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寓言小故事
庄子的40个寓言故事简短

庄子的40个寓言故事简短庄子,中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他的著作《庄子》充满了丰富的想象力和深刻的哲理。
其中,寓言故事是他表达思想的重要方式,以下是精选的40个简短寓言故事,让我们一起领略庄子的智慧。
1.逍遥游:鲲鹏展翅,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2.秋水:秋水共长天一色,无为而治,顺其自然。
3.知北游:知向北行,遇见道,道在粪便中。
4.徐无鬼:徐无鬼求见庄子,庄子以石匠的故事启发他。
5.外物:庖丁解牛,顺应自然规律,游刃有余。
6.骈拇:骈拇枝指,无用之用,乃为大用。
7.马蹄:马失去野性,被人类驯服,庄子借此讽刺社会制度。
8.胠箧:盗窃者胠箧,借以讽刺诸侯之间的争斗。
9.在宥:在宥之中,治理国家,顺应民意。
10.天地:天地之大,万物共生,各得其所。
11.天道:天道酬勤,人道酬善,地道酬谦。
12.天运:天运无常,人应顺应天命,不强求。
13.刻意:刻意追求,反而失去本真,顺其自然才是真理。
14.缮性:缮性养心,内外兼修,达到道的境界。
15.达生:达生之情,不拘小节,追求精神自由。
16.山木:山木自寇,人应顺应自然,避免招惹是非。
17.田子方:田子方教子,以虚心待物,方能有所成就。
18.知辱:知辱而后勇,勇于改正错误,不断提升自己。
19.大宗师:大宗师教弟子,道法自然,无为而治。
20.应帝王:应帝王以道治国,天下太平。
21.齐物论:齐物论,万物平等,无有高下。
22.养生主:养生主旨,顺应自然,调和阴阳。
23.人间世:人间世事,纷繁复杂,庄子主张清静无为。
24.德充符:德充符,内德充实,外德显现。
25.大宗师:大宗师教弟子,以无为治国,天下归心。
26.天下:天下大同,万物共生,庄子提倡道法自然。
27.赤壁赋:赤壁之战,曹操败北,庄子借此讽刺战争。
28.井底之蛙:井底之蛙,不知大海,庄子借此讽刺目光短浅之人。
29.鹊巢鸠占:鹊巢鸠占,庄子借此讽刺社会现象。
30.鹤立鸡群:鹤立鸡群,与众不同,庄子借此表达独立精神。
庄子中的寓言故事

庄子中的寓言故事庄子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他的著作《庄子》中包含了许多寓言故事,这些寓言故事以简洁的语言、生动的形象,深刻地揭示了人生哲理和道德观念。
下面,我们就来看看《庄子》中的一些寓言故事。
寓言故事一,《逍遥游》。
庄子说,“南海之帝为饰,北海之帝为聿,中央之帝为冥。
”这是庄子《逍遥游》中的一则寓言故事。
故事讲述了南海、北海和中央三个帝王之间的争斗。
南海之帝为饰,北海之帝为聿,中央之帝为冥。
他们各自都认为自己才是最伟大的帝王,争夺天下的统治权。
最后,他们来到了一位智者的面前,智者告诉他们,“天下本无主,万物自由自在,你们何必争斗呢?”帝王们听后恍然大悟,放下了争斗,各自回到自己的海域,过上了安宁的生活。
寓言故事二,《养生主》。
庄子说,“齐景公问陈于孔子。
孔子对曰,‘俎豆之事,则有司存。
祭礼之事,则有司存。
政事,无官存。
’”这是庄子《养生主》中的一则寓言故事。
故事讲述了齐景公问孔子政治之事,孔子告诉他政事无官存。
意思是说,政治之事应该由民众自己来处理,而不是由官员来干涉。
只有让民众自由自在地生活,才能保持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寓言故事三,《天下》。
庄子说,“天下莫大于秋毫之末,而太山为小,谷神为大。
”这是庄子《天下》中的一则寓言故事。
故事讲述了天下莫大于秋毫之末,而太山为小,谷神为大。
意思是说,世界之大无穷,人们所看到的事物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应该以谦虚的态度对待世界,不要自以为是,要学会包容与谦逊。
寓言故事四,《盗跖》。
庄子说,“盗跖之徒,不以天下为家,不以民众为身,而独恃其力以距天下。
”这是庄子《盗跖》中的一则寓言故事。
故事讲述了盗跖之徒不以天下为家,不以民众为身,而独恃其力以距天下。
意思是说,一个人如果只顾自己,不顾天下和民众,最终必将自食其果,遭到天谴。
只有心怀天下,才能得到天下的认可与尊重。
这些寓言故事虽然简短,却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和道德观念。
通过这些故事,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庄子的思想,领悟人生的真谛。
庄子寓言故事5则,小故事大道理

庄子寓言故事5则,小故事大道理庄子是中国古代的哲学家,他以超凡脱俗、玩世不恭而闻名。
庄子的作品《庄子》中,有很多寓言故事,这些故事虽然短小,却蕴含着深刻的道理。
以下是五则庄子的寓言故事。
1. 鹿角之争从前,有两只鹿相争不下,都认为自己的鹿角最漂亮、最有用。
于是,它们去找了一只鹿,希望它能够评判出谁的鹿角更好。
那只鹿看了一下,说:“你们的鹿角都很漂亮,没有什么好坏之分。
”听了这个评判,两只鹿彼此握手言和了。
寓意:人们总是喜欢拿自己和别人进行比较,争论谁更好。
然而,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点和价值,没有必要去苛求谁更优秀。
在相互包容理解的基础上,和平相处才是最重要的。
2. 乌鸦变色从前,有一只乌鸦每天都会在树上叫个不停。
有一天,一只白鸽对它说:“你这样叫太吵了,我们都听不清楚其他声音。
”乌鸦不屑地说:“叫就是我的自由,谁也管不了。
”白鸽不再理会它,只是静静地飞走了。
过了一段时间,乌鸦忽然发现自己的羽毛变成了五颜六色,它再也没有了嘹亮的叫声。
寓意: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不要执着于自己的独特之处,而忽视了与他人的和谐共处。
只有在相互尊重、相互体谅的基础上,才能真正发掘到自己的优势和价值。
3. 王侯的梦一天晚上,一个王侯做了一个梦。
他梦见自己变成了一只蝴蝶,在花丛中飞翔自由自在。
当他醒来后,他开始思考:“我到底是王侯还是蝴蝶?我如何才能知道自己的真正身份?”然而,他无法得出答案。
寓意:庄子通过这个寓言告诉我们,人们常常纠结于自己的身份、身世,却很难找到真正的答案。
其实,我们是无法完全了解自己的本性的,只有将心放宽,积极面对生活中的一切变化,才能找到属于自己的自由与幸福。
4. 梦蝶的故事庄子有一天做了一个梦,他梦见自己变成了一只蝴蝶,在空中翩翩起舞。
当他醒来后,他开始思考:“我是庄子做梦,还是蝴蝶梦见庄子?”他无法确定自己是谁,因为在梦里,他和蝴蝶没有了界限。
寓意:这个寓言告诉我们,现实与梦境之间的界限非常模糊,人们常常难以辨别自己的真实身份。
庄子经典寓言故事18则

庄子经典寓言故事(2)庄子经典寓言故事18则猴子逞能:无论多大本领,切不可骄傲吴王坐船在大江里游玩,攀登上一座猴山。
一群猴子看见了,都惊慌地四散逃跑,躲在荆棘丛中了;唯独有一只猴子,却洋洋得意地跳来跳去,故意在吴王面前卖弄灵巧。
吴王拿起弓箭向它射去,那猴子敏捷地把飞箭接住了。
吴王下令左右的侍从一齐放箭,那只猴子被射死了。
吴王回过头对他的朋友颜不疑说:“这只猴子夸耀自己的灵巧,仗恃自己的敏捷,在我面前表示骄傲,以至于这样死去了。
警惕呀!不要拿你的地位去向别人耍骄傲呀!”颜不疑回去以后,就拜贤人董梧为老师,尽力克服自己的骄气,远离美色声乐,不再抛头露面。
过了三年,全国人都称誉他。
解析:不管有多大的本领,也不可当作骄傲的本钱。
谦虚谨慎,才能获得人们的敬重。
邯郸学步:人不能妄自菲薄赵国都城邯郸的人,擅长行走,不仅步子轻快,而且姿态也非常优美。
燕国寿陵有个少年,千里迢迢来到邯郸,打算学习邯郸人走路的姿式。
结果,他不但没有学到赵国人走路的样子,而且把自己原来走路的步子也忘记了,最后只好爬着回去。
原文:“寿陵余子之学行于邯郸,未得国能,又失其故行矣,直匍匐而归耳。
”(《庄子·秋水》) 解析:全盘否定自己的传统,生搬硬套别人的经验。
不仅学不到别人的优点,反而会丢掉自己的长处。
现在我们的社会上,邯郸学步的事情随处可见。
看到西方的东西好,马上去学,老祖宗留下来的宝藏却不去问津,甚至以之为过时的迂腐教条,岂不是邯郸学步吗!防冻手的药:要用不同的眼光,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宋国有个人善于配制防治冻手的药,他家祖祖辈辈都用这种药涂抹在手上,靠漂洗棉絮过日子。
有一个外乡人听说了,请求收买他的药方,情愿出一百两黄金。
宋人便把全家人招集在一块商量说:“我们家祖祖辈辈干漂洗棉絮的活儿,能够得到的不过几两黄金;现在出售这个药方,一下子就可赚取一百两黄金,就卖给他吧!”那个外乡人得到了药方后,便拿去献给吴王,并向吴王夸赞这种药的用处。
庄子寓言故事大全

庄子寓言故事大全第一则寓言故事,庖丁解牛。
庖丁是古代的一位厨师,他的手艺非常高超。
有一天,他被人请去宰杀一头牛。
庖丁对牛进行了解剖,他的刀法非常娴熟,连牛的内脏都没有受到伤害。
在庖丁的刀下,牛的身体被分成了一百多块。
庖丁的手艺之高超,让人叹为观止。
庄子通过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只有真正了解事物的本质,才能够做到游刃有余。
第二则寓言故事,蝴蝶梦。
庄子曾经说过,“昔者庄周梦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自喻适志与!”这是庄子的一则著名的寓言故事。
故事讲述了庄子梦见自己变成了一只蝴蝶,飞来飞去,自由自在。
当他醒来后,他感到困惑,不知道自己是庄子,还是蝴蝶。
庄子通过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人生如梦,一切皆虚幻,我们应该超脱于物质世界的束缚,追求内心的自由和平静。
第三则寓言故事,逍遥游。
庄子在《逍遥游》中写道,“且夫逍遥游者,志意閒适,形体自如,不卑不亢,不挠不屈。
”逍遥游是庄子思想的核心,也是他的一则寓言故事。
故事讲述了一个人在山林之间,自由自在地游走,不受任何外界的干扰。
庄子通过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人应该追求内心的自由和平静,超脱于物质世界的束缚,活出真正的自己。
第四则寓言故事,大鱼。
庄子曾经说过,“鱼出游从容,是鱼乐也。
”这是庄子的一则著名的寓言故事。
故事讲述了一条大鱼游来游去,自由自在,毫无顾忌。
庄子通过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人生应该像大鱼一样,从容自在,不受任何束缚,活出真正的自己。
第五则寓言故事,莫若以明。
庄子曾经说过,“莫若以明。
”这是庄子的一则著名的寓言故事。
故事讲述了一个人在黑暗中摸索前行,却找不到出路。
庄子通过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人生如同黑暗中的迷途,只有通过明智的选择和坚定的信念,才能够找到真正的出路。
以上就是庄子寓言故事大全的精彩内容,每个故事都蕴含着深刻的哲理,让人思索不已。
希望大家能够通过这些故事,找到人生的方向,活出真正的自己。
愿我们都能够像庄子的寓言故事中的人物一样,追求内心的自由和平静,超脱于物质世界的束缚,活出真正的自己。
《庄子》寓言故事

一、弃璧负子(1)孔子问子桑雽曰:“吾再逐于鲁,伐树于宋,削迹于卫,穷于商周,围于陈蔡之间。
吾犯此数患,亲交益疏,徒友益散,何与?”子桑雽曰:“子独不闻假人之亡与?林回弃千金之璧,负赤子而趋。
或曰:…为其布与?赤子之布寡矣;为其累与?赤子之累多矣。
弃千金之璧,负赤子而趋,何也?‟林回曰:…彼以利合,此以天属也。
‟夫以利合者,迫穷祸患害相弃也。
以天属者,迫穷祸患害相收也。
夫相收之与相弃亦远矣。
且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君子淡以亲,小人甘以绝。
彼无故以合者,则无故以离。
”孔子曰:“敬闻命矣!”徐行翔佯而归,绝学捐书,弟子无挹于前,其爱益加进。
(节选自《庄子·山木》)二.螳螂捕蝉(2)庄周游于雕陵之樊,睹一异鹊自南方来者。
翼广七尺,目大运寸,感周之颡,而集于栗林。
庄周曰:“此何鸟哉!翼殷不逝,目大不睹。
”蹇裳躩步,执弹而留之。
睹一蝉方得美荫而忘其身。
螳螂执翳而搏之,见得而忘形。
异鹊从而利之,见利而忘其真。
庄周怵然曰:“噫!物固相累,二类相召也。
”捐弹而反走,虞人逐而谇之。
庄周反入,三日不庭。
蔺且从而问之,“ 夫子何为顷间甚不庭乎?”庄周曰:“吾守形而忘身,观于浊水而迷于清渊。
且吾闻诸夫子曰:‘入其国,从其俗。
’今吾游于雕陵而忘吾身,异鹊感吾颡,游于栗林而忘真,栗林虞人以吾为戮,吾所以不庭也。
”(节选自《庄子·山木》)三、庄周贷粟(3)庄周家贫,故往贷粟于监河侯。
监河侯曰:“诺!我将得邑金,将贷子三百金,可乎?”庄周忿然作色曰:“周昨来,有中道而呼者。
周顾视车辙中,有鲋鱼焉。
周问之曰:…鲋鱼来!子何为者邪?‟对曰:…我,东海之波臣也。
君岂有斗升之水而活我哉?‟周曰:…诺,我且南游吴越之王,激西江之水而迎子,可乎?‟鲋鱼忿然作色曰:…吾失我常与,我无所处。
吾得斗升之水然活耳,君乃言此,曾不如早索我于枯鱼之肆!”(节选自《庄子·外物》)螳臂当车:汝不知夫螳螂乎?怒其臂以当车辙,不知其不胜任也,是其才之美者也。
庄子的寓言故事

庄子的寓言故事庄子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和文学家,他的作品中以寓言故事最为著名。
寓言故事是通过虚构的故事情节来表达哲理和道理的一种文学形式,它常常以动物或其他事物为主角,通过它们的行为和遭遇来反映人类社会的现实和道德观念。
下面,我将为大家介绍几则庄子的寓言故事。
第一则故事是《逍遥游》,讲述了一个名叫秋水的人,他在一次旅行中遇到了一只巨大的鲲鹏。
鲲鹏告诉他,自己可以变成一只大鸟,飞向九天之上,然后化作大鱼,游于大海之中,这样就可以自由自在地生活。
秋水听后感叹不已,他觉得自己的生活太过平凡,渴望能够像鲲鹏一样自由自在。
但是鲲鹏告诉他,自由并不是外在环境的改变,而是内心的一种状态。
只有内心真正的自由,才能体验到真正的逍遥。
第二则故事是《胠箧》,讲述了一个叫胠箧的人,他有一天在山林中捡到了一只大乌龟。
乌龟告诉他,自己可以变成一只大鸟,飞向九天之上,然后化作大鱼,游于大海之中,这样就可以自由自在地生活。
胠箧听后感叹不已,他觉得自己的生活太过平凡,渴望能够像乌龟一样自由自在。
但是乌龟告诉他,自由并不是外在环境的改变,而是内心的一种状态。
只有内心真正的自由,才能体验到真正的逍遥。
第三则故事是《养生》,讲述了一个名叫养生的人,他在一次旅行中遇到了一只巨大的鲲鹏。
鲲鹏告诉他,自己可以变成一只大鸟,飞向九天之上,然后化作大鱼,游于大海之中,这样就可以自由自在地生活。
养生听后感叹不已,他觉得自己的生活太过平凡,渴望能够像鲲鹏一样自由自在。
但是鲲鹏告诉他,自由并不是外在环境的改变,而是内心的一种状态。
只有内心真正的自由,才能体验到真正的逍遥。
庄子的寓言故事以其深刻的哲理和生动的形象,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这些故事不仅给人们带来了快乐和启迪,也让人们深刻地思考人生和社会的意义。
希望我们能够从这些故事中汲取智慧,找到自己内心的自由,过上真正逍遥的生活。
庄子寓言故事

庄子寓言故事在古代中国文学中,庄子是一位富有智慧和幽默感的哲学家,他的寓言故事以其深刻的哲理和生动的形象而著称。
下面,我们就来欣赏几则庄子寓言故事。
第一则,庖丁解牛。
庖丁是一个技艺精湛的厨师,他擅长解牛。
有一天,庄子去拜访庖丁,看到他正在解牛,便停下来观看。
庖丁一边解牛,一边向庄子解释他的技艺。
他说,“我看到的不是牛,而是牛的形神。
我不再受困于牛的外表,而是顺着牛的气息和形态,用我的刀法解开牛的关节,使牛的骨肉分离,不伤害牛的筋骨。
”庄子听后深有感悟,他明白了庖丁的智慧,领悟到了“形神合一”的哲理。
第二则,背阴之志。
庄子曾讲述过一个关于背阴之志的寓言故事。
故事中,有一个人在烈日下行走,他感到非常炎热,便想找一处阴凉的地方休息。
他发现了一棵大树,便躲在树后享受凉爽。
但是,当他走到树的另一侧时,却又感到了酷热。
他很纳闷,为什么树的这一侧凉爽,另一侧却酷热。
庄子告诉他,这是因为他只顾着追求背阴,却没有想到转身去面对阳光。
庄子通过这个故事告诉人们,要想得到真正的快乐和幸福,就不能一味逃避困难和挑战,而是要正视现实,积极面对生活。
第三则,蝴蝶梦。
庄子曾讲述过一个关于蝴蝶梦的寓言故事。
故事中,庄子梦见自己变成了一只蝴蝶,飞翔在花丛中,自由自在。
他感到非常幸福和快乐。
然而,当他醒来后,却不知道自己是庄子还是蝴蝶。
他陷入了困惑之中,不知道梦境和现实哪一个才是真实的。
庄子通过这个故事告诉人们,现实和梦境并不总是那么清晰,我们应该学会接受现实,珍惜当下,而不是沉迷于虚幻的梦境中。
通过以上几则庄子寓言故事,我们不难发现,庄子的寓言故事以其深刻的哲理和生动的形象而著称。
这些故事不仅给人以启迪,还能引发人们对生活、人生的思考。
希望我们能够在日常生活中,多多品味这些寓言故事,从中汲取智慧,让我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译文】 我昨天到您这儿来,半路忽然听到“救命”的呼喊呢?” 鲫鱼回答说:“我是东海龙王的臣子,不幸落到这里。您能够 给我一斗半升水来救我活命吗 ?”我说:“好吧。我将要到南方 去游说吴、越国王,正好引西江的水来救你,可以吗?” 鲫鱼听了,气得变了脸色,说:“我失去了正常的生活条件, 无法生存。现在我只要得到一 斗半升的水,就可活命,您却讲 这些无济于事的空话。等您从吴越引来江水,已经来不及了 , 还不如趁早到咸鱼店里找我呢。” 【题旨】空头支票害死人。
△寓言与童话的区别
首先,比较明显的区别有三点:
(1) 篇幅长短不同。寓言一般都很短,童话篇幅较长。
(2) 读者对象不同。童话是专为儿童创作的,但寓言的 读者可以是儿童,也可以是成人。
(3) 结构方式。寓言一般由“身体”(故事)和“灵 魂”(教训)两部分组成。所谓“点题话”的形式是寓言最外 在的特点。童话则没有这种结构上的特点。 其次,比较难以区别的,主要体现在表现手法上:
【译文】有个宋国人,名叫曹商。一次,他受宋王派 遣,出使秦国。临行时,宋王赐给他几乘车马。到了秦 国,活动很得秦王 欢心,秦王又赠他百乘车马。 曾商返回宋国,见到庄子,自鸣得意地说:“当年身居 穷街陋巷,贫困潦倒,编鞋度日,面 黄肌瘦,这是我的 短处。而今一旦凭三寸不烂之舌,打动万乘之主,受赠 车马百乘,这是我 的长处。” 庄子听了,讥讽道:“我听说秦王有病,让医生诊治, 实行论功行赏:吸脓吃疮的,可得车 马一乘;舌舐痔疮 的,得车马五乘。依次类推,治的病越肮脏,得车马越 多。您大概总是为 秦王舐过痔疮吧,为什么得到那么多 车马呢?您还是走开吧。” 【题旨】越是谋取私利大,越是不择手段、卑鄙下流。
寓意:不见高山,不显平地;不见大海,不知溪流。山 外有山,天外有天。我们每个人其实都是很渺小的。
7.惠子相梁
[原文] 惠子相梁,庄子往见之。或谓 惠子曰:“庄子来,欲代子相。”于 是惠子恐,搜于国中三日三夜。庄子 往见之,曰:“南方有鸟,其名为鵷 鵮,子知之乎?夫鵷鵮发于南海,而 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 非醴泉不饮。于是鸱得腐鼠,鵷鵮过 之,仰而视之曰:‘吓!’今子欲以 子之梁国而吓我邪?”
同样是拟人和夸张手法,童话讲究“人性”与“物性” 的统一;而寓言则要求有利于寓意表达,可以只顾一点而不 及其余。
1.庄周梦蝶
“昔者庄周梦为胡蝶,栩栩然 胡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 也。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 不知周之梦为胡蝶与,胡蝶之 梦为周与?周与胡蝶,则必有 分矣。此之谓物化。”
典出《庄子· 齐物论》:
庄周梦见自己变成一只蝴蝶,飘飘然,十分轻松惬意。这时全然 忘记了自己是庄周。一会儿醒来,对自己还是庄周十分惊奇疑惑。 认真想一想,不知是庄周做梦变成蝴蝶呢,还是蝴蝶做梦变成庄 周? 这个故事一般称作“庄周梦蝶”。在一般人看来,一个人在 醒时的所见所感是真实的,梦境是幻觉,是不真实的。庄子却以 为不然。虽然,醒是一种境界,梦是另一种境界,二者是不相同 的;庄周是庄周,蝴蝶是蝴蝶,二者也是不相同的。但庄周看来, 他们都只是一种现象,是道运动中的一种形态,一个阶段而已。 简单的一个故事,即表现了一种人生如梦的人生态度,又把 形而上的“道”和形而下的庄周与蝴蝶的关系揭示出来。形而下 的一切,尽管千变万化,都只是道的物化而已。庄周也罢,蝴蝶 也罢,本质上都只是虚无的道,是没有什么区别的。这叫“齐 物”。
6.庄子为相
庄子钓于濮水,楚王使大夫二人往先焉,曰: “愿以境内累矣!”庄子持竿不顾,曰:“吾闻 楚有神龟,死已三千岁矣,王巾笥而藏之庙堂之 上。此龟者,宁其死为留骨而贵,宁其生而曳尾 涂中乎?”二大夫余曰:“宁生而曳尾涂中。” 庄子曰:“往矣!吾将曳尾于涂中。”(《庄子? 秋水》)
[译文] 庄子在濮河钓鱼,楚国国王派两位大夫前去 请他(做官),(他们对庄子)说:“想将国内 的事务劳累您啊!”庄子拿着鱼竿没有回头看 (他们),说:“我听说楚国有(一只)神龟, 死了已有三千年了,国王用锦缎包好放在竹匣中 珍藏在宗庙的堂上。这只(神)龟,(它是)宁 愿死去留下骨头让人们珍藏呢,还是情愿活着在 烂泥里摇尾巴呢?” 两个大夫说:“情愿活着在烂泥里摇尾巴。” 庄子说:“请回吧!我要在烂泥里摇尾巴
在逻辑上庄子有些诡辩。但实际上这说的是另一回事:庄子告 诉惠施,不要把你的学说强加于人,因为你不能代替别人。惠 施古称博学,出行时随带五车之书跟在后边,靠雄辩博学博取 功名,所以庄子有此一说。
1、望洋兴叹 原文: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 大,两岸矣清渚崖之间,不辨牛马。 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 尽在己。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 面而视,不见水端。于是焉河伯始旋 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 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 之谓也。”
5.牺牛衣食 子见夫牺牛乎?衣文绣,食以刍叔, 及其牵入于大庙,虽欲为孤犊,其 可得乎!《列御寇》 【译文】 您见过供祭礼使用的牛吗?您看它,身披 丝绣的五彩花巾,吃着草、豆拌成的上等 饲料,似乎得天独厚,超群一等。待 到被 牵入太庙屠宰,再想获得自由,回到圈里 做一头普通的犊牛,也不可能了。 【题旨】勿入圈套,否则上当受骗,后悔 不及。
【译文】宋国有个叫做曹商的人,为宋王出使 秦国。他前往秦国的时候,得到宋王赠与的数 辆车子;秦王十分高兴,又加赐车辆一百乘。 曹商回到宋国,见了庄子说:“身居偏僻狭窄 的里巷,贫困到自己的编织麻鞋,脖颈干瘪面 色饥黄,这是我不如别人的地方;一旦有机会 使大国的国君省悟而随从的车辆达到百乘之多, 这又是我超过他人之处。”庄子说:“听说秦 王有病召请属下的医生,破出脓疮溃散疖子的 人可获得车辆一乘,舔治痔疮的人可获得车辆 五乘,凡是疗治的部位越是低下,所能获得的 车辆就越多。你难道给秦王舔过痔疮吗,怎么 获奖的车辆如此之多呢?你走开吧!”
[译文] 惠施做了梁国的国相,庄子去看望他。 有人告诉惠施说:“庄子到梁国来,想取代 你做宰相。”于是惠施非常害怕,在国都搜 捕三天三夜。庄子前去见他,说:“南方有 一种鸟,它的名字叫,你知道吗?从南海起 飞飞到北海去,不是梧桐树不栖息,不是竹 子的果实不吃,不是甜美如醴的泉水不喝。 在此时猫头鹰拾到一只腐臭的老鼠,鸟从它 面前飞过,猫头鹰仰头看着,发出‘吓’的 怒斥声。现在你也想用你的梁国来‘吓’我 吧?”
译文:秋天来到,天降大雨,无数细小的水流,汇入 黄河。只见波涛汹涌,河水暴涨,淹没了河心的沙洲, 浸灌了岸边的洼地,河面陡然变宽,隔水远望,连河 对岸牛马之类的大牲畜也分辨不清了。 眼前的景象多么壮观啊,河伯以为天下的水都汇集到 他这里来了,不由洋洋得意。他随着流水向东走去, 一边走一边观赏水景。 他来到北海,向东一望,不由大吃一惊,但见水天相 连,不知道哪里是水的尽头。 河伯呆呆地看了一阵子,才转过脸来对着大海感慨地 说:“俗话说:'道理懂得多一点的人,便以为自己比 谁都强。'我就是这样的人啦!”
庄子寓言故事
庄周:又称庄子,战国时思想家, 著有《庄子》一书,又称《南华 经》,文字雄美,想像丰富,善 于通过寓言故事来说理。
△寓言的表现手法
比喻。寓言就是由巧妙的比喻构成. 拟人。与童话中的拟人相比,寓言的拟人可以不 考虑物性,只要求能为寓意服务,讲清所要表达的讽 喻之意就可以了。 夸张。与童话中的夸张相比,寓言的夸张往往是 着眼一点,不及其余。
8.鱼乐之辩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
曰:“修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
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惠
子曰:“我非子,固不知矣;子固非鱼,
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
“请循其本。子曰 ‘汝知鱼之乐’云者,
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从逻辑上说,似乎惠施占了上 风,因为人和鱼是不同类的, 人怎么知道鱼的心理呢?但从 审美体验上说,庄子也是有道 理的,任何动物的动作、表情, 痛苦或快乐,人是可以凭观察 体验到的。在逻辑学上,这是著名的一例。有子之腹。
7.畏影恶迹
人有畏影恶迹而去之走者,举足愈数 (shuo)而迹愈多,走愈疾而影不离身, 自以为尚迟,疾走不休,绝力而死。不知 处阴以休影,处静以息迹,愚亦甚矣。】 《庄子· 渔父》
【典 故】一个人害怕自己的影子,讨厌自己的脚印, 想摆脱它们,便快步跑起来。可是跑得越快,脚印越 多;影子追得越紧。他自己认为还跑得太慢,更加拼 命地跑下去,最后精疲力竭累死了。 这个人不知道在 阴暗的地停下来,就不会有影子;静止不动,就不会 有脚印,可悲呀,真是太愚蠢了! 【寓 意】要解决问题,首先必须懂得什么是事情 的根本,不抓根本而抓枝节,绝对不可能解决问题, 反倒会被问题压倒。
2.庄子借粮 涸辙之鲋
庄周家贫,故往贷粟于监河侯。监河侯曰“诺!我 将得邑金,将贷子三百金,可乎?”
周昨来,有中道而呼者。周顾视车辙中, 有鲋鱼焉。周问之曰: “鲋鱼来!子何为者 耶?”对曰:“我,东海之波臣也。君岂有斗 升之水而活我哉?”周 曰:“我且南游吴越 之王,激西江之水而迎子,可乎?”鲋鱼忿然 作色曰:“吾失 我常与,我无所处。吾得 斗升之水然活耳,君乃言此,曾不如早索我 于枯鱼之肆 ?” 选自《庄 子· 外物》。
注释
贷――――借贷。
诺――――答应的声音。好、可以的意 思。 哉――――文言语助词。呢、吗的意思。 激――――引导。 邑金―――封地上所得到的财产收入。 肆――――卖东西的铺子、商店。
我们前面说过,庄子很穷,没米下锅时,记得监河侯的小 官和自己有一面之交,就向他借米。 监河侯是个小气鬼,但也是个诡计多端的人。他推辞不掉, 就说:“好呵,等此时候吧,我把封邑的租子收回来了, 可以给你价值三百余的粮米,让你吃个痛快。” 庄子悠然坐下:“我刚才在路上听到一阵呼救的声音,找 了半天,原来是一条小鲫鱼。它被什么人扔在车轮辗出的 泥糟子里,它对我说它快要渴死了,先拿点水给它活命。 我想呢,一点水只能救得一时,就答应它到南方游说吴越, 让他们兴修水利,造一条渠把水引到这里来,你说我这个 办法如何?”. 监河侯也趣:“那样还不如到干鱼滩上找它呢。好吧,我 先拿点给你。” 忘了庄子拿了没有。不过庄子在另一个地方写道,大抵富 贵圣贤们的接济穷人,都象个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