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科学教案-认识国宝熊猫-教案

合集下载

幼儿园小班优秀社会教案《认识国宝熊猫》

幼儿园小班优秀社会教案《认识国宝熊猫》

幼儿园小班优秀社会教案《认识国宝熊猫》课题名称:认识国宝熊猫年龄段:幼儿园小班(3-4岁)学习目标:1. 能够认识中国特有的国宝动物——熊猫,并了解它的特点和习性;2. 培养幼儿对熊猫的兴趣和喜爱,培养对动物的保护意识;3. 通过观察和讨论,激发幼儿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

教材准备:1. 图片和卡片:熊猫的图片卡片、中国地图、竹子的图片等;2. 视频资源:关于熊猫的视频剪辑;3. 素材:幼儿书籍、手偶、熊猫玩具等。

教学活动:活动一:引入与热身(5分钟)1. 播放熊猫的视频片段,激发幼儿对熊猫的兴趣;2. 让幼儿观察熊猫的图片卡片,鼓励他们描述熊猫的形状、颜色等特点。

活动二:认识国宝熊猫(15分钟)1. 引导幼儿观察中国地图,找出四川省,并告诉他们熊猫主要生活在四川的大熊山区;2. 分发熊猫图片卡片,让幼儿观察卡片上的熊猫,了解它的特点和习性;3. 展示熊猫的书籍和玩具,鼓励幼儿根据自己的想象,用手偶或玩具进行角色扮演,模仿熊猫的行动和叫声。

活动三:熊猫的食物(15分钟)1. 引导幼儿观察竹子的图片,并告诉他们熊猫的主要食物是竹子;2. 分发竹子的图片卡片,让幼儿用裁纸粘贴技巧制作竹子,强化他们对熊猫食物的记忆;3. 通过游戏形式,让幼儿模拟熊猫吃竹子的动作,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想象力。

活动四:保护熊猫(15分钟)1. 引导幼儿讨论为什么要保护熊猫,并给予简单的解释;2. 分发保护熊猫的图片卡片,让幼儿识别正确的和错误的保护行为;3. 探讨如何保护熊猫,并鼓励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做出保护环境和动物的行动。

活动五:总结与评价(5分钟)1. 回顾课堂内容,让幼儿用手偶或玩具进行小表演,展示他们对熊猫的了解;2. 对幼儿的思考和行为给予肯定,鼓励他们保护动物和环境的责任感。

拓展延伸:1. 组织幼儿观看关于熊猫的纪录片或动画片,进一步了解熊猫的相关知识;2. 邀请专家或志愿者来幼儿园,进行熊猫相关的讲解和互动活动;3. 创设角色扮演或创意游戏,在幼儿园内部设置一个“熊猫保护区”,让幼儿亲自参与熊猫的保护活动。

幼儿园小班社会教案《认识国宝熊猫》

幼儿园小班社会教案《认识国宝熊猫》

幼儿园小班社会教案《认识国宝熊猫》一、教学目标1.让幼儿了解熊猫是什么样的动物。

2.让幼儿知道熊猫为什么是国宝。

3.培养幼儿的爱国情感和环保意识。

4.帮助幼儿学会分享和合作,提高交往能力。

二、教学准备1.熊猫相关的图片、书籍、视频等教材。

2.熊猫的模型或布绒玩具等可视化教具。

3.听力训练的音频教材。

4.讲师的教案、PPT演示文稿。

三、教学过程1. 听力训练引导幼儿听熊猫的声音,辨别熊猫的叫声和其他动物的叫声的差别,从而帮助幼儿了解熊猫的特点和习性。

2. 了解熊猫通过图片、书籍、视频等多种途径,让幼儿对熊猫进行认知,了解熊猫的外貌、生活习性等。

3. 熊猫是国宝向幼儿介绍熊猫为什么是国宝,让幼儿知道熊猫的重要性和珍贵性,从而培养幼儿的爱国情感。

4. 保护熊猫让幼儿了解熊猫的生存环境、威胁和保护措施等,引导幼儿保护环境、爱护动物、珍惜资源,从而培养幼儿的环保意识。

5. 活动安排1.分小组,每组用报纸、剪刀等材料制作熊猫的手工制品,如剪纸、拼贴画等,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2.每组分别分享制作过程和成果,让幼儿学会分享和合作,提高交往能力。

3.在班级墙上展示制作品,让幼儿感受到自己的成就感和荣誉感。

四、教学评估1.观察幼儿对熊猫的兴趣和参与度。

2.观察幼儿在制作手工制品时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3.回答提问,评价幼儿对熊猫认知的深度和广度。

五、教学反思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进行相应调整,比如根据幼儿的兴趣和能力不同,改变手工制品的难易程度、调整教学材料的数量和品质等。

同时,教师也要不断总结反思,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小班科学教案认识熊猫

小班科学教案认识熊猫

小班科学教案认识熊猫导语:中国是熊猫的故乡,熊猫是世界非常重要的保护动物之一。

熊猫具有独特的外貌和饮食习性,是让孩子们非常感兴趣的动物之一。

通过科学教学,让小班幼儿认识熊猫,培养他们对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识和爱护动物的情感,是非常有意义的。

一、活动目标:1. 认识熊猫的外貌特征。

2. 了解熊猫的生活习性和饮食习惯。

3. 培养幼儿爱护动物的意识。

4. 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

二、活动准备:1. 熊猫图片和展板。

2. 熊猫造型的玩具。

3. 熊猫吃竹子的幼儿餐具(竹筷子、竹碗等)。

4. 家长提供的熊猫绘本或故事书。

三、活动过程:1. 导入环节通过播放熊猫的视频或展示熊猫图片,引导幼儿们进入熊猫主题的学习氛围。

给他们一些基本的观察问题,如:你们看到了什么?熊猫是什么样子的?等等。

2. 认识熊猫的外貌特征让幼儿们观察熊猫图片或玩具,询问他们熊猫有什么特征。

鼓励幼儿们用手指指向熊猫的眼睛、耳朵、鼻子、口以及黑白相间的毛色等特征,并引导他们说出这些特征的名称。

3. 熊猫生活习性通过展示一些熊猫的生活照片或视频,向幼儿们介绍熊猫生活的环境和习性。

可以提问一些问题,如:熊猫生活在哪里?熊猫喜欢爬树吗?熊猫喜欢玩什么?等等。

4. 熊猫的饮食习惯向幼儿们介绍熊猫的饮食习惯,强调熊猫是以竹子为主要食物的植食动物。

可以展示一些竹子和熊猫吃东西的图片,向幼儿们解释竹子对熊猫的重要性,并让他们感受一下竹子的质地。

5. 模仿熊猫吃竹子为幼儿们准备一些熊猫吃竹子的幼儿餐具(竹筷子、竹碗等),让他们模仿熊猫吃竹子的动作。

引导幼儿用竹筷子夹起一些小零食,如水果丁或蔬菜丁,感受一下吃竹子的感觉。

6. 绘本阅读或故事分享请家长提供一些关于熊猫的绘本或故事书,让幼儿们与家长一起读故事或分享关于熊猫的趣事。

鼓励幼儿们主动展示自己家里的熊猫玩具或熊猫相关的物品。

7. 总结和展示请幼儿们用自己的话总结一下认识熊猫的重要内容。

可以在展板上贴上幼儿们的绘画作品或手工制作的熊猫造型,以展示他们对熊猫的学习成果。

幼儿园《认识国宝熊猫》小班科学教案

幼儿园《认识国宝熊猫》小班科学教案

幼儿园《认识国宝熊猫》小班科学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材《认识国宝熊猫》,主要内容包括:了解熊猫的生活习性、外形特征以及生活环境。

通过学习,使孩子们能够认识并喜爱这一可爱的动物,培养他们的观察力、表达力和保护动物的意识。

二、教学目标1. 让孩子们了解国宝熊猫的生活习性、外形特征以及生活环境。

2. 培养孩子们的观察力、表达力和保护动物的意识。

3. 提高孩子们的合作精神和动手操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了解熊猫的生活习性、外形特征以及生活环境。

难点:培养孩子们的观察力、表达力和保护动物的意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熊猫图片、视频、PPT、熊猫玩偶等。

学具:画纸、彩笔、贴纸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展示熊猫图片和视频,让孩子们观察并发表自己的看法。

引导孩子们关注熊猫的外形特征、生活环境以及行为习性。

2. 教学讲解(10分钟)教师通过PPT讲解熊猫的生活习性、外形特征以及生活环境,让孩子们进一步了解熊猫。

3. 随堂练习(5分钟)教师发放画纸和彩笔,让孩子们画出自己心目中的熊猫,并鼓励他们上台展示和分享。

4. 小组合作(10分钟)教师将孩子们分成小组,每组分发一张熊猫图片和一些贴纸。

要求孩子们在图片上贴上适当的贴纸,以表现出熊猫的生活环境和特点。

完成后,各组上台展示并讲解。

六、板书设计国宝熊猫生活习性:素食、懒洋洋、爱睡觉外形特征:黑白相间、圆滚滚、大眼睛生活环境:高山森林七、作业设计1. 画出自己喜欢的熊猫,并写上它的名字。

答案:略2. 观察身边的动物,了解它们的生活习性和特点,下节课分享。

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在本节课中,孩子们对熊猫的认识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他们在课堂上积极参与,表现出对熊猫的喜爱。

但在小组合作环节,部分孩子过于依赖他人,表现出合作精神不足。

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更加注重培养孩子们的合作意识和观察力。

拓展延伸:教师可以组织孩子们参观动物园熊猫馆,近距离观察熊猫,了解它们的生活习性和特点。

幼儿园小班社会教案《认识国宝熊猫》

幼儿园小班社会教案《认识国宝熊猫》

幼儿园小班社会教案《认识国宝熊猫》一、教学目标1.认识国宝熊猫,了解熊猫的生活习性和习惯;2.学习熊猫的国宝地位,培养爱国情感;3.发展幼儿语言、认知和审美能力。

二、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2.熊猫的相关图片、模型等教具;3.熊猫的相关资料。

三、教学流程1. 导入环节教师可以通过展示熊猫的图片或模型等,让幼儿发表自己对熊猫的印象和认知。

教师可以引导幼儿说出“熊猫”,帮助幼儿感受词语的发音和音调,并让幼儿认识本次课程的主题是“认识国宝熊猫”。

2. 学习熊猫的生活习性和习惯•教师介绍熊猫的体型特征,让幼儿通过观察图片和模型等教具了解熊猫的外貌特征;•教师介绍熊猫的生活习性和习惯,如熊猫食量大、喜欢爬树、嗜睡等,让幼儿感受到熊猫的个性与不同;•教师让幼儿观察熊猫的图片和视频,了解熊猫的生活环境和习惯。

3. 学习熊猫的国宝地位•教师介绍熊猫的国宝地位,让幼儿了解熊猫是中国的特有物种,并被列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教师介绍“国宝”的含义以及国家要保护和珍视国宝的重要性,让幼儿了解爱国是我们应该做的事情。

4. 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在熊猫的相关讲解中,教师可以带领幼儿学习新词语和句式,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教师可以与幼儿进行对话练习,让幼儿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简单的口语表达。

四、教学反思本节社会课程中,幼儿园小班的幼儿通过观察、聆听和口语表达等不同方式,了解了国宝熊猫的生活习性、习惯和国宝地位,发展了他们的观察分辨、语言交流和思维表达能力,同时也培养了他们的爱国情感和审美能力。

在今后的教学中,在培养幼儿多样化的能力的同时,还应注重培养他们爱国的观念和意识,激发他们的爱国热情和责任感,将爱国主题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中。

幼儿园《认识国宝熊猫》小班科学教案

幼儿园《认识国宝熊猫》小班科学教案

幼儿园《认识国宝熊猫》小班科学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材第四章《可爱的动物》,详细内容为认识我国国宝——熊猫,了解熊猫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以及保护熊猫的重要性。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熊猫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和分布情况,提高幼儿对国宝熊猫的认知。

2. 培养幼儿热爱大自然、关爱动物的情感,提高幼儿的环保意识。

3. 培养幼儿观察、表达、合作的能力,激发幼儿探索科学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让幼儿理解保护熊猫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认识熊猫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和分布情况。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熊猫图片、熊猫玩具、熊猫生活习性的视频、地球仪。

学具:画纸、画笔、彩泥。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展示熊猫玩具,引导幼儿观察并提问:“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动物吗?它长什么样子?”2. 例题讲解(10分钟)(1)教师播放熊猫生活习性的视频,引导幼儿观察并讲解熊猫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和分布情况。

(2)教师通过地球仪展示熊猫的分布区域,让幼儿了解熊猫的生活环境。

3. 随堂练习(10分钟)(1)教师提问:“熊猫长什么样子?它们喜欢吃什么?它们生活在哪些地方?”(2)幼儿回答问题,教师给予鼓励和评价。

4. 互动环节(10分钟)(1)教师组织幼儿用彩泥制作熊猫,培养幼儿动手能力。

(2)教师指导幼儿用画笔在画纸上画出熊猫,提高幼儿的观察和表达能力。

六、板书设计1. 熊猫的外形特征:黑白相间的毛色、圆圆的脸、短小的四肢、胖乎乎的身体。

2. 熊猫的生活习性:喜欢吃竹子、善于爬树、喜欢睡觉。

3. 熊猫的分布区域:中国四川、陕西、甘肃等地。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画出你心中的熊猫。

答案要求:画面中有熊猫、竹林,色彩丰富,构图饱满。

2. 课后拓展:与家长一起查找关于熊猫的资料,了解熊猫的更多知识。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让幼儿对熊猫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幼儿园小班优秀社会教案模板《认识国宝熊猫》

幼儿园小班优秀社会教案模板《认识国宝熊猫》

幼儿园小班优秀社会教案模板《认识国宝熊猫》一、教学目标1.让幼儿认识熊猫,知道熊猫是我国国宝,了解熊猫的基本特征和生活习性。

2.培养幼儿热爱大自然、保护动物的情感。

3.提高幼儿的观察力、表达力和合作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认识熊猫,了解熊猫的基本特征和生活习性。

2.教学难点:引导幼儿关注熊猫的生活环境,培养保护动物的意识。

三、教学准备1.熊猫图片、视频、玩具等教学资源。

2.画笔、颜料、纸张等绘画材料。

3.音乐《熊猫进行曲》。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1.教师出示熊猫玩具,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熊猫的名字。

2.邀请幼儿谈谈对熊猫的印象。

(二)认识熊猫1.教师展示熊猫图片,引导幼儿观察熊猫的外貌特征,如黑白相间的毛皮、圆滚滚的身材等。

2.教师讲解熊猫的生活习性,如喜欢吃竹子、喜欢玩耍等。

3.教师播放熊猫视频,让幼儿更加直观地了解熊猫的生活场景。

(三)保护熊猫1.教师引导幼儿关注熊猫的生活环境,如大熊猫自然保护区。

2.教师讲解保护熊猫的重要性,让幼儿明白保护动物就是保护我们自己。

3.教师组织幼儿讨论如何保护熊猫,如不乱扔垃圾、不捕杀动物等。

(四)绘画熊猫1.教师发放绘画材料,引导幼儿画出自己心中的熊猫。

2.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幼儿完善画作。

3.邀请幼儿展示自己的作品,并分享绘画心得。

2.教师组织幼儿玩“熊猫找家”的游戏,巩固所学知识。

3.教师布置课后作业,让幼儿回家后与家长一起了解其他国宝动物。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让幼儿对熊猫有了更加全面的了解,培养了幼儿保护动物的意识。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引导幼儿观察、表达和合作,使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但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在讲解熊猫生活习性时,要尽量使用简洁明了的语言,避免幼儿产生困惑。

课后作业的布置可以更加丰富多样,让幼儿在家庭环境中也能感受到保护动物的重要性。

重难点补充:教学重点:认识熊猫,了解熊猫的基本特征和生活习性。

教学难点:引导幼儿关注熊猫的生活环境,培养保护动物的意识。

幼儿园《认识国宝熊猫》小班科学教案

幼儿园《认识国宝熊猫》小班科学教案

幼儿园《认识国宝熊猫》小班科学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材第四章《可爱的动物》,详细内容为第二十三节《认识国宝熊猫》。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幼儿了解国宝熊猫的外貌特征、生活习性以及保护意义。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让幼儿掌握国宝熊猫的基本特征,了解其生活习性和保护意义。

2. 能力目标:培养幼儿观察、表达和思考能力,提高他们保护动物的意识。

3. 情感目标:激发幼儿对国宝熊猫的喜爱,培养他们热爱大自然、关爱动物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让幼儿理解国宝熊猫的保护意义。

教学重点:掌握国宝熊猫的外貌特征、生活习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国宝熊猫图片、视频、模型等。

学具:画纸、画笔、彩泥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通过展示国宝熊猫的图片、视频,让幼儿观察并引导他们说出熊猫的特点。

2. 例题讲解(10分钟)(1)介绍国宝熊猫的外貌特征:体型、毛色、眼睛、耳朵、四肢等。

(2)讲解国宝熊猫的生活习性:吃什么、住在哪里、怎样生活等。

(3)阐述国宝熊猫的保护意义:为何称为国宝、数量稀少的原因、保护措施等。

3. 随堂练习(5分钟)让幼儿用彩泥捏制国宝熊猫,锻炼他们的动手能力,同时加深对熊猫特征的理解。

4. 分组讨论(5分钟)将幼儿分成小组,让他们互相交流自己捏制的熊猫,并说出熊猫的特点和保护意义。

六、板书设计1. 板书《认识国宝熊猫》2. 内容:(1)国宝熊猫外貌特征:体型、毛色、眼睛、耳朵、四肢(2)国宝熊猫生活习性:竹子、山区、悠闲(3)国宝熊猫保护意义:国宝、数量稀少、保护措施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画出你心中的国宝熊猫。

(2)向家人介绍国宝熊猫的特点和保护意义。

2. 答案:(1)幼儿自由发挥,画出自己喜欢的国宝熊猫形象。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教师应关注幼儿在课堂上的表现,了解他们对国宝熊猫知识的掌握程度,及时调整教学方法。

2. 拓展延伸:(1)组织幼儿去动物园参观国宝熊猫。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班科学教案认识国宝熊猫
活动目标:
(1)知道熊猫是我国特有的珍惜动物。

(2)知道熊猫是生活在深山竹林里爱吃剑竹的动物。

活动准备:
幼儿去动物园看过大熊猫,与幼儿共同收集熊猫的玩具或照片,熊猫吃竹子的图片一张或录象带一盘。

活动过程:
1、引导幼儿观察熊猫的特征和生活习性。

教师:小朋友很喜欢小动物,你们看,谁来了?(出示熊猫玩具)
(1)提问:你们喜欢熊猫吗?为什么?
(2)提问:熊猫是什么样子的?
(3)提问:它生活在哪里?它喜欢吃什么?
2、引导幼儿讨论大熊猫为什么是我国的国宝?
提问:你们知道大熊猫还有一个很好听的名字叫什么?(叫国宝大熊猫)
它为什么是我国的国宝?(它是我国的特有的动物,很早就生活在我们国家,现在已经很少,我们都要爱护它。


3、教师用关爱的情感与幼儿共同小结:大熊猫形态可爱,动作有趣,性情温和,是我们喜爱的动物,它是我国特有的动物,可现在却越来越少,它的生存面临的危险很多,我们都要关心它。

电池宝宝(科学)
活动目标:
1、通过摆弄电动玩具,让幼儿对电池有初步的了解。

2、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并乐意用短句进行表达。

活动准备:
每个幼儿一个电动玩具,内有电池;另备电池若干。

活动流程:玩玩具--找电池--了解电池--延伸。

重点提问:
电池宝宝藏在什么地方?电池宝宝长得怎么样?
游戏
一、情况分析
经过一个阶段的游戏,在“超市”游戏中幼儿已有了“收银员”、“理货员”的角色意识,并能和顾客进行简单的对话。

如:“欢迎光临”、“再见”及介绍优惠产品。

这些表明D#锥慕巧馐吨鸩郊忧浚
蜗分械闹鞫栽椒⒚飨浴?“娃娃家”是小班幼儿最喜欢的游戏,幼儿的生活经验能在游戏中得到表现。

现阶段常见幼儿自语“我去买菜”、“宝宝来洗澡”。

但常出现“一窝蜂”现象,一个幼儿去买菜,一家子都跟着一起去;一个幼儿买饮料,一家子都去买;有时人人在烧菜,有时人人围者娃娃转……
上周我和一幼儿都理了一个新发型,幼儿们围着我们议论纷纷,有的还给“娃娃”剪头发。

幼儿对理发有了一定的兴趣,我班的角色游戏又生成了一个新主题“理发店”。

二、游戏目标:
1、让幼儿知道自己在游戏中所扮演的角色,会在游戏中做一些和角色相关的事。

2、引发幼儿愿意在集体面前大胆表达。

三、游戏准备:
1、材料提供
(1)、增加娃娃家及其他主题的物品投放,如:娃娃家的电视机、遥控器等;理发店的剪刀、梳子、吹风机、剃刀及洗发水等。

(2)、观察、捕捉幼儿游戏动向,根据幼儿游戏行为、发展和需要提供材料。

2、知识准备
带领幼儿参观理发店,了解相关的人、事、物,并取得家长的配合,帮助幼儿积累相关主题的语言、行为。

以“做客”、“理发”等内容展开讨论,启发幼儿分清不同角色、不同职责,以及与之相对应的角色用语、角色行为。

四、重点观察
“娃娃家”、“理发店”中幼儿游戏情况。

安安全全玩滑梯
活动目标:
1.幼儿学会用正确的方法玩滑梯。

2.帮助幼儿懂得用不正确方法玩滑梯易造成伤害。

初步培养幼儿的安全意识。

活动准备:
1.小兔、小狗胸饰若干,照相机。

2.编排情境表演。

活动过程:
1. 导入活动,激发兴趣。

兔妈妈:"今天天气真好,小兔,妈妈带你们出去玩。

看,那是谁?(小狗)他们在干什么?(滑滑梯)"
2.观看情境表演,向幼儿介绍滑梯及其玩法。

(1)狗妈妈是怎样教小狗玩滑梯的?为什么要这样玩?(2)人多的时候应该怎样玩滑梯?小结:玩滑梯人多时要先排好队,一个跟着一个,不拥挤推拉。

从楼梯这边上去两手扶好了,一层层地往上爬。

眼睛看好楼梯,爬到顶,坐稳后,两手扶着滑梯两边,两条腿并拢,再滑下来。

如果不这样好好玩滑梯,做不正确的动作,就会发生危险。

3.幼儿练习玩滑梯,教师指导幼儿按正确的方法玩滑梯。

(1)兔妈妈:"刚才我们看了小狗滑滑梯,你们会不会象它们那样玩?"(2)兔妈妈:"孩子们,你们想不想再玩一遍?这次,你们玩的时候,妈妈给你们每个拍张照,看谁滑的好。

"(及时纠正幼儿不正确的动作,鼓励幼儿用正确的方法玩滑梯。


活动建议:
1.此活动宜安排在开学初进行,让幼儿一开始就掌握玩滑梯的正确方法。

2.日常生活中幼儿玩大型运动器具时一定要有成人保护,引导幼儿正确地玩各种运动器械,逐步在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安全意识。

活动区活动:
1.用在此活动中拍摄的幼儿相片布置成"我会玩游戏"角,对所用正确方法玩大型运动器械的幼儿的在其相片周围贴五角星。

2.引导幼儿在建筑角建构滑滑梯等,教小娃娃用正确的方法玩运动器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