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历史必修一专题八
【历史】必修一专题八:3、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每课名题2)

必修一专题八:3、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每课名题2)点击下载更多高中历史免费试卷(请按Crtl键+左键点击)选择题(共50小题,共0分)1.1917年4月16 日,列宁和几位助手乘坐在密闭的车厢里,穿过德国,回到了彼得格勒,向布尔什维克党提出了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转变的任务,提出了立即实现和平、将土地分给农民和全部政权归苏维埃的要求。
这就是()A.《四月提纲》 B.《和平法令》C.《土地法令》 D.《告工人、士兵和农民书》2.美国记者约翰·里德根据自己在十月革命的亲身经历,撰写了《震撼世界的十天》。
他在书中写道:“布尔什维克党代表了工人、士兵和农民那种单纯而又简单的愿望,并且据此来制定他们当前的纲领。
”下列不符合该材料含义的是()A.工兵代表苏维埃支持临时政府 B.布尔什维克颁布《四月提纲》C.布尔什维克颁布《和平法令》 D.布尔什维克颁布《土地法令》3.美国记者约翰·里德是十月革命的亲历者,他在《震撼世界的十天》中写到:布尔什维克党代表了工人、士兵和农民那种纯真而简单的愿望,并且据此来制定他们当前的纲领。
根据所学知识判断,材料中的“愿望”应该是()A.实现共产主义 B.推翻沙皇专制C.建立苏维埃共和国 D.获得“面包”与“和平”4.下列关于社会主义运动的叙述中,你认为错误是()A.《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B.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C.十月革命胜利使社会主义从理想变为现实D.开国大典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建立5.下列对俄国十月革命的评价,叙述不正确的是()A.是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第一次尝试B.开创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新局面C.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取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D.打破了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局面6.促进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时机成熟的直接原因是()A.临时政府继续进行帝国主义战争B.工人阶级得到广大农民群众的支持C.布尔什维克党在苏维埃中取得了多数D.列宁的《四月提纲》指明了革命发展方向7.《全球通史》中写道:“列宁几乎是孤身一人号召立即进行第二次革命。
【导与练】2013-2014学年高中历史必修一(人民版):专题八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二、非选择题
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共产党人的最近目的和其他一 切无产阶级政党的目的是一样的:使无 产阶级形成阶级,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 由无产阶级夺取政权。 材料二 无产阶级将利用自己的政治统 治,一步一步地夺取资产阶级的全部资 本。把一切生产工具集中在国家即组织
成为统治阶级的无产阶级手里,并且尽可能快 地增加生产力的总量。 ——上述材料均出自《共产党宣言》请回答: (1)概括上述材料的中心内容。 (2)由材料二分析无产阶级专政的最根本的目 的是什么? (3)此文献的发表有何历史意义?
工业革命是从工场手工业向 机器大工业的飞跃,它不仅是生产技术上的 革命,也引起了社会关系和阶级关系的深刻 变化,使社会日益分裂为两大对立的阶级— —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从而为马克思主义 诞生提供了阶级基础。
伟大的友谊
1.理论研究:马克思、恩格斯对德国的古典哲 学、英国的古典政治经济学和法国的空想社会 主义加以批判和继承,并总结工人运动的经验 教训,在此基础上创立了马克思主义。 2.马克思转变为共产主义者:1844 年,马克思 在 《<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 中,第一次指明 无产阶级是实现社会主义革命,完成人类解放
【探究结论】 (1)《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推动了国际工 人运动的蓬勃开展,并形成了不可抗拒的 历史潮流。 (2)《共产党宣言》科学地阐明了无产阶 级解放的物质条件和无产阶级的伟大历 史使命。 (3)马克思主义不能局限于既有的理论形 态之中,必须站在时代的前列,通过自身 的理论创造,力求成为引导世界潮流的时 代精神。
(完整word版)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8

专题八解放人类的阳光大道二国际工人运动的艰辛历程名师说课课标分析本课的课标要求为: 了解巴黎公社革命的主要史实, 认识其在建立无产阶级政权上的经验教训。
马克思诞生后, 国际工人运动蓬勃开展, 1871年巴黎公社成立, 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
教材分析本课共有3个子目, 第一目“全世界无产者, 联合起来!”主要讲述第一国际成立的条件、时间、性质和意义。
第一国际是历史发展的主客观条件结合的产物, 是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
它的成立又推动了各国工人运动的发展, 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
第二目“建设无产阶级政权的尝试”主要讲述了巴黎公社成立的历史背景、巴黎公社的成立及采取的革命措施、巴黎公社的失败及其历史意义。
此部分是本课的重难点, 是课标要求掌握的, 要引起足够重视。
第三目“第二国际的斗争”主要讲述第二国际的成立及解散, 学习中注意比较第一和第二国际。
三目内容分别都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重要发展阶段, 共同体现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艰辛历程。
学情分析本课内容离学生的知识背景和生活经验较远, 理解起来颇有难度。
教学中可引用部分原始资料、视频材料等, 让学生形成直观感觉, 教师再设计相关问题, 帮助学生消化理解本课知识。
教学建议1. 教法: 启发诱导法、学案教学法。
2. 学法:分组讨论、主动探究。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知道第一国际和第二国际。
2. 掌握巴黎公社革命的主要史实。
3. 认识巴黎公社革命的经验和教训。
过程与方法1. 通过对巴黎公社革命主要内容的学习, 特别是对革命措施、革命性质、失败原因的分析, 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对于复杂历史事件的综合判断和深入分析能力。
2.引导学生结合有关材料, 积极主动地探究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通过对巴黎公社战士英勇不屈、视死如归的精神的体验, 激发学生树立不怕艰难、勇于斗争的优良品格, 帮助学生养成革命英雄主义和无产阶级国际主义的情操。
人民版历史必修一专题八 第1课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练习题

解析:本题考查一战对俄国革命的爆犮的影响。A、B两项结论正确.但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材料主要说明了俄国十月革命爆发的原因.俄国国内矛盾错综复杂促使革命迅速发展不符合题意.故C项措误:材料中描述的俄国比其他国家落后得多、战争带给它的困难特别大、沙皇制度腐朽透顶这几点内容均是一战后俄国面临的困难.据此可得出一战加剧了俄国社会矛盾加速了革命的爆发.故D项正确.
2.答案:D
解析:本题实际上考查的是对材料的理解能力。由材料“……《共产党宣言》……序言……欧美无产阶级正在检阅自己的战斗力量……”等关键可知,恩格斯意在说明克思主义成为工人运动的指导理论,所以答案选D。A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由“1890年”可知,这是属于第二国际时期,但是第二国际是松散的联盟,所以B说法有误,排除;19世纪三四十年代,欧美国家爆发了工人起义,工人早就开始了自己的独立的政治诉求,所以C说法有误,排除。
——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近代史篇》
材料二一般说来,激进主义对现存社会的组织和运作方式怀有强烈的不满,对现存社会制度抱有彻底的否定态度,急切地希望对社会进行根本性的急剧和即时的改变。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共产党宣言》。
2.19世纪70年代法国工人的激进之举是什么?简要分析其历史背景。
人民版历史必修一专题八第1课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一、单选题
1.在俄国十月革命期间,布尔什维克党最初主张废除地主土地所有制、一切土地国有化,后随着形势的发展,又调整为全部土地归国家所有并交给农民使用。这一调整( )
A.促成了苏维埃的成立B.争取了农民对革命的支持
C.推动了民主革命的深入D.瓦解了临时政府的阶级基础
2.在《共产党宣言》1890年的德文版序言中,恩格斯难抑兴奋激动的心情说:“今天我写这个序言的时候,欧美无产阶级正在检阅自己的战斗力量,它们第一次在一个旗帜下动员成为一个军队,以求达到一个最近的目的。”恩格斯意在说明()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专题八第3课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 (50)

3.七月流血事件——抛弃幻想
经过:
彼得格勒工人和士兵举行游行示威遭镇压 政权完全转到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手中
表明:革命的和平发展已不可能
材料第一次革命高潮提出的我们党过去宣传的政权归 苏维埃的口号,曾使革命和平发展……使小资产阶级 逐渐消除其幻想的口号。现在和平发展和使政权无痛 苦地转归苏维埃已不可能,因为政权事实上已经转到 反革命的资产阶级手中。现在只有彻底消灭反革命的 资产阶级专政才是正确的口号,只有得到贫苦农民支 持的无产阶级,才能完成这个任务——新高潮的任务。 ——《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布)的一次大会决议》
第一阶段 第二阶段
马克思主义诞生
空想—科学
国际工人运动的艰辛历程 理论—实践
第三阶段
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
理想—现实
解
放 人 类
社 会
的主
阳 光
义
大
道
原因:沙俄因参加“一战”而造成国内经济和政治危机
时地: 1917年3月,彼得格勒
结果
推翻沙皇专制统治 形成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
性质: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工兵代表苏维埃
2.《四月提纲》——指方向
《论无产阶级在这次革命中的任务》 (1)任务: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转变为社会主义革命 (2)口号:全部政权归苏维埃 意义:指明革命方向,准备和平夺权
联系
二月革命是十月革命的基础,十月革命是二月革命 的发展和延伸
从十月革命的历程看其特点
1、从理论的角度看,列宁继承并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创立了无产阶级革命首先在一个国家取得胜利的学说, 并通过十月革命的实践得以实现,是俄国取得了革命的 胜利。 2、从革命的道路看:它走得是由中心城市武装起义扩展 到中小城镇和农村地区的革命道路。 3、从革命的阶段性看:十月革命经历了资产阶级民主革 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两个紧密相联、急剧发展的不同性质 的阶段。 4、从革命实现的方式看:由设想和平夺权到运用暴力革 命形式夺取政权。
高一历史必修一专题八复习资料

高一历史必修一专题八复习资料I.【课标条目解读】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1,马克思主义诞生的历史条件经济基础:工业革命推动了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是马克思主义诞生的社会经济前提。
A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周期性发作B阶级矛盾的尖锐化阶级基础:独立的工人运动的兴起,是马克思主义诞生的阶级基础。
法国里昂工人起义;英国宪章运动;德意志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思想基础:1)英法空想社会主义A背景:资本主义的发展,其弊端开始暴露B代表人物:傅立叶、圣西门、欧文C主张;对资本主义邪恶面的揭露和批判;对未来理想社会的设想2)德意志古典哲学:辩证法、唯物主义3)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劳动价值论实践基础:马克思、恩格斯的实践和理论活动A社会实践:深入工人中,揭露批判资本主义B理论创造:充分利用人类先进的理论成果,创造指导工人阶级斗争的理论2,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标志:1848 《共产党宣言》性质:国际工人运动的第一个战斗纲领内容:第一次较为完整、系统地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深刻分析了;揭露和批判了;明确指出;号召)意义:马克思和恩格斯以《共产党宣言》创造了一个时代。
《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从此以后,国际工人运动蓬勃开展起来,形成了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
二,国际工人运动的艰辛历程2,巴黎公社1)历史背景民族矛盾:普法战争法国战败阶级矛盾: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枪口对内不对外直接原因:临时政府军队偷袭国民自卫军蒙哥马利高地2)成立:1871年3月28日3)措施:军队建设、政权建设、民主制度、工资待遇4)失败:五月流血周原因——客观上:资产阶级力量的强大主观上:无产阶级的不成熟A无革命政党的领导B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C无经验根本原因:19世纪70年代,不论是生产力水平还是无产阶级的政治威信,都未达到完成社会主义革命的程度5)意义: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专政的依次伟大常识。
它打碎了旧的国家机器,建立了无产阶级自己的政权,其经验是宝贵的,教训是深刻的。
高一历史专题八第二课国际工人运动的艰辛历程 马黎公社革命复习材料 人民版 必修1

高一历史专题八第二课国际工人运动的艰辛历程马黎公社革命复习材料一、课标了解巴黎公社革命的主要史实,认识其在建立无产阶级政权上的经验教训。
二、基本线索(一)、原因——他们为什么而战(二)、过程——他们如何战斗(三)、失败原因——他们为什么失败(四)、他们留下了什么三、知识要点(一)原因民族矛盾;阶级矛盾;国际工人运动的推动。
(二)措施公社废除了资产阶级反动军队,代之以国民自卫队;公社委员会是经普选产生的国家最高权力机关,下设执行、军事、公安、财政、粮食、劳动与交换、社会服务、对外联络、教育等十个委员会,行使政府所属各部门的权力(议行合一);公社委员和工作人员都由选举产生,对选民负责,接受选民监督,随时可以撤换;国家公职人员的最高年薪不超过一般技术人员的工资(6000法郎);没收逃亡资本家的工厂,交给工人合作社管理;维护劳动者的利益,改善劳动条件,通过有利于工人的劳动立法,禁止任意罚款,签定包工合同等;打击为反动统治服务的某某势力,颁布“政教分离”的法令,不准教会干预国家事务,宣布学校与教会分离,以科学的教材教育学生等(用世俗教育全面代替某某教育,实行义务教育)。
这一系列的措施具有无产阶级的性质,代表法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3、性质:它是无产阶级的政权,是无产阶级专政的一次伟大尝试。
(三)失败原因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无产阶级政治、经济还不成熟;缺乏统一的革命政党的领导;没有前人的可供借鉴的经验;没有接管法兰西银行;也没有同外省的革命者联系;没能发动广大农民;未能凭借强大的实力,一举歼灭卖国的资产阶级政府,而是忙于公社的选举,给反动派以喘息之机;也没有及时坚决地镇压巴黎城内的反动势力。
(四)经验教训1、教训:①要乘胜追击敌人②要割断敌人经济命脉③要有周密的准备,正确的领导和指挥2、经验:无产阶级必须用暴力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建立无产阶级专政。
(五)历史意义:1、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专政的一次伟大尝试。
它打碎了旧的国家机器,建立了无产阶级自己的统治,其经验是宝贵的,教训是深刻的。
高一历史人民版必修一专题八 解放人类的阳光大道 练习题含答案

高一历史人民版必修一专题八解放人类的阳光大道练习题含答案(高考真题模拟题)一、单选题(共45题;共90分)1.(2018·海南)在俄国十月革命期间,布尔什维克党最初主张废除地主土地所有制、一切土地国有化,后随着形势的发展,又调整为全部土地归国家所有并交给农民使用。
这一调整()A.促成了苏维埃的成立B.争取了农民对革命的支持C.推动了民主革命的深入D.瓦解了临时政府的阶级基础2.(2018·天津)下图所示纲领性文献最早发表于1848年,文中提到,“在危机期间……仿佛是工业和商业全被毁灭了,——这是什么缘故呢?因为社会上文明过度,生活资料太多,工业和商业太发达……资产阶级用什么办法来克服这种危机呢?一方面不得不消灭大量生产力,另一方面夺取新的市场,更加彻底地利用旧的市场”。
对这一论断,认识正确的是()A.它预见到了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B.经济危机只能通过消灭生产力来缓解C.当时欧洲资本主义文明已经发展过度D.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会阻碍生产力进步3.(2018·卷Ⅰ)1847年6月,正义者同盟改名为共产主义者同盟,以“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的新口号代替“人人皆兄弟”的旧口号,并规定同盟的目的是:“通过传播财产公有的理论并尽快地求其实现,使人类得到解放。
”这一变化说明()A. 共产主义者同盟接受了马克思的革命理论B.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推动了无产阶级的斗争C. 工人运动在欧洲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开始兴起D. 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成为社会主要矛盾4.(2017·海南)俄国苏维埃政权建立后至1940年间,一段时间内经济进入停滞状态,工业和生活用品的生产极度萎缩,可耕地面积缩减,粮食不断减产,牲畜大幅度减少。
这一时期是()A. 二月革命时期B. 国内战争时期C. 农业集体化时期D. 德军入侵时期5.(2017·江苏)1917年,列宁在《四月提纲》中指出:“俄国当前形势的特点是从革命的第一阶段向革命的第二阶段过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1. 条件(1)经济基础:工业革命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同时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也日益暴露。
(2)阶级基础:欧洲三大工人运动:法国里昂工人起义、英国宪章运动和德意志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标志着欧洲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
(3)理论来源:①英、法的空想社会主义;②英国的古典政治经济学;③德国的古典哲学。
(4)实践条件:马克思、思格斯的努力,深入工人运动,转变为共产主义者,创立了马克思主义。
2.诞生(1)标志: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2)内容①揭示了资产阶级灭亡和无产阶级胜利的客观规律,阐明了无产阶级伟大的历史使命。
②阐明了共产党的性质和特点,规定了党的纲领、目的和无产阶级专政的基本思想。
③提出了把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向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转变的思想。
④指出无产阶级应当建立自己的政党。
⑤号召: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
(3)影响: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使工人运动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导,形成不可抗拒的潮流。
二、国际工人运动的艰辛历程1.第一国际(1)成立标志:来自英、法、德、意、波兰等国的工人代表于1864年在伦敦圣马丁教堂召开大会,成立了“国际工人协会”,即第一国际。
(2)领导机构:临时中央委员会(后改称为总委员会)。
(3)原则:①政治原则:《国际工人协会成立宣言》。
②组织原则:《国际工人协会共同章程》。
(4)主要贡献①反对各国资产阶级的统治和压迫。
②反对第一国际内部的各种非马克思主义思潮和派别。
(5)意义:国际工人协会成为各国工人团体进行联络和合作的中心,它的建立真正使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了。
2.巴黎公社(1)背景①民族矛盾:普法战争,法军大败,普军压境。
②阶级矛盾:资产阶级国防政府要解除国民自卫军的武装。
③直接原因:1871年3月18日反动政府军队偷袭蒙马特尔高地。
(2)成立:1871年3月28日成立,它是无产阶级专政性质的政权。
(3)革命措施①军队方面:废除资产阶级反动军队,代之以国民自卫军。
②政权建设:公社委员会是经普选产生的国家最高权力机关,下设十个委员会。
③制度建设:公社委员和工作人员都由选举产生,并对选民负责。
④待遇方面:国家公职人员的最高工资不得超过一般技术工人的工资。
(4)失败:1871年5月,公社被扼杀在血泊中,即历史上著名的“五月流血周”事件。
(5)意义: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专政的一次伟大尝试,它打碎了旧的国家机器,其原则永存,精神不朽。
3.第二国际的斗争(1)成立:1889年7月14日,国际社会主义者代表大会在巴黎开幕。
大会通过了每年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这一具有历史意义的决议。
(2)第二国际内部存在的斗争:第二国际成立后,内部各种派别斗争激烈,1895年恩格斯逝世后,修正主义思潮泛滥,一战爆发后,第二国际自行解散。
1.19世纪30、40年代,欧洲三大工人运动是指()①1831年法国里昂工人起义②1834年法国里昂工人起义③1836年开始的英国宪章运动④1844年德意志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A.①②③④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2.19世纪三四十年代,西欧无产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政治舞台,其含义主要是指无产阶级()A.接受了科学革命理论的指导B.与资产阶级的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C.进入了有组织的革命斗争时期D.开始提出了独立的经济和政治要求3.下列表述错误的是()A.1842年,恩格斯在英国的曼切斯特,通过自己实践活动逐渐成为一名共产主义者B.1844年《<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的发表,表明马克思已成为一个共产主义者C.1845年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布鲁塞尔第一次会晤,开始了两位导师的共同战斗历程D.《共产党宣言》是国际工人运动的第一个战斗纲领4.19世纪三四十年代欧洲三大工人运动失败的历史根源是()A.没有科学的革命理论指导B.社会经济还未发展到铲除资本主义制度的程度C.缺少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D.无产阶级还不够成熟5.马克思主义理论主要理论来源之一的空想社会主义来自①德意志②英国③法国④比利时()A.①B.②C.②③D.③④6.马克思转变成为共产主义者的标志是()A.主编《莱茵报》期间B.在柏林大学学习期间C.1843年,马克思来到巴黎D.1844年,发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7.1824年欧文在美国购买了3万英亩的土地,建立了许多“公社”,实行人人劳动,按需分配制度。
然而这些“公社”不久都瓦解了,其根本原因是()A.社员们思想觉悟太低B.人们不理解他的主张C.超越了历史发展阶段D.缺乏大量的后续资金8.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最根本的历史条件是()A.工人运动的兴起B.资本主义迅速发展C.社会主义思想高涨D.吸取人类优秀文化成果9(选做题).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恩格斯说:马克思主义“和任何新的学说一样,它必须首先从已有的思想材料出发,虽然它的根源深藏在物质的经济的事实中。
”材料二马克思在1872年的德文版《共产党宣言》的序言中说,《共产党宣言》所阐述的一般原理“随时随地都要以当前的历史条件为转移”。
(1)材料一中的“思想材料”指的是什么?“物质的经济的事实”又是指什么?(2)材料二说明了什么道理?1.恩格斯在评价马克思时说:“摩尔(指马克思)的一生,要是没有国际,便成了挖去了钻石的钻戒。
”这里的“国际”是指()A.国际工人协会B.共产国际C.第二国际 B.共产主义者同盟2.《共产党宣言》号召:“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真正使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的是()A.1862年伦敦世界工业博览会B.1863年伦敦集会C.第一国际的成立D.《共产党宣言》发表3.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是( )A.英国宪章运动B.十月革命C.法国里昂工人起义D.巴黎公社4.“巴黎公社是自19世纪30年代以来国际工人运动的最高峰,也是这一阶段工人运动的一个总结”,这里“高峰”主要是指()A.采取了武装起义的斗争方式B.打碎旧国家机器,建立了无产阶级专政C.克服了以往起义自发性特点D.使社会主义由理想变成了现实5.上题中的“总结”,主要是指巴黎公社()A.第一次建立了无产阶级专政B.表现出自发性、暴力性和政治性的特点C.体现了国际工人运动的联合D.斗争的主要目标是争取工人的经济权利6.老师说:“说到底,公社失败的命运早已注定,即便不犯任何错误,也必然要失败”,对于这一结论的原因,四个同学进行了激烈的争论,正确的是()A.“选举使公社失去了进军凡尔赛的有利时机”B.“公社缺乏统一的革命政党的领导”C.“公社没有前人的经验可借鉴”D.“法国的资本主义制度还处在向上发展时期”7.马克思说巴黎公社“只不过是在特殊条件下的一个城市的起义”。
其含义是()A.巴黎公社是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第一次伟大尝试B.巴黎公社起义是由于生产关系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C.巴黎公社起义具有自发性和偶然性D.无产阶级夺取政权的时机仅在巴黎成熟8.“……上帝只允许八小时工作日,我们从船坞、车间和工厂,召集了我们的队伍,争取八小时工作日,八小时休息,八小时归自己”。
与这首“八小时之歌”密切相关的是()A.1834年法国里昂工人起义B.1836年英国宪章运动C.1844年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D.1886年美国芝加哥工人罢工9.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英国工人的《人民宪章》所提出的六点要求,归结到一点就是要求普选权。
材料二公社……吸取和归纳了历次工人斗争的经验和成果,从以往的共和要求、普选运动以及1848年提出的建立“社会共和国”的主张,发展到夺取政权,打碎旧国家机器和建立无产阶级专政,成为19世纪最伟大的社会革命。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材料一和材料二反映出工人运动在争取民主权利方面呈现出什么发展趋势?(2)根据材料二回答巴黎公社革命最主要的贡献是什么?(3)综合上述史实,你得到了什么认识?1.二月革命后,列宁为俄国无产阶级革命奠定思想理论基础的文献是()A.《四月提纲》B.《告工人、士兵和农民书》C.《和平法令》D.《土地法令》2.普列汉诺夫在十月革命前说:“俄国的历史还没有磨出能够烤制社会主义馅饼的面粉。
”其含义是()A.俄国只应该进行资产阶级民主革命B.俄国不可能进行社会主义革命C.俄国尚不具备进行社会主义革命的条件D.社会主义理论不符合俄国国情3.俄国无产阶级政党诞生的的标志是()A.1900年列宁创办《火星报》B.俄国马克思主义小组的成立C.工兵代表苏维埃的建立D.1903年俄国社会民主工党二大的召开4.俄国二月革命超出了一般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范畴的具体表现是()A.推翻了沙皇专制政权B.工人群众拥有革命武装C.形成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D.无产阶级掌握政府的权力5.俄国沙皇专制制度结束的时间是()A.1861年B.1905年C.1917年3月D.1917年11月6.列宁在《四月提纲》中指出的革命任务是()A.推翻沙皇专制制度,完成民主革命B.使民主革命过渡到社会主义革命C.全部政权归苏维埃掌握D.进入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7.俄国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的相同背景是()A.列宁提出了明确的社会主义革命任务B.两个政权并立C.沙皇实行专制统治D.参加一次大战8.俄国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的相同点是()A.革命对象相同B.革命领导力量相同C.革命性质相同D.革命结果相同9(选做题).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目前俄国的特点是从革命的第一阶段过渡到第二阶段。
第一阶段由于无产阶级的自觉性和组织性不够,政权落到了资产阶级手中;第二阶段则应当转到无产阶级和贫苦农民阶层手中。
……不要议会制共和国,而要从上而下的全国工人、雇农和农民代表苏维埃组成的共和国。
——列宁《无产阶级在这次革命中的任务》材料二列宁认为不能采取一般的暴力方式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因为这样会同支持临时政府的苏维埃发生对立,会脱离群众。
列宁提出的口号是“不给临时政府以任何支持”和“全部政权归苏维埃”。
然后再在苏维埃内部开展斗争,把小资产阶级政党排除出苏维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
列宁认为革命所以能够和平发展,是因为武器掌握在人民手中,没有外力压制人民。
——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材料三中央委员会认为:俄国革命的国际形势和军事形式,无产阶级政党在苏维埃中获得了多数,再加上农民起义和人民转而信任我们的党,以及第二次科尔尼洛夫叛乱显然已经在准备,——这一切把武装起义提到日程上来了。
——《俄国社会民主党中央委员会关于武装起义的决议》试结合材料内容及所学知识,简要评述俄国布尔什维克由二月革命到十月革命过渡中策略的变化。
要求:内容应包括革命形势、革命策略、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