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历史必修一专题二第一课

合集下载

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本专题主要讲述我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演变,可分为两大阶段:夏商周时期的早期政治制度;秦朝以来的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演进和强化。

中央集权制度构成有三个部分:皇帝制度、中央行政制度、地方行政制度,该制度下包含二大基本矛盾:皇权与相权的矛盾;中央与地方的矛盾。

概括掌握中央集权制度发展的历程。

在掌握上述史实的基础上概括和理解中央集权制度发展的两大趋势(特点):相权日益分散削弱,君权日益加强;地方权力日益分散削弱,中央权力日益加强。

专题二: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和专题三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中国近代史的基本线索可概括为“两个过程”:即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相结合,把中国变为半殖民地和殖民地的过程(屈辱史),同时也是中国人民反抗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过程(抗争史和探索史)。

本专题主要涉及:列强侵略与中国沦为半殖民地的过程(屈辱史)、近代中国人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抗争史)二个方面的内容。

而探索史主要在专题三中讲。

专题三: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近代民主革命是实现近代民主政治的主要途径之一,由于各国生产力水平、社会性质的不同,因此民主革命的内涵也有很大的不同,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指寻求民族独立(反侵略)和社会进步(反封建)而进行的斗争。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以五四运动为界,分为旧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两个阶段,本专题主要涉及农民阶级领导太平天国运动;资产阶级领导的辛亥革命;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

专题四:近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本专题涉及两条主线: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和实现祖国统一而不懈努力的奋斗历程。

第一、第二课反映的是现代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基本线索。

包含三个阶段:(1)建国初期民主政治的起步。

新中国的成立,为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发展奠定了政治基础。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通过了《共同纲领》,一届人大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从而逐步确立了国家的三大根本政治制度,即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它们共同构成了中国民主政治的核心内容。

高一历史必修一专题二第一课课件

高一历史必修一专题二第一课课件
• 2、目的:
使美国可以插足于任何帝国主义国家的 “势力范围”,从而分享其他国家的侵略 权益,达到“利益均沾”。
用自己的经济实力逐渐占领中国市场,竞 争中逐渐排斥其他国家,达到独占中国的 目的。
• 3、结果:
让历史告诉未来:
本课学习的启示 想一想、议一议:
学习本节内容后,根据自己的感悟谈一 你的体会,请用一句话来概括:
鸦片战争英国取胜、中国战败的原因 (1)客观原因是英国综合国力强大 (2)主观原因清王朝的腐朽落后(政、经、军) 腐朽的封建主义对抗不了新兴的资本主义
“如果林则徐不被撤职查办,中国就不会失败” 这个观点对不对?请结合史实说明。
此观点没有看到历史发展的本质和趋势

列强主要采取了哪些方式侵略中国?
军事侵略
涅槃”中获得再生的契机。谈谈你的理解。
政治:中华民族带来深重灾难,破坏中国的领 灾难性: 土和主权,使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经济:严重阻碍了中国社会经济的发 展,这是中国近代落后的主要原因
1 政治:动摇清王朝,闭关政策被打破,客 观上有利于中华民族融入近代社会发展潮流 客观上的建 设性—有利 2 经济:自然经济解体,为以后中国民族资 于中国的近 本主义的产生提供了市场和劳动力条件,从 代化进程 而有利于中国经济的近代化 3 思想:掀起“开眼看世界”的新思潮, “西学东渐”之风成为不可逆转的社会进步
落后就要挨打、发展才是硬道理、弱国无 外交、以史为鉴、与时俱进、远离毒品, 珍爱生命、改革是立国之本、开放是强 国之路、民族英雄永垂不朽~~~
封闭所以落后 落后就要挨打
挨打必须思变 思变才能崛起
崛起才能赢得尊重
济等都一定程度上受到外国控制和奴役的社会形态。
即主权不能完全自主。

高一历史必修一每课知识点总结

高一历史必修一每课知识点总结

第一课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一、夏商的政治制度1. 夏朝:约公元前 2070 年,禹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

中国出现早期国家政治制度。

王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禹死后,他的儿子启夺得王位,从此王位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

行政管理制度:中央设有相、卿士等,地方封侯、伯。

2. 商朝:行政管理制度:中央设有相、卿士等,地方封侯、伯。

占卜决策:商王通过占卜决定国家大事,反映了神权与王权相结合。

二、西周的政治制度1. 分封制目的:为了进行有效的统治,巩固奴隶制国家政权。

内容:周武王把王畿以外的广大地区土地和人民分别授予王族、功臣和古代帝王的后代,让他们建立诸侯国,拱卫王室。

诸侯在自己的封疆内,又对卿大夫实行再分封。

诸侯的义务: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诸侯有为周天子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和朝觐述职的义务。

诸侯的权利:诸侯在自己的封国内,有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役等权利。

作用: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开发了边远地区,扩大了统治区域,形成对周王室众星捧月般的政治格局。

2. 宗法制目的:为了加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

内容:用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国家统治的制度。

周王称为天子,王位由嫡长子继承,为大宗;其他儿子分封为诸侯,对天子来说是小宗,但在自己的领地内却是大宗。

诸侯的爵位,也只有嫡长子才能继承,其他儿子领有封地成为卿大夫。

卿大夫对诸侯来说是小宗,但在自己的领地内又是大宗。

卿大夫与士的关系,依此类推。

大宗可以命令和约束小宗,小宗必须服从大宗。

周王是天下的大宗,也是政治上的最高领袖。

作用:保证了各级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3. 礼乐制度:维护宗法分封制的工具。

第二课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一、从诸侯争霸到秦朝统一1. 诸侯争霸背景:西周末年,王室衰微,宗法制、分封制遭到破坏。

表现:各诸侯国为了争夺土地和人民,相互之间进行频繁的战争。

高一历史必修一每课知识点总结

高一历史必修一每课知识点总结

高一历史必修一每课知识点总结第一课:史前文明在史前文明这一课中,我们首先了解到了古代人类的生活方式和文化活动。

从早期的旧石器时代到中期的新石器时代,人类逐渐从狩猎采集的生活方式转变为农业生产,社会也发生了巨大变化。

在这一时期,古代人类开始建立起了初步的社会组织和制度,形成了一些比较成熟的文明,如中国的龙山文化、良渚文化等。

另外,我们还学习了考古学和史前学的基础知识,以及如何通过考古学的方法来了解古代文明和人类的生活状态。

第二课:古代文明的兴起在这一课中,我们主要学习了古代世界几个重要文明的兴起,包括埃及文明、美索不达米亚文明、印度河流域文明和中国古代文明。

我们首先了解了这些文明的地理环境、社会组织、政治制度以及文化发展等方面的基本情况。

再者,我们还学习了这些文明的发展历程,并从中了解到古代文明兴起的原因和特点。

通过这些知识的学习,我们能更加清晰地认识古代文明的繁荣和影响,并对人类社会的发展有更深刻的理解。

第三课:中华古代文明这一课程主要围绕中国古代文明的历史来展开。

我们首先学习了中国古代王朝的更替,从西周到春秋战国时期的变革,再到秦、汉、唐、宋等王朝的兴起和衰落。

在学习这些历史过程中,我们了解了中国古代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发展情况。

另外,我们还学习了中国古代的各种制度和思想,如封建制度、儒家思想、道家思想等。

通过这些学习,我们不仅对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和社会变革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同时也对中国古代文化有了更丰富的认识。

第四课:希腊古罗马文明在这一课中,我们学习了希腊和罗马两个古代文明的兴起和发展。

首先,我们了解了希腊的城邦制度和民主政治,以及希腊的哲学、艺术和科学等方面的成就。

接着,我们学习了罗马帝国的兴起和发展,以及罗马的法律、建筑和文学等方面的特点。

通过学习这些内容,我们对希腊和罗马两个古代文明的繁荣与衰落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同时也对其对世界文化和政治制度的影响有了更全面的认识。

第五课:中世纪欧洲中世纪欧洲是一个动荡的时期,我们在这一课中主要学习了中世纪欧洲的政治、宗教和文化等方面的历史。

四川省成都七中16届高三暑假补课历史人民版课件 必修一 专题二 第一课 列强入侵与民族危机(共81张PPT)

四川省成都七中16届高三暑假补课历史人民版课件 必修一 专题二 第一课 列强入侵与民族危机(共81张PPT)
居民,都被迫离开旧都而迁居新都”。这里
的“契丹省”指的应当是 A.岭北行省 B.辽阳行省 C.甘肃行省 D.云南行省
4.(2012•海南单科卷•3)秦灭六国后, 秦王赢政兼采古史 及传说中的“三 皇”、“五帝”之名而称“皇帝”,其 首要目的是 A.宣扬托古改制 B.承袭华夏传统 C.突出个人功业 D.标榜君权神授
1 .( 2011 · 江苏单科 · 4 )据《南台备要》记载:
“江浙省……调兵剿捕之际,行省官凡有轻重事
务,若是一一咨禀,诚恐缓不及事。……(如今)
凡有调遣军情重事及创动官钱,不须咨禀,……
交他每(们)从便区处。”这段材料可以反映出
元代的江浙行省 A.与中央权力之争难以调和 B.获得了紧急事务处置权 C.行政长官不再由朝廷任命 D.权力不再受到中央节制
2、中国封建统治的腐朽、衰落
君主专制强化达顶峰
自然经济的落后
闭关锁国的外交
理学、心学、八股取士的思想束缚……
康乾盛世
维多利亚女王
在《南京条约》签订前三个月,道光皇帝 对“黄毛夷妇”英国女王维多利亚充满了疑惑。 道光皇帝的第一个疑问是:该女年方22岁,何 以被推为一国之主? 权力来源 第二个疑问是:一个女人当国王,能不能管住 臣下? 国家机制 第三个疑问是:该女有没有婆家,婆家对她如 何? 百姓生活
——电影《鸦片战争》片头题词
屈辱史 抗争史 探索史
专题二 近代中国维护国 家主权的斗争
第一课
列强入侵和民族危机
一、国门洞开的背景(19C中期)
1、西方资本主义发展需要市场和原料
资本主义民主政治确立
工业革命先后完成
殖民扩张的对外政策
资本主义思想……
一、国门洞开的背景(19CFra bibliotek期) 1、西方资本主义发展需要市场和原料

江苏省连云港市赣榆县海头高级中学(人民版)历史高一上学期必修一课件:专题二第1课 列强入侵

江苏省连云港市赣榆县海头高级中学(人民版)历史高一上学期必修一课件:专题二第1课 列强入侵

割占或租借地
德国
山东
强租胶州湾
俄国 长城以北和新疆 强租旅顺、大连
法国 广东、广西和云南 强租广州湾
英国 长江流域
强租新界、威海卫
日本
福建
割占台湾和澎湖列岛
不对,观点混淆了战争的必然性和偶然性 应该从鸦片战争爆发的必然性来分析。必然性就是应 该从战前中英两国情况来分析。
鸦片战争爆发的必然性
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扩大海外市场和殖民地 中国:封建制度腐朽和中国落后
落 后 挨 经济打必 然 政治性
鸦片战争前夕的中国与世界
中国
世界
自然经济 封建制度腐朽
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 资产阶级统治建立和巩固
界市场,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逐步解体
的变
化 思想上 萌发开眼 倡导者:林则徐、魏源
看世界的 新思想
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 ”
专著:《海国图志》等
《马关条约》是继《南京条约》以来最严重的 不平等条约,它给中国社会带来了严重的危害。
政治上:刺激和加剧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之后帝国 主义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
▪ 1840—1900年间,西方列强发动了哪些侵 华战争?
▪ 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法战 争、中日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成:
1、鸦片战争战败和《南京条约》及附件的签订
——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第二次鸦片战争战败和《天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条约》《北京条约》的签订
——中国半殖民地化的程度进一步加深
约》 ▪ 中日甲午战争——《马关条约》 ▪ 八国联军侵华——《辛丑条约》 ▪ 典型特点: ▪ 《南京条约》——协定关税; ▪ 《马关条约》——允许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 《辛丑条约》——严禁中国人参加反帝活动。

高一历史必修一各个单元知识框架

高一历史必修一各个单元知识框架

高一历史必修一各个单元知识框架高一历史必修一(一)第一课考点重点:西周的宗法制与分封制1、夏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我国的早期国家政治制度始于:夏;2、王位世袭制的确立,是我国原始社会过渡到奴隶社会的重要标志3、分封制(内容、特点、意义)特点:周天子是诸侯的共同主子,诸侯是周王的臣属。

意义:加强统治,巩固王权4、西周宗法制最大特点是:嫡长子继承制;影响:保证贵族的垄断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与团结。

5、西周的宗法制是与分封制互为表里的具有政治性质的制度。

6、王位世袭制、宗法制和分封制一起,构成了夏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的主体,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第二课考点重点: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难点:秦朝创建中央集权制度的作用和影响1、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2、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1)皇帝制度:①“皇帝”称号的由来②皇帝制度:皇帝独尊、皇权至上、皇位世袭③皇帝制度的核心内容:皇权至上、皇帝独裁(2)中央政府的三公九卿制和地方推行郡县制①秦朝中央官僚机构的特点:第一、它是以皇权为中心的中央行政体制第二、充分体现出“家天下”的特点。

(封建时代的统治特点——国与家同治)②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是建立中央集权制度的根本性变革。

郡是秦朝中央政府辖下的地方最高一级行政单位。

3、巩固统一的措施:①颁布秦律②统一度量衡、货币和车轨③统一文字4、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1)对秦朝的影响:①有利于封建经济文化的发展; ②初步奠定祖国疆域,巩固国家的统一③形成以华夏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

④建立了地主阶级对广大人民的专制统治,秦朝的造成人民处境的恶化。

(2)对后世的影响:秦朝建立的中央集权专制统治的政治制度具有很大的开创性,它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封建王朝所沿用,且不断加强与完善。

第三课考点重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主要特点1、两汉时期中央政治制度的特点:汉承秦制“中朝”和“外朝”2、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央政治制度的特点:逐步形成三省六部制3、我国古代三省六部制的完善是在:隋唐时期4、宋朝的政治制度特点:不断削弱和分割宰相的职权,进一步加强皇权。

最全的高一历史必修一复习资料 (强力推荐)

最全的高一历史必修一复习资料  (强力推荐)

高一历史(必修1)专题一: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第一课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1、西周的分封制:目的:为了进行有效的统治;分封的对象:王族、功臣、先代贵族;诸侯的权利和义务:①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朝觐述职②设立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役。

分封制的作用(影响):加强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有利于周朝开发边远地区,扩大统治区域。

2、西周的宗法制:特点:嫡长子继承制作用(影响):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也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3、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①神权与王权结合②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③完善制度第二课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1、郡县制和皇帝制度的建立①郡县制的建立:春秋战国时期,列国陆续出现了郡、县等新的地方行政区划形式。

秦灭六国后秦始皇采纳了李斯推行郡县制度的建议,把郡县制推广到全国。

②郡县制特点:郡县长官一概由皇帝调动任命,不得世袭。

郡县制的特点在于形成了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形式。

2、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过程(1)皇帝制度的创立:①皇帝独尊②皇权至上(核心,是中国封建专制制度的重要特征)③皇位世袭(2)建立较为完备的中央官制:(三公九卿制)中央:丞相(协助皇帝处理全国政务)、御史大夫(下达诏令、监察事务)、太尉(全国军务)。

(3)郡:最高一级地方行政机构。

郡的最高行政长官郡守;县:郡的下级行政机构。

县的长官:县令或县长,主要任务是治理民众,管理财政、司法、狱讼和兵役。

3、影响(1)秦朝建立的中央集权专制统治的政治制度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朝所沿用,且不断得到加强和完善。

(2)秦朝中央官制和郡县制的实行,形成了中央到地方的垂直管理体系,便于皇帝对中央和地方的统治。

第三课从汉至清政治制度的演变1、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1)汉初: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背景:汉初郡国并行措施:汉景帝平定“七国之乱”;汉武帝实行推恩令作用:解决了王国问题,加强中央集权,巩固和发展了大一统局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内容: (1)割辽东半岛、台湾及其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 本;(割地) (2)赔偿日本军费白银2亿两;(赔款) (3)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开埠) (4)允许日本在中国的通商口岸开设工厂。(开厂) 影响:使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程度大大加深。
条约中哪一条最能体现日
本侵略中国进入了新阶段?
(2)第二次鸦片战争 →《天津条约》的内容 允许外国公使进驻北京,增开沿海沿江十处通商口岸 赔偿英法巨额白银 允许外国人到中国内地游历、经商和传教 外国军舰和商船可在长江各口岸通航等
→《北京条约》的内容 承认《天津条约》有效 增开天津为商埠 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 对英、法赔款各增至800万两白银
圆明园远瀛观、大水法
有一天,两个强盗闯入了夏宫(圆明园),一个 动手抢劫,一个把它付之一炬。原来胜利就是进行一 场掠夺……在将来交付审判的时候,一个强盗就会被 人们叫做法兰西,另一个叫做英吉利。
——录自法国作家雨果
(2)第二次鸦片战争 →《天津条约》的内容 允许外国公使进驻北京,增开沿海沿江十处通商口岸 赔偿英法巨额白银 允许外国人到中国内地游历、经商和传教 外国军舰和商船可在长江各口岸通航等
专题二 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两条线索)
(一)列强不断入侵,使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灾难史
(二)中国军民奋勇反抗,为维护主权不断斗争 —抗争史
1840 1842 1856 1860 1883 1885 1894 1895 1900 1931 1937 1945
鸦片战争
第二次 中法战争 鸦片战争
影响:使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条约中哪一条最能体现清政府完全沦为帝国主义 统治中国的工具? 第三条最能体现。
比较《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
内容 割地
赔款
《南京条约》 《马关条约》 《辛丑条约》 危害
香港岛增
加 2100万增银多元
辽、台、澎
→《北京条约》的内容 承认《天津条约》有效 增开天津为商埠 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
影响:使中国半 殖民地半封建化 的程度加深了
对英、法赔款各增至800万两白银
(3)中法战争
签订《中法新约》 打开中国西南门户
满蒙
中国
朝鲜日本
台湾
亚洲乃至全世界
大陆政策
甲午中日战争
清政府惨败投降,签订《马关条约》
(4)甲午中日战争 →《马关条约》的签订及其影响
(2)英法联军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与 清政府签订《天津条约》《北京条约》
(3)日本挑起甲午中日战争,与清政府 签订《马关条约》
(4)八国联军发动侵华战争,与清政府 签订《辛丑条约》
有人说,鸦片战争是由林则徐的过激行为引起的,如果没有林则 徐的虎门销烟,英国就不会发动战争。这种观点对吗?为什么?
英国急需打开中国市场,倾销商品,掠夺
第四条最能体现。
割让领土
(5)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辛丑条约》的内容及影响
内容:
(1)向侵华各国赔款白银4.5亿两,分39年还清,本息 共计9.8亿两; (2)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派兵保 护; (3)严禁中国人民参加反帝活动; (4)拆除天津大沽到北京沿线设防的炮台,允许各国 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
“半殖民地”是指丧失了部分主权,也就 是形式上有自己的政府的独立国家,实际上 政治、经济等社会各方面都受到殖民者控制, 是历史的沉沦;
“半封建”是指既保存了封建制度,又有资 本主义的发展,也就是指形式上仍是封建统 治和自然经济占主导,实际上社会已逐渐近 代化,资本主义的经济、政治和思想文化因 素在增长,从一定程度上看是历史的进步。
甲午战争 八国联军 抗日战争 侵华战争
三元里抗英
左宗棠收复新疆
黄反 海割
海台
义和团反 帝运动
抗 日 救
全 民 抗
战斗
亡日


列强入侵与民族危机
一、国门洞开 1、原因:
国际背景: 19世纪上半期西方资本主义
迅猛发展,急需开辟更大的商品销售市 场和原料产地。
国内背景: 当时的中国正值封建社会末
期,国力渐衰,内部危机严重。
白银2亿两 白银4.5亿两
本息合计9.8亿两
破坏领土 完整
加重人 民负担
开埠
其他 条款 影响
广、厦深入、福、重、沙、苏、
宁、上

协定关扩展税 开设工厂 划、禁、拆
(资本输出)
侵略势力 深入到中 国内地
破坏关税、 司法等主权
开始沦为… 大大加深… 完全沦为…
列强入侵的影响
1、严重践踏了中国的国家主权,侵犯了中国人 民的生存权; 2、疯狂掠夺中国人民的财产和国家财富,丧心 病狂地毁坏中华文明遗产; 3、政治上:强迫清政府签订割地赔款条约,破 坏了中国的领土、领海和司法等方面的主权完整;
中国
英国
国家
中国
英国
制度
封建社会 资本主义社会
经济
自然经济 完成工业革命
军事力量
装备陈旧
船坚炮利
对外政策
军纪败坏
对外政策
闭关锁国
殖民扩张
天朝综物合产国丰盈力,无所不有国,力衰中国落不过是迅一速个泥崛足起巨人,
远不借外夷货物以通有无 只要轻轻一抵就可以把他打
——乾隆
倒在地。
——英国外交官马戈尔尼
2、过程 (1)英国发动鸦片战争,与清政府签订 《南京条约》
(关税协定)
司法主权
《附件》及中美《望厦条约》、中法《黄埔条约》
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居住及租地权、
军舰“巡查贸易”权、外国传教士传教权等。Fra bibliotek上海 宁波
影响: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条约中哪一条最能体现英国发动
鸦片战争的本质?
广州
第四条最能体现。
福州 厦门
“半殖民地”和“半封建”都有政治、 经济和文化的内涵。
4、经济上:疯狂地向中国倾销商品和掠夺原料, 通过政治借款、勒索赔款、在中国设厂筑路等, 控制中国的经济命脉。
最终,在列强的枪炮下,中国逐渐沦为 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
二、瓜分狂潮与民族危机
1、时间:19C末20C初
2、原因:(1)1870S起,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 先后向帝国主义过渡,出现了政治经济 新的不平衡,要求重新瓜分殖民地。(2) 甲午中日战争的惨败及清政府奉行的投 降政策的消极影响。
原料
——根本原因
英国的鸦片走私和中国的禁烟运动 ——直接原因
(1)鸦片战争 →《南领京土条主权约》的内容及影响
内容:
(1)割香港岛给英国贸;(易割主地权)
(2)赔款2100万银元;(赔款)
(3)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通商口岸;
(开埠)
关税自主权
(4)英国商人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