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柏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合集下载

黄柏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的现代研究

黄柏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的现代研究

黄柏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的现代研究摘要】目的分析和探讨黄柏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

方法通过调研近些年的文献,总结和归纳黄柏的化学成分及药理活性。

结果黄柏的主要化学成分有生物碱类、甾醇类、柠檬苷素类等,具有抗菌、抗炎、解热、抗肿瘤、降血压、降血糖和抗痛风等作用。

结论黄柏作为一种来源非常广泛的传统中药材,具有很好的开发和应用价值,值得人们更加深入研究和开发。

【关键词】黄柏化学成分药理作用研究【中图分类号】R9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2014)26-0185-02黄柏是芸香科植物黄皮书或黄檗的干燥树皮,分别习称为“川黄柏”和“关黄柏”,多产于四川、贵州、云南、黑龙江、辽宁等地[1]。

黄柏性味苦寒,具有泻火除蒸、清热燥湿、解毒疗疮等功效,临床主要用于泄泻、黄疸、湿热痢疾、皮肤湿疹等疾病的治疗。

近些年,随着对黄柏的深入研究,又不断发现了它在其他方面的药理作用,如抗炎、抗痛风、利尿、降压、抗癌等[2],本文就黄柏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的现代研究进行综述,现报道如下。

1 化学成分黄柏的化学成分最早于1926年被报道于日本学者对黄檗的研究中,其含有小檗碱和少量的巴马亭,后来各国学者们又陆续的报道了它的其他化学成分。

主要分为:生物碱类,如小檗碱、四氢小檗碱、木兰碱、黄柏碱、药根碱、四氢药根碱、N-甲基大麦芽碱等;甾醇类,如菜油甾醇、7-脱氢豆甾醇、β-谷甾醇等;柠檬苷素类,如黄柏酮酸、黄柏酮、黄柏内酯等;还有其他的如白鲜交酯。

2 药理作用2.1 抗菌、抗炎和解热黄柏中的主要有效成分小檗碱具有一定的抗菌活性,其水煎液及醇提液对炭疽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痢疾杆菌、破伤风杆菌、肺炎球菌、脑膜炎球菌等均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同时,黄柏叶中的黄酮苷对柠檬色葡萄球菌、枯草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黄柏还具有退热作用,其不仅能消除细菌所引起的发热,本身也有一定的解热效果。

据报道[3],黄柏的甲醇提取物对由TPA引起的小鼠炎症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其主要的作用机制为抑制白介素因子、肿瘤坏死因子和环氧化酶-2等炎症因子的信使RNA表达。

黄柏的化学成分及药理学研究进展

黄柏的化学成分及药理学研究进展

中国野生植物资源 第 20 卷第 4 期 8
黄柏中的小檗碱盐酸盐 、 巴马亭的氢碘酸盐 , [5 ] [29 ] Kihadanin A 、 黄柏内酯 、 苦楝子酮 、 N - methyl2 flindersine 等都具有白蚁拒食活性 。川黄柏果实中 的异 丁 基 酰 胺 类 化 合 物 有 较 强 的 杀 灭 家 蝇 的 活 [14 ] 性 。
carvone ]
[15 ]

同属植物秃叶黄檗 ( P. chinense var. glabrius2 [16 ] culum Schneid. ) 的树皮中新分得黄柏内酯 。
而抑制免疫反应 ,减轻炎症损伤 。 2. 2 抗肿瘤作用 黄柏提取液对 BGC823 人胃癌细胞具有光敏抑 制效应 。它对染色体并无光敏致粘连的畸变作用 , 但能延缓 S 期细胞周期过程 。电镜观察发现黄柏使 实验组细胞线粒体 、 内质网广泛肿胀 、 扩张 , 细胞核 糖体明显减少 。其光敏作用重点靶位是生物膜 。 2. 3 抗溃疡作用 胃粘膜产生大量活性氧是捆束水浸应激性溃疡 发生的原因之一 , 而除去小檗碱的黄柏组分对小鼠 [21 ] 捆束水浸应激性胃溃疡有抑制作用 。对其机理 的研究发现该组分对正常小鼠内因性胃粘膜 SOD 活性未见影响 ,但对水浸捆束应激负荷时的小鼠胃 粘膜 SOD 活性的降低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 还可明显 抑制消炎痛引起的大鼠胃粘膜 PGE2 量的减少 。对 水捆束应激负荷时的小鼠 , 可使其水浸前的胃粘膜 PGE2 量显著增加 , 并抑制水浸后 PGE2 量减少的趋 势 。而对胃粘膜血流量未见影响 。 2. 4 抗菌作用 黄柏水提物对临床分离的多重耐药的致肾孟肾 炎大肠杆菌 (UPEC) 菌株 132 和 136 亦呈耐药作用 。 但血凝实验表明其对该菌的粘附特性有抑制作用 , [23 ] 可能作为黄柏用于治疗尿路感染的机制 。对幽 [24 ] 门螺杆菌的抑制作用不亚于氨苄青霉素 。对痤 [25 ] 疮丙酸杆菌脂酶的活性也有抑制作用 , 还显示抗 数种厌氧菌活性如脆弱杆菌 、 产黑色素类杆菌 、 多型 [26 ] 类杆菌和消化链球菌等 。 2. 5 对关节软骨细胞的影响 黄柏提取物对于关节软骨的三大成分 ( 关节软 骨 ,胶原纤维和蛋白多糖 ) 的代谢均有明显的影响 。 5 %和 10 %的黄柏注射液对软骨细胞的 DNA 和胶原 合成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5 %的黄柏注射液对蛋白 多糖的合成有促进作用而 10 %浓度则不显示促进 [27 ] 作用 。 2. 6 抗肾炎作用 黄柏成分黄柏碱可明显抑制原发性抗肾小球基 底膜 ( G BM) 肾炎大鼠尿中蛋白的排泄 , 还显著抑制 伴随肾炎的血清胆固醇及肌酸酐含量的上升 。黄柏 碱对抗 G BM 抗体肾炎模型有效 ,其机制可能是抑制 [28 ] 巨噬细胞或细胞毒 T 细胞的活化 。 2. 7 昆虫拒食作用

黄柏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黄柏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收稿日期:2009-08-10作者简介:吴嘉瑞(1977-),男,博士,执业药师,北京中医药大学讲师,从事中药药物警戒和中药流行病学研究;张冰,女,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

黄柏药理作用研究进展吴嘉瑞,张冰,张光敏(北京中医药大学,北京100102)摘要:黄柏具有悠久的药用历史,是临床应用最为广泛的中药之一。

现代研究表明,黄柏具有多种药理作用,主要包括抗菌、抗真菌、镇咳、降压、抗滴虫、抗肝炎、抗溃疡、免疫抑制以及抗氧化、抗痛风、抗癌、利尿、健胃、促进皮下溢血吸收等功效,具有广阔的市场开发前景。

关键词:黄柏;药理;抗菌中图分类号:R28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197(2009)11-0160-03黄柏为芸香科植物黄檗、黄皮树的干燥树皮,味苦性寒,归肾、膀胱、大肠经,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退虚热之功能,临床上广泛应用于湿热痢疾、泄泻、黄疸、梦遗、淋浊、带下、骨蒸劳热、皮肤湿疹等病证的治疗。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黄柏具有多方面药理作用,主要包括抗菌、抗真菌、镇咳、降压、抗滴虫、抗肝炎、抗溃疡以及免疫抑制作用等。

笔者对黄柏药理作用作一综述,希冀为黄柏的临床应用及进一步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1抗菌作用文献研究表明,黄柏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球菌、白喉杆菌、草绿色链球菌、痢疾杆菌、溶血性链球菌、百日咳杆菌、破伤风杆菌、脑膜炎球菌、霍乱弧菌、炭疽杆菌均有抑制作用。

赵鲁青等[1]用复方黄柏冷敷剂研究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绿脓杆菌、枯草芽孢杆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甲型溶血性链球菌、白色葡萄球菌的抑制作用。

结果显示,黄柏对上述各种细菌都有抑制作用,并确定了其最低抑菌浓度为0.031g /m L 。

李仲兴等[2]对黄柏作用于112株金黄色葡萄球菌和112株表皮葡萄球菌的抗菌活性开展了研究。

结果显示,黄柏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制作用比表皮葡萄球菌的抑制作用更强。

梁莹Advance on M echanisms in A ntitumor E ffect ofGambogic A cid and I ts D erivatesSu Jingjing ,Zhu Guoqi ,Wang Xuncui ,Li Qinglin *(Anhui Key Laboratory of Modernized Chinese Material Medical &Anhui College of TraditionalChinese Medicine ,Hefei 230038,China )A bstract:Gambogic acid and its derivate ,isolated from gamboge ,are one type of compound possessing antitumor activity in Chineseherbs.Recently ,pharmacological efficacy of such type of compound was widely studied by researchers ,especially the antitumor effect and related mechanisms.Traditionally ,cytoxicity was the principal pathway involved in antitumor effect of gambogic acid and its derivates.However ,recent study indicated that apoptosis-inducing ,mediating cell death by combining to TRF in tumor cell membrane ,restricting cell cycle ,inhibiting tumor vessel and inducing autophagy also played key role in antitumor effect of such type of compound.Based on previous research and recent study conducted in our laboratory ,here we conclude the antitumor effect of gambogic acid and its derivates and underlying mechanisms ,which could provide theory base for the further study the activity of gambogic acid and derivates.Key Words:Gambogic acid ;D erivate ;A ntitumor effect ;M echanism!!!!!!!!!!!!!!!!!!!!!!!!!!!!!!!!!!!!!!!!!!!!!!!!!!!!!!!!!!!160——等[3]采用体外抑菌实验测定黄柏对大肠杆菌、伤寒杆菌、甲型副伤寒杆菌、痢疾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葡萄球菌、肺炎杆菌、枯草杆菌、绿脓杆菌的抑制作用。

黄柏化学成分分析及其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黄柏化学成分分析及其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黄柏化学成分分析及其药理作用研究进展一、本文概述黄柏,作为一种传统中药材,具有悠久的历史和广泛的应用。

其独特的药理作用使其在中医药领域占有重要地位。

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现代分析方法的不断发展,黄柏的化学成分分析取得了显著的进展,为深入研究其药理作用提供了有力支持。

本文旨在综述黄柏的化学成分分析及其药理作用研究进展,以期为黄柏的进一步开发和应用提供参考。

本文首先简要介绍了黄柏的来源、种类及其在中医药中的应用情况。

然后,重点综述了黄柏中主要化学成分的提取、分离和鉴定方法,包括生物碱、黄酮类、酚酸类等成分。

接着,文章对黄柏的药理作用进行了深入探讨,包括抗炎、抗氧化、抗菌、抗肿瘤等方面的作用及其机制。

本文还总结了黄柏在临床医学和药学研究中的应用现状及前景。

通过本文的综述,旨在全面展示黄柏化学成分分析及其药理作用研究的最新进展,为黄柏的深入研究和应用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信息。

也期望能够激发更多研究者对黄柏的兴趣,推动黄柏研究的不断深入和发展。

二、黄柏的化学成分分析黄柏,作为一种具有悠久药用历史的中药材,其化学成分丰富多样,这些成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其独特的药理作用。

对黄柏的化学成分进行深入分析,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其药用机制和临床应用。

目前,从黄柏中分离出的化学成分主要包括生物碱类、黄酮类、苯丙素类、木质素类以及其他一些微量元素等。

其中,生物碱类化合物是黄柏的主要药效成分,包括小檗碱、黄柏碱、药根碱等。

这些生物碱具有抗菌、抗炎、抗氧化等多种药理活性,是黄柏在临床上广泛用于治疗各种感染性疾病和炎症性疾病的物质基础。

黄柏中还含有多种黄酮类化合物,如黄柏酮、黄柏苷等。

黄酮类化合物具有显著的抗氧化和抗炎作用,对心血管系统、神经系统等都具有保护作用。

同时,黄酮类化合物也是黄柏发挥抗肿瘤、抗病毒等作用的重要成分。

苯丙素类和木质素类化合物在黄柏中也占有一定比例。

这些化合物具有一定的抗菌、抗炎和抗氧化作用,与生物碱类化合物协同作用,共同构成了黄柏独特的药理效应。

黄柏的实验报告

黄柏的实验报告

一、实验模块1. 黄柏的提取2. 黄柏中盐酸小檗碱的鉴定3. 黄柏的药理活性研究二、实验标题黄柏的提取、鉴定及药理活性研究三、实验目的1. 提取黄柏中的有效成分。

2. 鉴定黄柏中盐酸小檗碱的含量。

3. 研究黄柏的药理活性。

四、实验日期、实验操作者实验日期:2021年X月X日实验操作者:XXX、XXX、XXX五、实验原理黄柏(Phellodendron amurense Rupr.)为芸香科植物,其干燥树皮具有清热解毒、燥湿止痒、抗菌消炎等功效。

黄柏中的主要有效成分是盐酸小檗碱,具有显著的抗菌、抗病毒、抗肿瘤等药理活性。

本实验采用溶剂提取法提取黄柏中的有效成分,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鉴定盐酸小檗碱的含量,并研究黄柏的药理活性。

六、实验步骤1. 黄柏的提取(1)称取干燥黄柏粉末5.0g,置于100mL圆底烧瓶中。

(2)加入50mL 70%乙醇,回流提取1小时。

(3)过滤,滤液用旋转蒸发仪浓缩至干。

(4)加入5mL甲醇溶解,备用。

2. 黄柏中盐酸小檗碱的鉴定(1)标准品溶液的制备:准确称取盐酸小檗碱标准品10.0mg,用甲醇溶解并定容至10mL,配制成浓度为1.0mg/mL的标准品溶液。

(2)样品溶液的制备:取上述提取得到的黄柏溶液1.0mL,用甲醇稀释至10mL,配制成样品溶液。

(3)HPLC分析:色谱柱:C18柱(4.6×250mm,5μm);流动相:甲醇-0.1%磷酸溶液(70:30);流速:1.0mL/min;检测波长:345nm;柱温:30℃。

(4)标准曲线绘制:取不同浓度的盐酸小檗碱标准品溶液,按上述HPLC条件进行分析,以峰面积为纵坐标,浓度为横坐标,绘制标准曲线。

(5)样品中盐酸小檗碱含量测定:将样品溶液按上述HPLC条件进行分析,根据标准曲线计算样品中盐酸小檗碱的含量。

3. 黄柏的药理活性研究(1)抗菌活性研究:将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肺炎链球菌分别接种于平板上,用无菌棉签蘸取不同浓度的黄柏提取液涂布于平板上,37℃恒温培养24小时,观察抑菌圈的大小。

黄柏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

黄柏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

黄柏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
孙森凤;张颖颖;褚万春
【期刊名称】《山东化工》
【年(卷),期】2017(46)14
【摘要】黄柏在我国药用历史悠久,药理作用独特.黄柏在降血压糖、抗菌、抗癌等方面作用明显,本文总结了黄柏独特的药理活性,以其进一步揭示其药用价值,为临床新药的开发提供基础.
【总页数】2页(P99-100)
【作者】孙森凤;张颖颖;褚万春
【作者单位】山东中医药大学药学院,山东济南 250355;山东中医药大学中医学院微生物教研室,山东济南 250355;山东中医药大学药学院,山东济南 250355【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黄柏的化学成分分析和药理作用研究 [J], 陈兴文
2.黄柏化学成分及其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J], 李嘉诚;吴岚;蔡同凯;曹永兵;姜远英
3.黄柏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J], 李丹丹;江培;杨书美;高尚
4.黄柏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J], 吴嘉瑞;张冰;张光敏
5.黄柏的药理作用及其活性成分提取 [J], 陈阳峰;钟晓红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药药理学专论黄柏的药理研究进展

中药药理学专论黄柏的药理研究进展

中药药理学专论黄柏的药理研究进展黄柏(Scientific name: Phellodendron amurense Rupr.)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被广泛应用于中医药治疗和药理学研究中。

它具有广泛的药理活性和丰富的药用价值。

本文将综述黄柏的药理研究进展,包括其化学成分、药用价值和药理活性等方面。

一、黄柏的化学成分黄柏中含有多种化学成分,主要包括生物碱、黄酮类化合物、黄酮苷、甾醇类化合物、酚类物质等。

其中,生物碱是黄柏的主要活性成分之一,具有抗菌、抗炎、抗氧化等多种药理活性。

黄酮类化合物在黄柏中也占有重要地位,具有抗菌、抗炎、抗肿瘤、抗氧化等多种生物活性。

二、黄柏的药用价值黄柏作为一种常用中药材,在中医药方剂以及单味药物中广泛应用。

根据中医理论,黄柏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的功效,适用于湿热痰滞、热毒引起的病症。

此外,黄柏还具有抗菌、抗炎、抗氧化、抗肿瘤等药理活性,被用于治疗多种疾病,如消化系统疾病、肝炎、中风等。

三、黄柏的药理活性1. 抗菌活性黄柏具有广谱的抗菌活性,对多种细菌、真菌、以及病毒等有抑制作用。

研究发现,黄柏中的主要化学成分生物碱具有较强的抗菌活性,可以有效地抑制细菌的生长和繁殖,对多种耐药菌株也有明显的抗菌作用。

2. 抗炎活性黄柏具有显著的抗炎活性,广泛应用于治疗炎症性疾病。

研究表明,黄柏中的黄酮类化合物和酚类物质具有较强的抗炎作用,可以抑制炎症反应、减轻组织炎症损伤。

3. 抗氧化活性黄柏具有明显的抗氧化活性,可以清除自由基,减轻氧化应激对细胞的损伤。

研究发现,黄柏中的黄酮类化合物具有较强的抗氧化作用,可以提高抗氧化酶的活性,减少有害物质对细胞的损伤。

4. 抗肿瘤活性黄柏具有抗肿瘤活性,可以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和转移。

研究发现,黄柏中的黄酮类化合物和生物碱具有明显的抗肿瘤作用,可以诱导肿瘤细胞凋亡、抑制肿瘤血管生成等。

综上所述,黄柏作为一种常用的中药材,在药理学研究中展现出广泛的应用前景。

黄柏的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分析

黄柏的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分析

黄柏的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分析黄柏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具有广泛的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

本文将对黄柏的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进行详细分析,旨在深入了解其在医学领域中的重要价值。

一、药理作用1. 抗菌作用黄柏具有较强的抗菌活性,能有效抑制多种病原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包括细菌、真菌和病毒等。

其中,黄柏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等常见病原菌具有较好的抑制效果,可用于治疗感染性疾病。

2. 抗炎作用黄柏含有丰富的黄酮类化合物和生物碱,具有显著的抗炎作用。

它通过抑制炎性介质的生成和释放,减轻炎症反应,对治疗关节炎、慢性胃炎等具有良好的效果。

3. 抗氧化作用黄柏中的黄酮类物质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活性,能够清除体内自由基,减轻氧化损伤,保护细胞免受氧化应激的伤害。

这一作用使得黄柏在预防心血管疾病、抗衰老等方面具有一定的应用潜力。

4. 抗肿瘤作用黄柏中含有多种对肿瘤细胞具有抑制作用的活性成分,有助于干扰肿瘤细胞的增殖和转移。

研究表明,黄柏对乳腺癌、肺癌等多种常见恶性肿瘤具有一定的抗肿瘤活性,可作为辅助治疗药物。

二、临床应用1. 消化系统疾病黄柏具有抗菌、抗炎的作用,对治疗胃炎、胃溃疡等消化系统疾病有显著的疗效。

可以制成黄柏颗粒、黄柏口服液等剂型,通过口服给药减轻炎症症状,促进胃部溃疡的愈合。

2. 皮肤病黄柏具有抗菌、抗真菌的作用,可用于治疗多种皮肤病,如湿疹、痤疮、脚气等。

可制成外用药膏、洗剂等剂型,局部涂抹或清洗患处,发挥抗菌、消炎的作用。

3. 心血管疾病黄柏中的黄酮类物质具有抗氧化、抗炎的作用,对预防心血管疾病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可制成黄柏口服液、胶囊等剂型,通过口服给药改善血液循环,减轻心脏负担,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和发展。

4. 肿瘤辅助治疗黄柏的抗肿瘤作用使得它在肿瘤的辅助治疗中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可以与化疗、放疗等综合治疗方案相结合,起到提高治疗效果、减轻副作用的作用。

总结起来,黄柏具有抗菌、抗炎、抗氧化和抗肿瘤等多种药理作用,临床应用广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黄柏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作者:吴嘉瑞, 张冰, 张光敏
作者单位:北京中医药大学,北京,100102
刊名:
亚太传统医药
英文刊名:ASIA-PACIFIC TRADITIONAL MEDICINE
年,卷(期):2009,5(11)
被引用次数:30次
1.赵鲁青;增瑞祥;王森民复方黄柏冷敷剂的药理学研究 1995(04)
2.李仲兴;王秀华;赵建宏用新方法进行黄柏对224株葡萄球菌的体外抗菌活性研究[期刊论文]-中医药信息
2000(05)
3.梁莹黄柏抑菌效果的实验研究[期刊论文]-现代医药卫生 2005(20)
4.陈蕾;邸大琳黄柏体外抑菌作用研究[期刊论文]-时珍国医国药 2006(05)
5.郭志坚;郭书好;何康明黄柏叶中黄酮醇甙含量测定及其抑菌实验[期刊论文]-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2002(05)
6.刘春平盐酸小檗碱抗5种皮肤癣菌实验观察[期刊论文]-临床皮肤科杂志 2005(01)
7.张荣波;李朝品;田晔黄柏提取物体外抑杀毛囊蠕形螨活性研究[期刊论文]-中国药理学通报 2006(07)
8.贾红慧;王曙;袁洁比较两种黄柏组方二妙胶囊的抗炎作用[期刊论文]-华西药学杂志 2007(06)
9.任广来;张定法二黄口服液的药效学实验研究 2000(06)
10.宋雅梅;李智防己黄柏凝胶镇痛抗炎药理作用研究[期刊论文]-辽宁中医学院学报 2006(08)
11.邱全瑛;谭允育;赵岩松黄柏和小檗碱对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期刊论文]-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1996(06)
12.吕燕宁;邱全瑛黄柏对小鼠DTH及其体内几种细胞因子的影响[期刊论文]-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1999(06)
13.Moil H黄柏中抑制细胞免疫反应的成分 1995(06)
14.宋智琦;林熙然中药黄柏、茯苓及栀子抗迟发型超敏反应作用的实验研究 1997(03)
15.赵向忠;董群不同剂量黄柏的大补阴丸(汤)对CJ小鼠胸腺细胞凋亡的影响[期刊论文]-皖南医学院学报
2004(02)
16.上川浩黄柏提取物的抗溃疡效果 1994(01)
17.荆庆;宋济洲;负学亮大黄黄柏对乙型肝炎抗原的抑制作用 1976(06)
18.李峰;贾彦竹黄柏的临床药理作用[期刊论文]-中医药临床杂志 2004(02)
19.廉莲;贾天柱黄柏及其炮制品对小鼠及大鼠胃肠功能的影响[期刊论文]-中华中医药学刊 2008(03)
20.南云生;毕晨蕾炮制对黄柏部分药理作用的影响 1995(02)
1.李峰.贾彦竹黄柏的临床药理作用[期刊论文]-中医药临床杂志2004,16(2)
2.侯小涛.戴航.周江煜黄柏的药理研究进展[期刊论文]-时珍国医国药2007,18(2)
3.都日娜.乌日娜黄柏的研究进展[期刊论文]-中国民族医药杂志2008,14(3)
4.徐涛中药黄柏的现代药理作用研究[期刊论文]-中国中医药咨讯2010,02(34)
5.王衡奇.秦民坚.余国奠黄柏的化学成分及药理学研究进展[期刊论文]-中国野生植物资源2001,20(4)
6.胡俊青.胡晓黄柏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的现代研究[期刊论文]-当代医学2009,15(7)
1.高亚雄.杨兴鑫.张晓霞.畅瑞苗.李晓妮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康妇舒软胶囊中盐酸小檗碱的含量[期刊论文]-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2011(10)
2.范家佑.张松竹黄柏中总生物碱的提取工艺优化[期刊论文]-井冈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5)
3.田晓东.刘宗荣.李晖.彭文消痔坐浴剂用于肛肠疾病术后临床疗效观察[期刊论文]-江西中医学院学报 2013(3)
4.董二会.王爱国.杨建波.吉腾飞.苏亚伦川黄柏抗糖尿病活性部位化学成分研究[期刊论文]-中药材 2012(9)
5.张丽丽黄柏洗剂联合复方酮康唑软膏治疗小儿头癣22例[期刊论文]-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12(5)
6.范胜军.于大海.顾袁琴.张明宇.张琳.李国玉LC-MS测定黄连黄柏中木兰花碱含量[期刊论文]-中国中药杂志2010(24)
7.杜静华.陈仿痔疮术后手术创面中药膏剂贴敷疗法临床疗效观察[期刊论文]-河北医学 2013(12)
8.赵钢.郭瑞亚.贾振中药外敷辅助治疗丹毒的临床体会[期刊论文]-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电子版) 2013(20)
9.张玉佩.韩莉.杨钦河.孔怡琳黄连素药性与功效刍议[期刊论文]-中国医药科学 2012(21)
10.刘慧湿毒膏治疗手部慢性湿疹30例[期刊论文]-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2(8)
11.余启高.姚茂桂浓硫酸处理对黄柏种子发芽的影响[期刊论文]-安徽农学通报 2010(19)
12.孙琦.杨晓虹.吕博群.刘安.董雷豆瓣绿挥发油成分 GC -MS 分析[期刊论文]-特产研究 2013(2)
13.赵志娟.祁永玲利舒康胶囊治疗前庭神经元炎疗效分析[期刊论文]-中外医学研究 2010(22)
14.付文艳.杨维旭.翁高雅.束蕾.傅海珍.戈延茹高山红景天挥发油对盐酸小檗碱体外透皮吸收的影响[期刊论文]-中成药 2013(5)
15.朱志明.赖潇潇.苏慕霞不同产地黄柏及关黄柏有效成分的含量测定[期刊论文]-临床医学工程 2011(1)
16.陆慧慧三黄外洗汤对急性白血病化疗后患者肛周感染的预防护理观察[期刊论文]-吉林医学 2013(27)
17.封帅.穆宏中药湿敷液治疗慢性唇炎临床疗效观察[期刊论文]-中国民间疗法 2013(11)
18.潘明凤.冯锐.罗鸿.肖峰.周先礼黄柏中黄柏碱和木兰花碱含量的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期刊论文]-时珍国医国药 2013(1)
19.夏云.陈黎.丘利芳.刘永.王静蓉.姜志宏超高效液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联用分析柏芩清火颗粒中的化学成分(Ⅱ)[期刊论文]-中南药学 2011(5)
20.商春丽.郭艳玲.李云霞承德发展关黄柏种植的可行性分析[期刊论文]-中草药 2013(10)
21.潘小清.何燕芳.王坚.周大庆.李文刚体外短波电场热疗配合中药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研究[期刊论文]-实用医学杂志 2011(24)
22.姚苑梅.徐玉红.李东.万于军痛风方剂颗粒质量标准研究[期刊论文]-中国药业 2011(13)
23.宫婷.杜菲菲.廖素溪.高明复方儿茶止泻霜抗腹泻药效学研究[期刊论文]-重庆医学 2013(30)
24.刘翠艳.唐亮.韩春杨.章孝荣.赵宏坤复方蛇床子灌注液对奶牛乳房炎6种主要致病菌的抑杀作用[期刊论文]-中国微生态学杂志 2011(4)
25.金锐.张冰.刘小青.刘森茂.刘欣.李连珍.张倩.薛春苗基于药性构成“三要素”数理分析模式的中药寒热药性生物学表征差异研究[期刊论文]-中西医结合学报 2011(7)
26.丁忆远.冯群虎舒乐宝洗剂治疗混合痔术后肛缘水肿38例[期刊论文]-河南中医 2011(9)
27.蒋小虎.危英苗药豆嘎里访研究进展[期刊论文]-中国民族医药杂志 2012(7)
28.刘国华.王志义.刘丹平跌创散促进兔实验性骨折愈合的作用[期刊论文]-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2010(24)
29.边艳琴.宁冰冰.曹红燕.陆雁.刘成.陈高峰.刘佳.刘平.孙明瑜经典退黄三方抗二甲基亚硝胺诱导的大鼠肝纤维化的方证比较研究[期刊论文]-中西医结合学报 2012(12)
30.张贵富.王志义.刘丹平构建大腿软组织损伤模型兔与跌创散的修复作用[期刊论文]-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2011(24)
本文链接:/Periodical_ytctyy200911083.aspx。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