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形眼镜光学
隐形眼镜的原理

隐形眼镜的原理
隐形眼镜,作为一种现代人常用的视力矫正工具,其原理是基于光学的原理。
隐形眼镜是一种直接放置在眼球表面的透明镜片,它可以通过改变光线的折射来矫正视力问题。
接下来,我们将深入探讨隐形眼镜的原理。
首先,隐形眼镜的原理基于光线的折射。
当光线通过空气和眼镜之间的界面时,会发生折射现象。
隐形眼镜的设计是为了让光线在通过眼镜时发生适当的折射,从而使得眼睛能够正确地对光线进行聚焦,从而改善视力问题。
其次,隐形眼镜的原理还与眼球的屈光度有关。
眼球的屈光度是指眼睛对光线
进行折射的能力,而隐形眼镜的设计可以通过改变眼球的屈光度来矫正视力问题。
通过选择适当的隐形眼镜,可以让眼球对光线进行适当的折射,从而改善远视、近视等视力问题。
此外,隐形眼镜的原理还涉及到眼球表面的形状。
不同的人的眼球表面形状可
能存在一定的差异,而隐形眼镜的设计也需要考虑到这一点。
因此,隐形眼镜的制造需要根据个体的眼球表面形状进行定制,以确保隐形眼镜能够与眼球完美贴合,从而达到最佳的视力矫正效果。
最后,隐形眼镜的原理还包括透氧性和舒适性的考量。
隐形眼镜需要确保足够
的透氧性,以保证眼球能够正常呼吸,避免因缺氧而引起的不适感。
同时,隐形眼镜的材质和设计也需要考虑到舒适性,以确保佩戴者能够长时间舒适地使用隐形眼镜。
综上所述,隐形眼镜的原理是基于光学原理,通过改变光线的折射、调整眼球
的屈光度、考虑眼球表面的形状以及保证透氧性和舒适性来矫正视力问题。
隐形眼镜作为一种现代的视力矫正工具,其原理的深入了解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使用和维护隐形眼镜,从而保护我们的视力健康。
隐形眼镜专业知识

隐形眼镜一、制作工艺1.旋转成形:表面光滑,质地柔软,薄,配戴舒适,但娇正散光效果差。
2.切削成形:制作工艺高,成本高,弹性好,易操作,多用于散光镜片及透气硬性隐形。
3.模压成形:效率高,成本低,多数用于抛弃型,此工艺可塑性优于切削成形,但镜片较厚,透气性能差,且强度不佳,不耐久用。
4.综合成形:以上两种或两种以上方法综合运用。
二、基本原理1.光学性:隐形眼镜的材料有良好的光线透率,折射率稳定,因而将材料用特定工艺制成透镜能够娇正眼的屈光不正。
2.附着性:借助泪液的张力附着在角膜表面,当镜片内曲面与角膜形态相似到一定程度时,镜片能较稳定地附着在角膜表面。
3.适应性:表面制作光滑,弧面设计合理,配戴易适应。
4.透氧性:软镜和半硬镜透氧性率很高,可维持正常供氧。
5.代谢性:会随着眼睑的瞬目运动而稍稍移动,有助于将镜片下的代谢产物排出。
三、隐形参数1.基弧:A球面弧镜片其表面中心弧称为基弧,基弧大镜片平配适松。
基弧小,镜片弯,配适紧,实际配镜基弧应略大于角膜曲率。
B非球面弧指从镜片中心到边缘曲率半径逐渐渐变长或变短,即没有固定基弧,由于角膜表面为非球面且从中央到边缘逐渐变平,与角膜形态较一致,如无角膜曲率仪,可选用此种。
2.直径:A一般镜片边缘要超过角膜B中国人角膜平均直径约为因此可选择14MM较合适3.含水量:A正常情况下含水量越高越舒适B含水量与透氧数成正比5.中心厚度:A镜片厚度决定弹性,成型性,耐用性和舒适性B散光患者应选较厚的镜片,因为它弹性模量高,成型好C初戴者不适合配戴过薄且成型不良的镜片D屈光度较高,应选薄镜片,增加透氧性和舒适度E易干燥的患者先较厚的,减少泪液蒸发量。
(1)超薄型:〈(2)标准型:—(3)厚型:〉护理产品毒性反应的典型表现为烧灼感,过敏成轻度痒感.影响镜片透氧性能的因素1.相同材料的新镜片在相同环境中,影响其透氧能力的主要因素为厚度与其DK/T(透氧系数)值呈负相关,含水量与DK值成正相关2.镜片材料对氧的亲和能力镜片的弹性和边缘设计形态所形成的泪液排吸能力,镜片与眼配合的松紧程度,镜片上的沉淀物和材料老化程度,以及环境的温度,温度和天气的变化都会改变镜片的透氧能力.选择隐形:1.球面焦度屈光参差:选择低含水量薄镜片,尽量减少镜片中心与边缘的厚度差2.散光焦度屈光参差:选择切削工艺制作的低含水量厚不球面3.高度近视:选择高透氧材料薄镜片。
隐形眼镜的形成原理

隐形眼镜的形成原理隐形眼镜的形成原理是基于光的折射原理。
为了更好地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首先需要了解眼睛的构造和光的传播方式。
人眼是一个复杂而精密的器官,它由多个部分组成,包括角膜、水晶体和视网膜。
当光线通过眼睛的各个部分时,它会在不同的介质中发生折射,直到达到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产生视觉。
光线在经过眼镜和隐形眼镜等透明材料时也会发生折射。
隐形眼镜的设计目的是通过合适的形状和曲率来改变眼睛的折射方式,从而使视力得以矫正。
隐形眼镜通常由高透明度的聚合物材料制成,这种材料可以与眼球组织相容,并能与眼泪充分混合,以保持眼睛湿润。
根据使用目的和个人视力情况的不同,隐形眼镜通常分为两种类型:矫正型隐形眼镜和装饰型隐形眼镜。
矫正型隐形眼镜用于矫正视力缺陷,比如近视、远视和散光等。
这些隐形眼镜的表面由一系列曲率不同的曲面组成,这些曲面可以改变眼球折射光线的方式。
例如,如果一个人患有近视,隐形眼镜的表面曲率会使光线发生更多的散焦,从而将焦点拉回到视网膜上,矫正近视。
装饰型隐形眼镜主要用于装饰和改变眼睛的外观。
这些隐形眼镜通常有各种颜色和图案,可以改变眼睛的天然颜色或增加特殊的效果,比如瞳孔放大、瞳孔颜色变化等。
与矫正型隐形眼镜相比,装饰型隐形眼镜的光学设计要简单得多。
无论是矫正型隐形眼镜还是装饰型隐形眼镜,其形成原理基本相同。
当一位配戴者戴上隐形眼镜时,它在眼球上形成一个新的光学界面。
这个界面可以修改光线的传播方式,使光线折射后聚焦在视网膜上,同时给人以清晰的视觉。
隐形眼镜的形成原理涉及到光线的折射、光的聚焦和眼球的曲率等多个因素。
通过适当地设计隐形眼镜的曲率和形状,可以达到理想的视力矫正效果。
此外,隐形眼镜还需要与眼球表面充分贴合,以确保佩戴的舒适和稳定性。
总结起来,隐形眼镜的形成原理通过改变光线的传播方式来矫正或改变眼睛的视力和外观。
它利用了光的折射原理,在透明材料上设计了合适的曲率和形状,以改变光线的聚焦位置。
隐形眼镜的材料以及用折射率测量仪测量原理

隐形眼镜的材料以及用折射率测量仪测量原理隐形眼镜的材料隐形眼镜的材料通常是一种高分子材料,它们可以分为硬性和软性两种类型。
硬性隐形眼镜主要由PMMA(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制成,具有较高的透氧性和较好的光学性能,但是由于硬性材料较硬,所以在使用中不易适应,且容易划伤角膜。
软性隐形眼镜主要由水凝胶材料制成,可以比较好地贴合角膜,使得佩戴者更加舒适,常见的水凝胶材料包括丁基三元酸(HEMA)、α-羟基甲基丙烯酸酯(HMA),以及硅氧烷(silicone hydrogels)等。
硅氧烷材料是一种较为新型的隐形眼镜材料,它具有较高的透氧性,可以更好地供氧给眼睛,减少佩戴不适感。
除了材料的硬度和透氧性以外,隐形眼镜的材料还需要具备较高的抗菌性和水溶性,以保证角膜健康。
因此,在材料的选择中,还需要综合考虑以上因素。
折射率测量原理折射率是材料的重要参数之一,它决定了光线在材料中的传播速度和路径。
对于隐形眼镜来说,折射率的大小将直接影响到其对眼睛的矫正效果。
常见的测量折射率的方法之一是使用折射率测量仪。
折射率测量仪利用了光线在不同折射率材料之间发生折射的原理,通过测量入射光线和折射光线的角度,来计算样品的折射率值。
具体的测量过程如下:1.准备样品和折射率测量仪:将隐形眼镜放置在折射率测量仪的样品台上。
2.启动仪器和预处理:启动折射率测量仪,并进行预处理。
3.读取测量值:将仪器的探头对准样品表面,读取探头显示屏上的测量值。
4.计算折射率:根据读取到的测量值,按照相关的计算公式,计算隐形眼镜的折射率值。
折射率测量仪的测量精度和测量范围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仪器的质量和性能。
在进行测量之前,需要对折射率测量仪进行校准,以保证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同时,还需要注意样品的表面质量和干净程度,以避免影响测量结果。
总的来说,了解隐形眼镜材料和折射率测量原理,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选择和使用隐形眼镜,并保证眼睛的健康。
隐形眼镜概述

一、历史与发展:隐形眼镜的学名叫角膜接触镜,英文名称是Contact Lens。
是谁首先发明创造接触镜,由于年代渊远,仍未被查证。
目前的文献记录,可能是意大利的达.芬奇或法国的笛卡儿。
1801年:Thomas Young 设想和尝试用充满水的容器与角膜接触,形成新的屈光面以矫正散光;1888年,Adolf Eugene Fick 发明了巩膜接触镜,先试用于兔子,后自己,再患者,(2小时);1888年,Panas 为圆锥角膜患者配用玻璃隐形镜片;1889年,Augues Muller 用隐形矫正自己14D的近视,这是具有屈光度的隐形眼镜最早记载。
1921年,蔡司公司应用车消的方法,制造了不同角膜曲率半径的角巩膜镜片。
1937年,美国视光师Feinbloom 设计出巩膜部分是PMMA材料、角膜部分是玻璃的隐形眼镜。
1950年,美国的Tuohy 开始给患者戴角膜镜片,(双狐面,直径11~13mm)。
1956年,英国的Bier 设计出小于角膜直径并改进边缘和曲率半径的镜片。
1963年,原捷克斯洛伐克的Otto Wichterle发明HEMA材料,后又发明旋转成型技术。
1972年,博士伦将软性隐形眼镜推向市场,(1971年获得Otto Wichterle的技术)1977年,透气性硬镜由Titmus 公司制成并应用于临床。
1984年,丹麦的眼科医生Michael Bay 发明了模铸成型工艺,并生产出抛弃型隐形眼镜。
1987年,强生推出抛弃型,1995年,强生推出日抛型1998年,视康研制出长戴型隐形眼镜(30天), 2000年又推出过夜配戴达30天的抛弃型。
二、中国隐形眼镜发展概况1946年,上海吴良材眼镜店从国外引进中国最早的隐形眼镜;1962年,上海研制生产PMMA硬性隐形眼镜。
1972年,上海生产出软性隐形眼镜;1986年,上海成立了第一家合资隐形眼镜公司---海昌公司;1988年,北京成立博士伦公司,武汉与西安成立两家海昌公司;1992年,上海成立卫康公司;三、隐形眼镜的分类1、根据材料分类:硬性隐形眼镜(PMMA),包括非透气性与透气性(RGP),软性隐形眼镜(HEMA)。
海昌隐形眼镜有限公司

海昌隐形眼镜有限公司海昌上海海昌隐形眼镜光学有限公司海昌--第一个拥有离心浇铸法生产隐形眼镜专利的公司;海昌--第一个进入中国软性隐形眼镜市场的专业外资企业;第一个在中国全面大规模生产隐形眼镜、框架眼镜及眼镜加工设备的大型集团公司。
长期以来,海昌隐形眼镜公司本着"质量第一、服务第一、信誉第一"的宗旨,竭诚为广大消费者服务。
海昌隐形眼镜系列产品深受世界各地眼科医师及验光师的支持和举荐,成为世界著名的隐形眼镜产品。
公司简介曾几何时,隐形眼镜作为神秘的高科技产品,如美国的第一代F117A隐形战斗机般高深莫测。
容不得半粒沙子的眼睛居然能将整片眼镜放进去!所以,1985年当中国第一副隐形眼镜出现在东方之都上海滩的淮海路一家老字号的眼镜店时,出现了万人观叹的空前绝后之场面!如今,当人们可以随意享受隐形眼镜带来的舒适与方便时,万人惊叹的场面相信永远将不复存在。
而作为全球最早的隐形眼镜制造公司之一——美国海昌,这个历史性的场面也见证了在未来的岁月中海昌隐形眼镜的发展。
作为第一个将隐形眼镜的产品和技术带入中国,第一个拥有离心浇铸工艺专利,第一个获得美国FDA批准使用模压法生产,并在98年率先获得国际CE认证……,海昌有着太多令人惊叹的辉煌!1996年,来自台湾专业生产、销售视光学产品的金可集团并购了美国海昌,成立了海昌隐形眼镜有限公司,引进了目前国内离心浇铸生产工艺最完善的一条高科技生产线,并继承和发扬了海昌的辉煌。
凭借着"树行业典范,创完美视野"之信念,海昌保持了严谨的专业风格,成为了隐形眼镜行业屈指可数的品牌。
面对市场需求日益增长,竞争日趋激烈的隐形眼镜市场,海昌始终坚持专业的产品、专业的服务路线,连市场前沿的销售代表大部分都是来自视光学专业院校的佼佼者!作为严谨的医疗行业模范企业,海昌不断地进行着自我完善,力求将最完美的产品和技术奉献给广大消费者。
相继通过的ISO9000系列和CE(欧洲质量认证体系)体系的认证,使海昌产品更具国际竞争力。
隐形眼镜知识

一.隐形眼镜发展史1508年达.芬奇第一个介绍并描绘出隐形眼镜草图时期1887年Muller第一只真正的隐形眼镜问世,用于保护病人患眼的暴露区。
1937年PMMA(聚甲基丙烯酸甲脂)作为隐形眼镜材料使用1951年捷克科学家Wichterle发明离心浇铸法1963年Wichterle的HEMA材料获得专利1971年博士伦公司将“软镜”推向市场,真正地把隐形眼镜推上历史舞台。
1977年第一副CAB(醋酸丁基纤维素)为基本材质的RGP镜片(透气性半硬镜)问世。
1981年视康公司推出第一副染色隐形眼镜和第一副软性散光隐形眼镜。
1982年视康公司推出第一副染色隐形眼镜和第一副双光隐形眼镜。
1984年Wichterle又研制出含水量55%的软镜1985年亲水性软镜进入中国市场1986年美国强生公司引进DANA镜片专利,提出了隐形眼镜配戴方式的新概念抛弃式配戴方法。
降低了隐形眼镜并发症的发生率。
1987年博士伦公司推出隐形眼镜全功能护理液。
博士伦、卫康、视康、强生等公司陆续进入中国市场。
1989年美国FDA明确规定隐形眼镜长戴方式限制在7天内。
1990年视光界提出隐形眼镜的定期更换的概念。
材料的发展:玻璃1888年,因配戴者难以适应未能付诸临床推广。
硬镜1937年,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其硬度高,含水低。
软镜1971年,聚甲基丙烯酸羟乙酯(PHEMA),其为亲水性材料,与水接触会变得非常软。
透气性半硬镜RGP(CAB,SMA,FSA)1977年,介于硬镜与软镜之间,透氧率明显提高。
本文之后,如无特别注明,所指隐形眼镜均为软性镜片。
加工工艺的发展:●旋转成形工艺:镜片模具由电脑程序控制制成。
该工艺是将多次纯化的液体原料滴入此高速旋转的一次性模具中,滴入量以及模具的旋转方向、速度均由电脑全方位精确控制,以保证镜片的形状、厚度和屈光度等参数符合设计。
旋转过程中在紫外线的照射下液体原料发生光聚合反应,形成固态镜片,再经过边缘精加工、水合脱膜、萃取、着色、全面质检和消毒包装等工序后制成成品镜片。
近视矫正的光学原理是

近视矫正的光学原理是
近视矫正的光学原理是通过改变光线的折射来使眼睛对近处的物体形成清晰的像。
近视是因为眼球过长或者角膜曲率过大导致光线聚焦在视网膜前面而不是正好聚焦在上面,导致远处的物体显得模糊不清。
近视矫正的方法主要包括眼镜和隐形眼镜。
眼镜通过镜片的凸透镜原理,即使眼睛看到的物体变小,将光线的折射角度变大,使得折射光线再次聚焦在视网膜上,从而纠正近视。
隐形眼镜的矫正原理也是通过其曲率和透明度来改变光线的折射,使得光线再次聚焦在视网膜上。
隐形眼镜与角膜紧密接触,并根据角膜曲率进行选择,使得光线经过隐形眼镜的折射后能够正确聚焦在视网膜上,消除近视。
需要注意的是,近视矫正只是暂时改变了光线的折射,不会对眼球的生理结构产生永久性修复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每0.1mm泪液厚度约具有0.13D的正屈光度
泪液透镜的屈光度
前后曲率半径不一致,厚度极薄,屈光力计算:
• 前后曲率每相差0.1mm,泪液约有0.5D屈光度
前后曲率半径不一致,一定厚度,屈光力计算:
• 前后曲率每相差0.1mm,泪液有0.39D屈光度
三、矫正散光的光学原理
• 散光,是眼睛的一种屈光不正常状况,与角膜的
(一)球面接触镜
• 1.泪液透镜的矫正原理 • 2.泪液透镜的实际运用 • 3.泪液透镜对眼整体屈光的影响
隐形眼镜矫正散光复曲面隐形眼镜
• 软镜矫正散光的范围≤1.00D • 硬镜矫正散光的范围≤2.00D
(二)环曲面接触镜
四、接触镜的放大倍率
• (一)框架眼镜的放大倍率 • M=1/1-dD
(二)接触镜的屈光度计算
• D=Dl+Dt+Dc • 忽略镜片和泪液透镜厚度因素
D=D1+D2 = n-1/r1 +1-n/r2 Dl为薄透镜前表面屈光度 D2为薄透镜后表面屈光度
二、泪液透镜
(一)
泪液透镜的形态
二、泪液透镜的屈光度
• 前后曲率半径一致,厚度极薄,屈光力忽略 • 前后曲率半径一致,一定厚度,屈光力计算
第四节
接触镜光学
掌和 接触镜矫正散光 了解:接触镜的视野和佩戴接触镜时的调整
一、接触镜的屈光力
• (一)接触镜与角膜的透镜组合 • 角膜的屈光
正常角膜的屈光力为48.8D 占眼的屈光力的70%(58.64%)
• 组成角膜屈光力的因素包括
视近调节
配戴框架眼镜与配戴隐形眼镜眼的视近调节 的比较
• 近视眼配戴隐形眼镜较配戴框架眼镜付出
的调节多
• 远视眼配戴隐形眼镜较配戴框架眼镜付出
的调节少
小 结
• 配戴隐形眼镜时的角膜屈光系统 • 泪液透镜 • 影响隐形眼镜屈光度的因素 • 隐形眼镜矫正散光 • 与框架眼镜比较隐形眼镜的特点
谢 谢!
患眼的远点移到无限远
光学镜片的后顶点屈光度换算
D’ = D/(1- d D) 查表
六、接触镜视 野
(一)镜片的边缘范围 (二)框架眼镜镜片边缘的棱镜效应对视 野的影响 1.正框架眼镜的环形盲区
2.负框架眼镜的环形复像区
影 象
折射象差
• 镜片棱镜效应的影响
镜片上不同部位的光线折射角不同
使影象变形称为折射象差
框架眼镜的放大率为5.3% 隐形眼镜的放大率为18.4%
隐形眼镜的相对放大倍率
综合来看
• 近视眼—
隐形眼镜物象始终比框架眼镜大
• 远视眼—
隐形眼镜始终较框架眼镜小
五、接触镜顶点屈光度换算
(一)隐形眼镜与框架眼镜屈光状态的差异
• 框架眼镜矫正屈光不正的途径
焦点远点重合
• 隐形眼镜修正了角膜原有的屈光状态
放大倍率
(二)与框架眼镜放大倍率的比较
• 当近视镜D为负值时
隐形眼镜与框架眼镜的放大倍率比值大于1
• 当远视镜D为正值时
隐形眼镜与框架眼镜的放大倍率比值小于1
隐形眼镜的相对放大倍率
• 屈光性屈光不正的放大倍率(-10D)
框架眼镜的放大率为10.7% 隐形眼镜的放大率为1.5%
• 轴性屈光不正的放大倍率(-10D)
• 框架眼镜的折射象差
凹透镜直角四边形呈钝角状变形 凸透镜直角四边形呈锐角状变形
折射象差
隐形眼镜产生的折射象差
几乎可以忽略不记
旋转眼位
• 注视镜片光轴之外的目标
受镜片棱镜效应的影响 影象发生移位 注视眼随之调整眼位
• 旋转眼位影响因素
受注视目标偏离中心的程度 镜片本身的屈光度
旋转眼位
隐形眼镜几乎不受旋转眼位的影响
• 规则散光多数是由于角膜先天性异态变化所致,
•
还可能存在晶状体散光。也有些后天引起的散光, 比如眼睑长针眼或粟粒肿,长期用眼姿势不良(如 经常眯眼散光成像、揉眼、躺着看书等等),这样 眼皮压迫角膜也会使角膜弧度改变,发生散光并 使散光度数增加,另外,一些眼科手术(如白内障 及角膜手术)也可能改变散光的度数及轴度。 不规则散光主要由于角膜屈光面凹凸不平所致, 如角膜溃疡、疤痕、圆锥角膜、翼状胬肉
角膜的前曲率半径
房水的折射率
D= n-1/r
配戴隐形眼镜时的屈光系统
屈光界面
• 镜片的前表面 • 镜片的后表面 • 泪液的前表面 • 泪液的后表面 • 角膜的前表面
角膜后表面
屈光介质及折射率
• 镜片材料 (1.37~1.45) • 泪液 (1.336) • 角膜 (1.376) • 房水 (1.336)
弧度有关。人类的眼睛并不是完美的,有些人眼 睛的角膜在某一角度区域的弧度较弯,而另一些 角度区域则较扁平。造成散光的原因,就是由于 角膜上的这些厚薄不匀或角膜的弯曲度不匀而使 得角膜各子午线的屈折率不一致,使得经过这些 子午线的光线不能聚集于同一焦点。这样,光线 便不能准确地聚焦在视网膜上形成清晰的物像, 这种情况便称为散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