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合集下载

2023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2023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2023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2023年,中国网络发展取得了可喜的成就。

随着互联网工程技术的不断进步,中国网络发展正在经历一个全面强劲的时期。

根据统计数据,到2023年,中国的互联网用户规模将达到7.87亿,比2019年增长了3.3倍,人均覆盖率也将提升至93%。

2023年,中国互联网宽带普及率达到90.6%,成为世界最高水平之一。

互联网接入和互联网使用方面,中国也取得了显著进步,当年电信固定宽带家庭用户规模达4260万,比上年增长超过24%;国内移动宽带规模达到9.09亿,比上年增长超过20%。

在网络安全方面,中国也取得了明显进展,通过加强网络政策和技术的限制以及培养更多的专业安全人才,大大减少了网络攻击的危害,使得中国的网络安全体系更加完善。

在互联网技术发展方面,2023年,中国的核心网络技术相对进步,随着云计算、物联网和大数据等新兴技术的发展,传统网络技术也处于分割和融合的趋势中。

智能交互和语音交互、移动支付、5G移动网络技术以及AI、AR/VR等新型网络技术也都取得了很大的发展。

总之,至2023年,中国的网络环境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化,用户数量大幅增长,宽带普及率也大大提高,技术不断更新,网络安全性也得到了极大改善。

未来中国网络发展的前景也是可期的。

根据相关数据,2023年中国的网络发展取得了明显的进步。

根据最新的统计数据,2023年中国的互联网用户总数达到了7.87亿,比2019年增长了3.3倍,其中,2G/3G/4G用户规模分别达到了3.14亿、6.72亿和6.25亿。

同时,中国的宽带普及率也上升到了90.6%,是世界最高水平之一。

人均覆盖率方面,由于户籍制度改革,户籍人口规模大幅增加,使得中国的人均覆盖率已经接近93%,比2019年大幅提高,表明中国的互联网发展正在不断提升,成为世界领先水平。

在网络宽带方面,电信固定宽带家庭用户达到4260万,比上年增长超过24%;国内移动宽带规模达到9.09亿,比上年增长超过20%,表明中国的网络宽带正在不断提升。

CNNIC发布第4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CNNIC发布第4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CNNIC发布第4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近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了第4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这份报告详细介绍了中国互联网的发展情况,涵盖了用户规模、互联网应用、移动互联网、电子商务等方面。

以下是报告的主要内容。

一、用户规模不断增长截至2022年6月,中国互联网用户规模达到1.39亿,超过全球互联网用户总数的五分之一。

与上一年度相比,中国互联网用户规模增长了6.2%,增速逐渐趋缓。

其中,城镇用户规模为1.08亿,农村用户规模为0.31亿,城乡差距进一步缩小。

二、移动互联网成为主流报告显示,移动互联网用户规模持续增长,截至2022年6月,中国移动互联网用户规模达到12.16亿,占比87.6%。

移动互联网已经成为中国互联网的主要入口。

同时,移动支付、移动购物、移动阅读等移动互联网应用也得到了快速发展。

三、电子商务蓬勃发展中国互联网用户的网络购物意识逐渐增强,电子商务行业快速发展。

截至2022年6月,中国网络购物用户规模达到7.9亿,占比56.9%。

同时,电子商务在农村地区的普及程度也有了显著提升,农村网络购物用户规模达到2.2亿,占比38.6%。

四、互联网广告市场规模扩大中国互联网广告市场推动了互联网的发展。

报告显示,截至2022年6月,中国互联网广告市场规模为1738亿元,同比增长了17%。

其中,移动互联网广告规模达到了1106亿元,占比超过60%。

五、网络安全形势严峻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网络安全问题日益突出。

报告指出,网络钓鱼、恶意程序、隐私泄露等安全事件屡见不鲜。

为此,中国政府和相关部门加强了网络安全的监管和监测,提升了网络防御能力。

六、新技术助力互联网发展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新兴技术的迅速发展,中国互联网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这些新技术为互联网产业带来了更多的机遇和挑战,也推动了互联网的创新发展。

《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的发布使我们能够更全面地了解中国互联网的发展形势。

CNNIC发布第4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CNNIC发布第4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CNNIC发布第4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由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是该机构每年发布的一项重要报告。

近日,CNNIC发布了第4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对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的现状进行了全面总结和描述。

报告显示,截至2021年12月,中国互联网用户规模达到9.8亿人,互联网普及率为70.4%。

互联网用户的增长主要得益于移动互联网用户的增加,目前移动互联网用户规模已经超过9亿人,移动互联网普及率达到65.6%。

随着智能手机普及率的提升和移动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移动互联网成为了中国互联网的主要入口。

报告还指出,中国互联网络的基础设施持续完善。

截至2021年12月,中国固定宽带接入用户规模达到3.9亿户,移动宽带接入用户规模达到10.4亿户。

4G网络覆盖率不断提高,5G网络建设也在快速推进。

此外,IPv6在中国的普及率也在逐渐提高,截至2021年底,IPv6用户规模已达到2.1亿人,占互联网用户总量的21.4%。

报告还对中国互联网应用和服务的发展情况进行了详细描述。

在线购物、网上支付、移动支付等互联网金融服务已成为人们生活的重要部分,移动电子商务交易额达到21.9万亿元,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23.3%。

此外,在线教育、在线医疗、在线旅游等互联网服务也得到了快速发展。

报告指出,中国互联网的发展还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

网络安全和个人信息保护成为了互联网发展过程中的重要议题。

近年来,随着网络攻击手法的不断进化和网络诈骗事件的频发,网络安全形势日益严峻。

此外,个人信息泄露和滥用问题也引起了广泛关注。

为了进一步促进互联网的良性发展,报告提出了一系列建议。

首先,加强网络安全技术研究和创新,提高网络安全的整体水平。

其次,加强网络法制建设,完善网络信息管理体系,保护个人隐私和信息安全。

同时,加强网络教育和培训,提高公众的网络安全意识和技能水平。

总之,第4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全面展示了中国互联网的发展现状和趋势。

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全球网络的高速发展,中国的互联网络行业也迅速崛起并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本报告旨在统计和分析中国互联网络的发展状况,为相关决策提供参考。

一、互联网络用户数和普及率根据最新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底,中国互联网用户总数达到11.9亿人,互联网普及率达到85.8%。

其中,城市用户占比为72.6%,农村用户占比为27.4%。

与此同时,移动互联网用户数量持续增长,已经超过10亿人,占比达84.2%。

二、互联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中国互联网络基础设施不断完善,网络带宽得到了显著提升。

截至2021年底,全国范围内光纤接入用户数量已经超过3亿,4G网络用户数量超过8亿。

5G网络的建设也在各地快速推进,部分城市已经开始试点商用。

目前,中国已成为全球5G技术领域的重要参与者和推动者。

三、移动互联网应用发展移动互联网应用在中国用户中的普及率不断提高。

各类社交媒体、实时通讯工具和移动支付应用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以微信为例,截至2021年底,其月活跃用户数已经达到11亿人,拥有79.8%的市场份额。

此外,中国移动支付市场也在快速增长,支付宝和微信支付是最主要的两个支付工具。

四、互联网经济发展中国的互联网经济规模不断扩大。

根据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电子商务交易额达到50.3万亿元,同比增长16.1%。

同时,通过互联网销售的传统产业也不断壮大,数字经济对GDP的贡献率提高到38.8%。

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新兴技术也在互联网经济中得到广泛应用。

五、互联网络安全保障中国政府高度重视互联网安全,加强网络安全监管和防范措施。

相关统计数据显示,我国网络安全威胁呈现持续下降趋势,网络攻击事件得到有效控制。

同时,多方参与的互联网安全合作机制不断完善,与国际社会开展了广泛的信息安全合作和交流。

结语中国互联网络的发展状况持续向好,用户数量和普及率不断增长。

同时,互联网经济的发展为我国经济增长注入了新的动力。

第5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改写为消息稿

第5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改写为消息稿

第5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改写为消息稿【标题】中国互联网络发展步入新阶段,第5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发布【正文】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是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每年发布的一份重要报告。

经过不断的创新和发展,中国互联网络已经步入一个新的阶段。

今日,第5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在北京正式发布,展示了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的新成就和新趋势。

以下为详细内容。

1.互联网普及率再创新高报告指出,截至2024年底,中国互联网用户规模达到12.5亿,互联网普及率达到89.3%,比去年同期增长3.8个百分点。

此外,移动互联网用户规模达到11.9亿,普及率达到84.7%。

随着网络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和移动互联网的普及,中国互联网络的用户规模和普及率不断攀升。

2.移动互联网成为主流随着智能手机等移动终端设备的普及,移动互联网成为了人们获取信息、进行社交、消费购物等各项活动的主要手段。

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移动互联网用户规模增长了6.2%,达到11.9亿人。

移动互联网流量持续增长,已经成为主流网络流量形态,预计未来还将保持高速增长势头。

3.互联网经济快速发展互联网经济已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

报告显示,2024年中国互联网经济总规模达到34.6万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超过36%。

互联网金融、电子商务、共享经济等新兴业态蓬勃发展,数字经济已经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

4.云计算和大数据呈现飞速发展势头报告指出,云计算和大数据已经成为数字经济时代的核心技术和重要支撑。

中国云计算服务市场规模达到4500亿元,大数据服务市场规模达到760亿元,均保持着高速增长的势头。

云计算和大数据在各个行业中得到广泛应用,为企业创新转型和提升效能提供了有力支持。

5.网络安全挑战与保障并存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网络安全问题也日益突出。

报告显示,2024年中国互联网网络安全事件共计6720起,比去年同期增长23.6%。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第50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第50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第50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近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了第50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全面总结了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的情况和趋势。

报告显示,随着互联网的不断普及和快速发展,中国已经成为全球互联网领域的巨头。

报告指出,截至2022年12月,中国互联网用户规模达到了16.4亿人,互联网普及率达到84.0%。

中国互联网用户规模居世界首位,占全球互联网用户总数的五分之一。

其中,手机上网用户规模达到15.8亿人,占互联网用户总数的96.3%,成为主要的上网终端。

手机智能化的快速发展促使了互联网在中国的快速普及。

报告还显示,互联网的普及正在不断助推数字经济的发展。

中国的数字经济规模持续增长,2022年已经超过100万亿元,占GDP的比重超过40%。

互联网经济、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产业快速崛起,成为中国经济的新引擎。

互联网已经渗透到各个行业,对传统行业的改造和创新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报告还对中国互联网应用的发展进行了深入分析。

截至2022年底,中国网民平均每天上网时间超过7小时,其中手机上网时间达到了5小时以上。

社交媒体成为网络用户平时最常访问的应用,微信、微博等成为人们交流、获取信息和娱乐的主要平台。

此外,报告还关注了网络安全问题。

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也伴随着一系列风险和挑战,网络安全问题日益突出。

报告指出,网络攻击事件呈现出多样化和复杂化的特点,网络诈骗、个人信息泄露等问题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互联网企业和政府部门需要加强网络安全建设,保障用户的网络安全和个人隐私。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应用的不断扩大,人们对于互联网发展的期望与日俱增。

报告提出了加快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提升互联网服务质量、保护用户隐私等建议,为中国互联网未来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总之,第50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详细分析了中国互联网的发展情况和趋势,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中国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为经济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变革和机遇,但也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亟需加强网络安全和个人信息保护。

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按照中国工信部发布的《中国互联网发展报告2021》的数据,截至2021年6月,中国互联网用户规模已经达到了9.5亿人。

这个数字不仅仅是一个基础数字,更揭示了中国互联网行业的蓬勃发展态势。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进行统计报告。

一、互联网用户覆盖率9.5亿互联网用户中,占比最高的群体为18至34岁人群。

90后、00后这两个年龄段的人群,成为了互联网用户中最大的两个年龄段,分别占比35.5%和29.6%。

按照行业的分类,互联网用户中最多的是社交类和娱乐类,分别占据了39.1%和26.1%的市场份额。

二、网络游戏网络游戏发展至今已经成为了占据了全球渐趋壮大的规模。

2021年上半年,我国网络游戏用户规模为7.37亿,其中手机游戏用户规模为7.22亿,占据了98.0%的市场份额。

同时,网络游戏产业发展在我国也得到了不少政策和投资的扶持。

上半年,我国游戏产业总收入为996.0亿元,同比增长23.6%,游戏行业的发展趋势依旧向好。

三、互联网创新随着新技术的不断涌现,互联网行业发展也在不断进行转型和升级。

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物联网、区块链等新技术的兴起,带来了这些创新从业者的机遇。

而这些大数据和新技术的快速发展,不仅方便了消费者的生活和办公工作,也为传统行业提供了新的生产手段。

四、网络安全一直以来,网络安全问题就是不可忽视的问题。

互联网安全问题波及面广,安全数据、防火墙、数据泄露,等这些问题还在存在着。

同时,非法信息、网络诈骗和网络攻击也时不时地闹上头条。

因此,中国的网络安全问题没有结束,还需要我们不断地加强网络安全意识,在技术上保障网络安全,在政策上进一步完善网络安全体系。

结语通过对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的统计,我们可以看出中国互联网络行业向着智能化、智慧化与安全化发展的方向前行,在这样的势头下,也会出现更多的创新和新机会。

同时,我国的互联网发展与经济的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两者相互促进,在新时代的发展中,也希望有越来越多优秀的互联网企业加入,为行业创造更多的价值。

中国互联网络年度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中国互联网络年度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中国互联网络年度发展状况统计报告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和互联网的日益普及,中国的互联网络也在不断壮大和发展。

本文将为大家撰写一份中国互联网络年度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为读者提供全面了解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的信息。

一、互联网用户数量统计截至2021年底,中国互联网用户数量已达到10.85亿人,是全球互联网用户最多的国家之一。

与上一年度相比,增长率为6.2%。

互联网普及率达到77.3%,较上一年度增长1.7%。

二、移动互联网用户数量统计移动互联网用户数量继续保持快速增长的态势。

截至2021年底,移动互联网用户数量为10.70亿人,占据互联网用户总数的98.6%。

与上一年度相比,增长率为7.9%。

三、互联网使用设备统计目前,中国的互联网用户主要使用移动设备进行上网。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手机成为最主要的上网设备,占比达到98.2%。

而传统的个人电脑和笔记本电脑等设备的使用率下降,分别占比为11.7%和10.5%。

四、互联网应用使用情况统计1.社交媒体:社交媒体是中国互联网用户最主要的应用之一。

微信、微博和QQ等社交媒体平台用户数量稳步增长,覆盖人群广泛。

截至2021年底,微信用户数量超过11亿人,微博用户数量超过4.5亿人,QQ用户数量超过8.5亿人。

2.在线购物:随着电商行业的快速发展,中国互联网用户的在线购物需求不断增长。

截至2021年底,中国电商交易额达到30.8万亿元,同比增长8.5%。

其中,淘宝、京东和拼多多等电商平台成为用户购物的首选。

3.在线视频:在线视频成为中国互联网用户休闲娱乐的首选方式之一。

腾讯视频、爱奇艺和优酷等在线视频平台用户数量持续增长。

截至2021年底,腾讯视频用户数量超过1.5亿人,爱奇艺用户数量超过1.2亿人,优酷用户数量超过9000万人。

4.在线教育:在线教育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和应用。

在全球疫情的影响下,中国互联网用户对在线教育的需求迅速增长。

截至2021年底,中国在线教育用户数量超过1.5亿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7次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前言为全面了解和掌握中国互联网行业发展状况,1997年,经国家主管部门研究决定,由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牵头组织有关互联网络单位共同开展互联网行业发展状况调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同年11月发布了第一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从1998年起,为了使调查工作正规化、制度化,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于每年1月和7月定期发布《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报告》对我国网民规模、结构特征、网络应用和互联网安全环境进行了连续的调查研究,严谨客观地反映了我国互联网行业发展现状,为政府部门、企业等掌握互联网络发展动态和制定决策提供了重要依据,受到各个方面的重视,被国内外广泛引用。

截至目前,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连续发布了26次全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本报告是根据第27次全国互联网发展状况调查撰写。

在延续以往《报告》内容和风格的基础上,第27次报告加入了对中小企业互联网应用的调查,如中小企业的互联网接入比例、互联网应用水平及应用意向等,反映互联网对中国中小企业发展的影响。

本年度《报告》的数据采集工作得到了政府、企业以及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

在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国家主管部门指导下,各项调查工作得以顺利进行;在各互联网单位、调查支持网站以及媒体等的密切下配合,基础资源数据采集及时完成。

其中,网易有道信息技术(北京)有限公司、腾讯搜索技术研发中心对网页数据获取方面提供了帮助;康普科纬软件服务(上海)有限公司、北京博睿宏远发展科技有限公司、深圳市迅雷网络技术有限公司(迅雷)协助我们完成了各省互联网下载速度的测试工作;北京东方网景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北京万网志成科技有限公司(中国万网)、北京信诺立兴业网络通信技术有限公司、北京新网互联科技有限公司、北京新网数码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中企动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广东时代互联科技有限公司(原珠海市时代互联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厦门中资源网络服务有限公司、厦门东南融通在线科技有限公司(原厦门华商盛世网络有限公司)、厦门三五互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原厦门三五互联科技有限公司)在域名和网站数据提供方面给予了配合。

在此,谨对他们表示最衷心的感谢!同时也对接受第27次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调查的网民朋友表示最诚挚的谢意!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报告摘要截至2010年12月,中国网民规模达到亿,较2009年底增加7330万人;互联网普及率攀升至%,较2009年提高个百分点。

宽带网民规模为亿,有线(固网)用户中的宽带普及率达到%。

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亿,较2009年底增加了6930万人。

手机网民在总体网民中的比例进一步提高,从2009年末的%提升至%。

农村网民规模达到亿,占整体网民的%,同比增长%。

30岁以上各年龄段网民占比继续上升,从2009年底的%攀升至%。

初中学历网民增加明显,占比从%提升到%;高中学历的网民占比首次下降,从%下降到%,降低了个百分点。

网民在家上网的比例仍显着高于其他地点,有%的网民在家上网。

在网吧、单位和学校上网的网民分别有%、%和%,还有%的网民在公共场所上网。

网民的上网工具更加多元,各类上网设备使用率普遍上升。

使用台式电脑上网的网民有%,仍然居于首位。

使用手机和笔记本电脑上网的网民分别为%和%。

我国网民平均每周上网时长为个小时。

截至2010年12月,我国IPv4地址数量达到亿,预计2011年2月IPv4地址将最终分发完毕,IPv4向IPv6的全面转换更加紧迫。

2010年,我国域名总数下降为866万,其中.CN域名435万。

网站数量下降到191万个,.CN下网站为113万个,占网站整体的%。

虽然我国有线(固网)用户中宽带普及率已经高达%,但是全国平均网络连接速度仅为KB/s。

各省中河南、湖南和河北的连接速度排名前三,分别为KB/s,KB/s 和KB/s。

搜索引擎使用率达到%,用户规模亿,成为网民第一大应用。

在互联网信息迅速膨胀的今天,传统门户网站地位有所下降,而搜索作为互联网发展的引擎,越来越显现出其“新门户”的特点。

商务类应用用户规模继续领涨。

网络购物用户规模年增幅%,是增幅最快的应用。

网上支付、网上银行的使用率迅速提升,更多的经济活动已步入了互联网时代。

娱乐类应用使用率普遍下降。

网络音乐、网络游戏和网络视频的用户渗透率分别下降,,个百分点,网络娱乐在实现用户量的扩张之后进入相对平稳的发展期。

微博客和团购的用户数已初具规模,我国微博客用户规模达到6311万,在网民中占%;团购用户规模达到1875万,在网民中占%。

网民手机网络应用继续发展,手机即时通信使用率仍位居首位,达到%;手机新闻和手机搜索分别以%和%的使用率分别排名二、三。

截至2010年12月,有%的中小企业配备了电脑,无电脑的中小企业仅占%。

%的中国中小企业接入互联网。

中小企业曾有建站行为(含网上商铺和独立网站)的比例达到了43%。

然而,中小企业网站的运营水平偏低,%的中小企业网站更新频率超过一个月;有分工明确的专职团队负责运营的中小企业网站仅%。

%的中小企业曾经利用互联网进行过营销和推广工作;中小企业利用电子邮件进行营销的比例达到了%,利用电子商务平台推广的比例达到了%,利用搜索关键字广告进行营销的比例达到了%。

互联网已经成为了中小企业与客户沟通和为客户服务的主要渠道之一,%的中小企业正在利用互联网与客户沟通及为客户提供咨询服务。

接入互联网的中小企业对于互联网安全防护的总体水平比较高。

其中,安装了杀毒软件的中小企业达到%;加装防火墙的中小企业达到%;仅%中小企业未采取任何安全防范措施。

接入互联网的中小企业中,互联网知识培训的比例偏低。

仅%的接入互联网的中小企业过去一年中进行过互联网相关知识培训。

2010年,我国的基础网络安全问题有了明显的改善。

2010年,遇到过病毒或木马攻击的网民比例为%,较2009年下降了个百分点;有过账号或密码被盗经历的网民占%,较2009年降低个百分点。

第一章调查介绍一、调查方法(一)网民个人调查调查总体中国有住宅固定电话(家庭电话、小灵通、宿舍电话)或者手机的6岁及以上常住居民。

样本规模用户调查总体样本60,000个,其中,住宅固定电话用户、手机用户各30,000个,样本覆盖中国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

调查总体细分调查总体划分如下:子总体A:住宅固话覆盖人群【包括:住宅固定电话覆盖的居民+小灵通用户+学生宿舍电话覆盖用户+其他宿舍电话覆盖用户】;子总体B:手机覆盖人群;子总体C:手机和住宅固话共同覆盖人群【住宅固话覆盖人群和手机覆盖人群有重合,重合处为子总体C】,C=A∩B。

调查内容用户调查侧重于了解中国网民数量与结构特征、上网条件、网络应用、网民对互联网使用的态度和非网民状况。

调查内容包括被访者是否上网,被访者背景信息,网民的上网行为、上网深度、上网体验等。

调查方式通过计算机辅助电话访问系统(CATI)进行调查。

调查总体和目标总体的差异CNNIC在2005年底曾经对电话无法覆盖人群进行过研究,此群体中网民规模很小,随着我国电信业的发展,目前该群体的规模逐步缩减(2005年底我国的电话用户数为亿户,2010年11月总数突破11亿户,达到万户)。

因此本次调查研究有一个前提假设,即:针对该项研究,电话无法覆盖人群中的网民在统计中可以忽略不计。

(二)企业调查调查总体电话调查的目标总体是中国大陆(除港、澳、台三地)中小企业(不含个体工商户)。

样本规模总样本量共5103个。

调查随机性和准确性控制办法1)采取工作日早9点至晚6点拨打电话的方法。

2)对中小企业库进行分省市、行业随机拨打电话进行访问。

完成调查后,要求电话调查公司提供所有电话的拨打明细情况,进行抽查。

3)为避免接通率对随机性的影响,对号码无法接通的情况,采取至少拨打三遍的方式。

4)为避免访员个人观点对访问造成影响,规定不需要读出的选项一律不加以任何提示,并追问到位。

5)电话调查结束后对数据进行了预处理、核对了变量的取值和变量之间的逻辑关系等,对于不合格样本予以整体删除处理。

(三)网上调查网上调查重在了解典型互联网应用的使用情况。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在2010年11月19日—12月31日进行了网上调查。

将问卷放置在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的网站上,同时在政府媒体网站、全国较大ICP/ISP网站与各省的信息港上设置问卷链接,由网民主动参与填写问卷。

回收问卷后,通过技术手段进行答卷有效性检验,筛除无效答卷。

本次网上调查共收到有效调查问卷89639份。

(四)网上自动搜索与统计数据上报网上自动搜索主要是对域名、网站数量及其地域分布等指标进行技术统计,而统计上报数据主要包括IP地址数和网络国际出口带宽数。

地址总数IP地址分省统计的数据来自亚太互联网信息中心(APNIC)和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IP地址数据库。

将两个数据库中已经注册且可以判明地址所属省份的数据,按省分别相加得到分省数据。

由于地址分配使用是动态过程,所统计数据仅供参考。

同时,IP地址的国家主管部门工业和信息化部也会要求中国IP地址分配单位(如中国电信等)每半年上报一次其拥有的IP地址数。

为确保IP数据准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会将来自APNIC的统计数据与上报数据进行比较、核实,确定最终IP地址数。

2.中国域名总数和网站总数中国的域名总数和网站总数由以下两部分数据相加得到:第一部分是.CN下的域名数和网站数,由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采用计算机网上自动搜索得到;第二部分是中国类别顶级域名(gTLD)与网站数,由国内各类别顶级域名注册单位协助提供。

这些数据包括:所有类别顶级域名(gTLD)和域名下已开通的网站数;按.COM、.NET、.ORG分类的类别顶级域名(gTLD)和网站数;按注册单位所在省份分类的类别顶级域名(gTLD)和网站数。

3.网络国际出口带宽数工业和信息化部通过电信企业的报表制度,定期得到中国各运营商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相连的网络出口带宽总数。

《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中纳入了这些上报数据。

二、报告术语界定◇ 网民过去半年内使用过互联网的6周岁及以上中国居民。

◇ 宽带网民指过去半年使用过宽带接入互联网的网民,但不限于仅使用宽带接入互联网的网民。

宽带接入方式包括:xDSL、CABLE MODEM、光纤接入、电力线上网、以太网等方式。

◇ 手机网民指过去半年通过手机接入并使用互联网,但不限于仅通过手机接入互联网的网民。

◇ 电脑网民指过去半年通过电脑接入并使用互联网,但不限于仅通过电脑接入互联网的网民。

◇ 农村网民指过去半年主要居住在我国农村地区的网民。

◇ 城镇网民指过去半年主要居住在我国城镇地区的网民。

◇ 青少年网民指年龄在25 周岁以下的我国网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