝夕可成,一蹴而就。
然而有些同学终日做着“成材梦”,却不肯付诸行动去学习;羡慕那些盛开的花朵,却不用辛勤的汗水去浇灌它,空有“天生我才必有用”的想法,结果只是黄梁美梦一场空。
也有的人总认为自己没有成材的天赋,便放弃追求,不再奋斗,整天自怨自艾。
殊不知“从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
”俗话说“功到自然成”,“不经一番风霜苦,哪得梅花放清香?”如果坚定自己成材的目标,勤学好问、不懈努力,成功的大门会向每位勤学者敞开。
“只有勤学才能成材”,古今中外,无一例外,从“头悬梁、锥刺股”的苏秦,到“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的杜甫,从声名显赫的诺贝尔奖获得者,到国际奥林匹克大赛载誉归来的少年英才们,有哪位不是踏着勤学之路,敲开成材之门的呢?我国文坛巨星王国维年轻时到日本,跟着罗振玉,在罗振玉的家中有私人藏书50万册之多,王国维就一本一本地翻阅,把这些书硬是多啃了下来,有一次,他妻子要跟他商量件事,他抱着书装作没听见,气得他夫人差一点儿把书夺过来,投到火炉里去。
王国维替罗振玉打工,一天罗振玉给他两千份拓本,对他说,国维,你帮我整理。
又说,怎么整理?每一个拓片,你要找出来它有几个器物,因为有的一个拓片有不同的名称,同样一个器物,古人有不同的名称,你要把它查出来,这片拓片有几个器物名称。
这样,王国维每天一大早就来到工作室,桌上堆满了拓本,日本的夏天酷暑难当,又易犯困,王国维常常汗流浃背,浑身衣服都湿透了,然而查一个铭文要查十几个,一天下来只能弄十几个铭文,十几张纸,而他要整理两千份拓本,其工作量之巨大是可想而知的,王国维每天都要工作得精疲力竭,也正是由于他的勤奋好学,才造就他成为一个著名的金石学家、甲骨学家、文学巨匠。
鲁迅说:“伟大的成绩和辛勤的劳动是成正比的,有一份劳动就有一份收获,日积月累,从小到多,奇迹就可以创造出来。
” 王国维自己也说:“古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回头蓦见,那人正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
”诚然,勤奋是成材的必由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