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质量标准制定范文
中药学鉴定报告范文模板

中药学鉴定报告范文模板鉴定单位:XXXX鉴定中心鉴定报告编号:XXXX鉴定日期:XXXX年XX月XX日一、鉴定目的本次鉴定旨在对样品进行中药学鉴定,确认其成分及质量,并判断其适用范围。
二、鉴定方法1. 外观鉴定:通过对样品外观形态、色泽、气味等进行观察和对比分析。
2. 显微镜鉴定:采用显微镜观察样品中的微观结构特征。
3. 化学成分分析:采用适当的理化方法,分析样品的主要化学成分。
4. 质量评价:对样品的质量指标进行测定和评价。
三、鉴定结果1. 外观鉴定:样品外观呈现为(描述样品的外观形态、色泽、气味等)。
与真品比较,样品外观具有相似之处,未发现明显异常。
2. 显微镜鉴定:在显微镜下观察,样品中出现了(描述样品的显微结构特征)。
根据比对分析,样品与真品显微结构相似度高,吻合度较好。
3. 化学成分分析:经过化学成分分析,样品中检测到(列举检测到的主要化学成分)。
该样品的化学成分与真品相似,支持其作为中药使用的合法性。
4. 质量评价:通过对样品的质量指标进行测定评价,结果如下:(列举样品的主要质量指标及其分析结果)。
样品的质量指标符合相关标准,质量良好。
四、鉴定结论综合上述鉴定结果,我们认定该样品为(判断样品的真伪或成分及质量是否符合标准)。
该样品的成分与真品相近,质量良好,适用于(陈述样品适用范围)。
五、鉴定建议鉴定建议:1. 对于市场上销售的与样品相似的产品,建议与该样品进行比对鉴定,确保其真实性和质量。
2. 需要进一步比对和研究的问题和方向,以推进中药学领域的发展。
六、备注在鉴定过程中,发现以下问题:(列举鉴定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对应的解决方法)以上鉴定报告为本鉴定中心的真实鉴定结果,如有任何疑问,请及时联系。
鉴定专家:XXX(职称、姓名)审核人:XXX(职称、姓名)鉴定日期:XXXX年XX月XX根据化学成分分析和质量评价的结果,我们认定该样品的化学成分与真品相似,质量良好,支持其作为中药使用的合法性。
中药质量整改报告范文

中药质量整改报告范文根据前期监测和分析中发现的中药质量问题,我们制定了相应的整改方案,并开展了整改工作。
现将整改情况报告如下:一、质量问题整改情况:1.药材质量问题:针对药材质量问题,我们加强了对供应商的筛选和审查,并建立了药材质量评估指标体系。
我们从可信赖的园区或基地采购药材,并与供应商签订了品质保证协议,确保药材的来源可靠,并且符合相关标准。
2.生产过程中的操作规范问题:我们对生产操作进行了全面梳理和改进,并制定了详细的操作规范。
在操作规范中,我们明确了每个操作步骤的要求,确保每一道工序都符合标准和规范要求。
同时,我们通过培训和内部考核,确保员工熟知并遵守操作规范,以保障生产过程的质量稳定性。
3.制剂质量问题:对于制剂质量问题,我们加强了对生产设备和工艺流程的改进和管理。
我们进行了设备的全面检修和维护,并定期进行设备的校准和保养,确保设备的稳定性和准确性。
同时,我们对工艺流程进行了优化,减少了人为因素的影响,并建立了严格的记录和审查制度,确保每一批次制剂的质量可控和稳定。
二、中药质量整改效果评估:经过我们的整改工作,我们对药材采购、生产操作和制剂质量进行了全面的整改和改进,并建立了管理体系。
我们进行了追溯调查,发现中药的质量问题明显减少,产品的合格率得到提升。
同时,在质量监测和抽检方面,也取得了良好的结果。
整改后的中药产品在质量指标上符合国家标准和相关规定要求,得到了监管机构和消费者的认可和好评。
三、下一步工作安排:1.继续加强质量管理:我们将继续加强对药材的质量控制,对供应商进行跟踪和评估,确保药材的质量稳定和可靠性。
同时,我们还将不断完善生产过程中的操作规范,加强员工的培训和管理,确保生产过程的质量稳定和可控性。
2.加强质量监测和抽检:我们将加强质量监测和抽检工作,定期对中药产品进行抽检,确保产品的质量符合国家标准和规定要求。
同时,我们还将加强与第三方检测机构的合作,确保产品质量的可靠性和公信力。
中药饮片质量标准

中药饮片质量标准
中药饮片是中药制剂的一种常见形式,其质量标准对于保障中药饮片的药效和安全至关重要。
中药饮片的质量标准是指对中药饮片的质量特性、理化指标、微生物指标、重金属、农药残留等方面进行规定和要求,以保证中药饮片的质量符合规定,确保中药饮片的安全有效使用。
首先,中药饮片的质量标准应当包括对原材料的要求。
中药饮片的原材料主要是中药材,对中药材的质量要求直接影响着中药饮片的质量。
因此,在中药饮片的质量标准中,应当对中药材的产地、采收、储存等环节进行规定,确保中药材的质量符合要求。
其次,中药饮片的质量标准还应包括对加工工艺的要求。
中药饮片的加工工艺直接关系到中药饮片的质量,包括炮制、研磨、配伍等环节。
在质量标准中,应当对这些加工工艺的操作规范、工艺流程、设备要求等进行详细规定,以确保中药饮片的加工过程符合标准要求。
此外,中药饮片的质量标准还应包括对成品的要求。
中药饮片的成品质量是最终用户关注的焦点,因此质量标准中应当对中药饮片的外观特征、理化指标、微生物指标、重金属、农药残留等进行详细规定,以确保中药饮片的成品质量符合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
总之,中药饮片的质量标准是保障中药饮片质量的重要依据,对中药饮片的原材料、加工工艺、成品质量等方面进行了详细规定,以确保中药饮片的质量符合要求,保障中药饮片的安全有效使用。
只有严格执行中药饮片的质量标准,才能够保证中药饮片的质量稳定,为广大患者带来更好的疗效和安全保障。
中药材质量管理制度范文

中药材质量管理制度范文中药材质量管理制度范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中药材质量管理,确保中药材质量安全,保证中药材的功效与安全性,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中药材质量管理制度适用于中药材的采购、加工、储存、销售等环节,适用于所有中药材相关的企事业单位。
第三条中药材质量管理应遵循质量第一、科学管理、依法合规、追溯可查的原则。
第四条中药材质量管理应实行全过程质量管理,包括中药材种植、采收、初加工、深加工、储存等环节。
第五条中药材质量管理应按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标准、药典规范和行业标准进行。
第六条相关企事业单位应明确中药材质量管理的责任与义务,建立中药材质量管理制度,建立中药材质量管理的相应机构并配备专业的质量管理人员。
第二章中药材质量管理的基本要求第七条中药材的种植地应选在环境条件优良、无污染源的地方,避免使用化学肥料、农药等对中药材质量有害的物质。
第八条中药材的采收应在适当的时机,采用适宜的工艺,不损害中药材的品质。
采收时应注意对材料进行分类,以免混杂。
第九条中药材的初加工工艺应规范,包括杂质去除、烘干、打破、研磨等步骤,确保材料的质量。
初加工时应注意对材料进行分类,以免混杂。
第十条中药材的深加工工艺应规范,包括提取、炮制、制剂加工等步骤,确保材料的质量。
深加工时应注意对材料进行分类,以免混杂。
第十一条中药材的储存应注意环境条件的控制,避免湿度、温度、虫害等对材料质量的影响。
第十二条企事业单位应建立相应的质量管理体系,包括制定相关的质量管理手册、流程文件,实行质量控制、质量验收等措施。
第十三条企事业单位应建立相应的质量监控与评价机制,定期对中药材的质量进行监测,确认质量合格并做出相应的记录。
第三章中药材质量管理的具体要求第十四条中药材的采购应在正规渠道购买,选择有资质的供应商,要求提供相关的质量资料,并实行验收制度。
第十五条中药材的种植、采收、初加工、深加工等工艺流程应按照相关的标准和规范进行,不得违规操作。
2024年药品质量管理制度范文(3篇)

2024年药品质量管理制度范文文件名称:中药饮片进、存、销管理制度编号:017起草部门:质量管理部起草人:____审阅人:____起草日期:____.5.(1)为加强中药饮片经营管理,确保科学、合理、安全、准确地经营中药饮片,杜绝销售假药、劣药,根据《药品管理法》及《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制定本制度。
(2)中药饮片购进管理:①所购中药饮片必须是合法的生产企业生产的合法药品;②所购中药饮片应有包装,包装上应有品名、规格、生产企业、生产日期,实施批准文号管理的中药饮片还应有药品批准文号和生产批号;③购进进口中药饮片应有加盖供货单位质量管理机构原印章的《进口药材批件》及《进口药材检验报告书》复印件;④该炮制而未炮制的中药饮片不得购入。
(3)中药饮片验收管理:①验收员应按照法定标准和合同规定的质量条款对购进的中药饮片进行逐批验收;②验收时应同时对中药饮片的包装、标签及有关要求的证明或文件进行逐一检查;③验收应按照规定的的方法进行抽样检查;④验收应按规定做好验收记录,记载供货单位、数量、到货日期、品名、规格、生产厂商、生产日期、质量状况、验收结论和验收人员等项内容;实施批准文号管理的中药饮片还应记载药品的批准文号和生产批号;⑤验收记录应保存三年;(4)中药饮片储存与陈列管理①应按照中药饮片储存条件的要求储存于相应库中,易串味药品应单独存放;②中药饮片应按其特性采取干燥等方法养护,根据实际需要采取防尘、防潮、防污染以及防虫、防鼠、防霉变等措施;③中药饮片应定期采取养护措施,按季度对饮片全部巡检一遍。
④中药饮片装斗前应进行装斗复核,不得错斗、串斗,并做好记录;⑤中药饮片装斗前应进行净选、过筛,定期清理格斗,饮片斗前应写正名、正字,防止混药;⑥饮片上柜应执行先产先出、先进先出,易变先出的装斗原则;⑦每天工作完毕整理营业场所,保持柜橱内外清洁,无杂物;(5)中药饮片的销售管理严把饮片销售质量关,销售的中药饮片应符合炮制规范,并做到计量准确,配方使用的中药饮片,必须是经过加工炮制的中药品种;文件名称:员工培训教育管理制度编号:018起草部门:质量管理部起草人:____审阅人:____起草日期:____.5.(1)为不断提高员工整体素质及业务水平,规范全员质量培训教育工作,根据《药品管理法》及gsp等相关法律法规,特制定本制度。
第14册中药成方制剂 卫生部颁药品标准范文

卫生部颁中药标准卫生部颁药品标准(中药成方制剂第十四册)(177种)安宫牛黄片拼音名:Angong Niuhuang pian英文名:书页号:z14-50 标准编号:WS3-B-2695-97【处方】人工牛黄30g 水牛角浓缩粉60g 麝香7.5g珍珠(制) 15g 朱砂(水飞) 30g 雄黄(水飞) 30g黄连30g 黄芩30g 栀子30g郁金30g 冰片7.5g【制法】以上十一味,珍珠水飞或粉碎成极细粉;黄连、黄芩、栀子、郁金粉碎成细粉;将人工牛黄、水牛角浓缩粉研细,与上述粉末、朱砂、雄黄配研,过筛,混匀,用适量淀粉糊制粒,干燥,加入冰片,麝香细粉,混匀,压制成1000片,即得。
【性状】本品为棕红色的片;气芳香,味苦。
【鉴别】(1)取本品,置显微镜下观察:不规则碎片灰白色或灰黄色,稍具光泽,表面有灰棕色色素颗粒,并有不规则纵长裂缝。
无定形油脂状团块淡黄棕色,包埋有细小方形结晶。
不规则细小碎块半透明,具彩虹样光泽。
碎块表面有的可见浅弧状纹理,遇稀盐酸迅速产生气泡。
不规则细小颗粒暗红色,边缘暗黑色,中央亮枣红色。
不规则细小颗粒中央亮黄色或鲜艳橙黄色,边缘具棱角,色稍暗。
纤维束鲜黄色,壁稍厚,纹孔明显;石细胞鲜黄色。
韧皮纤维淡黄色,梭形,壁厚,孔沟细。
果皮含晶石细胞类圆形或多角形,直径17~31μm,壁厚,胞腔内含草酸钙方晶。
含糊化淀粉的薄壁细胞无色透明或半透明。
(2)取本品少许,进行微量升华,升华物置显微镜下观察,呈不定形的无色片状结晶。
【检查】应符合片剂项下有关的各项规定(附录ⅠD)。
【功能与主治】清热解毒,镇惊开窍。
用于热病,邪入心包,高热惊厥,神昏谵语。
【用法与用量】口服,一次5~6片;三岁以内小儿一次1~2片;四岁至六岁,一次3片;一日1次。
或遵医嘱。
【注意】孕妇慎服。
【规格】每片重0.3g【贮藏】密封。
八宝五胆药墨拼音名:Babao Wudan Yaomo英文名:书页号:z14-2 标准编号:WS3-B-2649-97【处方】水牛角浓缩粉15g 羚羊角30g 麝香蕉100g冰片100g 珍珠120g 蟾酥15g牛黄15g 朱砂24g 牛胆5个熊胆10g 蛇胆10个猪胆15个川芎100g 青鱼胆10个藕片150g红花70g 小蓟150g 大蓟150g白茅根400g 夏枯草200g 牡丹皮100g丁香70g【制法】以上二十二味,除水牛角浓缩粉外,取川芎、红花、藕节、大蓟、夏枯草、白茅草、丁香、牡丹皮加水煎煮三次,每次3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滤液浓缩至适量;其余羚羊角等十二味研成细粉,过筛,加入水牛角浓缩粉及川芎等九味的浓缩液混匀。
香港中药材标准范文

香港中药材标准范文香港中药材标准是对中药材的质量、安全和有效性等方面进行监管的一系列规定和要求。
这些标准旨在确保中药材的质量符合相关的国家和地区的标准,保障中药材在应用过程中的安全和有效性。
下文将详细介绍香港中药材标准的背景、内容和实施情况。
香港特别行政区作为一个国际化的城市,中医药的发展和推广备受重视。
为了加强对中药材质量的监管,确保中药材的质量和有效性,香港政府制定了一系列的标准和规定。
这些标准主要涉及中药材的质量控制、质量评价、检验方法和规范化种植等方面。
首先,香港中药材标准明确了中药材的质量要求和评价指标。
根据中药材的种类和用途,针对其各自的特点和有效成分,制定了相应的质量标准。
这些标准侧重于中药材的外观性状、理化性质、微生物污染、有害元素等方面的要求,确保中药材达到安全、有效、符合规定的要求。
其次,香港中药材标准规定了中药材的检验方法和技术要求。
根据中药材的特点和成分,制定了相应的检验方法和技术要求。
这些方法和要求包括了对中药材外观、显微鉴别、理化性质、微生物检查、有害元素检测等方面的要求,确保中药材能够通过相应的检验手段进行检测和评估。
此外,香港中药材标准也关注中药材的种植和采集过程。
标准制定了中药材的种植、采集、加工和储存等环节的要求和规范,保障中药材在生产过程中的质量和安全性。
实施方面,香港相关部门加强对中药材的监管和检验工作。
通过对中药材生产企业和中药材市场的抽检和监督,加强对中药材质量和安全的把控。
此外,还建立了中药材质量控制和质量管理体系,推动中药材行业的规范化管理和发展。
总之,香港中药材标准是对中药材质量、安全和有效性等方面进行监管的一系列规定和要求。
这些标准的制定和实施,为中药材的质量控制和安全使用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促进了中药材行业的发展和规范化管理。
将来,随着中医药的发展和推广,香港中药材标准将继续完善,并为中药材的质量和安全提供更有效的保障。
香港中药材标准范文

香港中药材标准范文香港中药材标准是指符合香港特别行政区相关规定和标准的中药材材料。
香港作为一个国际金融中心和贸易枢纽,对中药材的标准有严格的要求,在保障中药材质量和安全的同时,也加强了对中药材储存、炮制和使用的监管。
以下将对香港中药材标准进行详细介绍。
一、香港中药材标准的制定和执行香港中药材标准的制定主要由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的卫生署负责,其标准主要参照国际上公认的中药材标准,并结合香港本地的实际情况进行制定。
香港中药材标准的执行由卫生署的食物安全中心和香港中药师委员会共同负责,确保中药材的质量和安全。
二、香港中药材标准的分类1.性状标准:对中药材的外观、形状、颜色等进行描述和评定,以便判断其质量和正宗性。
2.质量标准:对中药材的理化性质和主要有效成分进行检测和评定,如含水量、灰分含量、挥发性物质含量、微生物限度等。
3.产地标准:对中药材的产地进行要求和限定,以保证中药材的原产地和种植环境符合相关标准。
4.标志标准:对中药材的包装和标志进行规定,以便于消费者了解和辨认。
三、香港中药材标准的实施要求1.中药材的采购要求:在采购中药材时,必须向正规的供应商购买,确保中药材的品质和安全。
2.中药材的储存要求:中药材应储存在干燥、阴凉、通风的地方,防止潮湿、高温和阳光直射。
3.中药材的炮制要求:对于需要进行炮制的中药材,必须按照标准的要求进行炮制过程,以确保药材的质量和疗效。
4.中药材的使用要求:在使用中药材时,必须按照医师的指导和剂量进行使用,防止过量或误用导致不良反应。
四、香港中药材标准的监督和管理香港中药材标准的监督和管理主要由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的卫生署负责,包括对中药材的生产、采购、储存、炮制和使用环节进行监督和检查,确保中药材的质量和安全。
同时,香港中药师委员会也负责对中药师进行注册和监督,以保证中药师的专业水平和职业准则。
总结:香港中药材标准的制定和执行是保障中药材质量和安全的重要举措。
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通过制定严格的标准和要求,确保中药材的质量、正宗性和疗效,并通过监督和管理来保障中药材的生产、采购、储存、炮制和使用环节的合法性和合规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药质量标准制定目前我国新药的研制,明确要求制订临床研究用质量标准及生产用质量标准。
目的是保证临床研究试验药品的质量稳定一致及上市药品的质量,从而保证药品的安全和有效。
在新药取得批准文号后,其它研究资料的药效,毒理,临床研究资料均已完成历史使命,可存档备用,但唯有质量标准伴随产品“终身”。
只要有药品生产,销售使用,就要用质量标准的监测和保证。
因此,质量标准的制定,不仅在研制新药中,而且对老药再评价均具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第一节质量标准的分类一、法定标准经过卫生部与省、市、自治区卫生行政部门批准的标准有国家标准(包括药典和部颁标准)及地方标准。
国家标准对产品的质量指标是一些基本要求,是企业应达到的起码合格水平。
鉴于目前中药标准一般水平不高,所以应认识到符合低标准的高合格率,并不表示产品先进,故质量标准必须逐步提高,特别是新药的质量必须具有国内先进水平,并真正已起到控制真伪、优劣的作用。
二、企业标准一般有两种情况,一种为检验方法尚不够成熟,但能达到某种程度的质量控制;一种为高于法定标准要求,主要指多增加了检测项目或提高了限度标准,作为创优,企业竞争,特别是对保护优质产品本身,严防假冒等均为重要措施。
第二节质量标准的特性质量标准通常具有如下特性:一、权威性药品必须符合国家药品标准或省、市、自治区药品标准,但国家均不排除生产厂可以采用非药典方法进行检测。
例如:六味地黄丸的含量测定;药典收载了薄层色谱光密度法测定处方中山茱萸中熊果酸的含量,若企业暂无薄层色谱扫描仪,则可采用薄层色谱比色法与其对比,测定结果一致或有一定相关且稳定,在日常检验中即可采用比色法控制产品质量,但偶有产品含量处于合格边缘,或需要仲裁时,只有各级法定标准,特别是国家药典具有权威性。
二、科学性质量标准是对具体对象研究的结果,它有适用性的限制。
在药材中如天然朱砂的标准不适用于人工朱砂的标准,前者硫化汞的含量不得少于96%,而后者要求99%以上;又如牛黄,人工牛黄和培植牛黄中含胆酸,胆红素的含量要求不同,但均有充分的科学根据。
西洋参的质量标准,进口西洋参与国内引种西洋参质量标准不仅含量限度不同,且测定方法也不同。
在未统一标准前,应严格依据各自的标准评价其质量的合格与否。
在不同成药中测定某一相同药味成分,不一定方法均能适用,其方法的确定与规格的制定均应有充分的科学依据。
三、进展性质量标准是对客观事物认识的阶段小结,法定标准也难免有不够全面之处。
随着生产技术水平提高和测定手段的改进,应对药品标准不断进行修订和完善。
如血竭素质量评价,由于血竭主要成分血竭素极不稳定;只是根据血竭素的理化性质在270纳米处有最大吸收,采用无水乙醇提取,其吸收度高低基本上与传统经验对血竭的外观鉴别质量优劣相一致,制定了一定浓度的血竭无水乙醇溶液在270纳米吸收度不得少于一定值的规格限度。
由于血竭素进口药材,货源不稳,特别是加工血竭牌号多,质量差异大,若含掺杂物如色素等,难以用吸收度限度制定质量,随着对血竭素的合成成功,以其为对照品,采用薄层色谱光密度法或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血竭药材与含有血竭的成药,均获得满意的效果。
第三节质量标准制订的前提标准的制订需具备以下三个先决条件,即处方组成固定;原料(饮片)稳定;制备工艺稳定。
一、处方组成固定处方药味及份量是制定质量标准的依据,直接影响评价指标的选定和限度的制定。
因此在制定质量标准之前必须要求毫无保留、确实无误的处方才可开始进行质量标准的研究和实验设计。
二、原料稳定药材除药用部位、产地、采收和加工涉及质量优劣外,特别要注意的是药材的真伪与地区习惯用药的鉴别与应用。
1.对贵重药材及常用紧缺药材,要加强真伪的鉴别,最好备有标准药材对照品。
如西红花(番红花)为贵重药材,多系进口。
目前国内也引种成功,分生晒品和加工品两种规格,由于价格昂贵,往往有伪品出现。
如鸡牛牌红花,系印度西萌草茵染上胶汁制成,有的用莲须,黄花菜切丝染色;也有用化学纸浆做成丝状,包层淀粉并染成红色;还有用西红花雄蕊染色,或用国产菊科红花冒充,均应注意鉴别。
熊胆也为贵重药材之一,进口商品的质量一般与国产品基本一致,目前多处研制引流熊胆(又称熊胆粉)成功,以检出是否会有熊去氧胆酸为主要鉴别特征。
商品中常有猪、牛、养胆和其它胆汁混入熊胆。
2.地区习惯用药,采指药材在局部地区有多年生产和使用习惯的药材品种。
但由于集市贸易购销,管理工作未跟上,致使没有使用习惯的药材购入。
这类品种在常用500种中药中,大约占1/3~1/4的数量,应引起重视。
如山豆根,多数地区所用山豆根为豆科植物越南槐的根及根茎,习称广豆根,但在东北,华北地区则习用防科蝙蝠葛的根茎,又称北豆根。
八十年代中,华北曾大量应用感冒汤防治流感。
由于广豆根中苦参碱含量远高于北豆根,按习用北豆根量投入广豆根,从而引起一、二百人出现中毒症状。
三、工艺稳定新药的研制在处方确定以后,结合临床服用要求,确定剂型,进行工艺条件的研究,优选出最佳工艺条件,至少是适合中试生产规模,条件具备后,才可进行质量标准实验设计。
因为尽管处方相同,而工艺不同,致使所含成分不同,直接影响鉴别、含量测定等项目的建立和限度的规定。
如复方柴胡注射液(柴胡、独活、细辛)常见的工艺有二种:一种即以药粉加水、以水蒸气蒸馏,镏液直接药用,其性状为无色澄明,只含有挥发性成分。
一种以药粉蒸馏后,镏液备用;药渣再加水煎煮,煎液再经醇沉处理,去醇后,加水溶解,水溶液与镏液合并制成注射液,其性状为淡棕色,不仅含有挥发性成分而且含有柴胡皂甙等水溶性成分。
以上二种工艺,成品所含成分不同,质量标准中鉴别项目的确定,与含量测定指标成分及限度的规定可完全不同,是可以一目了然的。
第四节质量标准的内容第五节目前国内外中药或天然药物质量标准的内容,对药材来说一般包括名称,基源(科、属、种拉丁学名),药用部位,采收加工,性状(外形、质地、嗅味),鉴别(传统经验、显微、理化),检查(杂质、水分、灰分、酸不溶性灰分等),浸出物,含量测定(挥发油、包括活性成分等),炮制、功能主治(效用),用法用量,注意,贮芷等。
在成药和制剂中除上述项目外,还须规定处方,制法,检查项中还包括重金属、砷盐并结合不同剂型在药典附录通则中各项检查,如重量差异,均匀度,崩解度,溶散时限等项。
一、名称药品的命名总的要求应是明确,简短,科学,不容易混淆,误解,夸大的名称,属于国家标准(药典或部颁标准)收载而改变剂型的品种,除剂型名应更新外,原则上应采用原标准名称。
1.单味制剂(含提取物)一般原料(药材)名与剂型名结合,如月见草油乳,穿心莲片,绞股蓝皂甙片。
2. 复方制剂(1)方内主要药味缩写加剂型,如参芍片、葛根芩连胶囊、银黄口服液。
(2)方中主要药味缩写加功效加剂型,如银翘解毒冲剂、参附强心丸、桂龙咳喘宁胶囊。
(3)药味数与主要药名或功效加剂型,如十全大补口服液、六味地黄口服液。
(4)功效加剂型,如妇炎康复片、心通合剂、胃乃安胶囊、脑镇脑宁胶囊。
(5)君药前加复方,后加剂型,如复方天仙胶囊、复方丹参注射液。
在传统成药中有采用方内药物剂量比例加剂型的命名的,如六一散;以服用剂量加剂型命名的,如七厘散、九分散;采用象形比喻结合剂型的,如玉屏风散;以药味采收季节加剂型命名的,如二至丸,即女贞子冬至采收而旱莲草夏至采收等。
不宜采用的命名法有:不以主药一味命名,易与单味制剂混淆;不以人名,地名或代号命名,不用××灵,××宝;陷于俗套;还应注意剂型名称与实物相符,更不宜以中西不同理论功效混杂命名等。
二、处方1. 处方药味若属国家药品标准收载品种,名称均应与其一致,如淫羊藿不应称仙灵牌,金银花不应称双花,黄芪不应称北芪等。
国家药品标准未收载药材品种,可采用地方标准收载的名称。
地方药品标准收载的品种与国家药品标准名称相同,来源不同的应另起名称。
2.处方药味排列顺序,应根据处方原则,按君、臣、佐、使排列,或主药、辅药排列。
3.处方中有需要炮制的药味,应加括号说明,为密黄芪,应为黄芪(密制)。
4.处方中药味均用法定计量单位,重量以“g”,容量以“ml”表示,处方量多根据剂型不同,如片剂折算成出1000片的药量,液体制剂如糖浆以出1000ml的药量写出。
5.处方原料均应附标准,药材标准:包括其基源名称及科、属、种拉丁学名;确实的主要产地;药用部位等均应反映原料的实际情况,并说明属何级法定标准(药典、部颁、地方标准)收载者。
如成药中收载的检验项目归属于某味药,而该药品种虽收载于法定标准中,但未列入该检验项目的,应补充有关项目。
如处方中有黄芪,成药标准中收载黄芪甲甙的含量测定;而药典虽收载了黄芪药材标准,但未规定含量测定项目,则应在原料黄芪药材标准中建立黄芪甲甙含量测定项目,并制定规格限度,目的为保证成药质量,以防盲目投料。
有些成药确因处方药味多,干扰大,或拟测定药味含量极少,而不属于实验设计不合理,或操作技术问题所致,含量测定确实困难或成药未收载含量测定项,有的仅收载了浸出物含量,可以暂对原料药材(主药之一)规定含量测定项目,间接控制成品质量。
原料为粗提取物,有效部位或化学单体,均应制定相应的原料标准。
如属各级标准收载者,应说明其主要质量指标。
如原料为地方标准,则应提供标准全文复印件,如原料在各级法定标准中均未收载,除应按《新药审批办法》有关规定提供申报资料外,应参照药材申报资料要求制定质量标准。
6.如处方原料为药材,而制剂由粗提取物(浸膏)等制成,则浸膏制法及要求作为半成品规定,记述于制备工艺中,不作为原料要求附标准。
三、制法在质量标准的制法项下可根据制备工艺写出简明的工艺全过程。
四、性状一种制剂的性状往往与投料的原料质量及工艺有关,原料质量保证,工艺恒定则制成品的性状应该是基本一致的,故质量标准中规定制剂的性状,能初步反映其质量状况。
制剂的性状指成品的颜色、形态、气味等。
片剂、丸剂如有包衣的还应描述除去包衣后的片芯、丸芯的颜色及气味,硬胶囊剂应写明除去胶囊后内容物的性状。
制剂色泽如以二种色调组合的,描写时以后者为主,如棕红色,以红色为主,书写时颜色、形态后用分号(;)。
小量研制品与中试或大量生产的成品,其色泽等可能不完全一致,故制定制剂质量标准,应根据中试或大量生产的产品为依据,并至少观察3~5批样品。
有的中药制剂在贮藏期间颜色会变深,因此可根据实际观察情况规定幅度。
五、鉴别根据中医理论,依处方原则首选君药与臣药进行鉴别,贵重药,毒剧药也须鉴别,选择鉴别药味也应结合药物本身的基础研究工作情况,如其成分不清楚,或通过实验摸索,干扰成分难以排除,则也可鉴别其它药味,但应在起草说明中写明理由。
鉴别方法一般包括显微鉴别,一般理化鉴别及色谱鉴别1.显微鉴别中药成方制剂中含有药材粉末组分的,可根据处方中所含药材粉末的组织细胞及其内含物特征进行中成药的显微鉴别。