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历史必修一专题二练习题
高一历史必修一专题二练习题

高一历史必修一专题二练习题.近代中国人民的抗争,将永远地铭刻在中国人民心中。
下列纪念碑刻所承载的有中国特色事件,本质上的相似之处是图一虎门销烟图二三元里抗英斗争纪念碑、抑制西方资本主义、反对外来侵略、反对封建统治、维护封建经济.年月,法国佳士得拍卖行公开拍卖圆明园十二生肖青铜兽首中的鼠首和兔首,遭到了中国人民的强烈抗议,导致国宝在海外漂泊一百多年的罪魁祸首是、日本军队、俄国军队、八国联军、英法联军.下图为年央视一套热播的电视连续剧《闯关东》的剧照,剧情是朱开山领导山河煤矿与日本森田物产的较量。
日本侵略势力第一次染指我国东北的尝试是、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日俄战争、九一八事变.《二十世纪中国的崛起》指出:“一个民族的觉醒,通常要有两个条件:第一,这个民族面对着或者经历了以往没有遇到过的严重危机,甚至整个民族被逼到生死存亡的关头,旧格局再也无法继续保持下去。
第二,还要这个民族能看到出路,燃烧起新的希望,深信只要奋起救亡,勇于变革,就可以改变目前的艰难处境。
”下列能够反映世纪中国“旧格局再也无法继续保持下去”和“奋起救亡,勇于变革”的史实是、《马关条约》和公车上书、瓜分狂潮和义和团运动、《辛丑条约》和戊戌变法、《辛丑条约》和辛亥革命.某部历史题材的电影剧本叙述了年上海的场景,请找出有悖历史事实的一组镜头、一队队英国士兵在街上巡逻,有很多英国国旗在飘扬、悬挂日本国旗的工厂一家接一家、民众对政府割香港岛给英国感到气愤、在海边码头,一艘英国货船正在卸货,一旁的大清官员与英国领事商谈关锐额.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的标志是.华北事变以后不久.七七事变.九·一八事变 .国共合作宣言公布.“我们在内战中搅了多年……黑白不明,是非不分,败虽不足耻,胜亦不足武。
今日天如人愿,让我们这一辈子有一个抗日报国的机会,今后如能为国家民族而战死沙场,才真正死得其所。
”李宗仁先生的这一段话应该是在下列哪一事件后有感而发、北伐战争、台儿庄战役、平型关大捷、淮海战役.某学校组织了一个历史兴趣小组,进行有关“南京大屠杀”真实再现的课题研究,在众多的材料中最有力的证据是、当年受害者的控诉材料、历史专著中对“南京大屠杀”的描写、侵华日军撰写的回忆录、屠杀现场遗迹与当时拍的新闻照片.中英《南京条约》规定,无论英国人在华所犯何罪,都交由英国领事按照英国法律审理;而中美《望厦条约》更进一步扩大了领事裁判权的范围,不仅美国人和中国人之间的刑事诉讼,而且美国人与其他外国人在中国的一切诉讼,均由美国领事审理,中国官员无权过问。
高一历史必修一专题二试题

高一历史必修一专题二检测一、选择题(共40题,每题2分)1.中国近代史以鸦片战争为开端,主要依据是A.中国第一次被西方国家打败 B.长期闭关锁国的状况被打破C.社会性质开始发生根本转变 D.民族矛盾开始成为主要矛盾2.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主要目的是A、保护鸦片贸易B、割占中国领土C、打开中国商品市场D、争取外交礼仪平等3.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完全确立的标志是A.《天津条约》的签订 B.《辛丑条约》的签订C.《南京条约》的签订 D.《马关条约》的签订4.光绪皇帝曾垂泪撰联:“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
”并赐予邓世昌“壮节公”谥号。
邓世昌英勇牺牲是在A.三元里抗英B.黄海海战C.威海卫战役D.平壤战役5.近代中国有一份《盟约书》中表示:“为保卫国土,“万死不辞”,“纵使片土之剩,一线之延,亦应保全,不令倭得”。
它反映了A.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 B.黄海海战 C.反割台斗争 D.南京保卫战6.在《马关条约》各条款中,对中国民族工商业打击最为沉重的是A.割辽东半岛、台湾及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B.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二亿两C.增开重庆、沙市、苏州、杭州为商埠D.允许日本在中国的通商口岸开设工厂7.右图中的史实发生于A.太平天国运动时期 B.鸦片战争时期C.义和团运动时期 D.洋务运动时期8.中国没有完全沦为列强殖民地的主要原因是A.中国人民不屈的反侵略斗争B.清政府组织了强有力的抵抗C.中国地大物博并且人口众多D.列强无力控制中国广大地区9.美国历史学家费正清在《伟大的中国革命》一书中表达了这样的观点:“鸦片战争的发生意味着中国拒绝在外交平等和对等贸易的基础上参加国际大家庭,结果导致英国使用武力。
”费正清上述观点A.揭示了鸦片战争的根源 B.抹杀了鸦片战争的实质C.肯定了中国抗击英国侵略的正义性 D.从全球化的角度正确分析了鸦片战争的原因10.“1843年3月3日,英国伦敦的造币厂门前停着五辆大车,每辆都是四匹马拉着,……每辆车都满载着笨重的木箱,里面装满了各式各样的古怪银币。
高一历史必修一练习(附练习题答案)

高一历史必修一(人民版)练习题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一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一、选择题1.公元前21世纪,禹之子启夺得王位,政治权力从“传贤”变成“传子”。
这反映了( )A.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B.郡县制取代分封制C.科举制取代九品中正制D.专制制度取代民主制度2.“夏朝设秩宗,商朝设卜、巫、史,西周设太史、太祝、太卜、太士等,他们既是神权的掌握者,又是国家的重要执政官,权位显赫。
”这反映出夏、商、周政治制度的特点是( )A.按照血缘亲疏分配政治权力B.形成内外相辅的地方政权体制C.实行神权与政权相结合的制度D.国家和家族宗法制度密切结合3.商鞅一人多姓。
据《姓纂》载:“秦有卫鞅,受封于商,子孙氏焉。
”其中“商”姓来源于( )A.所任官职名 B.所在地方的地名C.母亲的族姓 D.因功得到的封地4.《左传》记载:“天子建国,诸侯立家,卿置侧室,大夫有贰宗,士有隶子弟。
”西周时维持这一体系的制度是( )A.分封制 B.宗法制C.等级制 D.世袭制5.“王夺郑伯政,郑伯不朝。
秋,王以诸侯伐郑,郑伯御之。
”《左传》的这一记载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周王室强大 B.郑伯不畏周王C.分封制瓦解 D.诸侯之间不和6.根据《孟子》、《管子》的说法,天子的封土是“方千里”,公、侯的封土是“方百里”,伯的封土是“方七十里”,子、男则是“方五十里”,不满五十里的便是附庸。
这说明分封制度( )A.是贵族内部权力与财产的再分配B.是“礼制”的表现形式C.扩大了商朝的统治疆域D.便于实行按亩纳税7.《资治通鉴》记载:“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初命晋大夫魏斯、赵籍、韩虔为诸侯……”史称“三家分晋”。
这一现象反映出( )A.分封制度被破坏B.新的社会制度已经确立C.等级制度被破坏D.贵族特权被废除8.康熙帝临终前用“立遗诏”的方法解决皇帝继承问题,后来传位于第四子胤禛(即后来的雍正帝)。
康熙这种做法明显破坏了中国古代的( )A.世官制 B.分封制C.宗法制 D.王位世袭制9.齐国原是姜氏的封国。
高一历史必修一专题一、二试卷

高一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必修一专题一二)(总分:100分时间:90分钟)1.图1为大禹像。
“禹铸九鼎”和“禹开九州”的古史传说,实际反映了A.禅让制的结束B.夏朝的建立C.商朝的发展D.西周的强盛2.周王分封的诸侯,不包括图1A.先代贵族B.王族C.平民D.功臣3. 图2反映的是西周宗法制下,形成了“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的宗法等级,维系他们之间大宗与小宗关系的纽带是A.财产 B.地域C.宗教 D.血缘4.西周宗法制的核心是A.大宗、小宗制B.礼乐制度图2C.嫡长子继承制 D.世卿世禄制5.《左传》记载,西周初年,周王责令鲁国国君赴镐京贡献鲁国特产;春秋初年,周桓王、周顷王曾先后派人去鲁国求丧葬费、“告饥”、“求车”。
这一转变突出体现了A.周王室衰微B.周王室受到各诸侯的摆布C.鲁国国君服从周王的调遣D.鲁国是当时实力最强大的诸侯国6.“六合之内,皇帝之土;乃今皇帝,一家天下。
”这则纪功刻石说的是A.周天子分封天下B.秦始皇统一六国C.汉武帝开拓疆土D.忽必烈一定乾元7. 易中天在《帝国的终结》中说秦始皇称帝是“一场革命”,“秦始皇”为“新制度的第一人”。
“新制度”最突出的特点是A.率土之滨,莫非王臣B.皇权至高无上C.官员直接由皇帝任免 D.书同文,行同伦8.秦朝实行“车同轨,书同文,行同伦”所带来的深远历史影响是①建立了秦朝封建专制统治②巩固发展了国家的统一③增强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④便利了郡县制的推行A.①②B. ②③C. ③④D. ①④9.秦始皇在全国范围内推行郡县制度,郡守和县令的产生方式是A.世代相袭B.考试选拔C.地方推荐D.皇帝任命10.《元史·地理志》载:“自封建变为郡县,有天下者,汉、隋、唐、宋为盛,然幅员之广,咸不逮元”。
为统治如此广阔地域,元代实行A.郡县制B.三省制C.行省制D.三司制11.元朝统领宗教事务和管辖西藏地区的中央机构是A.尚书台 B.枢密院 C.宣政院 D.宣慰司12.“举秀才,不知书;举孝廉,父别居。
高中历史必修一专题二

全民族的抗日战争
1、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1)八一三事变后,国民政府发表《自卫抗战声明书》;根据两党协议, 中共将其所属部队改编为八路军和新四军 (2)1937年9月,国民党公布了中共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抗日民族统 一战线正式建立
2、国民党的抗战
(1)淞沪会战:打破了日军3个月灭亡中国的计划 (2)太原会战:八路军开赴山西,一一五师在平型关伏击日军,取得了 抗战以来首次大捷 (3)徐州会战:李宗仁指挥中国军队取得台儿庄战役的胜利。这是抗战 以来最大的胜利
黄海海战和反割台斗争
1、黄海海战 (1)爆发:1894年9月,中国北洋舰队护送清军去朝鲜,返航途中遭日 舰偷袭 (2)经过:刘步蟾、邓世昌、林永升等率官兵英勇作战 (3)结果:双方互有损失,北洋水师主力尚存 2、反割台斗争 (1)原因:中日《马关条约》规定割台湾及澎湖列岛给日本
(2)经过:台湾各族人民在丘逢甲、徐骧领导下组成义军,与刘永福的 黑旗军并肩作战,统计日军
要点诠释
侵华日军的罪行和中国军民的抗日战争 1、日军侵华 (1)一个意图:征服中国 (2)侵华罪行:七七事变,八一三事变,南京大屠杀,实施细菌战、毒 气战,实行殖民统治,进行经济掠夺和推行奴化教育 2、中国军民的抗日战争 (1)两个战场 (2)三个阶段:战略防御阶段、相持阶段、反攻阶段 (3)战略战术:持久战;游击战、运动战和阵地战等
(2)中华民族洗血了民族耻辱,捍卫了民族尊严,并为民族革命在全国 的胜利奠定了坚定的基础
(3)中国人民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
那么问题来了?
结合当时形势分析西安事变为什么能够和平解决?
国民政府正面战场与共产党敌后战场的相互关系如何?
抗日战争胜利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必修一 专题二 第五课 新民主主义革命 课时作业

必修一专题二第五课新民主主义革命[课时作业]1.(2010·沈阳模拟)凤凰网《救赎中国》专题中,在叙述某一历史事件时,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动荡了;第二部分:传播了;第三部分:愤怒了;第四部分:爆发了。
该历史事件可能是() A.维新变法运动 B.辛亥革命C.五四运动D.新文化运动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能力。
注意提取题干部分的四个小标题。
“动荡了”是指辛亥革命以后至1919年以前中国社会的剧烈变化;“传播了”是指五四运动的思想条件;“愤怒了”是指中国人民对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的强烈反响;这些因素的综合作用导致了五四运动的“爆发”。
答案:C2.(2010·宁波模拟)1919年,《每周评论》指出:“巴黎的和会,各国都重在本国的权利,什么公理,什么永久和平,什么威尔逊总统十四条宣言,都成了一文不值的空话。
……非全世界的人都站起来直接解决不可。
”20世纪20年代中国人“直接解决”的主要表现是() A.新文化运动 B.实业救国运动C.国民大革命D.护国运动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能力。
注意时间是“20世纪20年代”,特点是“直接解决”,根据这两个要求即可判断只有C项符合。
答案:C3.有誓词称:“国民痛苦,水深火热;土匪军阀,为虎作伥;帝国主义,以枭以张。
本军兴师,救国救民;总理遗命,炳若晨星。
”誓词涉及的历史事件是()A.北伐战争B.辛亥革命C.抗日战争D.解放战争解析:从材料中的“国民”、“军阀”、“帝国主义”、“本军”等信息,可以看出这一历史事件是北伐战争。
答案:A4.井冈山是中国旅游胜地四十佳之一,“井冈山,两件宝;历史红,山林好”,其英雄的业绩与壮丽的山河交相辉映,构成得天独厚的特色风光。
井冈山“历史红”的主要依据是()A.建立了第一个苏维埃政权B.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C.最终确立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D.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始解析:第一个苏维埃政权建立于广州起义后;最终确立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应是在中央事实上确立以毛泽东为核心的领导地位时,即遵义会议时;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始是南昌起义。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专题二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练习题含答案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专题二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联系题含答案一、选择题1.(2019・江西上烧开学考)1839年,林则徐在广州禁烟时要求外商交出所有鸦片,时任英国商务监督的义律却要求所有英商把鸦片交给他,然后由他把鸦片交给林则徐。
义律的决定被大鸦片贩子马地臣誉为“颇具政治家风范的大手笔”,“中国人已经落入了使他们自己直接面对女王陛下的圈套”。
可见,义律此举的根本目的是()A.使鸦片贸易合法化B.为侵略中国制造借口C.制造中英贸易争端D.实现中英两国平等贸易2,(2019・湖北重点中学联考)《南京条约)签订以后,当时负责与英国交涉的中国官员经计算,发现协定后的关税率平均达到了百分之五,比旧日的自主关税要略高,他们洋洋得意,认为这是他们外交的成功。
这说明()A.不平等条约的危害性有限B.清政府愚味不谙熟国际公法C.清政府积极争取国家主权D.协定关税提高中国关税收入3.(2019・哈尔滨六中段考)马勇在《百年变局:乱世晚清与民国乱象》一书中说,根据《江宁条约》《虎门条约》形成了所谓的“治外法权”,之所以如此,从中国方面看,怎样管理这些在中国的西洋人,中国政府似乎并没有想好,他们不是愿意让渡自己的司法权,而是不知道怎样运用这项权利。
从中可以看出“治外法权”A.严重破坏了中国的司法主权B表明了中国人以夷制夷心态C.集中反映了中国政府的软D.全面体现了中外势力勾结的事实4.(2019・四川溪月考)第二次将片故争后・部分官员认为中外冲突的根源在于外国人的利、因此,可以全免关税,让列强放年公使驻京、偿军费、长江通商等条款,这表明,当时清政府部分官员A.平夷观念正在转变B.缺乏近代国家主权意识C.已具有国际法意识D).主张自由贸易以求自强5.(2019·林月考)1860年,外国公使驻京,恭亲王交诉请设“总理各国事务面门”,威丰帝只同意设“总理各国通商事务”,但交诉认为如此洋人”饶舌必多”,奏请掉“通商”二字。
人民版高一历史必修一第一二单元测试卷附答案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一二单元测试卷一、选择题1.2007年冬至日(12月22日),凤阳县明皇陵景区将举办华夏朱氏源流研究成立大会和冬至日祭祀活动,有来自湖南、浙江、山西、河南、安徽、江苏、云南等省的150多位朱氏后裔、明史研究学者,齐聚明皇陵祭祀、探讨朱氏宗亲源流。
自古以来,中国人就有祭祖的习俗.有助于形成这种认祖归宗情结的是( )A.分封制B.宗法制C.科举制D.丞相制2.观察下表,按照西周宗法制的规定,有资格继承王位的是()A.三哥B.四哥C.大哥D.二哥3.由于血缘关系的亲疏不同,西周贵族集团形成的宗法等级序列应该是( )A.周王——卿——诸侯——士B.周王—-诸侯—-卿大夫——士C.周王-—诸侯--士——大夫D.周王-—大夫—-士——卿4.西周宗法制的最大特点是()A.嫡长子继承制B.父系家长制C.分封制D.等级制5.《史记•齐太公世家》:“于是武王已平商而王天下,封师尚父(即姜尚)于齐营丘。
东就国……”这段材料反映了西周时期实行的政治制度是()A.宗法制B.郡县制C.分封制D.郡国并行制6.据说周公东征以后,“封建亲戚,以蕃屏周”.其中的“封建”指的是()A.实行分封制B.进行封建改革C.实行宗法制D.任人唯亲7.一次考古中发掘出古代刻石一方,上有纪文:“追念乱世,分土建邦……乃今皇帝,一家天下,兵不复起.”据此判断,这块刻石最早应出自()A.西周B.元代C.汉代D.秦代8.始皇说“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诸侯。
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始皇为解决上述问题,“求其宁息”的措施是()A.焚书坑儒B.推行郡县制C.攻打匈奴D.修筑长城9.秦朝三公九卿和郡县长官产生的方式是( )A.世代相袭B.考试选拔C.地方推荐D.皇帝任命10.将郡县制推广到全国和创设行省制的朝代分别是()A.秦朝和唐朝B.秦朝和隋朝C.秦朝和元朝D.唐朝和元朝11.唐太宗时期,假设国家要在关中一带修建一项大型水利工程,这项工程的实施涉及到众多机构,按制度规定其运作程序是()A.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工部B.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工部C.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户部D.尚书省→门下省→中书省→工部12.唐赵嘏诗曰:“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一历史必修一专题二练习题高一历史必修一专题二练习题.近代中国人民的抗争,将永远地铭刻在中国人民心中。
下列纪念碑刻所承载的有中国特色事件,本质上的相似之处是
图一虎门销烟图二三元里抗英斗争纪念碑
、抑制西方资本主义、反对外来侵略、反对封建统治、维护封建经济
.年月,法国佳士得拍卖行公开拍卖圆明园十二生肖青铜兽首中的鼠首和兔首,遭到了中国人民的强烈抗议,导致国宝在海外漂泊一百多年的罪魁祸首是
、日本军队、俄国军队
、八国联军、英法联军
.下图为年央视一套热播的电视连续剧《闯关东》的
剧照,剧情是朱开山领导山河煤矿与日本森田物产的较量。
日本侵略势力第一次染指我国东北的尝试是
、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日俄战争、九一八事变
.《二十世纪中国的崛起》指出:“一个民族的觉醒,通常要有两个条件:第一,这个民族面对着或者经历了以往没有遇到过的严重危机,甚至整个民族被逼到生死存亡的关头,旧格局再也无法继续保持下去。
第二,还要这个民族能看到出路,燃烧起新的希望,深信只要奋起救亡,勇于变
革,就可以改变目前的艰难处境。
”下列能够反映世纪中国“旧格局再也无法继续保持下去”和“奋起救亡,勇于变革”的史实是
、《马关条约》和公车上书、瓜分狂潮和义和团运动
、《辛丑条约》和戊戌变法、《辛丑条约》和辛亥革命
.某部历史题材的电影剧本叙述了年上海的场景,请找出有悖历史事实的一组镜头
、一队队英国士兵在街上巡逻,有很多英国国旗在飘扬
、悬挂日本国旗的工厂一家接一家
、民众对政府割香港岛给英国感到气愤
、在海边码头,一艘英国货船正在卸货,一旁的大清官员与英国领事商谈关锐额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的标志是.国共合作宣言公布. 一八事变. . 华北事变以后不久七七事变·.九.“我们在内战中搅了多年……黑白不明,是非不分,败虽不足耻,胜亦不足武。
今日天如人愿,让我们这一辈子有一个抗日报国的机会,今后如能为国家民族而战死沙场,才真”李宗仁先生的这一段话应该是在下列哪一事件后有感而发正死得其所。
.
高一历史必修一专题二练习题
、北伐战争、台儿庄战役、平型关大捷、淮海战役
.某学校组织了一个历史兴趣小组,进行有关“南京大屠杀”真实再现的课题研究,在众多的材料中最有力的证据是
、当年受害者的控诉材料、历史专著中对“南京大屠杀”的描写
、侵华日军撰写的回忆录、屠杀现场遗迹与当时拍的新闻照片
.中英《南京条约》规定,无论英国人在华所犯何罪,都交由英国领事按照英国法律审理;而中美《望厦条约》更进一步扩大了领事裁判权的范围,不仅美国人和中国人之间的刑事诉讼,而且美国人与其他外国人在中国的一切诉讼,均由美国领事审理,中国官员无权过问。
上述条约内容表明
、清政府熟谙近代的领事制度、列强已掌握中国司法大权
、中国司法主权遭到严重破坏、中西间法律思想相互渗透
年月温家宝总理在剑桥大学演讲时说“我深爱的祖国,古老而又年轻,历经磨难而又自强不息。
”下列关于近代中国“历经磨难”与“自强不息”的对应组,不正确的是
.鸦片战争——三元里抗英.第二次鸦片战争——反割台斗争
.《马关条约》——黄海海战.八国联军侵华——义和团运动
年月日,中国共产党创建的第一个广播电台——延安新华广播电台第一次正式播音。
当天可能播出的新闻是
、台儿庄战役、百团大战的最新战况、中共七大的召开、日军投降
年戊戌变法期间,一位西方外交官来到中国。
此时,他能够
①到上海租界拜访好友②在上海看到外国商人租赁土地开设工厂③在南京去外国传教士建立的教堂祈祷④在北京至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发现有外国军队驻守
.①②③ .②③ .②③④ . ①②③④
.语汇出现频率的高低可以反映国家政治经济主题的变化。
据统计,以下为~年各报刊元旦社论出现的高频率语汇。
其中属于年的是
、北京、义和团、八国联军、赔款、“新政”
、三民主义、民国、南京、孙中山、共和、阿
、新文化、北洋军阀、实业救国、张骞、仲甫
、革命、中国共产党、长征、改造、抗日
.广州诗人张维屏在一首诗中描述:“三元里前声若雷,千众万众同时来。
因义生愤愤生勇,乡民合力强徒催。
……众夷相视忽变色,黑旗死仗难生还。
”诗人描述的事件
、显示了中国人民反对外来侵略的英雄气概
、显示了中国人民反对封建压迫的斗争精神
、显示了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爱国精神
、表达了中国人民维护祖国统一的爱国精神
.“西边的太阳就要落山了,鬼子的末日就要来到。
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唱起那动人的歌谣。
”这首脍炙人口的《铁道游击队》主题曲反映的时代背景是
、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抗日战争、鸦片战争
年月日《申报》的文艺副刊《春秋》刊登了一则重要启示,宣布“本刊从今天起,转变以往作风,重新订正取材范围:如何摧毁万恶的侵略者?如何激发前方的战士?如何唤醒后
高一历史必修一专题二练习题
方的民众?如何达到我们的最后胜利?”这一现象不能说明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全民族团结抗战
、报刊在社会宣传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春秋》的宣传立场是抗日救国、《春秋》是共产党主办的报刊、都是抗日战争时下图中数字符号标明的地点,.期注明战役的发生地,其中能为八路军战史提
供实地资料的是宛平 .② .①多伦台儿庄④ .③平型关 .我国人民此刻上:年蒋介石在一次远演讲中说忍痛,,以和平对野蛮下一致,先以公理对强权
以待国际公理之判断。
这反映了蒋介石对九一八事变的态度是暂取逆来顺受的态度,含愤, 坚持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以大局为重 .. 期待联合国公平解决坚持不抵抗政
策 ..
由于日本教科书严重歪曲历史事实,在曾被日本长期侵略过的东亚和东南亚各国引起了. ,这表明新一轮全面抗日 .国家性质决定国家的对外政策.国家力量决定了国与国之间的关
系 .日本右翼的极端行为必将受世人唾弃.各国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阅读下列材料:(分).
材料一(右图)今中国虽与欧洲各国立约通材料二
商,开埠互市,然只见彼邦商船源源不断。
一明日开内地某口岸。
今日开海上某埠头,国争,诸国附;一国至,诸国蜂从。
滨海七省,浸成洋商世界;沿江五省,又任洋舶纵
横。
《盛世危言》郑观应上海在鸦片战争前是清朝一材料三
年被开放千三百多个县中的一个普通县城,为通商口岸。
据《上海县续志》记载,光绪“上海介四通八达之交,海禁大开,年间,轮轨辐辏,竟成中国第一繁盛商埠。
分析两次鸦片战争到()结合图示一,甲午中日战争开放的通商口岸呈现什么趋势?这种变化说明了什么?)(分)《马关条约》相对前两次战争所获侵略权益所体现的侵略方式有什么新特点?()有什么严重危害?()综合以上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通商口岸的开放对近代中国经济发展的双重影响。
阅读下列材料:.由九一八事变到现在,国民党反日反帝的假面具,已经完全为铁的事实所粉材料一高一历史必修一专题二练习题
碎,……中国共产党号召福建的广大工农劳苦群众立刻自动的组织起来,……联合革命的士兵群众同进攻福建的蒋介石部队与准备武装干涉福建的日本与任何帝国主义力量决战。
——摘自《中共中央为福建事变告全国民众书》(年'月日)
材料二 ()目前中国人民的主要敌人.是日本帝国主义。
所以把日本帝国主义与蒋介石同等看待是错误的,.“抗日反蒋”的口号.也是不适当的。
()在日本帝国主义继续进攻.全面民族革命运动继续发展的条件下。
国民党中央军全部或其大部有参加抗日的可能。
我们的总方针应是逼蒋抗日。
一方面继续揭破他们的每一退让、妥协,丧权辱国的言论与行动,另一方面要向他们提
议与要求建立抗日的坑一战线,订立抗日的协定。
——摘自《中共中央关于逼蒋抗日问题的指示》(年月日) 材料三西安问题和平解决,举国庆幸,从此和平统一团结御侮之方针得以实现,实为国家民民族之福,当此日寇猖狂,中华民族存亡千钧一发之际,……如贵党三中全会果能毅然决然确定此国策,则本党为着表表团结御侮之诚意,愿给贵党三中全会以如下之保证:(一)在全国范围内停止推翻国民政府之武装暴动方针;(二)工农政府改名为中年民国特区政府.红军改名为国民革命军,直接受南京中央政府与军事委员会之指导;……(四)……坚决执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之共同纲领。
——摘自《中共中央给中国国民党三中全会电》(年月日)
()依据材料—,指出中国共产党对国民党对日各采取怎样的方针
()依据材料二,指出中国共产党的方针发生了什么变化,并分析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
()依据材料三,指出西安事变后中国共产党又采取了什么新的方针。
这一新方针的实施产生了怎样的积极影响?
高一历史必修一专题二练习题答案
.
()由东南沿海扩展到整个东部沿海并延伸向内地。
(分)
说明了外国资本主义侵略的加剧,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分)
()新特点:更注重资本输出。
(分)
危害:严重阻碍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分)
()经济主权受到严重侵犯;成为列强对华商品输出和资本输出的基地; (分)
中国近代工业的诞生地和相对集中的地区;促进了中国自然经济的解体;推动了近代
城市的崛起。
(答出任意一点即可得分)
.
()反蒋抗日(分)
()从反蒋抗日到逼蒋抗日。
(分)
主要原因:日本对华侵略进一步扩大,中日矛盾成为主要矛盾;(分)
()拥(联)蒋抗日。
(分)
影响: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拉开了国共两党由内战到和平,由分裂对峙到合作抗日(分)。
)的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